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1节 物质的变化 九(上)科学自主练习
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配套习题整理版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提纲第一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C )A.气体生成 B.有沉淀生成 C.新物质生成 D.颜色的改变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
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CuSO4·5H2O 加热CuSO4+5H2 OCu So4+5 H2O====CuSO4·5H2O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 CuSO4+2NaOH====Cu(OH)2↓+Na2SO4(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例: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化学名称五水硫酸铜,化学式CuSO4·5H2O 。
加热硫酸铜晶体发生变化的证据是能观察到__蓝色变成白色_________,同时__有水生成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出硫酸铜晶体的一种化学性质是_受热易分解_______________,其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CuSO4·5H2O === CuSO4+5H2O__________。
第二节酸(一)1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常见的酸:盐酸HCI HCl ==== H+ + Cl-硫酸H2SO4 H2SO4 ==== 2H++ SO42-硝酸HNO3 HNO3===== H++ 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醋酸CH3COOH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2)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全章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全章练习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香蕉腐烂B.苹果榨汁C. 蛋糕切块D.冰块融化2. 鉴别物质是对科学知识的重要应用,你能用下列哪一种试剂一次鉴别H2SO4、Ca(OH)2、Na2SO4溶液( )A. BaCl2溶液B.酚酞试液C.稀硫酸D.石蕊试液3.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可能会有:①颜色改变;②发光、放热;③有沉淀生成;④有气体放出;⑤有新物质生成。
其中一定有的是( )A.②③B. ①④C.②⑤D.⑤4. 有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 )5. 关于下图中四个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6. 下表是用枫叶提取的花青素在不同pH的溶液中呈现的颜色,现向滴有少量花青素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为( )A. 蓝→红粉→紫B. 蓝→紫→红粉C.红粉→蓝→紫D.红粉→紫→蓝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作电极材料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用于面点发酵D.氦气密度比空气小,用于探空气球8.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氯化铁、硝酸钾、氯化钠B.硫酸钾、氯化钡、浓盐酸C.硫酸铜、浓盐酸、氯化钾D.碳酸钾、氯化钾、硫酸钾9. 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纯碱 Na2CO3B.氯化钠食盐 NaClC.硫酸铜晶体胆矾 CuSO4D.碳酸钙生石灰 Ca(OH)210. 咖喱是一种烹饪辅料,若白衬衫被咖喱沾污后,用普通肥皂洗涤该污渍时,黄色污渍会变成红色,经水漂洗后,红色又变为黄色。
据此现象,你认为咖喱汁与下列何种试剂可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 石蕊试液B.石灰水C. 硫酸溶液D.碘酒11. 下列不属于稀盐酸与稀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的是( )A.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B.能与锌反应放出氢气C.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D.能与氢氧化铁反应生成有色溶液12. 下列几种化学肥料中,属于钾肥的是( )A.CO(NH2)2B.NH4HCO3C.Ca3(PO4)2D.K2SO413. 某无色溶液中,含有KNO3、BaCl2、Na2CO3、HCl中的两种溶质。
2022-2023学年浙江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同步练习1-1物质的变化(解析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C【解析】①活性炭净水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活性炭净水的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物质,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①霓虹灯发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①水的电解有氢气和氧气生成,是化学变化。
2.如图为雾炮车,柯桥区各镇(街)广泛应用,加入水后会喷出雾状小水珠,有利于增大和灰尘的接触面积,降低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列有关雾炮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进去是液体,出来是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B.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液化,需要放出热量C.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汽化,需要吸收热量D.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这个过程其实很少发生物态变化【答案】D【解析】A、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物质的状态没有发生变化,也没有能量的变化,选项错误;C、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物质的状态没有发生变化,也没有能量的变化,选项错误;D、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这个过程其实很少发生物态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
3.如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①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①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B.①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C.①①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D.①①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答案】D【解析】A、酒精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B、蜡烛熔化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给铜片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火柴燃烧,说明铜片将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给蜡烛和火柴,证明铜片具有导热性,且铜片表现导热性时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即导热性属于铜的物理性质,上述实验只能证明铜具有导热性,但不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选项错误;D、火柴燃烧说明火柴具有可燃性,当火柴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即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故选D。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1-3节练习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糯米酿酒B.纸张燃烧C.石蜡熔化D.食物腐烂)3.下列过程涉及到的变化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A.葡萄酿酒B.石油分馏C.榨取果汁D.海水晒盐4.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B.用糯米等原料做甜酒酿C.用彩纸折幸运星D.用小苏打水、柠檬酸等制汽水5.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磨豆成浆B.剪纸成花C.酿谷成酒D.雕石成像6.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C.玻璃熔化,黄酒变酸D.瓷器破碎,滴水成冰二、分析填空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①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一种新的气体,②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③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
④氧气是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⑤它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⑥但氧气能腐蚀钢铁等金属,使它们生锈,⑦少量氧气能微溶于水。
叙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两句;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两句。
2.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
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知识点?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需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酸的认识就是如此。
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酸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酸的定义最相近的是( ) A.有酸味的物质B.只有氢才是酸不可缺少的元素C.一切酸中都含有氧D.与碱作用时失去原有性质的物质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 )A.AgNO3 B.H2SO4 C.HNO3 D.H3PO43.常见的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________,写出氢氧化钙的阳离子________。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1-2节知识点+练习
九上第一章1-2节知识点+练习第1节物质的变化1.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a)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b)内容:物质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等2)物理性质a)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b)内容: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光泽等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A.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融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2.酸1)常见的酸:醋酸、盐酸、硫酸、硝酸等2)3)酸的电离HCl = H+ + Cl— H2SO4 = HNO3 = NaHSO4不是酸4)酸根离子:某种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不一定都含有氧元素)3.碱(碱性溶液是PH>7的溶液,包括碱溶液和盐溶液)1)常见的碱:石灰水、氨水、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等2)3)碱的电离NaOH = Na+ + OH—Ba(OH)2 =OH23•NH=B.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变色的是指示剂不是酸或碱2.指示剂在溶液中的颜色1)某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该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溶液2)指示剂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变色的过程是变化3)不溶于水的酸或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氢氧化铜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碱,它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pH和酸碱性1)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且范围通常在0~14之间2.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1)方法:湿润后PH的改变:练习1.不能用来判断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用白瓷板压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B变化时发光发热 C在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2.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以下测定操作正确是()A.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B.将pH试纸直接投入被测液中,显色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C.先用少量水湿润试纸,后滴上被测液,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D.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3.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图①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B.图②对应的物质是化合物C.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4.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COOH),张华同学查资料得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可用做食品防腐剂.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能与锌粒反应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B.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因为H 2 O和H 2 O 2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 2 和H 2 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6.有 A、B 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 pH 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第1节物质的变化一、填空题1.自然界中物质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的变化, 叫做变化;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叫做变化;两者的根本区别是。
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变化是。
两者的联系是 , 变化一定伴随变化的发生。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 通过和 ,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主要有。
3.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实例:往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溶液, 会生成色物质, 因此, 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的存在。
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呈色, 因此, 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的检测剂, 或少量水分的剂。
二、选择题4.浙江义乌特产丰富, 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B.酿制红曲酒时发酵糯米C.制作火腿时将成品切块包装D.制作蜜枣时晒干水分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6.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 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优秀水平。
根据以上报道, 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 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杭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7.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 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A.酒精挥发B.铁棒磨成针C.食品腐烂D.花香四溢8.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B.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冶炼金属D.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CH3OH)9.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 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 正确的是()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它物质C.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D.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不同10.下列变化中, 前者是物理变化, 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食物腐烂B.汽油挥发;工业上制取氧气C.酒精燃烧;铁生锈D.水的电解;干冰升华11.下面如图是单质家属“四兄妹”的对话, 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12.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⑥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 是一种绿色能源。
九上科学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变化知识整理
第1讲:物质的变化 姓名一.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分类1.物质变化的分类分类思想是科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
自然界中的变化复杂多样,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结构层次观念也是科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
科学中用分子、原子层次对物质变化进行微观解释。
练习1: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制取乙醇汽油属于物理变化B.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练习2:原子核经高能粒子撞击后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核,关于这一物质变化过程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的物质生成B.这不是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而这个变化中原子核也发生了变化C.既是化学变化,也是物理变化D.属于物理变化2.描述化学变化的现象常见错误现象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的一些变化,如光、热、声、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的变化。
常见错误是把实验结果当成实验现象来描述。
练习1:完成下表练习2:下列对化学现象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3.物质性质的分类在两类变化中,物质会表现出多种性质,人们把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反之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
练习1:完成下表物质变化结果: ,微观解释 。
结果: ,微观解释 。
练习2:下列叙述中,前者描述化学性质,后者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A.易生锈,腐蚀B.燃烧,熔化C.沸腾,爆炸D.凝固,变形4.区别性质与变化本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个名词中,“性质”和“变化”有时不易区分,描述性质时常带有“是、有、易、能、会“等字样,描述变化时常带有“变成”、“生成”等字样。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1.1物质的变化 练习题
第1节物质的变化1.下面是单质家属“四兄妹”的对话,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图12.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分子之间的空隙增大C.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分子总数增加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 B.粉碎废纸C.切割玻璃 D.燃放烟花4.诗歌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以下事件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A.将海水变成石油 B.制造出具有记忆功能的合金材料C.培育出转基因食品 D.航天技术有望实现人类到太空旅游6.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发光C.铁生锈 D.自行车爆胎7.自来水的净化主要包括以下过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图28.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作“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
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请分析归纳:(1)酒精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精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训练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1.(2018重庆中考B卷)“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
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裂B.轮胎变瘪C.燃油燃烧D.座椅摇晃2.(2018安徽中考)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混合B.成型C.晾干D.烧结3.(2019浙江湖州第四中学教育集团月考)探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可作为判定其为化学变化的理论依据的是( )A.产生气体B.生成沉淀C.生成新物质D.改变颜色4.(2014浙江湖州中考)下列四幅漫画描述了生活和自然中的现象,其中一幅漫画所描述的物质变化类型与其他三幅不同,这幅漫画是( )5.家庭小实验:回家后点燃一段蜡烛,过一段时间后熄灭,请写出从点燃到熄灭的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判断这些现象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 ;(2) ;(3) ;(4) 。
6.(2018山东威海荣成十四中期中)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
(1)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和______能。
(2)黑暗中点燃蜡烛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
蜡烛燃烧时,伴随着蜡烛的熔化过程,常用“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那么蜡烛“流泪”的过程属于_____变化过程,需要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氧气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包含的化学能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证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1.(2018广东中考)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2.(2018重庆中考A卷)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水洗糯米B.刀切肉块C.粽叶包粽D.烧火煮粽3.(2016湖南湘潭中考)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B.干冰升华C.品红扩散D.蜡烛燃烧4.(201 5广东中考)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5.(2018浙江湖州中考)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1节 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 浙教版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变化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1.物理变化:在变化中产生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在变化中产生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在变化(反应)后;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形成了。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1.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是和。
2.物质变化的主要证据有、、、等。
3. (1)硫酸铜晶体化学式是,分子量= = ,硫酸铜晶体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2)硫酸铜晶体的物理性质是色晶体,溶于水。
(3)化学性质: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色粉末,化学方程式:;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色晶体,化学方程式:;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硫酸铜能使蛋白质,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农业上用波尔多液(、和制成)来消灭病虫害。
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器装原因是,化学方程式是。
2. 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成的晶体,因此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的存在或少量的吸收剂。
第一节一、1.没有新物质 2.有新物质 3.有无新物质生成一定不一定4.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二、1.观察实验 2.颜色变化沉淀产生气体生成温度变化3.(1)CuSO4·5H2O 64+32+4×16+5(2×1+16) 250 纯净物(2)蓝易(3)白 CuSO4·5H2O=== CuSO4+5H2O 蓝 CuSO4+5H2O===== CuSO4·5H2O生成兰色絮状沉淀 CuSO4+ 2NaOH== Cu(OH)2 ↓+ Na2 SO4三、1.变性 CuSO4 Ca(OH)2 H2O 铁和硫酸铜反应 Fe +CuSO4== FeSO4+Cu2.蓝水水用心爱心专心- 1 -。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作业本:第一章第1节 物质的变化
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一、物质变化类型1.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仅形状、状态、大小等发生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________的变化。
其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分子,如水的电解。
注意:(1)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常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可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些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态氧)。
二、探究物质变化规律(即物质性质)的方法方法:观察和实验→获得变化证据(颜色、温度、状态等变化以及是否有沉淀、气体等)→分析推测物质变化规律。
A组基础训练1.(重庆中考)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萝卜风干B.凉水冻冰C.葡萄酿酒D.辣椒剁碎2.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A.气体生成B.沉淀生成C.新物质生成D.颜色的改变4.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难溶于水B.氦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碳酸氢铵不稳定,加热会分解D.酒精易挥发5.(泰安中考)“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
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造纸B.使用火药C.蚕丝织布D.冶炼金属6.(广州中考)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金刚石硬度大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7.(绍兴中考)下列利用空气某成分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B.氮气可以制造化肥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8.(威海中考)远到恒星、行星,近到树木、花草,物质世界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2024版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时练 1-第1节 物质的变化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大概念素养目标基础过关全练1.【主题教育·文化遗产】(2022浙江丽水中考)丽水市拥有众多地方特产,如龙泉青瓷、遂昌竹炭、青田石雕、景宁山哈酒等。
下列地方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煅烧青瓷 B.烧制竹炭C.打磨石雕D.酿山哈酒2.(2022浙江台州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S9101001)()A.铁丝弯折B.钢铁熔化C.钢铁生锈D.铁球下落3.(2022 河北中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甲骨刻字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火药爆炸4.(2021浙江金华中考)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酿酒B.剪纸C.锡雕D.竹编5.【主题教育·农学著作】(2022江苏连云港中考)《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棉线织布 B.粮食酿酒C.楠木制舟D.沙里淘金6.【跨学科·语文】(2023浙江杭州模拟)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7.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切实履行好个人防疫责任,才能最大程度保护好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下列个人防疫措施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测体温 B.戴口罩C.常通风D.勤消毒8.(2022浙江绍兴月考)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因为水在该过程中(填“有”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只是发生了变化。
在水电解实验中,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能力提升全练9.【新特色·航空航天·返回舱】(2022重庆中考A卷,2,★☆☆)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脱离空间站 B.自由下落C.外壳烧蚀D.打开降落伞10.(2022湖北黄石中考,2,★☆☆)冰雪埋忠骨,历史有温度。
九年级上 科学 课课练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基础训练1.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房屋倒塌C. 火山喷发D. 山体滑坡2.下列常见现象中,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B.大米霉变C.灯泡发光D. 铁钉生锈3.能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A.火星四射B. 有发光现象C. 有大量热放出D.有黑色固体生成4.古诗词是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5.当你在复印社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O3)的气味。
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气转化为臭氧是物理变化B.氧气转化为臭氧是化学变化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D.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6.“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的《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词之一。
该广告词所反映的是钻石性质是()A. 硬度大B. 不能导电C. 化学性质稳定D. 熔点低7.下列做法,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 利用点燃的方法辨别棉毛织品B.利用镁粉燃烧产生的强光照明C.根据气味不同区分酒精与白醋D.根据石蕊试液颜色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8.我国古代有许多发明闻名于世,其中不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造纸B.烧瓷器C.指南针D.火药9.了解物质的变化,必须通过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变化有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两种变化最根本的区别是:。
10.在城市生活中,天然气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通常状况下:①它是无色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小;③极难溶于水;④容易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⑤燃烧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1.1物质的变化练习浙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1.1 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1.1 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1.1 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节物质的变化一、填空题1.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中有些变化_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会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分子的________重新组合,形成新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的_________的过程。
2.要了解物质的变化必须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例如,取一块硫酸铜晶体,首先观察它的形态、颜色。
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并振荡,观察晶体的溶解过程,可看到水溶液呈_________.然后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_________。
另取一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入大试管加热,会看到有__________生成。
实验完成后,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粉末中逐滴加入水,会看到_____________。
3.如果我们想知道一种物质是什么物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寻找证据,对各种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变化的规律,推测它们的__________,并利用物质变化规律造福人类.例如,向盛有2毫升鸡蛋清的试管加入硫酸铜溶液,会有絮状蓝色沉淀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1节 物质的变化 九(上)科学自主练习班级 姓名 学号 命题人:秦晓钟 罗志定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的《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词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性质是( )A .硬度大B .不能导电C .化学性质稳定D .熔点低3.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 )A.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B.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4.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 .火星四射B .有发光现象C .有大量热放出D .有黑色固体生成5.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
这种物质可能是( )A .味精B .食盐C .硫酸铜D .熟石灰6.当你用复印机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就是臭氧(O 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变成臭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B .氧气与臭氧互为同位素C .臭氧分子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 .氧气、臭氧是两种不同单质7.下列各组粒子中,都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CO 2, H 2OB. H 2, OC. Mn, OD. Ne, H8.下列有关硫酸铜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①硫酸铜晶体能溶于水 ②硫酸铜晶体呈蓝色 ③硫酸铜晶体受热时会从蓝色变为白色 ④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9.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根据课本演示实验:鸡蛋清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可发现有 生成,这一性质可以利用硫酸铜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 ,这一性质可以利用硫酸铜 。
10.下面两幅模型转化图分别用来说明水的两种不同的变化,其中的A 过程中水发生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下同);B 过程中水发生了 变化。
11.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产生 沉淀;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可释放出 ;在燃放烟花礼炮时,伴随着 、 的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产明亮的 火焰……12.有A 、B 、C 、D 四种物质,A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 在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B气味的气体C ,C 能造成大气污染;D 是一种无色气体,它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从1~8中选择答案,将序号填入空白处。
①空气 ②氮气 ③硫磺 ④木炭 ⑤氧气 ⑥二氧化碳 ⑦二氧化硫 ⑧红磷⑴A. ⑵B. ⑶C. ⑷D.13.把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
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如图),同样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
⑴在第二种情况下,钠也能和水反应,但不发生燃烧,这是因为: 。
⑵本实验能说明钠有哪些性质? (两类性质至少各写两点)△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14.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加热硫酸铜晶体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难道生成的硫酸铜粉末受热后还能分解?那分解的产物是什么呢?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1)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
气体是由SO 2、SO 3、O 2中的一种或几种。
受热时温度不同,生成的气体成分也不同。
(2)SO 2、SO 3都能被碱石灰吸收。
(3)SO 2、SO 3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测气体的成分:I . 只含 一种; II .含有SO 2、O 2二种; III .含有SO 2、SO 3、O 2三种。
【设计实验】利用下图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
【获取事实】(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D ,发现木条能复燃,说明气体中含有 。
(2)已知硫酸铜粉末质量为10.0克,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哪一个?A.3CuSO 4△===3CuO+SO 3↑+2SO 2↑+O 2 ↑B. 4CuSO 4△===4CuO+2SO 3↑+2SO 2↑+O 2↑C.5CuSO 4△===5CuO+SO 3↑+4SO 2↑+2O 2 ↑D. 6CuSO 4△===6CuO+4SO 3↑+2SO 2↑+O 2↑第一章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1课时)九(上)科学自主练习班级姓名学号命题人:金萍罗志定1.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酸的是()A.BaCl2 B.Ca(OH)2 C.HNO3 D.(NH4)2SO42.下列各组离子中,属于酸电离的产物的是()A.H+、NO3 ̄ B.K+、NO3 ̄ C.OH ̄、Ba2+ D.H+、Na+、SO42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酸一定含有氢元素 B.酸根离子一定是带电的原子团C.酸电离时一定产生氢离子 D.酸根离子一定是阴离子4.检验某溶液是不是酸性溶液,可用()①蓝色石蕊试纸②红色石蕊试纸③紫色石蕊试液④酚酞试液⑤pH试纸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5.3瓶无色液体分别是:水、白醋、澄清石灰水(碱性),只用一种指示剂就能简单区分它们的是()A.蓝色石蕊试纸 B.红色石蕊试纸 C.酚酞试液 D.石蕊试液6.土壤的酸碱性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已知某地区土壤显微碱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A.西瓜 B.甘草 C.小麦 D.油菜7A.天然植物型B.弹性卷发型 C.滋养修护型 D.去屑柔滑型8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
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A.食盐水 B.牙膏或肥皂水 C.火碱液 D.食醋9.下列对pH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酸性最强的溶液的pH为1 B.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强C.中性溶液的pH为0 D.碱性溶液的pH大于710根据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麦的减产与酸雨的PH值无关B.酸雨的PH越小,小麦减产越少C.酸雨的PH越小,小麦减产越多D.酸雨的PH越大,小麦减产越多11.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农民有时会向农出撒些熟石灰(呈碱性),以调节土壤的pH。
这些地区土壤的pH可能是()A.=7 B.>7 C. <7 D.无法确定12.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右图所示的关系。
图中A 、B 、C 、D 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紫色 B .蓝色 C .红色 D .无色13.下列物质中,可以确定某种物质是酸的是( )A .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B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D .水溶液能导电14.小科看到妈妈炒的一盘紫色高丽菜(一种紫色的卷心菜)的菜汁呈紫色,后来因为掺了醋变成了红色,在洗盘子时遇到碱性洗涤剂变成黄绿色。
下列也能使紫色高丽菜汁呈现黄绿色的物质是( )A .柠檬汁B .雪碧C .食盐水D .肥皂水15.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当人大量喝水时,胃液的pH 变化曲线图是( )AB CD16.小强在厨房里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
(1)他闻了闻,初步判断为白醋,小强是利用白醋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作 出的判断; (2)他取少量此液体放入玻璃杯中,加入纯碱,产生气体,说明该液体具有 (填“酸 性”“碱性”或“中性”),进一步判断为白醋; (3)他另取少量此液体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为 色,要使其变为蓝色,可向其中加入(填编号) A .食盐 B .熟石灰 C .白酒 D .水17.某同学想用pH 试纸分别测定食盐水、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的pH 。
他的操作如下:在玻璃片上依次放好三片pH 试纸,先用蒸馏水将三片pH 试纸湿润后,将被测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到三片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三种溶液的pH 。
请你: (1)该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2)具体分析他测得三种溶液的pH 与三种溶液实际pH 的关系:食盐水 、稀硫酸 、氢氧化钠 (以上三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8.某锌粒中含有不与稀硫酸反应的杂质,现取10克这种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0.2克,计算这种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
第一章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2课时)九(上)科学自主练习班级姓名学号命题人:黄捷罗志定1.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什么反应(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碳酸 D.稀硝酸2、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右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有气泡产生 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C.贝壳逐渐溶解 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3.为了中和硫酸溶液,需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如果改用质量相同的氢氧化钙,等反应完毕后,溶液的pH值( )A.大于7 B.等于7 C.小于7 D.无法判断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 )A.红色 B.蓝色 C.绿色 D.黄色5.在滴有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保持不变 B.红色逐渐变为蓝色C.逐渐变为黄色 D.蓝色逐渐变为红色6.用稀盐酸可以除铁锈。
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可得到( )A.FeCl3 B.FeCl2 C.Fe(OH)3 D.Fe(OH)27.下列物质中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酚酞试液C.稀盐酸 D.硫酸铜溶液8.在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有助于消化,若胃酸过多会吐酸水,可用来治胃酸过多的药物是()A.ZnSO4 B.NaCl C.Al(OH)3 D.AgNO39.用化学方法鉴别两种黑色粉末(氧化铜和木炭粉),可采用()A.闻气味 B.看颜色C.分别放入水中并加热 D.分别放入盐酸中并加热10.下列物质和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的是()A.Fe B.MgO C.Cu(OH)2 D.Fe(OH)311.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无色12.砷(As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它有+3价和+5价,因此可以形成两种含氧酸——砷酸和亚砷酸。
砷酸的化学式为 ( )A.As2O3 B.As2O5 C.H3AsO4D.H3AsO313.下列各组物质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不能将杂质除掉的是()A.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 B.硫酸钠中混有少量碳酸钠C.铜粉中混有少量铁粉 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氢氧化钾14.经测定,某溶液pH=1,向该溶液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色,该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Na2SO4、Na2CO3、NaCl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