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会河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简介

合集下载

印会河临证治验举隅 (1)

印会河临证治验举隅 (1)

・老中医经验・ 作者简介:韩仲成,男,1949年3月生,副主任医师,保德县韩仲成中医诊所(山西 036600);韩文彪,保德县人民医院。

印会河临证治验举隅韩仲成 韩文彪关键词:印会河;疑难病;老中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156(2004)0320004202 印会河教授系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

印老治学严谨,临证善抓主症,疗效卓著,尤其对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治有独到之处。

在60余年的教学、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整理笔者随师学习时所录验案4则,介绍于下。

1 胆汁反流性胃炎李某某,女,45岁,1993年8月27日初诊。

胃脘胀满8年。

常在空腹和午夜发作,嘈杂痞闷,食后胃脘作胀,伴嗳气泛酸,半月前经纤维胃镜检查示:幽门开合欠佳,胃窦部黏膜增粗、充血、水肿明显,有散在小出血点,胆汁反流量较多,十二指肠黏膜充血。

刻诊:胃痛,口干,舌质红、苔薄黄微腻中剥。

证属肝胃不和,火郁化热伤阴,胃气失降。

治以养阴柔肝,降气和胃制酸法,处以健胃制酸方加味,药用:吴茱萸、黄连各3g ,柴胡、甘草、半夏、黄芩、枳壳、陈皮、旋复花(包)、元胡、苏梗各10g ,煅瓦楞、白芍各30g ,竹茹12g ,沙参15g 。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胃脘痛已减,嘈杂痞满吐酸亦瘥,时有脘胀嗳气,大便不爽,二日一行。

此肝胃初和,胃阴未复,仍以养阴柔肝法续进,更增通腑泄浊药,以畅中焦气机。

处方:沙参、建曲、白芍各15g ,石斛、川楝子、元胡、槟榔子皮、竹茹各10g ,枳壳、大黄各6g ,煅瓦楞子30g ,黄连、吴茱萸各3g 。

7剂,水煎服。

三诊:药后胀满已停,腑气亦通,再以上方加减,进服7剂,胃痛消失,寐食俱调。

停药1个月后胃镜复查:幽门开合佳,胃窦部黏膜轻度红白相间,未见水肿、出血点及胆汁反流。

按: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虽然各不相同,但均系由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所致。

究其升降失常之因,除脾胃失调外,与肝胆关系密切。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印会河教授名石,宇枕流,1923年生于江苏省靖江县中医世家,父印秉忠为我国南方名医印会河教授自幼随父读医书,耳襦目染,锐志求学,值日寇侵华,家乡沦陷,乃弃学就医,1940年即开业,济世活人, 1954年后在江苏省中医学校(现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中医教研组业务组长兼《金匮》教研组负责人,曾主编《中医学概论》及《金匮》讲义。

1957年奉调北京中医学院工作,先后担任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兼内科教研组组长、温病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1978年卫生部授予全国首批中医教授。

主编《金匮》及内科讲义。

1984年至1994年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专家室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辽宁中医学院名誉教授.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中医教材犏审委员会委员等职.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基础》三、四、五版教材。

印会河教授从事中医工作已六十年,精通中医基础理论,勤于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学术思想开放。

主张改革,力倡中医西医相结合,走中医现代化的道路-在继承中医传统理论的基础上,锐意发展,开拓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风格。

印会河教授从医六十余载中冶愈沉疴怪症无计,诸如1959年在莫斯科国际医学年会上宣读的论文《中医药治疗脊髓痨获突破性进展》即是其任内科主任时的科研成果。

1986年中辬卫生都攻关课题《开肺气、利三焦、治疗肝性腹胀的研究》已取得成果,经研制的消嗽汤治疗慢性肝病效率高,深受医患的欢迎。

当代名医印会河的业绩不仅载人《名老中医之路》、《今朝医文集一桔杏春秋)等书中,井已收^ 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展示了印会河教授对祖国医学的贡献及对世界医学的影响。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是印会河教授部分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代表作.特别是临床抓主症常用的三十八方.是印老家传、师承及他从事中医工作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反复验证疗效可靠的经验方,他把中医的症与西医的病相结合,把西医的临床化验、检查和诊断等纳^ 中医的辨证论冶之中,集成一套简便易行,行之易效的诊治方法。

1959年中医资料9印会河医案

1959年中医资料9印会河医案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印会河医案一、脏燥李姓妇人,年三十余,农民,住江苏省靖江县礼士乡。

一九五四年春抑郁寡欢,内心畏怯,渐至不言不笑,畏见光,多呵欠,闻声则惊恐倍增,不时悲伤痛哭,涕泪纵横。

询之,病人自谓两三月来身畔经常见有一人跟随,终日不离左右,呼之不应,驱之不退,颇以为累。

诊得脉沉细而微,舌白,面色黯然。

据金匮妇人脏燥病及五脏风寒积聚篇谓:“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则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

因之诊为妇人脏燥,以甘麦大枣为主。

方用生甘草四钱,小麦一两,大枣十枚,归身三钱,柏子仁三钱,茯神三钱,远志三钱,酸枣仁三钱炒,五味子一钱,赤油桂五分,煎服三剂而愈。

又有徐姓女年四十未嫁,江苏靖江九圩乡人,平素身体健实。

一九五四年春,突患邪哭不止,泪出涔涔,虽自觉其无谓,但不能强制之,询之起于行经以后。

时感心中悬悬,多呵欠,两眼羞明,常以手掩面,舌白,脉虚细,当亦诊断为脏燥病,投以生甘草五钱,小麦一雨五钱,大枣十二枚,灵磁石一两,茯神三钱,远志二钱,五味子一钱,两剂即愈。

后又诊治潘××女性,年四十许,江苏大丰县人。

一九五六年时在南京工作,怀孕两月以后,即感头重心烦,时时纳闷,无端啼泣,澈夜不能成寐,两目羞明,恶闻声响,语音低微,断续不继,脉虚细而两寸浮动,舌少苔而尖绛,为拟甘麦大枣汤合柏子养心汤法,约服十余剂而愈。

按:甘麦大枣汤原方用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药味虽少而用量则大。

就这三味药的主要作用来看,最根本的是养心益血,故笔者在使用时,常常配合一部份“养心汤”的药物进去,如兼气虚则用参芪,心气不收则加远志、酸枣仁、茯神、五味子之类,一般效果良好。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芍药甘草汤加味 (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味)方药组成:赤白芍各30克,甘草12克,当归15克,元胡10克.川楝子12克.降香10克。

功用:舒挛定痛主要症状:突发或阵作胃脘急痛.挛急感明显,甚者硬痛拒按.痛缓则腹软如常。

舌质青暗,脉弦。

辨证要点:本证系因胃痉挛引起突发或阵作胃脘急痛,有挛急感,硬痛拒按.缓解时则腹软如常,此证属中医“数变”的范畴.与风、与血有关。

适应证: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表现为阵发性上腹部痉挛性疼痛,以及久病不愈、原因不明的胃部疼痛。

加减法:腹胀加乌药1O克。

验案:邱某,男,53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569884。

初诊:1992年6月8日。

主诉:腹痛5天。

病史:6月3日无明确诱因突然出现左上膜刺痛.并向腰部放射,无恶心呕吐、无腹泻及里急后重感。

疼痛时腰背挛急而不能直立,北大医院曾怀疑泌尿系结石,检查:左肾区叩击痛,尿捡:WBC 8~lO个/HP,RBC 0-2/HP;B超:双肾未见异常;腹部x 线平片:未见阳性结石。

舌青苔微黄.脉弦;辨证:肾区挛痛。

治法:舒挛定痛处方:赤白芍各30克,生甘草10克,当归30克,木瓜l5克.钩藤3O克,白蒺藜l5克,鸡血藤30克,生薏仁30克,防己10克.牛膝l0克丹参30克,降香l0克。

处方:赤白芍各_{0克,生甘草l0克,生薏仁30克+术瓜1 5克,防己10克.钩藤∞ 克,白蒺藜1 5克,菊花10克,桑叶10克,泽舀3O克t夏枯草1 5克,蝉衣10克,僵蚕10克。

7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欢服。

二诊:1992年6月11日药后疼痛明显减轻,惟感头晕,食后腹胀:舌青,苔薄微黄,脉弦细。

上方已效,继以原方加减。

三诊:1992年6月18日。

药后疼痛消失。

血、尿常规捡查完全恢复正常。

舌青苔薄白,脉弦细再以前方加减,巩固疗效处方:赤白芍各30克,生甘草1 5克,钩藤30克,木瓜1 5克,防己10克,生薏仁30克,鸡血藤30克,当归3O克牛膝l2克,珍珠母60克7剂,每日1剂按语:该患者就诊时病程已5天.尿常规检查有红、白细胞,B超对于直径小于0.5CM的结石有一定局限性,且有一部分隐性结石在x线腹部平片不显影,但尿常规尚反映泌尿系感染。

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六)

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六)
例进行小结 . 井提出一些防治措 施.
1 ■库膏科
泛 . 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直接杀死胚 胎及 使蜕真 变性坏死 , 它 合 成和释放前列腺素 而引起 官缩 , 近年来在人工 流产中的应用也 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 是有推 广意 义的馋止妊娠的药物 . 但如使用
1 1 一 般资料 .
4例 均为 育龄期 妇女 , 龄 2 ~3 年 5 0岁 . 均 平
作者单位 0 09 北京 10 2 中日 友好 医院 教授
( 下转 4 O页)
维普资讯
·4 · 0
中 国 乡 村 医 药
苯 扎澳 铵在 引产 中误 洼 4例分 析
魏采 蜗
苯扎澳铵 ( 洁尔灭) 新 为阳离子表面 语性 广谱杀菌 剂, 采用 5 苯 扎澳铵羊膜腔内注 入B产 . I 较依沙吖啶 ( 利凡诺 ) 引产具有
( t涪) 蕾
辨证 湿热黄疸 , 西医诊断 t 药物性黄疽 .冶i 活血燥湿清 击t
热.
胆 结石加鸡内金 1 克 , 0 芒硝 9 ( 克 元明粉 5 分冲) 克 以梢坚
处方 t 胡 1 柴 0克 . 当归 3 , O克 赤芍 3 , 0克 丹参 3 O克 . 牡 化石 . 生 晨道感 染加 五味子 l , o克 柴胡加量至 3 , o克 山豆根 l O克 蛎6 ( 0克 先下) 郁金 l , , O克 川糠子 l 5克, 桃仁 l O克 . 梗 1 以抗菌解毒 , 桔 0 胆囊 炎加生牡蛎 3 o克 , 以软坚消肿 .
2 讨 怡
苯扎澳铵为季铵盐 类阳离子 型表面 活性 扪.其杀菌和去污
毒性低 · 临床时 常用其稀释蔽为 滑搴剂.稀溶液对组 时 间短 , 出血量少 , 胎膜 残留率低 . 娩出无活婴 等优 点. 然而在 使 力快而强 · 用过程中 , 有时发生 误注现象 . 现根据我们临床用药 中误注的病 棼 无刺激 性和 致敏 性 , { 不污染衣物 . 性质稳定 , 易于保存 , 应用广

【doc】印会河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介绍

【doc】印会河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介绍

【doc】印会河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介绍印会河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介绍准研?之中tj;卵一印会河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介绍兰塑坠平,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i00029)1胃热口疮高某.女,42岁.1992年2月17日初诊.主诉: 口睦溃疡2年余.患者1990年初出现口睦溃疡.此优被起.医药屡屡,久治不愈.严重时.吞捆食物后即感胸骨后疼痛难忍,大便4,5目一解.外院纤维结肠镜检未见异常;性情息躁.排尿有烧构感,面部轻度浮肿, 白带多,色黄腥臭,腰痛怕持.食管造影检查未见异常. B超示子宫内噗异位症.舌缸,苔黄腻,脉细.中医辨证:胃热口疮.西医诊断:口腔溃疡.治宜清世阳明. 清热燥湿.处方:生甘草l2g,防风log,生石膏45g (先煎)栀子log,藿香log 升麻lOg,白芷6g,石斛15g大黄6g,术通log,生地15g,竹叶log,椿根皮15g,黄柏15g苍术12g生苡仁3og,革砗15g, 泽泻30g.1992年2月24日二诊口干和口睦溃疡明显好转,排碌时烧灼感减轻.白带减少,舌红,苔腻,脉细. 在原方中加滑石15g,车前子12g(包煎)以刺显清热 1992年3月9日三诊.口腔溃疡已愈.白带减少. 按:口腔溃疡,其病位在口唇与舌,口唇眉脾,舌为心之苗,印老治疗此病常以泻黄散台导赤散协同治之.盖以火热属阳实证,从腑论治之故,从治疗效果看- 不但近期疗效斐然可观,远期疗效亦甚为可喜.2肝胃不和辛某,女,48岁.1990年4月16日初诊.主诉: 胸骨后不适6个月,胸骨后中,上段不适,嗳气反酸, 眠差,活动后心悸急躁气恼后症状加重.胃镜检查: 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胃窦大弯侧可见两条纵行发缸粘膜皱襞.舌淡,苔少,脉弦滑.Bp19/l2kPa.中医辨证:肝胃不和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治宜舒肝和胃.处方:黄连6g,吴茱萸3g,白芍15g赤节 15g煅瓦楞3og(先煎),煅牡蛎3og,陈皮log竹茹12g柴胡log黄芩12g半夏log枳壳lOg,熟军5g.1990年l2月31日二诊症状明显减轻,反酸嗳气均消失,纳可,舌红,苔微黄,脉弦细仍舒肝和胃法治之.处方:朵胡log半夏log黄芩log苍术10g厚朴log,青皮藿香log苏叶0g黄连 6g,薄荷3g,青蒿12g,佩兰12g,竹茹12g. 1991年1月4日随诊.胃镜复查:镜下所见明星好转,反流性食管炎已消失,原来位于胃窦丈弯翻两条纵行发红粘膜皱襞已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接:"气有余便是火"和气都化火一中的"有余与.部"则又是由气化火的厨意词,都是指的肝气郁结.前人谓肝经郁火吐吞酸"意即指此.对肝火扰心.心烦不寐,心神内乱的治疗大法,主要以清世宣发及凉血荨为主.即所谓火郁剐发之,.木桥则达之,常用虎己丸舒肝和脾,清肝谭火,降逆止呕.煅牡蛎,煅瓦楞制酸;柴胡舒肝;半夏,陈皮竹茹降逆和胃j黄芩熟军,枳壳清泄降火;苍术,厚朴青蒿藿香佩兰薄荷苏叶祛温除漪,清火达术使肆胃得以太和.治疗半年余,自觉症状消除,胃镜复查亦为其疗效提供了客观傲据.3胃胡不足刘某,女,5D岁.199]年I2月2目初诊.主诉: 胃脘痛半年余.胃脘阵痛发堵,口干咽痛,大便干.胃镜及病理检查均示萎螭性胃炎.舌红,苔薄黄.脉细. 中医辩证:胃阴不足.西医诊断:萎缩性胃炎.治宜益胃养阴.处方:抄参15g麦冬l2g石斛15g,黄精 30g,玉竹15g,丹参3og川贝母log生地lSg玄参15g,川樟子15g,天花粉30g,丹皮15g批杷叶log 芦报3og.1991年1上月12日二诊.症状减轻,口干便干, 胃脘痛均减轻,胃脘发堵及咽痛亦减轻.舌红t苔薄黄, 脉细.效不更方,在原方中加白芍3Og以养血柔肝,舒挛定痛.1992年9月10日随诊.坚持服药9个月,症状消失,食纳增进,体重增加.胃镜复查示浅表性胃炎,病理报告亦提示浅表性胃炎.接:胃阴不足,津液缺乏,肠道失润故见便千,口干j胃酸过少.不能腐化食物,则胃脘阵痛发堵.印会河治疗本病以益胃养朋为主,益胄者,养胃体也.中医以体为阴,而用为阳,故益胃实亦养胃阴之意.养阴者, 即寓生津之意,津为气阴,胃阴不足,实即胃津不足t 故益胃养阴重点应在助长胃津,胃津生长,则胃酸自行 .来复矣.4胃脘挛痛金某t女,43岁,1989年2月18日韧诊.主诉: 突发月脘挛急剧痛3天.患者lO 多年来,每遇饮食不节,精神刺激,情志不舒之时,即感胃脘挛捕,埔楚摧忍,但愎软如常每年发作3,5次三天前日气恼急躁,突发月脘疼痛挛急呼喊哭号经用阿托品安定氯丙嗪对症处理,仍阵痛不已.上腹部硬痛拒按,似有包块,舌红,苔少,融弦紧中医辩证:胃脘挛痛西医诊断:月痉挛治{击:舒挛定痛处方:赤,白芍各 3o8生甘草128当归15R,JIl株子128延胡索9g, 降香9g,钩藤3Og.白蒺藜1sg.急投1剂,患者自述饿后3Omin,觉月脘部挛急感突然解除疼捕若失.腹软如常继服7剂,5年来未再发作按:胃皖挛捕,有挛必有急,急则屈而不伸,拘挛而不灵活,用镇痉舒挛之品,可收相得益彰之散. s肠道湿热张某男.32岁,1992年8月17日初诊.主诉: 慢性腹泻lo余年,阵发腹捕腹泻,便中有粘液里急后重,捕时即有便意,每日解l,5次急躁气恼常为腹痛诱困.纳可眠差.有急性菌痢史,舌苔赦黄,脉细.中医辨证:断道温热.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治宜清利肠道处方;黄芩158,赤芍3Og,丹皮l5g,桃仁128,生苡仁308,冬瓜子308,马齿苋308,败酱草 308,木香68,JIl连6g,肉挂lg.l992年8月24.日二诊症状明显好转腹捕腹泻均减,便无粘液,里急后重感消失,舌红苔少,脉细. 原方加杏仁10g以润呻通肠;1992年8月31日三诊.愎痛消失,每日解溏便2 次,有下坠感.腹部自觉较前宽松舒适舌红苔少t 脉细.在方中加煅牡蛎3og鸡冠花l58以涩晒止泻 l992年9月7日四诊.症状基本消失便塘且爽,脉同前,仍以娘方巩固.按;此方系印会河研制的清利肠道方,主治大晒病,包括结脑炎,结腑愤疡等炎在性尢肠疾患而见大便肠垢不爽者,基本以此方治之.此方系《金匮要略》中的大黄牡丹皮汤去芒鞘,大黄等猛攻峻下之品重用败酱草.马齿苋以清肠解毒.马齿苋一药,民间多用以煎汤治菌痢.本方熔清啮解毒,行血调气于一炉,即便中夹有脓血粘液,里急后重,也能取得满意疗效t即所谓 "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6胁痛(肝胆湿热)王某.女,36岁1989年l2月25日初诊主诉; 右胁疼痛4年患者近4年来阵发右啡捕且向左右肩部放射-口干苦,尿黄便干,厌油腻,头晕.胸闷憋气肝功能,胆红索,蛋白电泳等均正常B超棱查示胆囊壁厚,毛糙提示慢性胆囊炎,肝,胰,脾未见异常触诊t肝可及边,莫菲氏征阳性舌淡.苔少,脉弦细. 中医辩证:肝胆湿热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治宜清利肝胆处方:柴胡308,五味子10g,半夏108黄葶l.g,枳壳108,赤芍308,大黄6g,蒲公英3og,茵陈308,郁金158,金钱草608黄桔158,栀子108. 1990年1月4日二诊.症状明显减轻,右略捕和口干苦均减轻舌红苔少,脉弦细.原方有技,略加修改.处方:柴胡308,五味子108,半夏108,黄莓l0g, 枳壳log,赤芍308,熟军6g,蒲公英30g,茵陈3Og, 金钱草608,郁金l58,JIl楝子l5g,紫花地丁308,土茯苓30g,茅根308,板蓝根3081992年7月28日随诊.症状基车消失,葜菲氏征 (--),B超复查示胆囊壁光滑,肝,胆,睫,睥未见异常.按:肝胆疏泄失职致使肝胆湿热,阻滞气机,气机不利,故右胁捕,胆区有固定压痛点,莫菲氏征阳性; 湿热阻滞,胃气不降,故恶心呕吐;湿热影响大肠传导功能,故大使不调.治疗应清利肝胆使胆汁岛蔬. 太柴胡汤为主清肝胆之郁阻,加用苗陈,郁金,金钱草利胆开郁}栀子,黄柏,土茯苓,紫花地丁,茅根,板蓝根清解热毒.对大脑杆菌引起的炎性癀患,印老力倡重用柴胡,五昧子多年临床应用,疗效甚佳 7胁痛(肝胆湿热)李某,男%岁.1989年n月30日初诊.主诉: 右胁痛一月余,捕连右背.伴耳鸣口苦.疲乏醴困大便谓B超捡查示胆石症(充浦型).3个月前空愎血糖15.51mmbl/L 尿糖(+十)且有多饮,多食,多尿, 消瘦瘟状,经口眼降糖药治疗,症状好转.舌红,苔少, 棘弦细.中医辩证:肝胆湿热,气阴两虚.西医诊断: 胆石症糖尿病.治宜清利肝胆,佐以益气养阴.处方: 柴胡log,半夏10g,黄芩l0g,枳壳108,赤芍30~, 大黄6g,金钱草9,C38,郁盒I5g,苗陈30g,川楝子14, 王不留行10g,鸡内金128,海金砂608(布包),生地 158,麦冬128,玄参158.l990年2月12日二诊.右胁痛症状减轻,尿糖 (一),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症状减轻,手寐,掌心热,舌红,苔少,脉弦细.仍拟清利肝胆治之.处方: 柴胡10g,半夏108,黄芩108,枳壳10g,蠢芍3Og, 大黄6g,玄明粉6g(分冲),鸡内金128,海盘砂608 (布包),王不留行IOg,垒钱草908,郁垒158,菌陈生堡匿!?璺蔓鲞塑塑30g,蒲公英30g.1992年3月5日随诊上述中药持续服用1年. 至199~'年12月症状完全消失,右胁及右背痒摘未再发作?精神食欲正常,外院B超复查示胆结石已大部分排出,胆囊内仅被残留胆石占距1/3空阃.我院B超检查示胆囊内仅剩有直径2.7cm和3.3~m强回声伴声影的结石各1个按:湿热蕴结于肝胆,结成砂石,阻滞胆道,不通则痛,故使右胁痛连后背,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伴耳鸣口苦.当以大柴胡汤为主清利肝胆湿热.加用印会河教授自制三金排石汤中的金钱草,海盎砂,鸡内金以强他排石化石作用;茵陈,郁金,蒲公荚利胆解毒;富明粉化石润爆;佐以生地,-玄参,'麦冬养阴增液以疗谓渴;标本兼顾,相得益彰.8湿热黄疸吴某.男,5O岁1992年3月26El初诊.主诉:黄疸一月泉.患者1990年8月困慢性肾炎,屎毒症在外院行肾移植手术,术后恢复顺利.每日口服环胞菌素 A2.'".近1十月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黄. 纳差口苦,尿蛋白(}{}).血清胆红素29.67,umol/L,直接胆红素6.83/~mol/L,CO2cp22.46ramol/L,BUN7,14mmo[/L,Cr106.08/~moi/L,A/G4.5/2.9,肝功能正常,Bp23/16kPa.舌红,苔馓黄,脉弦.证属湿热黄疸.西医谚断:黄疽,肾移植后药物中毒性肝炎.治宜活血燥湿清热处方柴胡10g,当归3og,赤芍30g,丹参30g,生牡蛎60g(先煎),郁金lOg,川檩子15g,桃仁 1og,桔梗】.g紫菀10g,廑虫12g,菌陈30g,金钱草 60g,栀子log,黄柏15g,知母log,蒲公英30g. 1992年月20日二诊.服药l5剂,黄疸已消退, 血清瞻红索在正常范围,Bp23/16kPa,但感头痛.在原方基础上加款冬花lOg,夏枯草15g,青葙子15g,苦丁茶15g继续巩固.按:印教授认为此病病机仍不出中医湿热黄癌范畴,在其从起病始,即存在肝内褒血问题,所以方用柴胡,当归,赤芍,丹参,郁叠,JIl楝子,桃仁舒肝理血,桔梗,紫菀,款冬花开肺气,利三焦以开气道.生牡蛎软坚散结消肿,艟虫化九瘀,消积块.井伍以茵胨,叠钱草利胆,裙子,黄柏清热操龌,蒲公英虎杖,土获苓之娄解毒,疗效良好.9肝经瘸积孟某.男,40岁.1992年6月8日初诊.主诉:肝区胀痛4月余,今年1月外院行胸腹联合切口肝右叶部分切除术,手术和府理确诊为肝癌,术后右侧晦水不断.每天抽胸水25~m1.呈喑黄色.伴双下肢浮肿,肝区 (总243)?51胀痛,低热37-5,37.8C.每日大便4,5次舌红苫檄黄?棘弦细.中医辨证:肝经积西医诊断;肝癌肝右叶部分切除木后黄疸.治宜琉肝散结.清热解毒.处方:柴胡12g,当归30g,赤芍30g,生牡蛎60g(先煎), 桃仁12g,郁金15g,JlI罐子15g,JlII 贝母10g,玄参15g, 泽兰15童,苗昧30g,栀子12g,地骨皮15g,黄柏l,青蒿15g,生石膏45g(先煎),土茯苓30g,土贝母1Sg,白花蛇舌草6og,半枝莲30g,半边莲15g,叠钱草3Oz 1992年6月18目二诊病情好转,黄疸减轻.纳可,下午浮肿甚.外院x线示胸水已吸收,胸膜粘连. 舌脉同前.原方有效,效不更方.1992年8月17日三诊.精神好转.黄疸已完全消退,肝区疼痛,下肢轻度浮肿,大便每日3,4攻,要求制成药丸长期服用取柴胡lOOg,赤芍300g,当归3O0g,生牡蛎'300g,郁金150g,桃仁l2og,JlII楝子 150g,廑虫120g,JlII贝母lOOg,玄参150g,海藻15og, 昆布150g,海浮石18慷,士茯苓30Dg,土贝母150g,白花蛇舌草300g,半枝莲300g,半边莲3Oog共研末蜜丸,每丸IOg,每日服2次,每次3丸.1993年7月26日四诊除有时右曲癌外,症状已基本消失,肝功能及血清胆红紊均正常?1993年7月 23日B超复查示肝形态不大,内回声粗糙不均,表面呈小回声结节,左肝较大,符合肝硬化改变.舌红.苔畿黄,脉弦细.继拟疏肝解毒散结治疗巩固.处方:柴葫 10g,当归30g,赤芍30g,生牡蛎60g(先煎),郁金15虽, 姚仁10g,川樟子15g,虫12g,蒲公英30g杖30g, 白花蛇舌草60g,半技莲30g,半边莲15g,土茯莓30g, 土贝母15g,夏枯草15g,海藻15g,昆布15g,海浮石 18g(先煎).按:本倒经手术和病理确诊肝癌,术后恢复差,出现胸水,黄痘而来求抬印会河教授仍守中医"标本兼治,.治病求本的原jl!f,一方面以柴胡,当归,赤芍,挑仁,郁叠,Jff檩子琉肝理血,茵陈,栀子,黄柏,盘钱草利胆清热退黄,丹皮,青蒿,地骨皮,生石膏情热.生牡蛎, 玄参,川贝母,海藻,昆布,海浮石敦坚滑瘴,土茯苓,土贝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清解热毒.使胸水, 黄疸均消失,体力恢复,从初诊恶病质到展后随诊健如常^,短短一年,判若两^.lO腹胀(漫困癀停)石某,男,55岁】990年12月24日初诊.主诉:暇胀2年,与饥饱无关,午后和夜间张甚,伴右胁胀瘫,肠鸣,便搪不爽,头昏,疲乏酸困.B超检查示脂肪肝.肝功能,心电圉检查均正常舌淡苔白有裂纹,棘弦细.中医辨证:温困蕞停.三焦不利.西医诊断:膳腑肝,膜胀.受?52?(,~244治宜疏肝开肺利三焦,佐以健脾利湿.处方:柴胡lOg, 当归log,赤芍3og,丹参3og,生牡塌6og(先煎),郁金 log,JIl楝子15g,桃七log,雇虫lOg,桔梗lOg,紫菀lOg,自术15g,获苓3Og,泽泻3Og,生苡仁3Og. 1991年1月7日二诊腹胀明显减轻,扬鸣消失, 疲乏酸困好转?有耐怕冷.舌青,苔自腻,脉弦.原方加炮姜5g,焦三仙各9g,敖冬花log,灶心土12Og(煎汤代水).1991年1月21日三诊.腹胀,肠鸣消失,大便成形,案无不适,继续以原方巩固治疗.按:治疗车病重在治湿,然后始及其余.其舒肝开呻利三焦,主要乃针对腹胀甩之柴胡,当归,赤芍,郁盒,川檩子,桃仁,舒肝理血I桔梗,紫菀开肺气,利三焦以开气道,消腹胀;杜蛎戟坚消肿}雇虫化久癖,消积块.如无陵胀,则重在利湿健睥可关(199312—12收穑1994一o5—10恪回) [粱京编发]如,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16例三!望R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9墨院(222042) 笔者自1990年始,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16例,收效显着.现总结报告如下 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患者中,住院者14例,门诊2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42,68岁,其中 42,5O岁6例,5l,60岁8倒,61,68岁2例病期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4个月.1.2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为大肠癌术后患者. 其中直眄癌5倒.己状结肠癌7例,降结肠癌3例,横结肠癌1例本组患者均有放疗史,符合放射性肠炎诊断标准,并排除克陛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肿瘤复发等=所有病例均有大便次数增多(每日 5,10次),捧粘液血样便,并有腹部隐痛.3例血小板减少(低于90×10/L),并有不同程度贫血.纤维结肠镜检查示粘膜水肿,充血,浅表糜烂和溃疡.l6例患者均在外院行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索,诺氟沙星等药物保留灌眄治疗4周以上无效.1.3药物组成赢治疗方法药物组成:大黄log,石榴皮3og,黄苓12g,黄连12g,黄柏12g,自及 lOg,甘草6g.每剂中药煎2次,取药渣l50,200ml,每晚1剂保留灌肠,1十月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行大便常规和纤维结眄镜检查,间隔5天后行下一疗程治疗.治愈后巩固一疗程停药.治疗过程中给予朴渣,纠正酸碱失衡和支持疗法,如输血浆,自蛋白等,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1.4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经治疗2个疗程腹痛,粘液血样便消失,腹泻停止,每日或隔日大便1次, 大便成形,大便常规检查阴性,纤维肠镜检查粘膜恢复正常,牯膜活检病理检查无炎性细胞?好转:经治疗 2十疗程后腹痛,粘藏血拌便消失,大便次数减少,每日2,3次,大便常规检查正常,纤维肠镜检查粘膜轻度充血,粘膜活检病理检查有炎性细胞.1.5治疗结果l6倒患者中治愈l4倒(87.5),好转2例(12.5)3例血小板减少病人在治疗2个疗程后血小板均升至110×10./L以上,贫血得到改善1.6不良反应除5例患者在治疗初始感肠鸣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1.7病案举例黄某,男,48岁1992年3月确诊为己状结肠癌,并行手术切睬.给予放射治疗5个月后,出现左下腹无规律性隐痛,大便次数增多,每日 6,8次,排出血样便,有时带有粘液,身体日淅消瘦.外院纤维结肠镜检查示降结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碰之易出血,有散在不规则形表浅溃疡,表面附有灰白色分泌物诊断为放射性肠炎给予琥珀氢化考的松 50rag,击甲肾上腺索8mg加生理盐水2OOml保留l 蔼肠,每日1攻.治疗一月余病情无好转,就诊于我院.诊时见痛苦病容,贫血貌,舌质红,苔黄厚腻,脉细弱.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脾肋下来触及.未扪及包块,左下腹压痛,眄鸣音活跃大便常规检查:桔液血拌便,镜检:红细胞+T/},腋细胞6,7个/HP.血红蛋白86g/ LI自细胞u×10.,L,N0.78,L0.22;血小板80× 10.,L.投以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每晚1次治疗20天后,大便次数减至每日2,3次,连续治疗2十疗程后,。

名医印会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验36益胃汤加味(源于《温病条辩》印氏加味)

名医印会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验36益胃汤加味(源于《温病条辩》印氏加味)

名医印会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验36益胃汤加味(源于《温病条辩》印氏加味)36 益胃汤加味(源于《温病条辩》印氏加味)[方药组成] 沙参15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玉竹10克,石斛15克.川贝母10克,元参15克,芦根30克,蜂蜜30克(温冲) [功用] 益胃生津。

[主要症状] 胃痛不胀,食后还饱,食酸甜或水果较舒,日渴不能多饮,大便干燥,舌质偏红,莒少而干,脉细。

证要点:本证系胃阴不足,常为胃酸过少之症。

痛时不胀,食量虽减少,但食时尚不觉难受,惟食后约0.5 ~1小时自觉胃脘堵闷,有似食之过饱,谓之“还饱”,意即食时不党其饱.而食后反而见饱,主因胃酸过少,不能腐化食物所致。

胃酸过少者得食酸甜食物增加胃酸,有助消化作用,故自觉食欲增加,胃亦舒适。

胃阴不足。

津液缺乏,无大热消灼故口干而不多饮。

津液不足,肠道失润故大便干燥。

适应证: 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

加减法: 痛甚加槐仁1O克,丹参15克.[ 验案] 王某,男,60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733610。

初诊:1992年4月13日。

主诉:上腹部胀闷,食后胀甚,多食则加重,因此,每餐只进50克许,体重日渐减轻,明显消瘦,大便干站,2日1次.检查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

消瘦.肌肤干燥 ,舌质红,苔灰黄,脉虚细。

辨证:胃阴不足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治法:益胃养明处方: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12克,石斛15克,天花粉3O 克,玉竹1 5克,黄精30克,元参1 5克,丹参30克,生牡蛎3O 克(先煎),川贝母1O克,当归3O克,赤白芍各1 5克,芦根30克批杷叶10克,生首乌30克,五味子10克.西洋参6克(另煎) ,蜂蜜30克(分冲).生地1 5克;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按语:该患者经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酸分泌较少,故上腹部胀阎,食后益甚,属于中医的胃阴不足证。

沙毒,麦冬,生地,玉竹为益胃场.养胃益阴生津;元参,川皿母,生牡蛎为消瘰丸,软坚散结,养阴生津F当归,丹参.生首乌养血生津,润肠通便;佐以枇杷叶,芦根,五味子酸甘化阴,和胃降浊l西洋参益气养阴生津。

名医印会河教授38秘方集验(建议收藏)

名医印会河教授38秘方集验(建议收藏)

名医印会河教授38秘方集验(建议收藏)展开全文1.清解表热方(印氏方)【方药组成】桑白皮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黄芩12克,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炙枇杷叶10克,芦根30克,生石膏30~45克(先煎)【功用】清解表热【主要症状】发热恶寒,热重寒轻,头胀痛,口渴思饮,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此证系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邪在卫分之证,其特征是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头胀痛,舌边尖红,脉浮数。

【适应证】感冒、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呼吸道感染性疾患。

【加减法】咽痛加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咳嗽甚者加杏仁10克;无汗恶寒甚者加荆芥10克,薄荷3克;身痛明显者加羌活10克,苏叶10克。

2.小柴胡汤加减(于《伤寒论》,印氏加减)【方药组成】柴胡10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鱼腥草30克,山豆根10克,生姜10克。

【功用】两解寒热【主要症状】寒后热作,热后汗出,频频嬗递,周而复始,甚者咽喉干痛,口苦胁痛,呕吐苦液,苔白或微黄,脉弦。

【辨证要点】本证为少阳病,已有化热之势,故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而痛、呕吐,苔白或馓黄,脉弦但不必悉具。

【适应证】上呼吸道感染、胆囊炎、早期肝脓肿等。

3.麻杏石甘汤加味(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味)【方药组成】外寒内热型(一型):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6克,大青叶15克,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

热痰阻肺型(二型):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6克,桑白皮115克,葶苈子10克。

【功用】宣(清)降肺热。

【主要症状】一型:高热微寒,咳喘少痰,胸闷口渴,甚者喘促有声,舌苔薄白或黄腻,脒浮数;二型:呼吸迫促,咳呛陈作,痰黄稠粘,排痰不爽,痰少,颊热面赤,口渴思饮,舌质红,舌苔黄嗽,脉滑数。

【辨证要点】一型:病邪主要居于气分,但卫分症状未罢,故高热微寒为其特点,并伴气促咳喘,痰不甚多,本方旨在清解表热与宣降肺热同时进行。

印会河琢磨多年,多次失败,我终于抓到了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关键

印会河琢磨多年,多次失败,我终于抓到了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关键

印会河琢磨多年,多次失败,我终于抓到了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关键购买论肝性腹胀肝性腹胀是有肝炎病史,而后出现以腹胀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其中有的是肝痛和消化道症状已经消失,检肝功亦基本正常,但也有的是肝功尚未恢复,肝痛和消化道症状继续存在,更有的患者,是从来未发现过肝炎,但初起即以腹胀为主,而使用中药、西药治疗腹胀,日久不见功效者(这种病例,为数不甚多,有可能患过隐性肝炎)。

这种肝性腹胀的特征,一般不受饮食物的影响,即不是在饮食之后,亦同样有腹胀发生,而且这种腹胀,常常不因矢气或嗳噫而有所减轻,其症状一般以晚间为重。

肝性腹胀在西医学上,多数是属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化的阶段。

肝炎初起见者不多,有时乙型肝炎亦可见之。

从中医辨证来看,往往是由于血结于肝,由肝血瘀阻而发展至于气滞不行的阶段。

有的除自觉腹胀以外,还可出现腹皮膨大,但叩之无移动性浊音,腹腔尚未积水,中医见到这种情况,一般称为“气臌”,是“水臌”(晚期肝硬化腹水期)的前期症状,失治则易生腹水。

根据本人多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的长期观察,肝炎特别是无黄疸型肝炎的早期见症,多是以肝区(右胁)定痛、压痛和肝肿等为主,这种定痛、压痛,中医一般认为是由瘀血所造成,而肝肿则是“积症”为病,此积症乃以血瘀而起。

在这一病程阶段,本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一般是以疏肝理血为主,经常用的方剂是逍遥散加减法(加活血行瘀和清热解毒药物,一般不用健脾之品),疗效基本是可靠的。

若此时失治或调治不当,则其病可以由血瘀而转生气滞,并可以因肝气横逆而干犯脾胃,故其所表现的症状,重点即在于腹胀。

有的胀重在脘腹,但亦有上起胃脘胸胁,下迄少腹,同时见有胀满,甚至出现腹皮膨大者,若再治不如法或失于治疗,则病由气滞而又可转变成为水停,即气不行则水湿不行的原理,进一步发展成为水停腹中,发为臌胀(又名单腹胀),最后至于“鸡头牛腹”的“蜘蛛臌”(指头面、四肢、胸胁等部瘦小,而腹独大)阶段,因正虚邪实,昏迷、出血等而造成死亡。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一)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一)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一)
陈庆平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2000(007)009
【摘要】1 三十八方集验1.1 清解表热方(印氏方) 〔方药组成〕桑白皮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黄芩12克,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炙枇杷叶10克,芦根30克,生石膏30~45克(先煎)。

〔功用〕清解表热。

〔主要症状〕发热恶寒,热重寒轻,头胀痛,口渴思饮,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此证系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邪在卫分之证,其特征是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头胀痛,舌边尖红,脉浮数。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陈庆平
【作者单位】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相关文献】
1.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十七) [J], 陈庆平;王诗雅;徐蒙
2.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十九) [J], 陈庆平;徐蒙;王诗雅
3.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二十) [J], 陈庆平;徐蒙;王诗雅;马明
4.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二十一) [J], 陈庆平;徐蒙;王诗雅;马明
5.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23) [J], 陈庆平;徐蒙;王诗雅;马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名老中医印会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举隅_张力英

名老中医印会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举隅_张力英

#经验撷菁#名老中医印会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举隅张力英,王俊蒲(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摘 要:著名老中医印会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独到之处。

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按中医辨证大致可分为/湿热积滞肠道0、/湿渍肠道0和/脾胃虚弱03种类型。

自拟清理肠道方,经多年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腹痛;腹泻;便利脓血;老中医经验;印会河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09)02-0174-02Y I N Hu ihe c s Experien ce of Treating U lcerative Co litisZ H AN G Li -y ing ,WAN G Jun-p u(T he S cond A ff ili a te d H o s p ital of T i anj i n University of TC M ,J ianjin 300150,China )Abstrac t :The famous o l d doctor of trad iti onal Ch i nese m edic i ne Y i n Hu i he has a un i que feature of t he trea t m ent o f u lcera -ti ve co litis .H e t h i nks tha t u l cerati ve co litis can be b roadl y d i scri m i nated accord i ng to the trad itiona l Ch i nese m edic i ne i nto "Sh ireintesti na l","Shizi i ntesti nal","Xv ruo of sp leen and stom ach"these three types .H e se l-f m ade the drafting say i ng m ethod of clean -up of intestina ,l a fter years o f cli n i ca l applicati on ,the e ffect is si gn ificant .K ey word s :U lcera ti ve co litis ;A bdom i na l pa i n ;D i a rrhea ;F acilitate N ongxue ;Experiences o f o l d docto r o f trad iti onal Chi nese m ed ici ne ;Y I N Hu -i he收稿日期:2008-06-05作者简介:张力英(1958-),女,辽宁盖县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印会河临床经验选萃

印会河临床经验选萃

印会河临床经验选萃
陈锐(审校)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4(30)3
【摘要】火郁型胃脘痛临床表现特点为胃脘痛且有灼热感,反酸,或胃中嘈杂,进甜食后尤甚,或兼见心烦易怒,口苦便于,舌红、苔黄,脉弦。

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或溃疡、食管裂孔疝伴反流性食管炎、部分浅表糜烂性胃炎。

【总页数】1页(P31-31)
【关键词】临床经验;印会河;十二指肠球部炎症;临床表现特点;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糜烂性胃炎;胃脘痛
【作者】陈锐(审校)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1301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相关文献】
1."德鲁巴来到中国"科印国际报告会及科印高新技术展览会科印国际包装印刷技术展览会 [J],
2.印会河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方分析 [J], 韩仲成;韩文彪
3.印会河教授采用疏肝散结方治疗癥积经验 [J], 陈迎春
4.郭国兴老中医治疗水肿临床经验选萃 [J], 郑国华;林瑛
5.姚奇蔚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选萃 [J], 陈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I.13 化瘀通气方(印氏方)[方药组成]柴胡lO克,赤芍3O克,丹参30克,当归l5克,生牡蛎30克(先下),广郁金lO克,川楝子l2克,桃仁l2克,红花lO 克,桔梗l0克,紫菀l0克,土鳖虫l2克。

[功用]化瘀软坚,开利三焦[主要症状]胁腹胀痛较久,继发腹部胀满,腹胀不以饥饱为增减,一般夜间为重,渐变腹部膨大,击之如鼓,无移动性浊音(无腹水),有两胁积块(肝脾肿大),舌苔薄白,脉弦。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辨证要点]本证常由肝炎继发,是由血瘀导致气滞,故见胁腹胀痛,乃“气滞则胀”之意。

继发腹部胀满,此非胃肠气滞,故与饮食无关此为气臌积块,一般无水,固有肝、脾肿大,故可触及两胁积块。

印老认为本证属于肝性腹胀,是由于肝血瘀滞而引起的气机不畅,不同于脾、胃、肠功能失调所引起的腹胀,冶疗必须在化瘀、软坚的基础上.使用开利肺气的药物,妇紫菀、桔梗、冬花、枇杷叶等,以开利三焦气道(三焦为水、气的通路,上出于肺、下达膀胱,故开肺气即可通调三焦),便气行、瘀散,而腹胀即愈。

(适应证)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血管癌、肝囊肿等。

[加减法]肝脾肿大显着者加鳖甲30克,炮山甲l0克,青皮l0克,莪术10克,鸡内金lO克。

(验案)昊某,男,l6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188893。

初诊:1990年11月22日主诉:腹胀,右胁痛4年。

病史:患者4年来经常腹胀,右胁疼痛,疲乏无力,心烦口苦,纳少便溏,小便短赤。

检查:B超示肝内回声不均,提示早期肝硬化。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强阳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95 U/L。

面色晦黯,肝掌,胸前散在蜘蛛痣,舌质红,苔微黄,脉弦细。

辨证:血瘀气滞,毒郁于肝。

西医诊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冶法:疏肝开肺,解毒利三焦。

处方:柴胡10克,赤芍30克,当归l5克,丹参30克,生牡蛎60克(先下),广郁金15克,川楝子l0克,桃仁10克,廑虫10克,紫菀10克,桔梗l0克,蒲公英30克,地丁30克,土茯苓30克,茅根30克,虎杖30克,黄芩l2克,黄连6克,水牛角30克(先下),人工牛黄2克(分冲)。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验方集粹(六)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验方集粹(六)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验方集粹(六)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三十八方集验1.11 茵陈蒿汤加味(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味)[方药组成]茵陈30克,栀子10克,大黄9克,黄柏15克,大青叶30克.川金钱草60克。

[功能]泄热利湿。

[主要症状]身目黄色鲜明,发热口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心中烦热嘈杂或见烧心吐酸,如台蒜状,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是阳黄初起见症.由于湿郁热蒸,不得泄越,胆汁外溢,泛溢周身.故见身目色黄.由于热重于湿,乃见发热口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心中烦热。

[适应证]病毒、药物引起的肝内胆汁瘀积性肝炎、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瘀积、胆囊炎、胆石症等。

[加减] 心烦加豆豉10克,大便不通加元明粉6克(分冲),寒热往来,口苦加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胁痛甚者加广郁金10克,赤芍20克,烧心吐酸或嘈杂者加煅瓦楞子30克(先下).[验案]昊某,男.50岁.中日友好医院病素号552070。

初诊:1992年3月26日。

主诉:黄疸1月余。

痛史:1990年8月因慢性肾炎、尿毒症在北京友谊医院行肾移植手术.术后口服环胞素维持抗排异反应.近1个多月来,皮肤及巩膜黄染,口苦,尿黄.纳少.大便干结。

检查:BP 170/120 mmHg.BUN 2Omg%.Cr 1.2mg%,CO2—CP 50Vol% ,T—bi11.7mg% .D—bil0.41mg% ,A/G为4.5/2.9.尿蛋白(卅).GPT(一),TTT正常。

舌红,舌苔微黄,脉弦。

辨证:湿热黄疸,西医诊断:药物性黄疽.冶法:活血燥湿清热。

处方:柴胡10克.当归30克,赤芍30克,丹参30克.生牡蛎60克(先下),郁金10克,川糠子15克,桃仁10克.桔梗10克.紫菀10克,蛰虫12克,茵陈30克,栀子12克,生军3克,川金钱草60克,黄柏15克,知母12克,蒲公英30克。

15剂,每日1剂,水煎分次服.二诊:1992年4月20日。

腹痛便泻--戊己丸加味--印会河

腹痛便泻--戊己丸加味--印会河

腹痛便泻--戊己丸加味--印会河9.戊己丸加味(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黄连6克,吴茱萸3克。

白芍15克。

煅瓦楞子3O克(先下)。

[功用]泻肝和胃。

[主要症状]腹痛便泻。

以情绪波动时为甚,痛和泻交替发作。

肛门灼热。

吐酸烧心嘈杂。

甚则下利完谷。

舌绛无苔。

脉弦数。

[辨证要点]本证系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肝气横逆,克制脾胃,故见腹痛便泻。

以情绪波动时尤甚,腹痛则泻,泻后痛止,如此更替,每日可数次。

并伴吐酸烧心,胃皖嘈杂不适等。

[适应证]功能性腹泻、粘液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反流性食管炎、胃炎以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

[加减法]本方可与痛泻要方(防风1O克,白术1O克,陈皮1O克,白芍15克)配合使用。

二方同以治肝为主,一以健脾,一以和胃,如肝盛病伤脾胃,则以二方合用为宜。

若泻下粘稠不爽,可改本方为大柴胡汤(柴胡1O克,黄芩1O克,白芍15克,半夏1O克,枳实1O 克,生军6克,生姜6克,大枣5枚)加煅瓦楞子3O克冶之。

[验案]万某,女,30岁。

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55417。

初诊:1993年6月28日。

主诉:胃皖疼痛20余天。

病史;近来因情志不遂。

经常胃皖疼痛,伴有烧心吐酸,嗳气,手足发凉,腰背酸痛,大便溏薄,1日1-2次。

检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上腹部压痛明显,舌质红,舌苔根微黄,脉弦细。

辨证:肝胃失和。

西医诊断:浅表性胃炎。

冶法:泻肝和胃。

处方:黄连6克,吴茱萸3克,陈皮1O克,白芍15克,防风1O克,白术1O克,煅瓦楞子3O克(先下),煅牡蛎1O克(先下)。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随诊:1993年7月1日。

患者服上方3付。

胃痛即止。

烧心、吐酸、嗳气也减轻,来门诊询问是否继续服药,嘱其仍须治疗,以期巩固,于是遵嘱服完7剂,其病告愈。

[按语]本方为戊己丸与痛泻要方合方,均以冶肝为主,适用于肝脾不和所致腹痛便泻,痛泻交作,或脘痛吞酸嘈杂等症。

戊己丸清肝泻火,和胃降逆,痛泻要方健脾泻肝,二方同中有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会河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简介
印会河教授为当代名中医, 在医坛耕耘50 余载, 经验颇丰, 今仅以胃酸过多及胃酸过少两种不同特点的胃脘痛为例, 介绍印老临床经验及独到之处, 以飨同道。

1 火郁胃痛, 法当降火散邪, 健胃制酸此型胃脘痛临床表现特点为胃脘痛且有灼热感, 反酸, 或胃中嘈杂, 进甜食后尤甚, 或兼见心烦易怒, 口苦便干, 舌红、苔黄, 脉弦。

多见于十二指肠球炎或溃疡、食道裂孔疝伴反流性食道炎、部分浅表糜烂性胃炎。

临床主要用药为: 柴胡、陈皮、半夏、黄芩、枳壳各10 g , 大黄3~6 g , 黄连、吴茱萸各6~10g , 赤芍、煅瓦楞子、煅牡蛎各30 g , 竹茹12g , 生姜5 g。

印老认为, 肝火内郁、胃酸过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方选大柴胡汤, 少阳阳明并治, 既疏散少阳肝胆经之郁热, 又清泻阳明胃火, 配合左金丸辛开苦降, 散郁降火以制胃酸, 再加煅瓦楞子、煅牡蛎
2 味制酸要药等,遇胃脘痛而胃酸多者每获良效。

加减法: 大便不干者用熟大黄4 g ; 大便干或秘结不通者用生大黄4~6 g , 必要时后下; 大便溏泻酌加炮姜6 g , 或以灶心土120g , 煎汤代水煎取诸药; 心烦懊恼者加栀子10g ; 有寒象者黄连与吴茱萸之比为3∶6 , 寒热不明显者可用6∶6 , 热象多者用6∶3 。

例1 : 王某, 男, 41 岁, 1998 年1 月8 日初诊。

患者反复出现胃脘痛伴反酸2 年半, 胃镜检查示: 慢性浅表糜烂性胃炎, 食道裂孔疝, 反流性食管炎。

曾在多家医院服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后改服西药如德诺、普瑞博思等,反酸虽有减轻但胃脘痛不减, 且用德诺则便秘难解, 痛苦不减反增, 故慕名前来印教授处就诊。

刻诊: 病人胃脘疼痛无规律, 反酸明显,胸骨后灼热感, 吃面食尚可, 吃米饭胃脘痛较重, 吃酸甜食品后反酸胃痛加重, 大便每天1~2 次, 舌苔薄黄, 脉弦。

诊断为胃脘痛(胃酸过多型) 。

治宜健胃制酸。

处方: 柴胡、半夏、枳壳、陈皮各10 g , 黄芩12 g , 赤芍15g , 熟大黄3 g , 煅瓦楞子、煅牡蛎各30 g , 吴茱萸3 g , 黄连6 g 。

服药7 剂后病人胃痛、反酸程度减轻, 再进14 剂, 胃脘痛及反酸均消失, 精神体力有增。

按: 观病人前用中药多为香砂养胃丸、柴胡舒肝散、金铃子散、失笑散、丹参饮等, 效果不佳。

古人有“肝经火郁吐吞酸”之说, 胃酸过多为肝火胃热之象, 印老以健胃制酸为法, 取大柴胡汤治疗。

大柴胡汤通降腑气之特性, 可以使“胃动力”趋于正常, 改善因胃动力失常、胃酸滞留而造成的多酸之症。

另以左金丸、煅瓦楞子、煅牡蛎制酸, 诸药共奏制酸健胃, 缓解胃脘疼痛之功。

2 胃阴不足胃脘痛, 法当益胃养阴此型胃脘痛特点为胃脘隐隐作痛, 胃酸少, 食后饱胀, 得甜、酸食物后则舒, 可兼见口干舌燥但不多饮, 舌苔少而乏津, 脉细。

萎缩性胃炎及部分浅表性胃炎患者多属此型。

临床主要用药为: 沙参、石斛、黄精、赤芍、白芍各15 g , 玉竹、麦冬各12 g , 枇杷叶10 g ,芦根30 g。

印老认为, 阴液不足, 胃酸少为这一类型胃脘痛之关键所在, 方选益胃汤为主甘润生津, 益胃养阴, 以缓解病痛。

加减法: 糖尿病者可减去石斛, 虑其不利于降低血糖; 久病者宜用天花粉15 g , 既可生津又可活血, 尚可酌加丹参养血活血, 通则不痛, 遇南方人常用24 g , 北方人可用至30 g ;纳呆食少者加龙胆草2 g , 大黄1
g , 以开胃增加食纳; 嗳气、呃逆频作者加旋覆花(包) 15g , 赭石(先煎)
30 g ; 胃脘痛较重者加生薏苡仁30 g , 木瓜15 g , 舒挛定痛; 考虑部分病人萎缩性胃炎较重, 或病理见有非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者有癌变可能性, 加川贝母10 g ,玄参15 g , 生牡蛎(先煎) 30 g , 并可酌加夏枯草、海藻、昆布各15 g , 海浮石(先煎) 18g , 以软坚散结。

例2 : 陈某, 女, 64 岁, 1997 年11 月10日初诊。

患者3 年来常有胃脘痛, 尤以进食后数分钟为甚, 此后胃脘堵胀持续, 约2 小时后方略有缓解, 至下次进餐又重复出现上述症状, 每天为三餐所苦, 故常以少许面片、稀粥等易消化之品为食, 若进生硬食物则胃脘胀痛更甚, 嗳气频频, 进酸甜食品稍舒。

患者平素易口干, 大便常干结如球, 2~3 天一行, 周身乏力。

查精神倦怠, 面色萎黄, 形体消瘦,舌黯、苔少而干, 脉虚细。

胃镜检查示: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胃酸过少型) 。

治拟益胃养阴。

处方: 沙参、石斛、天花粉、赤芍、白芍、生何首乌、瓜蒌子、当归各15 g , 枇杷叶10 g , 芦根、炒决明子各30 g , 麦冬、天冬、玉竹、黄精各12 g。

服药14 剂后, 患者大便已不干燥,
每天1 次,口干减轻。

服药35 剂后患者食后饱胀、胃痛等症状基本消失。

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芪、生牡蛎(先煎) 、乌梢蛇各30 g , 川贝母10 g , 玄参15 g , 服21 剂后患者精神体力均逐渐恢复。

胃纳良好, 体重增加115kg。

按: 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因胃酸低少,故不能消化食物, 中医认为胃阴不足, 上则由于津液不能敷布而口干, 下则肠燥便秘, 胃不能腐熟水谷故食后饱胀。

对此类患者解决病症的关键在于益胃养阴, 用柔润滋液之品补足胃阴后方能达到腐熟消化水谷之目的, 且解除因胃阴不足、消化不良而造成的食后饱胀、胃脘疼痛等症。

若见胃痛、嗳气等症则以香窜理气之品“止痛”则更助燥伤阴, 使症状迁延甚至加重。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疾患, 部分病人甚至可以恶变为胃癌, 因此在胃阴得以恢复, 胃脘痛解除之后仍需从大局着眼, 加用软坚散结之品以消除障碍, 防变于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