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2020高考一轮复习:《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

2020高考一轮复习:《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

2020高考一轮复习:《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检测的方式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点2.通过演板、检测掌握本课的重点句子3.识记写作素材,理解并应用。

一、请解释本课重点词语。

1.寡人()之于国也2.河内凶()河东凶亦然()3.邻国之民不加少() 3.王好()战4.弃甲曳()兵而走()5.以()五十步笑百步6.直()不百步耳7.谷不可胜()食也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9.树()之以桑10.勿夺()其时 11.谨()庠序()之教12.申()之以孝悌()之义1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15.非我也,岁()也 16.是何异于()二、文言知识点积累A.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4.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B.古今异义1.河内凶。

(古义: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2.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今义:行走)C.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2.七十者衣帛食肉()3.王无罪岁()4.谨庠序之教()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D.固定句式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三、重点句子翻译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四、写作素材积累素材开发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

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

施行暴政,只会自取灭亡。

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

高中语文3.1《寡人之于国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3.1《寡人之于国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一、三维目的1.知识与能力:①初步了解孟子及《孟子》这部作品; ②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字词句;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诵读把握文章整体内容;②通过比较分析探究孟子的论辩艺术。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内容; ②探究孟子的思想在今天的意义二、导读1、了解作者及作品: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非常激烈的战国中期,他主张行“仁政”,统一天下。

曾游说各国,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著书立说,有《孟子》一书(现存七章)传世。

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

他的主张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

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

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

《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地嘲讽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却“率兽而食人”,是人民的灾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论辩技巧十分高明,这在本文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运用各种诱论敌就范的手法,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排比、对偶句,笔锋咄咄逼人。

2、解题:“寡人之于国也”原句是“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谦词,今义是形影孤单的人,即孤家寡人。

“焉”“耳”“矣”均是文言句末语气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原句是主谓句,感叹句。

“于”,介词,与“国”合成介宾短语。

“之”,用于主语和介宾短语之间,提顿语气,强调介宾短语的意义。

3、背景:“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

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一、指出通假字并解释1.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二、指出下列各句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7、谨庠序之教三、重点字词解释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3.河内凶亦然 4.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5.邻国之民不加少 6.王好战,请以战喻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8.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9.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0.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1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12.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6.非我也,岁也四、解释古今异义1.河东凶亦然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6、王无罪岁五、一词多义1.数A、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B、数目项王C、数罟不入洿池2、发A、百发百中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C、涂有锇莩而不知发3、胜A、驴不胜怒,蹄之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E、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4、兵A、兵非我也,兵也 B、穷兵黩武C、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D、草木皆兵5、之A、未之有也B、察邻国之政C、填然鼓之D、申之以孝悌之义六、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并翻译句子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申之以孝悌之义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6、养生而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7、非我也,兵也8、鸡豚狗彘之畜9、是亦走也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练习4:挖空训练4(《寡人之于国也》+《劝学》)-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多角度复习与练习

练习4:挖空训练4(《寡人之于国也》+《劝学》)-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多角度复习与练习

练习4:挖孔训练4(《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寡人之于国也(练习)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3、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解析)1、梁惠王(魏国都城在大梁,梁惠王即魏惠王)曰:“寡人之于(对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荒年,谷物收成不好),则(就)移(使动用法,使…迁移)其民于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移其粟于(到)河内;河东凶亦(也)然(这样)。

察(考察)邻国之政,无如(没有像)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寡人之民不加(更)多,何也?”2、孟子对曰:“王好(喜欢)战,请(请允许我)以(用)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教师版)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教师版)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晓风晨语】●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有人说,水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意思是一个人的短处会制约他的成功。

然而,换个角度看,那块最短的木版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来“加长”的。

【《孟子》语录】●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乐民之乐,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理解和掌握数、兵、直的用法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弃甲曳()兵(2)饿莩()(3)鸡豚()狗彘()之畜()(4)数()罟()(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7)孝悌()之义答案:(1)yè(2)piǎo(3)tún zhì xù(4)cù gǔ(5)无wú通假字,同“毋”(6) xiáng(7)tì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河东凶.()2、河东凶亦然..()3、填然鼓之..()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5、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7、王无罪.岁()参考答案:1、河:黄河。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亦;也。

然:这样,如此3、鼓;击鼓,动词。

之:无实义的衬音助词。

4、直:只是、不过。

走:跑,逃跑。

5、无:通“毋”,不要。

时:时机,时节。

6、谨:谨慎,此处意为“谨慎认真地从事”。

用作动词。

7、罪:归咎,归罪。

动词。

岁:年成。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矣()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无:通“毋”。

颁:通“斑”无:通“毋”。

涂:通“途”。

四、选择归纳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1)();(2)()(1) A.王好.战,请以战喻(喜欢)B.谨.庠序之教(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D.王道之始.也(开端)(2) A.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一类的工具)B.数罟不入氵夸池(洼地积水)C.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D.尽心焉.耳矣(在那里)2.下列加点的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1)();(2)()(1)非我也,岁.也A.年岁B.时光C.年成D.星宿名称(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A.强取;季节B.丧失;时机C争夺;时代 D.削除;时间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①谨庠序之教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⑦D.②④⑤4..解释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①移其粟以河内②请以战喻③以五十步笑百步④斧斤以时入山林答案:1.(1)C (2)D 2.(1)C (2)B 3.A 4.①介,表对象②介,表方式③介,表凭借④介,表条件五、翻译训练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教育资料】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学习专用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一、自主复习梳理课文,加深理解,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边复习边做笔记。

二、自我检查解释下列句子并指出特殊句式尽心焉耳已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东凶亦然不加少填然鼓之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走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可胜食数罟不入洿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树之以桑衣帛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三、交流讨论完成自我检查后,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老师解决。

四.小练习题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注释: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一,解释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 )2.各死其处(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4.谢将休士也(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课外兴趣阅读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①,引之盈贯②,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镝矢复沓③,方矢复寓④。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自主梳理“数”直“发”“胜”“于”“以”“之”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能够准确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3、掌握本文善用比喻论证,以及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阐述道理,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以一首诗《说不尽的孟子》导入。

其中有这么一段: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他的豪言气贯长虹;“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他的心境明澈澄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他的感慨响若警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的睿智照亮苍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的雄辩犀利藏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宏论掷地有声;“尽信书,不如无书”——他的教导穿越时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的仁义温暖苍生;“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的智慧代代尊崇。

二、重温经典:学生自读、齐读课文,熟悉回顾课文内容。

既然复习课本了,课文内容就一定要再次仔细看。

这个过程,交给学生自己完成。

因为是讲过的课文,学会书上都有笔记,所以,无需领着学生再一个个点了,学生也未必能全神贯注的听,再加上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内容也不算难,所以,我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自由复习,但是给予必要的提醒:首先通读全文,然后再读,但这时要读、译结合,同时,一定要仔细浏览课下注释。

在这个过程中,根据自己情况积累实词虚词。

三、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展示:1、重点复习下列实词:凶、喻、胜、树、发、走2、重点掌握下列虚词:之、而3、重点关注下列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句、省略句4、默写重要句子(一)、重点实词(解释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句子)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2.王好战,请以战喻。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学生版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学生版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熟读成诵,并会默写经典名句。

2、梳理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积累特殊句式。

3、学以致用,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课前预习单【知识链接】1、文化常识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2、成语积累五十步笑百步: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好或重的区别。

弃甲曳兵: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3、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字,(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思想家,教育家。

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非常激烈的战国中期,他主张行“”,统一天下。

曾游说各国,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著书立说,有《孟子》一书(现存七章)传世。

宋代朱熹将《》《》《》《》合称“四书”。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

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

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4、创作背景:《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

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

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

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

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一篇,讲述了一个寡人(孤立无援的君主)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建立和维持一个强大的国家。

本文将围绕这篇文章整理出的学案内容进行复习,以加深对孟子政治思想的理解。

一、文章导读《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中的一篇政治文章。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孤立无援的君主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建立和维持一个强大的国家。

文章中提到,一个君主只有具备仁德之心,并理直气壮地为百姓辩护,才能取得臣民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文章还强调了重视人才、敬重老师、勤奋好学等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二、文章精读1. 天下大乱,寡人不知所措,如何治理国家?寡人不知所措,不能承继先王之道,真是悲哀呀!(第一段)孟子认为,一个寡人面对天下大乱必须有自己的治国方略,回顾了历代君王,揭示了以仁德治国的道理。

孟子引用了商鞅在做法家时的一则寓言:天下太平时期,小鸟在林中可以自由穿梭,但在乱世,小鸟便无路可飞,孤立无援,不能好好地安居于林中。

孟子像展示这个鸟儿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等待静谧时期回归,另外一种便是主动学会“挤牙膏”,适应环境,机智地应对很一起世界变动之际,让自己尽管处在乱世中亦能安居自在。

2. 一个君主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和道德作为国家治理的标准?身为君主,不仅能吃喝,更应该能懂得审时度势,在处理政策时必须理直气壮(第二段)孟子认为,一个君主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具备仁爱之心。

他应该把百姓看成自己的孩子,着想百姓的疾苦和利益。

同时还需要具备勇气,即在处理政策时必须理直气壮,不进则退的精神。

孟子还主张君民之间应该相互信任和支持,这种信任和支持是建立在仁爱之心的基础上的。

3. 学习方面,孟子有什么样的特殊观点?君子功夫无废,在业内深植耳提面命,夜以继日的勤奋学习可以使一个人取得优秀的成绩,甚至成为大成者(第三段)孟子在文章中提到了勤奋好学这一道德观念,认为一个君主必须在学习方面勤奋好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新人教版必修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复习《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复习《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导学案

必修3( 一)《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学案目标】1.识记《寡人之于国也》《劝学》中的各知识考点。

2.掌握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律,准确判断文言活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全文背诵并默写《寡人之于国也》《劝学》,掌握易错难写的字形。

自主莆实基础整合考点知识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寡人之于国也》(1) 直不百步耳⑵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 涂有饿莩《劝学》(5) 輮以为轮(6)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7)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8) 君子生非异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寡人之于国也》⑴河内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不违农时: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罟不入洿池:(4) 涂有饿.莩.:_________(5) 非我也,岁.也:________(6) 谨庠.序.之教:_______(7) 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8)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9) 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10) 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寡人之于国也》(1) 寡.人.之于国也古义:今义:形影孤单之人。

(2) 河.内凶古义: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3) 弃甲曳兵而走.古义:今义:一般行走。

(4)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今义:保养身体。

《劝学》(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知识、学识渊博。

(6) 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学案(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学案(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学案(含答案)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孟子为记述孟子言行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

此书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参与。

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

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2.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4.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5.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姐妹的友爱,也包括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7.故不积跬步跬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8.外连衡而斗诸侯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也作“连横”。

9.南取汉中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10.战国“四公子”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免于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理解文中体现的民本思想。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习孟子善用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体会文章的论辩艺术。

二、作者及作品孟子(约前 372 年—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政治观点、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等。

该书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逻辑严密,对后世的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背景知识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连年征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孟子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仁政”的主张,希望统治者能够关注民生,施行德政,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四、课文解读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重点字词:焉耳矣:三个语气词连用,加重语气。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加:更。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尽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

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内容分析:梁惠王自认为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向孟子请教。

2、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重点字词:好战:喜欢打仗。

填然:形容鼓声冬冬。

曳:拖着。

走:逃跑。

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

备战2018高考复习之《寡人之于国也》2017.9学习目标:(一)、掌握本课文言基础知识1.背诵课文、准确默写并能对文章进行断句2.能正确解释一些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3.能辨析重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4.能解释文中出现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用法和句式5.能正确翻译文中的句子(二)、真题演练,提升解题能力复习过程一、知识链接(一)文学常识部分本课节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

《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全书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

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

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

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

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二)特殊句式整理宾语前置句:1、未之有也判断句: 2、非我也,兵也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5、申之以孝悌之义6、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固定句式: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只是……罢了,这也是……)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有的人…有的人…)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二、基础梳理1.用/给下面文章断句,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高三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附答案

高三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附答案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附答案【复习目标】1.能够自主梳理“数”“直”“发”“胜”“于”“以”“之”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本文善用比喻论证,以及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阐述道理,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并能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片段习作。

3.掌握文言虚词“也”的用法【使用说明】本学案复习范围:《寡人之于国也》重难点分析:强化训练,准确判断文言虚词“也”的用法【梳理·巩固】一、基础知识1.注音(略)2.一词多义①凶:(1)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 (2) 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3) 攘除奸凶(《出师表》) (4)有衅则敌入,敌入而凶(《国语》)②察:(1) 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3) 察臣孝廉(《陈情表》) (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③直(1) 木受绳则直(《劝学》) (2)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指南录〉后序》)(3) 与单于相直(《汉书》) (与单于相面对) (4)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5)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6)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7)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④数 (1)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2)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3)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六国论》) (4) 数罟不入洿池(5)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6)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⑤加(1)邻国之民不加少(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 )(3)加彘肩上(《鸿门宴》) ( )(4)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 )3.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4.特殊句式(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兵曳甲而走(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道,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⑷未之有也5.虚词①之(1)寡人之.于国也(2)察邻国之.政(3)无如寡人之.用心者(4)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6)王道之.始也(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8)鸡豚狗彘之.畜(9)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10)申之以孝梯之.义(11)未之.有也(1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3)斯天下之.民至焉②而(1)弃兵曳甲而走(2)或百步而后止(3)然而不王者(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者(5)涂有饿殍而不知发(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6翻译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指明翻译的得分点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劝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增强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回顾:《劝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中的哪些观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字词解释:复习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句子翻译:复习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能够准确翻译并理解其含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劝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课文,整理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解答。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核心观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劝学》的文本材料。

2. 参考资料:与《劝学》相关的学术论文、评论等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步骤1. 回顾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记忆。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课文,整理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解答。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些与《劝学》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比较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劝学》与其他相关文献的异同,拓宽视野。

寡人之于国也高三复习课讲课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高三复习课讲课教案

①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没有像……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
③河内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④弃甲曳兵而走 拖着
⑤王无罪岁 归咎、归罪
⑥填然鼓之
名⑦谨庠序之教Fra bibliotek形动,敲鼓 动,认真从事
⑧然而不王者
名 动,称王
七、字、词过关
2.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④直不百步耳。
物质 精神
五、默写过关
1. 兵刃既接,

2.
,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3.五亩之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 谨庠序之教, 负戴于道路矣。
,颁白者不
5.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五、默写过关
1.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3.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5.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六、翻译下列句子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
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 序,周代叫庠) 2.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季节(指在草木凋落 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那木材就 会用不完。
三、内容理解
1.找出本文孟子的思想名言。
2.第5段中孟子所提的具体做法在今天看来有 什么积极意义? 和现代人说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及可 持续性发展是一致的。
三、内容理解
3.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王好.战 ⑵弃甲曳.兵 ⑶胜.食 ⑷数罟.. ⑸洿.池 ⑹衣帛. ⑺鸡豚. ⑻狗彘.之畜. ⑼庠.序之教 ⑽孝悌. ⑾不王.者 ⑿饿莩. ⒀丧.死 2.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3.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

①河内凶. ②凶.多吉少 ③汉初匈奴凶.黠 ④甫闻凶.讯 ⑤缉拿元凶. ⑴ ①直.不百步耳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③理直.气壮 ④系向牛头充炭直. ⑤直.上载公子上座 ⑶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④而山不加.增,何苦而⑵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主人忘归客不发. ③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④发.其志士之悲哉 ⑤百发.百中 ⑥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⑸ ①或.百步而后止 ②天之行,或.日或雨 ③莫之或.止 ④云霞明灭或.可睹 ⑻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驴不胜.怒,蹄之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⑷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②系向牛头充炭直 ③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⑹ 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⑺ 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②数.罟不入洿池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⑼ ①非我也,兵.也 ②穷兵.黩武 ③草木皆兵. ⑽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⑴ ⑵ ①弃甲曳兵而.走 ②或百步而.后止 ③然而.不王者 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⑤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察邻国之.政 ③填然鼓之. ④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王道之.始也 ⑥树之.以桑 ⑦鸡豚狗彘之.畜 ⑧申之.以孝悌之义 ⑨未之.有也 ⑶ ①河东凶亦然. ②填然.鼓之 ③然.而不王者 ⑷ ①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移其.粟于河内 ③无失其.时 ⑸基能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河东凶亦然.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①涂有饿莩而.之知发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C.①领国之.民不加少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D.①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②寡人之于.国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均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令初下,群臣讲谏,门庭..若市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失其时.时:时节B.申.之以孝悌之义申:讲明C.斯.天下之民至焉斯:那么D.勿夺.其时夺:夺取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寡人:诸侯自称,意谓寡德之人B.河东..凶亦然河东:河流东岸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顺长辈,尊敬兄长D.谨庠序..之教庠序:指学校5.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各项的一句是 ( )A.树之以桑B.申之以孝悌之义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问题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

人教高中语文 必修三 38《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人教高中语文 必修三 38《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的1、积累文中文言词语和句式。

2、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3、体会孟子议论的思辩色彩。

学习重点1、积累“凶、走、衣、谨、申、检、发、加、直、是、胜、以、于、之”等词语,掌握文中的通假字,了解“河内、河东、庠序、孝悌”等概念,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和一些特殊句式。

2、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3、体会孟子议论的思辩色彩。

学习难点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体会孟子议论的思辩色彩。

知识链接1、词类活用现象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私”(偏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的第一个“老”(尊敬);“复前行,欲穷其林”中的“穷”(走到尽头)。

为动用法: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翻译成“为……”的形式。

如: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动词活用作名词:动词活用作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如,“其继有在者乎?”(他们的继承人有还存在的吗)句中“继”是动词,但是这里作名词“继承人”讲。

(《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活用作动词2、特殊句式判断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上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而是用“者”“也”来帮助判断,有时“者”“也”都不用。

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主语与谓语之间用系动词“是”或“不是”。

如“是寡人之过也”(这是寡人的过错)。

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较为固定的意义。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乎”译作“不是……吗”)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省略句(参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预习达标1、了解孟子及《孟子》(参看《高中语文古诗文对照注译》45页)2、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好.战(hào)弃甲曳.兵(yè)数罟..(cùgǔ)洿.池(wū)衣.帛(yì)鸡豚.狗彘.之畜.(tún zhìxù)庠.序(xiáng)孝悌.(tì)不王.者(wàng)饿殍.(piǎo)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花白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途”,道路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殍”,饿死的人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弃甲曳兵而走.:逃跑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不过;这谷不可胜.食也:尽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灾民5、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寡人之于.国也:对于寡人之.于国也:放在主语与介宾之间,不译则移其民于.河东:到察邻国之.政:的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放在主谓之间,不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树之.以桑:没有意义的衬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跟,与填然鼓之.:.没有意义的衬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代人,他请以.战喻:用未之.有也:代事,这样的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凭申之.以孝悌之义:他们,指百姓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6、解释“河内、河东、庠序、孝悌”等概念: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教材文言文复习导学案:9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含答案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教材文言文复习导学案:9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含答案

承德实验中学高三年级语文导学案
班级:;小组: ;姓名:;评价:;
凶.,……邻国之民不加.少, 2。

“王好(h ào )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 è)兵而走., 3。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 ēng)食也。

数.(c ù)罟.(g ǔ)不入洿.(w ū)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是使民养.生丧..(s āng )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
之始也。

" 5。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 ì)帛.
矣.……谨庠..(xi 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 ì)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未之有也....
.”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 ǎo )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王无罪岁,斯.
天下之民至焉。


7.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随
笔、后记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复习学案
一、复习指导
1、读《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课文,通译全文。

2、读《三尺讲台》64页71页“积累平台”与“素材储备”。

3、能当堂背诵文中的名句名段。

二、复习检测(15分钟)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孝悌.(dì)鸡豚.(tún)养生丧.死(sāng)不可胜.食(shèng)
B.数罟.(gǔ)庠序.(xù)畜.牧(xù)弃甲曳.兵(yè)
C.饿莩.(fú)狗彘.(zhì)撼.动(gǎn)然而不王.者(wáng)
D.洿.池(wū)颁.白(fēn)粟.米(lì)衣.帛食肉(yī)
2、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驴不胜怒,蹄之
C.日出江花红胜火
D.不胜枚举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数罟
..不入洿池(数署:密网)
B.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丧死:丧失生命)
C.谨庠序
..之教(庠序:学校)
D.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猪)
4、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弃甲曳兵而走
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5、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③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④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6、对下面每组句子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②或五十步而后止
③河东凶亦然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同
D.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7、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王好战,请以战喻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蓼(liǎo)蓝靛(diàn)青其曲中(zhǒng)规参省(xǐng)
B.跂(qì)而望埃(āi)土金就砺(lì) 骐骥(jì)
C.跬(kuǐ)步舆(yú)马槁暴(pù) 金石可镂(loǚ)
D.用心躁(zào)也须臾(yú)句读(dòu) 参(chān)省乎己
9、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0、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吾日三省吾身
11、课文默写
1、河内凶,,;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何也?
2、,。

,则何如?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5、吾尝终日而思矣,;,。

6、,无以至千里;,。

7、锲而舍之,;,。

蚓无爪牙之利,,,,。

,,。

三、能力提升—翻译划线句子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⑴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
答:
⑵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答:
11.师旷关于人生少年、壮年、老年学习意义的论述,用荀子《劝学》中的原话说就
是。

(二)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⑴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答:
⑵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