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上课用
2020年疫情期间高一语文空中课堂陈情表【上课用】
一、深入体会李密的孝情与忠情; 二、理解融情于事、情理交融的特点; 三、深入理解传统的孝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宋代大学士苏轼曾说: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后人说: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 表:古代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
春闱、礼部试、礼闱 乡试后一年的春天, 农历三月 京城/国家级考试
举人
贡士或中式进士,俗 称出贡,别称明经
会元
其他被 称为
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 第二名称亚元,第三、 生”和“增生”有一定名额的;三是 四、五名称为经魁, “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第六名称为亚魁。
殿试
御试、廷试、廷对
强行改变
怜悯
亲自
名作动,生病
古古::直成到人…自…立,;到今了:…组…织;机今:
同“伶仃”,孤独的样子 表示构达等到筹某备种成程功度,或开另始提存一在事 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古:不能行走,此处指 柔弱;今:不可以
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 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则刘病日笃
姑且
,欲苟顺
状语后置句
古:急速就职 今:车等很快的跑
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日:名作状,一天天地 笃:形作动,病重
古:申诉 今:使人知道
取独
古:形容进退两难 今:狼和狈,相互勾结
动作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我详尽地(将以上苦衷)上表呈报,推辞而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 责备我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 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 却一天天地加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进 退两难,十分狼狈。
《陈情表》上课课件 (共38张PPT)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
废离。
缠绕,这里
草褥子 医药
指疾病缠身
研读第一段
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 哪些内容?
父丧母嫁
夙遭闵凶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夙婴疾病
陈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
研读第二段 逮奉逮奉::敬到圣辞了朝;,沐浴清荐化举比因,。喻为优推蒙前秀荐受太人了才守清明臣的逵政荐察治举教臣,化推孝荐廉;
研读第三段 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 故旧老人怜悯抚育 伏惟圣朝级以常孝用治的名敬天词语作下动,词凡,名做在词官故作动老词,,犹任职蒙矜育, 况 署 微臣,至孤本陋提苦图,自拔,宦过尊特达蒙,自为,拔因夸为尤 不擢甚矜 ,。名 宠气且命节息臣优。微徘恩弱少渥今徊命太,不喻仕 ,臣十阳奄进人分接亡岂伪的临优近敢朝国样近厚西子死,盘贱山亡,俘历桓。比,职,有郎至 所希冀。但生以命刘危夕日弱保,薄朝西不山奄,一气息息奄奄,人命危 浅,使朝动不用虑法,夕使。…臣…终无了祖母互,相无依以靠 至今日,祖母 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 以区区不能废远。
研读第三段
本段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 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 并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 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 以“孝治”大理为依据,明确提 出“辞不复命”的原因。
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 之能事
研读第四段
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
臣臣私密尽情今节,望年于愿陛指四陛乞下天能十下终神准、之养有许地终日四。我神的完长, 臣心成,祖 之愿古处为义境报母 辛祖:。母养刘苦心今养刘今,酸义老苦:之年非送楚劳日九独的累短十蜀也有之。六人审,士乌察是及鸟,识别 二下州矜牧悯怜愚伯悯体诚所恤,见听明臣知准微,许志皇。天庶后刘土或侥实许幸所,共保鉴卒。余愿终 年陛。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背景介绍介绍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陈情表》产生的时代背景。
介绍李密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他在东晋时期的作用。
1.2 作品简介简述《陈情表》的作者、成书时间及作品体裁。
概括《陈情表》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1.3 教学目标了解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李密的身份地位。
掌握《陈情表》的作者、成书时间及作品体裁。
概括《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文本分析2.1 文本结构分析《陈情表》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布局。
讲解首段、主体段落和结尾段落的内容及作用。
2.2 重点词汇与句子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分析词汇和句子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2.3 文本主题与情感引导学生探讨《陈情表》的主题思想,如忠诚、孝道等。
分析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如作者对国家、家族和个人的忧虑与期望。
第三章:课堂互动3.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陈情表》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主题。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陈情表》中的角色,如李密、皇帝等。
表演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角色的情感变化和修辞手法。
3.3 问题回答教师提出与《陈情表》相关的问题,学生抢答。
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拓展阅读4.1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推荐与《陈情表》相关的文章、书籍,如其他东晋时期的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拓宽知识面。
4.2 课堂分享学生分享拓展阅读中的心得体会,与同学交流。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享,促进课堂互动。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5.2 作业布置布置与《陈情表》相关的作业,如书写读后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等。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5.3 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背景介绍介绍《陈情表》的作者李密,以及其历史背景。
解释《陈情表》的重要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2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陈情表》全文,理解其内容和主旨。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1.3 思考与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陈情表》对于李密和蜀汉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讨论《陈情表》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技巧。
第二章:文学特色分析2.1 文学特点概述介绍《陈情表》的文学特点,如韵律、对仗、修辞等。
解释这些特点如何体现在课文中。
2.2 修辞手法解析分析《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举例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课文的表现力。
2.3 语言风格探讨探讨《陈情表》的语言风格,如文雅、激昂、抒情等。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李密的形象分析李密在《陈情表》中的形象,如忠诚、智慧、勇敢等。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李密的语句和描述。
3.2 其他人物形象分析课文中其他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刘备、诸葛亮等。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人物形象对故事发展的作用。
3.3 人物关系探讨探讨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李密与刘备、李密与诸葛亮等。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关系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第四章:情节与主题分析4.1 情节概述概述《陈情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其发展脉络。
强调重要情节和转折点对故事的影响。
4.2 主题探讨探讨《陈情表》的主题,如忠诚、义气、奋斗等。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支持主题的语句和事件。
4.3 思考与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陈情表》中的情节和主题如何相互关联。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情节和主题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第五章:课堂活动与拓展5.1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陈情表》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5.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陈情表》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观念的理解和看法。
陈情表上课用PPT
臣密言:臣以险 衅 ,夙遭闵凶。生孩 六月 ,慈父见背;行 年四岁 ,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mǐn)臣 孤弱 ,躬亲抚养。臣 少多疾病 ,九岁不 行 ,零丁孤苦 ,至于 成立。既无叔伯 ,终 鲜(xǐan)兄弟 ,门 衰祚(zuò)薄 ,晚 有儿息。外无期功强 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 尺之僮 ,茕茕独立 , 形影相吊。而刘夙婴 疾病 ,常在床蓐 ,臣 侍汤药 ,未曾废离。
无命岂名特伏 以危敢节为惟 终浅盘。尤圣 余,桓今甚朝 年朝,臣。以 ,不有亡且孝 祖虑所国臣治 孙夕希贱少天 二。冀俘仕下 人臣!,伪, ,无但至朝凡 更祖以微,在 相母刘至历故 为,日陋职老 命无薄,郎, ,以西过署犹 是至山蒙,蒙 以今,拔本矜 区日气擢图育 区,息,宦, 不祖奄宠达况 能母奄命,臣 废无,优不孤 远臣人渥矜苦 。, , ,
样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
使您知晓。
分 析 第 四 段
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愿乞终养”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 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 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乌鸟私情:乌鸦反哺之情。喻人的孝心。
终养:奉养到最后。
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孝与忠矛盾的办法是什 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2、对偶句 ※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 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 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 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济,幼 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 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 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祖母 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亲自抚养我。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 路,孤苦伶仃,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家 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 有照管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 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 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被疾病缠 绕,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 药,不曾间断离开过。
《陈情表》语文教案
《陈情表》语文教案教案:《陈情表》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陈情表》。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李密的《陈情表》,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情表》。
2. 能够理解《陈情表》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3. 能够通过阅读《陈情表》,了解我国古代历史和官场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熟读并背诵《陈情表》。
2. 理解《陈情表》的文意,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难点:1. 理解《陈情表》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 理解《陈情表》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带。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陈情表》的语音和语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理解文意,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讲解:教师讲解《陈情表》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陈情表》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如抒情手法、排比句式等。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陈情表》的主题思想,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 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陈情表》一、表题1. 名称:陈情表2. 作者:李密二、表文1. 表文结构A. 抒情手法B. 排比句式2. 表文内容A. 表达作者忠诚之情B. 诉说作者艰难之状C. 说明作者无奈之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运用所学的抒情手法和排比句式,写一段描写自然景色的文字。
2. 作业答案:(示例)春天来了,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
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小草绿了,花儿开了,鸟儿笑了。
山清水秀,绿水青山,美丽的世界让人心旷神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陈情表》的文意和写作技巧。
陈情表优秀课件(上课用)
3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身世孤苦悲凉 祖母情深似海 沐清化蒙国恩 圣朝恩重如山 忠 情 孝 情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先 尽 孝 后 尽 忠
“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 朴素细腻,曲折委婉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表现出相当高 的外交才能,很有才辩。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 刘禅“可次齐桓”。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 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 ③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韩诗外 传》卷二记载:“楚昭王使石奢为理道,有杀人者追 之,则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 忠也。’于是刎颈而死。”为忠臣不得为孝子,为孝 子不得为忠臣。
苦
蓐
一生含辛茹苦 唯愿奉养终年
成长艰辛不易之苦情
祖孙相依为命之亲情
逮:到了; 荐举,推荐 第二段: 奉:敬辞。
荐举,推荐 比喻蒙受了清明的政治 教化。 因为 优秀人才。 任命, •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 不久 卑微鄙贱 任命 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 授职。 谦词,鄙贱 指杀头 报答 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 的意思。 使…… 闻。 急切而严厉 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 全部 使动用法。 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 奔走效劳 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 一天比一天 退,实为狼狈。 严重。 取消句子 报告申诉 独立性。
3、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愿矜悯”“听臣微 志”——无比恳切)
陈情表上课版(备课组参考)
2、对李密的经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C) A、李密出生六个月时,父亲就死去。 B、在他四岁的时候,舅舅违背母亲的意愿,逼迫母亲改 嫁。 C、李密由后母刘氏抚养成人,从小体弱多病,九岁时还 不能走路。 D、一位太守名逵的考察并推举他为孝廉,一位刺使名荣 的举荐他为“秀才”,不久,晋武帝下诏,征他为郎中
3、根据对成语的解释写出本文中的这个成 语。
• 1.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读通文句, 不懂的圈画出来。 • 2.同学间互相交流,共同解决字、 词、句的问题。(还可以随时提 问老师) • 3.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 各段内容概括:
• 第1段:陈述家庭和祖孙相依为命的实情。 • 第2段:表述朝廷优礼有加、催逼上任, 但刘母病笃,陷于两难的境地。 • 第3段:赞颂晋朝“以孝治天下”的政纲, 陈述自己从政的经历及人生态度,强调 自己的特殊处境。 • 第4段:直接提出自己的愿望。
学习第1段
• 哪一句话是本段的总提?“闵凶” 具体指哪些方面?(用四字词概 括或用原文句子回答)李密陈述 本段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 第一课时结束
•第二课时
学习第2段
• 第2段内容可分几层?各层是 按什么顺序叙述的?李密叙 述忠孝两难的目的何在?
学习第3段
• 1.第3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作 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陈述的?哪 三个词可以看作是语意层次转换 的标志? • 2.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 旗?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杨丰的女儿,十四岁那年,随父去田 间收割稻子,突然一头斑斓猛虎跃出,将其父扑倒 在地。杨香听到父亲的叫声,一个箭步跨上前,跃 上虎背抡起拳头,对着虎头砸下去,后又将老虎的 嘴按在坑里。老虎因无法呼吸,倒地而死。杨香不 畏猛虎,“打虎救父”的故事成了脍炙人口的佳话。
《陈情表》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陈情表》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陈情表》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陈情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篇文学作品,它既具有历史性的价值,也具有文学性的价值。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陈情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围绕《陈情表》的教案教学设计实录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1.了解《陈情表》的背景、作者及时代背景。
2.理解《陈情表》的主旨和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本内容。
3.通过《陈情表》的阅读,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陈情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围绕着文本内容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如下:1.文本赏析:通过精读文本,了解《陈情表》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并辨析文本中的重点难点。
2.历史背景分析:通过课堂讲解,了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及文化氛围,以及当时的政治形势。
3.阅读策略培养:通过开设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和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陈情表》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书法展示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展示《陈情表》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美感。
通过书法展示,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
2.分组讨论在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文本难点展开研讨和讨论。
通过分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和合作精神。
3.语言表演在课堂的最后阶段,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文本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设计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如果他们是庞统,会如何书写一份陈情表。
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讲解背景通过简单的历史讲解,介绍《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及相关时代背景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第三步:文本赏析在教学中,需要通过讲解文本的结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的思想内容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陈情表》的文本特点和重点难点。
第四步:教学互动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策略。
陈情表(精华)上课用+文言知识整理
陈情表李密1、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3、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苏轼预习检测险衅闵凶门衰祚薄期功应门强近之亲床蓐陨首猥以微贱逋慢优渥茕茕孑立拔擢盘桓矜育xìn mĭn zuòjīyìng qiăng rùyŭn wěi būwòqióng jiézhuóhuán jīn文言知识梳理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解题陈情表陈述、禀报实情、苦衷奏章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 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表朗读课文一、是谁陈情?二、向谁陈情?三、陈什么情?四、如何陈情?李密(224-287),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蜀亡后,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及祖母卒,服丧期满,以太子洗马征至洛阳。
后出为温县令、汉中太守等职,最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63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
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陈什么情?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先尽孝、后尽忠的衷情。
(愿乞终养,辞不就职)如何陈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动人)本文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逐段分析学习。
自学指导(一)研读第一自然段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有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总起:理由一: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理由二:祖母抚养【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理由三: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理由四: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陈情表 (上课 第三课时)优秀实用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老师寄语: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十七八岁 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 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 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 们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为亲人捧上自己 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探究:
说说你学习这篇课文的 最大的收获。
作业:
请将你学习这篇课文的最大的收获整理在练笔 本上 。
答案: 2.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我因为祖母无人供养侍奉,便 表示辞谢,没有就任。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 区不能废远。
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内心 实在不愿意放弃侍养祖母,远离她 去做官。(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 私情。更,交替,交互。 )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 养刘之日短也。
1.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让
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 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 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 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 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 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文势如 行云流水般通畅)。
2.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 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 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 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 切而无可置疑。
举荐 攻克 发动 全、尽
(2)矜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顾惜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怜惜 公亦以此自矜 夸耀
陈情表-上课用PPT21页
陈情表-上课用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陈情表上课稿
第二段思路
沐浴清化 寻蒙国恩
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求得 怀着像乌鸦反哺 希望 那样的私情 译: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 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 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象乌鸦 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给祖母养 老送终的请求。
陈情表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 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 古今异义, 辛酸苦楚。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 怜悯 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 庶几,希望 终 表以闻。 代指报恩 像犬马一样,名作状.
•译:我的辛酸苦楚,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 使听见,使动用法
来,表目的连词 明白知道,连天地神明也都审查得清清楚楚的,祈望陛下能 怜惜我愚昧至诚的心意,同意我这点微小的愿望,使祖母刘 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 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 谨此上表禀告。
日薄西山: 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
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
气息奄奄:
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 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 弱的样子。
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 人命危浅: 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
朝不虑夕: 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
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欲奉诏奔驰
课文《陈情表》优秀教案
《陈情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陈情表》。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例如“臣本布衣”、“受任于败军之际”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崇高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陈情表》。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分析讲解。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陈情表》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分析: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陈情表》。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深入研究《陈情表》的历史背景,了解作者李密的相关事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背诵、写作等方面,给予评价。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陈情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给予评价。
高中语文-陈情表 上课用
人必不忠;
读 《陈情表》不垂泪者,其
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
人必不友;
读 《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
人必不为人。
——苏轼
陈 晋情 李表
密
陈 陈述、禀报
情 隐情、苦衷
表
一种文体, 是古代奏章 的一种。
是古代臣属 给帝王所上 的陈述己见 的文书。
禀告自 己苦衷 的奏章
④ 家门衰败,福分浅薄。( 门衰祚薄)
第二段: 陈进退狼狈难为情 本段写了哪几层意思?
征召之殷,退很难;祖母病重,进更难。 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
时间顺序(逮、前、后、寻) 哪些语词表征召? 察、举、拜、除。
一句一译 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得分点:具、以、闻、辞
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 星火。
得分点:临、于、特殊句式
第三段: 陈孝治天下至孝情
本段写了哪几层意思? A、伏惟...... B、且...... C、但......
句子翻译
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 达,不矜名节。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第四段: 陈先孝后诉忠君情
本段写了哪几层意思?
尽节日长,报养日短;矜悯愚诚,陨首结草。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伶仃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 既无,终鲜;门衰,晚有; 外无,内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现状之苦 祖母卧病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根据对成语的解释写出本文中的这个成语。 ①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孤苦伶仃 ) ②形容一个人孤孤单单,无依无靠。(茕茕孑立) ③只有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相互安慰。形容孤单得 很,既没有知己的人,也没有同情的人(形影相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 词语直接写其凄苦? 相依为命:
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 应“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 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凄苦: 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 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
研读赏析第2段
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 什么?
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
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
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
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
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
都可能发生变故。
祖母疾病缠身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目的
寻“情”
忠情——圣上恩重如山
朝廷征召之殷 供养无主,辞不就职
称颂朝廷
州郡推举 心存感恩
朝廷、地方催逼
自己苦衷:刘病日笃
矛 盾 激 化
进退两难的境地
忠孝难以两全,怎么解决???
“圣朝以孝治天下” 说明自己应当得到同情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阐明自己追求,消除误会 “更相为命”“区区不能废远” “孝”——辞职的唯一理由
陈 晋情 李表
密
·
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 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 要的便是“孝”了。千百年来,人 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 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 著称的《陈情表》。
前人评价: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苏轼)
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 己见的一种奏章。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 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 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 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 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 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 的原因,情辞恳切。
具体研习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研读赏析第1段
A. 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 些内容都属于“闵凶”? 父丧母嫁 为“臣无祖母无 祖母抚养 以至今日”埋下 伏笔 夙遭闵凶 少年多病
没亲没戚
祖母病卧
为“祖母无臣无 以终余年”埋下 伏笔
B、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 次是怎样的?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 待李密的“孝”?(结合课文来谈。) 表现:
1、臣侍汤药,未曾远离 2、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3、刘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为远 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思考研究
•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 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 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 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称” 书”, 到了汉代, 则分 为:章,奏,表,议四类. 表的内容多为有叙有 议, 但是叙事和议论都 带有感情色彩.
?
谁在“陈情” 向谁“陈情”
为什么要“陈”
“陈”什么 如何“陈”
• 李密(224—287),字令伯,西晋武阳 (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 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 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 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 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 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 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 汉中太守。
二层 叙朝廷征召之殷; 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时间顺序) 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 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 (赴命)”?
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 和“寻”,积累相关词语)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 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 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 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 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找依据
释误会
述苦衷
解决忠孝难以两全的办法
臣无祖 母无以 至今日
孝情
病笃(情)
报养短
先尽孝
揭示矛盾 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 愿乞终养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忠情
孝治(理)
尽节长
后尽忠
语言艺术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 “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1、四字骈句: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 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 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 成立……”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 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 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 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 “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 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 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 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 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 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 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 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 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 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 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 武帝化严为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对偶句
※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 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 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 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陈 情 表
晋武帝 李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 密 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 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 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陈 情 表 李 密
愿乞终养
陈 情 表 李 密
研读文章
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 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 氏手里,后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 年号泰始。所以他宣扬的是“孝”,而不是 “忠”. 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 官。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 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 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 他要坚辞。《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 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为敏感的问题。
回答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 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 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 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 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 真情。
思考研究
• 回答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 “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 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 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 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 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 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 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 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 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研读赏析第3段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 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 开的?
提示:三层,“伏惟”“且”“但”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 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 “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 的惟一原因。
(“愿乞终养”) 2、贯空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尽节”“抱养”——忠孝两顺) 3、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愿矜悯”“听臣微 言”——无比恳切)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 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 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矝悯、听臣微言、 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开放性问题,可以各抒已见,自圆 其说。
李密
陈以往之情
陈现今之情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进退狼狈,不能废远 愿乞终养,死当结草
陈日后之情
简洁朴实
寻“情”
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
父、母、 祖母、本人 既无、终鲜、 晚有、外无、 内无 说明祖母“抚 养”之不易 说明极其孤单凄苦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家庭人丁 衰微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 强 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 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 3比喻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 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 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 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 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 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 染力。
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
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