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同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芦花荡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英雄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1.感受文章表达的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结合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形象的内涵,领悟欲扬先抑的写法。

难点品味文章水一样清澈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和意蕴之深。

自主阅读,个性解读,合作探究。

1.孙犁的照片。

2.芦花荡的图片。

2课时在河北省的中部,有一个面积约为366平方公里的湖泊,它叫白洋淀。

在抗日战争时期,那里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产生了无数英雄人物,其中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他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荡》,去看看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孙犁(1913—2002年),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

1937年后参与抗日工作,在担任编辑、记者和教学工作的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1944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荷花淀》《芦花荡》《麦收》等。

1949年任《天津日报》编辑、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创作中篇小说《村歌》。

1951年创作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1956年创作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白洋淀芦苇丛蔽,淀与淀之间壕沟相连,成为白洋淀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利条件,为抗日根据地之一。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的抗日武装力量“雁翎队”以芦苇做掩护,乘小船来往于苇田壕沟,神出鬼没,袭击日军汽艇,歼灭敌人,粉碎了敌人利用津保航线运输军用物资、扫荡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企图。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白洋淀回到人民手中,随着“雁翎队”英雄事迹的传颂和以白洋淀军队抗日为题材的小说《新儿女英雄传》《荷花淀》等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白洋淀迅速驰名中外,家喻户晓。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芦花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用小说的相关知识来梳理课文。

(思路)2、把握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形象)3、把握文章主题。

(主题)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探究法、品读法、配读法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创造性的阅读。

学法指导:注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大胆发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出示《小兵X嘎》的图片引出“白洋淀”。

出示目标幻灯片展示二、检查预习1、你了解作者哪些情况?学生自主发言,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

其中的《荷花淀》和《芦花荡》已成为广为流传的名篇。

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

他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

作者文笔婉约而流畅,感情的抒发、景物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自然能融合在一起,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形成了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

他的作品对青年作家很有影响,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家群体——“荷花淀派”。

2、认读下列字词幻灯片展示3、本文是哪种文体,了解相应的知识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主要内容2、思路梳理试用小说的相关知识来分析交流明确:1、老头子护送大菱二菱进苇塘,由于他的大意,大菱受了伤,第二天老人赤手空拳诱杀鬼子报仇。

2、环境:社会环境-------抗日战争时期,自然环境-------芦花荡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日本鬼子情节:护送------------受伤-------------复仇师提问:序幕1-----=8段与9-------23段之间的关系?学生阅读、讨论明确:铺垫、衬托四、讨论交流、深入探究(一)、人物探究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举例。

相关语段: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2  新人教版

第2课芦花荡【教学目标】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展开想象,体验人物心理。

【教学难点】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

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

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教训了敌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二、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教师总结明确:1.小说。

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

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

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大意正确即可)3.主人公:老头子。

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举例见课文。

4.表现了他爱国抗日的热情,爱憎分明的情感,自尊自信,智勇双全的性格特征。

5.主题: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课堂小结: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

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的精神。

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作者用了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学案(含试卷)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学案(含试卷)

并分析其作用。

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文艺界④沿着弯请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来展填写“我喜欢这篇小说中的“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

这么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

白天一片死寂,连水鸟也躲避;只有到。

字里行间,流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足与联络侧面描写,请找出来,并说说侧面描写的好处。

”歌声、香味让我们想像到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从侧面表2.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这个四合小院,家家的窗户低矮,是老式对开的方格玻璃窗。

①屋里简朴干净,桌柜上摆着整齐的碗杯,小罐子里插着几双筷子。

②这俗常的景象,现在不多见了,这小玻璃窗,叫人心生温暖。

③黑亮的老铁壶在炉子上吱吱地唱着小曲,隔着窗户也听的清。

④从这家的窗玻璃望进去,开满碎花的窗帘并没拉上。

A.④③②①B.③④①②C.④①③②D.③①②④2.选择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C.《苏州园林》一文是从园林的局部来介绍苏州园林的别具一格的,如对假山和池沼的介绍,对园林角落的介绍等,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具有图画美的特征的。

D.《苏州园林》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错的一项是()A.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不少学者认为,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芦花荡》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芦花荡》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2.芦花荡目标定向:知识与能力1.准确认读文中的词语,明了词语含义。

2.体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自主研讨,教师点拨,辅导完成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带领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3.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难点: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教学突破: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注意揣摩景物描写。

一、提供资料,入境生趣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7年冬投身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的,赞颂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淀》、《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称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写作背景: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的三千余道。

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

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教案 新人教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教案 新人教

第2课芦花荡教学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

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预习课文生字词,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教学设计一、导入(可让学生讲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或教师讲“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的故事)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

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

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1、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投影字词(学生齐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思考。

复述故事情节,说说老头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预期目的: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老头子的思想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2、想像体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心理。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
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芦花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文中“老头子”的形象因其个性鲜明而丰满,在充满神奇色彩的芦花荡的映衬下,尤为奇特。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3、中招考点:
记叙文是河南中招的必考内容。

近5年写人叙事类散文共考过3次,抒情类散文考过1次,小说考过1次。

4、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小说,已有了初步的基础,但不够深入。

仍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对小说的三要素、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把握,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目标:
1、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2、品读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揣摩其作用。

3、探究小说的写法特色及作者意在表达的主题。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学生能概括出“老头子”的性格特征,并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

针对目标二:学生能找出几处环境描写,并能揣摩出其在刻画人物、表达主旨上的作用。

针对目标三: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篇小说在写法上的特色,并能概括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意在表现怎样的主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芦花荡一、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2.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 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二、教学重点1. 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2.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工具多媒体、黑板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2分钟)(PPT配乐放映芦花荡景色)同学们,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古有“北地西湖”,今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

白洋淀水域辽阔,视连天际,几千条水道在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里纵横交错,时开时闭。

在这风光旖旎的白洋淀里,正义的洪流铸就了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大家还记得他吗?(播放小兵张嘎的图片)谁啊?——嘎子对啦,机智勇敢的嘎子有着一身的水把式,他识破敌人奸计,救出老钟叔,火烧鬼子炮楼,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小英雄。

同样,也是在这片白洋淀里,还活跃着一位更具传奇色彩的老英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荡》,去认识一下这位老英雄。

(板书题目、作者)二、作者、作品展示(5分钟)1.我们来认识《芦花荡》的作者——孙犁。

(PPT出示作家孙犁的照片,资料。

)孙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

现当代作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等。

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是其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

2.写作背景《芦花荡》是孙犁的代表作,写于1945年8月。

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对这里人民的抗战生活非常熟悉。

作者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

”这里所说的就是白洋淀。

这篇小说就是以冀中平原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为背景,为中国抗日根据地的人民谱写的一曲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2新人教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2新人教版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 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 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课文着重写一场 “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 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 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 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 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 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 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芦花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的分析,来理解本文中国式的传奇色彩,深刻、具体地体会本文小说三要素构思的精巧。

2.鉴赏环境描写的特点,体会其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3.从美的角度体会战争的罪恶。

教学重点目标一教学难点目标二教学设想孙犁的这篇《芦花荡》是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

情节舒缓中曲折,人物个性鲜明,环境充满诗情画意。

讲授这篇文章,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解“写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应该从“为什么这样写”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说的构建技巧,培养有意写作的意识。

教学围绕传奇展开,在学生的原始问题中层层展开,以抽丝剥茧的形式呈现思考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方法自读发现,提取信息。

文本细读,深思争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文本,简单认识小说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写了什么。

1.浏览全文,说说这篇小说写了什么。

明确:老头儿,在芦花荡,护送两个女孩,因为失误大菱受伤,老头子用一根竹篙智杀鬼子为大菱报了仇。

2.设疑激趣,明确目标。

(1)设疑:小说有哪些地方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2)明确目标:孙犁是如何打造这一传奇的。

三、鉴赏情节之传奇(一)情节是怎么写的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句子。

(可以用原文)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菱不可能受伤,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大菱就是受伤了。

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头子不可能放弃护送,但是,因为_____________老头子想放弃护送。

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头子不可能杀掉鬼子,但是,因为_____________老头子就是杀掉了鬼子。

2.学生交流,教师评价引导。

如:因为老头子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一样,从来没有出过事情,所以大菱不可能受伤,但是,因为老头子过于自信大菱就是受伤了。

因为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闺女,老头子不可能放弃护送,但是,因为觉得没脸见人(过于自尊)老头子想放弃护送。

同步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课《芦花荡》

同步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课《芦花荡》

【教学目标】1. 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

2. 能流畅地复述故事情节。

3.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了解其作用。

4. 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多重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片富饶的水域,她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映射着美丽的光芒。

她就是:白洋淀。

花开时节又是一番景象,鹅绒绒的芦花,搔首弄姿,扭捏作态,掀起层层絮潮,引来队队鹭鸶,双双野鸭。

于是整个芦苇海中,充满了生气,撞击出诗的韵律,叩击着人们的心扉。

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成为痛击侵略者的战场。

有“壕沟设险歼顽伪,芦荡出奇灭倭兵。

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讴歌颂雁翎”的传颂。

例如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

二、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1)作者简介孙犁,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1944年作者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

1958年,作者把他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

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改、生产、合作的生活情景。

(2)背景资料本文是“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3)小说知识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刻画人物的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

第2课《芦花荡》(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芦花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文中“老头子”的形象因其个性鲜明而丰满,在充满神奇色彩的芦花荡的映衬下,尤为奇特。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3、中招考点:
记叙文是某某中招的必考内容。

近5年写人叙事类散文共考过3次,抒情类散文考过1次,小说考过1次。

4、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小说,已有了初步的基础,但不够深入。

仍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对小说的三要素、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把握,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目标:
1、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2、品读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揣摩其作用。

3、探究小说的写法特色及作者意在表达的主题。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学生能概括出“老头子”的性格特征,并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

针对目标二:学生能找出几处环境描写,并能揣摩出其在刻画人物、表达主旨上的作用。

针对目标三: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篇小说在写法上的特色,并能概括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意在表现怎样的主题。

四、教学过程:。

原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原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2 芦花荡精彩开篇词在华北平原上,有90多个相连通的大小湖泊,它们统称白洋淀,又被誉为“华北明珠”。

在人们眼中,白洋淀的风光是神奇的、美丽的、迷人的。

白洋淀最吸引人的当属水乡风光,而且随季节变换景色各异:春季芦苇丛生,满湖青翠;夏季荷花初绽,风光旖旎;秋季芦花纷飞,鱼鸭满淀;冬季湖面冰封,莹润如玉。

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美丽的白洋淀那茂密的芦花荡里,更是革命战士奋勇杀敌的好战场,今天,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孙犁一同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感受革命前辈的英雄壮举。

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体会“老头子”的英雄性格;理解小说的主旨。

2.探究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3.学习老英雄的爱国精神,培养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述情节品形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听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

一个干瘦的老头,孤身一人,可以将十几个鬼子玩弄于股掌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

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吧。

二、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舀.水(yǎo) 梭.(suō) 蹿.(cuān)仄.歪(zè) 飒.飒(sà) 泅.着(qiú)X皇失措.(cuò)(2)多音字注音组词。

提⎩⎪⎨⎪⎧(d ī)提防(t í)提高 吓⎩⎪⎨⎪⎧(xi à)吓唬(h è)恐吓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月明风清:月光明朗,清风微动。

形容美好的月夜。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文中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蹿:向上或向前跳。

仄歪:倾斜,歪斜。

飒飒:形容风、雨声。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形容路弯弯曲曲;形容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X 皇失措:慌慌XX ,不知怎么办才好。

3.了解作者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某某省安平县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年4月6日出生,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一部集子。
②语言描写。
如P5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表现他为民族抗战甘愿竭尽全力,充满自信。)
如P16“他们打伤了你,流了那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表现他爱憎分明,对人民充满爱,对日寇充满仇恨。)
③心理描写。
如P15-16,在送两个女孩到苇塘里部队途中,他以为万无一失小女孩洗脸,这次女孩受了伤,流了血,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表现他强烈的自尊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四、关于小说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一、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二、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三、对环境做具体描写。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八、精读课文,把握人物。
5、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请举例说明。
本文的主人公是老头子。作者刻画这个人物时采用了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
①外貌(肖像)描写。
如P11 “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个外貌描写刻画出了一个老当益壮,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贡献卓著的英勇的老交通员形象。)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五、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疟疾(nuè)寒噤(jìn)黄梢(shāo)趴在(pā)
蹿(cuān)仄歪(zè)飒飒(sà)泅着(qiú)
六、词语积累
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胆寒:害怕。
阴森:阴沉,害怕。
④动作描写。
如P18,老头子举起竹篙“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表现他对侵略者充满仇恨,血债要用血来偿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抗战英雄儿女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
难点:揣摩文中人物及景物描写的句子,探究小说人物、环境描写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点拨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3、文章结构层次概括。
第一部分(1-8):序曲,介绍老英雄的工作环境,任务和性格。
第二部分(9-19):开端,写老英雄载了两个女孩子回芦花荡。
第三部分(20-54):发展,写老英雄船上的大女孩“挂花”了。
第四部分(55-62):高潮,写小女孩眼看这场英雄行为的发生和经过。
4、按要求复述课文。
①要求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②声音要求洪亮,仪表大方,用普通话流利表述。
三、背影介绍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作战。亦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
提防:小心防备。
尖利:尖锐;锐利。
能耐:技能,本领。
悠闲:闲适自得。
央告:央求。
阴惨:阴沉暗淡。
水淋淋:形容物体上水往下滴的样子。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歇凉:乘凉。
吆喝:大声喊叫。
遮掩:遮蔽,遮盖。
现眼:方言,出丑丢脸的意思。
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七、整体感知内容。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概括。(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60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自己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本文的主人公是老头子。)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