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那一切烦恼的根源
一切痛苦与烦恼的根源
冬日的芬芳一切痛苦与烦恼的根源,都来自对别人的苛求和对自己的放纵;一切快乐与幸福的根源,都来自对自己的反省和对别人的宽容。
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有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像小丑,玩着五个球,五个球是你的工作、健康、家庭、朋友和灵魂。
这五个球只有一个是用橡胶做的,掉下去会弹起来,那就是工作。
另外四个球都是用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
这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能让别人需要的人是足够强大的人•学会遗忘不快之事,生活中尽量为自己找乐吧谁曾从谁的青春里走过,留下了笑靥;谁曾在谁的花季里停留,温暖了想念;谁又从谁的雨季里消失,泛滥了眼泪。
青春的寂寞是生命的点缀;没有寂寞的青春是悲哀的;然而寂寞的青春不是没有幸福,而是我们不懂幸福。
【祝大家晚安!再会】你失败过很多次,虽然你可能不记得.你第一次尝试走路,你摔倒了.你第一次张嘴说话,你说错了.你第一次游泳,你快淹死了.你第一次投篮,你没有投进.不要担心失败;需要担心的是如果你畏惧失败,你将丧失机会.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说,如果畏惧失败,将丧失机会•做事虽有些辛苦,却也是让自己忘却烦恼的一种方式“过去的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是因为他比别人多知道一点东西。
而未来的领导者,则是以愿景、共同价值观及目标来进行领导”•趋利避害是包括动物都具有的本能,我何必难为自己,放弃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情深至此,有谁能堪?为何你不出家?大多出家者,并非已看破红尘,而是想通往看破之路,如你已通透,何必出家。
少数出家者,视佛法为终生追求,立志弘道,如你已有追求,何必出家。
莫把“出家”当“搬家”。
•人都有糊涂的时候,昨天遇到平生最大的一场骗局,极为不爽。
还好,今天的结局还不错。
吃一堑长一智啊,昏头!1、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单靠男人无法幸福终老。
2、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学会孤独,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所以你要学会奋斗一生。
谈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谈谈自己的人生感悟(分享72句)谈谈自己的人生感悟1、念天堂,一念地狱。
你心在哪,成就就在哪。
我,是一切的根源!2、逼自己,未必拥有搏击长空的力量,但一定要有坚持飞翔的翅膀!3、我准备就这样长大了,在一个不知名的夜里。
生日快乐,我对自己说。
4、承蒙时光不弃,感谢一切给予!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祝自己生日快乐!5、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每个阶段不同的自己,往后的日子不将就不辜负。
6、抬望眼,人生豪迈岁月如歌,展未来,四季如意臻百福,家宅兴旺鸿运升。
7、人生四方略:把好自己的口,明了心中的事,干好手里的活,走好自己的路。
8、我已经给自己生日祝福了,我还会给自己买生日蛋糕,不用担心我,我很好。
9、祝你,历经山河,依然觉得人生值得,愿你,往后余生,水远山长,安适如常。
10、生很短,不留遗憾,往后余生,我们都要努力活出自己,这才是我们该有的态度!11、岁,花一样的年纪,要开到灿烂,开到耀眼,用你明媚的笑,渡过开心而充实的每一天。
12、又是一年,祝我自己生日快乐!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越来越好,家人朋友越来越好,感谢陪伴!13、你要储蓄你的可爱,眷顾你的善良,变得勇敢,当这个世界越来越坏时,只希望你能越来越好。
14、大喜大悲看清自己,大起大落看清朋友。
没有一个足够宽容的心,就看不到一个春光明媚的世界。
15、我来不及认真的年轻,待明白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褪去年少无知,只待岁月静好。
祝自己生日快乐!16、转眼间,十八个年华已逝。
那幼稚而柔和的阳光正在慢慢褪去,那成熟而猛烈的阳光悄悄的弥漫我的心。
17、岁是如花似锦的年龄,是天真浪漫的年龄,是富于理想的年龄,是赢得赞美的年龄,是人生的花季也是成长的途径。
18、年人生,十八年风雨,有苦有乐,有酸有甜,感恩父母,感激朋友,有你们陪伴,才有我的精彩,18岁的自己,你好!19、今天有了你世界更精彩,今天有了你星空更灿烂,今天因为你人间更温暖,今天因为你我觉更幸福!祝自己生日快乐!20、从今天起,做一个简单而幸福的人,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不委屈自己,不浪费时间,不沉迷过去,不畏惧将来。
人生因果之诸环节—十二因缘
人生因果之诸环节—十二因缘时间:2009-09-25来源:未知作者:佛缘总编辑“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起、十二缘生、十二有支、十二支等,是佛教用缘起说理论观察人生而得出的,用以解释人生痛苦根源,以及说明如何才能解脱痛苦的教义学说,是佛教基本理论之一。
佛教认为,世间一切精神和物质现象,都处于一定的因果关系中,依赖某种因果条件而存在,并依靠一定的条件而演变。
这种依赖于某种条件而存在,变化的学说,就是“缘起说”。
佛陀在解释缘起关系时,说这一关系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如据《缘起经》说:“尔时,世尊告比丘众,吾当为汝宣说缘起初差别义,汝应谛听,极善思惟。
吾今为汝分别解说。
比丘众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佛言,云何名缘起初,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相传佛陀在菩提树下进入禅定思惟状态中,观察分析人生苦难以及之所以会产生苦难的原因时,最后得出了这十二因缘说。
十二因缘说即以缘起说来分析人生的生灭变化现象,依照缘起说,人的生命过程,生命的诞生和成长,也是由各种必须的条件而引起。
“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识,名识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起愁叹苦忧恼,是名为纯大苦蕴集。
”(《缘起经》)在这儿,佛陀指出,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可分为彼此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十二个环节,这十二个环节是:1)无明(人与生俱来的蒙昧无知)。
2)行(由无知而引起的各种欲望和意志)。
3)识(由欲望和意志引起的人的精神统一体)。
4)名色(由识引起的人的精神和肉体)。
5)六处(指人的六种感觉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意——即心)。
6)触(指感觉器官与外界事物的接触)。
7)受(通过接触而引起的苦乐感觉)。
8)爱(由感觉而引起的对乐的事物产生的贪爱之心)。
9)取(由贪爱而产生的追求和执着之意)。
10)有(因追求和执着而造成的生死环境)。
11)生(有了生的环境就有生命的产生)。
12)老死(有生就必有衰老和死亡)。
我执是一切烦恼痛苦产生的根源
我执是一切烦恼痛苦产生的根源作者:济群来源:《中国商人》2013年第12期感觉真的值得信赖吗?在一个人的生活中,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能够对我们产生最直接影响的就是人生观念,几乎每个人都在它的支配下生活。
正确的观念,是建立幸福人生的保障。
从哲学意义上说,观念就是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我们的观念和行为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观念指导着我们的行为:我们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人生?但同时,观念也来自于我们经验的积累。
可以这么说,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对世界求取认识的过程。
遗憾的是,一般人的观念往往是错误的。
我们的观念,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我们的认识又以感觉为基础。
通常,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同自己的感觉,将我们所能觉知的事物和现象当作是唯一的真实。
那么,我们的感觉是不是真的那么值得信赖呢?事实上,人的感觉是有问题的。
首先,我们的感觉非常迟钝。
在嘈杂的环境里,微小的声音会被淹没,使我们无法听清,甚至完全感觉不到。
听觉如此,那我们的视觉呢?在黑暗中,即便是最亮丽的色彩、最优美的风景也形同虚设。
如果不借助于科学仪器,人类所能觉知的范围极其有限:太小的东西我们看不到,需要显微镜;太远的东西我们看不到,需要望远镜……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和故事中的盲人并没有太大区别。
仅凭我们的肉眼,仅凭我们的感官,我们能看到、能感觉的不过是大千世界所呈现的非常微小的局部,却忽略了它们背后更为巨大的整体和真相。
如果我们不能充分了解这一点,而是执著于我们对世界肤浅的认识,那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观念,其准确程度无疑是值得怀疑的。
其次,我们的感觉带有错乱性。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月有阴晴圆缺。
可是,月亮何尝有过阴晴圆缺呢?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在飞快地自转,所谓“坐地日行八万里”,可是我们谁也感觉不到。
很长时间内,人们一直将地球作为宇宙的中心,直到十七世纪,伽利略首次观测到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
此中分四正明烦恼如何生起之次第烦恼之因
此中分四:一、正明烦恼二、如何生起之次第三、烦恼之因四、烦恼过患今初烦恼总相者,如《集论》云:“若有法生,即便生起极不静相,由彼生故,令心相续极不静起,是烦恼相。
”谓若何生,令心相续,极不寂静。
烦恼共同的特征,就像《集论》所说:如果有一个法生起,当即内心会生起极不寂静的状况,由于它产生的缘故,使得心相续发生极不安静的状况,这就是烦恼的相。
意思是说由什么法生起,使心相续极不寂静,这是烦恼相。
各别相中有十烦恼:在烦恼的别相中有十类称为十根本烦恼,五种见烦恼、五种非见烦恼。
先说五种非见烦恼。
贪者,谓缘内外可意净境随逐耽著,如油著布难以洗除,此亦耽恋自所缘境,与彼所缘难以分离。
贪,是指缘着内外适合自己心意的清净境随逐耽著,就像油著在布上一样难以洗除,这也是耽恋自所缘境从而与所缘难以分离。
贪即贪著,就是凡夫以我执凡是内外的可意境界,比如可意的异性、孩子、声色、名誉、美好的风景、美食、妙衣等等,或者自己喜爱的影视、歌曲,当它们一出现的时候,心会随逐耽著。
也就是心耽著在上面,就像油著在布上难以洗除一样,当时心不想跟所缘境分离,耽恋在所缘境上难以分离。
这个时候如果被迫离开就有一种恋恋不舍,或者过后又回味不已,或者幻想得到,总而言之,这都是贪著的反应。
假使有人阻挡不让他得到就会起嗔恚,或者还没有得到的时候就起焦急的心,有人同样要得到这个的时候就起竞争的心,害怕得不到的时候就起恐慌的心,总而言之,这都是与贪相关的反应。
贪的相状就是著,因为好所以以贪婪心著在上面不愿意离开。
比如觉得一道菜非常好吃,他就不停的往嘴里送,那个贪婪相十分明显,吃了还想吃。
或者看到一种可意的相,比如很喜欢的影视,就目不转睛地盯在上面,就像着迷了一样的。
或者可意的异性,眼睛会盯着不愿意离开,耳朵著在他的声音上,意会著在可爱形象上,沉浸不已。
如果是名誉就会使他陶醉,会沉浸在那样的光环中,有一种被人欣赏、特别光芒四射、感觉自己特别风光的惬意,沉浸在里面、著在里面。
慈诚罗珠堪布:你忽略的这30种情绪才是真正烦恼的起源!
慈诚罗珠堪布:你忽略的这30种情绪才是真正烦恼的起源!十种根本烦恼,加上二十种随烦恼,总共是三十种烦恼。
这三十种烦恼都是负面或毁灭性的情绪,无论是在出世间的领域,还是世间的领域,都不能有这些烦恼,至少不能过度。
如果有了这些情绪,不但不能得到解脱,而且在世间也不能过好一点的日子。
既然业与烦恼,组成了集谛,那烦恼又是什么呢?一、烦恼每个人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些情绪多数属于烦恼。
佛教小乘的《俱舍论》和大乘的《大乘阿毗达摩》中,讲了很多烦恼的定义与分类,我觉得大家有必要以后进一步学习。
《大乘阿毗达摩》和《俱舍论》中的一部分,是佛教专有的超级心理学,虽然与现在西方的心理学也有共同之处,却完全超越了西方心理学。
《大乘阿毗达摩》讲了常见的五十一种心所或心理现象,包括善的、恶的、无记的情绪。
其中二十六种是烦恼,包括六种根本烦恼,与二十种随烦恼。
当根本烦恼产生的时候,会随着根本烦恼而产生的烦恼,就叫做随烦恼。
当这二十六种情绪产生的时候,所有人都会立即不开心、不舒服,内心烦乱、痛苦不安,所以叫烦恼。
有些烦恼产生的时候虽然没有明显的痛苦,却会导致很多痛苦,或者会让我们去造业、犯罪,所以也叫烦恼。
当我们心里产生这些烦恼的时候,立即要认识到,然后采取措施去对付、控制、断除这些烦恼,六种根本烦恼即贪、嗔、痴、慢、疑、见。
又可以分为见烦恼和非见烦恼。
见烦恼,是见解的烦恼。
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五种见烦恼加上五种非见烦恼,这样就是十种根本烦恼。
如果五种见烦恼归纳为一体,加上五种非见烦恼,就是六种根本烦恼。
非见烦恼,即不属于见解,但其本身就是烦恼。
十种根本烦恼,加上二十种随烦恼,这样就有三十种烦恼。
(一)根本烦恼1、痴六根本烦恼的第一,是痴,即愚蠢、愚昧。
不懂得因果,不懂得生命轮回,不懂四圣谛,对人生、世界、内心的本质一无所知,都是痴,也叫做无明。
无明是所有烦恼的来源和基础,所有的烦恼都离不开无明,都包含了无明的成分。
自我安慰的经典句子精选
1、虽然学校食堂里荤菜要打几份才能吃到一片肉来,但毕竟是吃到了,所以我们不能说学校食堂里只卖素菜。
2、钱可以买房子但买不到家,可以买婚姻但买不到爱情,可以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钱不是一切,反而是痛苦的根源。
把你的钱给我,让我一个人承当痛苦吧!3、一切的烦恼都是自找的,因此也只能自己解决,不要找朋友哭诉,找他们去打球。
4、幸福就是痒的时候挠一下,不幸就是痒了但挠不着,更不幸的是,很久以来灵魂和肉体都感觉不到那种蠢蠢欲动的痒了。
5、五一体验家庭一日游:活动包括清洗我家地板和厨房油污、刷洗锅碗瓢盆、洗涤衣物和床上用品,公车往返,自备午餐,二百一人,报名从速。
6、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爱情是不深刻的。
爱情使人生丰富,痛苦使爱情升华。
7、我们产生一点小分歧:她希望我把粪土变黄金,我希望她视黄金如粪土。
8、不要去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不要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一个人身上,你还有父母,还有其他朋友。
9、人生追求的是一种完整,不管你经历的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过去是一种人生经历,没有必要当作负担,就当是你的人生里又上了珍贵的一课吧!10、天天吃稀饭,不甘心,昨天去菜市场绕了一圈,我想我还是继续吃稀饭吧。
11、对男人一知半解的女人最后成了男人的妻子,对男人什么都了解的女人最后成了老女人。
12、虽然知道自己的言语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但还是觉得它可以帮助读者活动面部肌肉,所以我骑车去了邮局……13、世界上最美好的爱恋,是对一个人默默的付出时的勇敢,即使,被伤的体无完肤也无怨无悔,但是,一个人一生中能被自己爱的人深深爱过,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还是放弃了好。
我想,喜欢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得到她。
14、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冲着镜子做鬼脸;年老的时候,镜子算是扯平了。
15、虽然学校电子阅览室上网聊天要几分钟才能发出一条讯息,但玻璃门上毕竟贴有“宽带〞字样,所以我们不能说是因为网速太慢。
16、春天是感冒和感情高发的季节。
恩师开示:我执是所有烦恼的根本,怎么破除我执?
恩师开示:我执是所有烦恼的根本,怎么破除我执?无量的烦恼中,最大的烦恼就是我执。
过分的执着自己。
执着身体是自己,执着自己的面子虚荣,执着自己的观念,总认为自己对,执着自己高、自己傲,自高自傲,这些呢,都是我们修学中最大的障碍,使我们不能进步。
到底怎么做才能放下我执呢?有佛法就有办法,首先要认识到它的害处。
我执深重,容易跟别人闹意见,让别人生烦恼。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谁的想法也不错,都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就得闹打架,好人跟好人也会打架。
家庭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我执。
放下我执,是修学中最根本的。
认识到我执的害处,就要下决心放下我执,具体的办法。
第一、念念不要想自己。
念念想自己,这问题全来了。
有私心、生烦恼、造罪业、贡高我慢。
念念想自己的结果是什么?是不折不扣正好堕地狱。
如果放下自己的名利、面子虚荣,不想自己,刚一想自己就立刻换成阿弥陀佛。
念念不想自己,真能放下执着。
不想自己,忘掉自己,一心想阿弥陀佛,想怎么利益众生啊,想佛法怎么弘扬,众生怎么更受益……要想这些正确的方面,才能不想自己、放下自己。
第二、要想彻底放下自己,拓开心量,就要学我们每天念的回向,“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当我们把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就不想自己了,愿一切众生都消除业障、善根增长、同生极乐世界,这样才能放下我执,拓开心量。
把功德回向一切众生,自己的功德会更大,你越不想自己,功德越大,越殊胜。
天天练习把所修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不仅念佛是修学,念回向都是修行,都有无尽的功德利益。
第三、要放下我执,修无我,达到忘我的境界,就要恒顺众生,就要随缘。
斋堂的菩萨们做什么饭,就吃什么饭,这叫随缘;人家熬粥,就说怎么不吃面条啊,人家蒸的馒头就说怎么不做米饭呢,这叫我执深重。
有我罪即生,有我就有罪过。
无我,做啥就吃啥,没有我的认为,没有我的想法,恒顺众生,这叫放下我执。
我们在大殿念佛,你说是快点念还是慢点念,你说快咱就快点,你说慢咱就慢点,听你的,这叫无我。
所有烦恼和罪恶,都源于分别心
所有烦恼和罪恶,都源于分别心作者:觉者看世界今天,你起分别心了吗?人世间的一切苦恼,贪心、嗔心、痴心,无一不是来自于分别心。
当一个人用分别心来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会滋生许许多多的偏见,这些偏见又导致了许许多多相应的恶念、恶行。
别人一个月挣十万,我一个月挣三千,凭什么啊?别人一捐就几千万,我为何还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别人一贪就是成百上千万,我何必老老实实地干活?别人拿苹果X,挎LV,开豪车。
我怎么只能用小米,挎个人造革的包,上班下班还要挤公交?为什么学习好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他学历没我高,钱却比我挣得多,赚得轻松?为什么同是一个班出来的,他就混得比我好?为什么她没有我漂亮,却找了一个好老公……比着比着,分别心一起,贪嗔痴就来了。
当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各种媒体、各种迭代、各种污染、各种浮躁、各种习气,让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把我们挤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的心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什么这么说?你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心灵,冷静地审视自心,看看你的嫉妒、不甘与发泄最终伤害的到底是谁?其实,首先就是你自己。
原因在于,你的执著没有破除。
同样的事物,因为人的不同,感受自然不同。
事物的好与坏,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分别出来的。
好与坏,是相对的,可以说是自己的。
今天对我有利则判定为好事、好人,明天对我不利则判定为坏事、坏人。
正反话都说了,不足为奇。
一场大雨,对久旱盼甘霖的农民来说,是心花怒放的大喜事;对遭遇洪涝的人们来说,是灭顶之灾。
可大雨,有好坏吗?我们习惯用自我利益作为判断事物好坏的标准,站在“我”的角度,进行执着的分别。
是非、对错、善恶、好坏,都有了“我”的印记。
我们不能接纳事物原本的样子,什么都要跟“我”联系起来,然后自己的喜好和情绪去分别和复杂化。
所以一定要明白,不管有什么理由和借口,所有争端和纷争的根源,都是人类的分别心。
所有意识形态也罢,各种不同的宗教与流派也罢,都是分别心导致的。
破除三障诸烦恼
第六是邪见:不正之见。如常见、断见、拨无因果等,都是邪见。有人认为,人活在世上才是有,一旦人死了,一切也都没有了,断灭了。还有人不知发神通与明心见性是两回事,认为有了神通才能谈得上明心见性,没有神通就不是明心见性。当他明明已经得了根本,已见了性,他还不知道,以为自己没神通,就没见性。非但误了自己,也贻误了他人,而且永生永世不能出头了。这些都是邪见。上述是烦恼障的六种根本烦恼。
“文革”期间,有些工商资本家的资金房屋等被没收、冻结了。落实政策后,又退还给他们。讲起来钞票多,富有了,应该享福了,惬意了,不再苦恼了。但是,有这么一家,退还了十几万人民币和房屋后,父亲就把这些都分给了孩子们。三个儿子各分得几万元,最小的是女儿,将来是嫁出去的人,所以只分得五千元。小女儿看见几个哥哥都是几万元,而自己却只有一个零头,心里很不满意。后来又分房子,三个儿子每人一统间,是大房间,而且卫生间、煤气灶俱全。小女儿分到后楼一间小小的黑屋,心里更不痛快了,越想心里越难受,悲伤地哭了。父亲见状,就教训了她一顿,她心中更来气了。吃饭时,她因哭得悲伤之故,气不顺,憋得回抽,一抽搐,手一抖,碗“啪”地摔碎在地上。父亲一看,啊!你还摔碗给我看,啪啪就是两耳光。这一打,更冤枉了她,悲痛之极,就上吊自尽了。父亲看女儿死了,心里很悲伤,也怨自己处理不当,闯了祸,心里抑闷,不多久也死了。你们看,这不是有钱之后闯出的祸水吗?所以富贵人有富贵人的烦恼,并不比穷人少,甚至还要多;并不比穷人轻,甚至还要重。因为他们有了地位,有了钞票,就会患得患失。他们不仅希望现有的地位、钱财不要丧失掉,还想多上加多、好上加好。那么,这当中互相倾轧、勾心斗角之种种精神上的烦恼就更为难言了。更为甚者,有了地位、有了钱,贪心更重、欲望更浓,忘乎所以,不顾一切地胡作非为,花天酒地,狂嫖滥赌,以致最后走到倾家荡产或锒铛入狱的下场。我们就不去多说它了。
揭开人际吸引的奥秘+《交往边界感》教案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交往边界感》【辅导理念】阿德勒认为人的一切烦恼的根源在于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来自人际边界模糊不清、想要干涉别人的边界或被别人干涉自己的边界。
阿德勒提出“你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著,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着。
”并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分清人际边界的方法一一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人们要区分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做到只为自己的课题负责,不干涉他人课题。
通过课题分离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探索自己和他人的人际边界,即人与人、人与环境在互动中形成的言行活动限制线,从而促进人际交往和谐。
本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创设情景,启发思考,最^实现意义建枸,帮助学生树立清晰正确的人际边界,学会尊重他人边界,守护自我边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辅导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人际交往中存在边界,理解人际边界是弹性的。
2.技能目标:学会觉察自己的人际边界,学会如何尊重他人人际边界和守护自我人际边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清晰的人际边界对于形成部适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树立清晰正确的人际边界。
【辅导重难点】重点:尊重他人人际边界和守护自我人际边界。
雅点:认识人际边界,学会正确建构人际边界。
【辅导方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辅导对象】高中生【辅导时间】45分钟【课前准备】课件、视频、采访任务单【辅导过程与内容】一、导入阶段:狗仔队游戏。
1、给学生呈现两组明星照片,并提问学生这些照片有什么特别之处。
(都是明星的照片,并且都是娱乐记者偷拍出来的。
)师:“同学们,假设现在有两种职业供你选择,你会选择当大明星还是娱乐八卦记者呢?”2、游戏规则:挑选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记者和大明星,由A先为“八卦”记者,要采访作为“明星”的B,A按照教师提供的问题提问,B必须真实的回答,只有一次拒绝回答的机会。
A有4分钟的采访时间,其后交换角色,由B采访A,同样的规则及时间。
在两位同学相互采访完之后,让学生分析哪些问题容易回答,哪些问题不想回答,并且思考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烦恼和困惑
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烦恼和困惑生活类文章: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烦恼和困惑引言: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事情。
这些事情有时候会让人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但是,只要我们学会了适当的应对方式,就可以化解这些烦恼和困惑,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一、职场烦恼的解决方式1.1 理性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例如与同事相处不佳、无法适应工作节奏、无法与上司取得合适的沟通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理性的分析方法来寻找问题的根源。
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1.2 学会倾听并与他人沟通在解决职场烦恼时,倾听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积极地听取他人的看法和建议,并且能够主动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想法。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职场中遇到的各种烦恼。
二、家庭烦恼的解决方式2.1 学会理性沟通家庭中的矛盾往往需要通过理性的沟通才能够解决。
在沟通时,不仅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还要倾听家人的意见,并且不要将沟通中的情绪带入到谈话中。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沟通的顺畅和效果。
2.2 学会宽容和尊重在家庭中,宽容和尊重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尊重家人的想法和感受,不要强迫家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同时,要学会宽容,不要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产生矛盾,让家庭关系蒙上阴影。
三、生活困惑的解决方式3.1 学会自我调节生活中的困惑,比如情绪低落、压力过大等等,需要我们学会自我调节。
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减轻压力,例如听音乐、读书、旅游等等。
只有让自己放松一下,才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惑。
3.2 学会放下过去,面对未来生活中的困惑往往源于我们对过去的执念。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过去,面对未来。
过去已经过去了,我们需要做的是认真面对当下和未来,将其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结语: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欲望是烦恼的根源作文素材
欲望是烦恼的根源作文素材
《欲望,那些烦心事哟》
哎呀呀,要说欲望是烦恼的根源,这可真是一点不假呀!就说我那次吧,看到同事买了个最新款的名牌包包,哇,那包真的是太漂亮啦!我当时心里那个痒痒啊,就特别特别想要一个。
从那之后,我就整天心里想着那个包,晚上睡觉都在琢磨它。
我就想啊,我要是有了那个包,该多有面子呀,走在路上肯定回头率超高,朋友们也一定会很羡慕我。
越想越觉得自己必须拥有它,这可就成了我的一个执念啦。
于是我开始省吃俭用,连自己最喜欢的奶茶都舍不得喝了,每天都带饭去公司,就为了能攒钱买那个包。
那段时间过得好苦哇,但心里还是想着那个包。
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兴高采烈地去把包买了回来。
可是呢,等我真的拥有了它,我发现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快乐。
背着它出去,也没有那么多人关注我,朋友们也只是说了句好看而已。
而且我还得小心翼翼地爱护它,生怕弄脏了或者弄坏了,感觉好累呀。
为了这一个包,我之前受了那么多苦,还失去了喝奶茶的快乐,突然就觉得好不值得哦。
这下我算是明白了,都是这欲望惹的祸呀,让我有了那么多的烦恼。
欲望就像个小怪兽,总是在心里捣乱,让我们去追求那些其实并不那么重要的东西,然后给自己带来一堆的麻烦。
所以啊,还是要学会控制欲望,别让它再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烦恼啦,不然真的是自讨苦吃哟!。
万般烦恼皆由心动
龙源期刊网 万般烦恼皆由心动作者:来源:《晚晴》2016年第10期心一动,世间万物跟着生起,纷纷攘攘,无时或了;心一静,浮荡人生复归平静,纷争遁形,尘劳消迹。
心的动态千差万别,“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心的静态是“涅槃寂静”。
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世间不管如何差别动乱,在悟道的人看起来,千差万别仍然归于平等,动乱颠倒终亦归于寂静。
日本铃木大拙在欧洲弘扬禅宗时,有人问他:“释迦牟尼佛对众生最后的希望是什么?”铃木大拙答道:“释迦牟尼佛对众生最后的希望就是:抛弃依赖的心。
”人的心常依赖别人,自己不能做主,又常受外界牵引,自己无法把持,这就是万般烦恼的根源。
如何来稳定我们的心,求得恒久的平静呢?我们心中常有妄想心、是非心、恶念心、自私心……所有这些妄动的心,要用正动的心去对治它。
比方说我们要有惭愧心、忏悔心,时时反省自己,要求自己;要有欢喜心,对别人的一切都以欢喜之心来包容。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能常常抱存欢喜心,便可以接触到佛心。
要有感恩心、知足心,要常想“我能给别人什么”,不能自私自利,只计念“别人能给我什么”。
那些危言耸听、挑拨离间的言论,或讹言诋毁、言不由衷的人,实在是“别有用心”。
先有慈悲心,后能进入静心。
什么是静心呢?平等心是静心,广大心是静心,菩提心是静心,寂静心是静心。
其一,静心就是对感情不执不舍。
其二,静心就是对五欲不拒不贪。
其三,静心就是对世间不厌不求。
其四,静心就是对生死不惧不迷。
总之,我们在这世间对感情要不执不舍,对五欲要不拒不贪,对世间要不厌不求,对生死要不迷不惧,如此就可在静心中过着美满的生活。
【吸引力法则】人类一切烦恼的根源 三个基本欲望
【吸引力法则】人类一切烦恼的根源三个基本欲望【吸引力法则】人类一切烦恼的根源-三个基本欲望关于人类的三个基本欲望:想要控制、想要获得认同与爱、想要获得安全。
这三个基本欲望,正是我们一切烦恼的根源所在。
我们的本质(真我)就是无所管制的存有,就是永恒的民主自由与豁达的存有,之所以可以产生种种限制性的感觉与见解,首先源自于我们想与真我拆分的性欲。
当我们已经开始产生意识的时候,我们就将自己当做了一个独有的个体存有。
我们将自己从无穷真我中拆分了出,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大我”。
随着意识的产生,我们通过有限的五官感觉与个体意识来认识自己的身体,于是我们将自己看成了有形身体的存在。
既然我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形的身体,而这个有形的身体有着生老病死的规律,于是我们自然就产生了想要让这个身体获得安全的欲望--我们开始恐惧死亡。
在想赢得安全的性欲的之下一层就是想赢得尊重和快乐的性欲,它根源于想赢得安全的性欲,也就是说我们指出我们必须获得他人的尊重与爱,我们才可以使自己安全地存活下去。
再下面一层的欲望就是想要控制的欲望,所谓想要控制是指我们想要让与我们有关的一切人事物都照我们所想的发展。
我们以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认同与爱,获得安全。
随着这三个基本性欲,我们就可以产生种种负面的情绪和见解。
想掌控的性欲可以并使我们产生害怕、恐惧、挫折、失望、埋怨、内疚等等负面的感觉;想赢得尊重的性欲使我们非常在乎别人的见解,因而非常容易受别人的负面影响;想安全的性欲使我们产生害怕、恐惧、担忧、恐惧等等负面的感觉。
简单的说就是:真我=》大我意识=》想赢得安全的性欲=》想赢得尊重与快乐的性欲=》想赢得掌控的性欲=》情绪感觉=》见解信念=》犯罪行为=》外在世界所以,这三个基本欲望,正是我们一切烦恼的根源。
如果我们受到这三个基本欲望的控制,那么无论我们拥有再多再多的东西,我们都无法在内心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平和。
而自学卸下课程最终的目的,就是必须将这三个基本的性欲释放出来掉,只要我们能努力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自然可以具有永恒的民主自由与豁达。
关于根源的句子
关于根源的句子1、你知道吗?油菜花,你的怒放不仅仅是为了美丽,你的盛开不仅仅是为了辉煌,你还有更深刻的意义,更伟大的理想,你的使命就是努力再努力直到结出丰硕饱满的籽;把你的枯枝烧成灰奉献给养育你的土地。
鞠躬尽瘁,革命到底。
这就是你与众不同的优点,这就是你大无畏的精神,这就是我喜欢你,赞美你的根源。
2、我对这个世界有个很基本的态度,认为她的荒谬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而人类的痛苦根源就是不肯承认她的荒谬,一定想要找个合理的解释。
作者:许崧出处:不去吃会死3、一切的一切的过错,寻找不到罪恶的根源,心灵就像掉进寒冷的海水中,下沉着,等待血液的失活而死。
4、烟酒少沾,多多锻炼,健康是一切的根源;多微笑,少皱眉,心态平和无压力;短信把关怀传递;祝愿你,一生圆满好福气。
5、天意?!罡罡荆风铇土拔根人兽混战神魔扬尘哀嚎遍野医巫盛兴阴熏植被祸患丛生贪愚奢蠢杀生侵灵怒发瞠目不升智层!(许多貌似天灾,实为人祸,根源是人不升智悟的愚蠢贪奢!)6、人的内在空虚就是无聊的真正根源,它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外在刺激,试图借助某事某物使他们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
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人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而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人穷奢极欲,然后以痛苦告终。
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手段莫过于拥有丰富的内在--即丰富的精神思想。
作者:叔本华出处:人生的智慧7、两轨价差之间便形成一种颇具诱惑力的高额利益,再加之流通体制不健全,市场体系不完善,生产资料计划分配体制有漏洞等原因,这就成为走后门、拉关系等种种不正之风,大大小小的"官倒"、"私倒"和一系列腐败现象的滋生和泛滥的经济根源。
8、等待是痛苦的,痛苦不是因为等待,也不是因为知道没有结果所以还去等待,痛苦的真正根源其实是,因为知道没有结果却不知道该如何让自己停止等待,这才是最悲哀的爱情......9、战争,乃至祸根源,杨家,又福从何来呀。
当知天命难违,七子去六子回。
出处:忠烈杨家将10、愤怒的心理就是你想要某些东西,有人阻止你去得到它,有人在中间阻碍。
烦恼就像一根葱往里一看全是空漫画作文
烦恼就像一根葱往里一看全是空漫画作文你的人生永远不会辜负你的,那些走错的路,那些流下的泪水,那些滴下的汗,那些残留的伤痕,全都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人生往往这样,你以为的希望,其实是让你陷得更深达到绝望;而你认为无尽的绝望,在一拐角却满眼希望。
懒,可以毁掉一个人;勤,可以成就一个人。
不要等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对自己说:想当初、如果、要是……之类的话。
你这辈子不为别人,只为做一个连自己都羡慕的人!如果别人惹了你,并不需要去报复。
因为智商差是这世上最远的距离,别人做一件极坏的事,你跟着做,就等于把自己也拉低到同样层级。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与其被烦心事所困扰,不如学着去坦然面对,保持平静从容的心态,这样遇事才能做出冷静的思考。
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
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时早已遗忘。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痛苦,对于痛苦,有的人会淡然而过,有的人会困在其中。
人生在世,要的只有快乐!一切看淡了,心也就不累了。
年轻和成熟的区别是什么呢?年轻的时候,你总是想着要改变。
而成熟之后,你却总希望可以稳定。
面对一块石头,你若把它背在背上,它就会成为一种负担,你若把它垫在脚下,它就成为你进步的阶梯;生命给你一块木头,你可以去选择慢慢腐烂,也可以选择熊熊燃烧。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鞋子,如果非得去套别人的鞋子,那不但不舒服,反而会挤坏我们自己的脚,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何时何地,你都要明白,你是活给自己看的,别把别人的评价看得太重,凡事只要于心无愧,就不必计较太多。
如果你是强者,坎坷对于你,就像个吹火的鼓风机,只能是越吹火势越旺。
如果你是个弱者,坎坷对于你,就像个害人的病魔,慢慢会致你于死地。
人总要找点事情做,让自己忙起来,也就没时间表达什么情绪了,忙起来才知道生活不易,才明白平时的忧伤都是矫情。
做人就要像花一样,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但是你一定要绽放,你不是为别人而绽放,而是为自己绽放,不做别人的赏物,只做最炫丽的自己。
得失之间
得失之间人生,困扰我们最多的,无非就是得失这两个字。
一切纷争、烦恼、迷茫的根源,也是这两个字。
常言说,"得失之间,必有因果"。
.只要我们懂得了得失的原因,自然就明白了取舍之道,然后,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春天,艳阳回归,春风抚面。
树木生出了新叶,这对于树木来说,就是所谓的得;后来,秋风潇瑟,百叶凋零,这对于树木来说,就是所谓的失。
如果,没有老叶的凋零,春天也不会有新叶的萌生。
毕竟一个芽眼,生不出来两片树叶。
有了新叶的萌生,就有了新叶老,老叶落。
这是天道,自然循环,不是人力可以违背的。
所以说,得失只是循环上的点,不断交替,无休无止。
用句佛学上的话,就是有得就有失,有失必有得。
人生成功于否,就看你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上了。
如果你站在失这个点上,你就会发现,前后都是得。
如果你站在得这个点上,你就会发现,前后都是失。
树叶与树木的相守,是得,是拥有,也是缘分。
同样,树叶与树木的离分,就是失,就是綠分尽。
而等待落叶的是厚土的拥抱,是另一个缘分的生起。
如此,缘生缘灭,缘灭缘生,永无休止。
你有所得,是缘生;你有所失,是缘灭。
人虽然有两只手,但也不可能抓隹事物的两个方面。
你选择了美食,那健美的身材会离你而去;你选择了事业,就不能更多的去体会家的温暖……如此这般,没有谁能挣脱有得必有失的宿命!宇宙生了万物,万物自然是平等的。
没有轻重,没有尊卑。
大家同在生态循环之中,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天晴时,爬山、涉水、看日出;天阴时,煮茶、听琴、话桑麻。
不去计较秋天的风冷,冬天的夜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来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来。
人去的时候,两手空空的去。
人所拥有的,只在一时,如何会有永恒。
牵手之后,必定是放手。
相聚过后,必定是别离。
看明白的,顺其自然,从容淡定。
看不透的,怨天尤人。
人生追求的,应该是更多的快乐,而不是更多的占有。
面对山的时候看山,面对水的时候看水,只要有好的心境,一切皆是美丽的风景。
导致人产生烦恼的三不善根
人活在世上为什么有烦恼?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问题。
对此,佛家给出的解释是:因为人有三不善根,所以导致了人烦恼的产生。
那么,什么是三不善根呢?佛陀解释:贪、嗔、痴,就是人的三不善根。
仔细想想,佛陀的教诲非常对。
贪婪、嗔怒、痴迷,确实就是人一切烦恼的根源。
我国民间称“酒色财气”为人的四大毒药,并有诗云: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
沉湎于酒色财气,其实就是贪嗔痴的具体表现而已。
佛陀善于把思想提炼、萃取,用简单的几个字来表达深刻的内涵。
说到贪,大家也许会想到贪财、贪色、贪得无厌、贪污腐化、贪官污吏……本来爱财之心无可厚非,但到了肆无忌惮要攫取不属于自己的钱财,就叫贪财了;爱美之心,人人有之,可贪恋女色而不知礼义廉耻,那就不好了。
贪,表达的还有欲望的永远不能满足,或者对于某种事物的片面追求。
一句话,太过了。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一个人不能没有追求,但是追求要符合让自己快乐,让别人快乐,造福人类的目的。
不择手段的、不问目的的追求,往往会走到自己初衷的反面。
有的人,对于名和利一直视之如圭璧,苦苦求之而不得,突然有一天上帝发善心,赐给他名和利,他该怎么办?一个明智的人会首先感谢上苍的垂爱,感谢一切支持自己的人,想到怎么用自己的名利造福他人。
但是,往往更多的人想到,是不是我可以得到更大的名和利呢?为了得到那种“更大”,他选择利用各种手段达到目的。
而如果一时达不到或者他认为有谁似乎对自己达到目的有阻碍,他就烦恼、嗔怒,就要用任何手段去攻击、攻击、再攻击。
而这种攻击,一方面代表的是更大的烦恼,另一方面就是第二种不善根——嗔。
嗔,嗔怒、嗔怪,总之就是生气、不满,气急败坏,气大伤身……而这种嗔往往是像水雷一样,一触即发,不认目标的攻击。
即使是或曾经是最好朋友,只要怀疑对自己不利,不管是不是真的,马上翻脸不认人。
比如惠子怀疑好友庄子要竞选自己拥有的梁国首相的职务,就拔刀相向,大肆搜捕庄子三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那一切烦恼的根源
人类的烦恼根源,不是做人,而是“我想变成什么”。
自会说话开始,便有大人问你长大后希望做什么啊,从那一刻起,小小孩子便以为人必须要成为另一种东西。
再加上自小学起,-想象作文题目必定有:“我的志愿”———我要做医生,我要做律师,我要做护士,我要做总统……
一出生的训练,并非自自然然地做个人,而是做另一种有目标的生物。
踏进社会后,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更多了,成为医生的,想做最好的医生;成为商人的,要赚比别人更多的钱;连本来养性怡情摇摇笔杆的,都心里紧张焦躁———为什么某某比我出名?为什么某某的书销量比我好?
不禁叹句:人啊人,你到底还想变成什么呢?
老虎只做老虎,猪只做猪,鸟儿只做鸟儿,所有的生物都在做自己,只有人类不做自己。
他们想成为什么却成不了,便烦恼失望。
原始人大概不会失眠,动物们也不会忧心。
比如狼,它不会天天问自己:“我是只好狼还是坏狼?”人类怎么看狼,老虎怎么看狼,它才不理呢!动物吃饱了肚子便悠然自得,想睡便去睡。
但人几时才会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