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件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上)
压铸件常缺陷原因及解决方法
压铸件常缺陷原因及解决方法压铸件常缺陷原因及解决方法压铸件常缺陷分析压铸件抛丸后产品表面变色, 主要是使用的抛丸有问题。
若是使用不锈钢丸,在里面加少量铝丸,抛后产品表面白亮。
压铸件表面经常有霉点,严重影响铸件的外观质量,主要是脱模剂造成。
目前,市面上大大小小生产脱模剂的厂家有一大批,其中不少厂质量存在各种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对压铸件会产生腐蚀作用。
一般压铸件厂不太注意,压铸件时间放得长一些,表面就会有白斑(霜状、去掉后呈黑色)出现,实际上已产生腐蚀。
主要是脱模剂中有会产生腐蚀作用的成分。
所以选择脱模剂一定不要只追求价格本人现有一个ZN4-1材质的压铸件,经静电喷涂后表面有小疙瘩,怎么处理?急呀?另外电泳也不行,表面也有小疙瘩,到底此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表面喷黑? 原因是压铸件本身质量问题。
1.锌合金原材料纯净度;2.压铸生产时精炼除气扒渣问题;3.模具排气及脱模剂等。
锌合金压铸件需表面处理的必须注意上述问题,与铝件不一样。
另外熔化锌合金时瞬时最高温度不得超过450度,浇注温度400度。
无论采用那种表面处理方法,处理时温度不得超过 150度。
压铸件内有气孔产生,产生原因 1.金属流动方向不正确,与铸件型腔发生正面冲击,产生涡流,将空气包围,产生气泡 2.内浇口太小,金属流速太大在空气未排除前,过早的堵住了排气孔,使气体留在了铸件内 3.型腔太深,通风排气困难 4.排气系统设计不合理,排气困难调整方法 1.修正分流锥大小及形状,防止造成与金属流对型腔的正面冲击 2.适当加大内浇口 3.改进模具设计 4.合理设计排气槽,增加空气穴。
压铸过程中金属液往外溅,产生原因 1. 动,定模间合模不严密,间隙较大 2. 锁模力不够 3. 压铸机动,定模安装板不平行 4. 支板跨度大。
压射力致使套板变形。
产生喷料调整方法 1.重新安装模具 2.加大锁模力 3.调整压铸机,使动,定模安装板相互保持平行 4.在动模上增加支板,增加套板的刚度。
压铸件缺陷汇总(图文)
解决方法
适当提高浇注温度/模具温度
改变合金成分,提高流动性
改进浇注系统,加大内浇口速度,改善填充条件合理使用脱模剂
解决方法
改进制件结构,减少壁厚差,增大铸造圆角
缺陷名称流痕
缺陷名称
缺陷等级
缺陷释义合金液未充满型腔,制件上出现填
解决方法降低浇注温度
解决方法适当降低模温
解决方法增加脱模角度
缺陷名称缩痕
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模具进行表面氮化或氧化处理合理选用脱模剂
合理使用脱模剂
解决方法提高注射压力
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增加锁模力
解决方法见“铸造毛刺”的解决方法。
压铸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1.降低浇注温度,减小收缩量 2.提高铸造压力,提高致密性 3.修改内浇口,使压力更好传递,利于金属液补缩 4.改变铸件结构,消除金属集聚部位,壁厚尽可能均匀 5.加快壁厚部位冷却 6.加厚料饼,增加补缩的效果
压铸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缩陷形成的原因:
缩孔缩松位于铸件表皮下时产生表面凹陷。
1.压铸件结构设计不当,壁厚差太大 2.合金收缩大 3.浇道位置不当 4.压射比压低 5.模具局部温度过高。 6.由憋气引起: 填充型腔时,局部气体未排出,被压缩 在 改型善腔措表施面:与金属液界面之间。
改善措施: 1.提高模具温度,特别提高产生缺陷处模具的温度。 2.改进工艺,包括浇铸温度、充填时间、压力。 3.改进内浇口和流道设计,以改善不同股的金属液流动。 4.此外,还要检查: 对于铝合金: -Si 元素含量在要求范围内尽可能高 -金属液尽可能干净 对于锌合金: -铝含量在范围内尽可能高
5.结构设计缺陷
3.经常检查分型面并清理干净;
4. 模具设计时模具厚度及大小应正确计算并校核;
5.检查滑块和镶块,红丹研配修复。
6. 红丹研配配模具,分型面红丹贴合面积≥90%
压铸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机械性能不符合要求:
形成的原因:
1.合金的化学成分不符合标准; 2.铸件内部有较多的气孔、缩孔缩松、夹渣等缺陷; 3.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限制了铸件达到标准; 4.合金的熔炼工艺不当。
压铸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产生原因:
1.当压力不足、活动前沿的金属凝固过早,造成转角、深凹、 薄壁、柱形孔壁等部位产生欠铸。压铸加工模具温度过低; 合金浇入温度过低;内浇口位置不好,形成大的活动阻力。 2、气体阻碍,欠铸部位表面润滑,但形状不规则,难以开设 排溢系统的部位,气体积累;熔融金属的活动时,湍流剧烈,包 卷气体。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手册 (完整版)
产生原因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1、金属液浇注温度低或模具温度低;2、合金成分不符合标准,流动性差;3、金属液分股填充,熔合不良;4、浇口不合理,流程太长;5、填充速度低或排气不良;6、压射比压偏低。
1、产品发黑,伴有流痕。
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2、改变合金成分,提高流动性;3、烫模件看铝液流向,金属液碰撞产生冷隔出现一般为涡旋状,伴有流痕。
改进浇注系统,改善内浇口的填充方向。
另外可在铸件边缘开设集渣包以改善填充条件;4、伴有远端压不实。
更改浇口位置和截面积,改善排溢条件,增大溢流量;5、产品发暗,经常伴有表面气泡。
提高压射速度,6、铸件整体压不实。
提高比压(尽量不采用)。
缺陷1 ---- 冷隔缺陷现象:温度较低的金属流互相对接但未熔合而出现的缝隙,呈不规则的线形,有穿透的和不穿透的两种,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发展的趋势。
其他名称:冷接(对接)缺陷2 ---- 擦伤其他名称:拉伤、拉痕、粘模伤痕缺陷现象:顺着脱模方向,由于金属粘附,模具制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铸件表面的拉伤痕迹,严重时成为拉伤面甚至产生裂纹。
产生原因 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 1、型芯、型壁的铸造斜度太小或出现倒斜度; 2、型芯、型壁有压痕; 3、合金粘附模具;4、铸件顶出偏斜,或型芯轴线偏斜;5、型壁表面粗糙;6、涂料常喷涂不到;7、铝合金中含铁量低于0.6%; 8、合金浇注温度高或模具温度太高;9、浇注系统不正确, 直接冲击型壁或型芯 ; 10、填充速度太高;11、型腔表面未氮化。
1、产品一般拉出亮痕,不起毛。
修正模具,保证制造斜度; 2、产生拉毛甚至拉裂。
打光压痕、更换型芯或焊补型壁; 3、拉伤起毛。
抛光模具; 4、单边大面积拉伤,顶出时有异声修正模具结构; 5、拉伤为细条状,多条。
打磨抛光表面; 6、模具表面过热,均匀粘铝。
涂料用量薄而均匀,不能漏喷涂料; 7、型腔表面粘附铝合金。
适当增加含铁量至0.6~0.8%;8、型腔表面粘附铝合金,尤其是内浇口附近。
压铸件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汇总
压铸件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汇总一、压铸件表面有花纹,并有金属流痕迹产生原因:1、通往铸件进口处流道太浅。
2、压射比压太大,致使金属流速过高,引起金属液的飞溅。
调整方法:1、加深浇口流道。
2、减少压射比压。
二、铸件表面有细小的凸瘤产生原因:1、表面粗糙。
2、型腔内表面有划痕或凹坑、裂纹产生。
调整方法:1、抛光型腔。
2、更换型腔或修补。
三、压铸件表面有推杆印痕,表面不光洁,粗糙产生原因:1、推件杆(顶杆)太长;2、型腔表面粗糙,或有杂物。
调整方法:1、调整推件杆长度。
2、抛光型腔,清除杂物及油污。
四、铸件表面有裂纹或局部变形产生原因:1、顶料杆分布不均或数量不够,受力不均:2、推料杆固定板在工作时偏斜,致使一面受力大,一面受力小,使产品变形及产生裂纹。
3、铸件壁太薄,收缩后变形。
调整方法:1、增加顶料杆数量,调整其分布位置,使铸件顶出受力均衡。
2、调整及重新安装推杆固定板。
五、压铸件表面有气孔产生原因:1、润滑剂太多。
2、排气孔被堵死,气孔排不出来。
调整方法:1、合理使用润滑剂。
2、增设及修复排气孔,使其排气通畅。
六、压铸件表面有缩孔产生原因:压铸件工艺性不合理,壁厚薄变化太大。
金属液温度太高。
调整方法:1、在壁厚的地方,增加工艺孔,使之薄厚均匀。
2、降低金属液温度。
七、压铸件外轮廓不清晰,成不了形,局部欠料产生原因:1、压铸机压力不够,压射比压太低。
2、进料口厚度太大;3、浇口位置不正确,使金属发生正面冲击。
调整方法:1、更换压铸比压大的压铸机; 2、减小进料口流道厚度;3、改变浇口位置,防止对铸件正面冲击。
八、压铸件部分未成形,型腔充不满产生原因:1、压铸模温度太低;2、金属液温度低;3、压机压力太小,4、金属液不足,压射速度太高;5、空气排不出来。
调整方法:1、2、提高压铸模,金属液温度;3、更换大压力压铸机。
4、加足够的金属液,减小压射速度,加大进料口厚度。
九、压铸件锐角处充填不满产生原因:1、内浇口进口太大;2、压铸机压力过小;3、锐角处通气不好,有空气排不出来。
压铸件缺陷的产生及控制
顶杆痕迹过深
1、铸件冷却时间不够
2、部分壁过厚
1、模具需充分冷却
2、延长保压时间和冷却时间,待充分凝固后再推出
3、改变铸件形状使壁厚均匀或者改变推杆位置
由于留有残屑造成铸件缺肉
1、模具清理不干净
2、镶块或滑块配合不好
3、表面状况较差
1、把模具表面和滑块处的残渣的残渣清除彻底后再压铸
1.2.7擦伤:铸件从模具中推出时在铸件表面形成的拉伤痕迹。
1.2.8粘附物痕迹(粘模):由于金属液粘附模具表面而形成的金属物脱落或表面粗糙。
1.2.9网状毛刺:由于模具型腔表面龟裂而形成铸件表面上的网状凸起印痕。
1.2.10模具侵蚀印痕:由于模具被侵蚀造成的网状凸起或多肉(尤其在浇口附近)。
1.2.11针孔:在铸件表面形成的小孔。
8、去除模具表面的热裂纹
9、去掉粘在模具表面的碎屑
粘附物痕迹(粘模)
1、模具和浇口设计及铸件结构不合理
2、模具维修不良
1、增加内浇口厚度
2、修理浇口的位置和方向
3、加强粘模部位的冷却
4、选择合适的脱模剂,充分喷涂
5、调整铁含量
6、调整压射速度
7、改变铸件结构以使充型良好
8、经常去除粘附在型腔表面的碎屑
5、调整模具的温度、铸件的形状、压射速度和金属液流动状态以使热中心处于厚壁的中心
6、改进浇口使流态更佳
7、改变工艺使流态更佳
气泡
1、压铸工艺不合理,尤其是模温过高
2、铸件结构不合理
3、铸件表面存在气体
1、降低模具表面温度
2、调整凝固时间
3、改进模具设计以便获得好的流态,特别是保证足够大的溢渣包和排气道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波纹(流痕): 原因:第一层熔汤在表面急遽冷却,第二层熔 汤流过未能将第一层熔解,却又有足够的融 合,造成组织不同. 改善方法: 改善充填模式. 缩短充填时间.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毛边: 原因:锁模力不足. 模具合模不良. 模具强度不足. 熔汤温度太高. 压射力太高。 缩陷: 原因:缩孔发生在压件表面下面. 改善方法: 同改善缩孔的方法. 局部冷却. 加热另一边.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改善方法:
积碳: 检查壁厚是否太薄(设计或制造),较薄的区域应直接充填.
压铸件的 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检改查善流 方道法转: 弯原是否因圆滑:离,截面型积是剂否渐或减. 其它杂质积附在模具上. 适毛原当边因的 ::锁慢模速力.改减不足善小. 方离法型:剂喷洒量. 升高模温.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冷纹(水纹): 原因:熔汤前端的温度太低,相迭时有痕迹. 改善方法: 检查壁厚是否太薄(设计或制造),较薄的区域应直接充填. 检查形状是否不易充填;距离太远、封闭区域(如鳍片 、凸 起) 、被阻挡区域、圆角太小等均不易充填.并注意是否有 肋点或冷点. 缩短充填时间.缩短充填时间的方法:… 改变充填模式. 提高模温的方法:… 提高熔汤温度. 检查合金成分. 加大排气道可能有用. 加真空装置可能有用.
压铸机周边转销13528684580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
变色,氧化。 脱模剂的质量。 喷涂过量、。 材质缺陷:硬点,氧花物。
改善方法:合适的合金原料,保持材料的清洁。 材质缺陷:硬点,氧花物。
改善方法:合适的合金原料,保持材料的清洁。
压铸产品铸造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1)
压铸产品铸造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1、表面铸造缺陷1.1、拉伤(1)特征①沿开模方向铸件表面呈线条状的拉伤痕迹,有一定深度,严重时为整面拉伤;②金属液与模具表面粘和,导致铸件表面缺料。
(2)产生原因①模具型腔表面有损伤;②出模方向无斜度或斜度过小;③顶出不平衡;④模具松动;⑤浇注温度过高或过低,模具温度过高导致合金液粘附;⑥脱模剂使用效果不好;⑦冷却时间过长或过短;⑧压铸机平行度差。
(3)处理方法①修理模具表面损伤;②修正斜度,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③调整顶杆,使顶出力平衡;④紧固模具;⑤控制合理的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⑥更换脱模剂或用防拉伤涂料;⑦调整冷却时间;⑧修改内浇道,改变金属液方向;⑨调整压铸机平行度。
1.2、气泡(1)特征:铸件表面有米粒大小隆起的表皮下形成的空洞。
(2)产生原因①合金液在压室充满度过低,易产生卷气,压射速度过高;②模具排气不良;③熔液未除气,熔炼温度过高;④模温过高,金属凝固时间不够,强度不够,而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压气体膨胀起来;⑤脱模剂太多;⑥内浇道开设不良,充填方向交接。
(3)处理方法①改小压室直径,提高金属液充满度;②延长压射时间,降低第一阶段压射速度,改变低速与高速压射切换点;③降低模温,保持热平衡;④增设排气槽、溢流槽,充分排气,及时清除排气槽上的油污、废料;⑤调整熔炼工艺,进行除气处理;⑥留模时间适当延长;⑦减少脱模剂用量,尽量少用油脂脱模剂。
1.3、裂纹(1)特征①铸件表面有呈直线状或波浪形的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势;②冷裂纹开裂处金属没被氧化;③热裂纹开裂处金属已被氧化。
(2)产生原因①合金中有害杂质的含量过高,降低了合金的塑性;②模具,特别是模腔整体温度太低;③铸件壁厚、薄存有剧烈变化之处,收缩受阻,尖角部位形成应力;④留模时间过长,应力大;⑤顶出时受力不均匀。
(3)处理方法:①正确控制合金成分,②改变铸件结构,加大圆角,改变出模斜度,减少壁厚差;③变更或增加顶出位置,使顶出受力均匀;④缩短开模及抽芯时间;⑤提高模温,保持模具热平衡。
压铸件缺陷原因分析
三、砂孔(有气孔和缩孔之分,为铸件表面或截面上出现不规则的小孔,我们统称为 “砂孔”)
原因分析:
1、进浇口过厚,填充方式不当,造成浇口与铸件断面处形成砂孔。 2、使用原材料质量差,杂质及水口料所占比例过大。 3、浇口位置不当造成金属液流动混乱,在型腔里形成涡流,此种状态形成的气孔在铸件表面看
3、成型时间不够长,即冷却时间过短,铸件没有完全定型硬化,铸件脱模后,留在铸件内的气 体膨胀而形成气泡。
4、脱模剂配比过多,生产时喷的脱模剂配比太浓、太多,造成模具温度过低,析出的气体不易 蒸发排出,形成气泡缺陷原因分析
一、披锋,又称毛刺、飞边,是在铸件的分型面或滑块、镶件、顶针等处凸出过多的 金属薄片。
原因分析:
1、压铸机的安装调整不良,压铸机必须安装在水平的地面上,安装好以后,动模板与定模板要 平行,各种压力调整完成,方能用于生产。
2、模具制造不良,配合不严密,定模与动模闭合后在两者之间不能留有空隙,否则生产时必有 多余合金飞出形成披锋。
四、起泡(在铸件表面有光滑的凸起的鼓包,形成位置不固定,有明泡、暗泡、水纹 泡之分)
原因分析:
1、模具排气不良,排气位置不当,合金溶液充填模腔后,铸件某些部位的排渣包、排气槽等排 溢系统开得不够大、不够深、位置不当而使得留在模腔内的气体不能顺利排出,留在铸件中 形成起泡。
2、进浇口过多,由于有两条以上的液流同时充型,因液流方向、速度等不同,容易使两股液流 产生对撞,在碰撞出形成涡流,产生气泡。
3、浇注系统不合理,如流程长、流道曲折,且流道四周产生大的披锋,所有这些会损耗填充压 力而导致水纹。
4、排气溢流系统不良,渣包位置设置不合理或不够大,模腔里面的空气排出不充分,影响溶液 填充。
压铸件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压铸件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十一、网状痕迹、网状毛刺模具零件热裂造成铸件表面上的痕迹和突出金属刺,而又因模具热裂多呈现网状(放射状),当热裂程度较轻时,印在铸件上的即为网状痕迹;而热裂程度严重时,常形成裂缝,铸件上便有网状毛刺。
熔点愈高的合金,这种热裂造成的现象愈严重。
例如铜合金的模具,热裂就较为严重。
而黑色金属压铸就更为严重。
压铸上的网状痕迹一般是不作限制的。
而网状毛刺在轻微程度时,通常都允许的;当达到严重程度时,则按使用条件而定。
造成模具热裂的原因有:1. 内浇口附近磨擦阻力最大,经受熔融金属的冲蚀最为严重,最易产生热裂。
2. 模具成型零件有较大平面是薄弱(实体厚度小)区域。
3. 冷却系统调节不当。
4. 水剂涂料未经过预热,或喷涂不当,对模具激冷过剧。
5. 涂料有化学腐蚀作用(如氟化钠)。
6. 成型零件上镶拼(包括型芯孔至边缘过小)造成薄弱的部位,也会产生早期热裂,但这热裂是条纹状的。
同样也再现痕迹和毛刺两种。
7. 推杆和型芯(压铸件为小圆孔)处于经受金属流冲蚀较剧烈的部位(如浇口、浇道)时,其配合的孔口上缘将产生早期热裂,裂纹呈放射状扩展。
使压铸件表面也会产生痕迹和毛刺。
8. 模具材料有原始缺陷,锻造工艺不当、热处理方法不对所造成的潜在裂纹。
十二、接痕因模具零件的镶拼、活动零件或分型接合处所造成的高低不平的印痕,称为接痕。
接痕交界的两相邻表面的斜度有同一方向的和方向相反的两种。
十三、顶出元件痕迹模具上顶出元件(如推杆)与铸件接触的顶面处于型腔内的工作位置时,与原型面不一样平齐,铸件便出现顶出元件痕迹。
顶出元件痕迹又有凸出凹入两种,其凸起高度和凹入深度应根据铸件要求而定。
十四:铸件变形铸件的变形一般是指整体变形而言。
常见的变形有翘曲、弯扭、弯曲等。
产生变形的原因有:1. 铸件本身结构不合理,凝固收缩产生变形。
2. 模具结构不合理(如活动型芯带动、镶拼不合理等)。
3. 顶出过程中,顶出温度过高(铸件的)、顶出结构不好、顶出有冲击、顶出力不均衡,都会使铸件产生变形。
压铸缺陷图文详解
1 ,压铸部分
3,粘模: 压铸件表面缺料,且没有
金属光泽。
产生的可能原因: 1,模具局部温度过高; 2,模具表面粗糙; 3,开模时间不当。
预防及改善方法: 1,注意喷水,保持模温平衡; 2,抛光模具; 3,调整开模时间,不可过长也不可过短。
1 ,压铸部分
4,拉模: 压铸件表面顺着开模(或
滑块)方向留有擦伤的痕迹。
产生的可能原因: 1,材料杂质含量过高,降低了可塑性; 2,模温太低; 3,铸件壁厚过薄或壁厚剧烈变化; 4,铸件收缩产生应力而开裂 5,顶出时受力不均匀; 6,填充不良,铸件凝固未融合。
预防及改善方法: 1,控制铝料成分; 2,提高模温; 3,改善产品结构,如加大R角; 4,适当增加顶杆。
1 ,压铸部分
产生的可能原因: 1,铸件顶出有偏斜; 2,喷水过少,冷却不够; 3,成型表面光洁度不够,脱模方向上平整度较差。
预防及改善方法: 1,加大拔模(脱模)斜度; 2,拉伤位置多喷水(但不可出现冷隔); 3,调整顶杆,使顶出力平衡。
1 ,压铸部分
5,开裂: 压铸件本体被破坏裂开,
呈不规则线形,在外力作用下 有延展趋势。
要求公差。
产生的可能原因: 1,铸件收缩不均匀; 2,顶出过程受力不均匀; 3,铸件刚性不足,堆放不合理或去浇口不当。
预防及改善方法: 1,改善产品结构,使壁厚均匀; 2,对于大而薄的产品,不要堆叠,更不可随意丢、仍; 3,调整开模时间、顶出时间和顶出速度; 4, 适当矫形。
1 ,压铸部分
10,级位(段差/台阶): 压铸件表面出现阶梯痕迹。
7,气泡: 压铸件表面有气体聚集,
甚至在铸件表面鼓泡。
产生的可能原因: 1,有卷入性气体; 2,铝料中气体较多; 3,局部模温过高,料温过高。
压铸件缺陷产生原因及对应措施
1.铝合金中杂质锌、铁超过规定范围 1.严格控制金属中杂质成分
4
脆性
铸件基体金属晶粒过于粗大或 2.合金液过热或保温时间过长,导致 2.控制熔炼工艺
极小,使铸件易断裂或磁碎 晶粒粗大
3.降低浇注温度
3.激烈过冷,使晶粒过细
4.提高模具温度
1.压力不足,基体组织致密度差
1.提高比压
5
渗漏
压铸件经耐压试验,产生漏气 、渗水
2. 浇注温度或压铸模温度偏低 3.选择合金不当,流动性差 4. 浇道位置不对或流路过长 5.填充速度低
2. 提高压射比压,缩短填充时间 3.提高压射速度,同时加大内浇口截面 积 4.改善排气、填充条件 5.正确选用合金,提高合金流动性
6.压射比压低
1.不合适的脱模剂
2. 脱模剂用量过多,局部堆积
分。对原材料控制基体金相组织中的
初晶硅数量
1.首先进入型腔的金属液形成一个极
5
铸件表面上有与金属液流动方
流痕和花纹
向一致的条纹,有明显可见的 与金属体颜色不一样的无方向
性的纹路,无发展趋势
薄的而又不完全的金属层后,被后来 的金属液所弥补而留下的痕迹 2.模温过低,模温不均匀 3. 内浇道截面积过小及位置不当产生 喷溅 4.作用于金属液的压力不足
2. 压铸模材质不当或热处理工艺不正 金
网状发丝一样凸起或凹陷的痕 确
3. 模具预热要充分
8 网状毛翅 迹,随压铸次数增加而不断扩 3.压铸模冷热温差变化大
4. 压铸模要定期或压铸一定次数后退
大和延伸
4.浇注温度过高
火,消除内应力
5.压铸模预热不足
5. 打磨成型部分表面,减少表面粗糙
6. 型腔表面粗糙
铝合金压铸件的缺陷分析
铝合金压铸件的缺陷分析铝合金压铸件是指通过将铝合金熔化后注入铸模中,在高压下快速凝固而形成的铝合金制品。
它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强度高、重量轻、加工性好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建筑等领域。
然而,铝合金压铸件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缺陷,影响其质量和性能。
下面将分析铝合金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及其原因:1.粘合缺陷:铝合金压铸件在注模过程中,由于铝液与铸模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容易出现液态铝与模具表面产生粘合现象。
导致铸件表面出现明显的凹痕和粘合痕迹。
这种缺陷主要是由于铸造温度过高或模具表面粗糙度不足造成的。
2.空洞缺陷:空洞是指铸造件内部出现的孔洞。
空洞缺陷主要由于铝液在凝固过程中未完全填充铸型腔体,造成残留气体无法排出,从而形成气孔。
这种缺陷主要是由于铸造温度过低、注模速度过快、铝液中气体含量过高等原因造成的。
3.热裂缺陷:热裂是指铸造件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内部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而产生的裂纹。
热裂缺陷主要由于铝合金压铸件在凝固过程中温度梯度过大、结晶过程不均匀等原因造成的。
4.气泡缺陷:气泡是指铝合金压铸件内部出现的气体聚集。
气泡缺陷主要由于熔铝中的氢气在凝固过程中无法完全排出,导致气泡形成。
这种缺陷主要是由于熔铝中氢气含量过高、注模速度过快、温度过高等原因造成的。
5.灰斑缺陷:灰斑是指铝合金压铸件表面出现的较大灰白色斑点。
灰斑缺陷主要由于模具表面氧化层未能完全清除、铝液中含有过多的杂质等原因造成的。
为减少这些缺陷的出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铸造温度,确保合金能够充分熔化并达到适宜的流动性,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产生缺陷。
2.提高模具表面的粗糙度,以增加与铝液的接触面积,减少粘合缺陷的发生。
3.控制注模速度,确保铝液完全填充铸模腔体,避免空洞和气泡的产生。
4.控制铸造过程中的温度梯度,确保均匀凝固,减少热裂缺陷的发生。
5.提高熔铝的纯净度,减少杂质的含量,避免灰斑的产生。
综上所述,铝合金压铸件的缺陷主要包括粘合缺陷、空洞缺陷、热裂缺陷、气泡缺陷和灰斑缺陷。
压铸件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压铸件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压铸件是指通过将金属液体注入金属型腔中,经过固化后制成的零件。
但是,在压铸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缺陷,影响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下面将介绍压铸件的一些常见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
1.翘曲缺陷:也称为翘边、翘曲、变形等。
翘曲缺陷是指零件的表面或边缘呈现出翘曲,失去了平整的状态。
主要原因有:a)模具设计不合理或施工差,导致模具收缩不均匀。
b)注射压力过大或注射时间过长,导致零件超出模具限度。
c)压铸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不当,导致局部过热和不均匀。
2.气孔缺陷:是指零件表面或内部存在气体囊泡。
主要原因有:a)金属液体中含有过多的气体,例如铁水中的氢气或氧气。
b)浇注速度过快,金属液体在注射过程中未能顺利排出气体。
c)压铸设备不符合要求,导致金属液体中气体无法排除。
3.砂眼缺陷:是指零件表面或内部存在砂眼。
主要原因有:a)压铸过程中模具受到振动或冲击,导致砂芯松动或破裂。
b)铸造材料中含有过多的细小颗粒,容易形成砂眼。
c)压铸设备的压力控制不当,导致铸件内部砂芯松动。
4.缩松缺陷:是指零件表面或内部存在空洞或空隙。
主要原因有:a)金属液流动速度不均匀,导致金属液中气体无法排出,形成缩松。
b)金属液温度过低或过高,凝固速度过快或过慢,容易形成缩松。
c)压铸设备的注射压力和速度不匹配,导致金属液无法充分填充模腔。
5.热裂缺陷:是指零件在冷却过程中出现裂纹。
主要原因有:a)压铸件的凝固收缩不均匀,产生内部应力,导致零件热裂。
b)零件的壁厚不均匀,导致凝固速度不同,产生应力集中。
c)零件冷却速度过快,导致表面和内部温度差异大,产生应力热裂。
除了以上列举的缺陷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缺陷,如砂眼、金属氧化、皮肤等。
这些缺陷的产生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模具的设计、注射过程的控制、金属材料的选择等等。
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压铸件的缺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控制:1)模具设计和制造的精准度和稳定性。
2)铸件的金属液配方和处理技术。
压铸件常见的缺陷分析及其改善措施
种炼工艺不当或金属 液净化不足;(3)炉料不干净;(4)压室充满度 (1)保持正确的浇注温度;(2)完善熔炼净化工艺;(3)干燥净化炉 表面光滑形状规则 气孔 小;(5)充填时夹裹气体,排气孔堵塞,排气不畅, 料;(4)提高压室充满度;(5)提高压室充满度,增大内浇口厚度,降 或不规则的孔洞 溢流槽不足;(6)浇道设计不良;(7)压铸模涂料过 低冲头速度,改进排溢系统;(6)改进浇道设计;(7)减少涂料. 多. (1)铸件凝固收缩,压射比压不足;(2)铸件结构不 形状不规则,表面 (1)提高压射比压;(2)改进结构,消除热节;(3)加大溢流槽容量或 良,有热节、壁厚不均;(3)溢流槽容量不足或溢 增厚溢口;(4)增厚余料饼;(5)保证一定持压时间;(6)控制浇注温 缩孔 呈粗糙、暗色的孔 口太薄;(4)余量饼太薄;(5)立式压铸机的冲头返 度,尽可能降低. 洞 回太快;(6)金属浇注温度过高. (1)金属夹裹气体过多;(2)金属液温度过高;(3) (1)增加缺陷部位的溢流槽和排气孔,减少冲头速度;(2)保证正确 压铸模温度不高;(4)压铸涂料多;(5)浇注系统不 温度;(3)控制压铸模温度;(4)涂料少,且无均匀;(5)修改浇注系 统;(6)延长持压时间和留模时间. 合理排气不畅;(6)开模过早.
气泡
(1)保证炉料干净;(2)合金净化,选用便于除渣熔剂;(3)防止熔渣 铸件表面或内部形 (1)炉料不净;(2)合金净化不足或熔渣未除 夹杂 状不规则的内有杂 净;(3)舀取合金液时带入熔渣及氧化物;(4)压铸 及气体混入勺内;(4)注意压铸模清理;(5)石墨作涂料必须拌均并 物的孔穴 模不清洁;(5)涂料中石墨夹杂太多. 纯净. (1)保证正确金属液温度,检查控温装置;(2)确定正确压射速度并 (1)金属温度太低;(2)冲头速度过慢;(3)储气瓶 使之恒定;(3)查看储气瓶压力表及供油指示器必要时补加氮 氮压过低;(4)压铸模温度过低;(5)排气不良;(6) 气;(4)保证正确模温;(5)增加或修改通气孔和溢流槽;(6)涂料用 涂料堆聚过多;(7)冲头或压室磨损;(8)浇口不合 量及浓度合适;(7)必要时更换;(8)改进浇口设计;(9)提高压射比 理发生喷溅式分股入型腔;(9)压射比压不足. 压.
压铸件不良及原因分析
压铸件不良及原因分析压铸件是指通过压力将熔化的金属注入热锻模具中进行成型的一种金属制造方法。
由于制造过程的复杂性和品质要求的严格性,压铸件不良问题时常出现。
本文将通过分析压铸件的不良问题及其原因,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1.表面缺陷:表面缺陷包括气孔、夹杂物、氧化皮等。
其主要原因有:-铸造温度过高:过高的铸造温度会导致铸体内部氧化反应加剧,产生气孔等缺陷。
-模具表面粘附物:压铸过程中,模具表面可能存在铁屑、氧化皮等物质,导致铸件表面产生缺陷。
-熔化金属的气体含量过高:熔化金属中的气体含量过高,会在铸件凝固过程中析出气泡,形成气孔等缺陷。
2.尺寸偏差:尺寸偏差包括尺寸过大、过小、不均匀等情况。
其主要原因有:-铸造温度过高或过低:过高或过低的铸造温度都会导致铸件收缩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尺寸偏差。
-模具设计不合理:模具设计中未考虑到金属的收缩和变形特性,导致铸件尺寸不准确。
-注射速度和压力控制不当:控制注射速度和压力不当,会导致金属流动不均匀,引起尺寸偏差。
3.冲击性能不佳:冲击性能不佳是指铸件在受到冲击载荷时易产生破坏或断裂。
其主要原因有:-金属组织不均匀:熔化金属在快速冷却过程中,易产生晶粒过大、晶界异常等问题,导致冲击性能下降。
-含气量过高:熔化金属中的气体含量过高,会在铸件凝固过程中析出气泡,降低冲击性能。
-金属材料的不合理选择:选择不合适的金属材料,其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可能不满足冲击性能要求。
4.裂纹:裂纹是指铸件表面或内部出现的细小或明显的裂缝。
其主要原因有:-材料内部应力过大:熔化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收缩等原因会产生内部应力,过大的应力会导致铸件出现裂纹。
-注射速度和压力控制不当:控制注射速度和压力不当,使得金属充实不充分或过量,都会导致铸件的裂纹。
-模具温度不均匀:模具温度不均匀会导致铸件冷却速率不均匀,产生应力过大而发生裂纹。
5.金属疲劳:金属疲劳是指铸件在循环载荷下产生的微裂纹最终引起断裂。
压铸件常缺陷原因及解决方法
压铸件常缺陷原因及解决方法压铸件常缺陷原因及解决方法压铸件常缺陷分析压铸件抛丸后产品表面变色, 主要是使用的抛丸有问题。
若是使用不锈钢丸,在里面加少量铝丸,抛后产品表面白亮。
压铸件表面经常有霉点,严重影响铸件的外观质量,主要是脱模剂造成。
目前,市面上大大小小生产脱模剂的厂家有一大批,其中不少厂质量存在各种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对压铸件会产生腐蚀作用。
一般压铸件厂不太注意,压铸件时间放得长一些,表面就会有白斑(霜状、去掉后呈黑色)出现,实际上已产生腐蚀。
主要是脱模剂中有会产生腐蚀作用的成分。
所以选择脱模剂一定不要只追求价格低,要讲性价比。
压铸件在抛丸后经常出现表面起皮现象,般由如下一些原因造成:1.模具或压射室(熔杯)未清理干净; 2.压射压力不够,(还需注意压射时动模有否退让现象);3.浇注系统开设有点问题,合金液进入型腔有紊流现象;4.模温问题等5.压射时金属液飞溅严重。
脱模剂一般不会渗透到压铸件里面。
但劣质脱模剂会对压铸件表面产生腐蚀作用,而且会向内部渗透;另外,脱模剂发气量大的话,会卷入压铸件里面形成气孔。
如果使用脱模膏之类的涂料不当时,会产生夹渣等缺陷。
用7005焊丝焊接7005压铸件,在焊接处出现油污和气泡,焊接方式为氩弧焊。
一般存在如下问题:1.焊丝与压铸件表面有油污,未清洗干净; 2.氩气不纯净,市售氩气有的里面杂质多,甚至含有水气,应选优质气。
合金压铸如果出模角度控制不好,经常出现粘模现角,如何来计算这个角度?压铸模出模斜度根据合金和铸件高度不同,有所不同。
一般铝合金压铸件拔模高度从3mm~250mm:内壁出模斜度按5º30´~0º30´,外壁出模斜度取其一半;圆型芯的出模斜度,按4º~0º30´。
文字符号的出模斜度按10º~15º具体如何细分挡次和各挡次斜度值的选取,请参阅模具设计手册或压铸件标准等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铸件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压铸生产中遇到的质量问题很多,其原因也是多方面。
生产中必须对产生的质量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提出相应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便不断提高铸件质量。
压铸件生产所出现的质量问题中,有关缺陷方面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包括改进措施)分别叙述于后。
一、欠铸压铸件成形过程中,某些部位填充不完整,称为欠铸。
当欠铸的部位严重时,可以作为铸件的形状不符合图纸要求来看待。
通常对于欠铸是不允许存在的。
造成欠铸的原因有:1)填充条件不良,欠铸部位呈不规则的冷凝金属Ø当压力不足、不够、流动前沿的金属凝固过早,造成转角、深凹、薄壁(甚至薄于平均壁厚)、柱形孔壁等部位产生欠铸。
Ø模具温度过低Ø合金浇入温度过低Ø内浇口位置不好,形成大的流动阻力2)气体阻碍,欠铸部位表面光滑,但形状不规则Ø难以开设排溢系统的部位,气体积聚Ø熔融金属的流动时,湍流剧烈,包卷气体3)模具型腔有残留物Ø涂料的用量或喷涂方法不当,造成局部的涂料沉积Ø成型零件的镶拼缝隙过大,或滑动配合间隙过大,填充时窜入金属,铸件脱出后,并未能被完全带出而呈现片状夹在缝隙上。
当之种片状的金属(金属片,其厚度即为缝隙的大小)又凸于周围型面较多,便在合模的情况下将凸出的高度变成适为铸件的壁厚,使以后的铸件在该处产生穿透(对壁厚来说)的沟槽。
这种穿透的沟槽即成为欠铸的一种特殊形式。
这种欠铸现象多在由镶拼组成的深腔的情况下出现。
Ø浇料不足(包括余料节过薄)。
Ø立式压铸机上,压射时,下冲头下移让开喷嘴孔口不够,造成一系列的填充条件不良。
二、裂纹铸件的基体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的缝隙,呈现不规则线形,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的趋势,这种缺陷称为裂纹。
在压铸件上,裂纹是不允许存在的。
造成裂纹的原因有:1.铸件结构和形状Ø铸件上的厚壁与薄壁的相接处转变避剧烈Ø铸件上的转折圆角不够Ø铸件上能安置推杆的部位不够,造成推杆分布不均衡Ø铸件设计上考虑不周,收缩时产生应力而撕裂。
2.模具的成型零件的表面质量不好,装固不稳Ø成型表面沿出模方向有凹陷,铸件脱出撕裂Ø凸的成型表面其根部有加工痕迹未能消除,铸件被Ø成型零件装固有偏斜,阻碍铸件脱出。
3.顶出造成Ø模具的顶出元件安置不合理(位置或个数)Ø顶出机构有偏斜,铸件受力不均衡Ø模具的顶出机构与机器上的液压顶出器的连接不合理,或有歪斜或动作不协调Ø顶针顶出时的机器顶杆长短不一致,液压顶出的顶棒长短不一致。
4.合金的成分1)对于锌合金A有害杂质铅、锡和镉的含量较多B纯度不够2)对于铝合金A含铁量过高,针状的含铁化合物增多B铝硅合金中硅含量过高C铝镁合金中镁含量高D其它杂质过高,增加了脆性3)对于镁合金铝、硅含量过高5)合金的熔炼质量A熔炼温度过高,造成偏析B保温时间过长,晶粒粗大C氧化夹杂过多6)操作不合理A留模时间过长,特别是热脆性大的合金(如镁合金)B涂料用量不当,有沉积7)填充不良、金属基体未熔合,凝固后强度不够,特别是离浇口远的部位更易出现。
三、孔穴孔穴包括气孔和缩孔1、气孔气孔有两种:一种是填充时,金属卷入气体形成的内表面光亮和光滑、形状较为规则的孔洞。
另一种是合金熔炼不正确或不够,气体熔解于合金中。
压铸时,激冷甚剧,凝固很快,熔于金属内部的气体来不及析出,使金属内的气体留在铸件内而形成孔洞。
压铸件内的气孔以金属卷入型腔中的气体所形成的气孔是主要的,而气体的大部分为空气。
产生气孔的原因1. 内浇口速度过高,湍流运动过剧,金属流卷入气体严重2. 内浇口截面积过小,喷射严重3. 内浇口位置不合理,通过内浇口后的金属立即撞击型壁、产生涡流,气体被卷入金属流中4. 排气道位置不对,截面积不够,造成排气条件不良5. 大机器压铸小零件,压室的充满度过小,尤其是卧式冷压铸机上更为明显6. 铸件设计不合理。
a形成铸件有难以排气的部位; b局部部位的壁厚太厚7. 待加工面的加工量过大,使壁厚增加过多。
8. 熔融金属中含有过多的气体2、缩孔铸件凝固过程中,金属补偿不足所形成的呈现暗色、形状不规则的孔洞,即为缩孔。
其原因有:I. 金属浇入温度过高II. 金属液过热时间太长III. 压射的最终补压的压力不足IV. 余料饼太薄,最终补压起不到作用V. 内浇口截面积过小(主要是厚度不够)VI. 溢流槽位置不对或容量不够VII. 铸件结构不合理,有热节部位,并且该处有解决VIII. 铸件的壁厚变化太大在压铸件上,产生缩孔的部位,往往是容易产生气孔的处所,故压铸件内,有的孔穴常常是气孔、缩孔混合而成的。
四、条纹填充过程中,当熔融金属流动的动能足以产生喷溅或虽然聚集成流束,但又相连得不紧密的条件时,边界——凝固层便具有“疏散效应”,而处于这种状态金属在随后的金属主流所覆盖之前,早就凝固,于是,在铸件表面上便形成纹络,这就是压铸件上常见的条纹。
铝合金铸件上条纹最为明显,而在铸件的大面积的壁面上,就更为突出。
这种条纹呈现不同的反射程度,有时比铸件的基体的颜色稍暗一些,有时硬度上也稍有不一样。
根据工厂初步测定条纹的深度约在0.2毫米以内,而深度为0.05毫米起,外观就已经明显地看出来。
对条纹作化学的、摄谱的和金相的研究发现,条纹与铸件本身相同的化学成分,可而条纹不是硅偏析、渣滓、污损,也不是合金的其它化学本性原因造成的。
条纹的深度仅0.08~0.20毫米。
有时条纹有着清晰的边界,有时条纹与铸造组织混杂在一起,看不到明显的过渡区。
条纹的微观组织基本上没有不同于主要组织,只是它更细致一些。
对于铝合金来说,条纹内铝—硅共晶组织更加细致,合金组元中的金属间化合物也是如此。
条纹也呈现硅的不足(暗的组成物),但没有发现化学上的差异。
在条纹更细的组织中,硅的分布也不一样,既然硅比铝要黑些,因而条纹的颜色常常看来更暗。
综上所述,压铸件表面的条纹,是填充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结果,尤其是铝合金铸件的表面更为突出,而条纹的组织和性质对于压铸件的使用来说,在一般的情况下没有影响的。
只有在壁很薄时,才对条纹的深度有限制。
至于在光饰要求高的表面上则还是不应该存在的。
既然条纹是由于边界——凝固层的“疏散效应”所形成,而根据填充过程的特性,便可对产生这种“疏散效应”的原因作如下的分析:I. 填充时,剧烈的湍流将气体卷入金属流中,从而对金属流速产生弥散作用。
II. 在填充过程中,铸件的外壳层(边界——凝固层)常常不是整个地同时形成的(在填充理论的叙述中已经提到)在尚未形成壳层的区域便出现“疏散效应”。
对于有大平在面的铸件,在大的平面壁上就更为明显。
III. 模具温度低于热平衡条件所应有的温度,使“疏散效应”更为强烈,产生的区域亦大为增多。
IV. 金属流撞击型壁而产生溅射所造成的“疏散效应”十分明显,当撞击后的金属分散成密集的液滴,便成为麻面。
这就是铸件表面上总是带有强烈的溅射痕迹的原因。
正对内浇中的型壁是撞击溅射最常见的区域。
V. 涂料涂层不匀,厚的部位受到金属流的炽热混杂在金属中,并使金属产生“分隔”,从而造成“疏散效应”。
VI. 涂料局部沉积而气体又未挥发干净,余下的气体被金属流所包卷,对金属流产生弥散作用。
VII. 排溢系统不合理,逸气不通畅,型腔中的气体过多,金属流因气体而弥散的作用增强。
根据条纹产生的原因,可见其深度是随时变化的。
所以,生产中,常常按深度的不同,将条纹分别称为花纹、流痕、麻面和冷纹等等。
而冷纹的深度则是条纹中最深的一种。
五、表层疏松压铸件的外壳层(边界——凝固层)一般约为0.5~0.8毫米左右。
在这个壳层(也称表皮层)上有一种呈现松散不密实的宏观组织,即为表层疏松。
表层疏松的形成的原因与条纹相似,故其性质也很接近,也是有时有清晰的边界,有时则无明显的过渡区。
但其深度则较条纹更深一些,而且总是与涂料过多而沉积有关,因此,表层疏松的颜色比条纹更为灰暗,反射更差。
有时,也带有涂料受炽热而烧灼的颜色,所以有时这种还与涂料的本色有关。
深度很浅的表层疏松,一般来说没有妨碍,但光饰(涂覆)则不允许存在。
六、冷隔金属流互相对接或搭接但未熔合而出现的缝隙,称为冷隔。
对于大铸件来说,冷隔这种缺陷出现较多。
出现冷隔的部位通常是离内浇口远的区域。
它是由于金属流分成若干股地流动时,各股的流动前沿已呈现冷凝状态(称为凝固前沿),但在后面的金属流的推动下,仍然进行填充,当与其相遇的金属流同样具有凝固前沿时,则相遇的凝固层不能再熔合,其接合处便呈现缝隙,这种缝隙便称为冷隔。
严重的冷隔对铸件的使用有一定的妨碍,应视铸件的使用条件和冷隔的程度而定。
产生冷隔的原因有:1. 金属流在型腔中分成若干股地进行填充2. 溢流槽位置与金属流股汇集处不吻合3. 合金浇入温度过低4. 模具温度过低5. 内浇口速度太小6. 金属流程过长七、凹陷铸件表面上的瘪下部位称为凹陷,产生的原因有1. 铸件的热节部位填充满(内部有空洞),收缩时,表皮层虽有一定的强度,但在不破裂的情况下,仍然受到内部的收缩作用而表面呈现凹陷,即称为缩凹。
2. 填充时,气体被挤在金属流与型腔壁面之间而未被排除出去,该处即出现凹陷。
这凹陷的表面光洁,多出现在型腔难以排气,而铸件则是端旁边缘部位上。
3. 在机器压射机构的性能较差(如旧的立式机器)的情况下,当工作液压力不稳定,压射压力也不稳定。
推动金属的压力不连续,造成铸件的表皮层不止一次地形成,但是每次表皮层的边缘位置不同,前一次的表皮层有部分边缘未被后一次所覆盖,便产生条状的凹陷。
4. 模具型腔有残留物,这在前面对产生欠铸的原因中已经提到过。
但产生时凹陷,型腔的残留物并不一定是片状,而是带有不规则的各种形状,残留物高出型面的高度也不大,故铸件的入深度也较浅。
八、气泡铸件表皮下,聚集气体因热胀将铸件表面鼓起的泡,称为气泡。
气泡的表皮仍然是压铸表皮。
产生的原因有:1. 型腔内气体过多2. 模具温度过高(或冷却通道失去作用)。
九、擦伤铸件的表面顺着出模方向的拉伤痕迹,即为擦伤。
它有两种特征:1. 金属流撞击型壁后,引起金属对型壁的强烈焊合或粘附(如同将稠糊状泥浆用力掷在墙上的粘附现现象一样,用力愈大,粘附愈多),而当粘附部位在脱模时,金属被挤拉而把表皮层撕破,铸件该部位就出现拉伤。
2. 模具成形表面质量较差时,铸件脱模造成拉伤,多呈直线(脱模方向)的沟道,浅的不到0.1毫米,深的约有0.3毫米。
擦伤严重时,便产生粘模,铸件甚至脱不出来。
擦伤现象以铝合金最为严重产生擦伤的原因有:1. 成形表面斜度过小或有反斜度。
2. 成形表面光洁度不够,或加工纹向不对,或在脱模方向上平整度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