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设计之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趣味实验设计
【课题名称】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趣味实验设计【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学生掌握木炭燃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装置的观察和思考,能够说出CO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的2.通过观察改进装置中气球变化,以及后续喷泉实验的拓展,初步学会用CO2化学性质来解释一些实验现象,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性质的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关于CO2【实验内容】实验一、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用品:锥形瓶、燃烧匙、气球、橡皮塞、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水槽、尖嘴导管、10ml医用注射器木炭、澄清石灰水实验装置的准备:选择符合锥形瓶口径大小的橡皮塞,按照所用尖嘴导管直径大小打孔后插入,尖嘴一端深入2-3cm左右,并在橡皮塞上插入燃烧匙,尖嘴导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气球,用细线系紧。
装置图:图一图二图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操作:先收集一锥形瓶O2,并用连有气球和燃烧匙的橡皮塞塞紧,如图一所示。
然后把燃烧匙中的木炭放在酒精灯上引燃(其间可用另一个橡皮塞塞紧锥形瓶口,以防O2跑掉),再把点燃的木炭伸入盛有O2的锥形瓶中,如图二所示。
片刻后,木炭燃尽,如图三所示。
作用: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让学生感知木炭在O2中燃烧与空气中燃烧的异同。
实验二、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实验操作:将吸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插入锥形瓶中,并向瓶中注入澄清石灰水后,轻轻振荡锥形瓶,如图四所示。
作用:通过观察气球和石灰水的变化,认识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
图四图五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喷泉实验实验三、喷泉实验实验操作:将锥形瓶倒置于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气球取下,观察锥形瓶中的现象,如图五所示。
作用:通过喷泉实验,得出CO2被吸收,为进一步探究CO2化学性质做铺垫。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教案
小组讨论小结:通过实验探究我们知道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联系生活举例说明它的用途,多媒体展示。
根据本课的有关知识点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布置作业:家庭小实验:用家里的一些物品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实施,把实验的结果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2)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等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重点
二氧化碳性质,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对实验的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2[化学性质]、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CO2+H2O==H2CO3CO2+Ca(OH)2==CaCO3↓+H2O(常用此反应来检验CO2)二.二氧化碳用途:1.有利的一面2.不利的一面
教后反思:
初三化学教案: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课题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授课人
何宗惠
学校
福清华侨中学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列举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与CO2有关的事例,推测CO2的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请学生观察和闻气味。并简介闻气体的方法。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效率 ,笔者增 加 了 “ 二氧 化 碳密 度 比空 气大 ” “ 火试 灯 验 法 不可 靠 ”等 实验 ,改进 了 “ 二氧 化碳 溶 于水 ” “ 二 氧 化碳 熄 灭烛 火 ”等实 验 。
围绕二氧化碳的知识点在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
直 占据 着重 要 的位 置 。
基础 教育 课程 改革 以来,有关二氧化碳 的教学设
2 1 年第6 0 2 期
总 1期 第4 2
中 玩代黼 蒙 国 备
SN_91 C171- S124 N6 .3 4 4 9, 8
☆创 新实验☆
探究 “ 二氧化碳 的性 质 "教学设 计
李德前
一
、
课题 说明
一
法 ”检验二氧化碳有害浓度 的局 限性 ,同时给 出了科 学、简便的 “ 石灰水检验法”。 为 了激发 学 生的创 新 热情 ,提 高 实验 教学 的质 量和
[ 示学 习 目标] 展
朵石蕊 纸花 ”实验) ,有 的药品用量大( 如人 教版 、鲁
教 版 教 科 书 中 “ 氧 化 碳 溶解 性 ” 的实 验 ) 二 ,有 的缺 乏
探究性( 如沪教版、粤教版教科书中 “ 二氧化碳与水反 应 ”的 实验 ) ,有 的成 功 率 不 高( 人 教版 、仁 爱版 教 科 如
f) 1Y解二 氧化 碳 的状态 变化 、溶 解性 和 密度 ; () 道 二氧 化 碳 不 燃 烧 、 不支 持燃 烧 ,不 能供 给 2知
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改进装置说明
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改进装置说明永兴中学熊运川一、实验装置图二、实验设计创新点1、实验在较密闭条件下进行,无环境污染。
2、本实验用输液袋收集和贮存二氧化碳,用注射器取用二氧化碳可做到随用随取,操作简便,还可节约药品。
3、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是碳酸使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碳的确与氢氧化钠反应这些难点实验。
设计缜密,现象明显。
三、实验设计1、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用输液袋收集,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具支玻管验满。
2、用注射器抽取10ml蒸馏水,再抽取20ml二氧化碳气体,振荡。
注射器活塞被压缩。
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能溶于水。
3、用三支试管分取蒸馏水、稀盐酸和溶有二氧化碳的水,然后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分别呈紫色、红色和红色。
对比可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4、将溶有二氧化碳红色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证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5、将一张蓝色石蕊试纸,用蒸馏水湿润。
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蒸馏水不能使石蕊变红。
然后将其装入一支注射器,用另支注射器装入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再分别抽取二氧化碳气体。
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成红色的。
6、用注射器先抽取15ml澄清的石灰水,再抽取5ml二氧化碳气体,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活塞被压缩。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7、将装有二氧化碳的输液袋集满,将具支玻管放在点有两支蜡烛烧杯的上方,轻轻挤压输液袋。
下面蜡烛先熄上面蜡烛后熄。
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8、用注射器先抽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再抽20ml二氧化碳气体,振荡。
注射器活塞被压缩。
与实验2对比可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活动设计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实验活动设计
胡 巢 生
( 宿 迁市钟吾 国际学校 ,江苏宿 迁 2 2 3 8 0 0 ) 摘要: 比较分析 3个版本教科 书中 “ 二氧化碳 的实验室制取 和性 质”实验内容特实验 主题 、 优化实验方案 、 开展研 究性学习和创 新实验设计 等活动, 使 实验 活动富有实效性、 典 型性 、 启发性 , 让实验探究名副其实。
萱 始 璺
,N1 7血 笙
1 ’J 曲
课 改前 沿
培养学生实验 的思路方 法、 学科 能力 、 学科核心素 养的高水平层次上 。 为使得每 个任务、 问题都能落
到实处 , 教 师还应从 小处着手, 通过分 解任务, 设
3 . 2 设计 实验作业单, 优化实验方案
实 验作业单分 为课前 、 课 中和课 后三个 环 节
设 计方 法和理念 的理解 、 选择与开发利用 。
2 3 个 版本 教 科书 中 “ 基础 实验 ”内容 差异
分 析
提升点等多方面 、 多角度地综 合考虑 , 能从大处 、
远处 着手, 突破 节与节 、 节与单元 、 单元与单元 间
设 计的任务、 问题、 探究活 动都应 定位在 为了避 免 与正 文重 复, 人教 版教 科 书将制 取 的界 限,
学组织方 式。 1 融合创新。 让实验探究名副其实
关 注反应物 的选择 、 气体发生装置、 收集装 置、 检
验 和验满 的依 据 等, 总结实验 室制取气体 的一般
可以看出, 3 个 版本教 科 书 “ 基础 实验” 主要
融 合创 新强调 从整 体 出发 , 深入研 究 和分析 思路和方 法。
创新 系统各层 次 间的互动关 系 , 创 造性 地融 合各 创新要 素, 使各 创新 要素互补 、 匹配, 使创 新系统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二氧化碳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碳与碳的氧化物这一章的的重点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及制取之后的另一种气体的制取与性质的探究,对于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验器材:铁片、集气瓶、带筛子导管、大烧杯2个、小烧杯2个、火柴、烛、大理石、稀盐酸、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等化学反应原理:⑴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是空气密度的1.5倍,故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可见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⑵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而使溶液变浑浊。
这是室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
⑶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实验原型:用铁片弯成一个小阶梯,用酒精灯稍加热。
将两支长短相同的蜡烛趁热按在铁片上,待冷却后,蜡烛即固定在铁片上了。
将此置于烧杯中。
手握集气瓶,将其中新收集的二氧化碳顺烧杯壁缓缓倾倒入烧杯中,可看到小蜡烛由下而上熄灭。
如图下图。
由此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原型的不足之处:①实验前们要先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才能做倾倒实验,耗时太长;②二氧化碳倾倒过程中,带有气流,蜡烛的熄灭可能是由于气流的影响而导致的;③倾倒的不好很可能使位于上部的蜡烛先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实验创新改进与实验过程:我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图如下):1、左边用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准备一根Z型导管,右边直接把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放有高低阶梯蜡烛的容器中,出气导管口置于两根燃烧着的蜡烛火焰之间,同时不要对着火焰。
反应方程式:2HCl+CaCO3=CaCl2+ CO2 ↑+ H2O实验现象:底部蜡烛先熄灭,一段时间后位于上部的蜡烛也熄灭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改进实验的优点:①减少二氧化碳收集步骤,节约课堂演示实验时间;②排除倾倒气体产生的气流使燃烧着的蜡烛熄灭的干扰;③实验操作安全,现象明显;④提高实验成功率。
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相关推荐关于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目标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目标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知识讲解指导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
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
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想一想:
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二氧化碳能发生三态变化?
2、密度比空气大 3、易溶于水
议一议:
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气体
加压 降温 降 温 加 压
液体
固体二氧化碳 又叫“干冰”
固体
上册实验
想一想:
怎样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Ⅳ 向二氧化碳中放入喷水后的小花
结论:CO2和H2O反应的生产物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将第四朵花取出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结论: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实验步骤 ①把稀醋酸滴到 石蕊试纸上 ②把水喷到石 蕊试纸上 ③用镊子把石蕊 试纸放入盛有CO2 的集气瓶中 ④把滴有水的石蕊 试纸放入盛有CO2的 集气瓶中
2、密度比空气大 3、易溶于水
如何证明这个性质?
上册实验
一二 个氧 容化 器碳 转的 移密 到度 另比 一空 个气 容大 器可 中以 从
向 纸 筒 中 倒 入 二 氧 化 碳
想一想:
怎样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如何证明这个性质?
3、易溶于水
上册实验 如何证明这个性质?
探究实验2、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 瓶内气压减小,所以瓶会 变瘪。
探 究 实 验 三 、 二 氧 化 碳 灭 火
上册实验
⒈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
现象 ⒉下层的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
结论
⒈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 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 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物理性质)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通用4篇)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通用4篇)第1篇: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导学案通渭县马营初级中学赵旭梅〔一〕趣味问答引入新知【导入】视频“西游记嫦娥片段〞引入现在我们就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奇妙的二氧化碳。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二〕动脑动手实验探究〖提问〗1、研究物质的性质从几方面入手?2、研究物理性质从几方面入手?首先研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其色,态,味〖演示1〗⑴向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参加适量的水,迅速盖瓶盖,瓶子变扁〔说明瓶内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状况下,1体积溶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演示2〗蜡烛熄灭〖课件〗实验烛熄灭a〕蜡烛熄灭——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b〕熄灭顺序〔下面先灭,上面后灭〕——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板书〗〖课件〗一、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
〖板书〗干冰易升华现在来进一步探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登出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⑵二氧化碳和水反响:介绍一种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它遇酸变成红色。
〖演示5〗取用石蕊试液染过的滤纸,分别滴上少量醋酸、水,二氧化碳水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水+石蕊→紫醋酸+石蕊→红〔说明溶液显酸性〕碳酸+石蕊→红〔说明溶液显酸性〕〖板书〗CO2+H2O=H2CO3c〕在酒精灯上分加热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溶液→紫〔由红变紫〕〔说明溶液不显酸性〕〖板书〗H2CO3=H2O+CO2↑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响〖提问〗①如何验证反响中有二氧化碳生成?②如何检验你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学生实验2〗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课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响〖课件〗一、物理性质:无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教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 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 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操作。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和仪器。
2. 实验室安全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二氧化碳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提问: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10分钟)1. 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2. 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
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0分钟)1. 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四、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5分钟)1. 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与水反应碳酸、与碱反应盐等。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五、实验室安全(5分钟)1. 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2. 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 学生能正确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学生能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六、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10分钟)1. 介绍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溶解过程。
七、二氧化碳的应用(10分钟)1. 介绍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碳酸饮料的制造、植物光合作用等。
2. 学生讨论二氧化碳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八、二氧化碳的减排(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2. 讨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和措施。
九、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葛岭中学陈燕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让学生去探究它的性质:不支持燃烧和与水发生反应。
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掌握其化学性质;能运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认识它们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基本过程,学会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并用化学语言表达这些信息,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氧化碳“功”与“过”的讨论,学习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逐步形成“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的认识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2.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教学设计:[谜语引入]在上新课前,我们先来进行一个猜谜小游戏: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二氧化碳),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角,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演示实验1]展示一瓶预先收集好的CO2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气味。
得出结论[演示实验2]学生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3]往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内倒约1/3瓶水,盖紧瓶塞后,振荡。
学生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请一同学总结其物理性质)[板书]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板书]2、化学性质(1)通常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不能供给呼吸[讲述应用]在久未开启的菜窖、枯井、深洞等场所往往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实验活动2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3.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的过程以及教师演示的有关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相互交流协作能力.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与之有关的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2.在设计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子)、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等.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师:今天的新课开始以前,大家先来看一下2014年的一道中考题。
(通过中考题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实验装置是如何确定的:1、发生装置的确定: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2、收集装置的确定:气体的性质二、讲授新课师: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等来讨论如何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
学生回忆,复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所使用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CO2↑+H2O ,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实验装置。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以下问题:1. 怎样组装仪器?怎样检查装置气密性?加人药品?(教师演示并讲解)2. 通过蜡烛燃烧试验,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体现了二氧化碳具有怎样的性质?3、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用酒精灯加热以后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4、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三、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小结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碳酸,可以使石蕊变色; CO2 + H2O ===== H2CO3但是碳酸不稳定,加热会分解。
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人教版
探究实验设计之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1.化学反应原理:⑴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是空气密度的1.5倍,故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可见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⑵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在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水振荡,二氧化碳溶解,致瓶内压强变小而出现内陷现象。
⑶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碳酸很不稳定,受热或浓度较高时易分解。
将变红色的石蕊试纸加热,试纸又变成紫色。
⑷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而使溶液变浑浊。
这是室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
2.实验仪器:烧杯、塑料瓶、集气瓶、喷壶、试管等。
实验药品:二氧化碳、蜡烛、石蕊试纸、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等。
3.探究方案:⑴用铁片弯成一个小阶梯,用酒精灯稍加热。
将两支长短相同的蜡烛趁热按在铁片上,待冷却后,蜡烛即固定在铁片上了。
将此置于烧杯中。
手握集气瓶,将其中新收集的二氧化碳顺烧杯壁缓缓倾倒入烧杯同,可看到小蜡烛由下而上熄灭。
如图17-1。
由此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做此实验时,收集的二氧化碳要尽可能满,尽可能纯净。
集气瓶用较大的为宜。
倾倒时要沿杯壁往下倒,太快上下蜡烛一道熄灭,太慢,下面的蜡烛熄灭了,上面的蜡烛还会继续燃烧。
教师最好事先做几次,体验一下倾倒速度。
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⑵用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观察到塑料内陷。
如图17-2。
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⑶用吸水性较好且有一度强度的纸折四朵小花,将其完全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后,再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
直到纸花变成明显的紫色为止。
向第一朵小花上喷稀醋酸(或稀盐酸等),纸花变红色。
说明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向第二朵小花喷水,纸花不变色。
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将第三朵纸花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原创)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课 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市二十三中 杨 宁【录音引入】“狗死洞”的故事【学生活动与探究】Part Ⅰ(一)观察瓶中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并闻气味。
(注意闻气体的正确操作)(二)猜想与证明A .联想一: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小资料】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它无法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1%的时候,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会不省人事,呼吸停止,导致死亡。
Part Ⅱ(一)设疑与探究A .设疑:课本【实验6-5】中,塑料瓶变瘪,因为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二氧化碳溶于水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Part Ⅲ应用:为什么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烧杯杯壁会出现白膜?【我要牛刀小试】1.情景模拟题:情景:我国古城西安发现三座古墓,古墓入口都有一段距离较长的地洞。
你若是考古人员,在进入地洞前,必须先做什么实验,才能保证人身安全?模拟:用盛有含二氧化碳量各不相同的A 、B 、C 三个标本瓶模拟“地洞入口”,请用实验方法说明能不能进入这些“地洞”?2.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把四瓶无色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区别开?【学完本节课我应该知道】1.2.3.…【习题巩固】1.写出本课所有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 ( )A.比空气密度大B.能溶于水C.溶于水变成干冰3.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方法是 (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B.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C.通入紫色石蕊溶液4.从[实验6-4]中观察到烧杯中两支蜡烛由下至上先后熄灭说明了两点:①_________ _ ②_______ __ 5.将需要鉴别的气体和合理的鉴别方法使用的物品,用线条把对应的圆点连接起来(规定每一个圆点只能连一条线)。
需鉴别的二瓶气体使用的物品二氧化碳和氧气··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气··带火星的木条二氧化碳和氮气··带火焰的木条6.可以用石灰水藏蛋保鲜。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讲义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讲义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在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通常状况下,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这一性质使得它在灭火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二氧化碳还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使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主要是因为该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控制,且原料易得。
三、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通常采用“固液不加热型”。
这是因为反应不需要加热,且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
常见的发生装置有以下几种:(1)简易装置:由长颈漏斗、锥形瓶和双孔橡皮塞组成。
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2)启普发生器:这是一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的装置。
当打开导气管上的活塞时,酸液与固体接触,反应发生;当关闭活塞时,产生的气体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将酸液压回长颈漏斗,使酸液与固体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2、收集装置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收集装置一般由集气瓶和玻璃片组成。
收集时,导气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以保证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较为纯净。
四、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装入药品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入药品先在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大理石(或石灰石),然后通过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向锥形瓶中加入稀盐酸。
3、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实验设计思想: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对比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原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蜡烛、二氧化碳气体、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蒸馏水;烧杯、试管、玻璃片、滴管等。
分组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往装有一高一低两只蜡烛的烧杯中慢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持燃烧;(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在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石蕊试液,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几滴醋酸,在第二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第三支试管的石蕊试液留作对比。
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
(1)滴醋酸的试管中的试液变红(2)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中的试液变红(1)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它遇酸变(2) 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可以跟水发应,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水→碳酸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石灰水逐渐混浊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实验点拨:1.原理拓展(1)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在所有情况下,二氧化碳都是不能支持燃烧的。
有一些活泼的金属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金属镁。
在空气中燃着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炭和氧化镁。
镁+二氧化碳碳+氧化镁,因此一些活泼金属的失火是不宜用二氧化碳来扑灭,需用其他的灭火剂。
(2)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我们能观察到石灰水变混浊,但是如果持续向已经混浊的石灰水中继续通二氧化碳,会发现又变澄清了。
实际上首先发生了如下的反应: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由于生成的碳酸钙难溶于水,这时我们观察到的是石灰水变混浊;当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全部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后,继续通入的二氧化碳就和溶液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并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所以溶液又变澄清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实验设计之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1.化学反应原理:
⑴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是空气密度的1.5倍,故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可见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⑵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在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水振荡,二氧化碳溶解,致瓶内压强变小而出现内陷现象。
⑶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碳酸很不稳定,受热或浓度较高时易分解。
将变红色的石蕊试纸加热,试纸又变成紫色。
⑷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而使溶液变浑浊。
这是室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
2.实验仪器:烧杯、塑料瓶、集气瓶、喷壶、试管等。
实验药品:二氧化碳、蜡烛、石蕊试纸、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等。
3.探究方案:
⑴用铁片弯成一个小阶梯,用酒精灯稍加热。
将两支长短相同的蜡烛趁热按在铁片上,待冷却后,蜡烛即固定在铁片上了。
将此置于烧杯中。
手握集气瓶,将其中新收集的二氧化碳顺烧杯壁缓缓倾倒入烧杯同,可看到小蜡烛由下而上熄灭。
如图17-1。
由此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做此实验时,收集的二氧化碳要尽可能满,尽可能纯净。
集气瓶用较大的为宜。
倾倒时要沿杯壁往下倒,太快上下蜡烛一道熄灭,太慢,下面的蜡烛熄灭了,上面的蜡烛还会继续燃烧。
教师最好事先做几次,体验一下倾倒速度。
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⑵用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观察到塑料内陷。
如图17-2。
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⑶用吸水性较好且有一度强度的纸折四朵小花,将其完全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后,再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
直到纸花变成明显的紫色为止。
向第一朵小花上喷稀醋酸(或稀盐酸等),纸花变红色。
说明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向第二朵小花喷水,纸花不变色。
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将第三朵纸花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纸花也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
第四朵纸花先喷水湿润,再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纸花变红色。
说明此时有酸存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碳酸,如图17-3。
取出第一朵和第四朵变色的纸花,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第一朵纸花不变色,第四朵纸花变紫色。
由此说明碳酸不稳定,遇热分解。
⑷在试管中取5 mL左右的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
4.探究评价:
⑴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需要有一定的经验,不易成功。
该实验烧杯容积要适当,过小,倒入的二氧化碳很快充满整个烧杯,导致上下蜡烛几乎同时熄灭。
烧杯太大,二氧化碳量不足,下层蜡烛熄灭而上层蜡烛继续燃烧。
烧杯宜以150 mL,集气瓶用250 mL为宜。
⑵证明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效果明显,操作简便,效果很好。
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中,纸花的制作有一定的难度。
纸质太软,浸泡时纸张易泡化,纸花不成形,纸质太硬,石蕊在纸花上不易形成较均一的紫色。
向纸花上喷酸时,由于喷雾的不均匀,纸花上出现红色斑点,而不是均一的红色。
⑷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时,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要控制好。
出现明显的浑浊即停止通入二氧化碳。
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与碳酸钙继续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溶液又变澄清。
5.资源开发:
⑴为避免倾倒二氧化碳失败,可将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如图17-4。
点燃阶梯上蜡烛,从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一会儿就可看到下层蜡烛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熄灭。
当然,通入二氧化碳的速度不可太快,太快蜡烛熄灭的时间差太小,不易分辨。
⑵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可选用以下实验。
①如图17-5所示。
在铁架台上挂两个纸袋(或塑料袋),调整,其其平衡。
向右边的纸袋内倒入二氧化碳,可明显看到杠杆向右侧倾斜。
从面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如图17-6所示。
取一只天平,在天平左边放一只250 mL的烧杯,用砝码平衡。
再向烧杯内倒入二氧化碳,可明显看到天平向二氧化碳一侧倾斜。
以此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③取一只大的空烧杯(1000 mL以上,也可以用小塑料桶代替),盖上玻璃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杯二氧化碳气体备用。
如图17-7,用滴管头醮些洗发精溶液,吹起空气泡,轻轻摆动滴管头,让空气泡落入充满二氧化碳的大烧杯内。
空气汽可以二氧化碳中飘浮一段时间。
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如图17-8所示。
还可以用极薄的塑料袋吹成一个小气球,放在大烧杯内,再向烧杯底部能入二氧化碳。
气球能缓缓上升到烧杯口部,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6.创新思维:
⑴能否用燃着木条熄灭要验纯二氧化碳?
用排稀酸法收集不同体积的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再用燃着的木条试验,测得如下数据。
编号ⅠⅡⅢⅣⅤ
CO2体积(%)80 60 40 20 10
空气体积(%)20 40 60 80 90
木条燃烧情况熄灭熄灭熄灭时燃时熄安静燃烧
实验证明,只有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高于20%时,燃着的木条就会熄灭。
可见,用燃着的木条试验二氧化碳的纯度是不可靠的。
因此,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木条验纯,不一定能得到较纯的二氧化碳气体。
因此,要处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就应该尽可能用排液体的方法收集。
这些方法包括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排稀酸(如在水槽中滴几滴稀盐酸等)溶液等方法。
⑵二氧化碳的喷泉实验。
在双孔胶塞上插入一根带止水夹的导管,用滴管吸入一管的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插入胶塞内。
备用。
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立即塞上带导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塞。
导管插入盛有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固定在铁架台上。
用手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将澄清石灰水挤入烧瓶内,打开止水夹。
可见到澄清石灰水顺导管逆流入烧瓶内,并形成乳白色的“喷泉”。
如图17-9。
该实验不仅能说明二氧化碳可以与石灰水反应,而且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对于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很有效果。
⑶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吗?
用坩埚钳夹住一根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同时,在集气瓶壁出现黑色细小的颗粒物。
这是由于镁能在点燃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剧烈的反应而燃烧。
可见,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不是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