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合集下载

中学实验探究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探究

中学实验探究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探究

中学实验探究实验报告: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探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反应常用于检验C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和水,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

3.实验室中二氧化碳的制备
原理:
选择试剂的注意事项:
(1)应选择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容易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

(2)制取CO2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容易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阻止反应的继续。

(3)收集的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是易溶于水的。

(4)实验室的装置;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属于固液型,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有相似之处。

(5)二氧化碳的验满: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教案公开课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三化学公开课说案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
一.[教学设计思路]
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的又一重要气体。

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

由于在氧气的学习中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

本节课准备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一些大胆的猜测;在此基础上先由教师提出三个探究任务:(1)向装有两只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提出一些问题;(2)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并发现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核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性质,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对实验的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难点:二氧化碳性质,增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欲望和激情,让学生交流、分析、总结。

三.解决办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验探究、引导启发相结合的方法。

1.通过观察与思考,来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2.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来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四.教学过程;
教后反思:
2008-12-10。

对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演示的探究和创新

对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演示的探究和创新

对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演示的探究和创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重视加强实验教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使他们切实掌握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新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教师更要重视做好演示实验,因为它可以给学生生动、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课本中有些演示实验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对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作一些改进,本篇着重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演示实验做了改进。

一、二氧化碳反应所需的仪器和药品烧杯、塑料瓶、集气瓶、喷壶、试管等;二氧化碳、蜡烛、石蕊试纸、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等。

二、实验探究的方案1、用铁片弯成一个小阶梯,用酒精灯稍加热。

将两支长短相同的蜡烛趁热按在铁片上,待冷却后,蜡烛即固定在铁片上了。

将此置于烧杯中。

手握集气瓶,将其中新收集的二氧化碳顺烧杯壁缓缓倾倒入烧杯同,可看到小蜡烛由下而上熄灭。

如图17-1。

由此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做此实验时,收集的二氧化碳要尽可能满,尽可能纯净。

集气瓶用较大的为宜。

倾倒时要沿杯壁往下倒,太快上下蜡烛一道熄灭,太慢,下面的蜡烛熄灭了,上面的蜡烛还会继续燃烧。

教师最好事先做几次,体验一下倾倒速度。

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2、用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观察到塑料内陷。

如图17-2。

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用吸水性较好且有一定强度的纸折四朵小花,将其完全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后,再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

直到纸花变成明显的紫色为止。

向第一朵小花上喷稀醋酸(或稀盐酸等),纸花变红色。

说明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向第二朵小花喷水,纸花不变色。

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将第三朵纸花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二氧化碳的测定

二氧化碳的测定

实验二氧化碳分子量测定及其性质实验的探究一、实验目的: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3.学习气体相对密度法测定分子量的原理和方法,加深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阿佛加德罗定律;4.巩固分析天平的使用;5.了解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熟悉洗涤、干燥气体的装置。

二、原理:1.二氧化碳性质原理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是空气密度的1.5倍,故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2)3)2.测定二氧化碳分子量的原理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因此,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M1/M2=W1/W2=d其中:M1和W1代表第一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M2和W2代表第二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d(=W1/W2) 叫做第一种气体对第二种的相对密度。

本实验是把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与空气(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0)相比。

这样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可按下式计算:M co2=Wco2×M空气/W空气=d空气×29.0式中一定体积(V)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Wco2可直接从天平上称出。

根据实验时的大气压(p)和温度(t),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可计算出同体积的空气的质量:W空气=pV×29.0/RT这样就求得了二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从而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三、实验仪器及药瓶:集气瓶、启普发生器、干燥管、橡皮管、铁架台、镊子、毛玻璃、烧杯、蜡烛、盐酸、大理石块、饱和碳酸氢钠、浓硫酸、无水氯化钙、镁条、澄清石灰水。

四、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1.盐酸2. 饱和碳酸氢钠3.浓硫酸4.无水氯化钙5.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五、实验步骤1.按上图所示装配好制取、净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ppt课件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ppt课件
鸡蛋壳表面的大量气泡增大了排开液体的体积, 鸡蛋所受浮力增大。
拓展:同学们讨论实验室制取CO2不能选择其他固体和液体药品的 原因。
1、浓盐酸有挥发性,稀盐酸没有挥发性。
2、浓盐酸或稀盐酸中的溶质HCl都能与下列固体反应。原理如下: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K2CO3 + 2HCl == 2KCl+ H2O + CO2↑
③2Mg + CO2 =点燃= 2MgO + C(不用掌握)
④C + O2 =点燃= CO2(氧气充足)
高温
抄在P92 氧三角
①2H2OM22 n=O== 2H2O +
O2
点燃
H2O2
②O2 + 2通H电2 === 2H2O


③2H2OM=n=O= 2H2 + O2
O2

2
③ H2O ④2H2O2 === 2H2O +
连接顺序是(用接口字母顺序从左至右连接)→

a→c→b→g
【总结固趣】 写出下列各物质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石灰吟》诗句中涉及的反应--(也是人 工搬迁CaCO3的过程)
听写:一、写出下列转化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C
H2O2



CO
② ③
CO2
O2
H2O

二、石油的分馏是物理 变化,煤的气化、液化是化学 变化。
CaCO3+2HCl =CaCl2+H2O+CO2↑
4、趣味小实验: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用鸡蛋、稀盐酸和大玻璃 筒作了如下试验: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大玻璃筒中, 鸡蛋下沉到筒底,其表面产生气泡并有部分气泡附着在鸡蛋表 面,过一会儿,鸡蛋徐徐上升。这个试验用白醋代替稀盐酸也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探究与创新》说课课件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探究与创新》说课课件
科粤版第五章-实验活动 3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探究与创新》
目录
COMPANY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说教法学法 说实验创新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反思
1.教材分析
科粤版第五章-实验活动 3
1.1 教材的(地一位)和说作课用标
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是实验多、可操作性强, 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教材的作用是把学生已 有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用所学的知 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 动手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我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将这片“舞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尽情的发挥和 表演。我相信,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将会增强他 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方法 将使他们受用终生!
(3)深入大了现解原,形性质探究
分组实验2(创新实验) 验证猜想并探究CO2其它性质
(3)深入大了现解原,形性质探究
分组实验2(创新实验) 验证猜想并探究CO2其它性质
(3)深入大了现解原,形性质探究
分组实验2(创新实验) 验证猜想并探究CO2其它性质
(4)原大来现如原此形归纳小结
——
通过对得出的结论归纳整理,
蕊溶液
情景设疑:
振荡后,瓶 内溶液变为 红色
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呢?
(3)深入大了现解原,形性质探究
情景设疑: 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呢?
小组讨论,提出猜想
猜想一: 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猜想二: 水使紫色石蕊变红
猜想三: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使紫色石蕊 试液变红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探究二氧化 碳的性质
探究二氧化 碳与水反应 的原理。
2.学情分析
知()识教基学础重难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 实验探究精选(答案版)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 实验探究精选(答案版)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实验探究精选一、实验探究题1.根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还需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_.(2)实验室用Β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装置中要改正的是________,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说明集气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3)将上述实验收集的一瓶气体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如图C)所示,观察到蜡烛烛焰更加明亮,一段时间后逐渐熄灭,则集气瓶中原有的气体是________.(4)D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其中热水作用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酒精灯(2)CaCO3+2HCl=CaCl2+H2O+CO2↑;将集气瓶口向上;木条熄灭(3)氧气(4)加热和隔绝氧气;4P+5O22P2O52.(绍兴、义乌中考)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和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图乙中的(选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图乙中的(选填字母)装置来收集CO2气体;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答案】AC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矿泉水瓶口,观察是否熄灭3.(温州中考)小明为了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该实验中,对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的性质有何要求?步骤三:在甲、乙试管外壁涂上凡士林,减少实验时气体外泄。

步骤四:把气球A和B分别套在试管甲和乙上(如图所示),解开气球,将球内气体通入试管,并轻轻振荡。

步骤五:观察甲、乙试管内石灰水的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方案中设计的试管乙是为了与试管甲形成________作用。

(2)预测实验结果:预测一:假设甲、乙试管中的石灰水都________,则不能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教学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教学案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说课稿学段:小学学科:科学作者:单位: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学段:小学科:科学作者:单位:一、【说】实验教学教材。

本实验课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主,属于苏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课题3《空气中有什么》的内容。

本实验课安排2个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整个实验课包括实验方案、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的理解与运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空气的性质》,这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奠定基础;同时,使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二、【说】实验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逐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实验探究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化学术语表达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对二氧化碳知识的学习,初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学生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归纳整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知识体会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2)提高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三、【说】实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即对知识掌握。

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说】实验课内容设计。

本实验课分为二个探究实验和一个情景引入实验。

第一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密度、可燃性、助燃性;第二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性质。

第三个情景引入实验,设计实验来证明生活中的碳酸饮料(如雪碧)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五、【说】实验课教学方法。

1. 实验探究法。

这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构建过程。

以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专题1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探究(解析版)_1

专题1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探究(解析版)_1

专题16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探究目录一、热点题型归纳 (1)【题型一】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题型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与净化 (3)【题型三】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6)【题型四】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7)【题型五】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的探究 (10)二、分阶培优练 (13)【题型一】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典例分析】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药品为大理石和稀盐酸B.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C.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D.加药品时,先加入大理石,后加入稀盐酸【答案】B【详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故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因为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很多,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故选项正确;D、加药品时,先加入大理石,后加入稀盐酸,故选项正确。

故选:B。

【提分秘籍】基本规律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

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

其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CO2↑+H2O。

2.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且瓶口还要盖上玻璃片)。

3.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而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变式演练】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加入大理石C.收集二氧化碳D.检验二氧化碳【答案】C【详解】A、图示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与外界相同,没有形成密闭系统,无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图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且不能用手拿药品,图示操作错误;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图示操作正确;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因此,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气体较多,不能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检验二氧化碳,图示操作错误。

自制仪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自制仪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更方便.
制成的.小瓶套放在大瓶中,小瓶底部留豆粒大小
(
3)自制二氧化碳挡板火盒,挡板下方留孔,可
以更好的展现出二氧化碳的灭火效果,排除其他因
的孔,小瓶中装入大理石块,大瓶中装入适量盐酸.
素的干扰,另外 增 加 了 对 比 实 验,使 实 验 结 果 更 加
大理石和盐酸接触,打开止水夹,产生气体;当关闭
较多,已经有了 一 定 的 感 性 认 知 基 础. 教 学 中,关
阶.将微课融入初中 物 理 概 念 教 学,通 过 插 入 实 验
键是让学生在 理 解 概 念 的 基 础 上 能 够 领 悟 定 义 速
视频和图画,将静态图片变成动态演示,同时进行概
度概念的方法. 为 此,在 设 计 微 课 时,可 以 引 入 生
拧紧瓶塞摇晃,观察到水瓶变瘪而且听到响亮地挤
加准确地观察到二氧化碳的灭火效果.
压塑料的声音,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3.
4 自制喷泉演示器
该演示器是 用 小 桶 和 玻 璃 瓶 组 合 而 成 的. 在
6.
2 探究二氧化碳灭火实验
利用自制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用大饮料瓶收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集 1 瓶二气化碳气体.让蜡烛在自制二氧化碳挡板
火盒中燃烧,在挡板的另一侧倾倒二氧化碳气体,验
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实验时可用另一个火盒同
时进行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中的两根蜡烛都不熄灭.
6.
3 探究二 氧 化 碳 的 密 度 及 其 与 水、石 灰 水 的 反
真实准确.
止水夹时,小瓶 中 气 体 增 多 压 强 变 大,使 盐 酸 液 面
下降,当盐酸和大理石分离时反应停止.需要产生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通用4篇)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通用4篇)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通用4篇)第1篇: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导学案通渭县马营初级中学赵旭梅〔一〕趣味问答引入新知【导入】视频“西游记嫦娥片段〞引入现在我们就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奇妙的二氧化碳。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二〕动脑动手实验探究〖提问〗1、研究物质的性质从几方面入手?2、研究物理性质从几方面入手?首先研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其色,态,味〖演示1〗⑴向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参加适量的水,迅速盖瓶盖,瓶子变扁〔说明瓶内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状况下,1体积溶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演示2〗蜡烛熄灭〖课件〗实验烛熄灭a〕蜡烛熄灭——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b〕熄灭顺序〔下面先灭,上面后灭〕——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板书〗〖课件〗一、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

〖板书〗干冰易升华现在来进一步探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登出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⑵二氧化碳和水反响:介绍一种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它遇酸变成红色。

〖演示5〗取用石蕊试液染过的滤纸,分别滴上少量醋酸、水,二氧化碳水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水+石蕊→紫醋酸+石蕊→红〔说明溶液显酸性〕碳酸+石蕊→红〔说明溶液显酸性〕〖板书〗CO2+H2O=H2CO3c〕在酒精灯上分加热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溶液→紫〔由红变紫〕〔说明溶液不显酸性〕〖板书〗H2CO3=H2O+CO2↑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响〖提问〗①如何验证反响中有二氧化碳生成?②如何检验你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学生实验2〗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课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响〖课件〗一、物理性质:无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能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的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并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思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懂得废物利用,既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又发扬节约不浪费的传统美德。

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及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仪器:试管、烧杯、铁架台、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锥形瓶、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玻璃导管、集气瓶、塑料瓶药品:大理石、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和试纸、蜡烛、澄清的石灰水三、教学过程:活动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请同学们回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所用的药品、反应物的状态、原理与装置(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反应条件等。

那么实验室是如何来制取二氧化碳呢?投影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和第一个大内容(见板书设计)。

学生回想……,思考(跃跃欲试)。

温故知新,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

新(二)探究选择实验药品,确定实验原理设置问题: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讨论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呢?投影图片老师再给学生补充:高温煅烧石灰石分析不适合的原因展示选择药品的原则是价廉易得,反应速率适中,无毒无害。

气体便于收集,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实验的需要;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安全。

《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为了弥补教材上的不足,我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了如下的创新设计:取塑料矿泉水瓶两个(底部可用双面胶固定在桌面上),用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灼烧后在其中一个瓶子的中间烫一个孔,然后再在该孔的侧面的上和下的方向大致等距离处各烫一个孔,把三个小孔用套有橡皮管的玻璃导管插上,调整好高低不同的蜡烛的位置到侧面的导管口下方,中间的导管连接另一个矿泉水瓶(底部用玻璃棒灼烧后烫上若干小孔,并装有石灰石)。

用玻璃棒一端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后在瓶盖中间烫一个孔, 正好将玻璃棒穿在瓶盖上;实验时把瓶盖拧紧, 形成封口。

在玻璃棒上间隔等距离绕上三条干燥蓝色石蕊试纸, 上面一条喷醋酸, 中间一条保持干燥, 下面一条用水润湿,并用橡皮筋固定好用石蕊纸条的位置。

将右边塑料瓶放在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通过止水夹的开与关从而控制二氧化碳的发生与停止(装置如下图)。

图一(二)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导致学生对这一反应事实不容易接受。

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认识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能够发生反应,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下图)。

实验步骤:前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实验的不足,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大胆发挥创造力设计改进实验,学生上传微课学习反馈,我根据回答情况整理并二次备课。

【设计意图】通过翻转的指导学习,为课上实验创新奠定知识储备,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课中教学,实验探究(一)环节一:实验导课。

【活动探究一】每一小组展示两瓶气体(用软塑料瓶装),一瓶氧气,一瓶二氧化碳【提出问题】通过微课的学习,你能鉴别出哪一瓶是二氧化碳气体吗?体现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实验鉴别】分小组进行实验鉴别。

【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交流各种鉴别方法及体现的性质(①分别倒入等量的水震荡②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③分别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④分别倒入等量的紫色石蕊试液……)【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实验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鉴别二氧化碳,,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利用现有的条件做好实验探究一(注意观察并记录现象、分工协作并完成学案内容)
要求:从生活走向课堂,教师做实验指导。

【实验1】:把二氧化碳倾倒进放有燃烧着蜡烛的烧杯中。

问题1:观察实验方法和蜡烛熄灭现象,思考为什么?
【实验2】向紫色的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溶液,再观察现象。

【实验3】:在装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加入1/2的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问题2:观察饮料瓶的变化情况,思考说明什么?
师:实验完成后,展开小组讨论,完成学案相关内容,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展示自己的结果。

投影:(小组发言人边发言边展示如下结果)
实验1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实验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碳酸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红色消失。


H2O+CO2==H2CO3 H2CO3===CO2↑+H2O
实验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二】:如何鉴别二氧化碳?
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这是CO2的一条重要性质,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CO2 + Ca(OH) 2=CaCO3↓+ H2O
【迁移应用】:如何证明一瓶可乐或雪碧是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呢?
[演示]:打开可乐瓶,冒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讨论探究方法,选学生来配合教师完成)。

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人教版

探究实验设计之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1.化学反应原理:⑴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是空气密度的1.5倍,故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可见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⑵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在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水振荡,二氧化碳溶解,致瓶内压强变小而出现内陷现象。

⑶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碳酸很不稳定,受热或浓度较高时易分解。

将变红色的石蕊试纸加热,试纸又变成紫色。

⑷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而使溶液变浑浊。

这是室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

2.实验仪器:烧杯、塑料瓶、集气瓶、喷壶、试管等。

实验药品:二氧化碳、蜡烛、石蕊试纸、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等。

3.探究方案:⑴用铁片弯成一个小阶梯,用酒精灯稍加热。

将两支长短相同的蜡烛趁热按在铁片上,待冷却后,蜡烛即固定在铁片上了。

将此置于烧杯中。

手握集气瓶,将其中新收集的二氧化碳顺烧杯壁缓缓倾倒入烧杯同,可看到小蜡烛由下而上熄灭。

如图17-1。

由此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做此实验时,收集的二氧化碳要尽可能满,尽可能纯净。

集气瓶用较大的为宜。

倾倒时要沿杯壁往下倒,太快上下蜡烛一道熄灭,太慢,下面的蜡烛熄灭了,上面的蜡烛还会继续燃烧。

教师最好事先做几次,体验一下倾倒速度。

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⑵用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观察到塑料内陷。

如图17-2。

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⑶用吸水性较好且有一度强度的纸折四朵小花,将其完全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后,再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

直到纸花变成明显的紫色为止。

向第一朵小花上喷稀醋酸(或稀盐酸等),纸花变红色。

说明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向第二朵小花喷水,纸花不变色。

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将第三朵纸花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研究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研究实验报告

姓名: 郑葵秀学号: 201210900019姓名: 学号: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实验目的】1.学习组装用滴液漏斗和锥形瓶进行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并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2.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内容】1.CO2的实验室制备2.CO2溶于水生成碳酸3.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4.CO2的密度探究【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石灰石(碳酸钙)、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 澄清石灰水, 蜡烛、烧杯、滴液漏斗、锥形瓶、具支试管、导管、乳胶管、橡皮塞、火柴。

【实验原理】CO2的实验室制备:CaCO3+ 2HCl==CaCl2+ CO2↑+ H2O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 2O + CO2= H2CO3碳酸能使蓝色石蕊试液变红。

3.CO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 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 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碳酸钙,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4.CO2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低处的蜡烛先熄灭。

实验装制图如下图所示:利用滴液漏斗控制稀盐酸加入的量以控制二氧化碳产生的速度和量【实验步骤】1.预计算: 排除大理石(碳酸钙)含有杂质的因素和反应不完全的因素, 排除残留在实验仪器的气体, 为保证二氧化碳性质验证的实验顺利进行, 需要二氧化碳的理论产量为1L, 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应需要大理石(碳酸钙)约4.5g, 稀盐酸的量可以控制, 故不用计算用量。

2.按照图示安装好仪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称取4.5g 大理石(碳酸钙), 加入具支试管中4.量取20mL 稀盐酸, 加入滴液漏斗中5.在后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 紫色石蕊试液和10mL 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使用前需过滤), 在烧杯中放好两根长短不同的蜡烛。

6.待反应一段时间后, 点燃蜡烛。

观察各具支试管的实验现象和蜡烛的熄灭顺序。

记录现象。

7.实验完毕, 拆除装置, 清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惠水县芦山中学郑松瑜
【教材分析】
在上一个课题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知道了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作为反应物来制取二氧化碳,根据反应原理,选择的装置是“固+液”不需要加热型,而它的收集装置选择的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

通过上一个课题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本课题将对它的其他性质做进一步的探究。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参与光合作用,引起温室效应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等,但这些知识都分散在不同的课题中,学生无法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甚至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因此这些都有待于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学习、深化和提高。

【教学设计原理】
教学的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关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培养学生正确、高效的思维总结方式,力争达到“授之以渔”的良好学习效果。

因此,教学设计融入以下教学思想,来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

(2)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根据已有知识尝试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并能初步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能比较准确、完整地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并根据实验现象推出相关结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对二氧化性质的学习,体验到二氧化碳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从而体会到学习化学可以指导我们安全、健康的生活。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学用品】:收集好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矿泉水瓶、玻璃片、烧杯、酒精灯、漏斗石灰石、稀盐酸、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
火柴、紫色石蕊浸泡过的纸花、镊子、蜡烛、小铁片。

【主要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性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课题引入:
谜语: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猜猜“它”是谁吗?
展示:二氧化碳的循环图
过渡: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它的性质。

活动一:
展示一瓶集满二氧化碳并盖有玻片的集气瓶。

引导学生观察瓶中气体的颜色:
①看一看:瓶内气体有什么颜色?
②想一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是什么气味?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活动二: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操作【实验6-3】:
将一瓶二氧化碳慢慢倒入放有高低不同的两支点燃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上层蜡烛先灭,下层蜡烛后灭。

思考:直接倾倒会出现上层蜡烛先灭或同时灭的现象,有什么办法可避免此现象呢?
学生分组讨论
组一:
组二:
组三:
组四:
小组代表发言:
结论:可以通过漏斗将二氧化碳倒入点燃蜡烛的烧杯中。

小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思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让学生解释“窖藏土豆,致人死亡”之谜。

追问:像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枯井,也常发生死人的事故。

怎样做才更安全呢?
得出:“灯火试验”,避免事故发生。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活动三:
演示实验【实验6-4】: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约1/3体积的水。

立即旋紧瓶盖并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学生观察并回答:
①没有倒入水之前矿泉水瓶的外形
②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倒入水后,外形变化的原因是。

③本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的性质是。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
现象: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倒入水后,外形变瘪了。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思考: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新物质生成吗?
学生练习:完成教材117页的表
活动四:
向刚才的矿泉水瓶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说明:紫色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学生观察并回答:矿泉水瓶中的水变成色。

提问: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演示实验【实验6-5】: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①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
②向第二朵纸花喷水,
③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④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瓶中,
⑤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的用吹风机烘干。

观察现象并回答:
①纸花喷稀醋酸后变为色。

②纸花喷水后颜色为色。

③纸花的颜色为色。

④纸花的颜色由色变成色
⑤烘干后,变红的纸花由红色又变成色。

猜想:醋酸能使紫花变成红色,是什么使第四朵紫色的纸花变成红色?为什么烘干后又变成了紫色?
可能是①CO2;②H2O;③CO2和H2O反应后的生成物。

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物能使石蕊变红。

小结: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
(体会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每组发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和一支一次性塑料吸管,向石灰水中吹气,有何现象?
学生代表回答: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教师讲述: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是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该反应现象明显,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课堂小结:请学生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一般燃烧,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
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活动六:
练习:在下列现象后括号中填写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菜窖的死亡现象--()
②“灯火试验”检验深井是否缺氧----()
③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上出现白膜----()
(用所学知识解释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共享学习结果)
拓展提高: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存在与生物的生存休戚相关,分组收集资料,讨论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冲突,从而引发新的思考,使他们对二氧化碳的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也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
设计小结: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课本实验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它不能表现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也很难让学生接受碳酸使石蕊变红这个事实,只能通过两个实验来证明:一个是在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水变扁的实验来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二是用石蕊浸泡过的四朵干燥的小纸花做五个对比实验,至少能让学生感受到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使石蕊变红,而不致于误认为是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

课后任务: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复习好本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