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聊斋志异_中蒲松龄狐女情结原因分析_王志勇

合集下载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摘要:《聊斋志异》又名《鬼狐传》,与狐狸有关的故事有八十多篇,其中的狐女是被理想化和审美化的艺术形象,是美和爱的象征。

受中国悠久的狐女文化的滋养,加之蒲松龄嗜好搜神猎异的个性禀赋,使他选择了“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艺术构思,塑造了一批敢于主动追求爱情和自由,并表现出坚贞性和执着性的美狐形象。

本文以狐女形象为切入点,来分析一下《聊斋志异》这本书在描写女性方面的一些闪光点。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女形象;独立意识狐,俗称狐狸、草狐或赤狐,是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的一种常见的小动物。

以捕鼠雀为食,昼伏夜出,性情灵动狡黠,出没于山林地区。

其优美的体态、神秘的习性,触动了人们的丰富幻想。

古代,人们把狐奉为图腾,奉为神仙。

关于狐女的传说自古有之,最早的可溯及到大禹的妻子、夏启的母亲——涂山氏。

相传,大禹三十未娶,途经涂山,有九尾白狐来见,涂山民谣:“娶白狐者可为帝王。

”大禹遂娶之,即为涂山氏。

涂山氏以下而声名显赫者,是明朝许仲琳撰写的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狐女妲己,在这部小说中,狐女的形象成为邪恶的代表:因为妲己的出现,本来江山稳固的商汤被轻易断送掉了。

妲己的形象,把狐女媚人的观念推向了极致,也把“红颜祸水”的观念推向了极致。

因此,人们都把淫荡迷人的女人称作“狐狸精”。

可狐这一题材到了蒲松龄手里就不再是这么一回事了。

聊斋狐狸精与传统狐狸精不同,聊斋整个颠覆了古代小说狐狸精传统。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八十多篇写狐狸精,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故事曲折生动,形象丰富精彩,思想内容深刻。

写得酣畅淋漓,多彩多姿,令人眼花缭乱。

蒲松龄以如椽巨笔和火样的热情精心刻画了一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又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

她们不仅具有普通人的形体,而且美貌绝伦、富于智慧、有爱心、纯真诚挚、勇于追求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处处闪烁着人性美、人情美的光辉,可以说她们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是爱和美的象征,是被高度理想和审美化的艺术形象。

试论狐性在《聊斋志异》中的人性升华

试论狐性在《聊斋志异》中的人性升华

试论《聊斋志异》中狐女性格的人性升华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形象中,狐狸这一角色,自古以来就是负面的居多,最为“特出”当推助纣为虐的妲己,她使商纣王遭致国破身亡的覆灭命运。

大约肇始于这个形象,狐狸贪婪、狡猾奸诈、魅惑好人、背信弃义等无恶不作的角色定位,便确立了,在从古到今的多个寓言故事中都是如此。

历代以来,人们关于狐狸的情感体验便局限于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而后快这样一个狭隘的范畴,数千年来基本没有改变。

到了清代,蒲松龄在其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对狐狸形象的描写,来了一个大逆转,不仅刻画他们亦人亦仙的超凡本领,甚至还着力塑造他们作为人(女性)的一面的性格光辉。

这应该说是前无古人的。

兹从以下几个具体形象,加以粗略的论述。

除非特别注明,本文均以新疆人民出版社和新世纪出版社于1995年10月联合出版的《聊斋志异》为蓝本。

一、娇娜——美丽、善良、聪慧的形象书生孔雪笠远道访友不遇(朋友去世)而寓居荒庙,偶然在寺旁单姓人家遇见皇甫公子而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孔生钟情于皇甫公子的奴婢香奴,被其取笑:“君诚‘少所见而多所怪’者也。

以此为佳,君原亦易足矣。

”娇娜的出现,是在孔雪笠胸上长大疮,痛不欲生的时候。

文章这样写道:俄童入白:‚娜姑至,姨与松姑同来。

‛(皇甫)父子即趋入内。

少间,引妹来视生。

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

……女乃敛羞容,揄长袖,就榻诊视。

娇娜天生丽质的美丽清纯,作者用“娇波流转,细柳生姿”八个字作了粗线条的勾勒,给人留下宽广的想象空间。

在分析了病因和病况之后,是娇娜对孔生施救的过程:乃脱臂上金钏安患处,徐徐按下之。

创突起寸许,高出钏外,而根际余肿,尽束在内,不似前如碗阔矣。

乃一手启罗衿,解佩刀,刃薄余纸,把钏握刃,轻轻附根而割。

紫血流溢,沾染床席。

生贪近娇姿,不惟不觉其苦,且恐速竣割事,偎傍不久。

未几,割断腐肉,团团然如树上削下之瘿。

又呼水来,为洗割处。

口吐红丸,如弹大,着肉上,按令旋转:才一周,觉热火蒸腾;再一周,习习作痒;三周已,遍体清凉,沁入骨髓。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形象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形象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形象摘要: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

其中有近百篇写狐。

他把狐女与人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狐女高度美化,使她们不仅具有普通人的形体、外貌和生活经历,而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本文就《聊斋志异》中的几个狐女故事进行论述,探讨狐女形象。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女形象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不下百个的人物形象,这在古典小说中是较为罕见的。

在这一人物画廊中,以女性形象占大多数。

而蒲松龄却又喜欢写狐。

他的《聊斋志异》中有近百篇写狐。

他用一支生花妙笔在《聊斋志异》中为狐狸翻案,塑造出一个个多情多义、聪慧多才、温柔娇媚的、独具个性的狐女。

他使她们不仅具有普通人的形体、外貌和生活经历,而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评的“花妖狐魅,多具温柔娇憨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

”1.美丽善良的狐女。

《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大多是“世间罕有其匹”的美女。

如《娇娜》、《阿绣》、《青凤》、《婴宁》等。

《娇娜》中,孔圣后裔孔雪笠穷困潦倒,得皇甫公子相助,二人结为挚友。

孔生贪杯,身生恶疾,皇甫之妹娇娜子孙元气为其医治。

后孔生与皇甫表姐松姑成婚,却仍心系娇娜。

在得知皇甫一家为狐、将遭天谴之际,毅然舍身相救。

娇娜舍弃三百年修炼的红丸,使孔生起死回生,自己重返深山修炼。

《阿绣》里有模样儿完全一样,个性很不相同的两个美丽善良的女性,其中一个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绣。

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美丽的杂货铺少女阿绣,却没有办法娶到她,在他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

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

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绣的身份。

刘子固得知狐女的身份,非常害怕,还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

狐女阿绣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

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并且帮薄情郎和阿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

《聊斋》中人狐相恋故事模式精神分析

《聊斋》中人狐相恋故事模式精神分析

《聊斋》中人狐相恋故事模式精神分析《聊斋》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民间故事集,其中的人狐相恋故事模式是其中一个经典的情节。

这种故事模式在揭示人性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类欲望和道德观念的思考。

在《聊斋》中,人狐相恋的故事经常出现,这些故事中,人与狐的相恋往往是秘密的、不被社会所认同的。

精神分析学认为,这种关系暗示着人性中隐藏的欲望和冲动。

狐狸在东方文化中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被认为是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生物,与欲望和魅力有关。

而人类与动物的相恋则暗示着欲望的释放和冲动的追求。

这种关系可以被视为人类内心深处对禁忌欲望的探索和满足,同时也是人类对原始冲动的表达。

聊斋故事中的人狐相恋,往往涉及到一个普通人与一只具有人类形态的狐狸之间的爱情。

狐狸通常会使用妖术迷惑人类,进而与其产生感情。

这种关系显示了人性中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狐狸以其美丽的外貌和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人类,而人类则被狐狸的美丽所迷倒。

这种爱情关系经常被视为一种忠诚和真诚的爱情,并对人类世界的虚伪、利己主义产生了批判。

然而,在这种关系之中,一方往往被另一方的力量所迷惑。

狐狸往往是用妖术和迷幻的魅力来迷惑人类,使其失去理性判断能力。

而人类往往为了满足欲望而无视狐狸背后的真实本质。

这种关系暗示着人性对于欲望的追逐和为了欲望而舍弃理智的倾向。

聊斋故事中的人狐相恋,不仅仅是对欲望和冲动的探索,也是对人类道德观念的思考。

故事中的人类与狐狸之间的关系往往不被社会所认同,甚至被视为禁忌和邪恶。

这暗示了人类社会对于与传统道德观念相悖的爱情关系的排斥和压制。

这种关系引发了对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念的质疑,同时也反映了对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体系的挑战。

总的来说,《聊斋》中的人狐相恋故事模式反映了蒲松龄对人性欲望和道德观念的思考。

这种故事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隐藏的欲望和冲动,同时也反映了对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挑战。

这些故事通过狐狸与人类之间禁忌爱情的展开,探索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道德规范的质疑。

浅析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Word文档]

浅析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Word文档]

浅析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关键字:浅析,蒲松龄,笔下,狐女,形象浅析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之代表作。

作品通过浪漫的想象,对花鬼狐魅进行了细腻的刻画。

塑造了一批可爱的狐女形象,展示了她们的外貌美、性情美和个性美,显示了作品伟大构思的艺术美,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美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评价,也蕴含着蒲松龄在独特的人生经历与生活环境中所寄予的人生理想。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女;蒲松龄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在经历了唐传奇的繁荣以后,逐渐趋于沉寂,宋明偶有佳作,但多为平庸之文。

鲁迅称之为“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采,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旧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

直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继承发展“用传奇手法,而为志怪”的优良传统,开辟了一个瑰丽奇�H的艺术世界。

特别是在人物塑造上发生了质的飞跃,人物形象不仅鲜明生动,而且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

它已经从唐传奇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了以刻画人物为主。

在蒲松龄笔下,几乎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和典型性,而且生动个性化。

特别是蒲松龄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创造的许多幻化为狐妖鬼魅的艺术形象,更是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色彩。

本文仅就《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加以分析。

在《聊斋志异》的近百篇作品中,写狐或牵连到狐的,就占了差不多六分之一,单从题目上标明写狐的就有《丑狐》《毛狐》《狐妾》《汾州狐》《捉鬼射狐》等一大批作品,而题目上没有标明写狐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其中象《青凤》《莲香》《婴宁》《娇娜》《红玉》《鸦头》《小翠》等均是描写狐女形象的名篇佳作。

这类富于虚幻色彩的角色,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的那样:“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

”在这些花妖狐魅身上,蒲松龄并不突出其物的属性特征,而是把她们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来描写。

作者将这些幻化的形象,置于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寓意深远地摹写了各种人物的人性和人情。

论《聊斋志异》中狐女的婚恋观

论《聊斋志异》中狐女的婚恋观

039一、“发乎情,止乎礼”的婚姻观“《聊斋志异》中占篇幅最多、成就亦最高的乃是描写男女爱情和婚姻生活的故事。

”其中最能反映蒲松龄思想的是狐女的婚恋故事。

在《聊斋志异》中,有些狐女和当时社会的女子无异,成亲前要恪守礼教,注重男女有别。

她们认为,在父母做主、媒人介绍下的婚姻缔结方式才算是合理的,这种方式下的婚姻才被世人所接受,才受当时的律法保护。

相反,那些男女擅自做主的婚姻,反而不被世人接受。

因此,狐女格外重视婚姻的缔结方式。

(一)传统婚姻意识的枷锁在古代,几乎所有的婚姻都是包办的,这是强调婚姻伦理主导男女关系的一切;长期受古代伦理的影响,爱情伦理变为“恋爱为婚姻做准备”,即爱情只是选择、准备的过程,一定要结婚后才具有神圣性。

狐女在当时礼教的熏染下,不光需要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在婚前要克制情欲,注重男女有别。

在当时社会中,女性在婚前与男子越矩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当然在《聊斋志异》中,与人接触的狐女也需遵守这一规定。

在《青凤》篇中,性格狂放的耿去病想在叔叔家发生怪象的旧宅中一探究竟,然后遇到了狐女青凤,从而展开一系列的故事。

青凤是在叔父的养育下长大的,虽是狐女,却与深闺女子无异,从文章开始就已经有了铺垫。

从耿去病初次闯入青凤家宴,青凤她们“群惊奔匿”就可以看出来 ,她们并非是作为异类见到人惊慌,而是作为亲属见到陌生男子的惊慌。

这时唯独青凤的叔父出来询问,就足以看出青凤生活在封建大家长制的家庭中。

之后青凤一家迁移新居,留守的青凤与耿去病相遇,青凤“骇而却退,遽阖双扉”。

这种下意识的反应更加突出青凤十分注重男女有别,即使私下遇见也不敢逾越礼教半分。

青凤虽对耿去病有意,但是碍于叔闺训严,不敢与耿去病私会。

在耿去病一再纠缠并表明“亦不敢望肌肤之亲,但一见颜色足矣”的前提下,青凤才放下戒备,同意与耿去病相见。

儒家讲“发乎情,止乎礼”本没有错,男女在相处的过程中产生情愫是正常的,可是不能超越礼教的范畴。

《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论文

《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论文

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中文摘要:蒲松龄所作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极富想象力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被称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后一个高峰。

在这部小说集中,蒲松龄为我们塑造了许多鬼魅狐妖形象。

这些形象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虚幻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即这些幻想中的形象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在他们身上既有作者虚构的要素,又有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影子。

二是物性与人性的统一,即这些鬼狐在奇幻的外表下都裹藏着一颗常人之心,他们或多或少都还保留着一些幻化为人形之前的特点,同时他们又有着类似常人的性情姿态和思维逻辑。

蒲松龄塑造这些鬼狐形象的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借鬼狐之事表现社会现实,蒲松龄一方面借鬼狐之事来表现封建社会中官场的黑暗;另一方面也借鬼狐之说记录下许多重要的历史真实。

二是慰藉心灵,蒲松龄自幼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一生热衷科举却屡不得志,这使他的精神处于严重的困顿之中,蒲松龄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鬼狐身上,以慰藉自己困顿已久的心灵。

三是寄托思想情感,蒲松龄在这些鬼狐身上寄托着自己追求善良人性、追求自由爱情、追求自由婚姻的思想情感。

穿梭于这些形态各异、生动灵活的鬼狐形象之间,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蒲松龄刻画人物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关键字:聊斋志异鬼狐形象特点意义目录一、《聊斋志异》中鬼狐形象的特点··3(一)虚幻与现实的完美结合··3(二)物性与人性的统一··5二、蒲松龄塑造鬼狐形象的意义··7(一)借鬼狐表现现实··7(二)慰藉心灵··9(三)寄托思想情感··10 参考文献··12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蒲松龄所作的《聊斋志异》被称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最后的一个高峰,这是一部志怪文言小说集,描写花妖狐魅,叙述鬼怪异事,以志怪的形式表现现实生活。

同时,《聊斋志异》也是一部想象力极丰富的著作,作者运用自己超人的想象力和文学才华,将常人想象不到的情节、意象,通过文字展现在人们面前,可谓旖旎绚丽、异彩纷呈。

浅析《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的女性观及其进步因素的成因

浅析《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的女性观及其进步因素的成因
, ,
、 、
,
,

,
,
,



,
,

,




《聊 斋 志 异》 中 女性 观 的进 步 因 素
,
( 一 ) 爱情 自由 的大 胆 追 求
她们或 是大方地 接 受男 子 的示 爱 或 是 主动 出击 表 明爱 意 或 是 誓死 也 要 与 心 爱 的人 在 一 起 如 《 莲 香 》 中 的 女 鬼 李 氏 “ 进 门便 向桑 生 表 明 心 迹 一夕独坐凝 思 一女子翩 : … … 曰 然入 女 妾 良家 女 姓 李 氏 慕 君 高 雅 幸能垂盼 ” 《 连 城 》 中 的女 主 人 公 史 连 城 在 未 能 嫁 得 中意 的乔 生 后 竟 病 逝 还 阳后 却 因 盐 商 贿 赂 贪 官 被 判 给 了盐 商家 她 通 过 以死 抗 争 终得 圆 满 还 有 为 了与 书 生 王 文 长 相 厮 守 而 忍 受 母 亲 长 期 打 骂 的 烟 花 狐 女 鸦 头 主 动 为 罗 子 浮 治 病 并 以身 相 许 的 翩 翩 为 “ ” “ 了 爱情 自刺 其 背 鲜 血直 流 的 湘 裙 但 有 问名 ” “ ” 者 心求 一亲 窥其 人 的细柳 这 种种 大胆 行 “ ” 为 无 不 是 对 父 母 之 命 媒 约 之 言 社 会 权 威 的反 抗 与 挑 战 也 反 映 出蒲 松 龄 对 女 性 爱 情 体 验 和 自主 情 感 的关 注 ( 二 ) 文 化 素 质 的 自培 意 识 《 聊 斋 志 异 》 中很 多 女 子 都 有 着 对 文 化 的 热 切 向 往 与 追 求 如 白鳃 精 白秋 练 因 慕 蟾 宫 的读 书 声 而 思 慕 他 死 后 需 听唐 诗 诵 读 保 持 尸 身 不 朽 并 起 死 回 生 都 可 看 出 她 对 诗 词 的偏 好 和 对 文 化 的 渴 求 再 如 《 小 谢 》 中女 鬼 秋 容 小 谢 等 纷 纷 请 求 陶生 教 授 文 字 且 刻 “ ” 苦 努力 逾 月 小谢 书 居 然 端 好 生 偶 赞 之 “ 《 连 锁 》 中连 锁 则 每 晚 与 杨 生 探 讨 诗 文 女每于灯 下 为 杨 写 书 字 态 端 媚 又 自选 宫词 百 首 录 诵 之 ” 使 杨 治 棋抨 购 琵 琶 每 夜 教 杨 手 谈 还 有 《仙 人 岛 》 中 的 芳 云 绿 云 姐 妹 才 思 敏 捷 对 应 试 第 一 的王 勉 “ ” 之 作 评 点 一 针 见 血 芳 云 将 王 勉 慨 然 颂 近 体 一作 “ 的二句评价为 上 句 是孙 行 者 离 火 云 洞 下 句 是猪 ” 八 戒 过子 母河 也 而 当王勉 再 次炫耀 其 冠军 之作 “ 时 绿 云 评 圣 人 无 字 门人 者 孝 哉 … … 一句 ” 即 是 人言 这 体 现 了两 姐 妹 博 览 群 书 文 化 素 养 深 厚 对 各 样 文 章 都 有 自 己独 特的 见 解 蒲 松 龄 笔 下 的 女 子 大 多 学 识 广 博 勤 奋 好 学 勇 于 追 求 自己 获 得 文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1.1坚贞不渝,人狐之恋《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给狐女注入了人的情感。

她们拥有着人的复杂心绪,人的恋爱思维。

不管在现在还是在300年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爱情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众多写狐女故事的篇目中,人狐之恋成了主体。

这些人狐之恋的篇章也是最为上乘的佳作,也最为人所熟知。

在常人看来,人狐殊途,并非一类,就更不要说爱情了。

但在蒲松龄的笔下,他让人狐相识,相恋,而且故事本身并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甚至远远高于人间男女之爱。

小说中的狐女,她们有着千百年的道行,可化身为人形并且相貌出众,美若天仙。

她们多生活在深山树林中,与世隔绝,大多数狐女没有受到世俗观念的侵蚀,身上少了封建传统的束缚,相对那些笑不露齿,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凡间女子多了几分神秘。

正是她们身上这种不同于人间女子的个性吸引着凡夫俗子,但吸引他们的不止如此。

小说中,每个故事的爱情都有些相似的地方。

狐女与人相恋似乎都来自一见钟情。

她们往往刚刚出场便得到男子的爱慕。

在《娇娜》中,娇娜刚一出场,孔雪生便被娇娜超凡脱俗的美貌所吸引,书中写到:“望见颜色,频呻顿忘,精神为之一爽”。

[1]孔雪生身患重疾,但一见狐女娇娜便顿时忘记了疼痛并且精神大爽。

亦如《鸦头》中,王文与鸦头的爱情也发生在他们的初次相识:“俄见一少女经门外。

望见王,秋波频顾,眉目含情,仪度娴婉,实神仙也。

王素方直,至此惘然若失。

”[2]即使正直的王文也被鸦头的美貌一见倾心,不能自己,而“惘然若失”了。

《青凤》中,狂生耿去病遇到昔日借住他家荒园的狐仙一家,看见美丽的狐女青凤,便拍着桌子大叫:“得妇如此,南面王不易也。

”[3]再如《婴宁》中的王子服在上元节的灯会上遇见婴宁,拾起婴宁掉在地上的梅花:“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

”这是的王子服已被婴宁深深的吸引了并且难以忘记。

《聊斋志异》中的人狐之恋,以一见钟情开始,离奇曲折为叙。

从而开始了一段浪漫的传奇爱情故事。

不同于之前志怪小说中的狐妖鬼媚《聊斋志异》中的狐女们被作者描写成男人们的爱使和女神。

探析《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文化溯源

探析《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文化溯源

探析《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文化溯源作者:丁玲来源:《牡丹》2018年第17期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时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用细腻之笔塑造了一群为寻找人性而存活的狐女。

她们形象的塑造是有其文化溯源的,本文拟从历史背景和历史作品来纵向分析狐女形象的文化溯源。

蒲松龄能够在一个封建制度严苛的背景环境下,塑造出拥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狐女形象,这是他思潮的新颖之处,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其顽固守旧的一面。

从先秦到蒲松龄所处的清代,思想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蒲松龄也是新思想洗礼下的一人,表现在狐女形象的塑造上,即为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他在《聊斋志异》这部经典中所传达的新思潮,是不能忽视的价值所在。

他的这种新颖观一定有其产生的原因,以下就是从历史背景和作品角度来纵向分析狐女形象的文化溯源。

一、从上古到先秦时期这一时期可以从“德”和“礼”这两种观念来阐述与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有着何种文化渊源。

从上古时期巫术宗教文化控制人的思想,到先秦时期,周公“制礼作乐”思想的广泛覆盖,孔子“克己复礼”号召群众,“礼”和“德”的概念已经开始制约人们的言语行为。

从先秦时期的文化思想来看,我国千百年来不变的伦理秩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盘根错节,一直到蒲松龄的时代,仍旧有不动摇的目的。

所以,蒲松龄新、旧思想的碰撞是有其合理性的,他所塑造的狐女形象有着崭新的价值观,是不容否定的。

狐女形象之所以被大众认可,原因就在于她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德”,这是蒲松龄对古来已久存在的正确价值观的认同,这便是“德”观念的传承。

所以,狐女形象新颖的一面是蒲松龄叛逆思想的升华,而其身上守旧的一面又是蒲松龄内心深处对某些旧思想存在的认同。

例如,《诗经》中的《关雎》一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不妨把这里的“君子”设想为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从大胆追求自我恋爱的角度来看,二者有其相吻合的理由。

再如《论语》中礼文化的一脉相承,其实可以看作是蒲松龄对礼乐秩序的认可,否则《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就不是温婉动人,这便是“礼”观念的传承。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蒲松龄的女性观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蒲松龄的女性观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蒲松龄的女性观一、本文概述《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笔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奇幻瑰丽的鬼神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蒲松龄巧妙地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传达出他对女性的独特理解和深刻关怀。

本文旨在探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反映的蒲松龄的女性观,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性格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揭示蒲松龄在性别平等、女性独立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进步思想。

本文还将结合蒲松龄的生平经历和社会背景,探讨其女性观的形成原因和影响,以期对《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瑰宝,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独具魅力。

蒲松龄笔下的女性,不仅具有优美的外貌和出众的才华,更展现了她们坚韧、智慧、善良、独立等多面的性格特征。

蒲松龄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女性的外貌。

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仙女、妖精还是人间女子,都美丽动人,各具特色。

如《婴宁》中的婴宁,她“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其美貌与纯真的笑容成为她最鲜明的标签。

同时,蒲松龄还通过外貌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内在的性格特点,如《连城》中的连城,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性格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具有高度的智慧和才华。

她们不仅善于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还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智慧和谋略。

如《辛十四娘》中的辛十四娘,她以智慧和勇气帮助丈夫解决难题,赢得了人们的敬佩。

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突破了传统女性角色的局限,也展现了蒲松龄对女性智慧和才华的赞赏。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还塑造了许多善良、无私的女性形象。

她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总是以善良和爱心去帮助他人,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如《青凤》中的青凤,她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不忘帮助他人,她的善良和无私感动了周围的人,也赢得了读者的尊敬。

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分析

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分析

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作者:蔡碧兰指导教师:李新灿教授(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湛江 524048)摘要:在《聊斋志异》中涉及到狐的篇章有82篇,专写狐女的达40余篇,占一半有余。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狐精形象的集大成者,它成功描绘了一幅狐女群像图,无论是工笔细描还是粗笔勾勒,她们大都是美、善、智慧的象征。

本文就狐女形象的创作背景及其性格特征、意义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狐女形象;创作背景;性格特征;意义On "Strange" Female FoxesCai BilanSchool of Humanities,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Abstract: "Strange" chapter comes to Fox eighty-two designed to write the fox woman more than 40,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half. Pu Songling's "Strange" is the image of a master of the fox spirit, successfully depicts a female fox portrait view, whether it is meticulous fine description or crude pens, big is beautiful, good, and a symbol of wisdom. Female Foxes creative background and personality traits, meaning a brief analysis.Key words: female fox image; creative background; personality traits; meaning引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形象中,狐狸这一角色,自古以来以负面形象居多,最为特出的当推助纣为虐的妲己,她使商纣王遭致国破身亡的覆灭命运。

论《聊斋志异》中书生与狐魅花妖的情感层次

论《聊斋志异》中书生与狐魅花妖的情感层次

论《聊斋志异》中书生与狐魅花妖的情感层次作者:汪胜来源:《蒲松龄研究》 2018年第3期摘要:书生与狐魅花妖的故事是《聊斋志异》的重要题材。

据本文统计,此类故事近70篇,约占全书篇目的七分之一。

书生与狐魅花妖在不同的故事中有着不一样的感情与经历,表现出复杂的情感和社会关系,呈现出四种不同的情感层次。

四种层次的情感书写各有特点,从不同侧面体现出蒲松龄女性观念的复杂性,也间接揭示了蒲松龄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成分及其个人思想之先进性所在。

蒲松龄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美好感情的赞美与向往,展现了对女性与女性道德的积极思考,同时描绘了富有时代意义的理想蓝图。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魅花妖;女性观念;家庭伦理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使用大量笔墨构筑了一个神奇多彩的狐魅花妖世界。

在他的笔下,书生与狐魅花妖相遇,或享受露水情缘一度春宵,或眷恋不舍却被迫分离,或历经磨难而终成眷属,演绎了众多情节曲折、感情复杂的故事。

在该题材近70篇故事中,书生与狐魅花妖的遭遇各不相同,关系有近有远,感情有浅有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有的萍水相逢,贪图风月之情,甚至存在欺诈和谋杀;有的历经险阻,为爱情奋不顾身,只求能够相依相伴。

众多复杂的故事表现出的不同关系有着鲜明的差异性,却也有着潜藏的共性。

历年来,学者们对《聊斋志异》进行了细致地探讨和研究,关于书生与狐魅花妖的故事的研究也偶有涉及,在女性形象、女性意识、女性观、爱情婚姻观等方面对狐魅花妖的形象、作者的内涵、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观念进行分析。

周晓京的《试论〈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女性美》、马振方的《仙性、鬼性与人性——也谈〈聊斋〉的鬼狐女性》、王鑫炀的《浅析〈聊斋志异〉中“狐女”“鬼女”的独特性及婚姻观》等论文从神、鬼、狐、妖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异类形象的特殊性,揭露蒲松龄的审美思想和女性观念。

王昕、王妍的《〈聊斋志异〉“花妖狐魅”中的史实与话语建构》、乔华瑜的《〈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现实性人格色彩》、罗布格宗的《〈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解读》等论文则从整体上对狐魅花妖的故事进行全面研究,探析狐魅花妖形象的整体特点和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女性梦幻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女性梦幻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女性梦幻作者:王保桂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3期据统计,《聊斋志异》五百余篇,除去寓言、笑话、速写外,真正称得上小说的约不到三百篇,其中描写女性的作品占一半以上,是全书中脍炙人口的最精彩篇章。

《聊斋志异》一书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追求真挚爱情的女性,还是敢于反抗黑暗势力的女性,特别忌讳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赘笔,她们的一言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能非常细腻地表现出各自心理和气质上的特点,使如此众多的女性个性鲜明,如同化工赋物,各呈异彩。

他笔下的女性是美的。

这种美丽,不是张扬跋扈的美,而是细腻、柔弱、含羞的美。

这样的女子,不仅能悦男性眼目,还能激发起男人的保护冲动。

这应该属于蒲松龄的第一女性期待。

蒲氏的这种想法,即使在完全现代的今天,也有许多同盟军。

因为,细腻、柔弱更容易让他们实现所谓男人的力量价值。

这种想法本身,有很强的男权意识,这是男性作家蒲松龄自我意识中心的体现。

聊斋中的女性大体分为这样四类:仙类、狐类、鬼类、妖类。

这几种女子大多有超出男子的能力,家庭往往是她们建起来的,抚养子女操持家务,维持生计,承担了家里的一切,助其富贵,传其子嗣,救其困厄。

有的亲操井臼,替其治家理业;有的为书生营谋,助其科举成名;有的消灾免祸,仗义于困厄之中,扶危于险恶之间,给男子带来幸福和安宁。

她们在夜色中神秘地飘然而至,在晨曦中依依作别,不需迎也无需送。

不时地给书生带来衣食,甚至还给男性带来功名,带来另一美女作为补充。

她们有着尘世无所不能的超常能力,往往对那穷愁书生抱有深深的同情。

一旦她们钟情于某一落泊的书生,就会无私地惠顾他们,这些女子尽心尽力、不求报答,即使不能相伴一生,也为书生觅得世间佳偶,并安排好生活中的一切。

她们除了以男主人公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外,本身几乎没有什么欲求。

在此,这些女子扮演的是落泊书生们生活苦难的拯救者。

而书生则不必费丝毫之力,就能如愿以偿,带着满意的目光坦然地欣赏、享受这一切。

狐女救书生,蒲松龄的套路:《聊斋》中“女性倒贴”命题探因分析

狐女救书生,蒲松龄的套路:《聊斋》中“女性倒贴”命题探因分析

狐女救书生,蒲松龄的套路:《聊斋》中“女性倒贴”命题探因分析我读聊斋有这样一种感悟:“英雄救美”是你很熟悉的标准西方电影情节。

但到了《聊斋》里可就全是反着来了,身陷灾祸、等着被狐仙救的都是书生。

蒲松龄自己就是书生,怎么把书生写得都那么没用呢?今天,我通过《辛十四娘》这个狐狸拯救书生的故事,聊一聊这些男人为什么都这么弱。

一、“女性倒贴”的经典模式:义狐嫁给了弱鸡书生咱们还是先从故事说起:话说明朝正德年间(这个年代后边是有用的),在河北广平有个姓冯的秀才,虽然有才学,但性格轻佻,还有酗酒问题。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一个漂亮姑娘,乘着酒醉,尾随姑娘进了一座破庙。

他在庙里遇到位老者,开口就说要娶刚才那个姑娘,当然被人家赶了出来。

深更半夜的,他又迷路跑到了荒郊野外,撞进一户官宦人家。

这家有个老太太,自称是冯秀才的舅姥姥,听了他的经历,直接把那个姑娘叫来,强迫这个姑娘嫁给冯秀才。

你可能听出来了,冯秀才遇到的都不是人类,前面那个少女是狐狸,就是标题的辛十四娘;后面这老太太确实是冯秀才的舅姥姥,但死了很多年了,她丈夫是阴间的神,掌管着方圆几百里内的鬼狐。

辛十四娘过门以后很贤惠,日子过得不错,但冯秀才酗酒成性的毛病又闯了祸。

他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姓楚,爸爸在京城当大官,十四娘早看出楚公子不是善类,嘱咐冯秀才不要和他来往,但冯秀才不听。

在一次岁考里,楚公子考了第一,冯秀才第二,楚公子就在酒桌上当众奚落冯秀才,冯秀才没忍住,回答说“你以为你凭的是真本事么?”这让楚公子怀恨在心,就设计把冯秀才骗到家,灌醉了以后栽赃他打死了自己家的丫鬟。

广平知府特别配合楚公子,天天刑讯逼供冯秀才,要他招供认罪。

而这个时候,十四娘在家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运用法术进到大牢,让冯秀才先招供,以免被活活打死。

第二件事是去求她的亲戚,也就是潜伏在各地的狐仙们。

可狐仙们也不愿意帮她,十四娘就只剩一个办法了:派她陪嫁来的小丫鬟,也是一个小狐女,进京去见皇帝告御状。

《聊斋志异》狐女形象浅析

《聊斋志异》狐女形象浅析

《聊斋志异》狐女形象浅析摘要:“狐”意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渊源深远。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不仅继承了前代塑造的狐女形象,并对其进行了改造,塑造了一批容貌美丽、心地善良、才华过人、敢于主动追求爱情和自由,并表现出坚贞性和执着性的美狐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女性的理想和认识。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女特征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中有近百篇写狐,其中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如《红玉》、《青凤》、《鸦头》等。

蒲松龄用一支生花妙笔塑造了一个个美丽、多情、聪慧且独具个性的狐女形象。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评的“花妖狐魅,多具温柔娇憨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

”这些狐女形象的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1.体态丰盈、容貌美丽在《聊斋志异》中,狐女最突出特点和最大的资本就是容貌的美丽,如青凤:“审顾之,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胡四姐:“荷粉露垂,杏花烟润,嫣然含笑,媚丽欲绝”;辛十四娘:“振袖倾鬟,亭亭拈带”,娇美无比;莲香:“觌面殊非,年仅十五六,禅袖垂髫,风流香曼”;写娇娜:“娇波流慧,细柳生姿。

”她们一出现,男子便失魂落魄,念念不忘:“生望见颜色,呻吟顿望,精神为之一爽。

”娇娜给孔生查病时,“把握之间,觉芳气如兰”,在她给孔生开刀的过程中,孔生不仅不觉得疼,而且贪近娇姿,唯恐开刀的时间短。

这些美丽的狐女形象,不仅保有传统花妖狐媚的艳丽妖娆的特点,而且具备了人间女子或端庄或曼妙的气质。

2.多情主动、敢爱敢恨《聊斋志异》中这些风华绝代的狐女对男性大多是主动和大胆的,她们热爱生活,热烈追求美好的爱情,对感情执着专一,在恶势力面前表现出的坚韧与勇敢,常常使人为之动情。

如《莲香》、《鸦头》等篇章的主人公。

莲香是一个典型的多情多义的狐女,她为了爱人,甘愿付出任何代价。

她和女鬼李通判女同时爱上了桑生,面对桑生和鬼女的爱恋,她没有争风吃醋,而是处处为桑生着想,多次劝告桑生远离女鬼,并“采药三山”,救了桑生一命。

后来,为了能与爱人白头谐老,莲香甘愿死而投胎,终于在十四年后嫁与桑生,再续前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1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 l.10,N o.12008年1月Journal of Liaoning T echnical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Jan.2008聊斋志异 中蒲松龄狐女情结原因分析王志勇(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文法系,辽宁 阜新 123000)摘要:针对狐这一普通的动物在 聊斋志异 却被蒲松龄高度人性化和人情化,成为一种动人的审美意象的情况和他人较少论及的现状,利用资料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指出了导致蒲松龄狐女情结形成的四点因素,以求进一步揭示 聊斋志异 中狐女形象的文化内涵及其审美意蕴。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狐女;情结中图分类号:I 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1X(2008)01-0087-03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the female foxcomplex of Pu Songling in Liao Zhai Zhi YiWANG Zhiyong(Department of Literatur e and Law ,Fux in Upper Junior College,Fux in 123000,China)Abstract :T he fox is amo ng the ordinary animals,how ev er it w as visualized hig hly like human nature in Liao Zhai Zhi Yi by Pu So ng ling and it becam e engaging aesthetic image that it w as dem onstrated less at present.The autho r studies it by means of material analytical method and contr ast analy tical metho d.The paper indicate that there w ere four factor s w hich made Pu Songling interested in describing fem ale fo x,in or der to reveal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aesthetic im plication o f the female fo x in Liao zhai Zhiy i.Key words :Liao zhai Zhiy i;Pu Song ling;female fox ;co mplex 收稿日期:2007-05-24作者简介:王志勇(1972-),女,辽宁阜新人,讲师,主要从事古代小说研究。

聊斋志异 俗称 鬼狐传 ,在近500篇作品中,写狐或涉及到狐的就有86篇。

在这些狐故事当中,写得最多也最动人的当数那些 多具人情,和易可亲 [1]的狐女,她们大多个性鲜明,人情味十足,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这与此前和同时代有关作品中那些淫欲魅人的狐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那么作者何以如此热衷于描画狐女?在历史与现实、内在与外在的诸多因素中,到底有哪些对蒲氏刻画狐女形象具有一定的影响?经过对此的研究探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值得关注。

1 与狐精原型的文化内涵有关蒲松龄热衷于对狐女的描写、对狐女的赞誉,与中国传统的狐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丰富的狐文化,为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李剑国在 中国狐文化 中指出:在中国,狐崇拜可追溯到上古。

夏民族歌咏先祖的古歌云: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制度。

乃辞云: 吾娶也,必有应矣。

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 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

涂山之歌曰: 绥绥白狐,九尾庬庬。

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2]。

绥绥白狐 的出现,被认为是子孙繁息、家族和邦国繁荣昌盛的象征。

狐作为祥瑞之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诸如坚贞、守礼、灵慧等美德,在许多典籍中有所体现。

说文解字 将之归纳为三德: 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 [3]。

即言狐狸尤其是九尾白狐顔色中和(白色为中间色,质朴安详)、头小尾蓬多子、死则面故乡等特征,符合儒家崇尚中和美、孝、仁义不忘本等道德标准。

狐的性征中利于国家、利于族类的一面被认可和赞许。

在两汉时期,狐崇拜、狐信仰和狐妖作祟观念交互并行。

妖兽之狐的正式确立当在魏晋。

名山记 曰: 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称阿紫 [4]。

太平广记 中也有 野狐名为阿紫 的旧说。

此为阿紫传说,淫妇阿紫化为狐,便把淫性带给狐,狐便成了淫兽。

狐既为淫妇所化,那么自然是雌狐更具淫性,因而它在化为人形后又还原为淫妇。

狐乃兽中至淫之物,于是人们便把狐与女性联系起来,这样便有了淫狐变淫妇惑人害人的观念和淫狐禁忌观念,这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对狐的品性的否定。

到了唐宋时期,传统文化中的对狐的否定或贬低有所减弱,人们对狐的否定态度的也在动摇。

太平广记 中的狐故事大部分都超越了狐妖媚人的说法,狐精逐渐向人性发展。

如 任氏传 就描写了狐精幻化的美女任氏同贫士郑六相爱,郑六妻族的富家公子韦崟知此事后,白日登门,强施暴力,任氏坚拒不从,并责以大义,表现了对爱情的忠贞。

后郑六携任氏赴外地就职,任氏在途中为猎犬所害。

小说生动地表现了任氏多情、开朗、机敏、刚烈的个性特征,与六朝那些简单粗陋的狐女故事相比,任氏身上的神秘性减少而人情味增加,洋溢着对人身价值的肯定,这是狐女形象的一次质的飞跃。

随着时代社会风尚和人们心理结构的变化,狐精不仅有了人的形体之美,亦有了情感、意志和欲望,着重表现了人的生活。

唐代人肯定了狐女从人形体到精神的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狐文化在不断地演进。

在明、清时期,狐文化已经相当丰富了。

就文学而言,狐故事在明清时期所表现的内涵更加丰富,继承了唐代已具备的天狐、狐妻、狐妖等多种题材,向完型期故事发展,多具小说规模。

狐形象的演变为蒲松龄的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

当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时代风尚相结合时,无异于给艺术品的流传注入了催化剂。

蒲松龄的个人创作天赋与清代的崇狐风尚,再加上千年来人们的集体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这部巨著。

2 与作者长期的经历与处境有关从其生平看,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屡不得志,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早年 学而优则仕 的梦想成了泡影,他被无情地抛到了主流社会之外,成了一个十足的失败者,这使他的精神处在严重的困顿之中。

蒲松龄又缺乏其他的谋生手段,为了生计,除了做过几年幕宾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做私塾教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可谓潦倒一生。

在这40年当中他远离故乡,虽然已有妻室,但是长期的分离,使他享受不到家庭生活的欢乐。

现实的遭遇,让他的梦想破灭了,然而作者却把更殷切的梦想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中。

正像弗洛伊德所说: 梦是愿望的达成 。

在这个美妙的梦境中,他成了那一个个贫寒不遇的书生,却得到了狐女们的垂青,拥有了种种惊喜和艳遇。

这些狐女不但貌若天仙,美仑美奂,又有着迥绝世俗的清纯性情和聪颖机灵的智慧。

她们大胆热情,在书生抑郁苦闷之时,逾墙而进,叩斋而至,投怀送抱,自荐枕席。

她们不计较书生的穷困低微,而是对他们格外尊重、赏识、仰慕,并能冲破凡世女子的一切闺范和男女交往的礼节大防,给予书生极大的精神抚慰,让书生们的心身都得到极大的愉悦和满足。

实际上,这正是作家的理想与情感的寄托,反映了男性作家的某种潜意识。

3 狐女形象符合男子心中理想伴侣的类型笔者认为狐女具备的某些特质,成为男子理想伴侣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狐女善于处理妻妾关系,维护家庭的和谐。

在历史上婚姻关系中,男女地位是不平等的。

社会容许男子纳妾,并将接受纳妾之妻称为贤妇,但女子却被要求不事二夫。

然而妻妾关系向来是家庭中难解的习题,两女或多女献媚争宠在传统社会中多有所见。

虽然维持良好的妻妾关系,不让男子为难,是当时社会的基本尊夫之道,但是由于男人和女人在物种上毕竟处于同一天平,因此人间女子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如夫婿变心或另有其他女子出现,自然会奋起反抗,从而导致夫妻反目,妻妾互相仇视。

可见,在当时的生活中,妻妾关系始终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

但在 聊斋志异 中,作者为男性找到了善于处理家庭关系的理想人选,这就是狐女。

狐女自知人妖有别,在事夫方面,便自觉地不以同等标准来要求对方。

张火庆在 聊斋志异的灵异与爱情 中曾说: 既然这个世界是男性刻意创造的,则满足的必然是男性的需要。

从一而终的贞洁只适用于女性。

男性则天生的是多妻动物。

婚姻 基本上是伦理的,宗教的,是写实的恩情,既不浪漫,也不绚烂,聊斋中,人与鬼狐的相爱,男性大多是有妇之夫,这也说明了 妻子 所代表的家庭的安定与现实的宁息 [5]。

综观 聊斋志异 中所有的人狐恋爱故事,狐女的确符合男子理想伴侣的条件:能带给他们欢乐、家庭安定、现实宁息。

她们往往被塑造成心胸宽大的88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0卷女性,或为妻、或为妾,都能对夫婿身边的女性所包容。

在人狐爱情故事中,一男恋二女,而且兼得双美;一女委身一男子后,又邀来自己的女伴,共事一男;或结婚后,又为丈夫召一小妾,双美共夫的情况非常多见。

她们或彼来我往,或共聚一堂,也小有矛盾,偶见风波,但终能 妒念全消 ,其乐融融。

由此可以看出,狐女的确是婚姻中的女性的理想标准,同时也符合男性的心中理想的,其行为有利于妻妾和谐的。

第二,狐女的婚恋追求真正的爱情,展示理想化的人生。

蒲松龄生活在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正是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强化思想统治的时期。

程朱理学的 存天理,去人欲 的思想,修饰了整个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结果导致了人性扭曲,导致了爱情与婚姻相分离。

这种爱情与婚姻相分离所产生的性压抑便以 淫奔 、 私合 等方式迸发出来。

聊斋志异 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自己选择的以男女相悦为前提的两性结合,以及在这种结合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婚姻,正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理想与追求。

人狐恋爱故事中的女性,大都贤达宽厚,与人为善,饱含恻隐之心,助人为乐,无条件做好人,以身相许之后,便与之患难与共,疾病相扶;她们忠贞不二,生死相从,在婚姻关系上,从无利害关系。

如 鸦头 篇中,有情有义的妓女鸦头为追求幸福,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与贫士王文一起私奔而去。

这些女子看重的是真正的爱情,因此在感情方面她们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与异性不论是结合或离异都迅速、果断。

只要两情相悦,即可以身相许;如感情破裂,缘分尽了,就各奔东西。

如 阿霞 中的阿霞,因景星 祖德厚,名列桂籍 ,以身相托,可当对方薄情寡义暴露时,就不告而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