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天涯若比邻学案
第十九课-天涯若比邻学案
第十九课-天涯若比邻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十九课天涯若比邻(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世界文化的特点、表现形式及发展变化;懂得世界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必要性及我们应有的态度能力目标:能够认识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备与不同文化沟通、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一种世界的、开放的眼光,认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合理性与独特价值;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各国的文化,愿意并主动与不同的文化进行交流与沟通。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同文化交流的意义及在文化交往中我们因持有的态度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局面是多元和谐发展的三、教学过程环节一:1、导入,通过多组图片。
从建筑、服饰、文化、节日等各个方面让学生感受世界多彩的文化,从而得出世界文化的特点是丰富性和多样性。
2、同时让学生回忆中华文化的特点3、让学生做填空。
了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和习俗的集中展示,文化遗产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环节二、1通过口头举例,让学生理解到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局面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同时注意提醒学生世界文化一体化、单一化或趋于同化的说法是错误的2 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等方面出现的趋势环节三、1 展示题目,让同学结合课本得出中外文化交往的意义,让学生起来回答2、向学生呈现答案并学生记完笔记之后,直接呈现例题,中法文化交往的意义。
让学生立即理解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环节四、1展示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本得出应如何与不同文化进行交往,让学生起来回答2 学生记完笔记之后,直接呈现例题,你认为漫画中的“世博人家”应以怎样的态度和行为接待来自远方的朋友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环节五、课堂知识点回顾环节六:练习巩固。
四个选择题,一个综合题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行,要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辅助引导作用。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天涯若比邻》教学设计1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天涯若比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天涯若比邻》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单元,主要讲述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跨越地域、文化、语言等障碍,实现心灵的交流与沟通,达到相互理解、尊重和关爱。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要学会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善于沟通,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他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他们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深层次的人际关系还理解不够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中人们沟通的方式和手段,学会与人交流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尊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与现代人沟通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沟通。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道具。
3.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现代社会中人们沟通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呈现(10分钟)介绍教材中关于人与人沟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中沟通的方式和手段。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沟通。
天涯若比邻教案范文
天涯若比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等。
(2)培养学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感悟人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天涯若比邻”,提问:“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标注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文章的美。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友情的珍惜和感悟。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抄写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友情的感悟文章。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重点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感人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天涯若比邻》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天涯假设比邻〕教案〔天涯假设比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调查自己家乡通信事业的变化。
2.培养学生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的通信方法的特点,了解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庞大变化,通过家乡通信事业的开展,体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祖国的开展,激发热爱科学、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逐渐认识现代通信给人们带来的庞大变化。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了解现代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对人们交往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具体有:1.互动教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具有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建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交通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
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纳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同桌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
2.创设情景教学: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他们获得感情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活动,不断丰富和开展自己的经验、感情、能力、知识。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开展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打算〕建议老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有关现代通信的有关信息。
〔第1课时〕〔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一首古诗。
板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讲授新课〕板书一、现代通信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师天涯假设比邻是我们这一课的题目,为什么说天涯假设比邻呢?这得从头讲起。
九年级第19课天涯若比邻教案
第一课时“七彩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样性形成的基础和过程。
水平目标:逐步形成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实行交流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愿意与具有不同文化的民族实行交流;热爱本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文化的内涵,世界文化的广博性、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二课时“天涯共明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不同民族实行友好往来的基本原则,懂得如何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
水平目标:能够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高度理解本民族文化的可贵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各民族文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世界各民族尊重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情感,引导学生立志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准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天涯若比邻教案范文
天涯若比邻教案范文天涯若比邻教案范文教材分析: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现代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运用现代通信技术不仅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即便是远在天边的朋友也好似近在咫尺,那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教学目标:1.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学会合理选择通信。
2. 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真实事例来感受通讯对生活的影响,感受信息时代的.来临,知道通讯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通过考考你、智多星、穿越时间隧道、慧眼看通信等活动,体验通信的发展,感受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信息时代的来临,知道通讯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调查古时候以及爷爷奶奶小时候人们的通信方式.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预设:一、读笑话谈感受过渡: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电话、电视、电脑把我们与多姿多彩的世界联系在一起,人们的生活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已步入了信息时代。
二、了解现代通信方式活动一:考考你:通过你的调查研究,你一定了解了多种通信方式,屏幕上的你认识谁?3、按照发展顺序给他们排队。
每个同学演一种,打乱顺序自主站队。
4、了解“地球村”5、谈谈你的通信(电视、电话、网络)生活,感受现代通信的特点。
三、初步感受的神奇12、初步了解“微波接力通信”。
四、深入感受通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活动二:穿越时间隧道1、暴雨袭来,爷爷小时侯人们是怎样传播这一信息,结果怎样呢?2、暴雨袭来,爸爸小时侯人们又是怎样传播这一信息,结果怎样呢?3、暴雨袭来,如果你是气象专家,你会怎样传播这一信息?活动三:慧眼看通信1、独立阅读教材第37、41页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给大家听的呢?2、资料展示:你还知道哪些网络为人类服务的事例,请与大家共同分享。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天涯若比邻》教学设计4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天涯若比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天涯若比邻》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网络、通信等方式,跨越地域的限制,实现心灵的沟通,感受到天涯若比邻的美好。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以及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同时,他们对于网络、通信等现代通讯工具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对于如何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他人的情感,提高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发现课文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教学。
2.教学视频: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教学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从课文中感受到的作者情感和人文关怀。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课内外延伸,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感受到他人的关爱,体验到天涯若比邻的美好。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天涯若比邻》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天涯若比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涯若比邻》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的教学内容,本课主题是友谊,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友谊是无价的,要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以及一些友谊的名言警句,旨在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和名言的基础上,认识到友谊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于友谊有一定的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过与朋友相处的经历,但对于如何维护友谊,如何处理友谊中的问题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思考友谊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友谊的价值,认识到友谊是无价的。
2.让学生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学会处理友谊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友谊的价值,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处理友谊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友谊的力量,理解友谊的价值。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处理友谊中的问题。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友谊经历,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故事课件、名言警句等。
2.准备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3.准备教学场地,如教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友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故事,让学生认真听讲,理解故事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思考友谊的价值,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
4.巩固(5分钟)利用名言警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友谊的价值,引导学生珍惜和维护友谊。
5.拓展(5分钟)分析一些友谊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处理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
天涯若比邻教案范文
天涯若比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句“天涯若比邻”的含义及其出自哪首诗;(2)让学生掌握一些重点字的读音和书写;(3)让学生了解诗人王勃及其创作背景。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诗句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与人相处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句“天涯若比邻”的含义及其出自哪首诗;2. 诗人王勃及其创作背景;3. 一些重点字的读音和书写。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2. 诗人王勃的创作背景及其对诗句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句的含义、诗人的创作背景等;2.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诗句的意义;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等方式,感受诗句的美妙。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展示诗句“天涯若比邻”及相关图片、文字等;2. 教材:提供相关诗词供学生阅读和理解;3. 字典:方便学生查找重点字的读音和书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词,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王勃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句“天涯若比邻”的出处。
3. 诗句讲解:讲解诗句“天涯若比邻”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4. 重点字词讲解:讲解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如“天涯”、“若比邻”等,引导学生正确读音和书写。
5. 朗读练习:让学生朗读诗句,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6. 理解与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诗句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珍惜友谊、与人相处等。
7. 表达练习:让学生运用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和朋友分别时的感受等。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王勃的更多信息,下周分享给大家。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程度、朗读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天涯若比邻》教学设计
《天涯若比邻》教学设计《天涯若比邻》是一篇李煜的诗歌,代表了他对离散亲友的思念之情。
引发学生们关于世态炎凉,人生负责,物是人非之类的思考,促使学生们建立爱之心,深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情缘。
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诗歌的大意,加强对诗歌的情感体会;2.促进学生思考爱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加强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促使其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4.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语言结构清楚,达到教学目标;2.把握全篇诗歌的中心,熟悉文字内容;3.理解诗中隐含的情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三、教学步骤1.导入:让学生看图片、对话或视频,发生学生的兴趣;2.讲解:教师简单介绍诗歌背景,如作者、创作时间、创作状况等;3.阐释:教师结合诗歌中的个别生活细节,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容;4.讨论:引导学生就诗歌的意象、格律、对比、结构等内容进行小组讨论;5.理解:教师与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体会;6.联想: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加强学生与诗歌的联系;7.解决: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帮助学生完成任务;8.检查:教师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任务,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估。
四、总结通过对《天涯若比邻》的教学,学生们也可以从诗歌中学会珍惜彼此的友谊,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爱来凝聚家庭、友谊、社会,让自己更加成长,给自己更多的力量,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加强文字处理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增加自信心的良好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听学生的声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最终实现教学的目的。
教科版九年级上思想品德《第十九课 天涯若比邻》精品导学案
第十九课天涯若比邻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知道各民族友好往来的基本前提。
2、认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合理性与独特性,懂得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性。
3、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逐步培养与不同文化的民族进行交流的能力。
情景引入:呈现一组反映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图片。
(如“多媒体资源”中提供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生观看图片,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问题: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知识结构:1. 文化包括:七彩文化 2.不同民族和国家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有:3. 艺术包括:1.不同文化产生冲突的原因:天涯共明月2.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的基本前提是:分块引学:1、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______。
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价值观、宗教、教育、科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2、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是各国传统文化的重要_____。
每种艺术形式都以自身的特色传递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展现一个民族独特的审美需求和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
______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并影响到建筑、艺术等领域。
3、中国拥有灿烂的______和悠久的______,拥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传统,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世界文化融合的洪流中,中国文化仍然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征,凸显独特的魅力。
4、尊重彼此的文化,以_______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是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往来的基本前提。
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我们应以一种_______眼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探究题1、在讨论中外文化时,小明说:“对待外来文化,要兼收并蓄。
”请试对他的观点进行辨析。
2.古代中国的世界之最: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可称为世界之最。
中国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天涯若比邻》教学设计
译林版二下unit1-2复习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错______个一、选择题。
()1.Where’s _______ Molly?A. /B.the D.cat()2.______ under the chair ?A.Where’sB.It’sC. Is it()3.The cat is ______ on the table .A.noB.notC.yes()4.______. It’s on the mat.A.lookB.Look atC.Look()5.Kitty is ____ the living room .A.onB.underC.in()6.Playing _____ a dog .A.andB.isC.with()7.Rabbits like ________.A.carrotB.carrots()8.Have ________,please.A.a noodlesB.broccoliC. a carrot()9.Little Annie and Big Henry _______ a meal . A.has B.have二、英汉互译。
1.喜欢米饭____________2.吃一顿饭____________3.一些西蓝花____________4.一根胡萝卜____________5.小猴子____________6.The teddy is __________________(在盒子里).7.The bird is ________________(在花瓶上).8.________ Kitty ? (在哪里)9._________ (它在)behind the door ?10.泰迪在哪?它在篮子里。
________ is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The rabbit is ____________________.(在桌子下面)12.在垫子上____________ 13.在客厅里________________ 14.跟一把扫帚玩_______________15.在沙发后面_______________16.晚餐准备好了!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17.晚餐吃什么?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18.面条、鱼肉和汤。
第十九课天涯若比邻初三政治教学案
第十九课天涯若比邻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合理性与独特价值。
3.懂得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性,能尊重其他民族和其他文化。
知识要点1.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生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民族和人民,创造了各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价值观、宗教、教育、科技以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特点。
2.世界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不同的饮食习惯、服饰、民俗风情、建筑风格等都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在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各国传统文化表现得尤为突出。
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是各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
每种艺术形式都以自身的特色传递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展现一个民族独特的审美需求和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并影响到建筑、艺术等领域。
3.在世界文化融合的洪流中,中国文化仍然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征。
今天,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共同分享和体验相同的事物,造就了为所有人共享的国际文化,使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冲击。
中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传统,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世界文化融合的洪流中,中国文化仍然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征,凸显独特的魅力。
4.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要加强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中,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受不同的社会习俗的影响。
如果缺乏交流和沟通,就容易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产生冲突。
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沟通和交流,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消除民族间冲突与仇恨的重要手段。
进入2l世纪以后,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不同文化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天涯若比邻教案
一、导入二、谈话三、小组合作同学们现在我特别想和一个好朋友联系,大家说说我都能有什么途径?对,我们可以打电话还可以寄信。
你们经常寄信、打电话吗?大家能不能说说,打电话与写信有什么不同之处?是啊,写信可以表达出一种真挚的情感,但不能及时的传递信息。
打电话就不同了,有事情的时候,我们多数选择的还是打电话,打电话可以很快的通知到对方,说明情况。
我又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现在手头上要有一份重要的资料想给在北京出差的老板。
我该怎样啊?大家再给我出个主意!对,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介绍了。
有电报、传真、邮寄、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
现在寄信、邮奇、发电报和电传,正一点点被E—mail, 手机等现代通信手段代替。
哦,同学们我们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出联络的方式越来越发达,那这种发达,给我们,给他人又带来什么好处呢?大家分组讨论一下。
(课上以有了自己的小组队伍)我们比一比,看一看,看哪个组讨论的最后的报告或表演最精彩,授予这节课的最佳合作小组。
提出要求:做好记录、小组有分功、有管纪律人员,有组织发言人员打电话、手机写信生答:很少寄信,打电话的时候比较多!答:电话及时、方便,写信慢,但是可以认真想,组织语言,交流情感。
答:电报、传真、邮寄、发电子邮件小组充分发挥作用,积极讨论的同时完成个自的任务。
有合作更有分工。
直接谈话导入内容通过谈话,更加深入的了解现代的通信手段。
锻炼小组合作意识。
树立分工合作的理念。
积极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让孩子在课堂上熟悉社会。
四、小组展示成果五、汇报小结六、给予奖励七、知识介绍在讨论时大家可以思考下列冋题,也可以自由发挥出示投影1)电话在现实中的作用?电话与手机在联系时有什么不冋?2)坐在电视旁看新闻以及其他电视节目时能了解什么知识?3)有没有因为看电视节目或广播,献出一份爱心的人?我看到了,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很积极,那现在哪个小组同样发挥你的积极性,和大家说说啊!要求:在听其他小组展示成果的时候一定要竖起我们的小耳朵来,给他们组评评,亮出大家给这个小组表现评的分。
《天涯若比邻》教案1
《天涯若比邻》教案1第一篇:《天涯若比邻》教案1《天涯若比邻》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分别从生活习俗、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展示各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日益盛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学习各民族文化,实现世界人民和平相处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知识)2、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能力)3、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学习各民族文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课时安排安排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展示世界服饰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从这些服饰,你看出了什么?以此谈话进入新课“七彩文化”。
二、新课教学1、展示各种庆贺节日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从这些世界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你看出了什么?学生谈话后,教师可适当指点。
2、展示建筑、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教师提出问题:从这些艺术形式,你看出了什么?学生谈话后,教师做适当指点,可勾画相应语句。
3、展示宗教建筑图片,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宗教建筑分别体现了什么宗教理念?学生谈话后,教师做一定指点。
4、让学生看P.145图《身着和服的日本妇女》,再展示一段资料: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
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一个中国人家里,可能有美国的电脑、日本电视机、德国电话、意大利冰箱、韩国的空调、芬兰的手机;西装、T恤、牛仔裤成为当家服装;喝可乐、吃肯德基、尝烧烤、啃牛排、品咖啡,成为城市新的饮食习惯;看美国大片、听外国流行歌曲、欣赏交音乐会和芭蕾舞及拳击争霸赛或职业篮球赛……教师提出问题:你对这段资料有什么感悟?学生谈话后,教师可适当指点。
5、让学生看下面的资料: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受到世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有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对西方文化过于崇拜,甚至完全否定自身的文化;而有的人则过于夸大西方文化中的糟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课天涯若比邻(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文化的特点、表现形式及发展变化;懂得世界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必要性及我们应有的态度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备与不同文化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一种世界的、开放的眼光,认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合理性与独特价值;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各国的文化,愿意并主动与不同的文化进行交流与沟通。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不同文化交流的意义及在文化交往中我们因持有的态度
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局面是多元和谐发展的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1、导入,通过多组图片。
从建筑、服饰、文化、节日等各个方面让学生感受世界多彩的文化,从而得出世界文化的特点是丰富性和多样性。
2、同时让学生回忆中华文化的特点
3、让学生做填空。
了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和习俗的集中展示,文化
遗产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环节二、1通过口头举例,让学生理解到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局面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同时注意提醒学生世界文化一体化、单一化或趋于同化
的说法是错误的
2 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等方面出现的趋势
环节三、1 展示题目,让同学结合课本得出中外文化交往的意义,让学生起来回答
2、向学生呈现答案并学生记完笔记之后,直接呈现例题,中法文化交
往的意义。
让学生立即理解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环节四、1展示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本得出应如何与不同文化进行交往,让学生起来回答
2 学生记完笔记之后,直接呈现例题,你认为漫画中的“世博人家”应以
怎样的态度和行为接待来自远方的朋友?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
题
环节五、课堂知识点回顾
环节六:练习巩固。
四个选择题,一个综合题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行,要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辅助引导作用。
多让学生思考,在讲解题目过程中要注意解题技巧的传授,让学生提高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授之以渔。
五、板书设计
一、世界文化的特点
二、世界文化发展的局面
三、中外文化交往的意义
四、如何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进行交流
六、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