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它,印度或将撬动全球海权战略格局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的大国战略和影响
[1]世界银行.2008年世界发展指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独立后印度领导人决心把其建成强大的、在国际社会受到尊重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大国。
冷战后,印度的大国战略日益成熟,国际影响不断提高,已成为影响国际政治走势的新兴力量。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经济是印度实行大国战略的内在因素。
“1991年印度实行经济改革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990-2000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2000-2006年,年均增长7.4%,……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迅速繁荣的经济为印度政府全力推行大国战略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冷战的终结、国际力量的重新整合以及国际格局的不断重塑是印度积极走大国发展道路的外部条件。
近年来随着印度积极推行大国外交、大力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尤其是在1998年成功进行核试验以来,印度的大国地位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印度的大国战略使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打破了南亚地区的力量平衡。
但印度不满足于地区强国的地位,其发展目标是成为印度洋的霸主。
这种海权强国的发展道路是根据印度自身的地缘环境特点得来的,它的实施会对现有的世界秩序和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重要影响。
一、印度的地缘环境分析印度的大国战略有其充分的内部条件,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科技能力逐渐增强等因素外,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再加上优厚的地区环境条件,印度的大国之路就有了厚实的基础。
印度的地缘环境非常优越。
南亚地区在地形和气候上都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封闭的地理位置使印度受其他陆上强国侵略的几率大大降低。
此外印度处于南亚次大陆的中心地带。
辽阔的国土、雄厚的国力都使印度在小国林立的南亚地区战略优势异常明显,地区第一强国的地位无可动摇,并且这种优势因有地理环境的保护而不易受到外来势力的挑战。
一支独秀的地区环境使印度得以顺利地以南亚为依托,从地区大国的基点出发开始自己的世界大国的征程。
地缘战略:印度洋的战略地位与影响
地缘战略:印度洋的战略地位与影响
概述
印度洋是世界上第三大洋,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地缘政治角色。
其广阔的海域连接着东非、南亚、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因此在国际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和影响。
地缘位置
印度洋位于南亚、中东和东非的交汇处,是一个连接东西方国家的重要门户。
它不仅连接着地区内部的贸易和合作,还是连接欧洲、非洲、中东和东南亚之间贸易和运输的要道。
印度洋的战略地位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地缘政治
印度洋地区涉及的国家众多,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
这些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地缘政治争端和利益关系。
例如,中印边境纠纷、印巴关系紧张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地缘经济
印度洋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将对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印度洋还是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
地缘安全
地缘安全是印度洋地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海盗活动等因素,印度洋海域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在海上安全领域加强情报共享、联合巡逻等措施,维护印度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结语
总的来说,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不可忽视,其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都影响着世界格局。
各国需要通过合作与谈判解决分歧,共同维护印度洋地区的和平稳定,促进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观念与实践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观念与实践*刘 磊【内容提要】 2014年莫迪执政以来,引领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印度对外贸易、国内民生与国家安全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高。
莫迪政府清醒认识到海洋特别是印度洋对印度的安全与发展的关键意义,并于2015年起适时调整海洋安全战略,将2007年确立的以“自由使用海洋”为主题的海上军事战略调整为以“确保安全的海洋”为主题的海洋安全战略。
这说明印度在自由使用海洋的过程中,遭遇了多样的海上安全挑战。
海上的安全风险直接影响到印度的对外贸易和海上运输、海洋经济活动的展开、海岸和港口城市的安全、海外资产与海外公民的安全,最终危及印度的国家安全。
印度调整海上安全战略,明确以印度洋地区为首要利益区,同时加强以印度海军为主体的海上安全保障力量,为之确立多样任务目标下的军事战略,并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海上军事行动。
同时,印度政府还通过外交手段,与周边邻国、关键的地区大国或国家集团以及全球大国建立双边和多边海上安全机制来应对多样的海上安全威胁,维护海洋安全,最终服务于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并为印度寻求印度洋的主导地位积累资本、创造条件。
【关键词】 印度莫迪政府;印度洋;印度海军;海洋安全战略;海上安全机制【作者简介】 刘磊,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青岛 邮编:266100)。
【DOI】10.14093/10-1132/d.2018.05.006【中图分类号】 D8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574X(2018)05-0098-22*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非海洋合作及其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AZD015)及中国海洋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文科培育类专项“海上丝路沿线重点国家研究——巴基斯坦”(项目编号:2017150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感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和匿名审稿专家非常专业和认真的修改意见,文责自负。
研究印太战略的现实意义
研究印太战略的现实意义随着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印太地区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凸显。
研究印太战略的现实意义成为我国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一议题:印太地区的战略地位、主要国家的印太战略布局、印太战略下的地区合作与发展、印太战略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以及我国应对印太战略的策略选择。
一、引言1.背景介绍: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重要性印太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庞大的人口和发达的经济,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地处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印度洋,以及连接亚洲与美洲的太平洋,构成了世界地缘政治的重要支点。
2.研究印太战略的现实意义印太战略研究旨在揭示这一地区在国家战略、经济、安全、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竞争态势,为我国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印太战略的核心要素1.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地位印度洋地区作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交通要道,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印度洋上的航线对全球贸易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意义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连接着亚洲、美洲、欧洲和非洲。
太平洋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走向。
3.跨洋合作与竞争态势在印太地区,各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与竞争日趋激烈。
美国、我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区大国纷纷加大对印太地区的投入,力图塑造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国际秩序。
三、主要国家的印太战略布局1.美国印太战略的目标与举措美国印太战略旨在维护其在地区的领导地位,巩固盟友关系,推动自由开放的印太秩序。
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加强与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的安全合作,推动印太经济框架等。
2.我国印太战略的定位与策略我国印太战略定位为积极参与地区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我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与地区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深化经贸、人文等领域合作。
3.其他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的印太战略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区国家也在加大对印太地区的投入,力求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印度国家战略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强国"是印度国家战略长期追求的总目标。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制定和实施,并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一、印度洋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地缘要素影响和制约着国家的安全战略。
印度次大陆相对封闭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印度的国家安全,特别是海上安全战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潘尼迦认为印度的安全系于印度洋,如果印度洋被他国控制,印度就失去了自由,印度的未来如何与印度能否发展为海权大国紧密相连。
从地缘环境来看,印度雄踞南亚次大陆核心,国土三面环海,海岸线超过6000公里,其领土的主体部分印度半岛呈倒立的等腰三角形如一把利剑插入印度洋约1700公里,将印度洋北部分割为西部的阿拉伯海和东部的孟加拉湾。
印度洋北部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区,是印度洋最为重要的区域,印度正好锲居于这个区域的中心。
印度最西端到阿拉伯海波斯湾外口直线距离不到1000公里,到索马里半岛(亚丁湾)不到2000公里。
印度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环扣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出口。
从自然资源来看,印度洋地区除了蕴藏有世界半数以上的石油和35%的天然气外,还有其他丰富的战略矿物资源。
截至目前,已探明印度洋沿岸地区储藏了超过世界60%的铀、40%的金矿和80%的钻石资源;此外,印度洋地区的锂、铍、镍、钴及磷酸盐等矿物资源也极为丰富。
一位分析家就认为:“美国工业所需54种原材料中超过40%都来自印度洋地区。
”由于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属于欠发达国家,缺乏勘探和开采的技术和资金,印度洋地区众多储量巨大的资源等待开发。
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印度洋在国际体系中的战略重要性愈发显要,印度洋成为有利害关系的大国关注的焦点。
处于印度洋中心地位的印度,更将印度洋视为印度国家安全“生死攸关”的战略区,是“印度的生命线”,印度的“未来有赖于保持这个海区的自由”。
纵观印度史,四分五裂的时间多于统一的时间,“印度”更多意义上是一个地理概念。
新时期印度海洋安全战略探析
误。对此 , 印度前外长贾斯 旺特 ・ 辛格在《 印度的防务》 一书中这样反省道 :我 “
们需 要认 真考 虑 在战 略计划 过程 中 的错 误 , 如 1 纪和 1 纪 的一 个 主 要 例 7世 8世
失误 , 就是 没有 能 够正 确评 价 印度 洋及 通 往 印 度 海上 航 线 的 重要 地 位 。这 个 失
题, 因为这 完全 符合 印度 关 于海洋 安全 的一 贯 逻辑 , 因为 无论 是历 史 的 、 理 的 、 地
发展的还是权力 的逻辑 , 印度都有充足的理 由相信 : 印度的安全 、 繁荣与来 日的
伟大 , 均有 赖 于印度 洋 。 1 .印度关 于海 洋 安全 的历史 逻 辑
印度 的海洋 安全 意识 是 印度历 史 悠久 的海 洋传 统和 殖 民统治 战 略遗产 相结 合 的产 物 , 并不 是 同独立 后 的印度 国家一起 诞 生 的新 生 事务 。 由于历史 原 因 , 印
军事 行动 的全 面开 展 , 印度洋 这片 古 老 的海 域再 次 聚焦 了全 世 界 的 目光 。在这
一
大 背景 下 , 印度将 战 略 目光 投 向 了印 度洋 , 至 开 始将 触 手 伸 向更 广 阔 的海 甚
域, 为此提 出了具有重大变革色彩的印度海洋安全战略, 其核心就是把印度洋作
素。所以, 理解印度 的海洋安全战略 , 是一个 以历史为依托 , 随着战略环境和印
度 实力 的改变 而不 断发展 变 化 的动态 过程 。冷 战 以来 , 特别 是新 世纪 以来 , 随着
国际海上 贸易 的欣欣 向荣 和海 湾地 区石 油地 位 的 急遽 提 升 , 以及 国 际社 会 反恐
第 4期 21 0 1年 7月
印度海洋战略析论
以期 实 现最 大化 的 国际利益 。一 国的海 洋 战 略包 括经济、 贸易 、 治 、 事 和科 学 技术 等 各 个 层 面 政 军 的 内容 .并 在 国家 大 战 略 的 总体 构 架 中 有 所 反
杰 出的政 治 领 袖 贾 瓦 哈 拉 尔 ・ 赫 鲁 ( w . 尼 J a a
略)Ida sMaim itr Srt y中有 明 确 的 > n i’ ( r i eM lay t e ) t i ag
规定 。该报 告 指 出 :一个 国家 的海洋 战 略可 以被 “ 定义 为该 国 以其周 边海 域为基 础 ,在关 乎海 洋 发
9 %和 7 %。 5 5 因此 , 特 的地理 条件 和经 济 发展 方 独
式使 印度政 府把 海洋 ,特 别是 印度洋 视 为维 系 国
问题 。为此 , 本文 拟从 战 略 目标 、 战略原则 和战略 支柱 的分析 入手 。着 力探 寻 印度海 洋 战略 构建 的 推 动力 量和影 响作 用 。
海权 强 国。 经过 2 O多年 的发展 与 完善 , 度 已经 形 成一 套 完备 的海 洋战略 思想体 系, 印 其体 系建构 之 宏
大 , 洋海军之 发展 , 心之 坚定 日益 引起 亚太地 区 国家的广 泛关注 。 远 信 尤其 是近 年 来 , 印度 大举扩 充 海军
军备 , 图打造 一 支攻 守兼备 的庞 大远 洋海 军更 令周 边 国家感到 不安 。 意 如何 看 待 印度 海 洋战略 的 内涵和 利 益指 向是 包括 中 国在 内的 国 家应 当审慎 思量 和切 实应对 的 重要 问题 。 关键 词 : 印度 海 洋战略 目标 原 则 支柱
21世纪的中心舞台:印度洋上的权力角逐
21世纪的中心舞台:印度洋上的权力角逐作者:暂无来源:《文化纵横》 2009年第4期正确的地图可以激发远见,提供关于世界政治关键趋势的空间视角。
美国人对大西洋和太平洋尤为关注。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产生了这样一种景象:纳粹德国、日本帝国、苏联和中国都觊觎两大洋的其中之一。
这种偏见甚至嵌入了制图习惯中,往往把西半球置于地图中心,把印度洋分开摆在地图的边缘。
但是,正如索马里海域的海盗活动和去年秋天孟买恐怖屠杀所表明的那样,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已成为21世纪挑战的中心舞台。
印度洋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特征,也是一种理念。
它将伊斯兰教的中心地位和全球能源政治以及中印崛起结合起来,展现出一个多层次、多极的世界。
人们已经充分注意到印度和中国迅猛的经济增长,但这种发展所产生的同样巨大的军事影响还没有受到重视。
印度和中国的大国诉求以及它们对能源安全的追求,迫使这两个国家“重新将目光从陆地转向海洋”。
它们对各自海权的关注这个事实表明它们对各自的陆权有多么自信。
印度洋地图也揭示出21世纪权力政治的轮廓。
另外,恰恰是因为印度和中国强调其海权,协调它们和平崛起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就落在美国海军肩上。
美国将是身处印度洋区域以外却在此存在巨大影响的唯一大国——这一独特地位会让它发挥作为印度和中国各自后院的掮客的作用。
如同整个世界的一个缩影,大印度洋地区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激烈捍卫主权,并惊人的相互依赖并存的区域。
自葡萄牙16世纪初进入这一地区以来,西方的权力第一次出现下降,尽管是在缓慢和相对下降。
印度和中国将会加入到大国在这些水域的争夺之中,它们作为主要贸易伙伴所拥有的共同的经济利益把它们不舒服地拴在一起。
与此同时,美国将成为这一新的复杂地区的稳定力量。
不可或缺而非主宰一切必将成为美国的目标。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直接控制弱小邻国,遏制东北部邻国,排挤其他大国对南亚和印度洋事物的干涉,巩固其在南亚及印度洋的利益,积极争当世界强国。
是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
而其终极战略目标则是称霸南亚,直接控制印度洋。
所以印度的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环境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简单从印度的国家环境、政策和建树成就分析一下。
一、环境方面:在地区层面上,冷战结束以来印度明显地扩大了其安全关注的范围,启动“东方海洋战略”和“东向政策”本身就意味着安全战略关注点已经超出了南亚,开始谋求干预亚太地区事务。
印度外长贾斯万特・辛格于2000年6月2日在新加坡国防与战略研究所演讲时说:印度关注的安全环境以及潜在的安全考虑包括从海湾到马六甲海峡印度的西边、南边和东边地区,西北边的中亚、东北亚的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瓦杰帕伊的安全顾问对印度未来在亚太地区扮演的角色作了明确的界定:到21世纪,在亚太地区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新的安全秩序,印度在其中应该享受像今天中国所享有的、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同等的尊敬和器重。
这无疑隐含着同中国竞争的成分,因为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事务和在朝核问题上担当调解人的角色等,本身就构成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
在实践方面,印度除了改进同东盟的关系,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外,自2000年起同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外交和安全防卫局长级的安全对话,并建立军事合作关系。
1在东南亚方面:印度的东向战略同中国的安全关注在南中国海地区重合。
印度认为:南沙群岛归属纠纷是由中国对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提出领土要求所致,这也曾是印度增进同东盟有关国家关系的润滑剂。
“印度已经改善了同缅甸、越南、柬埔寨以及本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防止中国对该地区的渗透,而且越南也是印度重要的能源来源地。
2在印度洋方面: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印度对中国发展同斯里兰卡、缅甸等国的合作关系表示关切甚至是疑惧。
印度洋的政治经济重要性
印度洋的政治经济重要性印度洋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之一,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同时也具有极其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经济价值。
印度洋地区以其政治经济重要性而闻名于世,其中的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来介绍印度洋的重要性。
从政治方面来看,印度洋地区包括了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以及东非国家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还有中东国家也门、沙特阿拉伯等。
这一地区的国家众多,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而这些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发展又是相互联系的。
印度洋地区是全球能源和贸易的重要通道。
运输通过该地区的大部分石油和天然气都向西方国家输出,尤其是欧洲和美国。
这一地区拥有的海上通道和陆上管道已成为国际贸易和能源输送的关键节点,因此也成为了全球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因素。
印度洋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区之一,可以为周边国家提供丰富的海产品资源。
印度洋地区还是海军力量的重要集聚地。
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美国等国家都在该地区拥有重要的军事基地,而这些军事基地的存在不仅能够体现各国的地区影响力,同时也能够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
这些军事基地的存在也意味着印度洋地区在地缘政治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而这也使得印度洋地区成为了全球政治关注的焦点。
印度洋地区也是对外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印度洋地区一直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宗教文化在这一地区得以交融和发展。
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印度洋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对国际关系和文化影响也日益凸显。
而在经济方面,印度洋地区也极具潜力。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稀土金属等能源资源,以及金、铁、铜、锡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印度洋地区的国家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潜力,这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印度和印度洋——论海权论对印度历史的影响
印度和印度洋——论海权论对印度历史的影响:导言 (1)第一章印度洋 (7)第二章印度洋上的印度时代 (13)第三章欧洲人来了 (17)第四章葡萄牙人的海杈 (21)第五章帝国争夺战 (26)第六章英国的内湖 (35)第七章第二次大战后的印度洋 (39)第八章结论 (44)潘尼迦著德隆忘蜀译(内部读物)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北京根据英国乔治·爱伦和恩文有限公司1962年英文第二版译出孔府藏书OCR/校对导言凯雷丁·巴巴罗沙①曾向苏莱曼②苏丹说过,“谁统治海洋,谁很快就会统治陆地。
”最能证明这一条道理的,莫过于印度的历史。
印度过去曾遭受过许多次来自陆上的侵略与征服,但是这种侵略与征服所导致的短时期的政治变化或新朝代的建立,很快就民族化和印度化了。
实在可以说,在十六世纪初印度失去海权以前,她从来没有丧失过她的独立。
①凯雷丁·巴巴罗沙是十六世纪初土耳其著名海盗,曾在地中海上横行一时。
1536年被任为土耳其舰队总司令。
——译者②苏莱曼(1494—1566),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他的舰队曾到过印度。
——译者下面,我们想探索印度洋对形成印度历史的影响,并讨论制海权对印度前途的重要性。
在关于保卫印度问题的讨论中,向来有一种忽视海洋的偏向。
讨论是在这样一个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印度的安全纯系西北边疆的问题,是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陆军,来抵抗越过兴都库什山的侵略的问题。
这完全是一种对印度历史的片面看法。
当然,历来对印度的侵略,大多数确是从那方面来的;将来,来自那个地区的侵略也还会有。
所以西北边境,乃至东北边境,仍然会成为保卫印度的重要战略区域。
不过,考察一下印度防务的各种因素,我们就会知道,从十六世纪起,印度洋就成为争夺制海权的战场,印度的前途不决定于陆地的边境,而决定于从三面围绕印度的广阔海洋。
不错,直到十六世纪初,有关印度洋的问题并没有提到大陆的历史上来。
理由是很明显的。
首先,直到十三世纪中期,印度的海域都控制在印度人手里,大洋上还没有出现过能够向印度的控制权挑战的强国。
“外援”撑起印度海洋梦 对外依赖严重是隐忧
“外援”撑起印度海洋梦对外依赖严重是隐忧本月12日,印度第一艘国产航母新“维克兰特”号下水,印度媒体用“历史性的一天”来形容这一事件的意义。
但事隔两天,印度海军就遭遇重挫,其一艘俄制“基洛”级潜艇发生爆炸沉没,18名船员遇难。
自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以来,印度海军在战略上和实力上都逐步扩张。
通过租借、引进、模仿、改造,印度挣扎在自主扩建航母舰群的道路上。
但目前,印度海军还尚未摆脱过度依赖外国技术的境地。
印度的雄心“控制印度洋”“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统治了亚洲。
”这是被誉为“海权之父”的美国海军专家马汉在一个世纪前提出的观点,但却历来被印度的决策者奉为圭臬。
自独立以来,印度一直把印度洋视为“命运之洋”,并继承了英国殖民者将印度洋变为印度“内湖”的思想。
具体的做法就是以“控制印度洋”为战略核心,从建国初期维持“近海防御”,到上世纪70年代发展为“区域控制”,再到上世纪末上升为“远洋延伸”。
其军队的战略目标也相应地从偏重陆空军忽视海军,转变为排斥其他大国势力在印度洋的存在,并最终提出建立一支世界先进水平的远洋舰队,全面控制印度洋,西出大西洋,东进太平洋,南下非洲的目标。
2000年4月,印度时任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提出“海军新构想”,宣称“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表明印度海军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印度洋之内。
2012年12月3日,印度海军总司令乔希更在记者会上表示,印度虽然不是南海争议的相关国家,但是印度海军已经做好准备,“保护印度在这一海域的海事和经济利益”。
继承英国衣钵充当海权大国自1947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建国以来,印度对海军力量的重视和建设逐渐加大,海军战略高度也逐级推进。
印度继承了英国殖民思想体系中将印度洋变成印度的“内湖”的战略思想,通过从“近海防御”到“区域控制”再到“远洋延伸”的逐步抬升,当今的印度已经形成以“控制印度洋”为核心的海军战略体系。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期间,印度洋几乎由英国海军控制,印度完全得到英国海军的保护,因此印度海军只奉行“沿海防御”的防务方针。
各大国不断强化军力部署 印度洋日益“沸腾”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各大国不断强化军力部署印度洋日益“沸腾”导语:“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
印度洋是4个大洋的关键。
21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
”海权论创始人马汉的这句话,正成为如今“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
印度洋是4个大洋的关键。
21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
”海权论创始人马汉的这句话,正成为如今印度洋战略博弈升温的绝佳注脚。
除了地区大国印度迅速发展海军力量,区域外的美国、日本也加入了对印度洋的争夺。
世界能源与贸易的命脉印度洋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
对于任何一个大国来讲,谁能在印度洋上获得战略优势,不仅能确保自己的能源和贸易命脉不受控于人,同时还可在战时掐住对手的咽喉。
如果控制了印度洋,向西可控制波斯湾、红海、亚丁湾、曼德海峡,影响西亚、中东,向东可控制马六甲海峡,遏制东亚。
印度洋地区拥有众多的国际海上交通线和石油运输线,拥有世界九分之一的海港,五分之一的货物吞吐量,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上贸易通道之一,极大方便了全球海洋贸易。
它是将中东、东亚和非洲与欧洲和南北美洲大陆连接起来的重要海上航线枢纽,特别是与也门和吉布提接壤的曼德海峡,位于印度半岛周边的与伊朗和阿曼接壤的霍尔木兹海峡以及与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接壤的马六甲海峡。
印度洋的“石油航线”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仰仗的“战略生命线”,经印度洋运送的石油占世界海上石油运输量的一半以上。
印度洋周边地区共有47个国家,其中不少国家存在着复杂的国内问题,如贫穷、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政局动荡等,特别是索马里、也门、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家,生活常识分享。
海权视阈下的印度印太战略研究
海权视阈下的印度印太战略研究作者:张帅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7期摘要:海权论是地缘政治学的代表性著作,自其问世一个多世纪内深刻影响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的关联地带,长期以来其国家海权的发展就深受馬汉海权思想的影响,进入21世纪印度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其国家海权获得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大力打造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力量,另一方面通过“东进”“西向”已经形成了“立足印度洋,经略太平洋,面向全球”的海权格局。
当然针对印度的海洋安全战略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美国因素的存在、自身工业基础薄弱、巴基斯坦海军的牵制等等。
同时印度海权的强大也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南中国海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中国应该积极应对。
印太是衔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一个地理概念,最早由Gurpreet S. Khurana提出,他是新德里国家海洋基金会的一名海洋战略家和执行董事。
如果说“亚太”塑造了美国与东亚利益共同体的形象,那么“印太”就是美国联合印度、澳大利亚等亚洲民主国家对崛起的中国进行战略遏制。
由于印太战略的主要国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均与中国没有陆地接壤,印度虽然与中国存在陆地边界线但是被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脉阻隔因此难以在陆境上有所作为,因此印太战略实质上是从海上包围中国,形成一条西起红海,东至日本海的弧形珍珠链。
在印太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蕴含着印度立足印度洋,经略太平洋,面向全球的战略决心。
印太战略下的印度海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亚洲多关注陆上安全,很少重视公海或海洋水域的安全和外交政策。
然而过去几十年区域和国际之间迅速发展的海运贸易,由于缺乏区域一级海洋治理的总体体制架构而引起的公海上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为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地区进行合作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
印度仍然是印度洋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但它不能孤立地工作,相反,它需要与其他重要的印度洋沿岸国家进行合作,而这些国家中也有一部分处于太平洋,这就衔接了两洋的联系。
印度尼西亚的海上霸权
印度尼西亚的海上霸权近年来,印度尼西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东南亚地区的藏龙卧虎。
作为全球水域最广阔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拥有庞大的海洋领土,其海上霸权的建立对该国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印度尼西亚的海上霸权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该国在维护海上权益方面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一、印度尼西亚的海洋优势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拥有1.9万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
这些岛屿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上,占地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海洋领土面积达到32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这座位于赤道两侧的国家不仅拥有丰富的陆地资源,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如渔场和石油天然气储量。
二、海上权益的重要性印度尼西亚海上权益的维护对该国的经济和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海洋渔业是印度尼西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印度尼西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其次,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对印度尼西亚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印度尼西亚的海洋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国际贸易和航运的交通枢纽,保护海上通道和海上运输线路对维持国家繁荣发展和与国际社会的联系至关重要。
三、印度尼西亚的海上霸权战略为了维护自身的海上权益,印度尼西亚采取了一系列战略和措施。
首先,印度尼西亚加强了对海洋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该国制定了一系列海洋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非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并设立了专门的海岛保护区,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印度尼西亚加大了对海上通道和海上交通路线的保护力度,通过加强巡逻和安全检查,确保海上贸易和船舶的顺利通行。
此外,印度尼西亚还与周边国家开展了海上合作,加强了对海洋安全和海上恐怖主义等威胁的合作,实现了海上安全的共享。
四、面临的挑战然而,印度尼西亚在维护海上霸权方面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印度尼西亚的海洋领土广阔,但该国的海上执法力量相对薄弱,导致一些非法活动在海域中频繁发生。
其次,印度尼西亚周边海域存在一些争议,与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之间存在着海洋争端,这使得印度尼西亚在维护海上权益时面临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为什么世界霸主都是海权国家
为什么世界霸主都是海权国家?我们已经讲完了“陆权论”,接下来就要讲讲“海权论”了。
很多人都在引用美国军事家马汉的“海权论”思想,似乎这才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但事实上,历史上信奉马汉思想的几个新兴大国都是以失败告终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讲,我们就来谈谈“海权论”。
请你跟我一起读读卡普兰这本书的第七章,你也可以顺便读读写印度的第十二章。
1.只有控制了海洋,才能控制世界我们在上一讲谈到,蒸汽机技术和铁路、公路交通革命的出现,使得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感到非常紧张。
他担心的是俄罗斯的崛起。
一旦俄罗斯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崛起,它一定会对外扩张,极可能南下伊朗和阿富汗,切断英国和印度之间的联系。
马汉也看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但他身处美国,更关心的是美国的命运。
从美国的观点来看,马汉认为,只有发展海军,美国才能控制整个世界。
我们在讲米尔斯海默的时候已经说到,美国在建国之初的思路就是开疆拓土,直到占领了北美大陆,横跨东西海岸线。
但即使如此,美国也不过是远在海外的一块土地,远离了世界政治的中心。
世界政治的舞台仍然是欧亚大陆,无论是欧洲也好,非洲也好,还是东南亚也好,只有跟欧亚大陆的主体连接在一起,才能出现在历史的聚光灯下。
马汉指出,一个大国要么不断进取,要么不断衰退,一个停滞不前的国家是无法持续的。
在他的思想中,有一种遏制不住的帝国主义冲动。
他的思想似乎是为美国的海外扩张量身定做的。
马汉讲到,海洋是文明的高速路,海上航行一直比陆地更容易、更便宜,如果美国能够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而且是一支具有压倒优势的海军,美国就能将自己的实力投射到欧亚大陆,不会再被边缘化。
马汉认为,帝国的地理枢纽不是所谓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而是在太平洋和印度洋。
这两个大洋可以让一个帝国沿着欧亚大陆的边缘投射力量,并借助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网影响到腹地国家。
马汉很能写书,他一共写了19本书,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西奥多·罗斯福,也促使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加紧海军建设。
印度重塑“全球南方”战略的动因探析
印度重塑“全球南方”战略的动因探析
徐梦盈
【期刊名称】《南亚研究季刊》
【年(卷),期】2024()1
【摘要】俄乌冲突以来,印度积极重塑其“全球南方”战略。
印度此举既有挤压中国在“全球南方”影响力的地缘政治考虑,也受“建立一个印度处于核心位置的多
极秩序”的宏大愿景驱使,还有利用“全球南方”外交为大选造势以争取选民更多
支持的国内权斗考量。
此外,“全球南方”加速崛起所形成的强大吸引力,也推动着
这一重塑进程。
但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印度拉拢“全球南方”阵营制衡中国的地缘
政治企图与增进“全球南方”利益的政治目标之间存在冲突,且其正面临贸易与粮
食安全因素的束缚,未来也将受“美西方重要战略伙伴”与“‘全球南方’代言人”双重矛盾身份的困扰,再加上“全球南方”国家尚无法打消对印度领导地位的疑虑,
这些因素预示着印度全球南方战略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且将更具挑战性和不确定性。
【总页数】20页(P1-19)
【作者】徐梦盈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35.10
【相关文献】
1.印度尼西亚佐科政府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及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合作的新契机
2.印度推动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动因探析——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3.网络威慑与霸权重塑:美国网络威慑战略的演化及动因探析
4.全球供应链重塑背景下中国、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探析
5.大国身份叙事重塑与印度的新“全球南方”外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印度洋的政治经济重要性
印度洋的政治经济重要性【摘要】印度洋是全球第三大洋,地理位置重要,连接着世界各大洲,交通便利。
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贸易的重要通道和能源运输线。
沿岸国家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发展潜力,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印度洋作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了区域发展与一体化。
保护和开发措施助力印度洋可持续发展。
印度洋在政治经济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全球和区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展望未来,印度洋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助推沿岸国家实现共同繁荣,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关键词】印度洋,政治地位,经济重要性,沿岸国家,区域合作,发展影响,保护措施,开发,未来发展。
1. 引言1.1 概述印度洋的地理位置与面积印度洋位于南亚、东南亚、东非和澳大利亚之间,是世界第三大洋,总面积约为7,85,000平方公里。
印度洋北起非洲东部,南至南极洲,西至非洲西岸,东至印度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海域,地理范围广阔,涵盖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东部与太平洋、西部与大西洋相连,南部则与南极洲相邻。
作为连接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重要水域,印度洋承载着重要的航运和贸易活动,同时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地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印度洋的地理位置和面积,为深入探讨印度洋的政治经济重要性奠定了基础。
1.2 介绍印度洋的重要性印度洋作为全球第三大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之一,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印度洋自古以来就是世界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连接着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印度洋的地理位置优越,使其成为了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印度洋更加凸显其重要性,成为国际贸易、能源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区域。
印度洋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地缘政治上,也体现在经济方面。
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印度洋密不可分,通过印度洋的贸易通道,这些国家可以实现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印度洋的海上运输航线连接了世界各大洲,为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的便利条件。
除了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印度洋沿岸国家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800字范文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800字范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观后感(一)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摄制的20集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整整—年前,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在朝鲜半岛徐徐拉开。
那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那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钢铁般的意志,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那一次,中国人民用全民族的空前团结,向全世界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出兵朝鲜,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有: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罗盛教毛岸英等.无数先烈的鲜血,洗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长辈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观后感(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在同学们的翘首期盼中终于隆重上映,影片中的英雄们不畏强敌、顽强斗争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
朝鲜战场天寒地冻,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装备精良,他们有厚厚的军衣,有美味的罐头和喷香的热倪,还有先进的飞机和大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有了它,印度或将撬动全球海权战略格局
近日,一则相对不起眼在一些国内媒体上开始传播:
印度《经济时报》2月23日援引官方消息人士消息报道称,该国首艘自主制造的核潜艇“歼敌者”号(A rihant)已经通过所有测试。
该人士表示:“潜艇通过了所有测试,并且很多指标超出了我们的预计。
技术上,潜艇已经可以随时入列。
”
相比起朝核问题和南海问题,这则新闻实在算不了什么。
然而,它不仅预示着印度距离成为海基核力量俱乐部成员又近了一步,也意味着南亚局势和印度洋海权战略格局有可能会发生改变。
1、印度为什么要发展弹道导弹核潜艇?
“歼敌者”号可以携带潜射弹道导弹,是典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
(尽管其携带的K-4和K-15型潜射弹道导弹在世界各国同类武器中射程敬陪末席。
)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一种非常昂贵且复杂庞大的尖端武器装备,其昂贵复杂和尖端程度可以说在某些方面甚至不亚于航空母舰。
印度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且经济不发达,为何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这样一种武
器装备?
这得从海基核力量的优势说起。
作为各国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重点建设部分,海基核力量具有以下不可比拟的优势:
(1)隐蔽性好。
战略导弹核潜艇采用多项隐身措施,以降低噪声、红外、磁、尾流等物理特征。
同时采用核动力装置,可以在水下/水面航行、机动和攻击作战,总体隐蔽性好。
在核潜艇上发射导弹,对于反导弹拦截系统来说,就很难判断它在什么地方发射导弹,无疑很难对付。
(2)机动性能好。
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核动力装置功率大、寿命长、可靠性高,可以在水下连续进行高速潜航,活动范围广、灵活机动。
一般来说,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自给力均在90天以上,它可以远离基地,深入敌方控制区进行长期待机活动。
潜艇可以进入世界各大海洋,在敌国周围的广大海区活动(包括可被武器射程覆盖的内陆国家的广大海区),而且能在某个海区有选择地对敌数个目标实施军事突击,致使敌人防不胜防。
(3)突击威力大。
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的导弹射程最大可达1.2万
公里,弹头威力大,攻击命中精度高,圆概率偏差最小已达90米量级。
既可以对敌方国土、城市等重要战略面(软)目标进行打击,又可以攻击洲际导弹发射井等点(硬)目标。
以弹道导弹核潜艇为平台的海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实施战略威慑、战略核反击的重要力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由于海基核力量具有隐蔽性好、生命力高、机动性强的突出优点,在当今核战争危险不能完全排除的情形下,海军的核威慑能力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基石之一。
因此,重点发展先进的核潜艇,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作战能力的水下攻击力量,才能有效形成强有力的海上核威慑效果。
世界各海军强国都把弹道导弹核潜艇作为重要的海上威慑力量。
作为一直把成为“有声有色大国”作为战略目标的印度对于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渴求可想而知。
另外,对于印度而言,海基核力量的建设成功将会使印度朝着建立完整三位一体核力量又迈进了一大步。
具体而言,陆基弹道导弹虽然具有射程远、精度高、投掷重量大等优点,但在敌方发动的核突袭中生存下来的概率却明显偏低(不超过1%),因此只适用于
先敌发射,用于打击敌国导弹发射井、指挥中心、通信枢纽等点状硬目标;生存能力更低的空基战略核力量也是如此,属于“先发攻击”核力量。
与陆基和空基核力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军的潜基弹道导弹生存能力要强得多,在敌第一次核打击下不易受损,只是受发射平台和导弹技术水平的限制,精度一般较低,更适于打击大中城市、工业中心、交通枢纽等面目标,用作第二次核打击的主力,扮演核报复力量的角色。
从性质上看,陆基、空基战略核力量则完全是一种进攻性战略武器,而潜基战略核力量属防御性战略武器。
从任务角度看,陆、空基战略核力量是主要突击兵力,是核子剑;而潜基战略核力量是战略预备队,是核盾牌。
海基核力量将成为印度进行核反击的盾牌。
2、装备弹道导弹核潜艇有何地缘战略影响?
尽管从目前来看,印度离“歼敌者”号核潜艇形成完整战斗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对其影响进行分析还是很有必要的。
就目前而言,印度的海基核力量形成战斗力后将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首先,将打破南亚地区的核平衡。
印巴分治后,两国迅速成为敌人,并大打出手三
次(三次印巴战争),小打不计其数。
两国间的军备竞赛可谓是由来已久。
在1998年各自进行核试验后,两国的军备竞赛从常规武器领域向核领域扩散。
尽管巴基斯坦的综合国力远不及印度,然而由于其战略构思精巧且印度本身核力量并不强大,两国之间保持了一种脆弱的核平衡。
随着印度“歼敌者”号核潜艇形成完整战斗力,印度将多了一种进行核战的手段,而这种手段是巴基斯坦无法防备的。
印巴之间脆弱的核平衡将面临被打破的危险。
这对整个南亚地区的稳定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将改变印度洋海权战略格局。
冷战后印度海军战略和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通过一系列文件构成:即《印度海洋学说》(The Marit ime Doctrine)(2004年4月),《印度海军远景说明》(Indian Navy’s VisionStatement)(2006年5月),《印度海军转变路线图》(Roadmap to Transformati on )(2006年10月),《自由的利用海洋:印度海洋军事战略》(Freedom to Usethe Seas: India’s Mari time Military Strategy, MMS)(2007年9月)。
其中,《印度海洋学说》是最基本的文件。
其核心思想在于:印度海军应从当前的近海防御和区域威慑
思想转向远洋进攻战略,通过重点发展战略核潜艇和航空母舰来建立可靠的海基核威慑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力量均衡、结构合理、具备相当威慑力的现代蓝水海军;在控制整个印度洋的基础上,逐步将印度的战略利益延伸至西起波斯湾、东至南中国海、南抵非洲的广大海域。
在上述战略信条的指引下,印度推行着一种可称之为“围栏”战略的海洋安全战略。
这个“围栏”由以印度次大陆为中心向外延伸的三个同心半圆形战略区组成,并沿孟买-亭可马里-科科岛轴心分为东部、西部两个部分:第一是完全控制区——海岸向外延伸500公里内的海域;其次是中等控制区——500至1000公里范围内的海域;第三是软控制区——包括印度洋剩余的所有部分。
上述观念必然使得印度海军的行动区域非常之广,包括了完全控制区、中等控制区和软控制区,而这远远超越了印度现有的能力。
换言之,现阶段的印度洋并非印度的“内湖”,美国等区域外势力在此地区也有强大的军事存在,比如大名鼎鼎的迪戈加西亚群岛。
而随着印度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成军,印度势必要加强为该艇提供护航与支援的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的建造,换言
之,海基核力量的发展倒逼印度提高其远洋海军的规模与能力。
而这样一支远洋海军势必会提高其控制海洋的能力,并进而扩大在印度洋的势力范围,进而改变印度洋海权战略的格局。
再次,将对中印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自从1962年以来,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潜在敌人。
而中国占优势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使印度一直颇有压抑之感。
如前所述,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成军将倒逼印度海军发展远洋作战能力。
近年来,印度制订了面向南海的“东向政策”,并和越南等国已经开始了军事合作,一时间互动频繁。
而核力量和远洋海军的实力的增长,将会使印度在更大力度介入南海事务的同时,在对华政策上更有底气。
3、哪些国家会对印度采取反制措施?
对于印度发展弹道导弹核潜艇,最表示担忧的无非是海洋霸权国家美国和宿敌巴基斯坦。
具体而言,这两国将会在军事上采取一定的反制措施。
对于美国而言,将会因此提高在印度洋的战略反潜能力。
所谓战略反潜是指专门对付敌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从建造时起就加以注意,并在其试航、出航巡逻过程中,听测跟踪,收集其特征,掌握其行踪,在战
争即将爆发之际,抢先将其消灭在基地或航行当中。
其主要手段将是航空反潜。
这不仅因为航空反潜以其在反应时间、机动能力、作战效率,以及在反潜作战中的主动地位和安全性等众多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而历来被视为最重要的作战手段,而且因为美国在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群岛设有空军基地,其反潜机P-8A可以借此在印度洋的大部实施反潜作业,有地利之便。
而巴基斯坦的反制措施则是提高自身核战实力,丰富投掷手段,以期恢复核平衡。
其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发展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具有技术门槛低、突防能力强、技术低廉等特点,适合巴基斯坦这样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不是特别强的国家发展。
巴基斯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巡航导弹发展技术,其自产的“哈塔夫-7”巡航导弹射程可达700公里,具有从飞机及潜艇进行发射的技术潜力。
考虑到印度军工拖沓的作风,巴基斯坦完全有可能在印度的海基核力量形成战斗力之前完成巡航导弹的发展计划,使其具备核战的实战能力。
印度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只是一种武器装备,但将成为撬动南亚和印度洋战略格局的一根撬棒。
然而相
关国家大可不必过于紧张,作为一个花了几十年时间研制主战坦克都没最终搞掂的国家,印度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何时能真正形成战斗力?仍然是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