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诚信问题的心理学分析及对策——以哈密市的调研为例

合集下载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摘要:社会诚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念,影响着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社会诚信的定义、影响因素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社会诚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

1. 引言社会诚信是指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遵守诚实诺言、守信约定的行为态度。

社会诚信不仅关乎个体之间的正常交往,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秩序和可持续发展。

2. 影响社会诚信的因素社会诚信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个体层面来看,教育、家庭教育、道德观念和个人价值观等都会对个体的诚信行为产生影响。

从社会层面来看,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执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舆论监督等都是影响社会诚信的重要因素。

3. 社会诚信现状调查本文通过对社会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社会诚信存在一些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挑战。

其中包括: 不守信约现象频发、失信行为多发、虚假宣传现象较为普遍等。

这些问题不仅在个体之间存在,也在商业活动和政府机构中普遍存在。

4. 社会诚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社会诚信对社会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诚信有助于信任的建立和社会关系的顺利进行。

一个讲信用的社会能够建立稳定的商业关系,提高市场交易效率。

其次,诚信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经济风险。

在信用良好的环境下,合作伙伴更容易形成共识和达成交易,减少法律纠纷的发生。

最后,诚信有助于推动创新和长期发展。

对于创新者来说,获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5.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为了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首先,加强教育和宣传,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其次,加强法律。

关于社会诚信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诚信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诚信度的调查报告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

然而,在当今社会,诚信度的现状如何?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广泛的社会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涵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地区的人群,以获取全面、客观的信息。

一、调查结果(一)个人层面在个人诚信方面,多数受访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尽量遵守承诺,但仍有部分人存在偶尔失信的行为。

例如,在与朋友约定的时间迟到、未按时归还借物等。

其中,年轻人相对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他们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有关。

(二)商业领域在商业活动中,诚信问题较为突出。

部分商家存在虚假宣传、以次充好、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常常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困境,容易受到欺诈。

此外,企业之间的合同违约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社会公共服务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如医疗、教育、政务等,诚信度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个别医疗机构存在过度医疗、收费不透明的现象;一些教育机构虚假招生宣传;个别政务部门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推诿责任等。

二、原因分析(一)利益驱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个人和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惜违背诚信原则。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对于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

(三)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公众对失信行为的监督渠道有限,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

(四)教育缺失诚信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人缺乏诚信意识。

三、影响(一)破坏社会秩序失信行为会扰乱市场秩序,降低经济运行效率,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损害人际关系个人之间的失信会破坏彼此的信任,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降低社会公信力公共服务领域的失信会削弱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公信力,影响社会的稳定。

四、提高社会诚信度的建议(一)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渠道,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公民的诚信意识。

社会诚信度现状用其影响调查与分析文档

社会诚信度现状用其影响调查与分析文档

社会诚信度现状用其影响调查与分析文档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integrity and its impact s urvey and analysis documents编订:JinTai College社会诚信度现状用其影响调查与分析文档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

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社会诚信度现状用其影响调查与分析【引言】社会诚信度也称为社会整体诚信度和社会整体信用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类主体失信与守信的整体程度,是社会交易中信用风险的体现。

社会诚信度并非精确的概念,至今为止,它仍然没有一个准确的度量指数。

【摘要】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

a, 中国企业的诚信问题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在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原因和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乃至政府信用的缺失。

造假、合同违约、商业欺诈,三角债、做假账,假数字、假政绩,凡此种种现象屡屡上演,令人瞠目结舌,触目惊心。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不诚信、不守信用的现象也极为突出。

b,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

教育的对象是下一代,而下一代又要去教育他(她)们的下一代。

如果我们这一代教育没有搞好,影响的不是下一代,而且下一代的下一代,或者更下一代。

如此,便会形成恶性循环。

“十年树林,百年树人”,教育是有利于千秋万代的事业。

我们应共同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

【关键字】社会诚信度下降xxx中学生的诚信关心教育【正文】一、人人都说,现在的中国社会诚信度很差,而且越来越差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没有说过谎,这是被大家公认的信条。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社会诚信是一个社会公德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指标,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社会诚信的状况以及问题所在,我们进行了一项社会诚信调查,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一、调查背景社会诚信是保持社会秩序和信任的重要基石,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鉴于近年来社会中存在一些诚信问题的现象,我们决定开展此次调查,以期对社会诚信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估。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随机选择了1000名参与者,调查内容涵盖了个人诚信、企业诚信、政府诚信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 个人诚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8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良好的个人诚信,平均得分为4.3分(满分5分)。

然而,仍有15%的人承认存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如说谎、拖欠债务等。

值得关注的是,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面对利益冲突时,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这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改善的方向。

2. 企业诚信在企业诚信方面,调查结果显示,70%的受访者认为部分企业存在不诚信行为。

漠视合同、采取虚假宣传、恶意竞争等不诚信行为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这些不诚信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也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威胁。

3. 政府诚信关于政府诚信,仍有一些热点问题需要解决。

调查显示,5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信息公开不够透明,70%的受访者表示政府在解决问题时没有及时反馈和跟进的工作态度。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4. 社会行为在社会行为方面,近70%的受访者感到现今社会道德风气日益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怀减少。

有30%的受访者表示在公共场所目睹过不文明的行为,如乱丢垃圾、插队等。

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存在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也凸显了社会诚信的不足。

四、问题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问题分析:1. 个人诚信问题存在一定比例的人存在不诚信行为,需要提高道德意识和价值观的培养。

2. 企业诚信问题主要体现在虚假宣传和恶意竞争方面,需要企业自我约束和规范。

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及成因分析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及成因分析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及成因分析调查报告电信学院电子1511班罗森毅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于是我于2015年11月9日星期一着手调查,通过数据调查。

经调查发现大学生有51%认为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有30%认为自己有偶然的不诚信。

有13%的认为自己不够诚信。

6%的认为自己不诚信。

我认为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尺来衡量一个人。

但以此为基点,很多大学生都没能以身作则的做到诚信待人,诚信为人。

如果一个社会失去了诚信,那么一切社会保障将不复存在。

国家的政策,法规,律法无法取得效果,社会公平、公正无法实现,社会秩序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我们,社会中的相对高素质人群,诚信的缺失所引发的“不良效应”会更加明显,更加深远。

而且大学生诚信缺失所引起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隐蔽性。

由于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尚未真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诚信缺失的危害尚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当他们毕业后融入社会,分布到祖国各地、各行各业后,诚信缺失所导致的严重危害就会真正凸显出来,所以学校的诚信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讲诚信起着十分重要的核心作用我认为为了提高诚信水平,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我们有以下建议:1、重视家庭教育:长辈应该多对学生做诚信等基本带的观念的教育,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

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正确的引导,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2、大学生应该从自身作起,大学生作为祖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诚信状况将会深深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由调查中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

比如开展诚信论坛,国学课堂等等活动,让大学生加深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而作为大学生自己,也要保持自己的诚信,不要被校园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坚持自我,不要被身边的不诚信行为所影响3、学校要做好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首先,努力创新诚信教育的方法。

关于社会诚信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诚信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诚信度的调查报告社会诚信度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人们遵守承诺、守信用的行为水平,也是社会信任和合作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的流动和交流的加速,社会诚信度日益成为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然而,近年来,社会诚信度不断受到挑战,这引发了人们对社会诚信度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现代社会的社会诚信度现状,探究其形成原因和改善方法,以期为提升社会诚信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一、社会诚信度现状1.调查背景本次调查共计覆盖了全国各省市,涉及人口总数超过100万,其中大多数为中青年白领、企业家和学生,调查范围也比较广泛。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本次调查发现社会诚信度整体水平并不高。

2.调查数据在被调查者中,70%的人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形式的欺诈和不守信用的行为,如虚假宣传、恶意拖欠工资、不履行合同等。

在工作场所中,更是有60%的人表示遇到过不守信用的合作伙伴、业务员和员工。

而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违法违规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如占道经营、非法拆迁、假证等等。

这些不守信用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伤害,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也损害了社会信任和合作基础。

二、社会诚信度形成原因1.法律法规不健全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法规是约束和规范社会行为的基础和保障。

而当法律法规不健全或者实施不力时,就会导致不守信用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一些涉及利益的领域中,如房地产、医疗、证券等,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体系,也会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2.价值观的淡漠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了人们更多的物质享受和选择,但同时也加剧了人们之间的竞争和碎片化,让人们渐渐失去了信仰和人情味。

在利益至上、情感浅薄的社会氛围下,很多人不再重视诚信,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这就更容易引发不守信用现象。

3.文化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文化环境对诚信度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一些文化背景中,如从属文化、权力文化等,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现象多发,诚信度较低。

而在民主、平等、人权意识较强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更注重诚信共处、诚信经营等,诚信度相对较高。

诚信问题调研报告

诚信问题调研报告

诚信问题调研报告
《诚信问题调研报告》
摘要:诚信是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个人的信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人们对诚信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诚信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200份,进行深度访谈10次,涵盖不同年龄、职业、地
域的受访者。

二、调研结果
1. 对诚信的认知度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诚信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认为诚信包括言行一致、守信用、诚实守信等方面,但也有少部分受访者对诚信并不清晰。

2. 对诚信的重视程度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诚信非常重视,认为诚信是个人品德和社会道德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但也有一些受访者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可以适当妥协。

3.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诚信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诚信问题,如商家虚假宣传、忽悠消费者;个人缺乏守信用意识,不履行承诺等。

三、建议
1. 加强诚信教育
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诚信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培养良好的诚信意识和行为习惯。

2. 加强监管和惩处
对于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应加强监管,严惩不贷,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增强自我约束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守信用。

总结:诚信是社会和个人的基本准则,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诚信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但在日常生活中仍存在一些诚信问题。

通过加强诚信教育、加强监管和惩处、增强自我约束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诚信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及治理对策

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及治理对策

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及治理对策一、本文概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诚信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平正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我国社会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深思。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通过深入分析诚信缺失的成因,寻求有效的解决路径,以期为我国社会的诚信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对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进行概述,揭示诚信缺失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接着,从制度、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多角度,深入剖析诚信缺失的根源,揭示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治理对策,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诚信教育、构建诚信评价体系、强化失信惩戒机制等,以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解决诚信缺失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社会诚信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多个领域。

从社会层面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导致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

社会风气日趋浮躁,一些人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道德约束,导致了诚信意识的淡化。

从经济层面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形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采取欺诈、造假等不诚信手段,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诚信环境的营造。

从文化层面来看,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诚信、道德等价值观念,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一些人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过分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导致了诚信意识的缺失。

从制度层面来看,我国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一、引言社会诚信是指个体或组织在社会交往中遵守道德规范、信守承诺的行为准则。

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社会诚信状况,本文将对社会诚信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采集大量的样本数据,以便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深入访谈则重点关注个体和组织的具体行为和观点,从而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三、诚信状况调查结果1. 个体诚信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较好的诚信意识和行为习惯。

然而,仍然存在一部分个体存在欺骗、虚假宣传等不诚信行为的情况。

这部分人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2. 组织诚信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组织在商业活动中表现出较好的诚信意识和行为规范。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企业打击侵权、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情况。

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也削弱了社会对企业的信任。

四、社会诚信问题的原因分析1. 价值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冲击,一些人对诚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降低。

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导致一些人对个体权益的追求高于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考虑。

2. 缺乏监管和惩罚机制对于违法行为和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人觉得违法或不诚信所带来的风险较低,从而放弃了诚信的义务。

3. 信息不对称和缺乏透明度社会信息的不对称和透明度不高,使得个体和组织在交易和合作中难以真实地了解对方的背景和信用情况。

这种信息不对称和缺乏透明度加大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也削弱了人们对诚信的信任和依赖。

五、社会诚信的重要性社会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个体和组织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社会才能实现公平、公正、和谐的发展。

六、加强社会诚信的建议1. 宣传教育加强社会诚信宣传教育,培养公民对诚信的意识和重视。

诚信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诚信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诚信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诚信是一个人品德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个人、组织和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我个人认为诚信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诚信问题。

首先,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不择手段地追求利益最大化。

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可能会诋毁、欺骗、偷窃他人的财富、知识或信息。

而一旦诚信在社会中失去了意义,各种不公平的行为就会泛滥,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社会风气。

其次,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诚信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的交流更加便利,但也为虚假信息、网络诈骗等不诚信行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另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也使得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甚至可以通过算法操控和篡改信息,使得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受到质疑。

面对诚信问题的严重影响,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首先,教育的力量不容忽视。

从小培养诚信是每个人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家庭,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学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对诚信的意识和判断能力。

社会应该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

其次,加强法治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诚信体系。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惩治不诚信行为,同时给予诚信行为以适当的奖励和保护。

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不诚信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此外,技术的使用也可以是解决诚信问题的一种手段。

利用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验证和溯源,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和泄露,减少网络诈骗和虚假信息对诚信的破坏。

最后,社会的监督和参与也是解决诚信问题的重要途径。

公众应该成为诚信问题的监督者和参与者,通过舆论的力量推动社会各界遵守诚信原则。

各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应该发挥自身的监督和推动作用,建立行业内的诚信制度和评价体系,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批评和曝光。

剖析社会诚信与信息失真防范对策

剖析社会诚信与信息失真防范对策

剖析社会诚信与信息失真防范对策
社会诚信是指社会成员在交往、合作和交易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信守承诺、讲信用
的行为准则。

信息失真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了不真实、不准确或误导性的情况。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诚信和信息失真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采取对策来加强社会诚信建
设和防范信息失真。

在提高社会诚信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道德教育:通过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和社会宣传等渠道,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弘扬诚信美德。

2.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对个人和企业的诚信行为进行评估和奖惩,鼓励诚信行为,惩罚失信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3. 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商业活动、市场交易
和信息传播的监管,惩治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在防范信息失真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提高信息质量和透明度:加强对信息发布者的监管,要求其提供准确、真实和完整
的信息。

同时,加强对信息接收者的教育,培养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2. 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
泄露的风险,保护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

3. 增加信息披露和问责机制:加强对媒体、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信息披露监管,要求及时、全面、真实地发布信息。

对散布虚假信息和失实广告的行为进行严惩,增加违法
成本。

综上所述,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和防范信息失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通过加强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可以有效防范信息失真,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关于诚信的心理学分析

关于诚信的心理学分析

关于诚信的心理学分析
郭志峰
【期刊名称】《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20)003
【摘要】诚信以早期教育和生活经历为基础而形成,由在生活实践中的行为反馈加以调整,其中,需要的内容和性质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其核心需要起关键的估价作用,而需要的作用要以归因倾向为中介.
【总页数】5页(P100-104)
【作者】郭志峰
【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6
【相关文献】
1.社会诚信问题的心理学分析及对策r——以哈密市的调研为例 [J], 孙葵
2.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J], 董萃;
3.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J], 董萃;
4.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优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探析 [J], 王思远; 杨雅棋; 李茜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探析 [J], 车奇涛;薛淑娟;薛淑娟;孙淑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社会诚信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法

浅谈社会诚信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法

浅谈社会诚信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法〔云山人〕【前言】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君臣不信,那么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那么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那么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那么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那么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

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

一、诚信的起源与思想诚信最早产生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道德规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易经?中就有“忠信所以进德也〞的记载。

诚信是儒家创始人孔孟首先倡导的,孔子屡次谈到“信〞,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孟子谈到“诚〞,也提出了“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

诚信典故比比皆是,而关云长便是影响最大的中华诚信美德的代言人。

?夜读春秋?便是关云长故事中最著名的一个典故。

关云长夜读春秋,通宵达旦给出三个信息:一是关云长面对美色坐怀不乱;二是通宵甘做两个嫂嫂守护卫士;三是?春秋?儒学道义对关云长定力的影响。

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不仅仅是关云长对皇兄的忠义的承诺,更反映出关云长老实守信的品质本性,这一性格品质是经?春秋?儒学道义的熏染,升华成华夏民族最珍贵的忠义诚信的道德典。

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分析〔一〕诚信问题的表现在当今社会中,会发现几种很耐人寻味的表象:一是大家都说应该讲诚信,但是大家都不敢讲诚信;二是大家都希望对方一定要讲诚信,但自己不一定讲诚信;三是在家里大家都讲诚信,但出了门就不一定讲诚信;四是大家都会在熟人面前讲诚信,但陌生人面前就不一定讲诚信。

讲不讲诚信是人的一种选择,如果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选择和结果进展分析,将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第一种:我讲诚信,你也讲诚信,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的是“朋友〞、是“亲人〞,而讲诚信的结果往往会是一个愉快的双赢局面。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班级:12经贸英语2班学号:12090316 姓名:王婷【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已不仅是一种伦理范畴,而是在伦理范畴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法制内涵,实现由道德自律向法律规制的转化,最终筑就诚实守信这一道德准则的法律化。

中国当前社会诚信状况令人忧心。

国若无信,国何以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如何实现传统诚信的现代化转化,重新确立起人们对现代诚信文化的信仰,进而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真正建立,始终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诚信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原因,提出前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诚信缺失现状原因对策一:当前社会诚信的现状及其导致的问题(一):现状为了解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瞭望》新闻周刊联合国内专业调查研究机构于2011年2月11日至2月14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5个大中城市展开了民意调查。

数据显示,被访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仅有4.8%的被访者评价“好”48.7%评价“一般”接近半数46.6%被访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

对此数据持质疑态度的同时,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反思。

诚信缺失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加大社会的运行成本,引发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

从诚信主体来看,社会诚信主要包括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

这三类主体在当前社会的诚信指数均不乐观。

当前社会存在着各类诚信问题,政府有的单位制造虚假增长指数者,企业界有的企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者,教育领域有的院校学术造假者,等等。

有研究者对政府诚信缺失方面进行了归纳,主要体现为有的地方政府或有的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虚报成绩等。

企业诚信缺失主要方面表现在:有的企业任意逃废银行债务,银企之间陷入信用危机;企业之间失信赖账,商业信用日趋萎缩;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会计人员做假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发布虚假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偷税、漏税、走私、骗汇、骗取出口退税屡禁不止。

社会诚信度缺失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

社会诚信度缺失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

社会诚信度缺失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一、摘要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

社会诚信度也称为社会整体诚信度和社会整体信用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类主体失信与守信的整体程度,是社会交易中信用风险的体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

我们都知道,诚信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诚信这个世界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诚信就好比一个人的脊梁,没了脊梁人还能站立起来吗?在今天的社会里,欺、诈、蒙、骗的现象层出不穷,社会诚信度成了令人最关心的话题。

二、调查概况1、研究背景及目的在我看来,社会诚信在当代看来不可或缺的,诚信做人才可以做的光名磊落。

可是随着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改变,诚信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诚信开始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大的裂痕,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

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

在当今这个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

如何在社会不断的成长中让诚信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

2、目的: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现在社会所存在的一些的诚信问题,也许调查的结果没有专业机构那样准确,但我还是希望借这个机会来让更多身边的人来了解诚信的重要性。

三、研究方法为了了解现在社会的诚信现状,我随即抽查了我们当地的一部分镇民和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发出了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占100%,收回的问卷全部是有效答卷,而且卷面干净整洁。

四、社会诚信度缺失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1、在此次调查中有80%的人认为社会不诚信问题非常严重,在问卷中所提到的不诚信现象中,调查结果不禁让我们瞠目结舌,100%的人是做过或见到周围人做的,可见社会诚信度缺失问题的严重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当被问到面对当今社会诚信严重缺失的问题,建立诚信档案是否势在必行时?73%的人认为应该建立,15%认为没必要。

认为应该建立诚信档案的人相信建立诚信档案对于约束社会上的一些不诚信的行为会有所作用。

分析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分析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分析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分析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诚信;缺失;治理措施[论文摘要]诚信不仅是道德的一个基本范畴,而且也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之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现代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应从思想、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同时采取积极治理措施,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诚信机制和信用体系。

诚信在现代社会,既是一个基本的道德伦理范畴,同时也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经济、政治生活领域中的重要范畴。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问题,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正视这一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理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诚信机制和信用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诚信缺失现象,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即从分析国情,准确把握我国现代社会的性质、特点出发,这是认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党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艰辛的探索,已经明确地提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提出这个论断,也是科学地、正确地认识我国现代社会各种问题的依据。

******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九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涵盖了社会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

失信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剖析

失信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剖析

失信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剖析失信行为是指当事人在商业、社会、政治等方面对承诺、合同或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履行或违反承诺、合同或法律规定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对受害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公序良俗。

失信行为既是个体行为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的体现。

在深入探究失信行为社会心理学方面的时候,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个体,群体和制度。

一、个体方面的考虑个体层面上,失信行为的发生往往涉及到诚信观念,人格品质,道德价值观以及自我监管意识等多方面的因素。

人的内在道德品质和修养是影响其对失信行为的选择和态度的主要因素。

人们在面对各类情境时,往往都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认知模式,这些都将对个人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在做出对失信行为的选择时,也会受到自我意象,压力感受,利益和正义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遇到挑战的时候,人的意志力和决心会跟随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进行调整。

二、群体方面的考虑在群体方面,社会风气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氛围会对个人的行为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社会风气很是透明和谐,人们的诚信度会得到提高。

相反,如果社会风气乱象丛生,人们在行为上会出现一些挑战诚信和违背道德禁忌的倾向。

在人际关系中,信用和诚信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社会大环境充满了欺诈和骗局,人们在交往上也会出现情感障碍和信任危机。

“人心难测,因人而异”的现象便得以悄然而生。

三、制度方面的考虑在制度方面,有关各方面共同制定和推广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法律和法规也很重要。

如知识产权和知识经济领域的规章制度,破产和财务和会计制度的改革,贸易往来和竞争行为的规范等。

当人们违反相关规则和制度,一定会受到法律和公正的惩罚。

因此,制度规定了一种可行和有效的处罚方式,但是对于个体来说,更多的时候良心和自我意识还是其自我驾驭的关键。

我们应该努力吸取历史教训和媒体报告中的教训,从而明晰失信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不仅是一种传统的道德观念,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诚信建设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社会诚信不仅包括社会成员的个体诚信,还包括被广泛认可和遵从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

诚信作为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诚信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和推崇,然而,社会生活中依然会时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失信行为,这些失信行为除了和社会的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有一定的关系外,还与一些人的社会心态变化密切相关。

社会诚信体系是由社会成员个体的诚信行为汇集而成,而社会成员个体的诚信行为不仅受到社会文化、法律法规、道德舆论及价值判断的影响,而且更多受个体自身心理状态及内在心理过程所制约。

因此,本文主要以哈密市社会诚信现状的个体调研结果为例,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诚信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失信行为的社会心理根源,并提出提高个体诚信水平和推动诚信社会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一、哈密市社会诚信的现状调查采用发放自编问卷的方式,共发放《哈密市社会诚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2份。

被试的基本情况为:男性162人,女性100人;汉族180人,维吾尔族82人;被试年龄为15-59岁,其中以25-55岁人群为主;被试的文化程度从小学到硕士;主要有学生、企业员工、公职人员、个体经营户、农民及无业失业人员等。

具体调研结果如下:(一)哈密市社会总体信任水平不高,但民众对未来社会诚信水平的提升充满信心通过调研发现,哈密市的社会总体信任水平不高,在对单选题:“您认为当前哈密市社会的总体诚信情况如何”的回答时,1.53%的人认为“很好,不值得担忧”,48.85%认为“还可以,不诚信只是个别行为”,47.33%的人选择了“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信行为”,还有2.29%的人选择了“很差,前景值得担忧”。

虽然哈密市当前社会诚信的总体水平不高,但对未来社会诚信水平的提升充满信心,如在问及:“您觉得未来哈密市社会的诚信水度会怎样?”时,8.4%的人认为“一直在退步”,17.56%的人认为“和现在差不多”,74.05%的人认为“会不断进步”,可见,大多数民社会诚信问题的心理学分析及对策——以哈密市的调研为例孙葵(中共哈密市委党校新疆哈密839000)[收稿日期]2016-07-02[作者简介]孙葵(1982~)女,湖北天门人,中共新疆哈密市委党校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心理学。

[内容提要]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传统道德观念,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本文以哈密市社会诚信现状的个体调研结果为例,客观分析了哈密市社会诚信的总体水平、社会成员个体、群体之间不信任产生的影响及后果;以心理学为视角,从诚信的认知、心理需要、动机激发和诚信行为的产生、意志作用、反馈及认知重建等不同阶段分析了诚信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失信行为的社会心理根源,提出了提高个体诚信水平和推动诚信社会建设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诚信心理机制失信行为社会心理[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6.04.28[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16)04-097-05民主与法制研究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No.420162016年第4期··97众对未来社会诚信水平的提升是充满信心的。

(二)社会成员个体对人际不信任的影响面较广在调研中谈到:“不诚信的行为在您的日常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频率?”时,35.11%的人选择了“经常遇到”,41.22%的人选择了“时有发生”,只有22.9%的人选择了“较少遇到”,0.76%的人选择“从没有遇到过”。

同时,还有89.31%的人谈到自己在社会上曾因别人的不诚信吃过亏。

对于“社会上大多数人是否可信?”,有47.7%的人认为是可信的,不需要小心提防,但是对于陌生人,信任的比例下降到27.9%。

调研还发现,在人际交往中最值得信任的人排在第一位的是“家人”,第二位的是“好朋友”,第三位的是“同学”,第四位是“一般朋友”,第五位的是“领导或同事”,排在最后的是“陌生人”,也就是说,最值得信赖的人是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

可见,对社会上多数人之间的相互不信任,会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提防,处在谨慎或不安中,要努力防止社会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发展成不良的社会心态,甚至发展成不信任的社会文化。

(三)社会群体之间的不信任可能固化成一种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时容易诱发社会冲突社会群体间的不信任可能固化成一种不良的社会影响。

调研发现,社会民众对政府机构及相关执法部门的信任度不高,对食品、药品等制造行业,旅游、餐饮、房地产及一些盈利性的教育培训机构等行业的信任度较低。

如对多选题:“提到诚信,您首先会想到下面的哪些职业群体?”的回答时,排在后四位的分别是“商人、政府官员、司法行政人员及医生”,排在前四位的是:“科学家、军人、工程师及教师”。

同时,研究发现,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信任水平也存在差异,社会民众对本民族群体的信任水平普遍要高于其他民族,尤其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另外,群体间的不信任主要表现在不同社会关系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尤其是贫富阶层之间的不信任表现的更为明显。

社会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会进一步加深相互间的负面刻板印象,形成一种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时会诱发社会冲突,社会冲突又会进一步强化社会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会导致整个社会诚信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中。

二、诚信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分析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诚实无欺、恪守信用的品德及在言语行动方面所表现出的相关道德品质。

这种品质的主要表现是忠于自己与信任他人的统一,对内忠于自己,能以真实的自我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对外不欺负别人,能做到诚实守信、实事求是,不掩盖和歪曲事实。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诚信”是由与诚实守信的言行相对应、相联系的多种因素组合而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诚信行为产生是其内在心理机制的具体表现,诚信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个体对诚信的认知、个体的诚信心理需要及所激发的诚信动机、个体的诚信行为、个体诚信行为的信息反馈及诚信认知重建四个阶段的相关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系统【1】(见图1)。

下面就诚信的四个阶段来具体分析诚信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一)诚信的认知阶段诚信认知是诚信行为前的心理认识阶段,诚信认知过程是指主体面对新的诚信相关刺激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诚信认知的发展可分为前道德、他律道德、自律道德三个阶段。

0-4岁左右前道德阶段,属于道德判断形成之前的阶段,个体还不能进行诚信认知相关的道德判断;5-9岁左右他律道德阶段,个体道德判断标准受到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的支配,诚信认知观念的形成主要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外在灌输、约束、奖惩、模仿或社会熏陶等,个体逐步将外在的诚信认知观念内化、顺应为自我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现实;10岁或11岁以后自律道德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主要受自身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可以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等方式逐渐养成内在的行为动机和准则,形成稳定的诚信认知观念。

本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哈密市社会民众对诚信的认知较为清晰,大多数民众都认为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其中,74.05%的人认为“诚信是基本道德,一向严格要求自己”,24.43%的人认为“诚信是交友的基本准则,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不图1诚信产生的心理过程··98No.42016 2016年第4期诚信”,仅有1.53%的人认为“诚信可有可无”,这是民众对诚信的初步认识,只有具备初步的诚信心理认识之后才会采取诚信行为。

(二)诚信的心理需要和动机激发阶段心理需要是个体内部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的内在动力。

诚信行为的产生必须有个体的诚信心理需求发展到诚信动机这一心理过程,如果仅有诚信需要还不能完全激发诚信动机,还需要相关外部条件的介入【2】。

诚信动机的诱因多为实施诚信行为以后可预期的利益满足以及对诚信予以肯定及推崇的社会环境。

调研中,在回答:“如果撒谎能使您获得利益,您会这样做吗?”的多选题时,33.59%的人选择了“如果谎言被拆穿的后果不大就会”,25.19%的人选择了“如果利益够高就会”,53.44%的人选择了“无论如何都不会”,可以看到,选择会撒谎的人就是看到了撒谎行为带来的好处而后产生的主导动机。

另外,鼓励和推崇诚信行为的相关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诚信动机的激发,而欺骗行为常常是在获益、受到鼓励或不被惩罚的环境下,除非主体的价值体系非常稳定,否则很难长期坚持诚信行为。

(三)诚信行为的产生和意志作用阶段个体在诚信动机的激发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而中断诚信行为的实施。

因此在诚信行为产生的过程中,需要个体意志的作用加以辅助完成。

这就需要个体厘清诚信行为的目的及其社会价值,明确行为的策略及行动的方法,在行为实施的过程中,仍需要克服许多的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意志作用的过程。

这其中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个体原有的处事经验、认知方式及内心冲突对诚信行为执行产生的干扰;诚信行为产生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与预期行为目的、策略、方法等的矛盾;个体的个性品质和情绪对诚信行为执行的影响等。

(四)对诚信行为的反馈及认知重建诚信行为产生以后,个体的诚信心理活动并没有结束。

诚信行为结束之后,个体的心理活动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即对诚信行为结果的评价和反馈阶段。

具体来说,就是个体将外界(社会道德舆论)对诚信行为的信息反馈进行收集和分析,经过个体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对自身诚信行为进行认知重建,并以此达到内部心理平衡。

比如调查显示,社会民众对诚信都有比较一致的认识,都认为诚信非常重要,但在回答:“您觉得面对不诚信的人该不该讲诚信”时,只有33.59%的人认为“应该”,28.24%的人认为“不应该”,还有38.17%的人选择“视情况而定”,这说明社会民众的心理认识与现实是有反差的,他们在实施诚信行为过程中会重新评估行为效果对自身的影响,当诚信行为的效果与预期不一致时,主体会产生负面的道德情感体验,并重建诚信认知。

三、失信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任何一种行为的发生,都是受一定心理驱使的结果。

因此,可以通过透视社会成员个体及社会群体的心理状态来揭示失信行为的社会心理根源,下面主要结合调研结果,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一)人格特质理论视角下的失信行为人格特质理论认为诚信是一种人格特质,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习得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