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部编版:八下历史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预学案.doc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导学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教师寄语】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学习目标】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问题。

3.了解: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难点】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过程】一、预习自测题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首先从开始,以调动农民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进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自负盈亏。

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了6倍多。

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在中央指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是包产到户,即在坚持土地的基础上,把土地定期承包给各家农户使用,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业收成按规定交完农业税和集体留成后,其余大部分归承包农户,由自己支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年10月,中共十二届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2)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把原来单一的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0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0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经济体制改革》,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这一改革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教材内容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的直观感受可能比较强烈,但对于改革的过程和原因可能缺乏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思想和理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案例为依托,分析改革的措施和效果。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备好课时教案,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经济体制改革。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如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改革开放的政策等。

然后,详细讲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企业的兴起等。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设计
(2)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3)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意义: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意义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城市经济体制制改革结果和意义
结果: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的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的大锅饭。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设计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主学习】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开始实行时间:。

最早实行地点:。

2.目的:调动农民的,促进的发展。

3.做法(或形式):实行分田,自负盈亏。

4.制度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

5.全国普遍实行:到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6.重大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的大解放,和均有很大提高。

7.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改革的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为主体的;②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实行;③实行以为主,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4.改革的成效:通过改革,企业有了,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增强了的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年,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决定: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把和结合起来。

4.特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在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作用:有利于实现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明显增强。

【教师点拨】1.本课三目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导学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导学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4.了解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难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知识梳理1.背景: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

2.目的:改革先从开始,以调动农民的,促进发展。

3.过程: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村实行到户,自负盈亏,到1983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制。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二、小试牛刀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杜化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知识点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知识梳理1.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措施:①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实行制;③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作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

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增强了。

二、小试牛刀1.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

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本课将介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应运而生。

这一政策的实施,让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也使得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在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看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产权不明晰、效益不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了必然选择。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股份制改革、企业重组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国有企业的效益得到了提高,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农村和国有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价格改革、财税改革等,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也能够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

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注意到了课堂氛围的营造,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一、自学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2.重难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基础自学1. 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自负盈亏。

率先实行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改革开放后,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随之,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 1984年,中共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

5. 1992年,中共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

6. 建立社会主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明显增强。

三、分析探究1.如何理解家庭联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3.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四、知识体系经济体制改革对内改革农村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措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 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城市 国有企业的改革 政企分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五、拓展测评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A.农村B.中小城市C.大城市D.国有企业2.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

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这是赞扬( )A.土地改革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这幅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两者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国企改革。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政策导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数据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影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改革开放》,对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深层次影响,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中提炼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进一步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过程和成果,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过程和成果。

2.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意义及其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国家发展的历史背景。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制改革案例,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出改革的核心内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对改革所起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理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料,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按下红手印,率先包产到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开始了,也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凤阳小岗时发出感慨:“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40年来,这一声惊雷化作浩荡东风,敲响安徽人民的奋进鼓点,汇聚起勇往直前的改革动能,孕育了弥足珍贵的“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二)、讲授新课: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

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材料三: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1、背景: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农民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行这种制度所取得重要成果。

2.了解国家对城市进行改革的办法和改革目标。

3.分析我国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与改革之前进行对比,简单论述改革的好处。

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提出这个观点的时间和会议内容。

学习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习难点:经济体制改革。

一、自主学习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

改革先从开始。

(2)1978年,安徽农民实行分田,自负盈亏。

这种建立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3)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4)随着农业生产向、、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经济体制的改革(1)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

1984年10月,中共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城市改革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经济,发展为以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经济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是同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起基础性作用。

二、合作学习1.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有过哪些调整?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三、复习巩固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2.分田包产到户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航程,指的是()A.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 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C.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D.广东省深圳市3.1979年,我国农村地区有这样一副春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doc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问题。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知识架构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1)尝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⑵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意义/作用/影响:a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b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5.表现:(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7.作用/影响: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通过: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0.意义/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

1.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成果。

2. 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3. 掌握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4. 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通过一个问题引入新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哪些经济方面的成就?2. 引导学生回忆并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一些经济成就,如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二、自主探究(40分钟)1. 导入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请打开教材第84页,阅读第一部分“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成果”,然后回答以下问题:a. 中国经济改革的推动力是什么?b.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 进一步思考:a. 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b.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哪些区别?3. 阅读教材第85页,了解《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回答以下问题:a. 改革开放的基本思路是什么?b. 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 进一步思考:a. 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b. 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三、输出新知(30分钟)1. 归纳总结:根据所学内容,分别列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2.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并展示你们的观点。

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

b.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请列举并分析。

3. 汇报与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一起参与讨论。

【导学案】结束【教后反思】这节课采用了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小组合作讨论,增加了学生对经济改革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尽可能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成就和问题,培养他们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拓展延伸】1. 继续讨论:从小组合作的讨论结果出发,进行整体的讨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docx

科目:八年级历史下册 主备人:曹文增审核入:曲希霞 使用日期:2018-3-23 【学习目标】 1•了解农村改革的原因,知道农村改革的措施以及的内容、特点、最早实行的地区、意义; 2. 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屮心环节及作用等内容;3. 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4.掌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自主导学】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知识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背景:中共 ________________ 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______ 开始。

2. 目的:调动 _____ 的生产积极性,促进 _____ 经济发展。

3. 概况(1)尝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农民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 内容及推广:在屮央的支持和倡导下, ___________________ 逐步在全国推开,到 ________ 年, 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农民获得土地的 ________________ 。

(所有权还是经营权、使用权?)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 深化:农村 ________ 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知识点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 开始: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 ______ O 1984年10月,屮共十二届三屮全会通过了《屮共屮 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__ 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 内容(1) 所有制形式:把原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____________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我国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内容及其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多来源于教材和课堂,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认识改革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意义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改革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的过程和成果。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意义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案例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图片、资料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改革的过程。

【教育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学习专用

《经济体制改革》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农村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

但是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对本课中涉及的历史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这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搜集口述资料,了解身边的历史。

三、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 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 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经济体制改革》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经济体制改革》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 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

2.改革先从开始,以调动农民的,促进发展。

3.农村逐步实行责任制。

激发了农民的,带来农村的大解放。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发展,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5.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

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的崭新局面。

7.1992年,中共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经济体制。

8.对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明显增强。

二、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那些步骤?三、练习巩固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杜化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3.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C.建立经济特区D.国有企业改革4.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人教版部编版:八下历史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预学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下历史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预学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预学案④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公有制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①农村改革的成功,促进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②1984.10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4.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发展: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①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②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③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部编历史八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这种生产责任制得到中央的肯定。

小岗村18户农民的契约※在中央的支持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通实行。

农民签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改革的内容: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对国企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历史八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梳理
一、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农村改革前,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4.尝试: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生产责任制)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份粮食产量
1980年 5.02亿千克
1981年 6.70亿千克
1982年7.15亿千克
5.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6.影响: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的提高。

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①1950年土地改革——土地私有制
②1953年农业合作化——土地公有制
③1958年人民公社——土地公有制
④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公有制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①农村改革的成功,促进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②1984.10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发展: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②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③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部编历史八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这种生产责任制得到中央的肯定。

小岗村18户农民的契约
※在中央的支持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通实行。

农民签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改革的内容: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对国企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部编历史八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后自测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A.农村B.中小城市C.大城市D.国有企业
2、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改革成效显著,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在今天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该影响应该是()
A.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B.废除旧体制
C.农村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D.使农民收入大大增加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从中获得了
A. 土地所有权
B. 土地自由买卖权
C. 生产分配自主权
D. 加入农业合作社权
4、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从1959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农村半个世纪的历史。

其中1983年8月23日
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下午分田。

”对他日记中所记内容的理解符合当时史实的是()
A.此次“分田”废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B.此次“分田”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所有权,可以随意转让和买卖
D.“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5、请仔细观察“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②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③农村生产力大解放④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7、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

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在企
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A.按劳分配B.股份制改革C.政企分开D.多种所有制并存
8、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之路。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1985~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这主要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D.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0、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化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中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生产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村中的一系列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1A 2C 3C 4D 5D
6B 7D 8D 9B 10D
11、(1):人民公社时期;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人民公社时期,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吃大锅饭)造成的。

(2):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