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玉如治胃病经验

合集下载

步玉如医案(七)

步玉如医案(七)

步玉如医案(七)十、清化理气、健脾和胃法治愈胃脘痛一例夏某,男,44 岁。

初诊∶1985年 10月15日。

主诉及病史∶四五年来经常胃脱部疼痛,始为饥饿时疼痛。

1980 年曾经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今年 9月 28 日在我院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出血型)"。

诊查;症见胃院疼痛与饮食关系不大,喜温按,夜间多发,伴有烧心、嘈杂、嗳气。

腹胀,乏力、倦怠嗜卧,纳差,口干而不欲饮水,大便尚调。

舌苔腻,脉弦细。

辨证∶证属脾湿胃热,气失调达,中焦不足。

治法∶拟清化理气健运。

处方;茯苓皮 30g炒秫米12g法夏 10g陈皮 10g甘草 8g太子参15g 百合 30g 乌药 15g 焦六曲 12g 冬瓜皮 30g 槟榔 10g 二诊∶11 月28 日。

上方药服8剂,诸症均缓,惟胃疼时作,夜间多发。

舌苔仍中黄,脉仍弦小。

拟上方佐以活血。

处方;太子参 20g 茯苓 16g 法夏 10g陈皮 10g 甘草 8g木香 10g 焦六曲12g元胡 10g川楝子10g 丹参 20g炒山栀10g三诊∶12 月 3 日。

上方药服 4 剂,胃疼已止,只稍感胃中发空,纳物颇好。

舌脉同前。

处外方;太子参 20g白术10g茯苓16g陈皮10g 甘草 10g焦六曲 12g 荷梗 3g代代花 4g 吴萸 5g 尾连 6g 续服药以巩固疗效。

【按语】此乃脾胃久病、生化乏源、中气,不足之证。

但脾虚不运则湿从内生,胃失通降则郁而为热,湿热内阻则气失调达,终成虚实互见、湿热气滞之证。

治拟通补兼施,宜分标本缓急。

故初诊祛邪为先,少佐扶正,以二陈汤、半夏秫米汤利湿健脾,重用冬瓜皮利湿清热,百合汤调畅气机,槟榔理气消积,少佐太子参补益脾气。

二诊,则更加金铃子散、丹参理气,和血,通络定痛。

末诊则以五味异功散加味,旨在扶正为主,防其复伤。

十一、清化理气、疏肝和胃法治愈胃脘痛一例王某,女,48 岁。

初诊∶1985 年 9月20 日。

老中医治了一辈子胃痛,就靠这个秘方——“四合汤”

老中医治了一辈子胃痛,就靠这个秘方——“四合汤”

老中医治了一辈子胃痛,就靠这个秘方——“四合汤”老中医治了一辈子胃痛,就靠这个秘方——“四合汤”原创男科中医王医生2021-05-13 18:48:50全国名老中医焦树德,临证40年用祖传秘方“四合汤”治疗不少胃病,尤其是胃痛。

【组成】高良姜,制香附,百合,乌药,丹参,檀香,砂仁,五灵脂,蒲黄。

“四合”,是指此方由四个经典方合方而成。

一合:良附丸(高良姜,香附)主寒凝胃痛。

二合:百合乌药散(百合,乌药)主气郁胃痛。

三合: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主心胃刺痛。

四合:失笑散(五灵脂,蒲黄)主淤血瘀胃痛。

【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喜暖喜按,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包括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

【药物】高良姜:辛,热。

归脾、胃经。

温中止呕,散寒止痛。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

归肝、脾、三焦经。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百合:甘,微寒。

归心、肺经。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乌药:辛,温。

归肺、脾、肾、膀胱经。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丹参:苦,微寒。

归心、肝经。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檀香:辛,温。

归脾、胃、心、肺经。

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砂仁:辛,温。

归脾、胃、肾经。

化湿开胃,温中止泻,理气安胎。

五灵脂:苦、咸、甘,温。

归肝经。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蒲黄:甘,平。

归肝、心包经。

止血,化瘀,利尿通淋。

关注男科养生,提倡中医思维。

请关注头条号——@男科中医王医生如有疑问,还可私信❤️❤️❤️收藏举报48 条评论•一芥书童11小时前有没有详细处方?回复⋅ 2条回复1•星星之火1865249508小时前胃食管反流!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用什么药回复0•伤寒派药工7小时前四合胃病,六合感冒回复0•运气不错的二楞子7小时前胃病那么多分型都用这个方子?!焦老可没这么说过。

回复0•用付軍9小时前老经方给赞。

回复2。

步玉如 疏肝和胃方

步玉如 疏肝和胃方

步玉如疏肝和胃方【方药】台党参10g,白术10g,茯苓皮30g,甘草10g,陈皮10g,焦神曲12g,炒内金6g,荷梗3g,黄连6g,吴茱萸8g,百合30g,乌药15g,旋覆花10g,生赭石10g,冬瓜皮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健脾和胃,疏肝理气。

【案例】李某,女,66岁,1985年10月8日初诊。

主诉:患胃病40余年,胃脘疼痛,发无定时,烧心、泛酸颇甚,每遇食酸味、甜食则加剧,嗳气频作,纳物极少,平素性情烦急,大便1~2d一行,时可成形。

3个月前在日坛肿瘤医院查胃镜示萎缩性胃炎,曾服药多种未见效验。

诊断:六脉弦细,舌苔薄白。

辨证:属木土不和,气滞作痛。

治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

前方药进20剂,烧心、泛酸近平,偶有发作亦属轻微;脘痛亦缓,纳物增多,仍有嗳气,口佐以养阴清热,处以:太子参20g,白术10g,茯苓皮30g,甘草8g,陈皮10g,焦神曲12g,炒内金8g,荷梗3g,黄连8g,吴茱萸6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旋覆花10g,生赭石10g,冬瓜皮30g,枳壳8g,炒山栀10g,石斛30g,麦门冬10g,花粉12g,连服10余剂,泛酸、烧心止,胃疼除,嗳气缓,纳物较前增多,但未复正常,嘱其上方药间断服用以防复发。

【按语】治疗此症,步玉如喜用朱丹溪的左金丸,但强调根据不同情况调整二药用量,不必拘泥于6∶1的比例。

现代研究表明,吞酸一症与胃酸高低无直接关系,亦即胃酸低者可有吞酸,胃酸高者亦可无吞酸。

因此步玉如又强调治病求本,不可见酸制酸。

此例患者,即属萎缩性胃炎而见吞酸者(一般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显著降低),故在治疗上以异功散,强脾胃助运化,左金丸、百合汤、旋覆花、代赭石调理气机,通降胃气,治得其本,不制酸而酸自止矣。

公开一张“修补胃壁”的方子,治老胃痛!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随胃底糜烂,中医行不行,答案很清楚

公开一张“修补胃壁”的方子,治老胃痛!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随胃底糜烂,中医行不行,答案很清楚

公开一张“修补胃壁”的方子,治老胃痛!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随胃底糜烂,中医行不行,答案很清楚公开一张“修补胃壁”的方子,治老胃痛!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随胃底糜烂,中医行不行,答案很清楚我常常说,一个国家和民族,应该有一点她的魂魄在。

这个魂魄,就是她的传统文化。

因为有了传统文化,这个民族最核心的精神物质,才得以保留。

中医,恰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很多人反对中医,甚至恶毒地攻击中医。

中医,这块中华文明的精神堡垒,有坍塌的危险。

对此,我,文君然,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医人,必须呐喊、奔走、呼号。

现在,我给你讲一张配伍,一张医案。

我想让你知道,中医到底是治病的学问,还是骗人的把式。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年49岁,当时已经胃疼一年了。

一年来,他的胃部总是火辣辣地疼。

他反复多次到医院,服用一些西药,可以得到缓解。

到后来,因为和人生气,他的胃病又犯了,这一次,胃里面依然火辣辣地疼,似乎是被一簇小火苗烧灼着。

用从前的西药,无效。

怎么办,去看中医吧。

刻诊,见患者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二便、饮食、睡眠都可以,唯独胃部有烧灼样疼痛。

胃镜检查,发现有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随胃底糜烂,幽门功能不全。

患者看到检查结果,自嘲到:“我的胃都烂了,中医能给我修补好不”?接待他的,为天津脾胃名家、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师。

陈师道:“能不能修补好,是次要的。

关键是,得弄清楚病根儿是什么。

今天看,你的病根儿不难找。

我给你一方,自有道理”。

方见——陈皮、半夏、厚朴、枳壳、佛手、香橼、砂仁、荷叶、焦三仙、川连、甘草各10克,茯苓15克。

水煎服。

患者拿到配伍,苦笑摇头道:“这些,就能把糜烂的胃修补好吗”?但是,服用的结果,却让他十分震惊。

药用7剂以后,胃部的不适明显缓解。

守上方不变再用3周,诸证悉平。

后来,经一年后的随访,未曾复发。

这张医案,为陈师治疗脾胃病的典型医案,刊载于七年前的《内蒙古中医药》上。

由于它很典型,而且配伍精当,有师法之意义,所以我拿出来和您分享。

我验证过的经验方治疗胃炎,消化道溃疡和消化道

我验证过的经验方治疗胃炎,消化道溃疡和消化道

我验证过的经验方治疗胃炎,消化道溃疡和消化道健康养生11-16 1343:方子来自《祖传秘法大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三版。

原方有广州五华县张玉其献。

经我验证过5例病人,都收到满意效果。

处方:重楼20克,又称七叶一枝花。

新鲜猪肚一个。

将重楼用冷水浸透,塞入洗净的猪肚内,将猪肚两端扎紧,放砂锅中加入2500毫升清水,加适量食盐,文火慢炖。

至大约1500毫升时,将猪肚捞起,切开,倒出药渣。

将猪肚切成片状,放入砂锅内,再次煮开后,便可服用。

分数次吃下猪肚。

每隔4天一个猪肚。

一般3剂。

严重的4到5剂。

我的使用经验是:1。

猪肚选年轻健康的家养猪,胃壁上不要有切口的。

尽量多保留一些连接贲门和幽门的管道。

洗净备用。

2. 我用重楼用到50克,非常便宜。

别忘记用水先浸透。

3. 扎口用棉线,要排空猪肚里面的空气。

4. 煮完后,猪肚的内壁为红褐色。

猪肚的味道还不错,我吃过,没有什么强烈的中药味。

5. 餐前服用,10分钟后再就餐。

每天2到3餐。

一个猪肚一般可以连续2到3天吃完。

6. 忌食生冷辛辣和酒。

我自己的胃炎很快就好,吃过2剂后,基本痊愈。

另有1例严重的胃出血患者,非常年轻,病后压力很大。

3个猪肚后痊愈。

患者甚是欣喜,现在和我已成为好朋友。

我觉得这个配方中,重要的不是重楼来杀灭幽门弯曲菌。

而是利用猪肚的胃粘膜,来增加患者修复胃组织的作用。

猪肚是以脏腑补脏腑,重楼就不是但有解毒的作用了,这个药本来就可以止血的,妇科里有个药叫宫血宁的成分就是重楼,是治疗妇科崩漏的效果就不错,我在治疗妇科崩漏开中药时就加点这个重楼的,效果是范伟说的。

我也把老师传下来的一点验方告诉大家,也算是小小的回礼吧!老师在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并糜烂,萎缩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食道胃十二指肠瘜室,前列腺炎或增生,这些疾病最常用也最有效的,用法是根据病人病情辩证开方然后加上重楼,能起到缩短疗程和见效快的作用。

因为重楼有毒性,所以一般用量根据身体病情的情况用3到20克不等。

简述胃“宝如”的治疗

简述胃“宝如”的治疗
u ¥

金 主
6 1 支 ¥ 杰. ) . 之_ ) 主 一 乏

量 ; 乏 宁 6 l :
爿耄 苇
。重



委 戈差
_2 ] _墨 J


置 :

辜 . 未
_6




’ 口
、6 I
亲 子 ¥
.杰 u 圣
差 置
丢 耍
墨爿 g I

盘q 口 之 乏
鼍.
5 b ( ’ 蔓
口 、 ,
.毫 差
毫 。
黑 宅

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委 差
宝 ××.

曼 . 乏 口 、 , 乏 重
: 砉

6 I









6 I
。 习 口 、 , 6 I
. u
u 量

夏 盘 垂
{ r r 争 、( I
m 可 .
壬a 3 里乏
】 _. 3
. _ 6.吾 、



宗于
.垂
。 乏
6 I 习 暑






蚤 重 _6
3 2
之墨 u 萎 丢 乏 盘
. 口 、 ,





6 I妻
:晏


于乏
q 可 习习 玉.

读步玉如教授治疗脾胃病医案有感

读步玉如教授治疗脾胃病医案有感

读步玉如教授治疗脾胃病医案有感
王艳阳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咨讯》
【年(卷),期】2011(003)002
【摘要】@@ 步老从医50余年,尤其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特风格和经验.余在精心研读<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之余,感慨于步老辨证之精良,自觉醍醐灌顶,收益
颇丰.rn胃痛在气者,善用百合汤;在血者,多加金铃子散.rn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不通即是气血不流通,治疗疼痛中医不外乎调气,活血.
【总页数】2页(P237-238)
【作者】王艳阳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郑州,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运用邓铁涛教授调脾护心法治疗心悸医案1则 [J], 党晓晶;吴焕林
2.张声生教授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脾胃病常用对药经验 [J], 李晓玲;张声生
3.抛砖能够引玉
——读阮咏梅教授《从西洋传教士文献看台州方言百余年来的演变》一书有感 [J], 陈立中
4.周晓波教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脾胃病医案撷萃 [J], 孙文恺;周晓波
5.喜读张文绪教授的《玉蟾岩考古日记》有感 [J], 刘志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步玉如医案(五)

步玉如医案(五)

步玉如医案(五)例二清热导滞益气开阳法李某,女,86 岁。

初诊;1985年 9月20日。

主诉及病史;素有外痔,大便燥秘,3 日未解;用"甘油"通下后,大便稀溏,后重颇甚,排便不畅,复有稀水自肛门时时流出而不能自禁;纳物尚好。

诊查∶脉弦小,舌净。

辨证∶证属食滞郁热,阻于下焦,攻下之后,中气下陷。

治法∶拟清热导滞,益气升阳。

处方;太子参 15g 炙升麻 3g 川柴胡 6g 白术 10g 当归 20g 陈皮10g 炙草8g木香 10g 槟榔 10g 莱菔子 10g 生槐实 10g 生地榆 10g 二诊;9月24 日。

上方药服4剂,大便稀溏已缓,能够自禁,后重已除;痔疮稍收,只是胃中偶有烧灼。

舌脉同前。

得效不再更张,上方加尾连 5g、吴萸 6g,续进以资巩固。

【按语】此患者年迈,素有便秘,乃脾胃两弱、运化乏力、食滞内停所致。

本当益气助运、消导理气,反施以通下润导之剂,故糟粕未行而正气已陷。

稀水时下不能自禁乃正虚下陷,后重而排便不畅又显属食滞气阻。

清升浊降,胃纳脾化本为脾胃自然之理,虽有分工而又相互为用,故食滞浊阻者则水谷不为精微,反成积滞,终使脾虚难运、清气不升;而脾虚运化乏力者,每致饮食迟化、积滞内停。

方以补中益气汤,去黄芪之甘温壅补以益气升清;复以木香、槟榔、莱菔子消食导滞、理气通降;槐实、地榆以清热凉血,寓通于补,寓升于降,升降两用而相反相成,故效宏功彰。

八、温胆汤加减治愈眩晕一例王某,男,52岁。

初诊;1985年 9 月3 日。

主诉及病史∶平素胃脱胀满,胸闷不舒,嗳气时作,眠差多梦。

近 10 天来,又见阵发头晕,恶心未吐,纳物尚可,二便俱调。

诊查;舌暗,苔黄腻,脉弦。

血压∶110/60mmHg。

他医曾投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连苏饮多剂,未见效验。

处方;茯苓 16g法夏 10g 陈皮 10g 甘草 10g枳壳 10g 竹茹 30g 生姜 10g荷叶 3g二诊∶9 月 10 日。

上方药进 7 剂,恶心已止,头晕大减,脘胀胸闷已缓,惟仍嗳气偶作,纳物颇好。

步玉如老中医临证经验撷萃

步玉如老中医临证经验撷萃

步玉如老中医临证经验撷萃
刘少云;陈瑜
【期刊名称】《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1995(004)001
【摘要】已故著名老中医步玉如教授,1940年毕业于北京国医学院,后拜京城名医孔伯华为师,业医五十余载,善治脾胃病。

1990年皱确认为全国育独特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专家。

余有幸跟师三年,受益颇多,现将步师治疗脾胃病经验之一隅介绍如下。

治脾胃病先调升降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赖以生存之仓禀,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的一升一降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脾胃之为病,必导致升降逆乱,而出现脘闷、便溏、呕吐等症状。

因此对其治疗,首先应着眼于调节脾胃升降功能,升者,即扶脾阳,脾健运才能升发。

降者。

【总页数】1页(P66)
【作者】刘少云;陈瑜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相关文献】
1.著名老中医治疗白血病经验撷萃 [J], 琴钢辑
2.郑玉玲主任医师临证特色撷萃 [J], 王新杰
3.郑玉玲主任医师临证特色撷萃 [J], 王新杰
4.名老中医诊疗冠心病经验撷萃 [J], 程鑫;宗文静
5.钱育寿老中医临证经验拾萃 [J], 孙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步玉如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介绍

步玉如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介绍

步玉如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介绍
邓尔禄;张杰
【期刊名称】《青海医药杂志》
【年(卷),期】1989()4
【摘要】步玉如老师是全国著名老中医,学验俱丰,造诣精深,擅治脾胃病。

笔者有幸跟师步老临床学习,获益非浅。

本文兹将所学步老治疗脘痛经验择要介绍如下。

一、疼痛分气、血、寒、热论治。

(一)气痛:中医认为“气痛多为初病,血痛多为久病,初病在经,久病入络。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步老强调初病在经从气治。

【总页数】1页(P60-60)
【关键词】胃脘痛;著名老中医;造诣精深;久病入络;脾胃病;热论;临床学习;此方;温中止痛;消导药
【作者】邓尔禄;张杰
【作者单位】青海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双瓦饮治疗胃脘痛的临床体会--朱葆初主任治疗胃脘痛经验介绍 [J], 朱棨耿;朱文燕
2.治疗胃脘痛的经验介绍 [J], 王延蓉
3.帅焘老师治疗胃脘痛的经验 [J], 龙渊;朱志
4.董湘玉老师运用心身理论从肝脾论治胃脘痛 [J], 赵琦;董湘玉
5.梅和平运用加味四逆散治疗胃脘痛的经验介绍 [J], 李浩然;张继红;谈燕清;梅和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步玉如医案(四)

步玉如医案(四)

步玉如医案(四)六、健脾理气活血法治愈脐腹胀痛一例王某,男,46 岁。

初诊∶1985 年 10月 26日。

主诉及病史∶因幽门梗阻于1958 年行胃切除术。

术后情况尚好。

1980 年出国后,因生活习惯改变不能适应,间发胃疼,并反复出血 5 次。

今年 8 月份在协和医院作胃镜示"吻合口炎"。

诊查∶刻下脐周胀疼,脘亦痞满,每遇工作紧张则加剧,食纳尚可,二便俱调。

舌淡胖,苔润,脉弦。

辨证∶证属脾虚气滞。

治法;拟健脾行气,佐以活血。

处方;党参 10g 白术 10g 陈皮 10g 炙草 10g白芍 15g 乌药 15g 丹参 30g木香 10g 槟榔 10g 大腹皮 10g 焦六曲 12g 覆花10g 生赭石 10g二诊;12 月 3 日。

上方药服 8剂,脘腹胀痛均已止,无特殊不适。

舌脉同前。

上方药继服以资巩固。

【按语】此患者早年行胃切除术,元气本已损伤,加之后天失养,脾虚运化不及则气滞,脐腹胀疼,遇劳即甚,其征明矣。

故方取异功散和四磨汤合方加减,健脾行气、消胀止痛。

方中重用丹参者,盖因其曾行胃部手术,且以后又反复多次出血,其血分之虚滞必不可免,故重用丹参以活血养血,是以取效迅捷。

七、辨证治愈泄泻两例例一清疏芳化法姚某,男,47岁。

初诊∶1985年 9月10日。

主诉及病史∶1 个多月来,头痛身热,恶心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颇多,大便泄泻,脘痞纳呆,烧心泛酸,口渴不思饮水。

诊查∶舌体略胖,舌质微红,苔白腻中间黄,脉弦细。

辨证∶证属外感时邪,湿热郁阻。

治法∶治拟清疏芳化。

处方∶陈皮10g 法夏10g 茯苓 16g 甘草 10g 竹茹 20g 生姜 10g 尾连 8g 吴黄 6g百合 30g乌药15g芦根 30g藿香10g 佩兰10g香白芷 10g白菊花12g荷叶 3g二诊;9 月 14 日。

前方药连进 4 剂,身热已退,头痛、泄泻已止,他症亦减;惟仍时感恶心,偶作脱痛、嗳气,胃中稍感灼热。

脉舌同前。

步玉如医案(三)

步玉如医案(三)

步玉如医案(三)四、疏肝理气法为主治愈胁痛两例例一李某,男,63 岁。

初诊∶1985年11月 19日。

主诉及病史∶近半年来,胸胁肩背作痛,走窜不定,时作时休;胃脘胀满,嗳气颇多,自觉有气上冲。

1985 年 7 月份曾在解放军某医院作上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经 B型超声波诊断,发现"慢性胆囊炎"、"胆结石"。

曾经耳针治疗,但症状如故。

诊查∶舌苔黄,脉沉小。

辨证∶证属肝气横逆,木土不和。

治法;拟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胀为法。

处方;柴胡10g 枳壳10g 郁金10g 白芍12g 甘草 10g 青陈皮各8g 香橼皮8g厚朴 10g 炒山栀 10g旋覆花 10g 生赭石 10g 法夏 10g 全瓜蒌 15g 荷梗 3g 片姜黄10g二诊∶12 月3 日。

上方药服12 剂,诸症近平。

舌黄已退,脉仍同前。

续进上方药,巩固疗效。

【按语】此例胃脘胀满、嗳气诸症,虽病位在胃,而走窜不定,气逆上冲乃为风木之象,正所谓肝为起病之源,胃为受邪之地。

故治疗当以疏肝为主;盖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虽有横逆,乃本于郁滞,故方以四逆散、青陈皮、香橼皮、片姜黄疏其气血,令其条达,再以旋覆花、生赭石平其冲逆,则郁滞得疏,气循常道,不复横逆。

更用瓜蒌、山栀解其郁热,厚朴、荷梗升降气机,故诸症得平矣。

例二陈某,女,46岁。

初诊∶1985年9月6日。

主诉及病史;平素性情急躁,情志不舒,近又兼左胁痛楚、走窜肩背,腰酸体乏;大便不实,日行2 次;纳物欠香,眠亦不美。

诊查;舌苔白腻,脉沉弦小。

辨证∶证属肝郁脾虚。

治法∶拟疏肝理气,健脾利湿。

处方∶柴胡10g 枳壳10g 郁金 10g 佛手10g 白芍12g 炙草10g 太子参15g白术 10g 茯苓 16g陈皮 10g法夏10g浮小麦 30g大枣 8枚合欢皮10g二诊;9 月15 日。

上方药连进 8 剂,诸症缓而未除,大便仍不实,伴有嗳气。

舌脉同前。

上方加旋覆花10g、生赭石10g、枇杷叶10g、冬瓜皮 30g、代代花 4g,续进药8剂。

九世秘方,一直秘而不传,所治患者,无不应手取效

九世秘方,一直秘而不传,所治患者,无不应手取效

九世秘方,一直秘而不传,所治患者,无不应手取效祖传秘方:胃灵丹胃灵丹为王镇衡医师祖传秘方,由其高祖俊英公所创,所治患者,无不应手取效,至今已有九世,一直秘而不传。

文革中,王医师响应党的号召,献出了此方。

方名:胃灵丹主治:胃痛有九种,即寒,热,虚,实,悸,虫,血,疰,疼等,因虽不同,但有痛则不通之说,服此药痛止即愈。

药物:白古月3钱,南红花2钱,雄黄2钱,枳壳1.5钱,巴豆霜2钱。

配制:以上药共为细末密贮备用。

用法:每次服五厘(0.15克),将药面置于一只手心内,用另一只手的手指研匀,用舌尖少少舔之,津液微微送下,愈慢愈妙。

药物不可用水送服。

嚥下后约十分钟,其痛乃止。

毫无痛苦,尤其妇女,百发百中,男子十愈八九,但不可用水服,恐药气不能留胃也。

白古月即白胡椒,南红花即红花,不是藏红花。

巴豆霜即巴豆去壳取仁研去油即成呕吐第一秘方~一不小心发现的绝招秘方大多为前人和老师传授,自己要想发明秘方,一靠临床经验,二靠运气。

本人就曾碰巧发现一个治呕吐的秘方,救回一条人命,可以算得上天下第一治呕吐秘方。

特点是:效果好,见效快,药物易寻价廉,安全无毒,无副作用,大人,小孩,孕妇皆可服用。

因本人未遇到厌食症患者,我的感觉是此方对厌食症应该有效,也许可以救她们的命。

某女,23岁,临县怀远人,身高1.59米,十年前患鼻炎,被乡医超时超量使用激素药~地塞米松,致其体重达167斤。

后自谈一对象,因男方家贫,父母及亲朋皆反对。

女孩跪求父母说:你看我这么胖,哪个男人愿意要我,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你们就放我一条生路吧。

父母无奈,只好同意。

半月前,其母赶集,买回几斤桔子,适逢该女正和父母为了对象之事赌气,刚好又渴又饿,一口气把几斤桔子全部吃完。

时间不长,全部呕吐而出,自此开始,水米不进,吃啥吐啥,因脱水和酸碱平衡失调,昏迷多次,方圆大小医院,经医十数人,试用各种中西药方皆无效。

一日上午,本人正在诊治病人,其母来到诊所,哭着跪求道:求求你救救我女儿吧。

两千年前,张仲景留下一张“补胃方”!治多年老胃炎

两千年前,张仲景留下一张“补胃方”!治多年老胃炎

两千年前,张仲景留下一张“补胃方”!治多年老胃炎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张仲景留下治老胃病的方子。

话说有一个40岁的女子。

有十年的胃病史。

当时的症状就是,胃部隐痛,疼起来的时候喜欢用手捂着,或者用热水袋温着,胃里七上八下的,感觉有点饿,但是吃不多,一吃还胀。

另外,口干,心烦,睡觉也不好。

几乎一年四季都便溏,全身还乏力,精神不振,还稍微有点怕冷。

看舌脉,舌淡,脉细弱。

患者也做过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来不少西药都没有好转。

怎么办?那就找中医治疗吧。

见到医师,患者说,谁能这个病治好,几乎不可能,不抱希望。

只要能让胃舒服点,不那么乱疼,能有点精神,有点力气,就心满意足了。

医师听后,给开了一张方子——饴糖20克,白芍12克,炙黄芪12克,枳壳10克,白术10克,陈皮8克,桂枝6克,大枣5枚,生姜2片。

水煎服。

结果,患者在服药5剂之后,胃脘部疼痛、嘈杂等症状减轻,食欲增加。

此后,遵此方加减,调整治疗了一个多月,诸证悉平。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用的是一张很有名的经方,叫“黄芪建中汤”。

是张仲景老祖宗,在两千年前留给我们的补胃方。

这个“黄芪建中汤“源于《金匮要略》。

它有一个汤药,叫小建中汤。

但是,对人的帮助意义,黄芪建中汤一点不比小建中汤差,甚至更有力道。

黄芪建中汤,基本组成:黄芪15克、白芍6克、桂枝3克、生姜3克、大枣12克炙、甘草2克、饴糖大约10克左右。

这其实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了一个黄芪。

黄芪建中汤针对是,胃病日久,中焦气衰,阴阳两虚。

意思就是,多年不愈的老胃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对胃气造成严重损伤的。

胃气受损,则阳气不足。

阳气受损,又可以累及阴气。

于是就造成了阴阳两虚。

我们再看看医案中的女患者。

此人平时全身乏力,精神疲惫,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时常腹胀,便溏。

这显然是脾胃气虚。

她胃病10年之久,伤到这个程度,不难理解。

患者疼的时候,喜温,平时又比较怕冷畏寒,这就是阳虚。

患者平时口渴、口干、胃内嘈杂,心烦失眠,这是阴虚。

名医自己的胃下垂,就是这简单的一味药治好的

名医自己的胃下垂,就是这简单的一味药治好的

名医自己的胃下垂,就是这简单的一味药治好的I导读:前段时间重读《伤寒九十论》迷上了许叔微,言谈之间他的学识,他对《伤寒论》下的苦功,他对疾病的认识和判断,对是非的明辨,都让我叹服。

本文是两位受他启发,细心体会,将他的经验继续用于千百年后的临床家之真言。

法于往古验于来今作者/杨炳初“法于往古,验于来今”。

这不失为古今医家取得成就的经验之谈。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在对疾病的认识和命名上,现代与古代有着较大的差异。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古代医学文献和辑录前人经验的时候,要悉心体察,才能做到古为今用,有助于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扬。

宋代医学家许叔微,在他的名著《普济本事方·卷三·风痰停饮痰癖咳嗽门》中,记述了他用单味苍术治疗“癖囊”的经验。

许氏年轻时因勤奋好学,经常读书写作到深更半夜。

他习惯于向左侧伏案写字,因此饮食多偏坠于左边。

每当深夜感到困乏时,又常常要饮酒提神。

上床后喜欢向左侧睡。

初起感觉无殊,三五年后,渐渐感到酒从左边而下,漉漉有声,伴有胁痛,食量显减,十数天内定要呕吐酸苦水数升。

许氏自己揣度病情,认为已成“癖囊”之疾,如潦水之窠臼,清者可行,浊者停蓄。

不如采用燥脾以胜湿,崇土以填窠的方法,摒弃了通常应用的补、利药物,单服一味苍术。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病症果然消除。

自此一直坚持服药数年,不吐不呕,胸膈宽畅。

饮啖和从前健康的时候一样。

而且头晕目眩的症状也消失了,在灯下能书写很小的字。

许氏认为这都是苍术的功量。

许氏所言之“癖囊”为何病?从其记述的主要症状分析,主要有饮食不易运化,食后即呈饱胀,或见嗳气,或伴泛酸,少动好静,餐后喜卧,口干而不喜多饮。

此症与今时之胃下垂病颇为相似。

为什么单味苍术能够治好此病呢?因许氏所患疾病的病机,系气失宣畅,痰饮水气久聚不散,停蓄胃腑所致,故采用温化痰饮,健脾燥湿之苍术后获效。

那么,单味苍术能否用于治疗其他之胃下垂呢?金明渊老师说得好:“要使医学不断发展,一定要法于往古,融会新知,验于来今”。

#3个祛痰热名方,解决痰热滞留引起的胃炎,山茱萸擅治虚喘,感冒过后残余的顽固性咳嗽,

#3个祛痰热名方,解决痰热滞留引起的胃炎,山茱萸擅治虚喘,感冒过后残余的顽固性咳嗽,

#3个祛痰热名方,解决痰热滞留引起的胃炎,山茱萸擅治虚喘,感冒过后残余的顽固性咳嗽,如果患者胃脘胀闷,纳差不饥,恶心呕吐,头晕身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请问这是什么证型呢?答案是痰热内扰型,痰热为患,治宜清热化痰、健脾和中。

治法过后,就到了了解常用方剂的时刻了,详情请见下文。

1.温胆汤【组成】半夏6g,竹茹6g,枳实6g,陈皮9g,甘草3g,茯苓5g。

水煎服,加生姜3片,大枣1枚。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验案】李某,男性,30岁,常因饮食不定时,饥饱失常,而致食后胀满,胃中灼热,反复发作两年余,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嗳气,肢体困倦,口黏,大便不爽,苔腻微黄。

中医诊断为痰浊中阻之胃脘痛,治当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处方:半夏9g,竹茹9g,枳实9g,陈皮6g,茯苓13g,厚朴9g,砂仁6g,大腹皮10g,海蛤壳13g,麦芽10g,鸡内金9g,丝瓜络9g。

服药七剂,苔渐薄,饮食增,已无恶心嗳气,大便转畅,但身困乏力,原方加炒白术9g,炒枳壳6g,去海蛤壳、枳实、竹茹,再服7剂诸症消失,嘱患者注意饮食规律,忌生冷,今后可配服健脾丸调治以防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由饮食失节而致常食后胀满,伴见食欲不振,恶心,嗳气,肢体困倦,口黏,大便不爽,苔腻微黄。

因此,辨证属于痰湿中阻,中焦气机壅滞,胃失和降,脾失健运。

治疗上用温胆汤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去大枣,以防其性甘滋腻,使湿浊壅滞。

又因患者胃中灼热,即为湿浊已经化热,故去辛味生姜,改用大腹皮、砂仁等理气除湿、舒畅气机之品;并酌加海蛤壳清热化痰,以祛郁热;麦芽、鸡内金促进消化,增加食欲;诸药配合,使湿浊得化,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中焦气机顺畅,故诸症消失。

2.黄连温胆汤【组成】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0g,黄连10g,大枣5枚。

水煎服,早晚各一。

【功效】清热利湿,化痰理气。

【验案】陈某,女,33岁。

患者胃脘胀痛,腹胀,嗳气,恶心,便溏,苔黄厚腻,脉弦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玉如治胃病经验
步玉如教授为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

其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尤对胃脘痛的治疗有独特风格和经验。

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良多,现撷其点滴,以飨同道。

胃脘痛俗名心口痛,即上腹部痛。

其疼痛分为以下几种,即气痛、湿热、阴虚、虚寒等,以下分而论之。

气痛
气痛多为初病,血病多为久病,初病在经,久病人络。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不通是气血不流通,因此中医治疗疼痛不外调气、活血。

初病在经,从气治;久病人络,从血治。

在痛的性质方面,气痛多走窜,血痛固定不移,临证必细辨之,切忌~见疼痛,即进止疼之剂,或气血不分,动辄活血化瘀也。

步老治疗气痛常用百合乌药汤(陈修园方)。

方中乌药辛温行气散寒止痛,入肺、脾、肾、膀胱经;百合甘寒,入肺心经,常用于润肺止咳,还可清心安神。

此方中,乌药行气止痛,可以理解,但百合补肺在此何用?陈修园并未详申。

步老认为:古人有“肺主诸气”、“诸气皆属于肺” 之说,百合入肺,是治气之总司,肺气~通则诸气皆畅所以著效。

用量是百合30g,乌药15g,两者为2:1。

陈修园说此方治“服热药无效者”,但据步老体会,临床不分寒、热、虚、实皆可用。

若以气痛为主,以百合汤加昧(百合30g,乌药15g,竹茹15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茯苓12g,法半夏10g,甘草8g,陈皮10g,佛手片8g,丹参20g,砂仁6g)。

病案1:患者某,女,36岁,工人,1992年4月4日初诊。

胃脘胀痛3月余,服多种中、西药无效或症虽暂缓而复作。

一周前胃镜示:慢性糜烂性胃炎。

曾服用过“胃苏颗粒” (香苏散加减),“气滞胃痛” (四逆散加减),不效。

又曾在门诊服前医中药7剂(温胆汤加减),用药时胃脘痛略减,后胀痛依然,遂来步老处求诊。

刻下见:胃脘胀痛,固定不移,按之痛显,进食后痛缓而作胀,食后1小时即感腹中嘈杂痛增,剧时泛呕黄色酸涎,口苦而渴,烦躁易怒,小便黄,舌红,苔
黄腻,脉弦滑。

步老诊为气滞、痰热互结,予百合汤加味。

处方如下:百合30g,乌药15g,竹茹15g,川楝子log,延胡索log,茯苓12g,法半夏lOg,陈皮10g,佛手片8g,丹参20g,砂仁6g,黄连8g,吴茱萸4g。

上方连服7剂,胃胀痛大减,未作呕恶,余症皆缓。

守方据证调治半个月,诸症悉平。

胃镜复查:糜烂消失。

随访迄今未发。

按:百合甘润微寒,具清肺、润肺、降气之功能,肺气得降则诸气皆调,配以乌药一凉一温,柔中有刚,润而不滞,脾胃枢机运转则胃痛自止。

此案步老不用调肝气的四逆散,亦不用调胃气的香苏散,而用治气之总司的百合乌药汤,用法独到,疗效显著,深得陈修园百合乌药汤之精髓。

湿热
在治疗胃脘痛中,临证常有口干而不欲饮,恶冷喜热者,舌苔多白,或兼淡黄,似热非热,似寒非寒,医者往往以寒热夹杂断之,必须审查详细。

据步老的体会,此应辨为湿热夹杂之证。

口干多是胃热,不饮多是脾湿,湿为阴邪,故亦恶冷喜热;苔白为湿象,热盛者,固可兼黄,但热轻者,亦未必即黄。

若误认为寒而投以热药,误以为寒热夹杂而寒热并用,病必增剧,或缠绵不愈,治疗极为棘手。

步教授把脾胃湿热细分为脾湿胃热,认为它是胃脘痛的主要病机之一。

平素饮食不节,大量饮酒,嗜食甘肥则可致脾失健运,湿自内生。

湿邪不运郁而化热,脾胃同居中焦而脾为湿困、胃为热扰,形成脾湿胃热之证。

临床用竹茹温胆汤(冬瓜皮30g,竹茹15g,茯苓12g,法半夏log,甘草8g,陈皮 10g,佛手片8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焦六曲10g)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常见奇效。

病案2:患者某,男,42岁,干部。

平素嗜酒,形体肥胖,于1992年l2月5日初诊。

患者胃脘灼痛,痞满胀急,口干而不欲饮,恶冷喜热,小便色黄,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舌苔白,脉滑数。

胃镜显示,镜下见胃黏膜充血明显,粗糙,片状糜烂出血,黏液少而秽浊,溃疡表面覆有黄白苔。

曾在门诊就诊,前医见心下痞,恶冷喜热,小便色黄,予半夏泻心汤7剂不效,转请步老诊治。

刻下症见:胃脘痛,痞满胀急,口干而不欲饮,恶冷喜热,小便色黄,大便粘滞不爽,舌
质红,舌苔白,脉滑数。

步老辨证为脾湿胃热,处方竹茹温胆汤加减:冬瓜皮30g,竹茹15g,茯苓12g,法半夏10g,甘草8g,陈皮10g,佛手片8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焦六曲10g。

7剂,水煎服。

3剂胃痛止,7剂诸症若失。

按:须知胃热脾湿,乃脾胃矛盾的临证表现,必须善于处理,审慎用药。

若妄用苍术则脾湿可燥而胃热益炽,误用石斛则胃热可清,而脾湿益盛。

所以在用药上既要清胃热又不助脾湿,既要利脾湿又不助胃热。

步教授常选用冬瓜皮30g,因冬瓜皮健脾、利湿又能清热,实乃利湿清热之妙药。

阴虚
胃脘痛亦有属于胃阴不足者,症见胃痛,口干渴,两胁痛,脉细弦数,舌质红绛。

其热象突出,属虚热,不可用苦寒药,步老常用一贯煎加减。

他认为,脾胃之病必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升者不升,降者不降,或升降反作不通则痛。

李东垣论脾升,叶天士论胃降,皆为后世临证之准则。

升麻、柴胡虽能引清阳之气上升,有升阳举陷之功,但不是升脾之本法,脾不升清因于脾阳虚者,应该补脾阳才能帮助脾升。

所谓降胃者并非只降逆气,也不是只用旋覆花、代赭石就能降胃,两者虽能治反胃气逆,但不能主降胃浊。

步老认为只要滋养胃阴,俾脾升胃降,胃痛自除,常用一贯煎加减(川楝子10g,枸杞15g,当归10g,生地黄12g,麦冬10g,沙参15g,延胡索10g,石斛10g,花粉15g,砂仁6g等)。

病案3:患者某,男,60岁,商人,于1992年6月9日初诊。

患者胃部饭后胀痛l周,有烧灼感,伴嗳气,咽痛口干,唇干裂,大便色黑,两胁痛,脉细弦数,舌质红绛。

步老辨证为阴虚胃热,治以养阴清胃,理气止痛,予一贯煎加味。

处方如下:川楝子10g,枸杞15g,当归10g,生地黄12g,麦冬10g,沙参15g,延胡索10g,石斛10g,花粉15g,砂仁6g。

7剂后,胃脘痛明显减轻,2l剂后诸症悉平。

按:胃以和降为顺,宜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使津液来复通降有度矣。

临证以鲜石斛、麦冬之类滋养胃阴,使胃降脾升,胃痛自除。

虚寒
遇冷则胃痛加重,并见小便清长,脉迟缓,舌淡苔白等,为虚寒。

步老常用良附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高良姜10g,香附10g,黄芪15g,桂枝12g,白芍20g,神曲10g,生姜3片,大枣6枚,甘草6g),药到病除,屡试不爽。

病案4:患者某,女,49岁,1992年11月11日初诊。

主诉胃痛年余,加剧2天。

曾在外地治疗年余,胃痛时好时坏。

观所用方药,皆保和、逍遥、木香顺气之类。

问其目前病苦,答日: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纳差不欲饮食,极易感冒。

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迟缓,舌淡苔白。

辨证属胃痛之脾胃虚寒。

处方:高良姜10g,香附10g,黄芪15g,桂枝12g,白芍20g,神曲10g,生姜3片,大枣6枚,甘草6g。

5剂痛止,上方加减调理2O余剂,患者胃痛消失,食欲大增,大便正常,体力亦较前明显好转,满意而归。

按:黄芪建中汤补虚有余,散寒不足,今加入高良姜散寒,香附行气,共奏散寒行气之功。

患者小便清长,脉迟缓,舌淡苔白,胃痛隐隐,喜温喜按,辨证为脾胃虚寒无疑。

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所以药到病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