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轻型电动车到微型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研究

合集下载

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电动汽车的可行性研究
1、电动汽车研发方向
电动汽车的研发方向是应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技术,提升汽车使用效率、降低汽车能源使用成本,改变汽车行业现有的商业模式,以更高的效率降低汽车污染和汽车能耗。

2、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
(1)电池及其可靠性
锂离子电池是当前电动汽车系统开发行业最主要的电池类型,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种电池具有比蓄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高的可靠性、更少的充电失败率、更低的自放电率,完全符合电动汽车系统的要求。

(2)系统安全性
电动汽车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分为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对于电池系统,主要要求电池系统能够稳定运行,避免发生短路、过充、电池组熔毁等情况;对于控制系统,主要要求控制系统能够自动检测车辆状态,及时完成车辆控制和保护,保证车辆能够安全行驶。

(3)控制策略
在目前,主要采用电子控制单元(ECU)作为电动汽车控制策略,即采用中央处理机(CPU)作为控制核心,通过传感器监测环境参数,根据算法确定电机控制程序,进而实现车辆控制。

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天然资源日益减少,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交通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声、低碳排放等优点,是未来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重要选择之一。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动汽车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可行性,并分析其发展前景及挑战。

二、研究目的1. 探讨电动汽车在当今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分析电动汽车的优势和劣势,评估其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3. 研究电动汽车的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4. 提出电动汽车在市场推广和生产制造上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国内外电动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电动汽车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四、电动汽车市场分析1. 电动汽车市场现状目前,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电动汽车产品。

在中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电动汽车销量逐年增长。

但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在价格、续航里程、充电设施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2. 电动汽车市场趋势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电动汽车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未来,电动汽车有望成为主流交通工具,推动汽车行业向环保、智能和节能方向发展。

五、电动汽车优势和劣势分析1. 优势(1)环保节能: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的优点,对环境影响较小;(2)低运行成本:电动汽车的维护和充电费用较低,节省用户开支;(3)智能舒适:电动汽车配备了智能功能,驾驶体验更加舒适。

2. 劣势(1)续航里程不足:目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仍有限,无法满足长途驾驶需求;(2)充电设施不足:充电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和使用;(3)成本较高:电动汽车价格偏高,普及率有待提高。

六、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展望1. 技术创新:电动汽车的技术不断创新,未来有望实现续航里程的大幅提升和充电速度的大幅缩短。

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以电能为动力的电动汽车逐渐成为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

本报告旨在对电动汽车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评估其在现阶段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二、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目前,电动汽车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电池技术和充电设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从市场上已经推出的电动汽车产品来看,其性能和续航里程等方面已经能够满足一般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电动汽车是可行的。

2. 经济可行性电动汽车的价格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偏高,主要受到电池成本的制约。

但是,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生产的实施,电动汽车的价格逐渐下降,可望在未来几年内逐渐与传统燃油汽车价格趋于接近。

此外,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电能比燃油便宜,而且电动汽车维护成本也较低,例如无需定期更换机油和替换零部件,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电动汽车是可行的。

3. 环境可行性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对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温室气体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对石油等有限资源的依赖,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为改善环境贡献了重要力量。

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的电能来源将越来越多地转向清洁能源,进一步提升其环境可行性。

4. 社会可行性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有助于减轻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此外,电动汽车的使用还可以提高能源安全和国家能源独立性,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因此,从社会角度来看,电动汽车是可行的。

三、发展前景1. 电动汽车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推广给予了重要的政策支持,例如提供购车补贴、减免或免除注册税和停车费等。

这些政策支持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对电动汽车的可行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2. 电动汽车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能源效率的追求,电动汽车市场需求逐渐扩大。

根据市场预测,未来几年内电动汽车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电动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动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动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电动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增加,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交通工具受到了广泛关注。

电动汽车以其零排放、低噪音、高能效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

因此,进行电动汽车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市场需求分析1. 环境压力增加: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传统汽车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日益增大,政府也将加大对传统汽车的限制和政策支持力度。

2. 能源消费压力:传统燃油汽车的石油消耗严重加重了国家的能源压力,而电动汽车以电能为主要能源来源,可以有效缓解能源供应压力。

3. 经济利益:政府对电动汽车提供了一系列的财政补贴和免税政策,购买电动汽车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

4. 用户需求变化: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更多用户开始对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追求,电动汽车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1. 电池技术的进步: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电池充电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这些技术进步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 充电设施建设: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扩大,充电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推进。

充电桩的普及使电动汽车的使用更加便捷,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

3. 汽车制造技术的成熟:汽车制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实力逐渐增强,可以满足电动汽车的制造需求。

4. 新能源政策的支持:政府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免税等,为技术的推广提供了保障。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1. 成本控制:由于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和技术相对较为成熟,成本不断下降。

同时,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为电动汽车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支持。

2. 用车成本: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燃料成本更低,维护成本也更少。

这可以为用户带来更低的用车成本,提高电动汽车的竞争力。

3. 政府支持:政府对电动汽车项目提供了一系列的财政补贴,降低了企业进入门槛,减少了企业的经济压力。

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第一篇:电动汽车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电动汽车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班级:10金融四班姓名:邓晴晴学号:n3100380414摘要可行性研究是事先研究论证投资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社会公正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综合评价与优化选择的一种科学方法。

评价电动汽车投资项目是否可行,一般要进行市场分析、技术分析、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分析。

电动汽车投资项目为一项新开发能源投资项目。

该项目的开发能大大降低了原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也有效的降低了环境的污染。

并且,该项目能在建成投产以后所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低估的。

关键字:市场分析技术分析财务分析国民经济分析经济效益正文一、电动汽车的优势: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电动汽车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还气体,所以说,电动汽车约等于是零排放。

如果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较之于是用燃油的普通汽车其排放的大气污染也是明显减少的。

现在市场上也有相关的调查研究。

据与有关研究表明,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新能源获得,比如煤、核能、风力。

且电动汽车的电池是可以反复使用,不像汽油那样要经过层层锤炼利用率低。

因此电动汽车的优势总结为:污染少、噪音小、能源使用率高、电力来源广。

二、电动汽车项目市场需求分析(一)从使用成本市场分析近年来,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20XX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接近6千万两,而20XX年第一季度,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高达8650万辆,20XX年将达到1.4亿辆,机动车的燃油需求日益增加。

这就以为着传统的燃油汽车成本使用将大大提高。

然而我国的石油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高达48%,原油消费中60%是交通拥有。

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用电代油,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措施。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汽车,是依靠能量来源广泛的电力去驱动汽车的。

中国电动汽车的实现路径从低速电动汽车到电动汽车

中国电动汽车的实现路径从低速电动汽车到电动汽车

以50万辆计算,总补贴额达到300亿元。届时国家能否兑现每辆车6万元的补贴? 结论:在至少3年之内,以目前的性价比很难说服消费者放弃内燃机汽车转而购买电动汽车。 低速电动汽车:向电动汽车过渡的桥梁
我们认为要寻找适合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道路,需要仔细考虑四大因素: 针对速度要求不高的人:我国大部分城市城区行车速度限制在70km/h,以下。在城区开车,因
目前的电池技术
事实上,电动汽车历史比我们现在路上使用的内燃机汽车更长。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诞生于 1881年,比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早了5年。但是后来由于燃油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电动 汽车在电池技术上长期未能取得突破,内燃机汽车后来居上,成为汽车动力的主流方案,电动汽车
19
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沉寂期。一直到70年代,由于中东石油危机的爆发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日益关 注,电动汽车才再度成为技术发展的热点。
近8000万辆两轮摩托车,近5000万辆电动自行车,三者总量超过6亿。这些消费者都有升级交通 工具的需求。这些用户有迫切改善出行条件的现实需求。但是绝大部分消费不起汽车或者汽车并不 是最适合他们的。
发挥电动汽车的优势:电动汽车相比内燃机汽车劣势明显等。但是在低速行驶环境下,劣势会
变成优势。 在内燃机汽车在低速情况下,扭矩小,爬坡能力差。电动汽车一大优势就是低速高扭矩,爬坡 能力强。 绝大部分时间我们的行车速度都很低.我们为追求高速在动力系统上的投资、为了保障高速下乘 员安全和舒适行所做的投资,实际上大部分时候是闲置浪费的。 内燃机汽车的重量也不能设计得太轻,否则高速行驶容易翻车。而电动汽车速度没有这个问题, 可以设计得更轻更节能。 高速又限制了内燃机汽车的造型,大部分汽车被设计成流线型。相比较而言,低速的电动汽车 可以拥有更多更时尚的外型。 诸如此类的“技术浪费”很多。 基于我国电动白行车的技术积累和能力: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市场竞争,大大刺 激了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各行业的各项关键技术指标大大提高,尤其电池、电机、控制器产业化 程度已非常高。电动自行车配套技术已经成熟,可以支撑产业升级,发展低速电动汽车。 我们认为最适合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道路产生于这四大要素最后的交集: 1、市场定位:面向经济能力有限,同时对于续航里程和速度要求不高的消费者。 2、技术路线:采用低廉、稳定、成熟的技术 3、设计思路:满足消费者交通的核心需要,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设备和功能。同时增加对目标 消费者有吸引力的价值点,譬如时尚的外观等等。 我们认为,在当下市场环境和技术能力下,一款如下车型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 5—8万元,续航里程在80-100公里,时速在50公里左右,充电次数在1500次以上,两人乘坐,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可行性研究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普及,传统的燃油汽车逐渐显得老旧、笨重、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而替代传统燃油车、成为目前世界上广受关注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疑是解决当前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最佳选择之一。

但是,新能源汽车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那么,将新能源汽车技术纳入实际生产中,对于再次实现汽车工业的大跨越,具体有哪些可能性和可行性呢?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

一、电池技术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服务寿命等等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

塑料电池是新型电池技术中的一种,因为其卷曲、柔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各种新型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的理想电池,但是其能否应用到汽车电池上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二、可充电电池的可持续生产技术问题现在电池的生产许可仍受到各国政府的审查,有些国家政府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出台了政策来鼓励电池生产和投资。

但是,在电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口自另一国家的电池组件、贸易保护的障碍,仍是制约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产生高度串连的汽车工业系统中,每一步工序都可能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

因此当产生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方案时,必须考虑生产历程的整体性的变化和各个部分所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四、新能源汽车的公共基础设施问题像充电站和加氢站等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发展尤为关键。

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制定者和相关企业来说,充电站的建设和日常维护等问题,要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法,能提出真正切合实际的方案,而这需要依赖针对充电站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动力。

五、新能源汽车技术未来的趋势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将会取得飞速的进步,为了让新能源汽车更加广泛普及,必须从两方面入手:1、制造商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开发与需求相符合的新能源汽车。

2、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业链,包括材料制造、电池生产、充电器研发、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

电动汽车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电动汽车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电动汽车技术的可行性分析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和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电动汽车技术的可行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市场可行性三个方面对电动汽车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技术可行性1. 动力系统电动汽车采用电池驱动,与传统汽车的燃油发动机相比,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具有简单、高效和环保的特点。

现代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电动汽车在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上有了显著提升。

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电动汽车具备实现大规模商用的可行性。

2. 充电基础设施电动汽车的可行性还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关。

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大充电桩建设的力度,并且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充电网络。

随着充电设备的智能化和快速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进一步提升了电动汽车的可行性。

二、经济可行性1. 能源成本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能源成本更低。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在电价相对较低的地区,电动汽车的每百公里行驶成本要低于传统汽车的燃油成本。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普及,电动汽车的经济性将进一步提高。

2. 维修成本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较为简单,没有传统汽车中的发动机、变速器等复杂零部件,因此维修成本相对较低。

此外,电动汽车不需要进行机油更换、替换空气滤清器等常规维修项目,进一步降低了维修成本,提升了电动汽车的经济可行性。

三、市场可行性1. 环境政策支持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各国纷纷出台了鼓励电动汽车发展的环境政策,包括购车补贴、免费停车等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地刺激了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提升了电动汽车的市场可行性。

2. 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里程也在不断提升。

这使得电动汽车逐渐具备了与传统汽车竞争的实力,增加了电动汽车在市场上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市场可行性三个方面来看,电动汽车的发展具备很大潜力。

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更加环保和节能的交通工具,已经开始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把电动汽车作为他们的交通工具。

本文采用有关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研发驱动力、可行性研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角度,从技术、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了电动汽车的可行性研究问题。

结果表明,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电动汽车;发展历史;可行性研究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ctric vehicles as a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energy-saving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have begun to develop rapidly in the Chinese automobile market, and more and more consumers are taking electric vehicles as their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electric vehicles 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history, R&D driving force,feasibility stud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s well as technology, economy, society and ec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has broad market prospect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Keywords: electric vehicle; development history; feasibility study一、电动汽车发展历史电动汽车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那时许多先进的技术才刚刚问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轻型电动车到微型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研究第一部分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发展的新趋势2005年,全国数百家企业的各种轻型电动车(含电动自行车)的总产量预计已经达到900万辆。

绿源在过去的一年内共生产各种轻型电动车(包括电动自行车)近20万辆,一些关键的技术创新成果(如能量回收技术,新型节电模式,等等)也在产品中成功运用,企业取得了比较好的经营效果。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2006年春天,我们是不是需要再一次超越企业经营者的本分,从业者的角度来思考一些新的理论问题,探讨对电动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在石油资源日益短缺的大背景下,如何减少交通对石油资源的不可循环的消耗,发展电动交通工具,特别是促进发展电动汽车(EV)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不仅是中国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

最著名的电动车促进计划就是PNGV计划,早在1993年9月2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正式宣布美国政府开始实施“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artnership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Vehicles)简称PNGV计划,为组织实施这个计划,美国政府每年拨款3亿美元,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每年投入10亿美元,该计划由美国副总统戈尔真接分管,总体协调,参加的政府机构有:能源部、交通部、国际部、商业部、航空航天局、环保总署等,还有地方州和市政府,参加的厂商遍及30个州,美国的许多名牌大学,国家研究机构、国家实验室也参加了这个计划,参加的单位共453个,研究计划包括758个子课题。

每年春季由美国科学院研究委员会负责对该计划的成果提出评审报告。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看来,也许只有“阿波罗”登月计划可以与此相媲美了。

到了2002年9月,布什政府又制定了新的“Freedom CAR”计划来取代PNGV计划,其中CAR是 Cooperative Automotive Research (合作汽车开发)的缩写,进一步推动清洁汽车的开发。

美国总统布什在2003年1月28日发表讲话公开支持Freedom CAR和氢燃料计划的研究,并建议投入12亿美元研发经费,同时,布什还进一步建议在未来的5年内共投入17亿美元针对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氢源基础设施以及先进车辆技术进行资助。

在日本,通产省于1991年制定日本的电动汽车发展计划,要求到2000年底在日本推广20万辆电动汽车,2000年当年的电动汽车产量达到10万辆。

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原因,日本的这一计划未能完成。

但是,日本政府仍然大力支持电动汽车的研究及试用。

96年又开始推动“低公害车开发普及行动计划”,不仅对各种专项研究给予大规范政府资助,而且制定了各种旨在促进清洁能源车辆推广普及的补助和免税行动。

有资料称,1998财政年度,日本用于清洁能源汽车普及的金额约8亿美元。

政府对各种EV和HEV提供的补贴大约为每辆车90-380万日元,按车型不同有所区别,还辅之以各种减负税收的优势政策。

在欧洲,欧盟90年代初就制定了FP(Framework Programme)系列计划和燃料电池研发计划(R&DD),旨在推动电动车产业发展。

1994年12月,法国政府公开表示支持推广电动汽车,95年5月9日颁布各种旨在促进企业制造和消费者购买的补助政策。

到了2002年,法国政府又开始实施新的电动汽车研究计划“PREDIT111—2002/2006”,总预算约5700万欧元,这个计划公布的电动车辆购买补助首次包括了电动自行车和轻型电动车(510欧元),对电动轿车的补助则高达3050欧元。

其它欧洲国家如英国、瑞典等也十分支持电动车的开发,限于篇幅就不一一描述了。

总之,从克林顿时期著名的轰轰烈烈的PNGV计划,到布什政府的较为务实的Freedom CAR计划,再从日本的“低公害车开发普及行动计划”到法国政府PREDIT111计划,都体现出各国政府对EV产业的重金投入和官方主导性以及对EV产业的关切程度。

我们不难看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能源危机和关注环境污染危害的世界各国都十分期待电力交通时代的到来。

这十几年来,由于各国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合力推动,EV和HEV 在技术上取得了一些值得称道的成就,特别是在混合动力的HEV方面,HEV已经有一点商业化势头,目前,美国公布的节能目标是百公里油耗小于3升,各大企业都有一些符合要求的产品可以投放市场,但由于HEV仍然不能摆脱对石油消耗,被普遍认为是属于节能清洁型车辆的中间状态,而不是最终目标。

作为真正的电动汽车,纯电动的EV和BEV却基本遭遇了严重的产业化失败。

纯电动汽车失败的著名例子有两个,一个是日本本田的Plus被停止开发,据《科技日报》2002年6月报道,本田公司从80年代起就开始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1996年终于推出纯电动的EV车“Plus”,1997年“Plus”出租到美国,该车使用镍氢电池,最高时速130公里,但这种纯电动汽车终于由于各种“难题”而失败,本田公司已经停止了进一步的开发;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最著名的美国通用的EVI的无奈结束。

2003年11月,《科技日报》以醒目标题评论全电池电动汽车的命运:《无奈,无奈,无奈!胎死腹中的全电池驱动汽车》,该报驻华盛顿记者张孟军写道:“今年是全电池电动汽车的灭顶之灾年。

不仅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本田和日产等汽车制造公司全面停止了全电池电动汽车的生产,就连开发电动汽车最积极的通用汽车公司,在生产了1100辆双座EVI电池汽车后,也停止了电池电动汽车的开发和生产计划,并表示不再继续提供EVI电动汽车的出租业务。

随即通用汽车公司将大约100辆EVI车送到纽约,用于研究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电池性能,剩余车辆有些将送入博物馆,有些将被作为废金属处理”。

“通用公司说,每生产一辆EVI要花费8万美元(包括研发成本),而出租这种车每日的租费为350美元,纯属亏本生意,只好停产。

”至此,在美国,全电池电动汽车尚未问世就已夭折。

然而,同样是这个对电动车来说不平凡的2003年,在东半球的中国却经历了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中国一大批毫不知名的小企业,开始了自己的电动交通的事业。

1997年,从几家企业起步,总年产电动自行车不到2万辆,到了2003年,参加企业近千家,总年产量一举突破400万辆,6年增长超过200倍。

更富有戏剧性的事件是,中国电动交通工具的事业一直是争议中前进,2002年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明确反对电动自行车上路,2003年,福州禁止销售电动车。

但轻型电动车生产、创新、研发一直没有停止,市场认可度还有所提高。

2003年全国电动车产量比2002年的170万辆增长超过1倍,绿源公司2003年的产量也超过8.2万辆,比初创时的1997年的0.3万辆增加了27倍,比2002年的4.5万辆增加了1.8倍。

更重要的是,经过2003年的发展,中国的轻型电动车产业开始强大起来,一大批原来从事摩托车配件生产的企业积极加入电动车产业,产品款式快速的增长,新车型推出的速度极快。

2004年开始,电机动力性能和电子控制技术也飞速发展,电机功率从一开始的150W逐步上升成熟,到2004年底,额定功率500W,最大输出功率1KW的高性能稀土永磁电机已经低成本地大批量生产,极大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要。

轻型的电动交通工具不仅可以满足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出行代步需要,而且也可以满足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不断降低的价格和不断提高的性能为轻型电动车赢得了实实在在的市场。

为什么电动车辆在美日会因技术原因遭遇商业上的死亡陷阱,而中国却显现出如此强劲的生命动力呢?(1)市场条件是决定技术路线的关键因素: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是一些汽车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开发研究替代传统汽车的电动汽车。

因此,无论是PNGV计划还是Freedom CAR计划,其技术路线的核心都贯穿于希望替代汽车的电动交通工具达到或者接近传统汽车的动力性能。

在美国,汽车总保有量已经超过总人数,几乎人人都是(或将是)汽车的消费者。

如果某个公司制造一种“电动汽车”无法快速行驶或者加速性能较差,它就无法指望消费者会认同、使用和购买这种产品。

因此,任何一种在性能上与传统汽车有很大差距的“电动车辆”在美国几乎肯定是没有市场的。

但是,大家又必须面对一个严酷的现实,这就是,“电池的储能效率与汽油相比实在是太低了”,美国通用公司研究发展中心的Lawrence J. Oswald博士写道:“电池中的能量只有汽油式柴油的1-2%”(Batteries Contain 1-2% of the energy of gasoline or diesel),以时速96Km/H行驶160 Km,电动汽车(EVI)的电池总能量为13.6 kwh,电池总重量为395Kg,体积172064 cm³,而汽油汽车耗油总能量为63.5 kwh,重量只有5.7Kg,体积7190cm³,鉴于此,还鉴于电机技术资源等其他方面的原因,要让电动车辆在近期内达到传统汽车的性能价格比水平是不可能的!因此,PNGV计划实施了近十年时,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发达国家不得不放弃依靠电池的纯粹电动的理想目标,放弃纯电动汽车在近期实现商业化的努力,代之以鼓励混合动力型(HEV)来部分地达到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的目标,也尽力从燃料电池上寻求技术突破,但不能够指望近期商业化。

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与美国相比,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汽车社会”。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私人汽车增长迅速,轿车快速进入家庭的话题也引人关注。

但是,这种增长与拥有13亿人口的大局来比,仍然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始。

媒体在2003年报道,我国的私人汽车总保有量达到1200万辆,北京2004年9月报道北京市私人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万辆,其中私人轿车65.6万辆。

因此,我们估计,到2005年底,全国私人汽车的社会保有量大约为1500万辆,按北京的比例私人轿车的水平大约为60%估计,全国私人轿车的总保有量大约为990万辆(尚不足1000万辆),就以1000万辆计算,与13亿人口和3.5亿个的家庭来比,我国私人轿车的人口比例和家庭比例分别为0.7%和2.8%。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

相反,非机动车和摩托车在中国的保有量却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

在中国,有超过5亿辆自行车,有近8000万辆两轮摩托车,有近2000万辆电动自行车和轻型电动车,三者相加的总数超过6亿,面对这个庞大的人群中任何改善交通条件的努力都会受到热烈欢迎。

提供一种性能较好(但不及传统汽车)同时又可以遮风挡雨的廉价型低费用的清洁交通工具,作为替代型的私人代步工具一定会具有现实而庞大的市场。

有了这个市场,具有中国特色的微型电动汽车产业就能够应运而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