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 教案

合集下载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掌握降水的测量方法和分布规律;4.能够分析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降水的测量方法;4.降水的分布规律;5.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出示一幅有关降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降水的思考,让学生讨论降水是什么,它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2.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简要介绍降水的定义,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如降水的分类,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

二、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是大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为水滴或冰晶而从云中下降到地面的现象。

根据降水的形式和成因,可以将降水分为雨、雪、雾和露等不同类型。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形态的图片,并与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三、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和天气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大陆地形上升处常有降水增多的地方,而山脉背风处则容易形成干旱带;气候会影响降水的变化,如赤道地区降水较多,而两极地区较少;天气系统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低气压系统中心通常是降水最频繁的地方。

2.教师通过图表和实例解释降水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四、降水的测量方法(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雨量计、雨量图、降水重量计等。

雨量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降水的工具,它能够记录单位面积上降水的毫米数。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测量工具,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降水的分布规律(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分布规律与气候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而中纬度地区则呈现不稳定的分布规律。

2.教师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其中的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8.评价与反思
教师通过观察、提问、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和视频展示了什么自然现象吗?”“这些降水现象在不同的地区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降水变化与分布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降水现象的观察和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了解我国降水的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类型,结合实物、图片等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知识。
2.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进度,学习降水量、降水概率等数据的表示方法,学会阅读和解读降水统计图表。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本地区的降水情况,包括降水量、降水次数、降水类型等,并尝试分析这些降水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请学生收集有关降水的新闻、故事或科普文章,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3.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让学生了解家人、朋友对降水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应对降水带来的影响的。通过此作业,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生活的品质。
4.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自然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降水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有初步的认识,但对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补充和拓展。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 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3. 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降水的变化。

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准备1. 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 教师搜集: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 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优美的音乐告诉我们:小松树的长大,必需的自然条件是阳光、雨露(及肥沃的土壤等)。

雨露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二、新课教学1. 降水的概念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我们把洗干净的湿衣服晾在阳台外面,过不了多会儿,衣服就干了,这是怎么回事?归纳:衣服上的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

初中地理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降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类型及形成过程。

2. 掌握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

3. 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降水的概念、类型及形成过程。

2.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 降水类型的形成过程。

2.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的成因。

教学准备:1. 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天气状况,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

2. 提问:你们对降水有什么了解?降水有哪些类型?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降水的概念、类型及形成过程。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降水的概念: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云层落到地面的现象。

2. 讲解降水的类型:根据降水的主要形式,可分为雨、雪、冰雹、雨夹雪等。

3. 讲解降水形成的过程:降水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空气中要有足够的水蒸气,二是要有凝结核。

4. 讲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5. 讲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节降水较少。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降水分布图,分析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降水季节变化柱状图,分析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降水的概念、类型、形成过程、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

2. 强调降水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降水特点,并结合实际生活,提出合理的节水措施。

2.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降水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降水知识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降水知识。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新教材第四章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新教材第四章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教学目标地理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通过分析不同地区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培养学生对不同地理区域气候特征的认知能力。

综合思维:引导学生综合考虑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让学生认识到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降水现象、记录降水数据、绘制降水柱状图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降水的主要形式和测量方法。

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

能够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图,说出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

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和分析。

难点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不同降水形式的视频或展示一些降水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降水形式吗?降水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授降水的主要形式和测量方法讲解降水的主要形式,如雨、雪、冰雹等。

介绍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让学生了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讲解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即不同季节降水的多少和分配情况。

组织学生观察某地一年中各月的降水数据,绘制降水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降水的年际变化:介绍降水的年际变化规律,即不同年份降水的多少差异。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降水年际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降水的分布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讲解等降水量线图的概念和阅读方法,让学生了解等降水量线的疏密、弯曲等表示的降水变化情况。

降水的分布规律:结合世界等降水量线图,分析降水的分布规律,即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引导学生分析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如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等。

通过实例和图片进行说明,如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山地迎风坡由于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3.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降水形式?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强调: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教师播放降水的形成视频。

降水的等级划分教师介绍:降雨的等级: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强度。

教师提出问题:华北23·7强降水属于什么降水强度?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介绍生活中不同等级降水的感官差异: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过渡:降水有多有少,降水过少会造成土地干裂,生活缺水等,降水过少会造成房屋倒塌,庄稼被淹等,对降水量学以致用,前后联系,问题引领。

从数据和生活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感知不同等级的降水。

进行观测和统计尤为重要。

任务二降水的测量与统计降水的测量教师图文介绍降水的测量: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雨量器和量杯测量:人工、自动降水量的单位:毫米(mm)月降水量:把一月内每日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把一年内每月的降水量相加多年平均降水量: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过渡:观测记录怎样呈现呢?下面我们学习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

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0~200毫米,以25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总结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要领:绘轴,标数要规范;选点,绘柱是关键;最后写上图名。

任务三降水的时间变化过渡:不同时间降水量的多少是变化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1. 知识背景与分析1.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变化和分布。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差异,以及降水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降水量的多年变化趋势•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1.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降水的分类与概念•降水量的分布差异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原因及其影响2. 教学步骤2.1 导入新知识教师在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后,可以通过一些导入新知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视窗,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导入新知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图表呈现、影像展示等。

此次,为了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入讲解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了解什么是降水(先让学生找证据,再由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自然降水和人工降水的区别(以雪花、雨滴为例),让学生对降水的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教学实践在导入新知识后,教师需要在讲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差异和变化趋势。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世界气象组织温度和降水数据,图表、气象数据来让学生自行画出中国年平均降水分布示意图、中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中国降水的年轮分布等。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某地区的降水量变化,通过年均降水量和气温的关系来进行研究,让学生从中了解降水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3 教学总结本节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应该总结本次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点,以及对学生今后学习的指导方向。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需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分类和概念•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的演练中,教师在引入新知识、教学实践、教学总结三个环节中,切实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需求,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3.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降水的概念和种类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并介绍不同种类的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

2. 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3. 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4. 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课程将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实地调查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介绍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老师向学生讲解降水的基本概念,以及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不同种类的降水。

3. 掌握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4. 掌握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5. 实地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并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并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降水及其影响因素和规律,并提高他们的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1教学过程如下:[导入新课]学习世界气候,先要知道气温、气压和降水的形成、分布和变化。

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了气温和气压的形成、分布与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降水的形成和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板书)一、大气降水(板书)问题1.根据你平时的生活经验,观察投影片,大气降水主要有哪些形式?出示雨、雪、雹等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某.html>总结(降雨、降雪、冰雹等均属大气降水)。

不管哪一种降水形式,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问题2.大气中水汽来源于哪里?出示水汽来源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某.html>总结。

(大气中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河流、湖泊、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中水分的蒸腾作用。

) 1.大气中的水汽来源:蒸发和蒸腾(板书)问题3.空气对水汽的容纳是不是无限度的?出示一块海绵和一杯水,请一位同学上台把水慢慢倒向海绵,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当水倒到一定程度时海绵就容纳不下了,如果再继续倒,水就会从海绵里流出来。

)这说明海绵吸水有一定限度,达到一定量时就不能再吸水了,这就叫饱和。

这个道理和空气对水汽容纳的道理十分相似。

问题4.空气容纳水汽的数量与气温有什么关系?出示不同气温时空气的最大水汽容量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气温越高,饱和空气能容纳水汽量越多)。

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成正比(板书)问题5.30℃时的饱和空气温度降至20℃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什么现象发生?让学生观察30℃时的饱和空气复合投影片和气温降至20℃时饱和空气投影片相比较得出结论(在空气中会出现多余水汽;多余水汽吸附在空气中微小尘埃上,形成微小水滴——云和雾,这微小尘埃就是凝结核)。

问题6.微小水滴怎样才能形成降水?放“降水的形成”录像片,通过慢放、停放,让学生观察(微小水滴不断碰撞,体积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形式)。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案标题:探究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3. 了解全球和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 降水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3. 全球和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 降水的变化规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 全球和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的原因分析。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实验材料:降水量测量器、地图等。

3. 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降水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降水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生活的地方降水多吗?有没有季节性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降水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包括蒸发、凝结和降水的过程。

2. 介绍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如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季节性变化等。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设计:每个小组根据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测量降水量。

2. 实施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使用降水量测量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并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中。

2.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差异。

五、知识拓展(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全球和地区降水的分布图。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全球和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讨论其原因。

六、总结与归纳(5分钟)1. 学生归纳总结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全球、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

2. 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观察当地的降水情况,并记录下来。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降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并展开相关研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气候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候和天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形象的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学生能够探究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降水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分布规律,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分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降水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降水相关的图片,如雨滴、云层等,引导学生思考降水的形成和分布。

2.探究降水形成的过程: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降水形成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降水的形成过程。

3.探究降水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观察世界降水分布图,分析降水的分布规律。

4.分析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展示一些降水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案例,如洪水、干旱等,引导学生分析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降水的变化及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及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及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2.理解降水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

3.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4.能够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降水的时空变化。

教学重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2.降水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

3.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4.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降水的时空变化。

教学难点:1.降水的时空变化分析。

2.降水变化的影响因素解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中国地图。

3.降水数据。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答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2.播放一段关于降水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于降水变化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讲解降水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地形地貌、气候带和气压系统等。

2.通过实例和数据分析,讲解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地图分析(40分钟)1.给学生分发中国地图,让学生自己标出中国各地降水的分布情况,并用不同颜色标出高降水和低降水区域。

2.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讨论自己标注的结果,并对比不同小组的结果,分析其差异原因。

3.给学生提供降水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绘制降水量的等值线图,进一步分析降水的时空变化。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降水的变化原因有哪些?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哪些?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什么?2.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醒学生重点掌握和记忆的知识点。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降水的特定案例进行讨论。

2.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和地图研究来解读该案例下的降水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一篇短文的形式,总结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降水的变化及分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要下雨了》教案:探究降水形成原理

《要下雨了》教案:探究降水形成原理

《要下雨了》教案:探究降水形成原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形成的原理。

2.认识不同的降水形式。

3.掌握降水的观测、记录、研究和预测方法。

二、课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水循环模型。

2.学生:课本、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制作水循环模型,模拟水从海洋蒸发、形成云,再通过降水形式回到地球表面。

2.教师放映含“降水”的图片,学生可以看到降雨、雨夹雪、暴雨、雪等不同的降雨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题讨论。

(二)探究降水形成原理1.讨论水循环模型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多云环境下的降水为何会发生。

2.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向学生介绍雨云、冰雹云、雾云等不同的云团。

3.利用课件的模拟功能,向学生详细介绍雨云对流池吸收水蒸气,形成云滴。

4.在云团中,空气流动的变化最终导致云滴聚合成雨滴,降落到地球表面。

5.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水的循环过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测云仪实现对降水形成原理更直观的理解。

(三)探究降水形式1.分别向学生介绍降雨(包括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雨夹雪、雪、冰雹四种不同的降水形式。

2.逐一讲述不同降水形式的形成原理以及对不同生态环境的影响。

3.要求学生记录不同降水形式在生活中或自己所在地区的发生情况,分享,加深学生对不同降水形式的认识。

(四)如何观测、记录、研究和预测降水1.分享气象学家的工作内容,向学生介绍气象学家如何通过气象站的测量仪器测量空气湿度、风速、风向等相关信息,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降水预测。

2.引导学生分组,使用数据管理分析工具,自行探究降水预测的现有方法,或者制作降水预测仪器进行实验。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制作水循环模型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雨云、雾云等云团的特征和降水原理,也让学生了解不同降水形式的形成原理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了气象学家进行降水预测的方法和工具。

/Users/hanxinyang/Documents/翻译资料/要下雨了。

风和降水的教案5篇

风和降水的教案5篇

风和降水的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风和降水的教案5篇教案应该包括课堂活动和任务的详细说明,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仔细的研究和计划,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风和降水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中国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降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

2. 掌握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

3. 能够分析中国降水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

2. 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1. 降水量的测量及降水类型的区分。

教学准备:1. 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2. 降水数据表格、图片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面的天气情况,询问学生对降水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对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二、讲解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15分钟)1. 利用地图和地球仪,展示中国降水的分布情况。

2. 讲解中国降水的特点,如季节性、地域性等。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降水分布规律,如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等。

三、分析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15分钟)1. 讲解气候带对降水的影响,如热带、亚热带、温带等。

2. 讲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如山脉的阻挡、海拔高度等。

3. 讲解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如夏季风、冬季风等。

四、降水量的测量及降水类型的区分(10分钟)1. 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如雨量器、雷达等。

2. 讲解降水类型的区分,如雨、雪、冰雹等。

五、案例分析:降水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10分钟)1. 分析降水对农业的影响,如灌溉、防洪等。

2. 分析降水对生活的影响,如出行、城市排水等。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疑问。

教学延伸: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降水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降水观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掌握了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

同时,通过降水量的测量及降水类型的区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最后,通过总结与评价,巩固了所学知识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较不同季节的降水变化——地理教案

比较不同季节的降水变化——地理教案

比较不同季节的降水变化——地理教案。

一、春季降水变化春季从3月到5月,是全年气候变化比较显著的季节之一。

由于气温回升,水汽增多,春季降水量相对其他季节来说有所增加。

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季的降水量最大,达到全年总降水量的30%以上。

而在北方地区,春季的降水量相对较小。

从季节变化的角度去看,春季的降水量变化比较短暂,一般只有2-3个月的变化时间。

在这个季节内,尤其是雨季到来时,气候变化较为剧烈,降雨量也有明显的增加。

二、夏季水变化夏季从6月到8月,是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也是我国南部诸如云南、广西等省区夏季高温多雨的时期。

夏季的降水量比春季要更加丰富,主要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夏季风是一种全球性的风,主要由靠近赤道的热带地区的高温低压带吸引而形成。

在夏季,随着高温低压带的增强,夏季风也随之强盛。

夏季的降水量在云南等地区比较典型,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

三、秋季降水变化秋季从9月到11月,是气候变化从炎热转凉爽的转折季节。

这个时期,由于天气异常稳定,因此降水量也比较少。

秋季降水的分布比较均匀,不像夏季那样由于季风的影响而出现地区差异。

在北方地区,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区,加之气温趋于凉爽,降水量也相对较小。

在南方地区,秋季的降水比较典型,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

四、冬季降水变化冬季从12月到次年2月,气候渐渐趋于寒冷,气温下降,水汽也逐渐减少。

在我国南部地区,冬季是相对干旱的季节,降水很少,甚至有些地方会出现干旱现象。

而在北方地区,冬天虽然冷,但是降水相对较多。

北方冬季的降水量主要来源于大气水汽,降水现象比较连续,较少出现断点。

不同季节对降水变化的影响显然是不同的。

春季和夏季的降水量比较丰富,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更加典型。

秋季则相对均匀,降水量比较少。

而冬季则反映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北方降水量相对较高,南方则相对较少。

同时,气候变化也影响着未来的降水情况,因此对降水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气候环境的变化,为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做好准备。

在实践中感受降水带来的变化——地理教案

在实践中感受降水带来的变化——地理教案

本文将从个人经历出发,谈一谈在实践中感受到的降水带来的变化,以地理教学案例的形式呈现。

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案例适用于高中地理的气候与资源单元。

由在学校内进行的实际探究,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气候的变化。

学生所处的城市正值雨季,通过本次课程授课,可以帮助学生体验雨季对气候和资源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本次课程致力于帮助学生:1.了解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资源等;2.探究降水形成机制,如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环流等;3.了解各种降水形式的特点,如雨、雪、雾、霾等;4.通过实地考察,感受降水带来的实际变化。

三、教学过程1.引入向学生展示一幅当地城市的雨季变化图,并与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变化。

进而引出降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水源的积累、能量的转化、气候的变迁等。

2.讲解师简要讲解降水形成过程。

如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环流,常见的气旋、锋面、缺口等形成机制。

延伸讲解各种不同降水的形式,如雨、雪、雾、霾等,以及它们的成因。

3.探究根据地理教学实际需要,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降水现象搜集对应降水形式,如策划现场实验验雨,考察雾霾天气对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影响,了解当地水源的来源与循环等。

4.分析教师对学生实地考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如当地雨季降水量、雾霾天气常见指数、水源污染情况。

引导学生自行对比和研究,帮助学生得出合理结论。

5.总结教师对本次课程所探究的降水形式、形成机制、影响等内容进行全面归纳,给予学生定期反馈与检测,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四、教学效果与评估探究之后,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降水带来的实际变化。

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搜集数据,学生能够对雨季的影响以及当地水资源的问题有深刻的体会。

同时,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评估方面,根据实地调查与探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也鼓励学生进行班级交流和讲解,共同探究降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总结在本次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探究当地雨季的影响和实地考察的方法,辅助学生感受到了降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化教学设计—降水的变化

化教学设计—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变化》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降水的测量和降水的不同等级2、知道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人地和谐的观念。

3、学会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4、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阅读图表资料,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目标一:降水的形式1.学生猜谜语,教师点拨,给出降水概念。

列举谜语如下: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雨)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原来它从天上来。

(雪)大豆小豆天上洒,乌云深处它的家,一来敲锣又打鼓,人畜庄稼都怕它。

(冰雹)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雨、雪、雹的图片,并给出降水的概念:像这种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问题思考:雾、霜、露水属不属于降水?雾霜露之所以不属于降水,是因为降水是一种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水或固态水降落到地面的现象,而雾、霜、露都是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直接凝结于物体上形成的,所以不属于降水。

多媒体播放《降水的形成》,学生进一步明确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目标二:降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2.学生畅所欲言: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降水影响人类的农业、工业、交通,以及衣、食、住、行、游等活动。

降水过多、过少都会造成一定的灾害。

教师点拨评价并播放短视频《巴东万亩柑橘园持续干旱》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而然使学生了解了降水的概念。

通过让学生畅谈降水对影响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降水对生活生产的重要意义,继而激发探究的欲望。

利用恩施旱灾帮助学生来深刻理解降水对我们影响巨大,这也是我们学习降水的目的意义所在,以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素养。

)承转:看来降水的多少对人们的影响非常大,那么怎样来测量降水量的多少呢?(二)探究学习目标三:降水含义和测量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可以怎样测量降水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太村中学潘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降水的概念及主要形式,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降水的学习,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
●教具导学案、多媒体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最近天气情况。

教师提问,在
我们生活中天气我们最关注的除了气温
之外,还有降水,引入降水的学习。

学生感受天
气给我们带来的
影响
集中学生注
意力,并引入新
课教学目标展示
阅读本节学
习目标
让学生带着
具体的学习目标
进入学习
学习过程
理解降水
(自主学习)
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
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
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
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
念。

(补充:雾、霜、露不属于降水。


教师紧接着问:你生活的地区有哪
些降水形式?主要的降水形式是什么?
自主学习教
材,独立解决问
题。

回答:从大气中
降落的雨、雪、
冰雹等统称为降
水。

降雨是主要
的降水形式
创设环境,
引导学生自觉
地、积极地投入
到本节课的学习
之中。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
力。

学习过程
降雨的等级
你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
报里边关于降雨的大小有哪些等级划
分?
展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气
象符号。

学生辨认小
雨、中雨、大雨、
暴雨的符号
温故而知
新,从学生已知
的知识入手,学
生会积极性更高
降水的测量
(承接)这些雨的大小是怎么知道的
呢?最常用的对降雨的分类方法是按降
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的等级。

教师进
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
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
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
量。

学生阅读课
本材料
培养学生对
科学仪器的认识
降水的变化
(转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说说当地一年和一年之间降水是否相
等?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
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变化。

教师总结: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
变化
学生根据亲
身经验谈感受,
体会降水的变化
让学生感受
春夏秋冬四季变
化,从身边感受
地理知识,培养
地理思维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探究释疑)
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
制,教师边点击鼠标,边说明。

引导学
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
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
着绘制。

提示:先画横坐标,代表月份;再
学生绘制降
水量柱状图。

评价展示
(找缺点)
培养学生动
手操作的能力,
通过动手绘制和
评价其他同学绘
制的图加深对降
水量柱状图的理

画纵坐标,代表降水量;最后逐月画12根柱形,表示12个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师总结降水量柱状图判读方法(多媒体展示)降水量柱状图分析练习
学生回答:
1(7、8、9
月份)
2(1、2、3、
4、11、12月份)
3(约749毫
米)
4(该地全年
降水较多,且不
均匀,夏秋降水
较多,冬春降水
较少)
引导学生从
降水量柱状图提
炼有效信息,培
养读图分析能
力,体会降水的
季节变化,加深
对降水量柱状图
的理解。

降水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小组合作、拓展延伸)
活动提供话题:
a. 某城市下了大雪;
b. 连续24小时的暴雨;
c.阴雨连绵一个月;
d.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每组讨论其中一个话题,并形成共同意见;各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读本组的结论,老师进行评价。

各小组根据
话题的要求,进
行发散思维。

学生充分表
达自己的观点,
互相探讨,互相
交流。

提高小组合
作交流、综合分
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再思
考、再分析、再
交流的学习方
法,培养团队合
作意识,实现高
效课堂教学,充
分体现学生为主
体的课堂教学模

内化迁移
1、降水的形式: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其主要形式()。

2、降雨的划分依据:单位时间内()的多少;等级分类:小雨、()、大雨、()等。

3、降水量的测量:基本仪器:()。

单位:()。

4.降水对人类的()有着重要影响。

5、通常用各月()用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学生分析题
目,举手完成上
述问题。

巩固练习,
加深基础知识理
解,检查学生对
学习任务的掌握
情况

堂小结归纳总结, 形成体系
板书设计第三节降水的变化
一、降水
1、概念
2、主要形式
3、降雨的等级
4、降水的测量
二、降水的变化
绘制
判读
三、降水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后反思
降水
降水量
的测量
降水的
分布
降水的
季节变化
1.测量工具:
雨量器和量筒
2.测量结果:
日降水量
月降水量
1.全年多雨
2.全年少雨
3.夏季多雨
4.冬季多雨
降水的形式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