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外科手术后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和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浆血管加压素浓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a d Co r l to f Th lni a e tn s n r ea i n o e C: c l S ti g i
ZH A 0 i yua X an n’
GA 0 Yua n
H A N G Yan an’ n
ZH 0 U
Ji mi a n
TA0 h n h a Z og u
W A NG L酩
1 Su g c lI tn ie C r i ,RP iH o p t l . r ia n e sv a eUn t s ia ,S a g a hnhi
Ji oo g Unv r iy Sc o lo e ii e,S a g a 2 0 2 a tn i e st h o f M d cn h n h i 0 1 7,C i a;2 h n h n Ho p t l hn .Z o gs a s ia ,Fu a d n U-
赵 贤元 皋 源’ 杭 燕 南 周 嘉敏。 陶 中华。 王鲁
( .上 海 交通 大 学医学 院 附属仁 济 医院( 1 东部 ) 外科监 护病 房 , 上海
2 .复旦 大学 附属 中山 医院 , 海 上 20 3 ) 0 0 2
202 ; 0 1 7
摘 要 目的 : 究 外 科 手 术 后 全 身性 炎性 反 应 综 合 征 (I ) 严 重 脓 毒 症 患 者 血 浆 血 管 加 压 素 ( VP 浓 度 的 变 化 , 其 与 动 研 SRs 、 A ) 及
54 9
C i s Junl f li l dc e2 1 . o.7 N . hn e o ra o i c e C n a Mein ,00 V 11 , o4 i
中 国 临 床 医学
21 0 0年 8 月 第 1 卷 7
产后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变化 , 给予支持加 广谱 抗生 素治 疗 ,见 表 2 。结合 临 床药 敏试 验 , 及时更 改 抗生 素 ;其 中 1 例 抗生 素治 疗无 效 者 , 盆腹 腔多发 巨大包 裹性积液 , 行 开腹 手术 ,产妇 均成 功治 愈。1 例早 产 儿转 新 生儿 高 危监 护 病房 治疗 ,痊 愈 出 院;
龄2 9 ~4 1岁 ,平 均年龄 3 3 . 8岁 。4例患者 均于产 后发 生 高热 ,体温达 3 9℃以上 。3例为剖 宫产分娩 ,1例为 阴道 分 娩。其 中合并官颈机能不全 、妊 娠期糖尿病 ,子痫前期 、
死胎 、产前 出血各 1 例 ,见表 1 。
的4 例严重产褥感染致 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 R S 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
应 。产妇 因前置胎 盘伴 出血 、胎膜早破 、产程 较长 、疲劳 、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0 0 6年 1 O月至 2 0 1 1 年1 0月北京 积水
潭 医院妇产科收治产褥感染致严重 S 取S患者 4例 ,患者年
酮症 、分娩过程无 菌操作 不 当,以及 产妇本 身生 理变化 等 因素 ,易导致严重感染 的发生 。现将 本 院近 几年 来较典 型
s 1 RS治疗 方法 … … … 头孢曲松 +甲硝唑 一头孢他 啶+甲硝唑 一亚胺 培南+万 古霉 素 胃肠减压 ,开腹探查 术后引流、 抗炎 , 切 口 乙 级愈合
2
8 2 . 0
8 . 8 2
1 0 1 . 0
>1 0
4 0 . 1
( 血、 阴道 ) 大 肠 埃希 菌 , 妊娠 4 1周 , 胎儿窘迫 , 双 头孢曲松 +甲硝 唑 粪肠球菌 , ( 阴道 ) 肺炎克 侧胸腔积液 , 肺部感染 , 低 一 亚胺培南 +甲硝唑 雷伯菌 , 穿刺液培养( 一 ) 氧血症 、 低 蛋 白血症 , 剖 一 亚胺培南 +万古霉素 宫产 , S I R S, 败血症 , 贫 血 ( 阴道) 克柔假丝 酵母菌 , 妊娠 3 9周 0 ;死 胎 、 帆 亚胺 培 南 + 甲硝 唑 ( I l k、 阴道) 大肠埃希菌 状胎 盘 前 置 血 管 破 裂 , 一亚胺培南 +万古霉素 s I R s, 败血 症, 产后 出血 , 低蛋白血症 , 中度贫 血 ( 血、 阴道) 大肠埃希菌 妊娠 3 9 周 。 ; 高龄初 产 , 亚胺培南 +甲硝唑 妊娠 期 高 血 压 , 胎 膜 早 一亚胺培南 +万古霉素 破, 剖官产 , 低蛋 白血 症 , 一硫酸依替米星 S I R S, 败血症
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
论 著 ・ Biblioteka 多 发 伤后 全 身 炎 症 反 应综 合 征 相关 因素 分 析
杨
摘 要 : 目的
帆 , 开俊 , 刘 李永 灯 , 白祥 军
403 ) 30 0
( 中科技 大学同济 医学院 附属 同济 医院创伤 外科 , 华 湖北 武汉
探讨 多发 伤后 全身炎症 反应综合征 (I S 的发生 率和病死 率 , SR ) 以及 SR I S评分 对早期预
测患者 预后 的有 效性 。方法
对我院创伤外科 18例 多发伤患者进 行 SR 0 IS评 分 , 分为非 SR IS组 和轻 、 、 中
重度 SR IS组共 4组 , 比较各组 间的病死 率 , 分析相 关 因素 的影 响及 SR 并 IS评分 的关系 。结果 SR I S组病
死率明显高于非 SR 组 ( 0 0 ) I S P< .5 ;且随着 SR I S严重程度 的增加 , 患者病死率 明显升 高( 0 0 ) P< . 1 。同时 多发伤病死率也随着相关 因素 的增加而增 高( 00 ) P< .5 。结 论 关键词 :多发伤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预后
b t e ra i a e a d S RS S O r ay e . Re u t T e mo a i a e o RS r u s Wa i i c ty ewe n mo l t r t n I C r we a l z d t y e e n s ls h rl t rt fSI t y g o p s sg f a l n i n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9卷 第 1期
J mu aS r ,0 7 V 1 N . T m u g2 0 , o. o 1 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84例急诊患者的临床分析
肌压 , 出现 傲循 环 障 碍 , f 组 织 低 灌 流 和 慨 氧 血 症 。 如 果 这 {起 对 SR I S治 疗 主 要 针 对 原 发 疾 病 . 扎 感 染 、 液 、 科 手 术 、 如 补 外 骨 折 固定 等 配 台 抗 炎性 介 质 治 疗 , : 胞 因 子 和 内毒 素 的 如 细
2. ,率 : 2 1 2 心率 >9 0次/ i 者 6 a r n 3例(6 . 中大 多数患 7 %) 其
者 心 事 >1 0次 /an 0 ri
氧 基 和 其 它 递 质 。SRS初起 、 动 或 活 化 细 晦 因子 网 络 、 体 I 启 补 系 统 、 血 和 纤 溶 系 统 , 成 一 些 过 量 的 促 炎 性 递 质 。 同 时 凝 生 还有 中性 粒 细 胞 、 核 细胞 、 皮 细 幢和 宿 主 防御 系 统 其 他 缃 单 内
的 资料 , 发 热 、 温 过 低 、 在 体 心率 、 吸 、 呼 白细 胞 计 数 中符 合 2十 及 上 者 可 诊 断 结 果
者5 0例(9 . 项者 2 5 %) 3 2倒(6 . 项者 1 2 %) 4 2例(4 , 1 %) 死亡者均 并发多脏 器功能衰竭 ( F) MO 。结 论 重 创 伤 、 毒 、 水 等 均 可 引 起 SR 治疗 应 主 要 针 对原 发 病 采 取 措 施 。 中 潮 I S, [ 关键 谲] 垂 身炙疰 夏应练台蔓; 临廉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R 9 5 [ 文献标识码] B
咆的 话化。细咆递 质损伤内 皮细 咆、 导致 内皮功能 紊乱, 刺激 血管话性物质 的合 成. 内皮素 一t使血 管收 缩, 如 前列腺 环素 ( GI、 O使 血 管 扩 张 , 发 休 克 ; 活 化 的 白细 胞 接 触 内 皮 细 P )N 引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评估及治疗研究现状
加 准确地 对感 染性 疾 病 作 出病 情 评 价 , 判 断 其预
后, 这与谢卫星 o _ 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1 . 3 乳酸
乳酸 由丙 酮酸 还 原 而 成 , 正 常状 态 下 产 量 不 多, 当组织 灌 注 减少 , 细胞源自缺 氧时 , 三 羧 酸循 环 受
阻, 乳酸被大量合成 , 形成乳酸血症 。发生 S I R S
时, 体 内大量 炎症 介质释 放 , 引起机 体一 系列连 锁 反应 , 凝 血 功能 紊乱 , 形成 微 血栓 , 导 致组 织 灌 注 不足 , 缺血 缺 氧 , 进 而 生 成 大量 乳 酸 。佟 鑫 等L 1 通过 对诊 断为 S R I S的 6 0例重症 监护 室 ( I C U) 患
组织损 伤后 的 修 复程 度 也 密切 相 关 , 因此其 可作 为疾 病急 性期 的一个 衡量指 标 。近年 来 ,C R P已 被广 泛 应用 于感 染性 疾 病 , 如 心 内膜 炎 、 肺炎 、 腹 膜炎 、 脑膜 脑炎 、 脓 毒症等 的监控 及预 后判 断 。李 峥[ 5 J 等 曾对 6 9例 S R I S患 者 按 诊 断 标 准 的各 项 指标 进行 评分 , 并与 7 1例非 S RI S患者 进 行 对 照 研究, 观察 C R P对 S I RS炎症 反应程 度 、 病 情轻 重 及预 后 的 评 估 价 值 , 结 果 发 现 :① S I R S患 者 C R P明 显 升 高 , 且 随着 S I R S评 分 增 高 而 增 高 ; ② C R P水 平 越 高 , MO D S发生 率 和病 死 率 越 高 , 说明C R P水 平结合 S I R S评 分可对 病情 严重程 度 进 行判 断 , 改善其 预后 , 降低 病死率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Ke r s s se ci f mma o s n es n o ; a o e e i; e a y y wo d : y tmi n a l t r r p s y d me p t g n ss t r p y eo r h h
最 早在9 年 代初 ,国 际上 就提 出了全 身 炎症 反 O
反应 , 巨嗜细胞 及 血小板 聚 集 ,生长 因子 的 生成 受
到刺激 ,此 为第 二 期 ,此 过 程受 前炎 症介 质减 少及 释放 内源 性拮 抗剂 的影 响 。此 时 ,如 不 能建立 内环 境稳 定 ,则进 入第 三期 , 即发 生 SR t。如 SR IS IS
继续 发展 ,极 有可 能发 展为 MO 。 DS 3 SR I S与 MO DS的关 系
p s n a e er s a c r g e so ep t o e e i n e a y o I r mma i e d d s u s d e r e t p rt e r h p o r s n t a g n ss dt r p n S RS we es p h e h h a h u rz da ic s e . n
胞 因子 ,后 者又 激 活炎症 反 应 ,促 进 伤 口修 复 及征
尤 其 是对 中药 大黄 的研 究 ,初 步 结 果令 人满 意 。本
文拟对 此及 相 关 问题 进 行综述 。 1 SRS的概念 I
S S这个术 语最 早 由R oe 18 年 提 出, CB n 在 97 19 年 美 国 胸 科 医 生 学 会 及 危 重 病 急 救 医 学 会 91
维普资讯
世界感 染杂志
20 0 6年 第 6卷 第 5期 Wol unl f net n ou , m e 5 O t 0 6 r J ra o Ifc o . lme6Nu b r , c 2 0 do i V
全身炎症康复案例
全身炎症康复案例
全身炎症康复案例可能涉及多种情况,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或手术等。
下面是一个感染后全身炎症的康复案例:
患者,男性,45岁,因肺部感染入院。
入院时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肺部
有湿啰音。
经过痰培养和血液检查,诊断为肺炎链球菌感染。
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但病情没有明显改善。
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为高热、低血压、呼吸急促等症状。
医生调整了治疗方案,增加了抗炎药物和免疫调节剂,以控制炎症反应。
同时,加强了患者的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情况逐渐好转。
体温逐渐下降,呼吸困难减轻,肺部湿啰音减少。
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康复出院。
这个案例表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调整治疗方案、增加抗炎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康复。
请注意,以上案例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类似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18例妇科术后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临床分析
18例妇科术后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后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相关因素。
方法分析18例妇科腹部手术后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资料。
结果 18例患者均为肿瘤患者,其中恶性肿瘤14例,合并有贫血、慢性盆腔炎、肝脏疾病者分别为4例、3例、4例,10例10天内有二次或二次以上手术史,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表现为发热、腹胀、腹泻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结论手术、疾病本身、术后营养、患者的基础疾病等均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炎性反应;妇科术后;妇科疾病;综合征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6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48-02妇科腹部手术大多为附件手术、子宫切除、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等,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出血等,而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比较少见。
一旦发生,病情将很危重,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本文对18例发生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妇科术后并发全身炎性综合征的相关因素。
1 临床资料收集妇科手术后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病倒18例,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43.2岁,平均体重51.2kg。
所选病倒均符合1991年8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与危重医学会联合会议的诊断标准:体温大于38℃或小于36℃,心率大于每分90次,呼吸频率大于每分20次,或动脉血三氧碳分压小于32.33mmhg。
这些症状反映出妇科手术中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针对临床资料对我院所选定的患者当中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病种、手术方式、术后营养、患者的基础疾病等,研究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相关因素。
2 结果18例病倒中,肿瘤患者占14例,其中cin级者9例,宫颈癌、卵巢癌者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者4例。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完整版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
(二)、感染性休克(失代偿期)
❖ 临床表现加重 ❖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s ❖ 血压下降:收缩压<该年龄组第5百分位或<该年
❖ 脉搏:规则有力;增快细弱提示血容量不足。
❖ 心音:判断心功能的状态
❖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3s提示循环障 碍;>6s提示循环障碍和心搏指数下降
❖ 核心外周温差:意义同CRT,若>6ºC提示预后 不良
❖ 尿量:监测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
❖ CVP反映右室舒张功能、血管内容量、 全身静脉容积
>190 >190 >160 >140 >130 >120 >100 >90
>60 >35或<4或杆状核>30% >60 >20或<4或杆状核>25% >45 >15或<4或杆状核>20% >40 >15或<4或杆状核>15% >35 >15或<4或杆状核>15% >30 >12或<4或杆状核>10% >25 >12或<4或杆状核>10% >20 >12或<4或杆状核>10%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为首选药物, 对难治性休克可联合应用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血管收缩增加平均动脉压; 多巴胺:通过增加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增加平均 动脉压和心输出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将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6例严重创伤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应用乌司他丁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点,每日2次;大黄粉10 g胃管内注入,每日2次。
疗程5 d。
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在治疗5 d 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持续下降(P<0.05),而对照组TNF-α、IL-6、IL-8水平持续升高(P<0.05)。
治疗第1日2组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第2日起治疗组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死亡率、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及大黄粉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提高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生存率。
标签: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乌司他丁;血必净注射液;大黄粉;中西医结合疗法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感染、创伤是其最为常见的原因。
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耗资和发病率持续增加的特点已经成为导致重症患者中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如何减少或避免多发伤早期全身继发性损害是有效提高外伤后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因素[1]。
临床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能够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为客观评估其临床疗效,我们选择86例住院患者进行观察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标准1.1.1 诊断标准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2]:①体温>38 ℃或90次/min;③呼吸频率>20次/min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12×109/L或10%。
具有上述2项或2项以上者可诊断。
多发伤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
o f 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wa s me a s u r e d b y i m mu n e t u r b i d i me t r y . Tu mo r 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 a l p h a a n d i n t e r l e u k i n 1 0, i n t e r l e u k i n. 6
NS I 是多发伤并 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的危险因素 ,其 中I L 一 1 0 的0 R 值最大 ,其次为D I C。结论
I S S 、A P AC HEⅡ、D I C、I L . 6 、
I L . 1 0 、I NS 是多发伤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的危险因素 ,治疗 多发伤时应注意这6 种影响因素的变化 。
mu l t i p l e t r a u ma f r o m t h e d e p a r t me n t o f e me r g e n c y me d i c a l o f t h e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o f S ha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f r o m Fe b r u a r y 2 0 0 9 t o Fe b r u a r y 2 0 1 3 we r e e n r o l l e d . Th e s t u d y g r o u p we r e c o mb i n e d wi t h S I RS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e r e n o t Th e c a s e s we r e
严重创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免疫调节治疗
严重创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免疫调节治疗严峻创伤后机体免疫功能表现为双向性转变。
一方面表现为以吞噬功能和白细胞介素-2(IL-2)等产生降低为代表的免疫受抑状态;另一方面表现出以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为特征的过度炎症反应。
正是这二方面共同作用构成了创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诱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下面就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免疫调整治疗作一综述。
一、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这一个新的临床概念是近年来的讨论热点。
其基本病理变化是机体内促炎—抗炎自稳失衡所致的、伴有免疫防备功能下降的、持续不受掌握的炎症反应[1]。
(一)SIRS的定义SIRS指的是由感染、烧伤、创伤、手术、胰腺炎以及缺血一再灌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并具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体症: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20次/分或PaCO2<4.3kPa;④白细胞数>12.0×10.9/L或<4.0×10.9/L 或稚嫩细胞>10%[2]。
它不肯定均由致病菌引起,很多非感染因素也可以引起SIRS。
其中伴有微生物存在或侵入正常活体组织而引起炎症者能称为感染,SIRS伴有严峻感染时称之为脓毒症[3]。
(二)关于SIRS发生气制及假说经过多年的讨论,人们已知内毒素是全身性炎症反应(SIR)的触发剂,其后有多种细胞因子参加SIR的最初启动,其中TNF-α、IL-1、IL-6、IL-8为最有影响的介质,有将这些介质称之为前炎症介质(Pre-inflammatory factor),而TNF-α、IL-1既为原发性前炎症介质,又是激发继发性炎症介质的趋化因子[4]。
炎症启动后激发机体产生众多的继发性炎症介质,加重SIR的瀑布效应,这种持续高水平的细胞因子可进一步进展为MODS[5]。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29例临床分析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29例临床分析
袁浩荣;洪晓霞;周乐勤;蒋瑞娟;赵小平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1999(008)012
【摘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机体修复和生存而出现过度应激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1].当机体受到外源性损伤或感染毒性物质的打击时,可促发初期炎症反应,同时机体产生的内源性免疫炎性因子而形成"瀑布效应"[2].危重病人因机体代偿性抗炎反应能力降低以及代谢功能紊乱,最易引发SIRS.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本研究对危重病人并发SIRS的1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总页数】2页(P1943-1944)
【作者】袁浩荣;洪晓霞;周乐勤;蒋瑞娟;赵小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13001;江苏省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13001;江苏省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13001;江苏省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13001;江苏省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1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急性颅脑损伤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38例临床分析 [J], 贾进明;周建良;姜学峰;谢培;赵卫忠
2.剖宫产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 [J], 卢志茹;李力
3.80例手足口病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J], 肖文芳
4.出血性脑卒中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72例临床分析 [J], 庹军
5.产后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J], 刘静芳;刘国莉;孙丽芳;王建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全⾝炎症反应综合征当机体受到严重打击后出现发热、⽩细胞增多、⼼率和呼吸加快等症状和体征时,临床多诊断为脓毒⾎症或败⾎症。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发现这类病⼈共同的特征性变化是⾎浆中炎症介质增多,⽽细菌感染并⾮必要条件[1J。
基于上述原因,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急救医学会(ACCP,SCCM)在芝加哥召开的联合会议上提出了全⾝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n锄matory responsesvndrome,SIRS)的概念,并于第2年在Cri“cal Care Med上发表闭。
这个概念的提出得到了⼴泛关注和普遍认同,由此也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随着⼈们对炎症认识的扩展,近年来对⼀些疾病的认识发⽣了根本的变化,认识到创伤性休克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肤移植的排异现象、⼼肌梗死后缺⾎再灌注损伤等的基本病理属于炎症。
随着研究⽅法的增加,技术⼿段的进步.⼈们加深了对炎症的认识,从⽽对相关疾病的本质、病理⽣理变化会有更多的了解,进⽽对疾病的发⽣、发展.发病机制的阐明具有理论意义,为疾病的防治开拓新的思路。
1 SlRS概述SIRS是感染与⾮感染因素刺激宿主免疫系统释放体液和细胞介质。
发⽣炎症反应过度的结果⼝1。
在机体遭遇到伤害刺激(如感染、创伤、休克、烧伤等)时,宿主防御反应不断扩⼤,超出机体的代偿能⼒,导致组织⼴泛损伤的病理⽣理学过程。
引起SIRS的原因包括感染和⾮感染两个⽅⾯。
感染性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全⾝感染,临床多见胆道感染、腹腔感染、创伤感染等;⾮感染包括创伤、休克、胰腺炎、出⾎性休克、缺⾎再灌注损伤、免疫性器官损伤等。
⽬前认为SIRS是机体受到严重打击后出现的并发症。
可以痊愈,也常发展成多器官衰竭。
其发⽣发展是由损伤⼀机体应激反应⼀SIRS叫垤ODS f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_+MOF(多器官功能衰竭),我们可以看出SISR是整个病理⽣理过程的⼀个中间环节,是可以逆转的,这也是探讨SIRS的关键所在。
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杨帆;刘开俊;李永灯;白祥军【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07(9)1【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SIRS评分对早期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创伤外科108例多发伤患者进行SIRS评分,分为非SIRS组和轻、中、重度SIRS组共4组,比较各组间的病死率,并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及SIRS评分的关系.结果 SIR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5);且随着SIRS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P<0.01).同时多发伤病死率也随着相关因素的增加而增高(P<0.05).结论入院后SIRS评分操作简单,对独立预测多发伤患者预后、进行早期干预、提高救治水平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总页数】5页(P11-15)【作者】杨帆;刘开俊;李永灯;白祥军【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湖北,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相关文献】1.多发伤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J], 陈新军;银小辉;姬新才2.自发性脑出血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J], 陈应柱;包仕尧;吴冠会3.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分析 [J], 翁海滨;李森4.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麻醉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闵卫翔;马德祥;陈涵;闵宇5.412例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分析 [J], 陈仿;陈宁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烧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重症烧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吴志宏;苏子毅;李国辉
【期刊名称】《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卷),期】1996(000)012
【摘要】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急救医学会的新定义,分析了1992年以来的223例烧伤面积〉30%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菌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闰率分别为44.4%,21.1%,22.9%,11.7%和10.8%;烧伤面积越大或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各病症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总页数】1页(P745)
【作者】吴志宏;苏子毅;李国辉
【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4
【相关文献】
1.儿科感染性疾病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 舒慧珠;张成;潘惠妮;李海延;徐素玲
2.危重儿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J], 高虹;陈祝;张廷华
3.危重儿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J], 刘益林;肖曙芳
4.多发伤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 [J], 杨绍江
5.危重患儿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J], 李伟生;杨辅直;钟汝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通过体外循环清除血液中毒物的概念于十八世纪提出,血液净化技术起源于1913年,Abel在水杨酸中毒动物模型取得成功。
近40年来,血液净化技术的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迅速发展,临床广泛应用,中毒急救是其应用领域之一。
2011年体外清除治疗中毒协作组(extracorporeal treatments in poisoning workgroup,EXTRIP)在加拿大成立,2012—2016年先后出台了多个中毒血液净化指南,但对于我国常见的农药中毒,如百草枯中毒和有机磷中毒尚未涉及。
近20余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状况迅速改善,基层卫生机构常见的农药中毒也成为城市综合医院的一个重要患者来源,中毒急救由单一的全血灌流技术扩展为各种血液净化模式的综合应用,提出了一些新治疗理念,如杂和血液净化、序贯血液净化及强化血液净化等,下面结合研究进展及笔者的临床实践论述强化血液净化治疗中毒的相关问题。
1 强化血液净化的基本概念治疗剂量是指RRT过程中单位时间净化血液的总量,在治疗中无法精确测量,置换液总量、滤出液的总量、单位时间置换液的量等均能不同程度反映治疗剂量,但并不等于治疗剂量。
完全后稀释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aemofiltration,CVVH)治疗时,清除率(治疗剂量)为筛选系数和超滤率(ultrafiltration rate)的乘积,小分子物质(如尿素)的筛选系数等于或接近于1.00,超滤率可基本等于清除率,多数学者同意用超滤率来表示治疗剂量。
2000年,Ronco首先提出血液净化治疗剂量和疾病预后相关,为规范临床研究,2016年成立的术语标准化创意联盟(Nomenclature Standardization Initiativealliance,NSI),规范了和治疗剂量相关的重要参数:效率(efficiency)、强度(intensity)和功效(efficac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5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收稿日期:2001-12-23 作者简介:陈敏英(1969-),女,广东普宁人,主治医师.陈敏英,管向东,陈 娟,蔡常洁,黎丽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ICU ,广东广州 510080)摘 要:【目的】了解手术创伤对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的影响。
【方法】搜集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 )335例患者的术后资料,分析不同手术组SI RS 发病率;手术时间、失血量与SI RS 持续时间的关系;SIRS 持续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结果】术后SIRS 发病率为75.8%,大手术高达92.4%;无并发症患者失血量与SI RS 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 1=0.783,P <0.01),手术时间与SI RS 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 2=0.398,P <0.01);随着SI RS 持续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病率显著增高(P <0.05)。
【结论】术后SIRS 发生、发展与手术创伤密切相关;监测SI RS 进程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发症。
关键词:失血,手术;手术期间;手术后并发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7X (2002)03-0224-03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Postoperativ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action Syndrome in 335Case CHEN Min -ying ,GUAN X iang -dong ,CHEN J uan ,CAI Chang -jie ,L I Li -fen .(Department of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First A ff ili -ated Hospital of S un Y at -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China )A bstract :【Objective 】By studying the effect of surgical trauma to postoperative systemic inflammato ry reaction sy ndrome (SIRS ).【M ethods 】T he author collected postoperative reco rds of 335patients in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SI CU ),analyzed the mo rbidity of different group operation ;relationship be tw een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t /body weig ht and duration of SI RS ;relationship between duration of SI RS and posto perative complication .【Results 】To tal morbidity of SI RS was 75.8%,it was more higher in ma -jo r operation (92.4%).In pa tients w ithout complicatio n ,duration of SI RS sig 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blood lost /body weig ht (r 1=0.783,P <0.01)duration of SI RS sig nificantly co rrelated w ith operative time (r 2=0.398,P <0.01).A s SIRS duration contin -ued ,morbidity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increased sig nificantly (P <0.05).【Conclusions 】P res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ostop -erative SIR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urgical trauma .M onito ring the process of SIRS may be helpful to detect complication earlier .Key words :blood loss ,surgical ;intrao perative period ;posto perative complication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action syndrome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会联会提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 inflammato ry reaction syndrome ,SI RS )诊断标准[1],SIRS 的研究日益增多。
外科术后患者SIRS 发病率较高,这与手术创伤引起应激反应有极大关系。
本文旨在研究手术应激因素对危重病人的术后S IRS 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入住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 )的术后患者335例(术前合并SIRS 者除外),男212例,女123例,年龄8~89岁。
1.2 诊断标准SI RS 诊断标准按照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会联席会议诊断标准[1]。
诊断标准包括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体征: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min -1;③呼吸>20min -1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27kPa ;④外周血白细胞>12×109/L ,或<4×109/L ,或未成熟粒细胞>10%。
1.3 方 法3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按手术创伤从小到大分为6组:①胆囊/甲状腺切除术,②外伤修复、腹主动脉瘤切除术,③肾/肾上腺切除术,④肠切除术,⑤肝/胰/脾切除术,⑥食道/胃切除术。
收集患者入SIC U 24h 内的Appache Ⅱ评分。
分析不同组手术的SIRS 发病率。
SIRS 诊断成立者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
无并发症组观察手术时间、失血量对SIRS 持续时间的影响。
有并发症组分析SI RS 持续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率的比较应用多暴露水平的剂量-反应相关分224中山医科大学学报(Acad J S UM S ),2002,23(3):224~226DOI :10.13471/j .cn ki .j .s un .yat -sen .u niv (m ed .sci ).2002.0073析,Mantel -Haenszel 检验,手术时间、失血量与SIRS 持续时间的关系应用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
2 结 果2.1 SIRS 发病率危重病人术后SIRS 发病率为75.8%,但在不同手术组发病率各不相同:与创伤较小的胆囊/甲状腺手术相比,第2~6组SIRS 发病率均显著增高,其中食道/胃切除术组高达92.4%(表1)。
2.2 失血量、手术时间对SIRS 的影响分析179例无并发症SI RS 患者的手术失血量与SIRS 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 1=0.783,P <0.01(图1);手术时间与SIRS 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 2=0.398,P <0.01(图2)。
表1 不同组手术的SIRS 发病率、持续时间的比较T 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mo rbidity and duration of SI RS in different operative g roupsG roup 1)Case (n )Appache Ⅱsco re SIRS n 1Non -SI RSn 2M orbidity 2)(%)Dura tio n of SIRS (t /d )1 276.8±2.4 91833.3 0.5(0~2)2407.2±2.1241660.02.0(0~6)3425.9±3.0291369.01.0(0~5)4768.6±3.5591777.62.5(1~6)5718.2±2.9601184.53.5(2~8)6799.5±3.273692.45.0(2~10)To tal3357.7±2.72548175.82.5(0~10) 1)group 1:cholecyst /thyroidectomy ;group 2:trauma plerosis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 mectomy ;group 3:kidney /adrenalectomy ;group 4:en -terectomy ;group 5:liver /pancreas /spl enectomy ;group 6:esophago /gastrectomy .2)case -control study :multiple exposure dose -response relationshiptest ,χ2=44.37,P <0.001图1 失血量与SIRS 持续时间Fig .1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loss /body massand the duration of SIRSS pearman rank -sum test ,r 1=0.783,P <0.01;V b1:volume of blood lost ;m b :bodymass图2 手术时间与SIRS 持续时间Fig .2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rative time andthe duration of SIRSS pearman rank -s um test ,r 2=0.398,P <0.01;t o :operative time ;t SIRS :duration of SIRS2.3 SIRS 持续时间与并发症7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感染性54例,非感染性21例。
随着SIRS 持续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病率逐渐增高(表2)。
应用分层四格表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手术组SI RS 持续超过3d ,并发症发病率均显著升高(表3)。
54例并发感染的患者中,22例因M ODS 死亡,说明感染对外科手术术后恢复的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