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

合集下载

《示儿》原文及翻译赏析

《示儿》原文及翻译赏析

《示儿》原文及翻译赏析1、《示儿》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 翻译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亲眼看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111 赏析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诗的开头第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对世间的一切已经没有了牵挂,但紧接着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情绪陡然一转,唯以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

这种悲怆的情感,深沉而强烈。

诗的后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则是诗人对儿子的嘱托。

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到那时,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牵挂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整首诗语言质朴,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却饱含着诗人深厚真挚的情感,其爱国之情,感人至深。

112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色:其一,以“悲”字贯穿全诗。

诗人的悲哀,不仅在于个人生命的终结,更在于国家未能统一的遗憾。

其二,通过临终嘱托,展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期盼。

其三,语言简洁明快,直抒胸臆,却能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113 影响《示儿》一诗,因其真挚的爱国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激励着无数后人的爱国之心。

114 与作者其他作品的关联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词,《示儿》与他的其他作品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等,在主题和情感上有着一脉相承之处,共同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恢复中原的渴望。

115 后世评价后世对《示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陆游爱国诗歌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12 历史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宋朝面临着北方外族的侵略,国土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却始终未能实现收复失地的愿望。

示儿是什么意思

示儿是什么意思

示儿是什么意思
示儿的意思全解: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示儿》的古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示儿》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

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

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示儿》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示儿》唐诗赏析

《示儿》唐诗赏析

《示儿》唐诗赏析《示儿》唐诗赏析【作品介绍】《示儿》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2卷。

【原文】示儿作者:唐·韩愈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馀。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

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

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

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

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

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

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

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

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

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

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祛。

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

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

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注释】1、示儿:韩愈于贞元二年始至长安,这首诗中说“辛勤三十年”,诗当作于元和十一年前后,“三十年”系约举成数。

诗中所咏之屋,当为长安城南樊川别墅,非长安城内的`靖安坊住宅,否则不当有“东堂坐见山”,“山鸟旦夕鸣”等景物描写。

2、登:进,献享。

牢蔬:祭祀祖宗用的牲肉和蔬菜。

3、馔:陈设酒食,宴请。

4、冠婚:举行冠礼和婚嫁仪式。

古代男子成年时戴冠,须行加冠礼。

龄:居。

5、娄络:缠绕。

阴:通“荫”,树荫。

6、治:指设食。

《仪礼·特牲馈食礼》:“馈食,宗妇北堂东面北上,主妇及内宾宗妇亦旅西南。

”戚疏:亲疏。

7、高平君:韩愈夫人卢氏封高平郡君。

见皇甫提所撰韩愈墓志。

唐制,四品一母、妻为郡君。

8、从:跟随在后。

朝裾:指朝服。

裾,衣襟。

9、玉带悬金鱼:唐制,散阶三品以.上文武官员服紫,用金玉带,佩饰金鱼袋。

参见《旧唐书·舆服志》、岑仲勉《金石论丛》。

10、唐虞:唐尧、虞舜,是儒家所称道的圣君。

11、槊:古代的一种博。

12、钧枢:比喻政权。

时裴度、王涯、崔群等为宰,都是韩愈故交。

部编版小学语文《示儿》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示儿》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示儿》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诗。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深深期盼和对儿子的殷切嘱托。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深知自己死后万事皆空,表现出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

然而,紧接着的“但悲不见九州同”却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和遗憾,他痛心于国家尚未统一,九州未能共享和平繁荣。

“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期待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平定中原,实现国家的统一。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和热烈期盼。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嘱咐儿子在家中祭祀时,不要忘记告诉他这个消息。

这既是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期待,也是他对儿子的深情寄托,希望他的遗志能够被后代继承和实现。

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陆游的爱国情怀和高尚人格。

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更是一首激励人们为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壮丽诗篇。

古诗《示儿》赏析

古诗《示儿》赏析

古诗《示儿》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古诗《示儿》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示儿》(六年制第十二册)写于嘉定三年(1210年)春。

当时陆游已是89岁高龄了,是重病在床时写给儿子看的一首绝笔诗,也是遗嘱。

这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浓郁,至今仍放射着烛照天地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芒。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写诗人临终前的心情。

人死之后,形神俱无,万事皆空,无牵无挂了,但诗人偏有一桩横亘心头留于死后的悲事: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句表明,诗人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悲;在即将与家人永别的时候,他也不悲,而只悲不见九州同。

中原沦落敌手,祖国山河破碎,沦陷区人民惨遭蹂躏,才是他心中唯一悲伤的事情。

九州原本是同的,如今不同了,是谁使它不同的又为何至今仍然不见它同的迹象悲中含愤,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其中既充满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对屈辱求和、偏安江左的南宋王朝的不满和谴责。

这种拳拳爱国之心,殷殷爱民之情,感动天地,荡人心怀。

在涛人的眼里和心里,九州是至上的,人民是至亲的,外敌是可恨的,屈辱求和是可卑的!句中的一个但字,突出了诗人完全以国事为念,而置家事于九霄的宽广高洁的情怀,悲中见壮,既催人泪下,又令人振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早在11年前的病中就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于今这种期盼收复中原的心情更加强烈。

诗人知道,收复中原,自己是看不到了,但他相信,中原总有一天会收复的。

因此,他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宋朝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你们在家祭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一胜利的消息告诉给你们在九泉之下的父亲!一个定字,表明他对收复中原的坚信不疑,对九州统一满怀信心,并深切地表述,自己身前不见九州同,遗恨终身,死不瞑目,只有收复了中原,九州统一了,洗尽了国耻,才会含笑于九泉之下。

小学古诗: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仅仅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进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多数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仅仅。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叮嘱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陆游《示儿》全文解读

陆游《示儿》全文解读

陆游《示儿》全文解读《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编辑的陆游《示儿》全文解读,希望对大家把握全诗的中心思想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千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以分香买履为嘱。

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陆游生于北宋覆亡前夕,身历神州陆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罢职闲居,平生志业,百无一酬,最后回到故乡山阴的农村,清贫自守,赍志以没。

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的爱是如此强烈,如此执着;从这首《示儿》诗中,更会受到他对国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的前列感染。

从语言看,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这里,诗人表达的是他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他满腔的悲慨。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贺贻孙在《诗筏》中就说这首诗“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可泣鬼神”。

《示儿》的诗意

《示儿》的诗意

《示儿》的诗意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诗文意思: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此诗作于公元1210年(宁宗嘉定三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此诗为陆游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示儿全文注释赏析

示儿全文注释赏析

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注释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2.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但:只是。

5.悲:悲伤6.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7.同:统一。

8.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9.北定:将北方平定。

1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1.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2.无忘:不要忘记。

13.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

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

示儿的全诗意思

示儿的全诗意思

以下是《示儿》的全诗意思:
1、《示儿》的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能见到国家统一而悲伤。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2、《示儿》的原文: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示儿》的注释: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示儿》译文

《示儿》译文

《示儿》译文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

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译文整理如下: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词赏析: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示儿》原文翻译及赏析

《示儿》原文翻译及赏析

《示儿》原文翻译及赏析《示儿》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给自己女儿的一首诗。

其原文如下:示儿道殣不行,猖披外出,头髮不结,截辫可染。

衣着褪敝,短襦狐貉,手舞麈尾,喜吏尤冶。

高楼明月,望断天涯,云初中夜,风罢应凉。

识字不多,识礼不深,何得孝心,为君抚琴!这首诗短小精悍,清新脱俗,直线式地表达了作者对女儿的思念和期盼,也借此对当时的教育、道德和文化风气提出了一定的质疑和反思。

首先,作者从女儿的容貌、打扮、行为等方面入手,描绘了一个自由、豁达、不受礼教束缚的形象。

这个形象既可以被解读为对女儿的宽容和理解,也可以被理解为对当时礼教陈旧、繁琐的反叛和批判。

其次,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女儿教育问题的关注。

他认为女儿“识字不多,识礼不深”,说明了女孩子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教育和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责怪女儿,而是在自责的同时,表达了对女儿的爱和期望,希望女儿能够在他的陪伴和指导下,成为一名有德有才的女子。

最后,作者在诗中的心情也是值得探究的。

他把自己的心情融入到了对女儿的描述中,透过女儿寄托自己深深的父爱。

高楼明月和望断天涯,体现了作者的心情恬静虚空。

但究竟是“云初中夜”,还是“风罢应凉”,也纷纷引起了读者的深思。

有人说这是暗示着作者的酷爱,有人说这是作者对外在环境的反应。

无论如何,这首诗都是杜甫对自己女儿深情爱意的表达和人性关怀。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和家庭观念一直是社会热点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质量提高和对家庭的重视也日益增加。

父母们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已经不再局限于面包和零花钱,而是更加求全。

不过,我们也应该反思,是否我们的家庭观念也可能对子女造成误导和侵犯?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才能更好地呵护自己的子女?《示儿》这首古典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敏锐的洞察力,不同于平常的诗歌,更具深刻的社会和人性意义。

它对我们的思考,督促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对亲情关怀的胸怀,都提出了警醒和启示。

示儿原文及赏析

示儿原文及赏析

示儿原文及赏析原文: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

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

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

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

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

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

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

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

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

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

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祛。

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

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

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创作背景元和十年(公元815年),韩愈作《示儿》诗,元和十一年,作《符读书城南》。

后世对退之示儿诗争议颇多。

如苏东坡称“退之示儿云云,所示皆利禄事也”。

邓肃:“用玉带金鱼之说以激之,爱子之情至矣,而导子之志则陋也。

”后世反驳的说法也很多,如朱彝尊说《示儿》“率意自述,语语皆实,亦淋漓可喜,只是偶然作耳”。

黄震称《符读书城南》“亦人情诱小儿读书之常,愈于后世之伪饰者”。

一韩愈有一首《南内朝贺归呈同官》,作于任国子祭酒时,也有人认为是在任京兆时作。

诗中也有同《示儿》一样的自述自己地位荣耀的内容,“三黜竟不去,致官九列齐。

岂惟一身荣,佩玉冠簪犀。

“晃荡天门高,著籍朝厥妻”,似在庆幸自己的处境,但全诗实是自责自贬的.反思,“责贬处又是忧谗畏讥,要皆不得志之词”。

韩愈几次因直言被贬,故不能不常畏人祸,居高位时亦然。

然而细考韩愈前此几年同样自述“利禄”的《示儿》诗的创作背景,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又可知韩愈不仅畏人祸,也畏天命,而其畏天命又源于对亲情的眷恋。

陆游《示儿》原文及赏析

陆游《示儿》原文及赏析

示儿[宋]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分类标签: 爱国诗忧国忧民作品赏析这是陆游临终时写给自己儿子们的遗嘱,它充分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

---------------------------------------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

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

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

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

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

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

《示儿》原文及注释

《示儿》原文及注释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示儿》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示儿》原文及注释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

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

古诗示儿诗意

古诗示儿诗意

古诗示儿诗意《示儿》的诗意是: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出自宋代陆游。

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2、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但:只是。

5、悲:悲伤。

6、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7、同:统一。

8、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9、北定:将北方平定。

1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1、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2、无忘:不要忘记。

13、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

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

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示儿》原文及翻译赏析

《示儿》原文及翻译赏析

《示儿》原文及翻译赏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作品名称:《示儿》2、作者:陆游3、原文内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翻译内容: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亲眼看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

5、赏析要点:情感表达: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艺术手法:语言质朴,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

历史背景: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

二、原文解析11 “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在生命的尽头,坦然面对死亡,深知人死后世间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这种超脱的认知,显示出诗人的豁达与通透。

111 “但悲不见九州同”然而,诗人心中最大的遗憾是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

一个“悲”字,凸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无尽忧虑。

112 此句情感的强烈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死的理性看法,又突出了他对国家统一的执着追求。

三、翻译理解21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在翻译中,“元知”被准确地译为“原本知道”,“万事空”被清晰地表达为“什么也没有了”,精准地传达了诗人的原意。

211 “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悲”字,翻译为“悲哀”,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痛。

212 这两句的翻译,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诗人的临终感慨。

四、赏析深入31 情感表达深沉的爱国情:诗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国家的统一是他至死不渝的心愿。

无奈与遗憾:明知生命即将终结,却仍未能看到国家统一,这种无奈令人动容。

坚定的信念:尽管自己无法亲眼见证,但相信国家终有统一的一天。

311 从整首诗来看,诗人的爱国情感贯穿始终,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情感的真挚和强烈,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32 艺术手法朴素直白:语言简洁,毫无修饰,以最朴实的话语表达最深厚的情感。

以小见大:通过个人临终的遗愿,反映出整个时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示儿古诗——精选推荐

示儿古诗——精选推荐

《⽰⼉》这⾸古诗,是我国南宋诗⼈陆游的爱国诗,也是诗⼈临终之前对⼉⼦的激励,是陆翁⼈⽣中所作的最后⼀⾸诗,作完这⾸诗,诗⼈就在病中辞世了。

下⾯⼩编为⼤家整理了⼀些精彩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家欣赏。

⽰⼉古诗1 在⼀个深秋的夜晚,⼀个⼜破⼜旧的茅草屋⾥不时传来⼀阵阵咳嗽声和哭泣声。

屋内,⼀⽀快要燃尽的蜡烛正发出最后微弱的光亮,就如同躺在这快要散架床上的⽼⼈陆游⼀样。

床上的陆游已经奄奄⼀息、⾯⽆⾎⾊了。

他吃⼒的从床上坐起来,看着站在床边哭泣的妻⼦、⼉⼥和孙⼦孙⼥,⼼⾥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他看着已经锈迹斑斑的战袍和宝剑,对⼉⼦说道:“我不能报效国家了,我⾛后,你⼀定要忠⼼报国。

”“好的,我⼀定会的。

“⼉⼦哽咽着说道。

接着,她把孙⼦孙⼥叫到⾝边,语重⼼长的说:“你们要好好读书,不要贪玩,将来才能做⼀个对国家有⽤的⼈啊!”“爷爷,我们⼀定会很听话,好好读书。

” 最后,陆游看着⼀直站在床边的妻⼦说:“我还有最后⼀个⼼愿没有完成。

”陆游停了⼀下,喘了⼝⽓,接着说:“哎——,我马上要⾛了,可我没有看到国家统⼀,这是我最⼤遗憾。

我⾛之后如果哪⼀天国家统⼀了,你叫⼉孙们⼀定要告诉我,这样的话,我在九泉之下也安⼼了。

”“好的,我们⼀定会告诉你的。

”⼉孙们同声应道,这时妻⼦已经泣不成声了。

陆游还怕他们忘记,还叫⼉⼦拿来纸和笔,由他⼝述,叫他的⼉⼦记下了他的千古绝句: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家祭⽆忘告乃翁。

⽰⼉古诗2 ⼀、教材分析: 《⽰⼉》是义务教育⼈教版⼩学语⽂第⼗⼆册中的⼀⾸古诗。

这⾸诗是诗⼈临终写给⼉⼦的遗嘱,表达了诗⼈⾄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祖国的⽆⽐渴望。

全诗字句发⾃肺腑,如⾎,如⽕,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

所以引导学⽣⾛进陆游的内⼼世界,体会诗⼈的思想感情,应该作为本堂课学习的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