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圆柱力量大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圆柱力量大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圆柱力量大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圆柱力量大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是针对大班幼儿的科学实践活动,通过进行圆柱力量大实验让幼儿探究不同形状物体的储能能力,探究圆柱形状中储能的能力是否比其他形状更好。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各种形状物体的不同储能能力;2.让幼儿体会到实验科学的探究乐趣;3.让幼儿在实践中锻炼动手、想象、观察等综合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介绍本次教学实验的目的,让幼儿了解学习内容;2.介绍实验器材,让幼儿了解工具和材料;3.通过图片等形式展示实验流程,让幼儿对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实践探究(20分钟)1.分发实验任务书;2.让幼儿动手实验,探究各种形状物体的储能能力;3.让幼儿记录实验结果;4.引导幼儿思考和分析实验结果。

第三步:交流讨论(15分钟)1.让每组幼儿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2.全班进行讨论,探究各种形状物体的储能能力,为后续总结打下基础。

第四步:总结讲解(10分钟)1.总结每种物体的储能能力;2.强调圆柱形状的储能能力,引导幼儿总结出结论;3.讲解实验结果之外的相关知识,如储能、动能等。

第五步:归纳(5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帮助幼儿形成思维;2.提出问题,让幼儿进行思考;3.引导幼儿并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我主要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方式,通过让幼儿动手实验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技能。

但是在探究之后的交流讨论环节中,由于时间的原因,每组幼儿只能简单汇报,无法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此外,在总结讲解环节中,我的讲解还不够充分,应该在讲解中加入更多相关知识点,让幼儿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圆柱的形状和特点,了解圆柱的稳定性。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圆柱的形状和特点,了解圆柱的稳定性。

2.2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圆柱的稳定性与大小、高度的关系。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圆柱形状的玩具、积木、纸筒等。

3.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操作和活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部分:通过展示圆柱形状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圆柱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4.2 基本部分:4.2.1 让幼儿自由探索圆柱的稳定性,尝试将圆柱形状的玩具放在积木上,观察圆柱是否会倒下。

4.2.2 引导幼儿发现圆柱的大小、高度与稳定性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体验到圆柱越大、越高,稳定性越差。

4.2.3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验,让幼儿相互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4.3 巩固部分:4.3.1 让幼儿用纸筒制作圆柱,观察和比较不同大小、高度的圆柱在积木上的稳定性。

4.3.2 组织幼儿进行圆柱稳定性比赛,让幼儿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第五章:作业与延伸5.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圆柱形状物品,如饮料瓶、笔筒等,了解圆柱的特点和稳定性。

5.2 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圆柱形状物品的用途,如饮料瓶可以用来装饮料,笔筒可以用来放笔等。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内容:评价幼儿对圆柱形状的认识、了解圆柱稳定性的程度,以及观察、操作、合作的能力。

6.2 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的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进行评价。

通过幼儿的作业和延伸活动,了解幼儿对家庭和生活中圆柱形状物品的观察和思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第一章:认识圆柱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圆柱的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圆柱的定义和特征,如两个底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等。

2. 让幼儿观察不同大小、高度的圆柱,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大小、高度的圆柱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2. 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圆柱模型,加深对圆柱形状的理解。

第二章:圆柱的稳定性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圆柱的稳定性特征。

2. 培养幼儿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圆柱的稳定性,如圆柱底面越大,稳定性越强等。

2. 让幼儿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大小、高度的圆柱的稳定性。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大小、高度的圆柱,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稳定性。

2. 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稳定不同大小、高度的圆柱,并记录结果。

第三章:圆柱的力量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圆柱的力量特征。

2. 培养幼儿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圆柱的力量,如圆柱的底面积越大,承受力越强等。

2. 让幼儿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底面积的圆柱的承受力。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底面积的圆柱,让幼儿观察它们的承受力。

2. 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承受不同重量的圆柱,并记录结果。

第四章:圆柱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瓶子、罐子等。

2. 让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圆柱形状的物品,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种类的圆柱形状的物品,如瓶子、罐子等,让幼儿观察和描述。

2. 让幼儿自己动手寻找周围环境中的圆柱形状的物品,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第五章:圆柱的创意画教学目标:1. 让幼儿发挥创造力,用圆柱形状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内容:1. 介绍用圆柱形状进行绘画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2. 让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圆柱形状的物品,激发创作灵感。

教学活动:1. 展示用圆柱形状进行绘画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圆柱的形状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圆柱的形状和特点。

2. 通过操作活动,了解圆柱的力量。

3. 进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圆柱形状的玩具或物品。

2. 操作材料:积木、塑料管等。

3. 记录工具:画笔、纸张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的圆柱形状的物品,引导幼儿发现圆柱的特点。

2. 讲解:向幼儿介绍圆柱的形状和特点,讲解圆柱的力量。

3. 操作活动:让幼儿分组进行操作,使用积木、塑料管等材料搭建圆柱形状的结构,并观察和记录圆柱的力量。

4. 分享: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成果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圆柱形状和特点的理解。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幼儿的记录作品,评估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圆柱形状物品,并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片。

2. 让幼儿在下一堂课中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了解更多的圆柱形状物品。

七、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评估幼儿对圆柱形状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分析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

八、教学拓展:1. 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圆柱形状的结构,并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制成的圆柱的力量。

2. 引导幼儿探讨圆柱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圆柱形状的容器、柱子等。

九、家园共育:1. 向家长发送通知,告知家长本周学习的圆柱形状和特点。

2.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操作活动,共同完成圆柱形状的结构搭建。

3. 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圆柱形状的物品。

大班科学教案与反思《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教案与反思《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教案与反思《圆柱力量大》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的特性和力量;2.掌握圆柱移动的基本方法;3.发现圆柱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圆柱的特性和力量;2.圆柱移动的基本方法;3.圆柱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个圆柱,引导学生了解圆柱的基本特征。

2. 活动一:了解圆柱的特性和力量1.根据圆柱的形状,引导学生了解圆柱的特性;2.展示圆柱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圆柱的力量。

3. 活动二:掌握圆柱移动的基本方法1.为学生介绍移动圆柱的基本方法;2.让学生分组,练习移动圆柱的基本方法;3.展示学生练习的圆柱移动过程,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

4. 活动三:发现圆柱的应用1.展示圆柱在干洗店和车间等场景中的应用;2.让学生分组,探究圆柱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3.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汇报和交流。

5. 总结环节1.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2.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3.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活动一中,学生对于圆柱的特性理解不够深入;2.在活动二的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在移动圆柱方面存在困难;3.在活动三中,学生的表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 教学改进措施1.活动一应该重新设计,通过更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加深对圆柱的理解;2.活动二的练习过程,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同时逐步提高难度;3.在活动三中,学生表现较好的组可以帮助较差的组员提高。

3.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于圆柱的特性、应用以及移动方法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实践。

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对于圆柱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移动圆柱困难等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反思《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反思《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反思《圆柱力量大》《圆柱力量大》是一节关于圆柱体的力学知识的科学课。

在这堂课中,我通过引入圆柱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圆柱体的特点和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

首先,我使用了图片和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圆柱体,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圆柱体的特点。

接着,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滚筒来搬运重物?通过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所起到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借助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想。

在实验中,我让学生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圆柱体,在不同的斜面上,对比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并让学生总结规律。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发现圆柱体的形状和重量对于滚动的力量有一定影响,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我们使用圆柱体来搬运重物。

最后,我为学生提供了一道有关滚筒运动的应用题,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整堂课的核心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实验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和工具,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小组讨论和思考的活动,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引入圆柱体的概念时,我只是简单地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进行展示,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情景。

这导致学生对圆柱体的理解还比较浅显,没有达到深入的程度。

其次,在实验环节,我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工具有限,学生的操作和观察过程比较简单。

这导致学生对于圆柱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滚动情况理解不够充分,不能全面地总结规律。

最后,在应用题的设计上,我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题目的难度较大,有些学生无法独立完成。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反思《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反思《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反思《圆柱力量大》背景《圆柱力量大》是一节关于圆柱体积和密度的科学课,针对大班学生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为让学生能够理解圆柱的基础概念,如直径、半径、体积和密度,并能够在活动中实验、观察和推理,形成对圆柱体积密度的初步认识。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实验和探究。

讲授环节以课件、模型等为主要辅助方式,以直观浅显的语言向学生传达圆柱体积和密度的概念。

在讲解直径和半径的概念时,采用了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参与猜测和验证。

实验环节通过圆柱体积的测量和密度的比较,让学生亲身体验圆柱的巨大力量。

选择了易操作、有趣和直观的实验方式,并分组让学生进行探究和交流。

探究环节为活动的主要环节,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探究圆柱体积、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通过口头交流和展示结果来实现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教学效果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经过全班、小组和个体的反复探究和交流,学生对圆柱的体积和密度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活动,学生懂得了普通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使用,并可以简单地计算与圆柱有关的物理量。

同时,本课还鼓励了学生的探究和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自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学生学习了圆柱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且体验到了科学的乐趣。

反思与改进然而,本课仍有一些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教师在讲解环节时,语言表达不够简明流畅,导致学生有些听不懂。

其次,在实验的某些环节中,需要使用到一些专业工具,但可能会因为缺失或失效而造成影响教学效果。

最后,在探究和交流的环节中,学生的观察和交流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我计划在未来教学中积极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突出讲解语言的简明性,更好地传达科学概念。

2.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工具,确保教学环节的顺畅进行。

3.设计更多交流和讨论的环节,增强学生的观察和交流能力。

以上改进策略,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生活实践圆柱力量大:大班教案

生活实践圆柱力量大:大班教案

圆柱力量大: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圆柱体的形状和特征。

2.能够理解圆柱提供支撑的原理。

3.能够运用圆柱体的力量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圆柱体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的力量和支撑原理。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准备一些物品,包括铅笔盒、马克杯、铁皮罐等圆柱形的物品。

2.导入,“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物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什么?”学生们可以回答说它们都是圆柱形的物品。

3.引出问题,“那么圆柱体除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形状之外,你们有没有想过,它还有哪些方面的重要作用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的支撑力。

(二)讲解1.让学生看一下圆柱的形状,圆柱是由两平行的圆面和一个曲面连接而成的。

2.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的特点,比如形状稳定,容易叠放,可以支撑重物等。

3.解释圆柱体的支撑原理,通过圆柱面积的强度来支撑重物,力的大小取决于圆柱的尺寸和厚度。

(三)实践1.将一本较重的书放在地上,让学生试着用一个扁平的物品,比如卡片,来撑起来。

学生会发现卡片很快就会弯曲,无法承受重量。

2.改变方法,让学生试着用一个圆柱形的物品,比如铅笔盒,来撑起书。

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圆柱体可以很轻松地支撑住书,这说明圆柱体有很强的支撑力。

(四)延伸1.让学生思考圆柱体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管道、筒仓、建筑物结构等。

2.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形的马克杯来实践圆柱体的力量作用。

学生可以体验到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杯子的底部太薄会容易被重物压扁,但是如果底部强度够大,就能够稳定地支撑杯子的重量。

四、教学总结1.圆柱体是一种非常稳定且容易叠放的形状,可以用来支撑重物。

2.圆柱体的支撑原理是以面积强度作为支撑力的来源,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包括建筑、输送物料和容器等。

3.在生活实践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圆柱体的力量,并且在使用时考虑到圆柱形状的特点。

儿童教育圆柱力量大:大班教案

儿童教育圆柱力量大:大班教案

圆柱力量大:大班教案作为一个儿童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时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非常多,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到他们的学习习惯,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细节。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教学知识,并寻找新的教育方式和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要介绍的是一种能够全面提升儿童教育效果的教学方案——圆柱力量大。

一、引言在教育孩子时,我们通常会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具来帮助孩进行学习,例如游戏、手工制作和绘画等等。

而本方案的核心教具——圆柱,是非常常见的一个材料,它的经济实惠和易于获取也为大班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

不仅如此,圆柱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它的力量大,也就是说,孩子可以用圆柱进行各种不同的活动,从而全方位锻炼他们的身体和大脑,使得孩子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更加自信和大胆。

二、圆柱力量大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圆柱力量大的活动,让孩子们锻炼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并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语言、数学和科学等内容。

2.教学过程:(1)游戏1:圆柱滚滚乐细节:-将教室分为几个站点,并在每个站点安放几个圆柱,并让孩子从一个站点走到另一个站点;-孩子们可以手拿圆柱或用脚踹圆柱,让它向前滚动;-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进行数学计数和形状识别。

(2)游戏2:圆柱之路细节:-孩子们穿上自己的鞋子,并在一个大的圆柱上进行走路,模仿爬山一样的过程;-鼓励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沟通和协作,同时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

(3)游戏3:小小建筑师细节:-在圆柱上粘贴或绕绳子并在一侧放置白板、彩色粉笔和泡泡纸;-孩子们使用粉笔在圆柱上绘制自己的建筑物,并用泡泡纸装饰它们;-在绘制建筑物时,鼓励孩子们进行创意的思考。

(4)游戏4:来自外太空细节:-利用圆柱装置作为太空船,孩子们穿上太空服,降落在一个新星球上;-在探索这个新星球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利用圆柱收集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水晶、小石头等;-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孩子们进行语言交流,说出他们所发现的事物。

3.教学效果:通过圆柱力量大的活动,孩子们可以充分锻炼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并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学习。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圆柱的形状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圆柱的定义:圆柱是一个底面为圆形的立体图形,它的侧面是直线。

2. 圆柱的特点:圆柱的底面和顶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条直线。

3. 圆柱的力量:圆柱可以承受比它自身重量更大的重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柱的力量。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圆柱模型、圆形卡片、直线卡片、重物。

2. 材料:积木、纸杯、水、沙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具中的圆柱模型,引导幼儿说出圆柱的形状和特点。

2. 讲解:教师通过展示圆形卡片和直线卡片,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让幼儿理解和记忆。

3. 实验: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积木、纸杯、水、沙子等材料制作圆柱,并观察圆柱的力量。

4. 探索:让幼儿尝试将重物放在圆柱上,观察圆柱是否能够承受重物的力量。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圆柱的特点和力量,让幼儿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圆柱的形状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幼儿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圆柱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是,部分幼儿对圆柱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圆柱相关的小实验,如用家里的物品制作圆柱模型,观察圆柱的承重能力等。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圆柱主题的区域,提供相关的教具和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幼儿对圆柱的定义、特点和力量的理解程度,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评价方法: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以及家园反馈。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圆柱力量大》一、教案课题:圆柱力量大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内容:1. 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点。

2. 掌握圆柱滚动的条件,了解圆柱比棍子更省力。

3. 学习应用圆柱原理,认识悬挂重物的秘密。

教学目标:1. 能正确说出圆柱的概念及特点。

2. 能掌握圆柱滚动的条件,了解圆柱比棍子更省力。

3. 能应用圆柱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圆柱的概念及特点。

2. 圆柱比棍子更省力。

3. 应用圆柱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圆柱的概念及特点。

2. 应用圆柱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程1. 老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程,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

2.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认识圆柱,让学生了解圆柱的形状特点。

Step 2:讲解圆柱的概念及特点1. 老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圆柱的概念及特点。

2. 老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圆柱的形状特点。

Step 3:掌握圆柱滚动的条件1. 老师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圆柱滚动的条件。

2. 老师分别展示棍子的移动和圆柱的移动,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区别。

Step 4:了解圆柱比棍子更省力1. 老师通过实验让学生比较圆柱和棍子移动的力量大小。

2. 老师让学生总结圆柱比棍子更省力的原因。

Step 5:学习应用圆柱原理1. 老师通过实验展示圆柱原理,让学生了解圆柱原理。

2. 老师通过例子让学生应用圆柱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Step 6:课堂小结1. 老师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

2. 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或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且多次让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圆柱的程度省力。

在教学中还加入关于圆柱的简单应用作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

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同样也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于学生来说,学术语可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因此,教师需要耐心地解释,重复和演示,以确保学生充分了解圆柱及其特点的概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圆柱力量大》1. 教学目标•认识和了解圆柱的形状、名称及特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圆柱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力量;•学会通过实践操作,感受圆柱的力量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2. 教学准备•教材:教科书、参考书;•工具:圆柱体模型、示范实验用具;•实验器材:圆柱体、木棍、小球等;•PowerPoint演示文稿。

3. 教学过程3.1 导入为了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圆柱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有哪些日常生活中的东西是圆柱形状的?3.2 新知引入通过PP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圆柱的形状、名称及特点。

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对圆柱有个直观的认识,并探讨圆柱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3 实践操作3.3.1 实验1:圆柱的力量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圆柱体和木棍。

让他们用力推动木棍分别在地面上、墙壁上、桌子上滚动。

观察并思考:圆柱的形状对推动木棍有何影响?3.3.2 实验2:圆柱的支撑力在桌子上放一根圆柱体,然后以小球滚动的方式接触圆柱体。

观察并思考:圆柱的形状对小球的支撑力有何影响?获得什么结论?3.3.3 实验3:圆柱的浮力在水中放入一个圆柱体,观察它的浮力。

添加重物到圆柱体上,观察浮力的变化。

学生思考:圆柱的形状对浮力的影响是什么?3.4 探究总结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对圆柱的力量和使用方法有了直观的认识。

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实验的结果,并与前面所学的圆柱的特点进行对比。

4.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圆柱的形状、名称及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探索了圆柱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力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去探索问题,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总结。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教师在展示圆柱的形状和特点时,可以加入更多生动有趣的例子,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第一章:课程导入1.1 目的:让幼儿对圆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幼儿学习圆柱的兴趣。

1.2 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圆柱形状的积木,沙子。

1.3 教学过程:1.3.1 活动开始,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形状的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和辨别。

1.3.2 教师拿出圆柱形状的积木,提问幼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吗?圆柱有什么特点?”1.3.3 教师演示用圆柱形状的积木堆叠,提问幼儿:“你们猜猜,圆柱的力量大吗?”1.3.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验,将圆柱形状的积木放入沙子中,观察沙子的变化。

1.3.5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认识到圆柱的力量。

第二章:探索圆柱的特点2.1 目的: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圆柱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2 准备:圆柱形状的实物,如饮料瓶、笔筒等。

2.3 教学过程:2.3.1 教师展示圆柱形状的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圆柱的特点。

2.3.2 教师组织幼儿动手触摸圆柱实物,感受圆柱的形状。

2.3.3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的关系。

2.3.4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圆柱的其他特点,如高度、直径等。

2.3.5 教师布置任务:请幼儿分组,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圆柱的特点。

第三章:圆柱的力量实验3.1 目的:让幼儿通过实验,验证圆柱的力量,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2 准备:圆柱形状的积木,沙子,容器。

3.3 教学过程:3.3.1 教师向幼儿讲解实验目的和步骤。

3.3.2 教师示范如何进行实验,将圆柱形状的积木放入沙子中,观察沙子的变化。

3.3.3 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3.4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认识到圆柱的力量。

3.3.5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圆柱的力量。

第四章: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4.1 目的:让幼儿了解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2 准备: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状的物品,如饮料瓶、笔筒等。

互动教学圆柱力量大:大班教案

互动教学圆柱力量大:大班教案

互动教学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在大班教学中采用互动教学模式,更是能够发挥出其优势。

本文将围绕大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展开探讨,以圆柱力量大为例,详细介绍大班教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概述圆柱力量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物理概念,也是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关键之一。

本教学内容的目标是通过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圆柱力量大的应用场景、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物理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掌握知识的实用性。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力量大的物理概念,理解其应用场景和相关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如PPT呈现、视频展示、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圆柱力量大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

2.讲解通过PPT和视频的形式,将圆柱力量大的概念、公式、计算方法等进行深入地讲解。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已学知识,通过讨论、发表观点等方式,共同掌握圆柱力量大的应用场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实验演示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圆柱力量大的应用场景和特性。

5.小结回顾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在本次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

五、教学手段本次教学将采用PPT呈现、视频展示、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互动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圆柱力量大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效果通过运用互动教学模式,本次教学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了圆柱力量大的相关知识。

学生不仅在听课和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互动性和趣味性,而且在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环节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增强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圆柱力量大》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圆柱力量大》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圆柱力量大》含反思大班教案《圆柱力量大》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探索各种纸筒的承受力,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站起来,探索并发现直筒形状不同承受力有不同的秘密,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圆柱力量大》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站起来,探索并发现直筒形状不同承受力有不同的秘密。

2、探索各种纸筒的承受力,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纸做的三棱柱、四棱柱、圆柱若干;书本若干;幼儿人手一张纸、记录表。

2、经验准备:幼儿有折纸、搭积木等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一、试一试,探索让纸张站立的方法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纸可以绘画、可以折飞机等,如果你有这张纸,你想用它来干什么呢?师:老师现在就给你们一个任务,看看能不能让你手中的纸站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其用折、卷等各种方法进行尝试。

二、想一想,尝试纸张顶书的本领师:纸除了卷成圆柱纸筒、折成扇子可以站起来,还可以变成什么形状也能站起来呢?师:我的这张纸站起来力气可大啦,能把老师手上的这本书顶起来!师:你们站起来的纸能顶起一本书么?试试看。

小结:薄薄的一张纸,小朋友把他卷一卷、折一折、变一变就能顶起一本书。

三、比一比,感知圆柱力量的大小探索一:在三种不同形状的纸筒上摆放书,比比谁的力量大1、探讨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数量的不同及其原因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教师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书,请幼儿说说书的什么部位放在纸筒上会比较稳;一边摆一边数数,待放到最后一本时,请幼儿说出三棱柱纸筒上顶起了多少本书。

幼儿实践,发现秘密。

师:这还有许多三棱柱纸筒,谁的力气大,小朋友们去试一试吧。

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顶的书多,有的小朋友顶的书少?2、探讨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数量的不同及其原因师: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听说三棱柱力气大,心里可不服气了,到底谁的力气大呢?我们试试就知道了。

2024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圆柱力量大》

2024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圆柱力量大》

2024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圆柱力量大》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柱的基本特性和力量表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圆柱力量大的特点。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圆柱力量大的特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理解圆柱力量大的特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圆柱力量相关的有趣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目的:通过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期待。

新课呈现:展示圆柱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然后进行简单的实验,如用一根绳子绑住圆柱,将重物挂在绳子上,让学生观察圆柱如何承受重量。

目的: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对圆柱力量大的特性有直观的认识。

深入探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小实验,如用纸折出一个圆柱,然后尝试在其上面放置重物,看看纸是如何“支持”重物的。

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进一步理解圆柱力量的原理。

归纳总结:回顾实验结果,总结出圆柱力量大的特性。

并讨论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建筑物的承重结构等。

目的: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引导他们发现科学的实用性。

练习与延伸:布置相关实验或观察任务,让学生在家里继续探索圆柱的力量特性。

目的: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物展示:使用真实的圆柱物体进行展示和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

多媒体辅助:使用PPT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关于圆柱力量特性的观察和发现。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进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发现。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具:包括真实的圆柱物体、实验用的绳子、纸等。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圆柱力量大圆柱力量大活动目的:通过大班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观察和实践,探究圆柱的力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幼儿的科学知识水平。

活动准备:1. 清晰的圆柱板材或实物模型2. 各种尺寸的圆柱体3. 各种大小的砖块4. 计时器5. 计量尺6. 实验记录表7. 幼儿绘画板、彩笔、水彩笔等活动过程:1. 导入:老师亮出一个大圆柱板材,让幼儿看看这是什么形状,幼儿们一起一起说出该板材是圆柱形状。

然后老师问幼儿们,这个圆柱板材有什么特点?幼儿们提出不同的意见,老师引导幼儿们观察圆柱的形状、表面等特点。

2. 观察实验:老师拿出几个不同尺寸的圆柱体,让幼儿们观察比较这些圆柱的大小、高度等。

然后,老师用一个大圆柱体和几个不同尺寸的砖块,让幼儿们猜一猜,哪个砖块比较重,哪个比较轻。

然后,老师帮助幼儿们逐个比较,找出最重的砖块。

通过实际体验,幼儿们会发现,圆柱体较重的砖块较多。

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们思考和讨论为什么圆柱的力量大。

3. 实验探究:为了进一步教育孩子,老师准备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老师让幼儿们排成小组,每组拿出一个小圆柱体和一个小砖块。

然后,老师设立一个目标线,告诉幼儿们要把砖块从目标线以外推到目标线以内。

幼儿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圆柱体推动砖块,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圆柱体较容易滚动,推动力较大,砖块也较容易被推到目标线以内。

4. 订立规则:鼓励幼儿们和老师一起,总结归纳活动中的观察结果,让幼儿们自主提出规则。

例如,“圆柱体可以用来推动物体”,“圆柱体比较容易滚动”,“圆柱体滚动力更大”。

5. 结果评估:老师用计时器记录每组幼儿把砖块推到目标线内的时间,并以此为评价标准,评估圆柱的力量大小。

6. 总结与展示:复习并总结幼儿们在观察、实验和讨论中学到的知识,强调圆柱的力量大的特点,并鼓励幼儿们将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展示出来。

可以安排幼儿绘画圆柱和砖块的场景,用彩笔或水彩笔画出圆柱体推动砖块的过程,展示在教学板上或班级展示区域。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圆柱力量大》一、教学目的•了解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圆柱的支持和力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教学准备•课程教学视频或现场实物•圆柱体模型•纸张和笔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视频或现场实物进行圆柱的引入,引起学生对圆柱的兴趣。

•安排一个小组学生,让他们小组间讨论并写下自己对圆柱的认识,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2. 实验环节•安排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用纸和笔画出自己对圆柱的认知。

然后,让同学们在小组间进行讨论。

小组间讨论的目的是搜集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探究圆柱的支持与力量。

•安排教师在每个小组提供足够的圆柱体模型,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探究圆柱的支持和力量。

3. 总结归纳•安排教师召集班上学生讨论圆柱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加以归纳,梳理出一份小结。

•安排教师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圆柱实验报告的撰写。

学生需要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出圆柱支持力和力量相关的规律。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以探究圆柱的支持和力量为主线展开,采用多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增加了学生的互动性。

在实验设计方面,我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降低了难度,使得学生能够轻易地完成实验探究。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学生表现出对班级小组分配不公的感受。

这一点值得反思,我应该更加精准的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分组,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总的来说,本次课程的组织,授课和学生反馈都较为良好,但我需要深入反思和探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大班科学活动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活动圆柱力量大

大班科学活动:圆柱力量大武进区戴溪幼儿园喻湘设计用意:区域活动时,幼儿正在专心地看图示折纸。

有一名幼儿发觉纸通过变形后不仅能“站起来”,而且上面还能放东西。

《纲要》的科学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幼儿能运用各类感官,动手动脑,探讨问题。

基于大班幼儿擅长观看,擅长试探,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这一年龄特点,生成了这次科学活动“圆柱力量大”,旨在让幼儿在讨论、比较、操作中探讨并发觉圆柱力量大而且在生活中有着丰硕的运用。

活动目标:1.运用操作、比较等方式,发觉圆柱体的繁重力最大。

2.尝试探讨圆柱体的承载力,增强幼儿对圆柱体用途的熟悉。

3.对生活中的圆柱体感爱好,体验实践的欢乐。

活动预备:1.PPT(三种柱体、生活中圆柱的建筑物图片)。

2.圆柱、方柱、三角柱假设干、毯子三块、书假设干本。

3.记录表四张,记录笔4支。

活动进程:一、谈话交流,分享踩高跷游戏的玩法1.师:小朋友,你们玩过踩高跷的游戏吗?谁来讲说是怎么玩的?【创意表现:用幼儿熟悉的游戏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入活动主题“繁重本领大”】2.教师小结:高跷要经受咱们小朋友整个躯体的重量,因此它的经受重量的本领专门大。

二、探讨发觉,比较圆柱、方柱、三角柱繁重力的大小1.观看熟悉圆柱、方柱和三角柱师:幼儿园要做一批新的高跷玩具,有三个朋友跑过来了,看看它们是谁?2.猜想并探讨三种柱体繁重本领的大小师:小孩们,你们感觉这三个柱体哪个能够经受最大的重量?让它们来比一比。

3.分享实验结果,发觉圆柱繁重力最大师:能不能跟咱们一路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发觉?师幼总结:通过你们的实验,不难发觉圆柱的繁重力最大,它最适合做高跷。

【创意表现:本环节既给予了幼儿充沛的自由探讨时刻和空间,又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一一探讨三种柱体纸筒上堆放书本数量不同的缘故。

幼儿在“比谁力气大”的情境中进行科学探讨,强化了主观能动性与斗胆质疑的意识。

实验要求幼儿分组合作,边观看边记录,再进行对照、分析,较好地增进了幼儿探讨能力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圆柱力量大;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桥”并不陌生,他们见过各种各样的桥,搜集过许多桥的图片,了解桥的形状、结构,发现桥墩都是圆柱体的。

为了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最适合做桥墩的原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用广告纸做成的各种形状的柱体上摆放不同书里的书本,通过讨论、比较记录、探索等方法获得相关经验。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站起来,探索并发现直筒形状不同承受力有不同的秘密。

2。

探索各种纸筒的承受力,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

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纸做的三棱柱、四棱柱、圆柱若干;书本若干(辅助材料);幼儿人手一张纸、记录表。

2。

经验准备:幼儿有折纸、搭积木等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1。

试一试,探索让纸张站立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纸可以绘画、可以折飞机等,如果你有这张纸,你想用它来干什么呢?
师:老师现在就给你们一个任务,看看能不能让你手中的纸站起
来,试一试吧。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其用折、卷等各种方法进行尝试。

(评析:让软塌塌的纸张站起来,这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引发了幼儿的极大兴趣,他们在此环节中跃跃欲试,乐此不疲,为后面的活动积累了经验,做好了铺垫。


2。

想一想,尝试纸张顶书的本领
师:纸除了卷成圆柱纸筒、折成扇子可以站起来,还可以变成什么形状也能站起来呢?
师:我的这张纸站起来力气可大啦,能把老师手上的这本书顶起来!
师:你们站起来的纸能顶起一本书么?试试看。

(幼儿探索)
小结:薄薄的一张纸,小朋友把他卷一卷、折一折、变一变就能顶起一本书。

(评析:让幼儿探索纸的多种站法,在站起来的纸张上摆放书本,在这样的操作与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使幼儿的探索兴趣更浓厚,探索方式更多元,探索结果更有效。


3。

比一比,感知圆柱力量的大小
探索一:在三种不同形状的纸筒上摆放书,比比谁的力量大
1。

探讨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数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教师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书,请幼儿说说书的什么部位放在纸筒上会比较稳;一边摆一边数数,待放到最后一本时,请幼儿说出三棱
柱纸筒上顶起了多少本书。

【2】幼儿实践,发现秘密。

师:这还有许多三棱柱纸筒,谁的力气大,小朋友们去试一试吧。

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顶的书多,有的小朋友顶的书少?(引导幼儿发现将书的中心部位放在纸筒上会更加稳定,同时操作时还要注意轻拿轻放。


(评析:本环节既给了幼儿充足的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探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书本数量不同的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和注意点,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与大胆质疑能力。


2。

探讨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数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师: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听说三棱柱力气大,心里可不服气了,到底谁的力气大呢?我们试试就知道了。

师:小朋友在纸筒上摆放书时一边摆一边数,并把结果记录在纸筒标记的下面,记好后再选另一个形状的纸筒摆放。

听清楚了吗?
幼儿探索在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书,通过比较发现圆柱纸筒顶的书数量最多。

小结:刚才,我们在同样大小纸张变成的三棱柱纸筒、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书,通过比较发现,圆柱纸筒上顶起的书数量最多,圆柱纸筒是大力士。

(评析:每人一张记录表,提醒幼儿在不同的纸筒摆放书本时要及时
数一数、记一记,做到记录及时、有效、准确,便于幼儿观察、对比、分析,提升幼儿的探究兴趣,不断获得比较科学的结论,促进了活动目标的达成。


探究二:在三个圆柱纸筒上摆放书,探索纸筒的不同摆法及承受力大小。

师:这儿有三个圆柱纸筒和许多书,怎样摆放力量大?两个好朋友一组去试一试。

小结:三个圆柱纸筒在一起,可以顶起更多的书,如果摆法发生变化,顶起的书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评析:从一张纸到一个纸筒、从一个纸筒到三种不同形状的纸筒,再从一个圆柱纸筒到三个圆柱纸筒,层层递进的操作材料,不断增加的探索难度,促使幼儿之间两两合作,接受挑战,不怕失败,循序渐进,兴趣盎然,对纸的承受力的发现和认知也随之逐步深入。

)1。

摆一摆,体验圆柱组合的神奇
【1】一人挑战
师:一个圆柱纸筒力量大,三个圆柱纸筒力量会更大,现在我要用五个圆柱纸筒接受更大的挑战。

怎样摆放,才能承受更大的力量?能站小朋友吗?
【2】全体挑战
师:这儿有许多圆柱纸筒,还有一块大大的板,上面可以站一个小朋友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个奇迹。

(评析:当思维被调动之后,幼儿创造的灵感源源不断,操作活
动也从手部动作中解放出来,通过摆一摆、站一站、试一试等动作的变化带动了探索范围的变化,新的科学概念在探索、实践、验证中悄然建构。


3。

看一看,了解圆柱功能的运用
【1】欣赏桥墩照片
师:科学家发现了圆柱力量大的秘密,造出了很多雄伟的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链接生活经验
圆柱的作用有很大,桥墩的建筑都需要圆柱来帮忙,生活中哪儿还用到圆柱呢?
活动反思
1。

巧用素材,发掘价值
桥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富有特色的一种建筑物,幼儿对“桥墩都是圆柱体”这一现象感兴趣。

本活动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巧妙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充分发掘其隐含的教育价值,既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符合【指南】【纲要】的精神。

2。

设置情境,体验快乐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必须结合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的特点,让他们在“玩”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体验快乐。

我从幼儿的兴趣点进行引申与放大,创设了充满趣味、不断深入、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比较分析,了解不同的柱体
其承受力也不同的科学道理。

3。

自主操作,挺升经验
该活动通过想一想、试一试、比一比、摆一摆、看一看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有趣有意义的操作、尝试、猜想、比较中逐步学会主动探究问题、总结经验,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的目的,并实现系统性、整合性的课程实施要求,自主获得纸筒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同的知识和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