杜牧《赤壁》集注

合集下载

杜牧《赤壁》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杜牧《赤壁》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 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 当时国主孙权
的亲嫂, 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她们
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
东吴不亡, 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 连她们都受到凌辱, 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
“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
国不保。”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也说:“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这些看
法,都是值得加以考虑的。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
与吐蕃的斗争形势, 有相当清楚的了解, 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
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
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 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
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
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 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
杜牧《赤壁》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东风不与周郎便,
自将磨洗认前朝。 铜雀春深锁二乔。
1. 此诗又见李商隐集。赤壁:东汉献帝十三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湖北赤壁西北长江 两岸
2. 销:销浊。 3. 将:拿起。 4. 磨洗:磨光洗净。 5. 铜雀:台名,建安十五年由曹操于邺城建造,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上居姬妾 歌姬,是曹操暮年行乐处。《水经注·浊济水篇》:”邺西三台,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 层百一间。”二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 纳小乔。裴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 足为欢。

杜牧《赤壁》赏析:抒发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自身境遇的抒发

杜牧《赤壁》赏析:抒发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自身境遇的抒发

杜牧《赤壁》赏析:抒发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自身境遇的抒发这首诗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描绘古战场的遗物:一支折断的铁戟,来抒发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自身境遇的抒发。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2、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杜牧《赤壁》赏析

杜牧《赤壁》赏析

杜牧《赤壁》赏析杜牧创作的《赤壁》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下面是该诗的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折戟⑴沉沙铁未销⑵,自将⑶磨洗⑷认前朝⑸。

东风⑹不与周郎⑺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⑼。

【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白话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杜牧《赤壁》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杜牧《赤壁》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杜牧《赤壁》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字词注释: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诗词释义如下: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诗词赏析:从艺术上看,诗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人或事来写;还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杜牧《赤壁》译文《赤壁》鉴赏及赏析答案

杜牧《赤壁》译文《赤壁》鉴赏及赏析答案

杜牧《赤壁》译文《赤壁》鉴赏及赏析答案《赤壁》是由杜牧所创作的,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赤壁》,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赤壁》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赤壁》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赤壁》鉴赏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

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杜牧唐诗《赤壁》赏析

杜牧唐诗《赤壁》赏析

杜牧唐诗《赤壁》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下面一起来赏析下!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翻译】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杜牧《赤壁》诗词鉴赏

杜牧《赤壁》诗词鉴赏

杜牧《赤壁》诗词鉴赏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鉴赏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

《赤壁》(杜牧)(1)讲解

《赤壁》(杜牧)(1)讲解
《赤壁》
杜牧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杜牧
作者:杜牧(803—约852),字牧之,晚唐诗人,京兆 兴 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他喜欢兵法,注释过 折戟沉沙铁未销, 感 《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 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艺术上最有特色的 自将磨洗认前朝。 之 怀 由 是怀古伤今的“咏史诗”。有《樊川文集》。
古 时代背景: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 伤 议 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 东风不与周郎便, 论 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和回纥、吐蕃贵 今 咏 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认为唐王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患,加 感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
强统一,收复失地,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减轻。 慨 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 成败而写下的。
赤 壁 诗人由折戟引起的感慨 怀:
郁不平之气
伤: 史 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 史 诗
由某历史上的一物或 怀: 者某一件事引发感慨
结合自己的身世抒发 伤: 一种忧愤或伤感
咏史诗
题 乌 江 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思考讨论
这首诗写了什么?表现 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写了项羽乌江自刎的一件 事;表现了诗人对项羽自刎 的惋惜,更表达了对自己 生不逢时,不能为国家效 力的一种感伤。
小结
诗歌是四大文学形式之一,也 是语言最精炼,内涵最深的文 学形式之一,所以诗歌的学习 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还要联 系作者的生平,深入挖掘,并 且联系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杜牧《赤壁》的原文及其翻译

杜牧《赤壁》的原文及其翻译

杜牧《赤壁》的原文及其翻译原文: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折断的戟沉在泥沙中,铁还没有完全生锈,我把它又磨又洗,认出是赤壁大战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春天里乔家两姐妹就会被关压在铜雀台了。

注释: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作者生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

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

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

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怀才不遇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

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牧常在园中嬉戏。

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

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23岁写《阿房宫赋》。

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

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

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

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

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

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

后任池州、睦州刺史。

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相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赤壁古诗带拼音(含注释及赏析)

赤壁古诗带拼音(含注释及赏析)

赤壁(唐)杜牧zhé jǐ chén shā tiě wèi xiāo ,折戟沉沙铁未销,zì jiāng mó xǐ rèn qián cháo自将磨洗认前朝。

dōng fēng bù yǔ zhōu láng biàn,东风不与周郎便,tóng què chūn shēn suǒ èr qiáo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后两句是议论。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杜牧《赤壁》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杜牧《赤壁》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杜牧《赤壁》原文和译文含赏析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只古老的断戟沉落江底,流逝的岁月也未使它销蚀,拿起磨出洗净的断戟,我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

(那历史形势将整个改观)那美丽的大乔、小乔,就只有永远锁在铜雀台里了。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不是靠的安邦定国之策。

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就不会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 )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

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

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

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唐诗宋词赤壁注释翻译【唐】杜牧

唐诗宋词赤壁注释翻译【唐】杜牧

•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 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 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 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 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 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 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 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 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翻译
• 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 还没有销掉,拿起来 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 前朝。如果东风没有 帮助年少的周瑜,铜 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 着二乔。
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 诵的名句,请你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 答:这句话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 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就是曹操,历史 将要改写。 • 这句诗通过假设的方式,以两位美女的命 运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 要影响。其中蕴含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抑郁不平之气。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原文】
• 【原文】
• 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 • • • • •
【注释】 ①折戟:指残破的戟(兵器)。 ②销:锈蚀。 ③前朝:以前的年代。 ④周郎:吴国的年青将领周瑜。 ⑤铜雀:即铜雀台。 ⑥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 杜牧(803—约852),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 西省西安市属县)人。晚 唐诗人。入仕后累官至迁 膳部员外郎。朋党之争时, 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 用。入朝,官至中书舍人。 《全唐诗》编其诗入卷。
• 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 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 反对腐化,同情人民。他曾写 《原十六了》、《罪言》等军事 论文,分析藩镇割据之病源及边 防战守之事,其意透彻,但无人 问津。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 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 意气纵横,抑扬跌宕。

杜牧:赤壁

杜牧:赤壁

杜牧:赤壁
【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精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译文:
鞠戟沉没泥沙中,
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
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点染用功。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杜牧《赤壁》原文译文赏析

杜牧《赤壁》原文译文赏析

杜牧《赤壁》原文|译文|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赤壁》原文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赏析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赤壁》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赤壁》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赤壁》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作品原文:赤壁折戟⑴沉沙铁未销⑵,自将⑶磨洗⑷认前朝⑸。

东风⑹不与周郎⑺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⑼。

词语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白话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作品鉴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赤壁》(杜牧)(1)

《赤壁》(杜牧)(1)

作业
课后搜集杜牧和杜甫两人的诗歌 作品,仔细品析,看看两者的诗 歌特征有什么异同?
张义镇上泉九年制学校 高俊
直慨叹忧郁。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 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 成败而写下的。
怀:由 者某某一历件史事上引的发一感物慨或
咏 史 诗
结合自己的身世抒发
伤:一种忧愤或伤感
咏史诗
题 乌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 江东子弟多才俊,
亭 卷土重来未可知。
思考讨论
怀壁:诗人由折戟引起的感慨 其诗与李商自隐齐将名磨,洗人认称“前小朝李。杜”。之艺术上最有特色的
怀 是怀古伤今的“咏史诗”。有《樊川文由集》。 古 时代背景: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
伤:英郁雄不无平用之武气之地的抑 伤今 抱者族强但统负 穷 统 他咏 史 诗是奢一始治恢极,终集复 欲 收 没团东铜唐 、 复 有的王 不 失 得侵风雀朝 恤 地 到扰不春天 国 , 统,与 深宝事国治认周锁以,家者为前更才的唐郎二的痛能重王便乔兴恨安用朝,。盛藩定,必景镇,未须象割人能除议 论 感 慨。据民施去他 和 痛 展这反 回 苦 抱两对 纥 才 负大最 、 能 ,祸高 吐 减 所患统 蕃 轻 以,治 贵 。 一加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赤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牧折西他(省的8戟0西诗3沉—安文沙约市亦8铁属受52县兵未))法,销人影字,。响牧他,之喜意,兴 感欢气晚兵纵唐法横诗,,人注抑,释扬京过跌兆宕。

《赤壁》原文及赏析

《赤壁》原文及赏析

《赤壁》原文及赏析
《赤壁》原文及赏析
《赤壁》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有情有致。

《赤壁》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赤壁》集注解题:1.《辞海》:“赤壁:①山名。

(1)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孙权与刘备联军败曹操军于此。

即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纱帽山隔江相对。

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蒲圻县(今市西北)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于)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

乌林、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

’(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赤壁、乌林相去二百余里。

’盖南北朝至南宋间长江江道有改变,故两地相距里数不同。

)北魏郦道元《水经·江水注》:‘江水左径百人山(今汉阳县南纱帽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

’一说即今湖北蒲圻市西北赤壁山,北对洪湖县龙口公社的乌林矶(见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

(2)在湖北黄冈县城西北江滨,一名赤鼻矶。

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故名。

宋时苏轼游此,作有前、后《赤壁赋》和《赤壁怀古·念奴娇》一词,误以为赤壁之战处。

……②古地名。

在今山西河津西北。

……”2.《辞源》:“赤壁:(一)山名。

有三,均在湖北省。

1.在蒲圻县,长江南岸,北岸为乌林。

其地石山高耸如长垣,突入江滨,上刻‘赤壁’二字。

汉末曹操追刘备至巴丘(巴陵),遂至赤壁,为周瑜所破,去华容(石首)道归,即此。

2.见‘赤鼻(二)’。

3.在今武昌县东南,又名赤矶,亦名赤圻。

(二)水名。

……”“赤鼻:山名。

在湖北黄冈县。

屹立长江滨,土石皆带赤色,下有赤鼻矶。

也名赤壁山。

宋苏轼游赤壁作赋误为三国周瑜败曹操处。

”3.按:《辞海》、《辞源》,作为山名的“赤壁”有三处:今湖北武昌县西的赤矶山;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今湖北黄冈县城西北江滨,一名赤鼻矶(《辞海》),也名赤壁山(《辞源》)。

《辞源》谓在湖北蒲圻县。

1986年蒲圻撤县设市,1998年又更名为赤壁市,故初中课本注:“赤壁,……现在湖北赤壁(原蒲圻)西北长江南岸。

”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辞源》认为是蒲圻(今赤壁市)的“赤壁山”,《辞海》认为是今湖北武昌县西的赤矶山或蒲圻(今赤壁市)的“赤壁山”,总之不是湖北黄冈的赤壁。

4.杜牧《赤壁》所谓的“赤壁”,初中课本认为即“赤壁之战”的“赤壁”,亦即蒲圻(今赤壁市)的“赤壁山”。

这似乎是说杜牧真的去今赤壁市的赤壁山游览了。

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本诗为杜牧任黄州刺史时(842-844)所作。

赤壁,即赤壁山,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为汉末吴、蜀联军火烧魏军处。

黄州(治所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外有赤鼻矶,并非孙、曹大战遗址,诗人不过借以抒慨而已。

”由此可见,杜牧并非真的去今赤壁市的赤壁山游览了,他游览的是黄州的赤鼻矶,他是像苏轼一样“不过借以抒慨而已”。

一、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沉:①没入水中,与‘浮’相对。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引>沉埋,埋没。

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

’”《现代汉语词典》:“沙:①细小的石粒:风~︱飞~走石。

”《古代汉语词典》:“沙:①细碎的石粒。

②沙滩、沙漠、沙洲等。

《汉书·匈奴传》:‘幕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

’苏轼《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诗:‘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自注:‘吴人谓水中可田者为沙。

’)”按:“沉沙”的“沙”应该是指沙滩,即长江岸边的沙地。

“沉沙”即“沉于沙”,沉没在沙滩之中,被埋在沙滩之中。

《唐诗三百首全解》译首句为:“断戟沉埋沙岸,那精铁尚未蚀销。

”正是释“沙”为“沙岸”,亦即沙滩、长江岸边的沙地。

程千帆《古诗今选》(下):“沉沙,埋在江岸的泥沙之中。

”2.《汉语大字典》:“销:③同‘消’。

1.除去,完全不存在。

唐骆宾王《送吴七游蜀》:‘雾销山望迥,风高野听喧。

’2.派遣;打发。

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④耗尽;毁灭。

《汉书·龚胜传》:‘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

’唐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销”字,初中课本解释为“销蚀”。

《现代汉语词典》:“销蚀:消损腐蚀。

”则初中课本等于释“销”为“消损”、“消减”。

3.《汉语大字典》:“将:(15)持;取;拿。

《荀子·成相》:‘君教出,行有律,吏谨将之无铍滑。

’杨倞注:‘将,持也。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将笔来,朕自作之。

’唐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铍pī:④通‘披’。

纷乱。

《荀子·成相》:‘行有律,吏谨将之无铍滑。

’”)2.《现代汉语词典》:“认:①认识;分辨:~字︱~清是非。

”“前朝”即“以前的朝代”。

《唐诗三百首全解》:“前朝:指三国。

”程千帆《古诗今选》(下):“前朝,指汉朝。

”“认前朝”即“认出折戟属于前朝”。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认’字妙,怀古情深,一字传出,下二句翻案,亦从‘认’字生出。

”(胡可先选注《杜牧诗选》引)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现代汉语词典》:“东风:①指春风。

②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压倒西风。

”《古代汉语词典》:“与:①给予。

《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古代汉语词典》:“便:①有利,适宜。

②有利的时机。

贾谊《过秦论》上:‘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李华《吊古战场文》:‘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

’”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均释“便”为“方便”。

《现代汉语词典》:“方便:①<形>便利:大开~之门︱北京市的交通很~︱把~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按:现代汉语中的“方便”是形容词,“东风不与周郎便”的“便”应该是名词,即“有利的时机”之义。

《辞海》:“周郎:即周瑜。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郎:③对青年男子的美称。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2.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程千帆《古诗今选》(下):“这东南风是关键,单是东风决不能烧败地处江北的曹军。

诗为七言,字数所限,省一南字。

”3.《辞源》:“铜雀台:(一)汉末建安十五年曹操建铜雀、金虎、冰井三台。

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铜雀台高十丈,周围殿屋一百二十间。

于楼顶置大铜雀,舒翼若飞,故名铜雀台。

石虎都邺,更增二丈,于台上起五层楼阁,高十五丈,去地二十七丈。

兵乱毁圮。

”“铜雀春深锁二乔”中“铜雀”代指“铜雀台”,属于借代的修辞手法。

《古代汉语词典》:“深: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距离大。

《荀子·哀公》:‘寡人生于深宫之中。

’⑤程度深,重大。

《战国策·秦策二》:‘夫三晋相结,秦之深仇也。

’⑦时间久。

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李贺《龙夜吟》:‘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

’”《现代汉语词典》:“深:⑦<形>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秋︱夜已很~了。

”《唐五代语言词典》:“深:①指时间长久。

敦煌词《五更转·闺思》:‘每恨狂夫薄行迹,一过抛人年月深。

’②茂密。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汉典网”:“春深:春意浓郁。

唐储光羲《钓鱼湾》诗:‘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宋秦观《次韵裴仲谟和何先辈》:‘支枕星河横醉后,入帘飞絮报春深。

’许地山《危巢坠简·春桃》:‘春桃愉悦的声音就像春深的莺啼一样。

’”这是释“深”为“程度深”。

黄岳洲《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二乔’是阁老乔玄的两个女儿,娇美可爱,一嫁孙权,一嫁周瑜。

这句意思是:‘如果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铜雀台的春宫深处就要禁闭着国色天香的乔阁老的两个美女了。

’”这是释“深”为“从里到外的距离大”。

按:“春”就是“春”,就是“春季”、“春天”,绝非“春意”、“春宫”。

“春深”的“深”是“时间久”之义,绝非“浓郁”、“从里到外的距离大”。

“秋深”是“晚秋”,“秋深”是“秋晚”,故“春深”就是“春晚”,就是春天过去很久了。

徐竹心解释《钓鱼湾》说:“一二句写暮春季节钓鱼湾的动人景色。

”(见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正是以“暮春”解释“春深”。

“入帘飞絮报春深”,飞絮所报的是春天即将过去,而非春意浓郁。

“春深的莺啼”是指“晚春时的莺啼”,而非“春意浓郁时的莺啼”。

3.《辞海》:“锁:③加锁。

如:封锁。

引申为幽闭。

周邦彦《锁窗寒》词:‘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刘克庄《真州北山》诗:‘遥怜钟阜诸峰好,闲锁行宫九十年。

’”(《现代汉语词典》:“幽闭:①幽禁。

”)《古代汉语词典》:“二乔:三国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乔,一作‘桥’。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4.清周友良《珠江梅柳记》:“乍听歌喉百转娇,酒香花艳夜迢迢。

何期月暗来双凤,疑是春深锁二乔。

”“月暗来双凤”是“月暗时来双凤”,“春深锁二乔”是“春深时锁二乔”。

故知“铜雀春深锁二乔”中,“锁二乔”的是“铜雀”,而非“春深”,“春深”只是表示“锁二乔”的时间,因此此句相当于“春深铜雀锁二乔”。

“春深铜雀锁二乔”的平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平”,“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平仄格式是“平仄平平仄仄平”。

只有“平仄平平仄仄平”才符合格律诗要求。

4.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东风’与‘春深’相应尤耐人寻味。

”如何“耐人寻味”?假若“东风不与周郎便”,就会“与曹公便”,结果就是“铜雀锁二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