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手拉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评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评课稿1. 引言《手拉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本文档将对该教材进行评课,从教材结构、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
2. 教材结构分析2.1 教材总体结构《手拉手》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又分为多个教学任务。
整个教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2.2 单元结构每个单元以一个主题为中心,通过不同的学习模块来展开教学。
每个单元都包含前导活动、教学任务、练习与拓展等环节,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模块结构每个模块由若干个教学任务组成,同时也包含导入、展示、讲解、练习等环节。
这种模块化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内容设计评价3.1 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手拉手》教材的内容设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这样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2 渐进式教学教材内容的设计采用渐进式教学的方式,学生会从浅入深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材中的练习题目也有难易程度逐渐增加的趋势,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3.3 多种教学方法《手拉手》教材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讨论互动等。
这样的多样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教学方法评价4.1 导入环节教材的导入环节设计恰当,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通过生动活泼的导入,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4.2 讲解环节在讲解环节中,教师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简单明了,易于学生理解。
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4.3 练习环节练习环节设置合理,练习题目多样化,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拓展应用能力。
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手拉手活动,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2. 手拉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2. 教学难点:手拉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2. 情境教学法:创设手拉手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手拉手活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1)教师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强调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3. 创设手拉手活动情境(1)教师介绍手拉手活动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活动的意义。
(2)分组进行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4.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知识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手拉手活动中的合作意识,观察其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同时,分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手拉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也有一定的经验。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困惑,对于加减法的应用场景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减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手拉手的方式,感受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手拉手的方式,感受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手拉手的小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手拉手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巩固新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与应用: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平面几何中的对称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的性质和运用,并能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知和观察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对于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为主,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对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的性质,学会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称的概念、性质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称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理解对称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对称,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分析、归纳对称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巩固新知: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对称的理解。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对称的核心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1.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2.对称轴将图形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3.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4.解决实际问题5.创作对称图案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6手拉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6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6手拉手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六章《手拉手》。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图形的对称性,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图形的对称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手拉手的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性,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和创造出图形的对称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先给大家展示了一些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圆形、心形等,请大家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新课导入: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对称的概念,并解释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3. 课堂演示:我通过剪切和折叠的方式,展示了如何将一个普通图形变成对称的图形。
学生们都非常好奇和兴奋,纷纷想要尝试一下。
4. 实践活动:我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张对称图形卡片和一些剪刀、彩纸、胶水等工具。
学生们需要通过剪切、折叠和粘贴的方式,创造出自己的对称图形。
5. 分享与展示:每个小组完成自己的对称图形后,我邀请他们来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学生们都非常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几个对称图形,并标注了它们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特点。
这样学生们可以通过直观的观察来加深对对称性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画下来,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答案:略2. 请学生们利用纸张和剪刀,创作一个对称图形,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对称性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创造出对称图形。
同时,学生们在团队合作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手拉手》北师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自行车的三角架,了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内角和为180度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手拉手”游戏,让学生推理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3.培养学生的图形构造和创新能力,学会画三角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图形构造技巧;
4.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三角形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手拉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三角形形状的结构?”(如自行车架、晾衣架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角形稳定性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举例: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教学难点
(1)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并理解。
难点突破: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的三角架、建筑物的支撑结构等,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在稳定结构中的应用。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推理:学生可能难以从直观上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逻辑推理来突破这一难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
此教材突出了情景思维、探究思维和启发式教学,并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学习本教材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字0 ~ 100之间的数和数的位置关系;2. 掌握数0 ~ 100之间的加减法运算;3. 能分辨常见的几何图形,并掌握这些图形的特点;4.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加法、减法口诀的学习和运用;2. 数组排列图案的规律探究;3. 分辨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所学知识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在自然情境中来探究数学规律,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际运用水平。
2.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采用启示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过程中从被动转为主动,进而形成一定的探究精神。
3. 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从互动中激发出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数的认识(5课时)a. 数字0~9的认识:在课前准备好0~9个数字卡片,在学生面前出示一张数字卡片,让学生喊出数字并写在黑板上,巩固数字0~9的认识。
b. 数字10~19的认识: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字10~19的规律,然后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表格,帮助学生巩固数字10~19的认识。
c. 数字20~100的认识:根据《手拉手》教材的排列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究数字20~100的排列方法和特点。
2. 数的运算(10课时)a. 加法的学习:根据《手拉手》教材中的加法口诀,让学生自己练习并巩固加法的技能。
b. 减法的学习:同样根据《手拉手》教材中的减法口诀,让学生自己探究减法的规律并练习减法。
《手拉手》说课稿
《手拉手》说课稿《手拉手》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手拉手(小数混合运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整数乘法的分配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进而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并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目标。
教学目标:1、能根据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完全一样,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
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
二、说教学设计整节课我分为了谈话、新课和练习三个部分。
1、谈话部分。
以为希望小学的孩子捐书、捐文具为切入点,引入新课。
2、新课部分。
通过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猜想。
并引导学生验证整数的乘法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在小数运算中是否同样适用。
最终让学生体会并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这一结论。
在解决问题后的汇报中,充分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分析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并放手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运算定律。
3、练习部分。
以闯关游戏为切入口。
我设置了试一试、能简算的就简算、敢挑战吗三道关卡。
并给每一关都设置了相应的分值,来激励学生。
第一关填一填,让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可以运用于小数的计算,可以使小数的运算更加简便。
第二关森林医生能简算的就简算,设置了一道能简算和一道不能简算的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计算中发现并不是所有混合运算都能简便计算,只有能简算的才简算,不能简算还是要按顺序运算。
其中不能简算的这道题学生有可能从多种角度思考。
有可能改变原题,如加上小括号,有可能改变运算顺序,还有的不仔细看题,仅仅为了简算,把不能简算的题生拉硬拽的使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契机,及时追问学生,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使道理越辩越明。
最新北师大版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
1 100
, 2个0.1 。
2个
1 1000
, 2个0.1 。
1
0.1
0.01
1.在计数器上画一画,再填一填。
⑴0.4里面有〔 4 〕个0.1,0.025里面有〔 25 〕 个0.001。
⑵14.24中,个位上的“4〞表示〔 4 〕个〔 1 〕; 百分位上的“4〞表示〔 4 〕个〔0.01〕。
42.04
34.8
5.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或小数。
6.尝试完成下面的计算。
0.1×10 0.1×100 0.1×1000
0.01×10 0.01×100 0.01×1000
0.001×10 0.001×100 0.001×1000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跳高成绩
跳远成绩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用小棒摆三角形,下面哪组能摆成?哪组摆不成? 〔单位:厘米〕
3
3
⑴
5
6
⑵
4
6
3
⑶
3
6
3
⑷
2
6
用小棒摆三角形,下面哪组能摆成?哪组摆不成? 〔单位:厘米〕
⑴
5
3⑵
4
3
6
6
⑶3
3
6
⑷2
3 6
用小棒摆三角形,下面哪组能摆成?哪组摆不成? 〔单位:厘米〕
⑵量一量,算算它们的内角 和。
3.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剪,再填一填。
猜一猜,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80°
60°
180°-60°-40°=80°
40°
锐角三角形
你还能猜出是什么三角形?
4.猜一猜,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小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手拉手》精选习题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6-4.18-2.82 6.59×7.3-2.59×7.3
=17.6-(4.18+2.82) =(6.59-2.59)×7.3
=17.6-7
=4×7.3
=10.6
=29.2
手拉手
4.下面是蔬果超市部分商品价目表。 (1)曲米和妈妈买了1.6千克青芒,买脐橙的 质量是买青芒的1.4倍。买脐橙花了多少元?
1.6×1.4×5.5=12.32(元) 答:买脐橙花了12.32元。
品名 青芒 脐橙 蛇果 蓝莓
单价 8.6元/千克 5.5元/千克 12.5元/千克 57.5元/千克
(2)曲妍和爸爸一起为福利院的老人买了蛇果和蓝莓各13.6千克。一
共需要多少元? 12.5×13.6+57.5×13.6=952(元)
手拉手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3.83×4.56+3.83×5.44 0.25×16.2×4
=3.83×(4.56+5.44) =0.25×4×16.2
=3.83×10
=1×16.2
=38.3
=16.2
2.89+16.27×3.73 =2.89+60.6871 =63.5771
36.7×2.1+10.8 =77.07+10.8
答:一共需要952元。
手拉手
5.用简便方法计算11×22+0.22×3300+660×2.2。
11×22+0.22×3300+660×2.2 =11×22+22×33+66×22 =(11+33+66)×22 =110×22 =2420
手拉手
2.数学医院。(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1) 12.9×3.8-2.8 =12.9×1 =12.9 ( ×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手拉手》北师大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两位数乘两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和估算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手拉手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学生实际测量并计算小组内成员手拉手的总长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手拉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多人手拉手长度的情况?”(例如,学校运动会上的集体操表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法运算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反应来看,这种方法确实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对“手拉手”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乘法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明显。
-乘法的估算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近似计算来估算乘法结果,以便快速验证计算的正确性。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手拉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1、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1.我们都是中国人,有的地方有困难时,比如汶川地震发生,无论是人和物都有很大的伤害,我们要怎么做呢?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
探究别买1本练习本和本《数学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同学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1.书45页1题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全班订正)
2.书45页3题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3.实际应用,书45页4题5题。
(提示同学们做题过程中可以用画图发帮助理解)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要相互帮助,团结一心,共同渡过难关。)
2.对,让我们一起手拉手共渡难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手拉手》。
(齐读课题)
1.请仔细观察主题图,你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淘气和笑笑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买些学习用品。练习本2.8元,铅笔盒6.1元,故事书7.2元)
2.你想买点什么送给小朋友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3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课题
手拉手
设计者
李佳欣
教学目标
1、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计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
(学生先认真审题,然后再分析题意,最后列式计算)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这一章节的教学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将按照您的要求,详细阐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手拉手》中的第一课时,主要涉及教材第85页至第页的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在逻辑和应用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我利用PPT课件和黑板,详细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在逻辑。
3. 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地探索和思考。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这个实例的设计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的讲解和练习打下基础。
在导入环节,我注重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意识到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手拉手》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3、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4、小组展示成果。 方法一:2.8×3=8.4(元) 6.1×3=18.3(元 ) 8.4﹢18.3=26.7(元) 方法二:(2.8﹢6.1)×3 =8.9×3 =26.7(元) 方法三:2.8×3﹢6.1×3 =8.4﹢18.3 =26.7(元)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习题板块,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帮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体验数学规律 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学生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比较 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 】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独立思索,小组 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板块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整数的运算定律和 运算顺序进行简便计算。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教材围绕学生为希望小学献爱心的情境提出了不同水平的两个问 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淘气的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原来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第二个 问题是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笑笑的问题的过程中,结合情境体 会小数混合运算中的运算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的3、 3、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4、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1)学生分小组合作计算。 (2)师生交流计算结果。
北师版四下数学第7课时 手拉手
(1)10×(6+2.5)=85(平方米) (2)10×2.5=25(平方米) (3)85×0.04=3.4(千克)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 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感受。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5.79 0.6
6.8 8.9
9 11
4.如果每人回收1.5千克废纸,我们班回收的废 纸可生产多少千克再生纸?
1.5×0.8=1.2(千克) 我们班人数乘1.2千克即为我们班回收的废纸 可生产的再生纸的千克数。
5.小区计划修建一个长10米,宽6米的草坪。实 际修建的草坪宽比计划增加了2.5米。
⑴草坪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⑵草坪的实际面积比计划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⑶这种草坪每平方米每天大约可吸收0.04千克二
手拉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物品 单价/元
练习本 2.8
铅笔盒 《数学家的故事》
6.1
7.2
推进新课
物品 练习本 铅笔盒 《数学家的故事》
单价/元 2.8
6.1
7.2
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 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
2.8×3+6.1×3 =8.4+18.3 =26.7(元)
答:一共要花50元。
随堂演练
1.还记得加法结合律吗?请你举例说明加法结合 律对小数加法也适用。
4.8×2.5+5.2×2.5 =(4.8+5.2)×2.5 =10×2.5 =25
2.这些果汁一共多少元?与同伴交流你的=135(元)
3.计算。
33.4 0.37
(2.8+6.1)×3 =8.9×3 =26.7(元)
五E2019春北师大版四下3.6 手拉手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北师大版
课件PPT
3.6 手拉手
学习目标
课件PPT
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律类推
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 进行简便计算。
复习导入
课件PPT
填一填。
a×b= ( a × b ) b c a×b×c=a× ( × ) b c a×b+a×c =a× ( + )
物品
单价/元
练习本
2.8
铅笔盒
6.1
《数学家的故事》
7.2
探索新知
物品 单价/元 练习本 2.8 铅笔盒 6.1 7.2
课件PPT
《数学家的故事》
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
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 2.8×3+6.1×3 (2.8+6.1)×3 =8.4+18.3 =8.9×3 =26.7(元) =26.7(元) 答:一共要花26.7元。
课件PPT
1.还记得加法结合律吗?请你举例说明加法结合
律对小数加法也适用。
a+b+c =a+(b+c) 1.89+0.46+3.54 =1.89+(0.46+3.54) =1.89+4 =5.89
典题精讲
课件PPT
2.这些果汁一共多少元?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24×2.5×2+6×2.5 =24×(2.5×2)+15 =120+15 =135(元)
复习导入
课件PPT
简算。
25×120×4
45×12+55×12
=(25×4)×120 =(45+55)×12 =100×120 =100×12 =12000 =12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6+1.4× 3 ) × (2) 2.5× 0.6-1.8× 0.5 ) × × )(8+0.8)× 1.25 (3)( )( ) (4) 2.5× 2.8× 4 ) × × (5) 0.89×4.8+0.89×5.2 ) × × (6) 0.25×× 3 ) × =2.6+4.2 =6.8
下表是张老师家水、电的交费单,算一 下表是张老师家水、电的交费单, 算各交多少钱? 算各交多少钱?
上次读数 水 130立方米 130立方米 电 185千瓦时 185千瓦时 本次读数 142.5立方米 142.5立方米 210千瓦时 210千瓦时 实际用量 ( )立方米 ( )千瓦时 单价 1.6元 1.6元 0.44元 0.44元 金额 ( ( )元 )元 )元 )元
(3)用电多少千瓦时? 210﹣185=25(立方米) 210﹣185=25(立方米) (4)电费多少钱? 0.44× 0.44×25 =(0.44÷4)×(4×25) 0.44÷ 25) =0.11× =0.11×100 =11( =11(元) 水电费共需多少钱? (5)水电费共需多少钱 11+20=31(元) ( 水电费共需31元钱 元钱? 答:水电费共需 元钱
水电费共需多少钱? 水电费共需多少钱
(1)用水多少立方米? 142.5﹣130=12.5(立方米) 142.5﹣130=12.5(立方米) (2)水费多少钱? 12.5× 12.5×1.6 =12.5×(8× =12.5×(8×0.2) =12.5× =12.5×8×0.2 =100× =100×0.2 =20( =20(元)
(6)0.25× 32×1.25 ) × × =0.25 ×(4 × 8)×1.25 ) = ( 0.25 ×4 ) ×( 8×1.25) × ) =1 ×10 =10
解决生活问题
一件雨衣售价30.80元,一双雨鞋售价19.20元, 一件雨衣售价30.80元,一双雨鞋售价19.20元, 一把雨伞售价25元。张叔叔要买这样的4 一把雨伞售价25元。张叔叔要买这样的4套雨具, 带300元钱,够吗? 300元钱,够吗? (30.80+19.20+25)×4 30.80+19.20+25) =(50+25) ×4 ( ) =50 ×4+25 ×4 =200+100 =300(元) ( 300元=300元 300元=300元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 能根据“手拉手” 能根据 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 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 在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 在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 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 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小数的一些 运算, 运算,同学们要知道整数的一些运 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同学们 要对比整数的计算方法, 要对比整数的计算方法,求解小数 计算题。 计算题。
(2) 2.5× 0.6-1.8× 0.5 ) × × =1.5=1.5-0.9 = 0.6
2.5× 0.6-1.8× 0.5 × × =2.5× 0.6-(1.8÷3)×( 0.5 ×3) × ( ÷ ) ) =2.5 ×0.6-0.6 ×1.5 =(2.5-1.5) ×0.6 ( ) =1 ×0.6 =0.6
填空
5.9×2.5×0.4= 5.9 ×( 2.5 × 0.4 5.9×2.5× )
7.8×0.15+2.2×0.15=( 7.8 + 2.2) × 0.15 7.8×0.15+2.2×0.15=( 0.2×1.25×5×8=( 0.2 × 5 )×( 1.25 × 8 ) 0.2×1.25× )× 0.63× 0.63×99+0.63=( 99 + 1 )×( 0.63 ) )×
)(8+0.8)× 1.25 (3)( )( ) =8× 1.25 + 0.8 × 1.25 × =10+1 =11
(4) 2.5× 2.8× 4 ) × × =(2.5 × 4) × 2.8 ( ) =10 × 2.8 =28
(5) 0.89×4.8+0.89×5.2 ) × × =0.89×(4.8+5.2) × ) =0.89 ×10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