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 乘法结合律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结合律的定义2. 乘法结合律的应用3. 乘法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及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计算题,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

2. 探索乘法结合律(1)让学生尝试计算(2×3)×4 和2×(3×4),观察结果是否相同。

(2)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的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5. 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思考乘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探索乘法结合律、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及运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书写规范。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乘法结合律”的教学环节。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能够正确的、合理的、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哪位同学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吗师: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1、猜测0.7×1.2○1.2×0.7(0.8×0.5)×0.4○0.8×(0.5×0.4)(2.4+3.6)×0.5○2.4×0.5+3.6×0.5师: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可能会不一样。

)2、验证(同桌合作)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每一组算式都相等。

师: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生: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师: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生:不能。

师: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

同学们你们能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学生动手写,让学生进行汇报,尽量让多个学生进行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

(教师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2、学会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定律教学1、感知乘法结合律。

出示:求3、25和4的积。

学生审题后口答算式,并互相补充,得到左边部分。

3×25×43×(25×4)3×4×253×(4×25)25×4×325×(4×3)25×3×425×(3×4)4×25×34×(25×3)4×3×254×(3×25)接着问:这几题都是从左往右计算,那么可以先算后面的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吗?结果会相等吗?第一题示范列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四人小组分工计算验证,看结果是否相等。

最后总结:你发现了什么?(三个数相乘,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数相乘。

)2、验证与巩固(1)验证教学例2,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完成后校对思路、式子与答案,把结果连成等式:(3×10)×2=3×(10×2)(2)总结。

自学课本第12页(2),先计算,再看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完成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然后给书本中的定律填空,齐读后再给出a、b、c三个字母,要求学生概括出定律,(3)巩固。

“练一练”第1题,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

请学生填空,并口头说出依据,校对时第(3)(4)小题重点讨论:第(3)题比较5×(7×80)、7×(5×80)哪重填法简便?第(4)题(8×125)×(14×16)与其它填法进行比较,说一说哪一种简便,简便在哪里?(二)简便计算1、教学例3:25×13×4自学书本例3,思考并回答旁注,然后补充完成。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a×b=b×a2. 乘法结合律:a×(b×c)=(a×b)×c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乘法交换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乘法交换律。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乘法结合律。

(4)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乘法结合律。

3. 巩固练习:设计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明确其应用价值。

六、板书设计1. 乘法交换律:a×b=b×a2. 乘法结合律:a×(b×c)=(a×b)×c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3. 拓展题:研究除法交换律和除法结合律。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情况。

3. 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数学四年级乘法结合律教案优秀7篇

数学四年级乘法结合律教案优秀7篇

数学四年级乘法结合律教案优秀7篇《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33页主题图。

2、师:植树节快到了,四年级同学去义务植树。

3、师:看图,植树要做哪些事情?(挖坑、种树、抬水、浇树…)4、师:这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想学吗?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1。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3页主题图)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生算,小组里交流。

生汇报。

生甲:4x25=100(人)生乙:25x4=100(人)师:他们算得对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议一议,交流。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例:7x5=5x7 20x10=10x20师: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生甲:乘法交换律。

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它吗?生乙:axb=bxa师:乘法交换律,以前我们已用过它,在什么地方呢?生丙:交换因数的位置相乘,验算乘法。

师:对。

试一试,好吗?24x16 壹五x一qi指名两生板演,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多媒体出示主题图)①师:看图,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捅水?生小组里交流,并汇报。

生甲:我先计算一共种树多少棵。

(25x5)x2=125x2=250(桶)生乙:我先计算每组种树要浇水多少桶。

25x(5x2)=25x10=250(桶)②师:那么(25x5)x2○25x(5x2)中间填上什么符号?生:等号。

请你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生甲:(25x2) x2=25x(2x2)生乙:(lOx5) x5=10x(5x5)生丙:1Ox(2x5)=(lOx2) x5③师: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生甲:三个数相乘,先乘前面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3《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3《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3《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乘法结合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3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对基本的数学运算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乘法结合律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应用,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2.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应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乘法结合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练习法: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结合律的教学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等。

2.练习题:准备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棒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如卡片、小棒等,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乘法运算。

引导学生发现,当三个数相乘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是相同的。

2.呈现(10分钟)展示乘法结合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通过一些生动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关于乘法结合律的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2)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3. 教学准备(1)课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动画演示。

(2)练习题:巩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3)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并交流解题心得。

5. 课后作业设计一些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导入和动画演示,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课堂练习环节,学生分组合作,积极参与,提高了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不足之处:在讲解乘法结合律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3. 改进措施:针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难点,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乘法结合律的作用。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提高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在课堂表现积极,参与度高,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2. 教师评价: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能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但在乘法结合律的理解上,仍需加强引导和练习。

4. 改进方向: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注重乘法结合律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设计(优秀3篇)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设计(优秀3篇)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设计(优秀3篇)乘法交换律公开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第34—35页的例1(乘法交换律)和例2(乘法结合律)以及练习五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尝试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引入(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定多名学生说一说。

)2、学习例1。

(1)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指定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4×25=100(人)25×4=100(人)(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

启发思考: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即:4×25=25×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5)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6)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7)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学生齐读。

乘法结合律数学教案(精选5篇)

乘法结合律数学教案(精选5篇)

乘法结合律数学教案(精选5篇)乘法结合律数学教案(精选5篇)学生需要将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概括和模型化,从而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给大家分享乘法结合律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乘法结合律数学教案精选篇1一、在认知困惑时追问——理解知识本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疑惑、产生大面积错误时,教师应该及时地发现,立即进行有针对性的追问,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区分对错,理解知识的本质,而且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分析、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刚学《乘法分配律》时,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正确率非常高。

但解答“25×(40×4)”时,受乘法分配律答题形式的影响,几乎都写成(25×40)×(25×4)=1000 x100=100000。

师:“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生:“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先把这两个加数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

”师:“25×(40×4)是表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吗?”生:“不是,25×(40×4)是表示两个数的积与一个数相乘。

”生:“25×(40×4)是表示三个数相乘的积。

”生:“我们都错了,这题应该用乘法结合律简算,应该写成(25×40)×4=1000×4=4000。

”师追问:“那么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什么区别呢?”生:“乘法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

”生:“乘法分配律含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乘法结合律只含有乘法一种运算。

”就这样,由学生的错误开始,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及时追问,引导学生自主比较,准确掌握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区别,进一步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加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乘法结合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乘法结合律是指在乘法运算中,无论怎样分组,其结果都是相同的。

本章节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用语言和符号表示乘法结合律。

2.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效率。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理解。

2.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乘法结合律的相关PPT,包括实例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和练习题,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公园里的座位安排,引出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安排座位才能使每组人数相等。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发现和验证乘法结合律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乘法结合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等。

四年级数学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1.2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乘法运算,如:2×3=6,3×2=6,让学生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

2.探索乘法交换律让学生举例说明乘法交换律,如:2×3=3×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

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符合乘法交换律,如:4×5=5×4,6×7=7×6。

3.探索乘法结合律让学生举例说明乘法结合律,如:(2×3)×4=2×(3×4),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

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符合乘法结合律,如:(5×2)×3=5×(2×3),(4×6)×2=4×(6×2)。

4.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出示一些乘法算式,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如:2×3×4,4×5×6,7×8×9。

引导学生发现,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5.练习与巩固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引导学生认识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简便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乘法结合律年级:四年级上册学科:数学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乘法结合律。

2. 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在进行乘法计算时,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乘数的顺序?为什么?二、探究(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等式:(a × b) × c = a × (b × c)(2 × 3) × 4 = 2 × (3 × 4)(5 × 6) × 7 = 5 × (6 × 7)2. 提问: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 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三、讲解(5分钟)1. 解释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在进行乘法计算时,可以改变乘数的顺序,不改变乘积的结果。

2. 举例说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四、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强调乘法结合律在简便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等式,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练习题巩固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探究环节中,引导学生观察等式并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的概念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乘法结合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理解它对于学生掌握乘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结合律》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结合律》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结合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含义,即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2.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将乘法结合律应用于生活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提问学生:“你们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数学中的神奇规律——乘法结合律。”
2.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结合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请大家举例说明。”
-学生分享自己的例子,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5.创设丰富的练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乘法结合律。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6.注重评价与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反馈,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的规律。
教学过程:
-向学生讲述一个关于购买图书的故事:小明、小华和小红三个人一起去书店买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0元。小明买了3本,小华买了2本,小红买了1本。他们分别计算了总价,并惊奇地发现,无论是先算前两个人的书价,还是先算后两个人的书价,总价都是一样的。

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乘法结合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1.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2.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2.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乘法结合律的示意图,用于讲解2.学生准备好笔和纸,在课堂上进行乘法结合律的实际运用3.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游戏和练习,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方法五、教学过程1. 课前预备在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练习与乘法相关的小问题,如5x3=?, 4x2=?等等,以检验学生对乘法的掌握程度。

2. 乘法结合律的解释老师在板书上绘制一个简单的乘法结合示意图,如 a x b x c = a x (b x c),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和性质。

3. 实战演练老师为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在黑板前进行实战演练,通过绘制示意图等方式,把复杂的乘法问题转化成更简单的形式,使学生深入领悟乘法结合律的本质。

4. 小游戏练习老师运用小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运用乘法结合律的能力,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给出符合乘法结合律规则的结果等。

5. 习题训练老师将多个练习题给出,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讨论和解答,以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乘法结合律。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习题练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和解答复杂的数学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练习等方式,也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体验。

2024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 运算律乘法结合律 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  运算律乘法结合律 教案

乘法结合律。

(教材第54~55页)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

难点:通过探索乘法结合律,培养强烈的学习兴趣。

课件。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迅速口算下面的算式。

23×3=70×5=13×100=25×4=125×8=师:有谁愿意试一试,直接告诉我答案?生1:69;350;1300;100;1000。

师:好!请坐,太棒了!同学们,淘气和笑笑给我们带来了两组算式,分别如下:(2×4)×32×(4×3) (7×4)×257×(4×25)=8×3=2×12=28×25=7×100=24 =24 =700 =700观察算式,我们发现(2×4)×3=2×(4×3),(7×4)×25=7×(4×25)。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以轻松的口算引入课堂,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简便计算的观念。

通过观察一系列的计算过程,激发学生寻找规律的兴趣。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可能说:含有相同的乘数,积相等;都用乘法计算,但运算顺序不同。

师:任意三个数连乘,改变运算顺序,积都不会变吗?我们来找出三个数,算算看。

先独立举例子,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想法。

为了节省时间,遇到较大的数可以借用计算器。

生汇报列举的等式。

先展示,再板书。

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的算式,三个数相乘,虽然运算顺序变了,但结果怎样?(不变)师:同学们来观察这些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例2),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算式的意义吗?学生尝试回答。

师:其实把大家刚才说的共同点总结起来,就是数学中的乘法结合律。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主备教师:执教教师:()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P34 例1和例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又运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突,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学情分析: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解答,学生一般都能说出4×25和25×4两个算式。

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乘法交换律已有初步的认识,这里通过具体例子,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发现任意两个数相乘都有同样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这个规律命名,由于学生刚学了加法交换律,所以一般都能自己说出乘法交换律的名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总课时:1课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预设: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大家已经学习了哪些加法的运算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你能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4.5乘法结合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4.5乘法结合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4.5乘法结合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基本性质。

2. 提问:在进行乘法计算时,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乘数的顺序?为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2. 通过实例演示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乘法结合律进行总结,强调其在简便计算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乘法结合律是否适用于所有数的乘法?为什么?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2.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题巩固其应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挑战和提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通过实例演示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这个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

以下是对这个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乘法结合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乘法结合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乘法结合律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概念,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结合律的概念2. 乘法结合律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

2. 探索乘法结合律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发现乘法结合律的特点。

3. 归纳乘法结合律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4.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结合律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乘法结合律。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乘法结合律。

2. 通过举例、计算、观察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乘法结合律的特点。

3.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运用乘法结合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计算准确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书写规范性等。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2. 教学课件:PPT或黑板、粉笔等。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乘法结合律。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九、课后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乘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乘法结合律本节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的基础,是紧密连接前后教材的桥梁。

本节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通过乘法结合律探索步骤的体验为学生今后数学探索活动打下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和效果。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经历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2.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

学习重点:理解乘法结合律。

学习难点: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学习过程知识迁移、举例验证1.口算。

4 × 75 5 × 1425 × 4 15 ×2125 × 8 50×42.揭示课题。

师:(板书:结合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结合律,熟悉么?(板书:乘法)熟悉么?看来它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关于这位熟悉的陌生人,你想了解它什么?(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3.回顾加法结合律,猜想乘法结合律。

(1)师:你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加法结合律么?生回顾加法结合律及字母表达式。

(2)师:你能根据加法结合律猜想一下乘法结合律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生:举例子)4.自主学习。

(1)举例验证猜想。

(可以自己举例子,也可以看课本中的活动一之后再举例子)(2)展示交流:展示式子,交流想法。

(3)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么?(板书:字母表达式)联系生活、揭示本质1.师:我们知道了乘法结合律,能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乘法结合律么?2.自主学习课本活动二。

3.展示:每个式子求什么?怎么求?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总结:情境中的两个式子都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只是运算顺序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也是众多简便方法之一。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叫做乘法结合律。

可化简为(ab)c=a(bc)、(a·b)·c=a·(b·c),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

在日常生活中乘法结合律运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中起到简便的作用。

运算方法
编辑
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举例:
(1)69×125×8
=69×(125×8)
=69×1000
=69000
(2)6×11×5
=6×5×11
=30×11
=330
(3)12×43×25
=12×25×43
=300×43
=12900
乘法结合律(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

3、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

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

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

三、运用乘法结合律的简算。

1、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

2、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3×(5×4)=6015×25×4=1500
教学挂图(3×5)×4=6015×(25×4)=1500
乘法结合律:(a×b)×c=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