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合集下载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5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5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5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精选篇1)一设计思想1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思想新课程化学教材对元素化合物部分摒弃了传统的编写思路,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的编写思路,表达了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教学思想,化学不再只是一门科学性的高中课程,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科学。

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体现了“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新课程化学教材编写的意图。

2课堂的动态生成思想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

我们在____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课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却很少去想学生的体验,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

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

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希望接受的信息,从而产生动态课程效果。

3实验探究教学思想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1、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金属是() A 铜 B 铁 C 铝 D 钛2、有关金属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金属资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C、保护金属资源的暹一途径是防止金属的腐蚀D、地球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再生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金属 B.金属的化学性质都很活泼C.在已知的元素中金属的种类占绝大多数 D.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非金属元素高4、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铝在空气中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B、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不生锈C、钛具有耐腐蚀性,可用来制造海轮的外壳D、镀锌的“白铁皮”不易生锈,说明锌没有铁活泼5、保存金属钠时,应放在()A、水中B、煤油中C、棕色瓶中D、酒精中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D、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激烈7、当钠着火时,应选用灭火的是()A、煤油B、水C、沙土D、泡沫灭火器8.钠离子的性质是()A、有强还原性B、有弱氧化性C、有碱性D、比钠原子稳定9.取一小块钠放在玻璃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③燃烧时火星四射④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⑤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③⑤10、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C、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D、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11、铝在人体内累积可使人慢性中毒,引起老年痴呆症,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一般无需控制的是()A、铝箔电容B、制牙膏皮C、制造炊具和餐具D、糖果和香烟包装12、2.3g纯净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物是()A、只有Na2OB、只有Na2O2C、Na2O和Na2O2D、无法确定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1、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g·cm-3,试根据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和与水反应的现象,推测金属钠的密度是()A、大于1.0g·cm-3B、小于0.8g·cm-3C、介于(0.8-1.0)g·cm-3之间D、无法推测2、下列有关厨房铝制品的使用中,你认为合理的是A、盛放食醋B、烧开水C、金属丝擦洗污垢D、用碱水洗涤3、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Na的熔点低B、Na的硬度小C、Na的密度小D、有强还原性4、将一小块Na投入足量的CuSO4溶液中,现象是()A、置换出金属铜B、产生气体,置换出金属铜C、生成蓝色沉淀D、产生气体,生成蓝色沉淀5、在实验室里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用到的仪器是()a.试管夹b.镊子c.小刀d.冷凝管e.滤纸f.研钵g.烧杯h.坩埚i.石棉网j.玻璃片k.药题l.燃烧匙A. abdiB. ecfkC. fghlD. bcegj6、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思 考
(Na)
[必记结论]
三维p45
Na长时间暴露空气,最后生成什么物质?
银白色金属钠
H2O 出现白色固体 O2 表面变暗 (生成NaOH) ① (生成Na2O) ②
③ H2O
白色粉末状物质 风化
CO2 表面变成溶液 10H2O) ④ (NaOH潮解) (生成Na2CO3) ⑤ (生成Na2CO3· • 4Na+O2==2Na2O • Na2O+H2O==2NaOH 注意 潮解:物理变化 风化:化学变化 • 2NaOH+CO2==Na2CO3+H2O • Na2CO3+10H2O==Na2CO3 · 10H2O • Na2CO3 · 10H2O== Na2CO3+10H2O
三维p45
[成功体验] 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常温下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
B)
金属与氧气反应是不是一定要加热呢?同学们 【开动脑筋】 想过用小刀就能切开金属块吗?
实验3-1: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
Cu+2Ag ===Cu2 +2Ag
4.金属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关系
4 M – ne- = Mn+ 失去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还原
还原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元素与酸反应得到盐和氢气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 溶液中臵换出
切割金属钠要注意实验安全!
注意:
☆钠的取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 ☆煤油要用滤纸擦干 ☆切割用小刀在滤纸或玻璃片上进行 ☆剩余的钠应放回原瓶。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基础知识】一、金属的通性1.物理性质: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像,有、、、等。

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金属与非金属、酸、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Mg与O2反应:;⑵Zn与盐酸反应:;⑶Al与CuSO4溶液反应:;⑷Cu与AgNO3溶液反应:;3.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容易。

金属的这一特点,使得单质往往表现出,因此遇到有氧化性的物质,如氯气、硫时,能发生氧化反应。

练习1下列描述的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A.易失去电子的物质B.能与酸反应的物质C.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D.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的元素练习2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D.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固体二、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1.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现象:取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切去一端的外皮,可以看到钠具有色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

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钠先熔化为银白色的小球,火焰呈现,最后生成色固体。

实验结论:⑴钠的物理性质是:钠是具有色光泽的金属,硬度,可以用小刀切割,熔点。

⑵保存方法:钠保存在或中,以隔绝空气。

因为常温下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说明钠比铁、铝、镁等活泼的多。

⑶写出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物不同的化学方程式。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色的固体氧化钠:;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色固体:。

2.铝与氧气的反应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有的氧化膜,不能保护,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例如铝表面的氧化层能够保护铝,构成薄膜的的熔点比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知能检测】1.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A.Na B.NaCl C.NaOH D.Na2O2.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物质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A.NaOH B.Na2O C.Na2O2D.Na2CO33.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C.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D.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4.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保存在水中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5.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A.铝的活泼性差B.铝的还原性差C.铝与氧气不反应D.铝表面有氧化7.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燃烧匙中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有黄色火星四射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⑥不能燃烧A.①②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CuOB.Al2O3C.Fe2O3D.SiO29.等质量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4. 关于Na2O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白色的固体B.都是碱性氧化物C.都能和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D.都是强氧化剂12.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可能有如下现象发生:①生成白色粉末②光亮的银白色表面变暗③生成白色块状固体④发生潮解变成液体这些现象的先后顺序为:,按照顺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⑴;⑵;⑶;⑷;⑸;。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共26张PPT)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共26张PPT)

()
(2)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
()
(3)钠与FeCl3溶液反应可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
(4)铁和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6H+===2Fe3++
3H2↑
答案:(1)× (2)√ (3)√ (4)×
()
3.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
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钠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
得到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
体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解析:由于金属钠的熔点比较低,所以金属钠放在燃烧匙中加热
先熔化,然后燃烧生成黄色粉末并且伴有黄色火焰。
答案:C
4.探究讨论: 钠、铁、铝等金属在常温下就能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 金属氧化物,钠和铁能完全被氧化,但铝制品却可在空 气中长时间使用,这是为什么呢?
(2)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Mg Zn
Sn Pb
Cu Hg
Pt Au。
(2)如果钠过量,钠把酸消耗尽之后,再与水反应。
2NaOH+CuSO4===Cu(OH)↓+Na2SO4。
(1)如果盐溶液中的溶质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只发生钠与水的反应。
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1)金属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且易导电,易传热
④铁与硫酸铜溶液: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由于金属钠化学性质活泼,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 水蒸气等反应而变质,故保存金属钠时应隔绝空气,通常 保存在煤油里。
[解析] 钠露置在空气中迅速变暗,是因为Na与O2反应生
成了Na2O,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又吸收空气中 的H2O和CO2,生成Na2CO3·10H2O,Na2CO3·10H2O逐渐风

《金属的化学性质》PPT(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PPT(第1课时)

金属铝的表面易生成一层致 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它能阻 止金属铝继续被空气氧化。
4 Al + 3 O2 = 2 Al2O3
铝制容器不能盛,进而 腐蚀金属铝。
洗涤铝制容器时,不能用钢丝 球擦洗,以免破坏氧化膜。
饮料罐
铝锅
餐 具
图2—13 铝制容器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锑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
应为
。该反应的类型为( )
D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解析] 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单质,这 类反应称为置换反应。
铝——保护膜
与稀酸反应 不是所有的金属能与酸反应。 置换反应 制取氢气
练习
1.通常铝制品很耐腐蚀,其主要原因是( B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C.铝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D.铝的氧化物容易在空气中生成铝
[解析] 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科学课件: . /kejian/kexue/ 物理课件: . /kejian/wuli/
化学课件: . /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 . /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 . /kejian/dili/
历史课件: . /kejian/lishi/
c
铁锈是一种棕红色 的物质,疏松多孔。
2.把你所知道的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同学进行交流,看看 哪些是你所不了解的。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将一根镁带、一根铜丝同时在 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哪根金 属先在空气中燃烧?_镁__带_____。 不燃烧的那根金属冷却后表面 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_逐_渐__变__黑_______。

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课件

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课件
C、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7
金属的化学性质
1
2
3
4
1、铜树:2Al +3 CuSO4 === 3Cu + Al2(SO(4)置3 换反应)
2、镁条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化合反应)
3、银树:2AgNO3 + Cu ==== 2Ag + Cu(N(O置3)换2 反应)
4、镁条与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H置2↑换反应)
实验探究:
• 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 1.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钠是 非常活泼 的金属, 新切开的钠具有 银白 硬度 小 ,熔点 低 ,通
色 金属光泽,在空气 常保存在 煤油 中。常温
中表面很快变暗
下易与O2发生反应:4Na
+O2===2Na2O
钠先熔化为银白色 小 球,然后燃烧,火焰 加热时与O2的反应为:
呈黄色 ,最后生成淡 黄色 固体
2Na+O2==△===Na2O2
讨论:Na长时间暴露空气,最后生成什么物质?
银白色金属钠
O2
表面变暗
H2O 出现白色固体
(Na)

(生成Na2O) ② (生成NaOH)
白色粉末状物质 风化
4Na + O2 === 2Na2O (常温,白色) 2Na + O2 === Na2O2(加热,淡黄色) 3、铝跟氧气的反应4Al + 3O2 =点=燃 2Al2O3
当堂检测
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

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

]
现象:
※钠沉在煤油的底部
钠保存在煤油中
结论:
密度:钠大于煤油 硬度:小
※钠可用刀切割,质软
※钠刚切开时,断面是光亮
颜色:银白色 常温下极易与空气中 的氧气反应
4Na + O2 == 2Na2O
的银白色,很快变暗
[实验3-2
C:\Users\杨启林\Desktop\下载影视\钠与水的反应_标清.flv]
现象:
※钠熔化成小球 ※钠剧烈燃烧,发出黄色 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 固体物质。
结论:
熔点:不高
加热时与空气中的
氧气剧烈反应。 2Na + O2 ==== Na2O2

钠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
科学探究
影视\铝箔加热_标清.flv
C:\Users\杨启林\Desktop\下载
教材P46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溶液的颜色变浅,铝丝上有红色物质出现 2Al+3CuSO4====Al2(SO4)3+3Cu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反应剧烈,铜丝表面有白色物质生成,
溶液变成蓝色 Cu+2AgNO3====Cu(NO3)2+2Ag
镁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2Mg+O2=====2MgO 镁与盐酸反应: 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生成
思考
1. 生成的碱性物质是 氢氧化钠。 . 2.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什么?如何验证?
收集一小试管气体,用大拇指堵住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开拇指,如果气体燃烧证明是氢气 _____ 。 钠 氢 元素化合价降低。这是个 3.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1_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1_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零六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二的内容。

该课题主要介绍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同时,它也为学习酸和盐的性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整个初中化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基础作为生长点。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镁,铁与氧气的反应,也学习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但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知道铁,铝等常见金属与酸的反应,初步认识置换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其中,我把金属的化学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一堂好课,一个好的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将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在家里找到了两枚金戒指。

其中一枚是假的,材料为铜锌合金,你们能帮帮我找出真戒指吗?学生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回答,老师,这两枚真假戒指,从颜色,外观已经无法分辨。

我们听说过可以用火烧,因为真金不怕火炼。

为什么真金不怕火炼呢?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区分真假黄金呢?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此导入新课。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通性和化学通性2、了解金属钠的主要性质学习重难点:钠与水及钠与盐溶液的反应导学过程:一、金属的通性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三性:2.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如:Mg与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酸反应如:Zn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盐溶液反应如:Al与CuSO4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与AgNO3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个,容易______。

这一特点,使金属单质往往表现出__________,因此遇到有氧化性的物质,如Cl2、S等时,能发生氧化反应。

二、钠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如:Na+ O2—现象:Na+ Cl2—现象:Na+ S—现象:(2)钠与水的反应Na+H2O—现象:(3)钠与酸的反应如:Na+ H2SO4—现象:(4)钠与盐溶液的反应如:Na与CuSO4溶液:现象:3.钠的保存及钠着火的处理:练习:1.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金属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都相同D.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呈固态2.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钠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保存在水中B.密封,保存在细口瓶中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D.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的煤油中3.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O2的用量决定的B.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燃烧C.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被氧化的一定是金属D.铁丝不论在空气中还是纯氧中都不会燃烧4.将一块金属钠投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盛冷水的烧杯中,甲同学认为可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有()①钠投入水中,先沉入水底,后浮出水面②钠立即与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③反应后溶液变红④钠熔成闪亮的小球⑤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⑥有“嘶嘶”的响声发出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③④⑥。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查阅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资料,了解不同时代常用金属使用状况的变化。

2.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钠及铁与氧气及钠与水的反应原理。

3、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及钠的保存方法4、注意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钠及铁与氧气及钠与水的反应原理。

难点: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导课 ]材料 1、冶金工厂美丽夜景;材料2、金属材料发展史阅读教材: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约公元前4000~ 1000 年,人类进入金属文化。

先是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2000 年就进入铁器时代,已开始用铁作犁了。

直到20 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

[ 设问 ]铝是一种常见金属,具有金属的一般性质,高温时燃烧,而氧化铝却可以作优良的耐火材料,为什么性质有如此大的差异?[ 板书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投影 ]图 3— 1 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讲述 ]金属元素占总元素的4/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Al : 7.73%,第二位Fe: 4.75%。

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

[反问 ] 金属元素绝大多数以化合态存在,请同学们做出合理解释?[集体回答 ] 金属元素做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

[回扣练习 ] 根据初中所学内容填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举例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盐置换反应金属与酸反应[交流 ] 答案。

[板书 ]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回扣 ]Mg 、Al 、Fe 与氧气的反应条件: Mg 空气中点燃燃烧、铝去掉氧化膜纯氧中燃烧、铁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设问 ] 金属与氧气反应是否一定加热?[实验 3—1] 老师演示学生模仿:金属钠的切割方法:虑纸吸干煤油—小刀切割—切外皮露出庐山真面目。

[思考 ] 钠表面暗物质是什么?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观察 ] 描述物理性质:色态密度保存[设问 ] 钠比 Mg Al Fe 活泼得多,加热情况下会发生时么变化呢?[实验 3—2] 老师说明操作要求,学生做实验:[学生描述 ] 反应程度、火焰颜色、生成物状态并记录。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课件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课件

的稀盐酸中,X、Z表面都产生气泡,但X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
比Z的快.Y表面无明显现象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是 ( A )
A.X>Z>Y
B.Z>Y>X
C.X>Y> Z
D.Z>X>Y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谢谢观看
问题①: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将金属分为两类。
问题②:有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有的金属却不能与酸反应,这说 明了什么?
感觉身 Mg
体被掏 空!
我觉 Zn
得我 还可 以抢 救一 下!
呵 呵
Fe








Cu
请叫我 淡定姐!
02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问题③:根据以上分析,请你归纳出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二。
镁 与 盐 酸
02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二、分组实验: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最好! 参照上述实验步骤,依次在放有少量镁、锌、铁或铜的试管 中加入稀盐酸(稀硫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将现象记录在学案表格当中。
三、完善表格,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02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归纳总结
金属 镁 锌
新课导入
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 的提高,并被广泛地应用,除了改进了铝的冶 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 小外,还由于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思考:为什么铝有这么好的抗腐蚀性能呢?
PART 0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0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探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在常温下,铝和氧气能发生反应,在铝 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 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 腐蚀性。

高中化学复习-第一节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复习-第一节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记录观察现象:铝箔熔化,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点燃
铝与氧气反应方程式: 4Al + 3O2 == 2Al2O3
【思考】:镁和铝需不需要隔a、Mg、Al、Zn、
常温易氧化
Fe、Sn、Pb、 H、Cu、Hg、Ag、
常温、干燥空气不易氧化但加热时能反应
Pt、Au
不能反应
真金不怕火炼
【观察现象】 取出的金属钠表面有一灰黄色层,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光泽;切
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儿,会逐渐变暗。 讨论:从以上实验,我们了解到金属钠的哪些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Na的物理性质:
颜色: 银白色
密度: 大于煤油,小于水
状态: 固体
具有的金属特性:
硬度: 质软
金属光泽、导电性、延展性
Na2O2
(淡黄色)稳定
还原剂 氧化剂
得到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即:2Na2O +O2 =△= 2Na2O2
结论: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都
能跟氧气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
2、铁与氧气的反应
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溅,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
点燃
====
Fe3O4
化学通性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这些反应都表
金属的化学 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现了金属的 还原性(失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电子的能力)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是不是金属与氧气的 反应都需要加热?
镁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 能在空气中稳定存 在?
实验3-1从煤油中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实验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钠和铝与氧气的反应。

②知道铝的氧化膜对内部金属的保护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能够对金属钠常温下能否与氧气和铝能否在空气中燃烧作出假设。

②能够根据所作的假设设计实验,并加以验证。

③在归纳金属钠、铝的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感受金属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通过对金属钠、铝的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③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①钠的氧化反应。

②铝的氧化膜的验证和铝的氧化膜对内部起着保护作用难点:钠的氧化反应。

【课前准备】金属钠、铝箔、滤纸、小刀、玻璃片、镊子、坩埚、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坩埚夹、砂纸、火柴。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问题1: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问题 2: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二、课堂探究合作学习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钠与氧气的反应用镊子夹取存放在中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割一小块,观察钠的颜色、光泽、硬度、质、熔点不久,可以看到钠表面变暗,因为钠易与空气中的作用生成色的固体。

把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钠在空气中受热后先熔化成,后剧烈燃烧,产生色的火焰,生成固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常温加热说明: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呼吸面具、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2Na2O2+ 2H2O === 4NaOH + O2↑ 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2Na2O2+ 2CO2=== 2Na2CO3+ O2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反应,说明钠比铁、铝、镁等金属,因此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以。

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色的氧化铜。

而有些金属(如)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发生反应。

②铝与氧气的反应用坩锅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是因为铝表面的保护了铝。

人们日常用的铝制品,表面总是覆盖着,这层膜起着保护内部金属的作用,这也正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的原因。

铁在空气中生锈表面的氧化膜,不能保护内部金属。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思考与交流】: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有什么关系?(1)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易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

(2)请学生根据今天所学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一、选择题(有一至两个答案)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在其表面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A.Na2O B.NaOH C.Na2CO3D.NaCl2.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Na B.NaCl C.NaOH D.Na2O3. 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 保存在水中B. 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C. 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D. 密封,保存在煤油中4. 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A. NaOHB. Na2OC. Na2O2D. NaHCO35. 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A. 铝的活泼性差B. 铝的还原性差C. 铝与氧气不反应D. 铝表面有氧化膜6. 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 Al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 Al 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C. 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D. 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 并不滴落二、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明氧化剂,还原剂。

①常温下钠与氧气的反应。

②把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③在空气中加热铝箔。

④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⑤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⑥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⑦铁钉与稀硫酸反应。

⑧铁在氧气中点燃。

四、课后反思形成能力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钠和铝与氧气的反应。

②知道铝的氧化膜对内部金属的保护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能够对金属钠常温下能否与氧气和铝能否在空气中燃烧作出假设。

②能够根据所作的假设设计实验,并加以验证。

③在归纳金属钠、铝的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感受金属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通过对金属钠、铝的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③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①钠的氧化反应。

②铝的氧化膜的验证和铝的氧化膜对内部起着保护作用难点:钠的氧化反应。

【课前准备】酒精灯、试管、天平、块状固体、粉末固体、纸槽、药匙、广口瓶、细口瓶、试管夹、胶头滴管【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问题1: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问题 2: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点燃2Al+3CuSO 4=Al 2(SO 4)3+3Cu 2Mg+O 2 2MgO Cu+2AgNO 3=Cu(NO 3)2+2Ag Mg+2HCl=MgCl 2+H 2 ↑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二、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①钠与氧气的反应用镊子夹取存放在 煤油 中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割一小块,观察钠的颜色 银白色 、光泽 亮 、硬度 小 、质 软、熔点低 不久,可以看到钠表面变暗,因为钠易与空气中的 氧气作用生成 白 色的固体。

把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钠在空气中受热后先熔化成 小球 ,后剧烈燃烧,产生 黄色的火焰,生成 淡黄色 固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常温4Na + O 2 ==== 2Na 2O白色固体加热2Na + O 2 Na 2O 2淡黄色固体说明: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呼吸面具、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氧化剂是 Na 2O 2 ;还原剂是Na 2O 2 。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氧化剂是 Na 2O 2 ;还原剂是Na 2O 2 。

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反应,说明钠比铁、铝、镁等金属 活泼 ,因此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以 隔绝空气。

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 黑色的氧化铜。

而有些金属(如 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 氧气发生反应。

②铝与氧气的反应用坩锅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是因为铝表面的 氧化膜保护了铝。

人们日常用的铝制品,表面总是覆盖着 氧化膜,这层膜起着保护内部金属的作用,这也正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的原因。

铁在空气中生锈表面的氧化膜 疏松 ,不能保护内部金属。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 2==== 2Al 2O 3③【思考与交流】: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有什么关系?点燃△(1)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易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

(2)请学生根据今天所学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一、选择题(有一至两个答案)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在其表面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A.Na2O B.NaOH C.Na2CO3D.NaCl2.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Na B.NaCl C.NaOH D.Na2O3. 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 保存在水中B. 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C. 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D. 密封,保存在煤油中4. 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A. NaOHB. Na2OC. Na2O2D. NaHCO35. 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A. 铝的活泼性差B. 铝的还原性差C. 铝与氧气不反应D. 铝表面有氧化膜6. 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 Al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 Al 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C. Al 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D. Al 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 并不滴落二、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明氧化剂,还原剂。

①常温下钠与氧气的反应。

4Na+O 2=2Na 2O 氧化剂:O 2还原剂:Na②把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2Na+O 2=Na 2O 2氧化剂:O 2还原剂:Na③在空气中加热铝箔。

4Al+3O 2=2Al 2O 3氧化剂:O 2还原剂:Al④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Al+3CuSO 4=Al 2(SO 4)3+3Cu 氧化剂:CuSO 4还原剂:Al 2Al+3Cu 2+=2Al 3++3Cu⑤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2AgNO 3=Cu(NO 3)2+2Ag 氧化剂:AgNO 3还原剂:Cu Cu+2Ag +=Cu 2++2Ag⑥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Mg+2HCl=MgCl 2+H 2 ↑氧化剂:HCl 还原剂:Mg Mg+2H +=Mg 2++H 2↑⑦铁钉与稀硫酸反应。

Fe+H 2SO 4=FeSO 4+H 2↑氧化剂:H 2SO 4还原剂:Fe Fe+2H +=Fe 2++H 2↑⑧铁在氧气中点燃。

(8)3Fe+2O 2=Fe 3O 4 氧化剂:O 2还原剂:Fe四、课后反思 形成能力△点燃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