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黑龙江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黑龙江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281633867ec102de2bd89ef.png)
on r m e n t , c a r r y o u t a c i t v e l y eg r i o n a l c op e r a i t o n i n s c i e n c e nd a tl d n a e x or p t p r o d u c t i o n s y s t e m.
地 位。 黑龙 江省 由于外资利用水平较低 、 对外经济合作没有形成规模 , 与 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仍不足 。 黑龙 江省为更好地参
与 东北亚 区域经济一体化 , 应提 高外资利 用水平、 改善投 资环境 , 积极进 行 区域科 技合作 , 构建 出口生产体 系。
【 关键词】 黑龙江; 东北亚区 域经济; 合作研究
第2 0 1 3 年第 4 期 ( 总第 4 2 0 期)
商 业 经 济
S HA NGY E J I N G J I
No . 4. 2 O1 3 To t a l No . 42 0
【 文章 编 号】 1 0 0 9 - 6 0 4 3 ( 2 0 1 3 ) 0 4 - 0 0 0 3 — 0 2
黑龙江参与东北亚 区域 经济合作研究
武盼 盼 , 初凤 荣 ,刘 强
东北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
![东北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3b5c9871a8114431b90dd8be.png)
东北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评估与分析东北地区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和人文特征,是一个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城市连绵、独具特色的经济区域。
虽然东北地区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在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变为经济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市场意识相对淡薄,区域内各自为政、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阻碍了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形成了所谓条条经济和块块经济,使区域发展缺乏明显的产业分工,低水平竞争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经济一体化进程严重受阻。
因此,统筹区域内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 东北区域合作与一体化的内涵及意义(一)东北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的内涵区域经济合作是依靠生产要素的区际循环,形成一种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从国际角度看,是指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从一国范围看,则是指一个地区的不同行政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一般来说,区域之间的合作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拓展到社会、文化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合作的高级形式,它包含两层含义:①指成员之间经济活动中各种人为限制和障碍逐步消除,各成员市场得以融合为一体,企业面临的市场得以扩大,这称之为功能性一体化;②指成员之间签订条约或协议,逐步统一经济政策和措施,甚至建立超国家(或超地区)的统一组织机构,并由该机构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规则,这称之为制度性一体化。
功能一体化的发展来自于各成员市场经济自发的内在要求,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制度性一体化给予保障和促进。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运行机理有三个特征: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共同利益机制;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是市场与政府的合力。
东北区域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区域经济原则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作,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优势互补,联合协作,连接并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和垂直分工—水平分工并存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9e40b392af90242a895e5fa.png)
东北 亚 区域经济合作存 在 的问题及对策
李 丹 琳 , 朱 华 成
( 1 . 吉林 工 商学 院 , 吉林 长春 1 3 0 5 0 7 ; 2 . 审计 署驻哈 尔滨特 派 员办事 处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1 )
摘 要: 近年来 , 东 北 亚地 区各 国 的 经 济开 发 区 建 设 不 断推 进 , 各 类 双 边 经 济 合 作 日益 加 强 , 次 区域 经 济 合作 发 展 迅 速 , 东 北亚 区域 经 济 合 作 持 续发 展 。但 是 , 东 北 亚 区域 合 作 也遇 到诸 多 限 制 因 素 , 如地区安全问题、 经 济发 展 水平 差 异 以及 美 国 的 牵 制 等 。从 长 远 看 , 东 北亚只有充分挖掘潜力 、 下 大 力 气化 解 各 种 制 约 因 素 , 才 能使 区域 经济 合 作 再 上 新 台 阶 , 并在 世 界 经 济 中 占据 更 重 要 的地 位 。
贸、 人文交流 , 推动可持续 发展 , 并 在 国 际 与地 区 问 题 上 加 强 沟 通 与 协 调 达 成 一 致 意 见 。2 0 1 2年 在 北 京 召 开 的第 五 次 领 导 人 会 议 发 表 了《 关于提升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 迄 今 为止 , 三 国 已在 外 交 、 科技 、 环保 、 旅游 、 水 资 源 及 农 业 等 领 域 建 立了 1 8 个 部长级会议机制和 5 0多 个 交 流 平 台 。
1 东北 亚 区域 经 济 合 作现 状
东 北 亚 区域 合 作 主 体 为 中 日韩 三 国 , 合 作 与 交 流 进 入 了一
个 新 阶段 。 自2 0 0 8年 三 国领 导 人 会 晤 由在 “ 1 0 + 3 ” 框架下进行 ,
黑龙江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黑龙江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f0f00037cd184254b353520.png)
黑龙江省大力吸引外资 ,与其他 国家进行投资合作 主要是希望引进 资金 , 学 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以提高黑龙江省企业 的竞争力[ 2 ] 。 而对于东北亚地区对黑龙江省投 资的国家则是看重黑龙江省的市场 、廉 价原材料及劳动力。因此 ,出现了投资规模小 、层次低的情况 ,外资企
业没能发挥出技术 的 “ 溢 出效应 ” ,使其发展速度缓慢。
一
I I } ̄ t ' c J皿
■ ‘
—_ #芒================== 一
黑龙江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张 宇 齐 琦 佳木斯 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 5 4 0 0 7 【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区域经济合作 的程度 不断加深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已成为一种 必然 ,黑龙江省作为 东北亚 区域的中 心 ,丰富的经济资源,良好的工业基础 ,在 东北亚及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本文就黑龙江省 参与东北 亚区区域经济合作 的现状 、优势及障
鲜半岛、 日 本 、俄罗斯远东地区 、 蒙古和中国的东北三省 , 形成了双边
合作( 包括贸易、经济技术合作 、劳务 、 相互投资等) 为主要 内容的经济 联系。黑龙江省在东北部经济区内, 处于中心位置, 地缘优势十分 明显。
对于黑龙 江省来说 , 参 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主要是对俄 、日、韩三国的经
江 、乌苏里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毗邻 ,是 中国的海边开放大省。近年来 ,
有 1 2 0万人是专业技术人员, 科技 人 力资源列全国第七位, 有强大的科研
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在黑龙江省的高等院校中有工 、农、商 、林 、
黑龙江省不断加大基础设 施的投入力度 , 对本省哈尔滨 、牡丹江、大庆 等城市电力 、 水利 、交通等硬件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 从而进一步增强 了 城 市的总体功能。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和优 良的交通物流通道 , 都为黑 龙 江省优 良的区位条件 , 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中占 有独特的地缘优势 。 黑龙江省的地貌结构主要由山地 、平原和水 面构成 , 全省 山水环绕 ,土 地辽 阔,土质肥沃,自然资源丰 富多样。对于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
“一带一路”战略下黑龙江对俄区域经济合作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下黑龙江对俄区域经济合作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7a6ae4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d.png)
“一带一路”战略下黑龙江对俄区域经济合作探索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全球性倡议,旨在促进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
黑龙江是中国与俄罗斯边境的重要省份,也是中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
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积极探索与俄罗斯的区域经济合作,助力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首先,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黑龙江与俄罗斯边境线长达3,000多公里,自然资源丰富,跨境贸易和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在能源、农业、旅游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例如,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多个地区建立了大米、玉米、小麦、蔬菜等农产品贸易基地;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还开通了多条客运班列,加强了两地人员往来。
其次,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合作前景广阔。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黑龙江将进一步促进中俄经贸合作。
例如,黑龙江省去年与俄罗斯签订了“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开展合作,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此外,黑龙江省还计划在俄罗斯境内建设工业园区和加工厂,加快贸易和经济往来。
最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合作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政策法规不同,两国间一些协议需要经过较长的协商。
其次是语言文化障碍,两国之间的人员交流和合作需要耗费较多的成本。
此外,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贸易规模还不是非常大,需要双方不断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机制,拓宽合作空间。
总之,“一带一路”战略下黑龙江对俄区域经济合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前景的合作。
黑龙江省将进一步加大与俄罗斯的合作力度,助力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将促进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
东北沿边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问题研究
![东北沿边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61abc859eef8c75fbfb3d2.png)
东北沿边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问题研究东北沿边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但其目前开放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未能充分释放对外合作活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跨境合作需求不断增加,次区域合作逐渐加入现有对外合作模式。
基于东北沿边地区区位优势,分析现有次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建立经济增长带、调整贸易结构及完善跨境区域交流合作机制的对策,以期促进东北沿边地区次区域合作发展,从而促进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
标签: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次区域合作东北沿边地区位于东北亚地区核心地带,与俄罗斯、朝鮮、蒙古有着较长的接壤边界线,在这条边界线上分布着大量的沿边口岸。
这样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东北沿边地区进行次区域合作。
但是由于东北沿边地区当前整体实力较弱,造成其对外开放程度偏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因此,在我国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深化经济合作的背景下,以小区域经济往来带动大区域经济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带动整个区域一体化为主要模式,促进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跨越式发展。
一、东北沿边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基础东北地区由三省一区构成,其沿边地区是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主要战略区域。
黑龙江省现有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25个,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10个,境外经贸合作区6个。
主要进行次区域合作的前沿地区是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对应的黑河,以及与俄罗斯滨海边疆首府符拉迪沃斯克对应的绥芬河。
其中,绥芬河拥有东北地区唯一一个沿边陆路综合保税区。
吉林省主要拥有的是图们江次区域合作区,该合作区是由五国共同组成,是东北亚开发最早的一个次区域合作区,以针对性贸易和便利化投资安排为主要工作机制。
作为该次区域合作区核心城市的珲春市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区,以其良好的区位优势成为“三区一体”的国家级开发区。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拥有出海口的地区,是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东北亚经济圈的“大通道”,更是推动“环渤(黄)海次区域合作”的龙头。
研究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研究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1b1232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a.png)
尽管近年来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迅 速,但相较于一线城市仍有差距。
黑龙江省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粮食安全保障
01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
安全的重任。
国家重要工业基地
02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国家重要
的工业基地之一。
生态建设与环保示范区
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黑龙江省的经济效益也 得到了显著提升。
3
贫困人口脱贫
黑龙江省在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贫 困人口逐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趋势
传统产业占比高
黑龙江省传统产业占比较大, 如能源、原材料等。
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黑龙江省在新兴产业方面发展相 对滞后。
04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 产业,提高黑龙江省的经济效益和质量。
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技术创新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和应用,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03
黑龙江省在生态建设和环保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生
态建设和环保的示范区之一。
02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缓慢
传统产业占比大
黑龙江省传统产业如农业、能源、原材料等占比过大,高新 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黑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难以形成具有 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探讨
![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743e5f5941ea76e58fa04c2.png)
新 形势 中图分类号 :F 1 2 5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0 5 — 1 9 3 — 0 的 新 形 势
而使 贸易规模又会减少,所以东北亚区域合作很难人手。 3 .区域合作 处于初级化 阶段 ,难以约束各 国
2 .落差 巨大的贸易规 模使得合作无从 下手 东北亚六国的经济发展参差不齐 ,贸易规模相差甚远 ( 如: 表 1 ) , 这样使内部 国家之间的合作无从下手。从统计结果可以看 出,朝鲜和蒙 古的贸易规模甚小 ,而韩 国和 日 本的贸易规模相对较大 , 并且韩国和 日 本的经济存在较大的贸易依存度 ,这样情况下 ,即使东北亚 区域合作顺 利进行 ,内部贸易也就主要集 中于 日 本 、韩国、中国等国家。
新 形势下东北亚区域 经济合作的影 响 因素探讨
张 秋 平
哈 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 学院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2 8
【 摘 要 】东北亚 区 域合作 由来 已 久 ,但是合作 一直没有得到 良好 的效果 。 但是 随着 日 本和韩 国积极参与其他 国家所达成的经济合作协议 ,东北 亚 区域合作面 临着新的 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在新 的经济形势下影 响东北亚 区域经济合作的 因素,以寻求有 效的合作路径来促进 东北亚 区域合作 的进一
全的组织规则来约束和规范东北亚区域 内的各个 国家 ,所以这种初级化 的区域合作难以约束各国。 4 .合作模式的陈旧使得 各国兴趣 下降 在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过程中 , 各 国进行 的主要是 以贸易为主的合作 , 其他形式的合作还没有很好 的开发出来 。而由于各种矛盾的存在,以及
特别是在世界经济 , 特别是工业发达 国家经济发展开始 出现低靡 的情况
“一带一路”战略下黑龙江对俄区域经济合作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下黑龙江对俄区域经济合作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d5f5601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e.png)
“一带一路”战略下黑龙江对俄区域经济合作探索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
在这一大背景下,黑龙江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城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快推动对俄经济合作,成为了中俄合作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对俄经济合作的探索和实践也在黑龙江得到了深入的开展。
本文将就“一带一路”战略下黑龙江对俄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探索。
一、黑龙江对俄经济合作的机遇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最东部的省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对俄经济合作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的地缘战略优势更加凸显。
一方面,国家大力支持黑龙江对俄经济合作,提出了更多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支持,为黑龙江省对俄经济合作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市场和技术,对中国的发展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俄罗斯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也为黑龙江省对俄经济合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策支持。
二、黑龙江对俄经济合作的举措黑龙江省在对俄经济合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加快了对俄经济合作的实践和探索。
黑龙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积极参与到国际产能合作中,与俄罗斯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实现了经济互利共赢。
黑龙江省在加强同俄罗斯的区域合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通过举办各种对俄经贸洽谈会,促进了黑龙江与俄罗斯地区的经济合作,不断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
黑龙江省还加强了与俄罗斯的人文交流,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为两国的经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三、黑龙江对俄经济合作的成效在黑龙江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黑龙江对俄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黑龙江省对俄出口逐年增长,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大大推动了黑龙江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黑龙江省在对俄合作中不断优化了产业结构,扩大了对俄出口的种类和规模,为黑龙江省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23d8f314a76e58fafab0032f.png)
维普资讯
第4 期
唐 目梅 等 :东 北 振 兴 与东 北 亚 区域 经 济 合 作
47 5
相 连 。东 北地 处 东 北 亚 区域 经 济合 作 的 中心 地 带 ,有 十几 条公 路 、 铁路 与 朝鲜 、 罗斯 、 俄 蒙古 相
接, 区域 内 有 大 小 港 1 1 2 5个 , 7 1 与 0多 个 国家 和 地区通航 。这 种 明显 的地 缘 优 势 可 以在 国际 贸
摘 要 : 中国东北和 东北亚地 区特定 的地理 空 间为 背景 , 东北振兴 置 于 国际 区域经 济合作 以 把
这个视 角下 , 在探讨 其经 济合作 的地缘优 势 、 合作 潜 力等 相 关 问题 基 础上 , 东北振 兴 需要 出 从
发 , 出充分 发挥 东北地 区参与 东北亚合作 的优 势和潜 力 , 提 使其成 长为 东北 亚区域新 兴工 业基
经济 的振兴 。 1“ . 振兴 东北” 有力推 动东北 亚经济 一体化 将
同时东北 亚各 国的货 物 、 资本 、 术也 为“ 技 振兴 东 北” 供了机 遇 , 提 东北 参 与 东 北亚 区域 经 济 合 作
势在必 行。Βιβλιοθήκη 首先 , 实施 东 北 老 工业 基 地 战 略 中, 在 对外 开放 是十分 重要 的一环 , 为东 北亚 各 国提供 了 这
Oc . t
2 r 007
第 9 第 4期 卷
Vo . No. 1 9. 4
文章编 号 :63—18 (0 7 0 45 —0 17 3 7 20 )4—0 6 4
东北振 兴 与 东北 亚 区域 经济 合 作
唐 日梅 王 薇 ,
( . 阳 建筑 大学 文 法 学 院 , 宁 沈 阳 10 6 ; . 阳建 筑 大 学 教 务处 , 宁 沈 阳 10 6 ) 1沈 辽 1 18 2 沈 辽 1 1 8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dd4bd9915f804d2a16c115.png)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东北亚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比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研究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创建合作机制及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标签:东北亚欧洲联盟区域经济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东北亚地区面临着如何巩固和深化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挑战。
本文将结合研究对象自身的经济特点,通过分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借鉴欧盟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区位优势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科学依据,研究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途径。
一、发展背景及条件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虽然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和多样性,但该地区经济贸易合作日趋频繁,区域内相互依存程度较高,要素资源等经济条件的互补性很强。
而且东北亚的经济富有活力,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
因此,东北亚进行区域合作和实行经济一体化的优越条件十分显著。
1.地理界定广义的东北亚(按国家划分)指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狭义的东北亚(按地区划分)指中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俄罗斯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日本、韩国、朝鲜、蒙古。
在地区经济合作领域中,东北亚地区的合作范围不是以各主权国家的整体为单位,而是以各国实际的参与地区构成,包括俄罗斯东部地区,中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日本的北部、西北部地区,韩国,朝鲜,蒙古,即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其面积为17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亿,占亚洲总人口的20%。
2.历史进程近20多年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酝酿于初步发展阶段,此时出现的是双边合作和非制度化形式的合作;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实质性合作开发阶段。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了东北亚多边经济贸易合作,并开发和建设了很多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地区,例如珲春依据独特的区位优势,由原来封闭寂静的边境小城,迅速变成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
东北振兴背景下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东北振兴背景下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55bf8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6.png)
东北振兴背景下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问题研究黑龙江省位于中国最东北部,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农业、林业、水产业和旅游资源。
然而,在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中,黑龙江省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经济增长缓慢、外部竞争压力大、人口减少等。
在东北振兴的背景下,黑龙江省需要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如何解决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经济增长缓慢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缓慢是当前的一个主要问题。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速一直处于低位,甚至在一些年份经济增速还呈现负增长态势。
据统计,2019年黑龙江省GDP增长率仅为2.6%,远低于全国的6.1%。
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5.6%、0.9%和6.2%。
这说明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依赖于第三产业,而传统产业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
因此,解决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缓慢的问题,需要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黑龙江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具有一定的绿色优势和资源优势,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和林业、水产业等传统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转型升级。
同时,要积极开展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推广,如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这些产业与黑龙江省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有望带动黑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
二、外部竞争压力大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最东北部的省份,其背靠俄罗斯、面向朝鲜半岛、邻近日本,处于东北亚地缘政治竞争的核心地带,外部竞争压力十分巨大。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黑龙江省应加强和拓宽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对外投资和产能合作。
同时,加快推进国际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在拓宽对外开放方面,可以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深化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同时,要引进国外的优质资本、技术和人才,提高黑龙江省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人口减少黑龙江省的人口问题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https://img.taocdn.com/s3/m/186501b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5.png)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对策研究2.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变迁研究3.××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4.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5.中国战略性产业的选择与培育6.论培育某省(某市、地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7.从路径依赖理论看中国贸易方式转变8.中国对外贸易评价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方向9.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及政策调整10.论中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策略11.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12.中国××行业出口产业集群效应研究13.现代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其应用14.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评述15.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重构16.中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17.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18.中美钢铁贸易研究19.中国钢铁贸易的发展策略研究20.中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国际比较21.中国与××国对外贸易结构比较研究22.黑龙江(或××省)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23.××省(市)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障碍与对策24.对外文化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对策25.××省××产品出口发展策略研究26.贸易自由化对××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27.中俄(中日。
中美等)××产品(如木材)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8.××省××产品走出国门的对策研究29.规范××行业出口竞争秩序的对策研究30.行业协会在防范出口竞争秩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1.××产品(如机电产品)出口结构研究32.××省进出口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研究33.××省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4.优化××省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措施35.我国玩具制品出口的主要问题与对策36.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策略37.转基因××产品进口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38.标准化与中国农产品出口39.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对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40.黑龙江农产品出口俄罗斯的结构与比较优势分析41.黑龙江农业国际化问题与对策研究42.××(省或地区)农业国际化问题与对策研究43.××产品(如五金制品)出口竞争优势研究44.××对××行业(或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45.××行业出口经济效益研究46.提高××省××产品出口经济效益的研究47.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研究48.我国技术出口的机遇及发展策略49.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50.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与对策51.××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研究52.自主创新与增进我国出口商品比较利益研究53.××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54.促进××省(市)××产品出口的对策55.促进中国对××国××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56.××产品出口××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57.××省民营企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58.我国××行业(或地区)民营出口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59.汽车零部件产业出口问题研究60.扩大中国汽车出口的策略研究61.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62.中国汽车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63.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借鉴与启示64.我国技术出口的机遇及发展策略65.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研究66.贸易自由化趋势下××产品出口贸易政策调整67.××产品进口贸易政策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68.我国先进技术及设备引进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9.我国技术引进中的问题及对策70.进口大豆冲击下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71.××省承接国际××产业外包的策略72.中国承接IT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73.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74.加快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规划75.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策略研究76.离岸外包与中国贸易增长的关系研究77.中国(或××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研究78.中国(或××省)发展服务外包的产业选择研究79.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机遇与挑战80.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路径选择和战略取向81.中国承接跨国制药公司的制造外包的策略研究82.黑龙江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研究83.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84.印度和爱尔兰服务外包发展模式比较研究85.中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比较研究86.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服务外包在中国的发展研究87.××省(或市)劳务输出策略研究88.××省对外劳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9.开放经济下中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研究90.××行业应对服务市场开放的对策研究91.不同国家服务贸易开放模式比较及中国政策选择92.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93.服务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94.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瓶颈与对策研究95.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96.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研究97.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问题研究98.优化中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对策99.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研究100.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101.中国金融服务业应对市场开放的对策研究102.中国服务贸易的战略转变与战略选择分析103.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104.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105.中俄边境旅游产品开发研究106.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107.金融业市场准入的路径选择及风险分析108.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109.中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110.中国国际技术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1.国际知识产权交易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112.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113.中韩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的成因与对策114.美、日、韩三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115.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策略研究116.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117.国际文化产品贸易壁垒研究118.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政策研究119.提高中国影视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策略研究120.对外工程承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1.××产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122.产业内分工与中国加工贸易的结构升级关系研究123.加工贸易对××省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124.加工贸易战略转型问题及对策研究125.延长中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研究126.××地区(或省)加工贸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27.××省(市)加工贸易发展的策略研究128.××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129.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与对策130.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策略研究131.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市场研究132.商品包装与销售技巧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133.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134.培育中小企业出口核心竞争力的对策135.内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对比分析及应对对策136.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137.中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138.××省(行业)服务外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选择139.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140.环境成本内在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与对策141.金融危机下各国对华的贸易保护主义比较14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我国应对措施研究143.贸易壁垒调查制度比较研究144.WTO框架下反倾销规则与竞争政策关系研究145.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调研及对策分析146.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在国际贸易救济中应用及我国策略147.反倾销法中替代国制度研究148.欧美反倾销中的透明度问题研究149.××行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价格策略研究150.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及对策151.欧美反倾销中的透明度问题研究152.利用反倾销措施保护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问题研究153.构建××行业反倾销预警机制154.基于反倾销应对的成本核算问题研究155.欧盟对华反倾销歧视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56.××产品遭遇××反倾销的成因与策略157.××行业应对××国反倾销的对策158.反倾销保护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159.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实行双反调查的研究160.国际贸易摩擦中的反补贴应对措施161.出口产品面临的反补贴诉讼问题研究162.出口产品遭遇美国反补贴贸易救济调查的对策研究163.技术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及我国政府的对策164.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影响及对策165.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环境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研究166.××出口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67.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府政策选择研究168.国际贸易标准化与中国应对措施169.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标准问题研究170.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途径研究171.××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172.绿色壁垒对××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173.绿色壁垒对××产品出口××国(地区)的影响及对策174.绿色包装对××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175.国际贸易中的动植物卫生检疫对××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176.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问题研究177.低碳经济中的贸易壁垒研究178.发达国家与环境相关的贸易政策(措施)研究179.欧美国家环境安全立法与环保策略探讨及借鉴180.美国征收“碳关税”对××的影响和对策研究181.欧盟特别保障措施对××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82.中国应对发展中国家实施保障措施的对策研究183.出口贸易摩擦的效应分析与我国应对措施研究184.中俄(或中美等)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185.中×(某国)贸易摩擦的成因及解决机制186.中国与××国××产品(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根源及解决机制187.中美高技术贸易争端的根源及对策188.加强外贸出口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研究189.中国版权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90.对外贸易中商标权领域平行进口问题研究191.出口贸易中的商标保护问题研究192.建立出口促进体系的对策研究193.××政策对××出口(进口)的利弊分析194.中国与××国对外贸易政策对比分析195.农业补贴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96.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对策197.中国粮食进口依赖性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198.中美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对比研究199.中国与欧盟(或美国)农业补贴政策比较200.中国与欧盟农产品市场准入政策比较研究201.中欧农业补贴政策比较研究202.中×(如中日)农业保护政策的比较研究203.日本农产品贸易政策对中国的启示204.我国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研究205.对全球贸易保护升温下中国贸易救济政策研究206.高额外汇储备对经济内外平衡的影响及对策207.高额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策略208.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209.贸易顺差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对策210.论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平衡的影响211.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212.人民币盯住一揽子货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及对策分析214.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加工贸易的影响及对策215.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策略研究216.人民币升值与对外贸易产业政策调整217.人民币升值后中国纺织业出口模式选择218.欧元汇率变动对中国向欧盟出口的影响及对策219.中韩贸易形成逆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220.国际结算支付方式的选择及运用221.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应用探讨222.美国金融危机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223.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及中国企业对策224.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225.金融危机对××产业出口的影响与对策226.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影响及对策227.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地理方向的影响及调整对策228.中国与×国双边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29.中美贸易顺差的利弊分析及解决策略230.中国对美国贸易长期顺差原因和利弊分析231.××口岸中俄边境贸易发展战略研究232.××市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33.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234.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互补性研究235.××省对俄罗斯贸易发展战略研究236.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237.中韩(日)教育服务贸易合作研究238.中韩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239.中韩(或中日、中俄)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240.中日(或韩、俄)经贸发展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及对策241.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利弊分析242.原产地原则对自由贸易区的影响研究243.××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模式研究244.××省与××国经贸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245.中×(如中俄等)建立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246.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47.东北亚经济合作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48.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路径选择及经济影响研究249.东亚能源战略合作规划可行性研究250.加强中俄石油合作的可行性与策略分析251.中俄能源合作新态势及调整对策研究252.俄罗斯加入WTO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影响及解决对策253.上海合作组织的贸易效应分析254.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东北老工业振兴255.东盟“10+3”的贸易转移效应研究25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的经济效应分析257.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障碍与对策258.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问题研究259.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260.中国××行业在东盟的发展机会261.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对其对外贸易发展的意义研究262.文化差异对中日(或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263.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研究264.防范提单欺诈的对策研究265.网络平台下的信用证欺诈及防范措施研究266.信用证欺诈与防范措施研究267.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268.非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外贸企业出口风险及防范269.出口企业收汇风险及防范措施270.国际保理业务风险防范271.国际保理在出口贸易中的应用研究272.国际贸易融资欺诈风险防范273.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结算方式的应用比较分析274.商业银行防范包买票据业务风险的对策研究275.中小出口企业信用证结算风险问题研究276.提高中国企业国际信用水平的对策研究277.借助出口信用保险推进对外工程承包发展278.出口信用保险创新研究279.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280.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研究281.进出口企业规避外汇风险问题研究282.我国外贸企业全程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283.构建对外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体系研究284.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与风险规避285.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应用探讨286.出口骗税问题剖析及其防范287.退税环节中骗税问题剖析及防范措施288.规范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289.国际货物运输中海运保函问题研究290.规避国际货运代理行业风险对策研究291.进出口货运代理的风险与防范292.国际货运代理业存在的问题与调整对策293.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发展环境及经营策略研究294.中小企业利用国际融资的障碍及对策研究295.民营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296.国际融资性租赁在中国使用效果的实证分析297.跨国并购下我国xxx行业的对策298.××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优化产业结构研究299.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300.××行业中外合资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301.中国与印度引进外资比较研究302.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行业产品国际竞争力关系研究303.中资银行(或××银行)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策略研究304.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305.中外资银行竞争力对比分析306.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或其他行业)如何应对外资挑战307.跨国快递公司对中国快递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308.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与中国金融安全309.××省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研究310.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与防范措施311.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非商业风险规避312.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研究31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结构特点及成因分析314.××行业(或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15.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16.企业跨国经营的目标市场选择研究317.××产业海外投资战略研究318.中国企业对外并购的障碍及对策探讨319.××行业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研究320.“走出去战略”下的中国资本管制政策调整321.××省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实证研究322.××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对策研究323.××企业对××国投资问题研究324.建立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325.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326.××产业(或产品)进入××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327.体育用品企业的国际营销策略328.出口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研究329.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对策研究330.××行业自主品牌创新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研究331.××行业贴牌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32.贴牌生产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研究333.中小贴牌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34.××企业开拓××市场的策略研究335.××产业(企业)国际化对策研究336.××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37.影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338.××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SWOT分析与策略339.××公司海外经营策略研究340.商品包装对商品国际营销的影响及意义研究341.全球采购模式对xxx行业发展的启示342.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或其他行业)如何应对外资挑战343.服务业内部并购的影响及意义研究344.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模式研究345.××行业跨国并购的路径选择346.中国企业应对跨国公司并购的策略研究347.外资跨国并购××产业的影响及发展策略348.××行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及其防范349.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风险及应对策略350.在××国实施跨国并购程序与对策研究351.××行业跨国并购的时机及路径选择352.××行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353.原产地规则对企业跨国生产决策的影响及对策354.跨国采购对外贸公司的影响和对策355.论××产品向××地区出口中国际营销策略的应用356.××省××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现状与对策分析357.××行业低价出口的弊端及对策研究358.企业海外并购中文化冲突问题及对策359.出口企业实施跨文化营销的策略研究360.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问题研究361.合资企业文化融合问题研究362.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战略定位研究363.中国外贸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研究364.中国外贸代理制模式研究365.外贸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策略366.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管理研究367.跨国公司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368.生产要素空间流动性与跨国公司区位选择369.跨国公司对中国××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370.跨国公司对中国零售业的垄断效应分析371.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形成原因与运作模式372.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化现象研究。
东北地区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东北地区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互动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c8a7ff3aef8941ea76e0593.png)
ato h i a pe rdt ehg —go h iv sme t,tee o o c go h rt a o e na p r n n te n rh atr e in a d rgo a lh ug t p ae h ih rwt n e t ns h c n mi rwt ae h sn tb e p ae ti h o te sen rgo n e in l e o o crc s in h sn t e ne e tv l u b d nrc n e r ,ma ye p rsa dsh lr a ep tfrhdf r n iwsa ds g sin . c n mi e e so a o e f cieyc r e .I e e ty as b n x e n c oash v u o ie e tve n ug eto s t t f T eo p ru iya d teke o ot e s e iaiain a et rmoe te d vlpme to h e in le o o c itgain,e p cal t h p otn t n h y frn rh atrvtlzto r o po t h e eo n fte r go a cn mi ne r t o s e ily i
XU n — s . Li hiZHEN e W i
( abnU ies yo C m ec , abn102 , hn ) H ri nvri f o m re H ri 5 0 8 C ia t
Ab t a t Ch na p tf r r h ta e i p a f r v v n h l n u ti l b s s i o t e s n 2 0 s r c : i u o wa d t e s r t g c l n o e i i g t e o d i d sr a a e n n rh a t i 0 3. S nc he sr t g a re u , i e t ta e y c ri d o t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2cb1f0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2.png)
构想
▪ 5.经济增长三角
7.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前景
▪ 首先,东北亚国家发展区域合作意义重大, 并且发展潜力很大。
▪ 其次,次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将推动东北亚 区域合作的迅速发展。
3.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 一是东北亚各国的双边合作进一步加强。 ▪ 二是各国深化经济开放,加快建设经济开
发区和经济特区。 ▪ 三是次区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几大次
区域合作区发展成熟。 ▪ 四是区域合作呈现多层次发展势头,区域
内多边交流机制增多。
4.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 首先,区域内社会和政治制度等软环境差 异很大。
▪ 其次,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体制各 不相同。
▪ 第三,参与合作的主体与载体有所不同。 ▪ 第四,美国因素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
牵制很大。
5.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条件
▪ 1.东北亚地区政治局势的缓和 ▪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促进了东
北亚经济圈的崛起 。 ▪ 3.合作的前质上讲是经济国 际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同时,也是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所以,它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与发展潜力。 在众多的优势条件和多种合作方式可供选 择的条件下,东北亚各国家对区域经济合 作充满信心,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踏实的合 作,破除政治和历史的障碍,一定会开创 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局面。
的邻近。 ▪ 4.合作加强的根本动因——东北亚地区经
济的蓬勃发展。
▪ 5.合作的现实基础——东北亚各国在生产 要素和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
▪ 6.合作的基础设施——东北亚各国之间便 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东北地区在东北亚旅游区域合作中的对策研究
![东北地区在东北亚旅游区域合作中的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27e796f27d3240c8447ef13.png)
是 中 国公 民 出行 首选 目的地 之一 。东北 亚各 国客源
上 的密切联 系是 开展 区域旅 游合 作 的基 础 。
3 2 在线 路 规划 上 , 设 置 结构 合 理 、 . 应 内容 丰
富 的旅游 线路
3 .东 北亚 各 国有 必要重 新 整合旅 游 资源 , 形成
收 稿 日期 :0 0— 5— 5 2 1 0 2
首先 , 区域 旅游 合 作 要靠 对 区域 线 性分 布 的旅
第2 6卷 第 3期
21 0 0年 8月
广 东 农 工 商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 u na fGua g o g AI P lt c n c Col g o r lo n d n B o ye h i le e
Vo . 6 No. 12 3
Aug, 01 2 0
的一 部分 。
目前 , 东北 亚旅 游合作 刚 刚起步 , 国旅游业 的 各 发展 水平参 差 不齐 , 游 业 的发 展 水 平将 直 接 影 响 旅 着 东北 亚 区域旅 游合 作 的深度 和广度 。东北 亚各 国 虽 然 地理相 邻 、 文化 相近 , 游 资源有 相 同之 处 。 由 旅
2 .东北 亚 各 国客源 的紧 密联 系是 开 展 区域 旅
游 合 作 的 基 础
东北 亚各 国山水 相 连 , 有 1 共 6亿 多 人 口 , 员 人
往 来甚 密 。各 国之 间传统 上互 为重要 的客源 国与 目 的地 。 1 韩 、 近 年 一 直 占据 着 旅 华 客 源 的 前 3 3、 俄 名 。 日本 、 中国也是韩 国的前两 位客 源 国。 日、 也 韩
中 图 分 类 号 :F 9 . 52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t0 9 l ) 3— 0 5— 3
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应用研究——读《21世纪的黑龙江与东北亚》
![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应用研究——读《21世纪的黑龙江与东北亚》](https://img.taocdn.com/s3/m/72d3c8d06f1aff00bed51ec9.png)
20 0 2年 8 月 第 2 9卷 第 4期 西 伯 利 亚 研 究
SI BERI N A STUD I ES A u . 02 g 20
V 0 . 9 NO. 12 4
突 出 地 方 特 色 , 重 应 用 研 究 注
、
理 论 上 的创 新 探 索
三 、 势 上 的 战 略 预 测 趋
只 有 实 行 对 外 开 放 , 极 参 加 和 推 进 东 北 亚 区 域 的 积 经 济 合 作 , 龙 江 省 的 经 济 才 能 快 速 发 展 , 早 已 达 成 共 黑 这
世 界 经 济 的 国 际 化 和 全 球 化 已 成 为 新 世 纪 经 济 发 展 的趋势 , 要求 在 世界 范 围 内协 调 各 国 的宏 观经 济 政 策 , 它 通 过 国 家 或 政 府 间 建 立 必 要 的 制 度 , 保 证 经 济 全 球 化 来 的 实 现 。 为 推 进 经 济 的 全 球 化 和 一 体 化 , 域 经 济 集 团 区 化 便 应 运 而 生 。在 亚 洲 , 东 北 亚 经 济 圈 ” 提 出 即 顺 应 “ 的
毛 麟 角 。2 0 0 1年 3月 , 龙 江 人 民 出 版 社 出 版 的 , 家 公 黑 国 派 归 国 留 学 人 员 重 点 资
科 学 院 东 北 亚 研 究 所 所 长 、 究 员 郭 力 所 著 的 ( 1 纪 的 研 2 世 黑 龙江 与东北 亚》 书 , 填补 了这 一 研究 领域 的空 白。 一 即
区 域 国 际 经 济 合 作 成 为 经 济 热 点 。 国 内 外 有 关 人 士 普 遍
认 为 , 北 亚是 2 东 1世 纪 最 有 潜 力 因 而 也 是 最 有 前 途 的 发 展 区 域 性 国 际 经 济 合 作 的 地 区 。 东 北 亚 区 域 内 各 国 都 十 分 重 视 区 域 经 济 合 作 , 进 东 北 亚 经 济 一 体 化 也 是 中 国 推 的 历 史 性 的 选 择 。 黑 龙 江 省 既 要 顺 应 这 一 潮 流 , 要 积 又 极 参 与 东 北 亚 区 域 经 济 合 作 。 并 且 作 为 资 源 大 省 、 家 国 老工 业基 地 , 龙 江 省也 完 全 具 有 这 个 能 力 。在 本 书第 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 纵横 A OU D S T E S SA R N OU H A TA I
2o. o 85
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李 晓娣 方 冲 陈珊 珊 ※
R sa c nHo i n j n a t iaeR go a E o o c ee rho w He o gi gp ri p t e in l c n mi l a c
源最 主要 的 国家 。
( ) 龙 江 省 与 俄 罗斯 的 经 贸往 来 一 黑
钢 材钢 坯 、 色 金属 、 成 橡 胶 、 有 合 矿产 品 、 旧金 属 废 和机 电产 品等 。 出 口的主要商 品 : 装 、 服 鞋类 、 轻工
长期 以来俄 罗 斯 一直 是 黑 龙 江省 对 外 贸 易 的
活力 的地 区之一 。
一
江省 要 进 出 口市场 , 中俄 罗斯 、 本 、 国是 该 其 1 韩 3
省对 外经 贸活动 中最 重要 国家 。 0 5 国进 出 口贸 20 年3 易额 占该省外 贸总额 的7 .%。来 自3 07 国的外 商直接 投 资 也 占据 了相 当大 的 比重 , 东北 亚地 区外 资来 是
长6 .%, 于 全 国增 幅 ( 84 )6 个 百 份 点 , 49 高 2 .% 3 . 5 增
幅居 全 国第 二位 ; 口3.亿 美元 . 长 1. 进 50 增 26 %。在
黑 龙 江省 对外 经 贸 国家 中 , 东北 亚 国家 已成 为黑 龙
使得 这 一 地 区成 为 当 今 世界 经 济 发展 最 具 潜 力 和
国 , 新 兴 的工 业 化 国家 ; 于体 制 改 革初 期 的朝 是 处 鲜, 是世 界 政 治经 济 发 展 中“ 点 ” 区 ; 热 地 蒙古 则 是
落后农 牧业 国家 。这种经 济 的 多样性 和 多层 次 性 ,
点 , 幅居全 国第 三位 。其 中 , 口6 . 美元 , 增 出 07 亿 增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
4 5
、
黑 龙 江 省 参 与 东 北 亚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现 状
自2 0 年 以来 ,黑龙 江省 经 济 出现重 要 转机 , 00
呈 现 出 良性 发 展 态 势 。农 村 经 济 结构 调 整 初 见 成
维普资讯
I e r to n No t a tAsa nt g a i n i r he s i
LiXi o i Fa g Ch n & Ch n S a s a a d n og e h n h n
【 b ta t ln i h ee p e to cn m c go ai t n a d it rt n i ol ,He o g ag A s c】A o gw t ted v l m n feo o i lbl a o n ne ai n w r r h o zi g o d i nj n l i
东 北亚 区域 即亚 洲 的东北 部 , 域 面积 为 15 区 70
万 平方 公 里 , 占亚洲 陆地 面积 的4 %, 口近 6 , 0 人 亿 占亚洲 总人 口的2 %。按 地理 位 置 的分 布来 划 分 , 0 包括 俄 罗斯 的西伯 利亚 和远 东两 个 经济 区 , 中国 的
效 , 业生 产增 速加 快 , 济效 益 继续 好转 , 税和 工 经 利
利 润成 倍增 长 , 民经济平 稳 较快 增 长 。经 黑 龙江 国 省 统 计 局 统 计 ,0 5 全 省 实 现GD 5 亿元 , 20 年 P50 1 按 可 比价格 计算 I o 4 Z2 o 年增 长 1 .%, 1 6 已连续4 保持 年
主要 贸 易 国 ,其进 出 口贸 易额 始 终处 于 各 同 的首
百货 、 食 油料 、 果 、 菜 、 粮 水 蔬 肉类 、 织 品 、 电 产 纺 机
品和 塑料制 品等 。2 0 年 , 龙 江省对 俄 进 出 口总 05 黑
额 为5 .亿 美元 ,占全 省 贸 易额 的5 .%。2 0 ~ 68 93 0 1
两位数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放慢 的情况下 , 黑龙
江 省 对 外 贸 易 仍 然 保 持 较 快 增 长 。据 海 关 统 计 , 2 0 年 ,黑 龙 江 省进 出 口总 额 达 到9 . 美 元 , 05 57 亿 同
比增 长4 .%,高 于全 国增 幅 ( 32 1 . 百 份 09 2 .%)77 个
p o i e ma e s f t e c a c ha h nd sr a e i rh a t d v l p t pa tcpae po ii ey i h r vnc k s u e o h h n e t t t e i u ty b s n no t e s e eo s o rii t stv l n t e r g o a c no c n e r to n e i n le o mi i tg ai n i No t e s i .An h s a r d c t e e ina d a tg s nd e o o c rh a t Asa d t i c n p o u e h r g o l a v n a e a c n mi c mp e n a d a t g s o l me t r a v n a e . y
华北 、 北和 西北 3 东 个经 济 区 , 有蒙 古 、 鲜 、 国 还 朝 韩
和 日本 。区域 内中 国是 世界 上最 大 的发 展 中 国家 ; 俄罗斯 是 世界 上最 大 的经 济转 型 国家 ; 日本 是 世界 上市 场经 济最 发达 的 国家之 一 ; 亚洲 “ 四小 龙 ” 的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