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社会知觉和认知

合集下载

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重点

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重点

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重点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偏向社会性质的分支领域,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2、(简答、选择)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个体社会心理学、群体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

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实验法(实验室,自然,现场),调查法(问卷法,访问法),个案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14-7简答)4、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德国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英国本能心理学5、(名解)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仪器,观察和记录个人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观察法按照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a,参与观察——指研究者进入被观察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被研究者的活动和表现。

b,非参与观察——也称为一般观察法,是观察者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和记录被观察者的活动和表现。

6、(名解)实验法即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14-4名词解释)7、(选择、简答)实验法可以分成: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三种。

a,实验室实验法——研究者在严格控制较多外部变量的情况下,通过操纵自变量以观察因变量从而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

(14-7名词解释)b,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情境中观察两个以上对立情况对人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c,现场实验法——实验者把现场当作实验室从事实验研究。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缺点:优点:(1)更好的控制自变量。

(2)结果更可靠。

缺点:结果缺乏概括力。

8、自然实验法优缺点:优点:减少了人为性,结论有较高的效度。

缺点:实验控制不严,比较费时。

9、现场实验法优缺点:优点:实验中被试反应客观真实,可以控制自变量。

缺点:很难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难以保护被试的权利与安全。

10、调查法是以所要研究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然后就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作出结论。

社会心理学—3社会知觉

社会心理学—3社会知觉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3
认知心理学 p286
定义: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
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
提取
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
储存
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映,
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
编码
组合,从而形成完整印象的过程。
物理世界 (客观事物)
社会世界/精神世界 (社会性事物)
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印象整饰是信息输出, 是对他人印象形成施加影响。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30
印象管理的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印象管理
• 促进社会交往 –当获得礼物时应该表示喜欢
• 获取物质或社会奖赏 –策略性的自我展示
(Strategic self-presentation, Jones, 1990)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22
品牌的晕轮效应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23
印象形成的效应3: 刻板效应/刻板印象
(social stereotypical impression)
闭上你的双眼,想象下列这些人物的长相与性别?
大学啦啦队长,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个公司总裁
定义: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 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
软弱的。
¦ 逻辑性强 抱负宏大
¦ 欣赏艺术和文学 ¦
¦ 无依赖感 不因相貌而自负 ¦ 善于表达脉脉温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知觉和认知归因 答案

社会知觉和认知归因  答案

社会认知练习题一.说出下列现象属于社会认知中的什么原理/现象?1.一个人因为牙齿长得不好看,她笑的时候会习惯于抿着嘴巴印象整饰2.一个智慧的教授如果还给人以热情、幽默的印象,那么人们就会提高对他的整体印象。

印象形成的平均加权模式3.人们在出席某个重要的晚会时,经常会穿戴高贵、典雅或性感的服饰。

印象整饰、合社会角色行为4.从事公安、警务工作的人会不自觉地对他人有一种习惯性的警觉。

投射效应5.疑心重重的人,往往也会认为别人不怀好意,而对他人缺乏信任。

投射效应6.“他我”意识浓重的日本人会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特别谨慎。

为了不破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所以行为相当谨慎,为的是避免功亏一篑。

为克服认知者容易出现的印象的平均模式,以及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等而进行的综合性印象整饰7.每个人对他人进行认知判断时通常根据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据此进行推断。

晕轮效应8.日本是个典型的男尊女卑的社会。

刻板效应、类化原则9.以己度人。

投射效应10.同样是老师的评分,在教学效果基本相同时,我经常会给教授级别的老师打分比讲师级别的高。

归因中的折扣原则11.某个名人演讲,即使你心理实在不敢恭维,你也不敢在众人面前评价他的不是。

或者,你会尽量思考他的演讲内容包含什么深刻含意。

仁慈效应12.不管有多大的缺点,选女朋友只选漂亮的富二代的认知心理是?印象形成的累加模式13.河南出骗子,我们公司不招河南人。

刻板印象、类化原则14.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湖北人太精明,我不喜欢跟湖北人打交道。

刻板印象、类化原则15.只要你认为自己行,你就一定行。

自我实现预言效应16.以偏概全。

晕轮效应17.相貌影响人们对他/她的其它方面的判断。

印象的一致性规则、晕轮效应18.所谓爱屋及乌,我喜欢她也喜欢她的朋友。

印象形成的晕轮效应19.上一次他给我留下很坏的印象,以后我不想理他了。

近因效应20.人在进行社会认知时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走捷径,有选择性地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有帮助的信息。

社会知觉和认知归因 练习题(答案)

社会知觉和认知归因  练习题(答案)

社会知觉与认知练习题一.说出下列现象属于社会认知中的什么原理/现象?1.一个人因为牙齿长得不好看,她笑的时候会习惯于抿着嘴巴印象整饰2.一个智慧的教授如果还给人以热情、幽默的印象,那么人们就会提高对他的整体印象。

加权平均模式3.人们在出席某个重要的晚会时,经常会穿戴高贵、典雅或性感的服饰。

印象整饰/印象控制4.从事公安、警务工作的人会不自觉地对他人有一种习惯性的警觉。

投射效应/ 认知对象的职业习惯与认知5.疑心重重的人,往往也会认为别人不怀好意,而对他人缺乏信任。

自我图式与认知/投射效应6.“他我”意识浓重的日本人会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特别谨慎。

为了不破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所以行为相当谨慎,为的是避免功亏一篑。

印象整饰7.每个人对他人进行认知判断时通常根据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据此进行推断。

印象形成的中心原则8.日本是个典型的男尊女卑的社会。

刻板印象/类化原则9.以己度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投射效应10.同样是老师的评分,在教学效果基本相同时,我经常会给教授级别的老师打分比讲师级别的高。

仁慈效应11.某个名人演讲,即使你心理实在不敢恭维,你也不敢在众人面前评价他的不是。

或者,你会尽量思考他的演讲内容包含什么深刻含意。

仁慈效应12.不管有多大的缺点,选男朋友只认富二代的认知心理是?印象形成的平均模式13.河南出骗子,我们公司不招河南人。

刻板印象14.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湖北人太精明,我不喜欢跟湖北人打交道。

刻板印象/类化原则15.只要你认为自己行,你就一定行。

心理暗示//皮格马利翁效应(自验预言)16.以偏概全。

晕轮效应17.相貌影响人们对他/她的其它方面的判断。

晕轮效应18.所谓爱屋及乌,我喜欢她也喜欢她的朋友。

晕轮效应19.上一次他给我留下很坏的印象,以后我不想理他了。

近因效应20.人在进行社会认知时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走捷径,有选择性地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有帮助的信息。

第三章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

第三章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

• 印象形成:对于别人或事物进 行归类,明确其对我们的意义, 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 过程即印象形成
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
• 对于在归类时所用的任何一种类别,我们 都有一整套自觉不自觉的既定观念,虽然 据此建立的有关印象常常不够精确,但仍 引导人们的社会适应 • 1、自然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 认知: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包括感 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心理过程。 • 社会认知:研究人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运 用社会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
–社会认知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 人的社会动机或社会态 度的形成、社会 化过程的进展、社会行为的发生,都以 社会认知为基础。
六、个人知觉中的偏差
• 人们在社会知觉中常出现偏差, 人们可以注意到它,降低其影响, 但是无法避免它的存在 • 常见的有
1、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 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 往受某一特质高分影响而普遍偏高。 就像一个发光的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 明的作用一样。从所认知到的特征泛 化推及到未被认知的特征,从局部信 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 面部表情: – 人际距离:个人,亲密,社交,公众 – 身体姿势: – 空间 – 目光接触:
• 声调表情:
五、印象管理
• 印象管理的定义
•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 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即有意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也称印象 整饰
– “世界是个大舞台” 管理 例,政治家常进行印象
• 以点概面、“情人眼里出西施” 、爱屋及乌
– 负晕轮效应:扫帚星效应。主要指评价者 对一个人的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某一特 质低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低。
• 外表吸引力是产生晕轮效应的最主 要的一个特质。社会地位也是一个 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一些核心品 质也容易产生晕轮效应

第三章认知感知觉

第三章认知感知觉
1-37
对 象 与 背 景
花瓶? 侧影? 花瓶? 侧影?
1-38
1-39
1-40
知觉的选择性受刺激物强度、 知觉的选择性受刺激物强度、对象与 背景的差异、对象活动性的影响。 背景的差异、对象活动性的影响。 知觉的选择性还受主体需要、 知觉的选择性还受主体需要、动机和 知识经验的影响。 知识经验的影响。
北京師範大學SEM講座 26
3、根据知觉是否正确,还可将知觉分为正确 、根据知觉是否正确, 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 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
错觉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错觉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例,我们觉得太阳在天边时比在天顶时大。 我们觉得太阳在天边时比在天顶时大。 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 的规律。 的规律。
1-22
• • •

联系 1、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 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 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 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3、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感 、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 知。
1-13
C.联觉现象。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 联觉现象。 联觉现象 理现象。 理现象。 颜色感觉容易产生联觉,如,红色象征革命和吉庆, 因此,红色的旗帜会使人感到威武庄严;绿色象征 春天,表示青春和健美,给人以喜悦和宁静的感觉。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 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调……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


3、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指客体所赋予的特征或品 性十分突出,犹如给人罩上了色彩斑斓的光环, 使人产生好感或敬畏。晕轮效应与人的认识浮 浅有关,出现以偏概全现象,光环掩盖了对本 质的认识。 “情人眼里出西施” “厌恶和尚恨及袈裟”、“爱屋及乌”

晕轮效应与名人广告
案例导入:

知觉定势
课堂讨论

讨论发生在你身边的“定势作用”的真实例 子。

案例导入: 《三国演义》中曾与诸葛亮齐名的庞 统去拜见孙权,“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 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庞统又见刘备,“玄德见统貌陋,心 中不悦”。孙权和刘备都认为庞统这样面 貌丑陋之人不会有什么才能,因而产生不 悦情绪,这实际上也是刻板效应的负面影 响在发生作用。


案例导入一: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 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 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 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 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 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 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 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 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 此。

为什么8个月之后竟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呢?这就是期 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原来,这些教师得到权威性的预测暗 示后,便开始对这些学生投以赞美和信任的目光,态度亲切 温和,即使他们犯了错误也没有严厉地指责他们,而且通过 赞美他们的优点来表示信任他们能改正,实际上他们扮演着 皮格马利翁的角色。正是这种暗含的期待和赞美使学生增强 了进取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奋发向上, 故而出现了“奇迹”。这种由于教师的赞美、信任和爱而产 生的效应,他们把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概论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提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测验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学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

是在德国出现的一个心理学派别,主要活跃于1912年到20世纪4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魏太默、考夫卡、苛勒等人。

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着重在知觉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的。

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重视心理实验,强调心理实验,强调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现场实验:现场实验即自然实验。

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配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的研究方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

认知:认知是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口语报告法: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采取的一种研究方法。

口语报告法也称“大声想”,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试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对之进行分析。

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控制变量: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为了避免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设法予以控制。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意识:心理学上的意识有两层含义。

一种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

第二种含义指的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awa reness)。

社会学与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

社会学与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

社会学与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社会学研究了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规律,是一门涉及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学科。

而社会认知和社会知觉则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现实的感知和认识。

它包括个体对社会环境、社会规则、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认知。

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个体会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和经验对社会进行评价和解释,建立起对社会的认知框架。

通过社会认知,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与他人的互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知觉则是指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会根据对他人的观察和交流,形成对他人的认知和评判,从而影响自己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社会知觉不仅涉及对他人外在特征的认知,还包括对他人内在特质和行为动机的理解。

通过社会知觉,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图,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社会认知和社会知觉在社会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不仅有助于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

通过对社会认知和社会知觉的研究,社会学可以揭示人类社会的规律和特点,为社会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总之,社会认知和社会知觉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互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社会认知和社会知觉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变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希望今
后在社会学研究中能够更加重视社会认知和社会知觉的研究,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3章社会认知

第3章社会认知

二、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 从知觉主体看 从知觉对象看 2.情境因素
三、社会知觉偏差
(一)首因效应
1.什么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是一个人在同他人初次接 触时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是一个人通过对他人的 外部特征的感知,进而取得对他的动机、情感、 意图等方面的认识,最终形成关于这个人的印象 。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 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对某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以后 一系列行为的解释。 如看到一个人举止热情大方,便容易得出其聪明、 慷慨、能力强的结论。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二、社会认知的内容 (一)对自我的认知 对自我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的认识和评 价。 对自我的认知既有主观的感情色彩,又带有一定的客 观性。 一方面,个体的知识经验、性格、意图等因素会影响 自我对自身的情绪、人格、动机、行为等综合社会属 性的感知和评价;另一方面,个体也经常从周围其他 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即他人经验)认识和审视自 我。 包括自我概念和自尊。

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好把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
(八)自我中心偏差

人们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的倾向, 称为自我中心偏差。
(九)自我服务偏差
人们常常有对自己的良好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 为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行开脱的倾向,被称为自我 服务偏差,也叫自我提升偏差。
四、认知启发与社会知觉偏差
认知启发:人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 他人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感知 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它 是人们经常快速、简便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的决策 法则,很容易出现偏差。
童 梦 奇 缘
(三)晕轮效应

第三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三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

二、社会知觉的范围
• • • • • (一)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面部表情 目光接触 身段表情 言语表情
知觉的选择性
(二)对他人人格的知觉
• 他人人格知觉--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对 他人的印象。 • 个体将他人许多有意义的特征进行比较、 概括与综合,形成一种总的印象。但这些特 征的重要性不一样,有些处于知觉中心,有 些则处于知觉的边缘。许多研究发现,热情 还是冷漠在对他人人格知觉中,处于中心位 置是中心特征;而文雅还是粗鲁则被认为是 边缘特征。
四、归因原则
• 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个体归因时往往遵 从一定原则(倾向性)
(一)不变性原则 迷信的形成
某些人会信息某些事件与一些超自然 力量等有关系
• 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 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就是寻找某一特定结果 与特定原因间的不变联系。如果某特定原因在 许多条件下总是与某种结果相联,如果特定原 因不存在,相应的结果也不出现。这就可把特 定结果归结于那个特定原因。 • 不变性原则的思想方法是科学的,用这种方法 可找到某种行为或其结果的关键原因。
外界刺激
图式 (认知结构)
图式扩展
图式改变
对此事件有没 有主动图式? 没 有 新 事 件 输 入 寻找相应图式
产生推理-- 存贮事件 --存贮推理 长 时 记 忆 关 于 事 件 的 输 出 信 息
创造新图式 是 是否找到了图 式? 否
图式的作用
• 1.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 2.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个体知觉 • 3.影响记忆个体知觉 • 4.影响自我知觉
• (二)光环效应——在第一印象形成 中,认知者的好恶评价是重要维度。 人们初次相见,彼此最先作出的判断 是相互喜欢与否。个体对他人所作的 好恶评价极大地影响对他人的总体印 象。 •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形成某种 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评价认知对象 的其他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 一个光环套在其上,使其他品质也因 光环影响反射出类似色彩。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而社会认知则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对社会世界的感知、理解和解释。

社会认知涉及到个体对他人的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对社会事件的解释等方面,对于我们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社会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认知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他人的认知过程,包括对他人的外貌、行为和语言等方面的观察和评价。

社会知觉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体的经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

在社会认知中,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外貌和行为来判断他们的特质和性格。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穿着整洁、举止得体时,往往会认为他是一个有素质的人。

这种社会知觉对于我们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社会认知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认知偏差是指个体在对他人进行认知和评价时,由于认知加工的特点和心理机制的限制,往往会出现一些系统性的错误或偏差。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第一印象效应”,即个体在初次接触他人时,往往会根据第一印象对对方进行评价,并且这种评价会对后续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另外,社会认知偏差还包括“归因错误”、“确认偏差”、“群体归属偏差”等。

这些偏差的存在使得我们在对他人进行认知和判断时容易受到主观偏见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不公正的对待和评价。

此外,社会认知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认知的发展。

社会认知的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能力方面的成长和变化。

社会认知的发展与个体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社会认知能力。

例如,儿童在早期的社会认知中往往会表现出自我中心和单一观点的特点,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个体的社会认知能力逐渐发展,表现出更为复杂和全面的认知特点。

社会认知的发展对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社会认知还与社会行为密切相关。

个体的社会认知对于其社会行为的选择和表现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真实的和想象的他人存在影响的学科。

(主要研究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第二章社会情境中的自我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意识,是自己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认识自己的各方面的特征. 生理我、社会我、心理我.自我图式:是个体按照特定方式组织与自我有关的信息的概念结构。

社会比较的效应同化效应:当社会比较信息对界定自我提供解释框架时,个体会把信息融入到自我概念中,产生同化效应。

对比效应:当社会比较信息是一种比较标准并对个体的自我评价有伤害时,个体会把信息排除在自我概念之外,产生对比效应。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主要指个体关于自己能够处理不同情境问题的乐观信念。

控制点:人们认识到的致使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的可控程度。

认为内在因素具有控制力的人即内控者……对控制力所在位置的稳定认知倾向即控制点.习得性无助:将多系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的个体,会习得一种自我失控感,认为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无效的,因此会放弃努力,被动屈从,变得淡漠而毫无激情。

即从自己的行动中习得了无助感.自尊指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包括三个含义:整体自尊:个体对自己的积极态度.自我评价:个体对自己能力和特性的评价,为自己骄傲。

自我感受:瞬间的情绪状态和自我体验。

印象管理:指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

虚假普遍性效应:在道德方面,当人们行为不佳时,人们会高估自己观点和立场的普遍性。

虚假独特性效应:在能力方面,当人们成功时,人们会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自我设妨:指人们为自己制造障碍和借口,以便在表现不佳时避免自责的策略。

第三章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检索相应的信息,并对社会性信息赋予意义,从而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决定自己的反应的信息加工过程。

图式:指围绕某个中心主题,帮助人们组织社会信息的心理框架。

信念固着:人们关于自己和社会世界的观念会保持下去,即使知道支持这些信念的证据是虚假的,固有的信念也还会继续保持。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三章 社会认知第一节 社会认知及其特征一、社会认知的含义:在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将对他人、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与认识称为社会认知。

二、社会认知的途径1、人的面部表情2、人的言语活动3、人的体态表现4、人的行为方式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

一、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远比对物的知觉要复杂得多。

作为物的存在,其自身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相对地要稳定持久,易于从直观上去认识和把握。

但人的变化和发展不仅是复杂多样的,而且是持续不断的,单从直观的形式上是无从认识和的把握的。

对物的知觉主要是根据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来进行的,较少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对人的知觉则会受到对象所具有的各种社会特征和属性的影响。

在对人的知觉中,知觉者与被知觉者双方处于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中,知觉者的种种活动和表现会影响被知觉者,被知觉者的种种活动和表现也会影响知觉者。

R .H.沃尔夫对婴儿微笑的研究出生后三周的婴儿对人的说话声会作出微笑反应。

第四周前后见到人脸时也会作出微笑反应。

当婴儿出生后3-6个月时,就可观察到他对周围刺激物作出的分化反应。

此时当给婴儿看各种各样的戏剧表演用的脸谱时,婴儿即会作出微笑反应;而当给婴儿看其他非人的刺激物如奶瓶等时,婴儿则无微笑反应。

婴儿的这种对人的刺激物才有的微笑反应被称作“社会微笑”。

二、社会印象定义:社会印象是在社会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社会印象与社会知觉的区别A、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直观,它具有间接性。

B、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单一和零散,它具有综合性。

C、社会印象一旦形成就不易发生改变,不易为理性所说服,它具有一定程度的固执性。

有必要指出的是,社会印象不单单指我们对认知对象──人的外表的记忆,其中也包括了对人的行为、人格乃至情绪特征的记忆。

三、社会判断社会判断的特点A、预见性特征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判断,可以预见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或社会行为在另一种场合出现的可能性和条件。

社会知觉的内容包括

社会知觉的内容包括

社会知觉的内容包括
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于社会环境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获取和理解信息的过程。

社会知觉的内容包括对他人的态度、情绪和意图的感知,以及对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社会知觉在人际交往、决策行为、情绪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态度和情绪的感知。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言表达等方式来感知他人的情绪和态度。

这种感知能力有助于个体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和沟通。

同时,对他人态度和情绪的准确感知也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避免产生冲突和误解。

其次,社会知觉还包括对他人意图的感知。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举止、言辞表达等方式来感知他人的意图和目的。

这种感知能力有助于个体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从而更好地进行合作和协调。

同时,对他人意图的准确感知也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预测他人的行为,避免受到欺骗和伤害。

此外,社会知觉还包括对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认知。

个体通
过学习和体验来了解社会的规范、价值观念、习俗风俗等内容,从
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进行社会互动。

对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
准确认知有助于个体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言行,避免产生误解
和冲突。

总之,社会知觉的内容包括对他人的态度、情绪和意图的感知,以及对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认知。

这些内容在个体的日常生活中
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个体的社会交往、决策行为、情绪调节等方面。

因此,提高社会知觉能力,对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和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金盛华版社会心理学重点

金盛华版社会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绪论一、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教材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分为四个层面):(1)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

(2)人际层面:主要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3)群体层面: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4)社会层面:主要研究风俗、时尚、阶层、阶级,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等。

三、社会心理学三阶段:1、史前思想积累阶段。

“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上半叶。

权威人物: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孔子、老子。

1875年,德国学者舍夫勒首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社会心理学”一词。

2、产生阶段(1)社会心理学的初创时期:属于“经验描述”阶段,罗斯第一次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对待。

(2)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系统的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建立的标志:Allport的《社会心理学》(1924年)3、迅速发展阶段(1)认知社会心理学阶段:社会建构理论、话语心理学(2)后现代社会心理学思潮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理论建设任务1.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历史唯物主义2.批判、继承历史遗产3.丰富和发展对人的心理的全面理解(二)指导社会实践任务1.提高自身素质(1)认识自己以及自己的角色义务(2)将生活意识转化成科学意识(3)提高自身素质2. 提高实践能力预告作用:社会气氛、价值观变化趋势、消费趋势。

中介作用:社会控制、社会规范发挥作用需以社会心理为中介,内心的选择与接受。

第二章社会化一、1、社会化: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不断的选择和建构,形成一定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认知n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认知n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认知偏差
印象管理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含义 二、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归因 四、社会认知的途径 五、社会认知的特征 六、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社会认知的含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 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意向行为 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 过程,是根据认知者 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 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 包括对知觉对象的感 知、印象、判断、推 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 心理活动。
判断1
Smith先生个子不高有些秃头戴一副眼睛,会开车, 诗也写得非常好,请问他是学者还是司机? 单身汉的要求
作用:一是每个群体都有其特殊的风格,其成员总 有共同的特征,有正确的一面。 二是个人的特征常常与其所在的群体中其他成员大 不一样,发生基率谬误(即个体忽视事物发生的概 率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三)社会判断
1.含义
2.社会判断的途径:认知启发
八旬老翁摔倒无人敢扶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2009年09月24日07:48
重庆晚报
1.社会判断的含义
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 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评价是人们在对社会事件(人或物或关系) 的某些方面的性质、特征、过程、类型、作 用等进行测定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总 体看法。 推论是在评价的前提下,运用概念系列进行 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认知过程。
李本华和杨国枢关于刻板印象的研究(1969)
种类:国民刻板印象、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种族刻板印 象、职业刻板印象 形成途径:一是通过与某些人或群体频繁接触而达成的 认识,二是通过他人介绍、媒体传播等见解资料而获得。 作用:积极方面,刻板印象本身包含有一定的合理的真 实的成分,或多少反映了认知对象的若干实际状况,因 而有助于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为人们迅速适应社会生 活环境提供一定的便利。 消极方面,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 随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而会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 隐没了个体所特有的东西,易犯过度概括的错误。

[社会心理学]3-社会认知1-社会知觉(可编辑)

[社会心理学]3-社会认知1-社会知觉(可编辑)

第3章社会认知1社会知觉 2009 2- 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从一个生物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及其在这一与他人及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有关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整个人生过程中通过学习社会文化而使自己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格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及相应的社会行为方式的过程孔子《论语》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志于学问三十而立 [懂礼仪]说话做事有把握四十而不惑 [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而知天命得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能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说明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论语》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急我急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为立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译文不懂得命运没有可能作为君子不懂得礼没有可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辨人家的言语没有可能认识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第3章社会认知1 社会知觉 1节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概述 2节印象形成过程 3节社会知觉偏差第 1 节社会认知概述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含义社会知觉的类别认知心理学的含义社会认知的含义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的关系 11 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含义哲学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映信息加工知觉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从而形成完整映象的过程作用于人的信息有两大类因此知觉也有两大类非社会性信息物知觉社会性信息人知觉非社会性信息指自然界中的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方面现象的信息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通常被称为物知觉objective perception或一般知觉general perception 金P103一般知觉普通心理学主要讨论人对物的各种物理和时间空间运动等方面的知觉即如何获得关于知觉对象的整体印象以及在知觉过程中的对象与背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知觉恒常性等问题社会性信息指由人的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信息这里包括担任社会角色并具有人性的人人际关系和群体以及各种社会结构和社会事件等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就叫作人知觉person perception 或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 社会知觉的类别黄 1 人知觉如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即形成印象的知觉impression formation 人性知觉自我知觉等 2 角色知觉role perception如对某人从事何种职业的知觉等 3 人际关系的知觉interpersonal relative perception 4 社会因果关系知觉social perception of causation如对行为成败原因的知觉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等 5 群体知觉group perception如对群体特点与性质的知觉群体归属知觉领导关系与领导方式的知觉群体气氛的知觉等两种知觉的区别金103 F海德在其《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人知觉和对物知觉的3个差别①人能体验其内部生活而物不能②物不被认为是其自身活动的原因而人则往往被认为是第一原因③人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知觉者而物则不能台湾学者张春兴教授认为还存在以下区别物的特征静态者居多人的特征是变动不居的同类物之间个别差异小人与人之间则个体差异很大认知心理学的含义 Neissers definition1967Cognitive psychology refers to all processes by which the sensory input is transformed reduced简约 elaborated 精细加工 stored recovered and used Eyssenck2005研究包括注意知觉学习记忆语言情绪概念形成和思维在内的错综复杂的现象 Sternberg2003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如何觉知学习记忆和思考问题的科学认知心理学的实质与核心王甦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社会认知的含义social cognition 金103社会认知研究包括关于特定社会性对象的全部认识过程知觉社会推理对他人对自身 13所院校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Aronson2005人们如何思考自身和社会性世界或更准确地说人们如何选择识记和使用社会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 Baron2000人们解释分析记忆及使用社会环境信息的方式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金103 13所院校由于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认知的研究着眼于对人及人关系的知觉感受因而不少社会心理学文献称之为社会知觉或人际知觉社会知觉是指人对各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体性印象其中主要是指人知觉person perception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对群体所建立的最初印象或概念这种印象通常是关于对象的外表特征的认知社会知觉更关注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信息提取的倾向和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社会知觉的准确性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金103 虽然许多社会心理学家主张社会知觉与社会认识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本书中社会认知是社会知觉的上位概念社会认知要比社会知觉复杂得多在过程上社会知觉只是社会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结果上社会知觉只是社会认知的一个部分社会认知不仅包括对有关对象的外表特征的知觉还涉及对有关对象的记忆推理判断解释等复杂环节看别人怎样做人 2 第一印象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21 印象及其定向作用 22 社会知觉的对象性自然-社会-心理显著性 23 社会知觉的整体性印象整合 24 社会知觉的理解性中心品质研究 25 社会知觉的恒常性刻板印象 2·6 对他人情绪的知觉108 2·7 对他人个性的知觉内隐人格理论 116 21 第一印象的含义印象impression是指人在最初遇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以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的关于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这种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们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就是印象形成时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是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特性1 知觉的对象性知觉的对象性是指我们的感觉系统为我们提供的是光色声嗅味和触等各种信息但我们知觉到的却是一个统一体或完整具体的对象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相比较它形象清楚好象突出在背景的前面而背景则好象退到它的后面变得模糊不清知觉的对象性在社会知觉中的表现金105 知觉对象性在社会知觉中的表现 1 自然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2 社会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3 心理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知觉者关心的社会事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而其他事件则成为知觉该对象的背景例如妈妈们在幼儿园门前接孩子回家时每位母亲通常只关心自己的孩子因此自己的孩子最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别的孩子只是成为知觉该对象的背景特性1 显著性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的注意通常会转向那些在知觉领域中突出的方面主题而非背景或场景设置这叫做主题背景原则the figure-ground principle 在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显著的线索被应用得最多 Gestalt的客体知觉规律可回答什么线索会比其他线索更显著的问题显著性提高了印象的整体性特性2 知觉的整体性的含义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知觉的组织性格式塔心理学家曾对知觉的整体性作过许多研究结果认为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主要有接近因素相似因素完整倾向因素好图形因素好的连续因素和共同命运因素等信息整合的含义当人们与他人相互接触时会接收到对方有关外貌和内在各种人格特征的信息并经过心理加工把这些信息整合成一个有关对方统一印象的过程叫信息整合实例印象形成往往是多种信息联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人们如何整合这多种信息信息整合理论的两位代表人物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N H Anderson19591965主张平均法 MFishbein1964主张加法法实例现在让你与两个人接触后要求你从一个从-5到5的量尺上对他们的各种品质进行评价甲在机智学术渊博沉着自信等品质上的得分分别是4423 乙在上述四种品质上的得分与甲一样但你还认为乙还有坦率和不讲究衣着的特点你对这两个特点的评价分别是3和-2 你认为你对他们两人最后形成的印象哪个人的会更好些你是根据什么来形成这个最后的印象的评估第一印象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评估evaluation 即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个人 Osgood 等1957的经典实验 Osgood 1957对好恶评价特征的研究研究目的证明评价维度可以将许多信息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研究方法使用一种叫做语义差异的测量程序研究过程和材料让被试选择一些描述特征的配对词如愉快一悲伤好一坏强一弱冷一暖去形容一些人或物研究结果这一研究结果得到后人的支持罗森伯格等S.Rosenberg等1968发现人们往往根据社会的和智慧的品质去评价他人但最初人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依据喜欢不喜欢这评价维度研究结果发现人们根据三个基本的维度进行评估即评价evaluation如好坏力度potency如强弱和活动向度activity如主动被动其中评价维度在印象形成中最为重要一旦人们对他人或物的判断在这个维度上确定了其它两个维度作用就不太大子 Osgood 随后所设计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这三个基本维度在许多不同文化环境下的认知都是显著的 Rosenberg等人的研究结果 com 3·2·5平均化原则 P69 com1 要解决的问题 com2 信息整合的法则加法法则平均法则例一例二 com3 Anderson 的加权平均法则和信息整合法则 com1 要解决的问题 P69 我们的大多数印象都不是绝对正性或者绝对负性的而是程度和内容不同的印象的混合我们如何把关于一个人的分离的印象碎片合成一个简单的整体印象呢加法法additive principle 加法法认为印象形成是各项信息相加的结果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公式说明印象形成是各项信息重要性之和平均法Averaging principle 平均法认为印象形成是各项信息的平均值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公式表明印象形成是各项信息重要性的平均例一 P70 假设苏珊刚刚见到了她的肓约对象乔治她很快认为他是一个风趣聪明有礼貌的人不过个子不高而且穿着不雅她从这些特质的。

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

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

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是心理学领域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分别研究了人类如何感知他人和如何理解他人,从而构建社会关系。

在人类社会中,社会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个人关系、群体行动、文化交流等等。

从这些方面来看,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是人类行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行为示例,并分析其对社会建设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一、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的概念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是心理学中两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它们分别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的感知和理解。

具体来说,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他人行为、情感和意图等方面的感知,包括他人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声音语调等等。

社会认知则是指个体对他人的理解和推断,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语言,识别他们所处的场景和情境,并推测他们的意图和动机。

此外,社会认知还包括个体对他人的“心理推测”,也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言语,来推测他人的性格特点、信仰和态度等。

二、影响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的因素影响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个体生理特征、文化背景、性别差异、认知过程等等。

首先,个体生理特征是影响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有些人可能天生善于识别他人情感表达,有些人则比较擅长捕捉他人身体语言的细节。

此外,个体的年龄、性格、经历背景等也会对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次,文化背景也是影响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的因素之一。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这会影响个体对他人行为和语言的解读。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是不礼貌的,因此个体可能需要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而在另一些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是一种被认为很正常的行为。

另外,性别差异也会影响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

例如,在识别他人面部表情时,女性比男性更为敏感。

在省略或改变他人言语时,男性往往比女性更为倾向于基于字面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 分析加工时 5.当人们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时
7
社 会 心 理 学 公 选 课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社会工作系--刘琰
@版权所有 2015/6/25 Thursday
(三)刻板印象的利与弊
利在于迅速了解陌生人或 群体的特征
弊端在于:夸大了群体内部成 员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 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盖全的 偏差。 夸大了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 产生偏见和歧视。
1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社会工作系--刘琰
@版权所有 2015/6/25 Thursday
Who am I?
• 请尽可能多地写出答案。
(一)自我概念
1.定义 又叫自我图式,自我认识,是个体对
自己所 有特征认识的集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 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 包括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
C、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宽容来显示自己的 大度和仁慈
5.印象的作用
(1)保守性偏差 印象一旦形成之后,很难改变,即使发 现最初的印象是错的,也很难改变。
(2)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罗森塔尔: 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后,就会对他人形 成一定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 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
(2)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 是不同的
约翰是一个嫉妒心强、顽固、挑剔、冲动,
但勤勉、聪明的人。从总体上来讲,你认为约翰 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情绪化的人?
一点也不情绪化 1 2 3 4 5 6 7 极端情绪化
首因效应: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
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
近因效应
• 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印象的形成起 较强的作用。
(一)何时归因
1. 当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 2. 令人不愉快的负性事件发生时 3. 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肯定
的事
(二)归因理论
1. 海德的归因理论 2. 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 3.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理论 4. 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
1. 海德的归因理论
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1958年, 《人际关系心理学》 (1)内因:情绪、态度、人格、能力 (2)外因:外界压力、天气、情境
8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社会工作系--刘琰
@版权所有 2015/6/25 Thursday
2. 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
1972年提出,1979年修改
(1)内因、外因
(2)稳定和不稳定
(3)可控制性
可用于归因风格的训练。
归因尺度
内在的
外在的
稳定的
能力
任务难度
暂时的
努力
机遇
3.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cube theory)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社会工作系--刘琰
@版权所有 2015/6/25 Thursday
第三章 社会知觉 和认知
法学院 社会工作系 刘琰
一、自我知觉 二、对他人的知觉
——印象的形成 三、对群体的知觉
——刻板印象 四、归因问题 五、社会认同
社 会 心 理 学 公 选 课
引言 关于人性的几个问题
1.人性 善——恶 2.人是否理性? 3.与不同人的相处(与他人的关系) 4.关于命运的假设
6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社会工作系--刘琰
@版权所有 2015/6/25 Thursday
三、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Streotype)也称定见,是指人 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印象。
社会群体是由具有某一共同的且具有社会 意义特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构成的集合。
主要内容:
(一)刻板印象形成的途 径 (二)引起刻板印象唤起 和使用的因素 (三)刻板印象的利与弊 (四)改变刻板印象的方 法
社 会 心 理 学 公 选 课
印象管理:让自己看起来很棒的艺术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 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 象符合自己的期望的过程。
自我美化:努力增加自己对他人的吸引力。 他人美化:引发他人积极的心情和反映。
• 印象管理的策略
• 1. 逢迎 • 2.自我妨碍 • (1)行动式自我妨碍 • (2)自陈式自我妨碍 • 3.隐藏与自我抬高 • 4.恫吓
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把个体当成 是某一类别群体的成员,根据对此群 体具有的看法形成对个体的印象。
以个体的特征为基础的加工,综合 个体的各种信息来建构印象。
4.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规律
(1)不同的特征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所起 的作用是不同的(中心特征与边缘特征)
吉姆是一个聪明、灵巧、勤奋、热心 坚定、实际而且谨慎的人。 你认为他最有可能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大方——小气 不快乐——快乐 易怒的——脾气好 幽默——乏味
(四)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1.要使不一致的信息不断重复,从而被 解释为是个体内在品质的反映。 2.要与群体中的成员广泛地交往。 3.要与该群体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 成员交往 4.要有意识地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 意识次校正自己的判断
四、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 ——归因
归因(attribution)就 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 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 加以推断的过程
9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社会工作系--刘琰
@版权所有 2015/6/25 Thursday
3. 自我防御归因偏差
人们把功劳归于自己, 把失败归于外因的倾向
(四)归因的个体差异
1. 罗特于1966年提出“控制源” (1)内控者:结果的产生取决于自己的 行动、能力与努力
(2)外控者:是运气、命运或强有力的 他人控制着结果的好坏。
社会知觉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 是个体在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
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
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断其内在属性的 过程。
分类(根据社会知觉的对象) (1)自我知觉 (2)印象形成 (3)刻板印象 (4)归因
一、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包括自我概念和自尊两个基本成分
都发笑
对小丑发笑

(61%)
低-她对所
行为者(内
低-别人很
高-她总是
有的小丑都
因)玛丽
少发笑
对小丑发笑
发笑
(86%)
低-她对所 低-她以前
低-别人很
环境(外因)
有的小丑都 几乎没对小
少发笑
(72%)
发笑
丑发笑过
4. 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 ——从行为到性格
对应推论就是指当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行 为与其特有的内在属性相一致的时候,就 是在进行对应推论。
3.自我概念的作用及测量
(1)作用:影响个人的想法、情绪 与行为
(2)测量: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自我 表现描述问卷。 田种格式,一种供咨询及辅导用,一种 供临床治疗及研究用。
就做你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文化的影响)
• 个人主义文化:人应当 在一套中心性格的基础 上行事,忽视情景,在 任何情况下,都以反映 一个人独特的、正向品 质的方式行事。
外表(表情:微笑)
• 培根:“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永远的介绍 信。”
西塞罗:“脸是灵魂之像”
外表(表情:微笑)
社 会 心 理 学 公 选 课
非语言线索
眼神(目光语) 空间距离
身体姿势(文化背景) 言语表情(节奏、声调)
握手
艾伯特·梅拉宾(1968): 信息交流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
表情。
2.印象的组织结构
(1)维度观 评价维度(好坏维度)、力量维度(强弱) 活动水平维度(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 (2)类型观 外向、成熟、忧郁
4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社会工作系--刘琰
@版权所有 2015/6/25 Thursday
3.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
(1)安德森的平均模型 (2)布鲁尔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
社 会 心 理 学 公 选 课
2.归因与抑郁:自我攻击性归因模式
• 亚伯拉姆森的“习得无助理论”: 当人们把失败归于内部、稳定且普遍的因
行动者、刺激物以及环境背景 (1)区别性信息:行动者对其他对象 是否以同样方式做出反映 (2)一致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吗? (3)一贯性信息:这个人经常如此吗
社 会 心 理 学 公 选 课
序号 1 2 3
提供的信息资料 一致性 区别性 一贯性
归因
高-她对别
刺激物(外
高-每个人
高-她总是
的小丑没笑
因)小丑-
(1)安德森的平均模型
• 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以获得对 他人的总体评价。
• 这种模型是加权的平均模型 ,也即对所 有特质平均前,对人们认为非常重要的 特质赋予较大的权重。(加权平均)
A. 先行信息的加重作用 B. 消极否定信息的加重作用
社 会 心 理 学 公 选 课
(2)布鲁尔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
社 会 心 理 学 公 选 课
(一)刻板印象的形成途径
1.个人的经验 群体中新鲜的、极端的,突显的刺激。 (罗沙特的实验) 群体所从事的社会行为。
2.社会学习
性别刻板印象的社会学习
• 家庭早期教育:性别图式 • 社会化:故事、神话、小说、广告、动画
明星
(二)引起刻板印象唤起和使用的因素
1.个人的类别特征越明显,与此类别 相联系的刻板印象越易浮现在脑海中 2.对待匿名的、可互换的群体成员易 使用刻板印象知觉他们。 3.当时间紧迫,需快速对他人作出 判断时。
社 会 心 理 学 公 选 课
2.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
(1)他人的反馈 (2)反射性评价(库利“镜中我”) (3)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贝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