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以提高辨别能力;(3)探讨抗战胜利的意义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三)课型:综合课(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学法:阅读、讨论、探讨(六)教学媒体(七)板书设计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共七大(1945年4月,陕西延安)1、背景:2、内容:3、意义:二、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意义:三、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媒体展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师:大家知道我国的国歌诞生于什么时期?生:抗日战争时期师:对,它创作于1935年,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

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1)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1)

第16课抗日战争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军民的抗争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探索课堂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新的三、教学方法:设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全民族抗战1.卢沟桥事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历史纵横”栏目中列举了四件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提问学生:这四件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从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

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内部的团结。

面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严重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抗日战争不是哪一党哪一派或哪一个战场的抗战。

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

教师在讲述时可利用教材中“学思之窗”栏目,列举了从1935年“八一宣言”发表,到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过程的史实,然后提出问题:从以上史实中可以看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让学生思考一下,它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过程有什么必然联系?2.全面抗战路线面对日本的侵略,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引导学生思考洛川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然后指出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3.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抗日战争开始后存在着两个战场。

一个是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一个是敌后战场,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

这两个战场都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面战场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这时期正面战场的特点是努力抗战与节节败退交织并存,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著名的五大会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的经过: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如侵略中国的目的、手段等,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
5.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2.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角色,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
2.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增强他们的历史判断力。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受害者,学会尊重历史、关爱生命。
5.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c.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英勇事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形成共识,准备汇报。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a.列举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个重大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b.请简要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c.请谈谈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重大事件和关键战役,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掌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了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等政策及其实施情况。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胜利原因、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
2.强调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提醒学生珍惜和平,勿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和关键战役。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深入分析,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章节之前,学生对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战争等内容已有初步认识。但对抗日战争的具体过程、深层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国际援助等。
3.介绍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强调全民族抗战的内涵。
4.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哪些变化?”
6.组织一次抗日战争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竞争意识。
4.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5.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抗日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生动性。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4.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抗日战争的过程、重要战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胜利原因等方面进行梳理。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背景分析(一)课改特点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便于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同时,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二)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而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在这一背景下开展本课的教学,更有利于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也能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勿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自强自立,才不会受人欺负。

(三)教学主题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教学实例(一)情景引入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学生:《义勇军进行曲》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

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请大家翻开课文第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板书)第2课抗日战争一、全民族抗战1、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进程: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教师: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唱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二、同学们根据导学案看书预习(抽二位同学上台板书学习内容)三、讲授新课:(一)、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因本目教材为阅读内容,教师不宜过多展开讲解,所以采用问题导读法进行。

即用小黑板显示或口头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己解决,对个别地方作适当补充。

)问:抗日根据地何时出现了怎样的困难?出现困难的原因有哪些?中国共产党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过渡)抗日根据地军民局部反攻的胜利,就为抗日战争大反攻准备了条件。

怎样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召开了七大。

(板书标题及本目要点提示)(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背景、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小教师根据答问情况,对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和重点分析)小老师补充:会议召开的背景:1945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欧洲战场,攻克柏林的战役已经打响,法西斯德国的灭亡指日可待,在亚太战场,日军节节败退,美军进逼日本本土,中国军民也展开了局部反攻,日本法西斯加速走向灭亡。

中共七大就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召开的。

关于《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提问学生:抗日战争胜利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个前途是什么?毛泽东为我们指明了什么方向?必须怎样去实现?(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回答后,教师指出)毛泽东的报告就抓住了抗战胜利后要建立新中国的关键。

关于党的政治路线:突出四个要点“领导”、“依靠”、“任务”、“目标”,引导同学们分析出它是我党为争取实现光明前途而制定的行动纲领。

说:关于新党章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要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人的思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革命群众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历史教学设计,必修一第四单元抗日战争

历史教学设计,必修一第四单元抗日战争

第 16 课抗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的史实: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大会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中国远征军等。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懂得任何历史观点都必须以史实为依据。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明白历史的真谛应该是越辩越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国家民族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体会抗日军民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形成的,【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导入新课放天皇宣布投降的录音,结合书本引言,导入新课(同学们,经过8 年的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让日本低下了其高贵的头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如何真正理想看待历史,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在教师指导下,唤起对学生能带着某种爱国感情抗日战争的记忆认识,快进入新课的学习速进入本课学习。

板书:一、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问题设置( ppt)①回顾日本近代侵华的史实,给出问题:在 20 世纪30 年代,日本为何还要入侵中国?资料引入:①田中奏折② 20世纪 20 年代经济危机③英美绥靖政策材料四:国共内战在教师指导下思考日本①使得学生明确日本侵华侵华的原因?并得出答的深层次原因。

案。

②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①大陆政策的延续)力(②经济危机的困扰)③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③英美等国的纵容)质的能力(④国共内战的时机)板书二、全民族的抗战学生阅读书本回答问题设置:日本在20 世纪 30(九一八事变,一二八年代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的?事变,扶持伪满洲国,华(待学生回答完毕,给出答案,北事变)并作必要的分析)使得学生懂得研读文本,知道如何利用书本。

明确基础知识要以书本为本。

(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曾经对立十年的国共两党也不计前嫌走在了一起)板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资料引入①中共瓦窑堡会议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明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材料研读明确两党在民立族危机下逐步改变双方培养学生研读史料的能力政策走到一起的史实,得明确论从史出的治学态度出结论:兄弟阋于墙外御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③国民党派遣邓文仪等打探中共下落④西安事变⑤中共《关于国共合作的宣言》⑥蒋介石发表对中共合作宣言的谈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战期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难点:抗日战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影响,抗战精神的传承,以及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激发学生的思考。
目的:提高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
4.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书籍、文章,如《抗日战争回顾》、《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等,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5.小组合作: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抗日战争时期的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抗战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理性看待历史问题。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发挥个人作用,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动力,以抗日战争为鉴,珍惜当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目的:检验学生对抗日战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问答题: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简要阐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影响。
-介绍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并分析其精神品质。
目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3.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和胜利意义,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掌握抗日战争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能够分析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应对措施,评价其优缺点。
3.了解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和抗战精神,认识其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 Nhomakorabea的地位。
4.能够运用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分析现代战争条件下我国应对战争的战略策略。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思维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五、案例亮点
1.情感教育的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传承抗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讲述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抗战先烈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胜利原因。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影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同时,我还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复兴等。
4.抗日战争的启示:总结抗日战争的经验教训,探讨抗日战争对现代战争条件下我国应对战争的战略策略的启示。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话题:教师提出与抗日战争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抗日战争,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树立和平、发展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反思,引导学生珍惜和平、珍爱生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历史影像、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载体,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4.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同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战争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播放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影像,如抗日战争爆发的纪录片、战争中的真实场景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掌握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术语和概念,如全面抗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等。
3.能够分析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了解其战略意义。
4.学会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史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如阅读相关历史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提高历史素养。
4.提醒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做好预习,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引入多媒体资源,如历史影像、图片等,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历史情境,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增强历史感知能力。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使他们对抗日战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4.制定一份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等,要求切实可行,不少于400字。
5.搜索并整理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史料、故事等,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风貌,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
6.观看一部与抗日战争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600字。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以下要点:
1.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主要战役、杰出历史人物;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影响及对我们的启示。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思考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五、作业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史实讲解:对重大事件、战役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避免主观臆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
4.强化价值观引导: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主要战役、杰出历史人物及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意义。
2.难点:
(1)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矛盾;
(2)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教案
教案: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过程;
3. 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抗日战争的背景;
2. 抗日战争的基本过程;
3. 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

三、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约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背景的思考和讨论。

Step 2:抗日战争的背景(约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包括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严重性等。

Step 3:抗日战争的基本过程(约15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和使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阐述抗日战争的基本过程,包括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武汉保卫战等。

Step 4: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约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等。

Step 5:小组讨论(约10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并总结出结论。

Step 6:展示和总结(约5分钟)
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展示,并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作业:
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总结性文章。

五、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小结的质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史料进行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战争文献、回忆录、照片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认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三)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是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讲授新知后,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予每个小组一定的讨论话题。例如,我让学生围绕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小组讨论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学手段和历史文献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生动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历史氛围。这种情景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和情感共鸣。
2.问题导向: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不仅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中民族精神的认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认同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精神,如英勇抗敌、顽强拼搏、团结互助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抗战英雄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在抗战胜利中的重要作用。

高一历史必修一16课抗日战争教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16课抗日战争教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16课抗日战争教案第一篇:高一历史必修一 16课抗日战争教案高一历史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导入出示图片──油画《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这是一个令中国人很难平静的场景。

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于世界,“落后就要挨打”。

列强不断侵略中国。

中国屡战屡败。

这些侵略中,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最甚,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这怎能不让人扬眉吐气?为了赢得这场战争,中国的军队百姓,中国的山河大地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背景:师:近代以来中国屡受侵略,为什么老师说在这些侵略中以日本的侵略最为突出?生:列举近代以来日本的侵华史实。

(日本自1868—1873年明治维新以来,逐步成为军事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举其要者如下: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逼签《马关条约》,掠夺了中国巨额赔款和台湾省; 1897年的割地狂潮中,划福建为日本的势力范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出兵中国,逼签《辛丑条约》,掠夺中国赔款和主权; 1905年,日俄战争击败俄国后,又继俄国租借我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借对德宣战,出兵我国山东,强占德国在我国山东的利权; 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22年起,支持军阀发动混战,从中获利。

)师:日本的这一系列侵华活动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顶峰。

在1929年新一轮的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使得本来就萧条的日本经济遭到新的打击,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在经济上加强国民经济军事化形成军需通货膨胀,政治上结束政党内阁建立起以统治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统治。

并制定了富有对外侵略性的《国策基准》作为根本国策。

再加上当时的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是日本开始对中国展开近乎疯狂的侵略战争。

请同学们看[历史纵横]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准抵抗,十余万东北军不战而退,使东北大片土地迅速沦陷:19日晨,日军占沈阳,同日又占长春、营口、鞍山、抚顺、安东等20座城市,掠地千余里。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5.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价值观
本案例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2.学生分小组收集资料、讨论,形成小组观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抗日战争的背景、重要战役、英雄人物和胜利意义。
2.强调抗日战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小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整理观点,形成小组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协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与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科素养。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问题探究的深度、团队合作的表现等方面。此外,教师还将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抗日战争历史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关注,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背后的故事吗?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2.学生分享自己对图片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3.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时间、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背景:教师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包括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让学生了解战争爆发的起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6《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6《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视频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教师亲自讲述抗战故事,让学生感受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创设抗日战争模拟场景,如战争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抗战历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问题导向
2.实施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选取抗日战争中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历史素养。
3.小组合作完成抗日战争主题的手抄报、PPT等展示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实施阶段性测试,检测学生对抗日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相关话题的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抗日战争相关歌曲,如《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等,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关键事件、战役和人物,激发学生思考。
2.设计历史辩论赛,让学生就抗日战争中的某一问题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思考抗战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战略战术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抗日战争”为主题,以“战争的经过、重大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以及抗战中的民族精神”为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16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案

第16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案

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12月2日【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措施,记住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理解中共七大的最重要的成就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通过阅读教材,联系旧课思考、讨论、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预习导学】一、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课本P99—P100)★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目的: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在抗战胜利后,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2、_________年4月至6月,在__________召开。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报告,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大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放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国;②大会决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党的指导思想;③大会选举了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3、意义:中共七大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制定了党的正确路线,使全党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1、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______月____日,在美国军舰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举行了日本法西斯投降的签字仪式,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_____月_____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__________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高中历史人教版《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抗日战争的意义和背景,认识抗日战争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2. 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主要战役以及主要英雄人物。

3. 培养学生对于民族英雄的敬意,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抗日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 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战役,了解其背后的内涵。

3. 理解并分析抗战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决策和战略。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的背景和意义1.1 抗战前的国内局势分析1.1.1日本侵略的原因和目标1.1.2国民政府的动员和准备情况1.1.3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和作用1.2 抗战爆发的导火索1.2.1“七七事变”及其导致的结果1.2.2全国抗战的爆发和国共合作的形成1.3 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1.3.1 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历史地位1.3.2 抗战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2. 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和战役2.1 战略布局和战役规划2.1.1 第一阶段:抵抗战略和方针的确定2.1.2 第二阶段:全面抗战和持久战的形成2.1.3 第三阶段:反攻和战局逆转的进程2.2 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和战役2.2.1 战役: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等2.2.2 事件:南京大屠杀、重庆轰炸等3. 抗日战争的主要英雄人物3.1 军事指挥员:蒋介石、朱德、刘伯承等3.2 抗日义勇军和游击队的英雄:邓演达、黄继光、赵一曼等3.3 烈士和民族英雄的故事【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基本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于这一话题的兴趣。

2. 以小组形式讨论: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抗日战争的背景、某个战役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示给全班。

3. 播放纪录片或展示图文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和战役,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内涵。

4. 课堂讲解:教师对于抗日战争的意义、主要事件、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进行归纳总结,并讲解相关历史背景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经过:
(1)从1931年到1935年,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华事件:
①九一八事变(1931):攻占沈阳, 进而侵占整个东北;
②一二八事变(1932):日军袭击上海 , 19路军奋起抵抗;
③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4月):扶植溥仪做傀儡皇帝;
④1933年,热河事变,蒋介石被迫抽调兵力北上,组织长城抗战;
⑤华北事变(1935年):欲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

⑥绥远抗战(1936年11月):百灵庙战役,中国绥远地方当局傅作义部与日本支持的德王等蒙古分裂分子之间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

以中国晋绥军、中央军全胜而告终。

(2)1935年8月,王明代表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首次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说:1930年代上半期,法西斯势力日益成为世界人民的主要威胁,迫切需要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等政党联合起来,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法西斯。

为适应这一变化,1935年7月25日至8月20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

大会揭露了法西斯的阶级本质,呼吁各国人民行动起来,反对法西斯,制止战争爆发,要求各国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采取联合行动,实现工人阶级的统一,并联合其他民主阶层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要争取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

会议还决定,鉴于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各国具体情况又极为不同,共产国际执委会"一般不直接干涉各国党内部组织的事务"。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公开发表。

这个宣言是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反法西斯人民统一战线的精神提出的。

宣言呼吁各党派各军队和各界同胞停止内战,集中力量一致抗日,并建议组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在国防政府领导下的抗日联军。

(3)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正式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路线。

解说: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11月下旬,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所派代表张浩(林育英)回到陕北,向中共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

瓦窑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

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此时,国民党也在做抗战的准备。

红军长征以后,蒋介石认为共产党的威胁已经基本解决,因此试图以和平的方
式迫使共产党放弃抵抗。

据此,中共和国民党中央展开了秘密谈判,国民党要求共产党像宋朝的水浒好汉归顺中央,交出武器和地盘。

共产党鉴于大革命的教训,则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保留自己的武装和根据地。

所以,由于双方分歧较大,谈判没有成功。

但共产党却成功打动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等地方实力派,建立了局部的统一战线。

(4)1936年12月12日至25日,西安事变爆发,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解说:西安事变的爆发,最主要的原因是张学良主张的“攘外安内”政策,因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相左而直接导致了西安事件的爆发。

张学良是公子哥的性格认为事情当做就做,不顾任何代价。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使共产国际大为震惊,中共最初主张公审杀蒋,12月13日中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时,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我们的观点,把蒋除掉,无论在哪方面都有好处”。

但13日起,苏联《真理报》、《消息报》等报刊和共产国际刊物《国际新闻通讯》连续发出报道、评论和文章,对西安事变的性质作了错误的分析,并对这一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指责。

12月14日《真理报》的社论:“张学良将军曾有充分可能抵抗日本侵略,其军队亦曾有热烈之战态,然张将军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

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揭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分裂,使中国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之侵略品。


1936年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

12月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被扣留。

自由派报纸《大公报》称:“全国民众听到这个喜讯,都欢喜得几乎要发疯了。

昨天晚间,全国自都市至城关,自成人以至儿童,都热烈庆祝,欢声彻夜,这种情形,真是揭开了历史的新页”。

(5)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解说:《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说:“中共深切知道,在实现这个崇高目标的前进路上,须要克服许多的障碍和困难,……因此,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2.原因:
(1)主要: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共产党:中共的积极倡导。

(3)民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民族意识的觉醒)。

(4)国民党:日本侵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利益,国民党政策的调整。

(由攘外必先安内到国共合作抗日)二、全面抗战的经过
1.三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