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试验讲义

合集下载

(精)《中药化学》讲义:生物碱

(精)《中药化学》讲义:生物碱

(精)《中药化学》讲义:生物碱第一节基本内容一、生物碱的定义生物碱是指一类根源于生物界( 以植物为主 ) 的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多半生物碱分子拥有较复杂的环状构造,且氮原子在环状构造内,大多呈碱性。

一般拥有生物活性。

二、生物碱在动、植物界的散布和存在状况生物碱主要散布在植物界,其散布的一般规律是:①绝大部分生物碱散布在高等植物中,如毛莨科、罂粟科、防已科、茄科、夹竹桃科、芸香科、豆科、小檗科等。

②很少量生物碱散布在低等植物中,如烟碱存在于蕨类植物。

③科属亲缘关系邻近的植物,常含有同样构造种类的生物碱。

④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多半集中散布在某一部分或某些器官。

三、生物碱的分类及构造特点生物碱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3 种,按植物根源、生源门路和基本母核的构造种类分类。

( 一) 吡啶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构造简单,好多呈液态。

代表物有:槟榔碱、槟榔次碱,烟碱、苦参碱等。

( 二) 莨菪烷类生物碱( 三) 异喹啉类生物碱1.简单异喹啉类2.苄基喹啉类(1)1- 苄基异喹啉类:代表物有罂粟碱、厚朴碱等。

(2)双苄基异喹啉类:代表物有汉防已碱等。

(3)原小檗碱类:代表物有小檗碱、延胡索乙素等。

(4)吗啡烷类:代表物有吗啡、可待因等。

( 四) 吲哚类生物碱代表物有吴茱萸碱、马钱子碱、士的宁、长春碱、长春新碱、利血同等。

( 五) 有机胺类生物碱代表物有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等。

第二节理化性质一、性状形态多半生物碱呈结晶形固体,有些为晶形粉末状; 少量生物碱为液体状态,这种生物碱分子中多无氧原子,或氧原子联合为酯键,如烟碱、槟榔碱等 ; 个别拥有挥发性 ( 麻黄碱 ) 、拥有升华性 ( 咖啡因、川芎嗪)。

滋味大部分生物碱具苦味,少量生物碱拥有其余滋味,如甜菜碱拥有甜味。

颜色绝大部分生物碱无色或白色,仅少量拥有较长共轭系统构造的生物碱呈不一样颜色。

如小檗碱为黄色,药根碱为红色。

二、旋光性生物碱的旋光性受溶剂、pH 等要素的影响。

中药化学讲义第二章-糖类

中药化学讲义第二章-糖类

CH2OH
D-葡萄糖
甲基五碳醛糖 六碳醛糖
CH2OH
D-果糖 六碳酮糖
单糖在水溶液中形成半缩醛环状结构,即成呋 喃糖和吡喃糖。 具有六元环结构的糖——吡喃糖(pyranose) 具有五元环结构的糖——呋喃糖(furanose)
CHO CH2OH
O
~
D-葡萄糖
糖处游离状态时用Fischer式表示 苷化后成环用Haworth式表示
的甲壳素;分子呈直链型,不溶于水; • 为动植物储存养料:如淀粉、肝糖元等;分子多为支链型
分子,可溶于热水成胶体溶液,可经酶催化水解释放单糖 以供应能量。
据单糖的种类分为:
• 均多糖(homosaccharide):由一种单糖组成。如:葡聚糖。 • 杂多糖(heterosaccharide):如:葡萄甘露聚糖。
⑹在构象相同的糖中: a键(竖键)-OH多则易水解。 ⑺芳香属苷较脂肪属苷易水解。
如:酚苷 > 萜苷、甾苷 ⑻苷元为小基团苷键横键比竖键易水解
( e > a ) (横键易质子化)
苷元为大基团苷键竖键比横键易水解
( a > e ) (苷的不稳定性促使其易水解)
(二)乙酰解反应
目的:确定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 1.常用试剂:醋酐 + 酸 2.反应条件:一般是在室温放置数天。 3.反应机理:
O glc
CH2OH
O glc COCH3
③ 酯苷 苷元中羧基与糖缩合而成的苷,其苷键既有缩醛 性质又有酯的性质,易为稀酸和稀碱所水解。
R=H 山慈菇苷 A 水解 R=H 山慈菇内酯 A
R=OH山慈菇苷 B
R=OH 山慈菇内酯 B
HO
O OH HO
HO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全套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全套

实验一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一)目的要求学习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1.掌握从大黄中提取和分离游离蒽醌的方法。

2.掌握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不同酸性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

3.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检识方法。

4.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色谱检识方法。

5.了解用柱色谱法分离蒽醌类成分。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Reg.和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中含有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其苷,总含量约3%~5%。

1.大黄酸(rhein) 分子式C15H8O6,分子量284.21。

黄色针状结晶(升华法),mp.321~322℃,330℃分解。

能溶于碱水、吡啶,略溶于乙醇、苯、氯仿、乙醚和石油醚,几不溶于水。

2.大黄素(emodin) 分子式C15H10O5,分子量270.23。

橙色针状结晶(乙醇),mp.256~257℃,能升华。

易溶于乙醇、碱水,微溶于乙醚、氯仿,几不溶于水。

3.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分子式C16H10O5,分子量270.23。

橙色针状结晶(甲苯),mp.223~224℃。

易溶于热乙醇,可溶于乙醚和苯,并呈黄色;溶于碱液呈红色;氨水及硫酸中呈绯红色。

4.大黄酚(chrysophanol) 分子式C15H10O4,分子量254.23。

橙黄色六方形或单斜结晶(乙醇或苯),mp.196~197℃,能升华。

易溶于沸乙醇,可溶于丙酮、氯仿、苯、乙醚和冰醋酸,极微溶于石油醚、冷乙醇,几不溶于水。

5.大黄素甲醚(physcion) 分子式C 16H 12O 5,分子量284.26。

砖红色单斜针状结晶,mp.203~207℃,溶于苯、氯仿、吡啶及甲苯,微溶于醋酸及醋酸乙酯,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和丙酮。

中药化学讲义:皮类中药

中药化学讲义:皮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讲义:皮类中药药用部位为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

这类中药称皮类中药。

它由外向内包括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

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黄柏、杜仲;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或为枝皮,如秦皮等。

第一节皮类中药的鉴定(了解)第二节皮类常用中药桑白皮(熟悉)【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

【化学成分】①黄酮类衍生物。

②香豆精类化合物。

③另含挥发油、谷甾醇等。

【真实性鉴定】性状鉴别药材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

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

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

气微,味微甘。

饮片(了解)牡丹皮(考点)【来源】为毛莨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产地】主产安徽、四川、河南及山东等省。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晒干,习称“原丹皮”或“连丹皮”。

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习称“刮丹皮”或“粉丹皮”。

【化学成分】①酚类化合物,如丹皮酚、牡丹酚苷等。

②萜类化合物,如芍药苷。

③挥发油。

④苯甲酸及植物甾醇等。

丹皮酚具有镇痛、解痉作用,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原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

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

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刮丹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有时可见灰褐色斑点状残存外皮。

饮片呈圆形或卷曲形的薄片。

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刮丹皮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

有时可见发亮的结晶,切面淡粉红色或灰白色,粉性。

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2.显微鉴别横切面:(了解)粉末:淡红棕色。

中药制剂分析全本实验讲义及教案(新)

中药制剂分析全本实验讲义及教案(新)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实验一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一、实验目的熟悉中药制剂的常规分析方法—显微鉴别法。

二、实验原理通过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制剂中保留有原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显微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三、仪器与试药1、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乳钵、镲镜纸、小镊子、小刀。

2、水合氯醛试液、甘油醋酸试液、稀甘油(AR)。

3、牛黄解毒片、蛇胆川贝散、银翘解毒片、六味地黄丸(市售品)。

四、实验步骤(一)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片心,研成粉末,取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适量水合氯醛试液,透化后加稀甘油1滴,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干周围透出液,置显微镜下观察。

1、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2、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有光泽。

(二)银翘解毒片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透化后加稀甘油1滴,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1、花粉粒黄色,类球形,直径54~68μm,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皱纹。

2、草酸钙簇晶成片,直径5~17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3、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

(三)六味地黄丸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适量,采取适当方法解离后,取少许,观察淀粉粒和不规则分枝状团块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其他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后滴加适量稀甘油,置显微镜下观察。

1、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

2、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直径4~6μm。

3、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

4、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

5、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连珠状增厚。

6、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

五、实验结果六、思考题1.试述你观察到的显微特征各代表何种中药材?2.通过以上4种中成药的显微鉴别,请你总结出中成药显微鉴别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综合实验讲义

中药综合实验讲义

3) 展开:氯仿-无水乙醇(20:1)20 mL,氨气饱和。 4) 显色:用改良碘化铋钾在展开剂挥尽后,在薄板的两边 1 cm 处显色(其 余部分以玻璃板遮盖),划出两条显色带。 5)洗脱:分别刮下两条硅胶色带,碾碎,装在折叠好滤纸漏斗中,用约 30 mL 95%乙醇缓慢洗脱,浓缩洗脱液,点样检查后用丙酮重结晶。 3.Bűchi 中压柱层析分离和硅胶薄层层析检识的方法分离粉防己甲素和粉 防己乙素。 取中压层析柱一根(1.5 cm x 20 cm),称取中性氧化铝 25 g(100-200 目, 事先用事先以Al2O3:H2O(20:1,W:V)活化),干法装柱,氮气加压填充;取生物 碱粗品适量(约 100mg),加少量氯仿溶解,蠕动泵进样;以氯仿-乙酸乙酯溶 剂线性梯度洗脱,流速:20 mL/min,洗脱程序为:0-3 min,氯仿:乙酸乙酯 (90:10),10 min,氯仿:乙酸乙酯(70:30),15 min,氯仿:乙酸乙酯(0:100), 洗脱液以每 15 mL一份,自动收集,各样品以薄层层析检查,合并相同部分, 分别回收有机溶剂后用丙酮重结晶,得粉防己甲素和粉防己乙素。 将上述分离所得各样品,进行硅胶薄层层析,条件如下: 薄板:硅胶-CMC 粘合板(5 cm×15 cm,层析用;2.5 cm×7.5 cm,点滴 反应用); 对照品:粉防己甲素和粉防己乙素的氯仿溶液; 展开剂:氯仿-无水乙醇(9.5:0.5),整个系统以氨气饱和;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试剂 【思考题】 1.柱层析,中压柱层析,薄层制备层析实验中为获得好的分离效果,应注
乙醇
238-140℃
注:粉防己乙素也有双熔点现象。
溶解度:与粉防己甲素相似,但在冷苯中粉防己乙素难溶。
3)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
H3CO HO

中药化学讲义: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讲义: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中药鉴定学讲义: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一、胆汁酸类及含该类成分的重要中药(一)胆汁酸的结构特点天然胆汁酸是胆烷酸的衍生物,胆烷酸的结构中有甾体母核,B/C环稠合皆为反式,C/D环稠合也多为反式,而A/B环稠合有顺反两种异构体形式。

母核上的C-10位和C-13位的角甲基皆为β-取向,C-17位上连接的戊酸侧链也是β-取向。

胆汁酸的结构中多有羟基存在,羟基结合点往往在C-3,C-7和C-12位上,羟基的取向既有α型也有β型。

有时在母核上也可见到双键、羰基等基团的存在。

胆汁酸、强心苷、甾体皂苷结构对比:A/B环为顺式稠合时为正系——胆酸。

A/B环为反式稠合则为别系——别胆酸。

在甾核的3、6、7、12等位都可以有羟基或羰基取代。

各种动物胆汁中胆汁酸的区别,主要在于羟基数目、位置及构型的区别。

胆汁酸在动物胆汁中通常以侧链的羧基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成甘氨胆汁酸或牛磺胆汁酸,并以钠盐的形式存在,如牛磺胆酸等。

胆汁酸的分布较广,从动物的胆汁中发现的胆汁酸超过100种,其中最常见的不过几种,如胆酸、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等,其俗名命名常是根据最先发现的动物加以定名的,如鹅去氧胆酸首先是从鹅的胆汁中提取的,石胆酸首先是从胆结石中提取的。

在高等动物胆汁中发现的胆汁酸通常是24个碳原子的胆烷酸衍生物,而在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中的胆汁酸则含有27个碳原子或28个碳原子,这类胆汁酸是粪甾烷酸的羟基衍生物,而且通常和牛磺酸结合。

(二)胆汁酸的化学性质①具有羧基官能团的化学性质,即它可与碱反应生成盐、与醇反应生成酯。

②游离胆汁酸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与碱成盐后则易溶于水,故常用碱的水溶液提取胆汁酸。

③在胆汁酸的分离和纯化时,常将胆汁酸制备成酯的衍生物,如将末端羧基酯化,使其容易析出结晶。

(三)胆汁酸的鉴别1.Pettenkofer反应所有的胆汁酸皆呈阳性反应。

2.Gregory Pascoe反应该反应可用于胆酸的含量测定。

中药化学讲义:其他成分

中药化学讲义:其他成分

中药鉴定学讲义:其他成分第一节有机酸定义:有机酸是一类含羧基的化合物(不包括氨基酸),广泛分布在植物界中,存在于植物的花、叶、茎、果、根等部位,多数与钾、钠、钙等金属离子或生物碱结合成盐的形式存在,也有结合成酯存在的。

一、结构和分类有机酸按其结构的特点可分为芳香族、脂肪族和萜类有机酸三大类。

1.芳香族有机酸芳香酸在植物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如羟基桂皮酸的衍生物普遍存在于中药中,尤以对羟基桂皮酸、咖啡酸、阿魏酸和芥子酸较为多见。

桂皮酸类衍生物的结构特点是:基本结构为苯丙酸,取代基多为羟基、甲氧基等。

有些桂皮酸衍生物以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如咖啡酸与奎宁酸结合成的酯,3-咖啡酰奎宁酸(又称绿原酸)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是茵陈利胆有效成分及金银花抗菌有效成分。

但有少部分芳香族有机酸具有较强的毒性,如马兜铃酸等。

据报道,马兜铃酸有较强的肾毒性,易导致肾功能衰竭。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有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细辛、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下文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3味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药用标准。

2.脂肪族有机酸脂肪酸也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如中药中普遍存在着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等。

脂肪酸为带有羧基的脂肪族化合物,分子式少于8个碳的有机酸被称为低级脂肪酸,8个碳以上者为高级脂肪酸。

若按其所含官能团分类,又可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多元羧酸、羟基酸、酮酸等。

3.萜类有机酸属于萜类化合物,如甘草次酸、齐墩果酸等。

二、理化性质1.性状低级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大多为液体,高级脂肪酸、脂肪二羧酸、脂肪三羧酸和芳香酸大多为固。

2.溶解性低分子脂肪酸和含极性基团较多的脂肪酸易溶于水,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高分子脂肪酸和芳香酸大多为亲脂性化合物,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有机酸均能溶于碱水。

3.酸性由于有机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而具有较强的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有机酸盐。

北中大中药化学讲义13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北中大中药化学讲义13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第十三章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复方之名始于金人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序》中方剂“七方”分类法,原意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方组成的方剂,而现代人所说的中药复方是由两味或两味以上的中药组成。

此种复方的定义就更加宽泛,既包括了中医经典的方剂,又涵盖了现代复方。

中医经典方剂已为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所证实,现代复方富集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它们共同担纲起中药防治疾病的重任。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最具中医药特色。

一个好的中药复方,绝不是简单的药物堆砌,它包含着中医学独特的医理、思辨和配伍规律。

中药复方是一个复杂体系,它的整体功效不等于方内各药功效的简单相加,同样,复方的化学成分也不是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

在继承中医药理论合理内涵的前提下,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中药复方复杂体系中药效物质基础进行研究,意义极其重大。

第一节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及必要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

据统计,已有600余首中药复方进行过不同层次的物质基础研究。

现行方剂学教材所载方剂已有物质基础研究报道的就有近百首。

尤其是近年来中药现代化已成为国家和中医药学术发展及中药产业明确的奋斗目标,更促使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愈益深入,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一、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的关键问题数千年来,中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在中药防治疾病时,又主要采用复方的形式。

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历代前贤总结出了大量的中药复方,明代朱棣编著的《普济方》就载方61739首,2000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的“中医方剂编码及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收方101000首,可见我国中药复方之浩瀚与其应用之广泛。

中药复方按中医药理论以中药配伍而成,它不仅包含着中医学独特的医理和思辨,其药物选择还蕴涵着严格的配伍规律。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化学实验指导邱黛玉编农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教研室2007年8月前言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中药化学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药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训练严格的科学的工作态度。

同时通过实验可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法、连续回流提取法、两相溶剂萃取法、沉淀法、结晶法、薄层色谱、纸色谱、柱色谱的基本操作技能。

熟悉它们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检识和鉴定中的应用。

由于中药中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一些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等特点,实验中着重训练常量、半微量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检识方法。

使学生具有初步设计提取中药中主要类型成分的能力。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分实验部分和附录部分两方面内容,实验部分收录有代表性的10个实验,每个实验包括六项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工具、实验方法、注意事项、思考题。

实验部分所收录的内容超过本科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学时数,供实验时选择。

附录部分选录了部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供实验时参考。

本实验讲义适合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开设中药化学实验课时使用。

学生实验守则中药化学实验时间长,操作繁杂,所用溶剂和试剂品种多,而且用量较大。

许多有机溶剂及药品具有易燃、有毒、腐蚀性、刺激性和爆炸性等特点。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又经常需要加热或减压等操作,学生将接触各种热源和电器。

如果操作不慎,易引起中毒、触电、烧伤、烫伤、火灾、爆炸等事故。

所以要求每个实验操作者,必须加强爱护国家财产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责任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树立严密的科学实验态度,提高警惕,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要求如下:1、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措施,执行实验纪律。

中药化学实验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中药化学实验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斑点伴随溶剂上行展开是要扩散。初始斑点过 大,展开后会与其它斑点重合,影响试验准确性。 对于多成份物质,斑点会重合很严重
还会产生拖尾,影响试验精度。
第13页
氧化铝活度测定结果表
偶氮染料 原点 原点 比移值L’/L
级别
到色
到前
斑距 离L‘
沿距 离L
偶氮苯
对甲氧基偶 氮苯
苏丹黄
苏丹红
第14页
第4页
薄层色谱(TLC)优点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一个微量、快速而简单色谱法,它 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优点。
分离:首先适合用于少许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 0.01μg)分离;
精制:另首先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 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mg样品。所以又 可用来精制样品。
跟踪化学反应: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 观察原料斑点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此法 尤其适合用于 挥发性较小 或在 较高温度 易 发生改变 而不能用 气相色谱分析物质。
第5页
薄层色谱是在被洗涤洁净玻板(10×3cm左右) 上均匀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待干燥、活化 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毛细管或微量注射器 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cm处起始线上,凉干或 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展开槽内,浸入 深度为0.5cm。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附近 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 外灯下显色。
2
4 3
1
第10页
3. 硅胶G薄层涂布(硬板)
硅胶:水(1:3)于研钵中研磨均匀,放置片刻,随即 用药匙取一定量,分别倒在一定大小玻璃片上,均匀涂 布成0.25-0.5mm厚度,轻轻振动玻璃板,使薄层面平整 均匀,水平放置,室温晾干,于烘箱中110℃烘干活化 1-2小时,冷后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中药化学实验讲义》实验须知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养成严密科学态度和良好工作作风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为此,提出下列实验须知:1.遵守实验室制度,维护实验室安全,不违章操作,严防爆炸、着火、中毒、触电、漏水等事故的发生。

若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

2.实验前作好预习,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安排好当天计划,争取准时结束。

实验过程应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

凡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及有关的重量、体积、温度或其他数据,应立即如实记录,实验完毕后,认真总结,写好报告,提取纯化所得单体产物包好,贴上标签(日期、样品名称、纯度、mp、bp、TLC、重量)交给老师。

3.实验室中保持安静,不许大声喧嚷,不许抽烟、不迟到、不随便离开,实验台面应保持清洁,使用过的仪器及时清洗干净,存放在实验柜内,废弃的固体和滤纸等丢入废物缸内,绝不能丢入水槽、下水道和窗外,以免堵塞和影响环境卫生。

4.公用仪器及药品用完后立即返还原处,破损仪器应填写破损报告单,注明原因。

节约用水、用电、药用试剂。

严格药品用量。

5.保持实验室内整洁,学生采取轮流值日,每次实验完毕,负责整理公用仪器,将实验台、地面打扫干净,倒清废物缸,检查水、电和门窗是否关闭。

实验一薄层板的制备、活度测定及应用一、目的要求1.掌握硅胶薄层板的制备及薄层层析的操作方法2.掌握硅胶薄层活度的测定方法3.应用薄层层析法检测识中草药化学成分二、实验材料薄层层析用硅胶G,硅胶F,羧甲基纤维素钠,0.01%二甲基黄(Dimethy-yellow. P-Dimethylaminoazobenzene),苏丹红(Sudan Ⅲ),靛酚蓝(Indophenol blue 4-Tapnthoquinone-4-dimethyl aminoaniline),苯,微量点样管,10×20cm玻璃板20块,碾钵7套。

(精)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精)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药化教研室中药化学实验指导一.说明中药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占重要地位,通过实验要达到以下目的。

1.能检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的更加牢固。

2.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中药化学科研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训练。

3.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作风。

实验中,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实验须知1.遵守实验室制度,维护实验室安全,不违章操作,严防爆炸、着火、中毒、触电、漏水等事故的发生。

若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指导老师。

2.实验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安排的实验计划,争取准时结束,实验过程中应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凡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及有关数据,应随时如实地记录。

实验完毕,要认真总结,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所得的提纯物要包好,贴上标签,交给老师。

3.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嚷,不许抽烟。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实验过程中,不许随便离开。

4.实验台前应保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得放在台前。

实验中废弃的固体物,要丢入废物桶内。

5.爱护仪器,节约药品,仪器损坏后应填写报损单,注明原因,由指导教师按规定处理。

6.实验过程中要节约用水、用电。

7.每次实验结束后,值日生应将实验室打扫干净,倾倒废物桶,关好水、电、门窗,方可离去。

实验一 粉防已生物碱的提制和鉴识粉防已是防已科千金藤植物粉防已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 的根。

又名汉防已、倒地拱、百木香,是一种解热镇痛药。

中医用于风湿止痛、利尿消肿以及毒蛇咬伤等。

粉防已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其总碱含量为 1.2%左右,主要是粉防已碱(Tetrandrine )和防已诺林碱(Fangchinoline )及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 ),本实验经提取,分离可得到这3个生物碱结晶。

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中药化学实验(试用教材)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二O O八年一月第一章中药化学实验须知一.实验要求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做好预习笔记,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安排好当天实验计划。

2.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制度,按照操作要求,认真操作,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努力掌握基本操作技术。

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以及有关的重量、体积、温度或其它数据,应立即如实记录。

3.实验室内保持安静、整洁。

不许大声喧嚷,不许吸烟,不迟到、不随便离开。

随时注意反应情况和做好下一步的准备工作。

保持桌面、仪器、水槽、地面四洁。

废弃的固体和滤纸等丢入废物缸内,绝不能丢入水槽或丢到窗外。

4.实验后要认真分析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提取纯化产品包好,贴上标签,交给老师。

必要时还需进一步查阅某些尚未理解的理论和知识。

5.每次实验完毕,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仪器,将实验台、地面打扫干净,倒清废物缸,检查水电开关,关好门窗。

二.实验室规则1.在实验室中要穿白大衣,实验中不准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2.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听从教师指导,尊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权。

3.实验前应清点并检查仪器是否完整,装置是否正确,合格后才能开始实验。

4.使用仪器时要轻拿、轻放,贵重仪器未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动用。

一旦损坏仪器应及时报损、补领,不得乱拿,乱用别人的仪器。

5.公用仪器和药品,用完后立即归还原处,不可调错瓶塞,以免污染。

仪器使用完毕应清理干净。

节约用水、用电,节约试剂,严格药品用量。

三.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正确。

回流、蒸馏时,冷凝水是否通畅,干燥管是否阻塞,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或回流,仪器装置必须与大气相通,不能密闭。

2.回流或蒸馏易燃溶剂(特别是低沸点易燃溶剂),不能使用明火加热,要根据溶剂的沸点选用水浴、油浴或电热套。

液内要放几颗沸石,防止过热冲瓶或暴沸。

若在加热后发现未放入沸石,则应待冷后放入,加热过程中也不得加入活性炭脱色,否则会发生暴沸。

中药化学总论讲义

中药化学总论讲义

中药化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绪论1.什么是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的观点)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中药化学研究什么?中药化学研究内容包含各种中药的化学成分(主假如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构造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别方法以及主要种类化学成分的构造判定等。

别的,还波及主要种类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门路等内容。

中药化学是专业基础课,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家产化中发挥着极其要点的作用。

3.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注:本内容为第四节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1)说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究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2)说明中药发放配伍的原理( 3)改良中药制剂剂型、提升临床疗效(4)控制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5)供给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照(6)开发新药、扩大药源(7)构造修饰、合成新药主要考试内容: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别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

2.各种化合物的构造特点与分类。

3.各种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别与鉴识方法。

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构造测定方法。

5.常用中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别、构造测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常用中药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有关的质量控制成分。

课程主要内容:内容绪论总论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生物碱 **糖和苷 *各论醌类 **香豆素和木脂素*黄酮 **萜类和挥发油*皂苷 **强心苷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其余成分各论学习思路:学习方法:1.以总论为指导学习各论。

2.注意总结概括,在掌握基本共同点的状况下,分类记忆特别点。

3.注意理论联系实质,并以《药典》作为基本学习指导。

4.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记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别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注意:在提取前,应付所用资料的基源(如动、植物的学名)、产地、药用部位、收集时间与加工方法等进行考察,并系统查阅文件,以充足认识和利用古人的经验。

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稿讲解

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稿讲解

防己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适用对象]——药学、药剂、环境、中药、中药国际交流、中药知识产权、中药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专业[实验学时]——24一、实验目的学习生物碱类成分的一般提取分离法,通过实验要求:(1)掌握生物碱的溶剂提取法和粉防己碱与防己诺林碱的分离方法。

(2)熟悉生物碱的一般理化性质。

(3)熟悉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检识方法。

(4)掌握回流法、萃取法、结晶法等的基本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是根据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游离时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成盐后易溶于水,难溶于氯仿的性质提取得到总生物碱。

再利用两者在冷苯中的溶解度不同,使之相互分离。

三、仪器设备(单口,双口)圆底烧瓶,冷凝管,铁架台,分液漏斗,三角烧瓶,滤纸,微量抽滤器,布氏漏斗,层析槽,毛细管等。

四、相关知识点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

总生物碱含量约为1.5~2.3%,主要为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

1、粉防己碱(tetrandrine),又称汉防己甲素,分子式C38H42N2O6,在防己中的含量约为1%,为无色针状结晶(乙醚),mp.217~218℃。

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氯仿,溶于乙醚、苯等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和石油醚。

粉防己碱 R=CH3防己诺林碱 R=H 2、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又称汉防己乙素,分子式C37H40N2O6,在防己中的含量约为0.5%,六面体粒状结晶(丙酮),mp.237~238℃。

溶解度与粉防己碱相似,但因较粉防己碱多一个酚羟基,故极性较粉防己碱稍大,因此在冷苯中的溶解度小于粉防己碱,可利用此性质相互分离。

五、实验步骤(一)总生物碱的提取称取粉防己粗粉150克,置1000ml圆底烧瓶中,加95%乙醇以浸透并盖没生药为度(约需400ml)。

水浴加热回流1小时(加热期间振摇数次),滤出提取液,药渣再加95%乙醇以浸没为度(约需300ml),如上法再热提一次,滤出提取液,最后将瓶内药渣倒在布氏漏斗上抽滤压干,药渣弃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化学实验主编郭丽冰陶曙红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中药化学与分析教研室二零零六年六月目录目录 (I)第一章中药化学实验须知 (1)一.实验要求 (1)二.实验室规则 (1)三.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1)四.实验报告格式 (2)第二章中药化学实验技术 (4)第一节经典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4)(一)溶剂法 (4)(二)水蒸气蒸馏法 (5)(三)分馏法 (5)(四)吸附法 (5)(五)沉淀法 (5)(六)盐析法 (6)(七)透析法 (6)(八)升华法 (6)第二节结晶和重结晶 (6)(一)结晶的条件 (7)(二)结晶溶剂的选择 (7)(三)制备结晶的方法 (7)(四)不易结晶或非晶体化合物的处理 (8)(五)结晶纯度的判断 (8)第三节层析分离方法 (9)(一)硅胶柱层析 (9)(二)氧化铝层析 (10)(三)聚酰胺层析 (11)(四)活性炭层析 (12)(五)大孔吸附树脂层析 (15)第三章实验 (17)实验一延胡索生物碱的系统分离法 (17)E XPERIMENT 2E XTRACTION,S EPARATION AND I DENTIFICATION OFA NTHRAQUINONES FROM R HUBARB (21)实验二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30)实验三灰毛寄生叶中槲皮苷和广寄生苷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36)E XPERIMENT 4T HE I DENTIFICATION OF R UTIN (40)实验四芸香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46)实验五栀子中京尼平苷的提取和分离纯化 (52)实验六穿心莲内酯的提取、分离、鉴定 (55)与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的制备 (55)实验七齐墩果酸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62)实验八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65)附录 (67)附录一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和精制方法 (67)附录二常用鉴定试剂的配制和应用 (73)附录三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法 (83)附录四常用酸碱的密度与浓度 (90)附录五常用缓冲液的配制 (91)第一章中药化学实验须知一.实验要求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做好预习笔记,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安排好当天实验计划。

2.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制度,按照操作要求,认真操作,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努力掌握基本操作技术。

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以及有关的重量、体积、温度或其它数据,应立即如实记录。

3.实验室内保持安静、整洁。

不许大声喧嚷,不许吸烟,不迟到、不随便离开。

随时注意反应情况和做好下一步的准备工作。

保持桌面、仪器、水槽、地面四洁。

废弃的固体和滤纸等丢入废物缸内,绝不能丢入水槽或丢到窗外。

4.实验后要认真分析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提取纯化产品包好,贴上标签,交给老师。

必要时还需进一步查阅某些尚未理解的理论和知识。

5.每次实验完毕,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仪器,将实验台、地面打扫干净,倒清废物缸,检查水电开关,关好门窗。

二.实验室规则1.在实验室中要穿白大衣,实验中不准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2.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听从教师指导,尊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权。

3.实验前应清点并检查仪器是否完整,装置是否正确,合格后才能开始实验。

4.使用仪器时要轻拿、轻放,贵重仪器未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动用。

一旦损坏仪器应及时报损、补领,不得乱拿,乱用别人的仪器。

5.公用仪器和药品,用完后立即归还原处,不可调错瓶塞,以免污染。

仪器使用完毕应清理干净。

节约用水、用电,节约试剂,严格药品用量。

三.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正确。

回流、蒸馏时,冷凝水是否通畅,干燥管是否阻塞,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或回流,仪器装置必须与大气相通,不能密闭。

2.回流或蒸馏易燃溶剂(特别是低沸点易燃溶剂),不能使用明火加热,要根据溶剂的沸点选用水浴、油浴或电热套。

液内要放几颗沸石,防止过热冲瓶或暴沸。

若在加热后发现未放入沸石,则应待冷后放入,加热过程中也不得加入活性炭脱色,否则会发生暴沸。

3.蒸馏、回流易燃、易挥发、有毒液体时,仪器装置切勿漏气,冷凝管流出液应用弯接管导至接收瓶中,余气应用橡皮管通往室外或水槽里。

4.减压系统应装有安全瓶。

加压柱色谱时,层析柱及储液瓶机械性能要高,连接要牢,注意控制压力,以防炸裂。

5.使用易燃溶剂时,应在远离火源和通风的地方进行,启封易挥发溶剂瓶盖时,脸要避开瓶口,并慢慢启开,以防气体冲到脸上。

6.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应妥善保管,操作后立即洗手,勿沾及五官及伤口。

7.使用电器设备及各种分析仪器时,要事先了解电路及操作规程。

使用时,注意仪器和电线不要放在潮湿处,手湿不要接触电源。

8.欲将玻璃管插入塞中,可在塞孔涂些水或甘油等润滑剂,用布包住玻璃管使其旋转而入,防止折断。

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应保持镇静,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

首先,要立即断绝火源,切断电源并移开附近的易燃物质。

三角瓶内溶剂着火可用石棉网或湿布盖熄。

小火可用湿布或黄沙盖熄,火较大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灭火器材。

四.实验报告格式中药化学实验报告的格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按题目的内容及要求作适当的调整。

除应标明专业、班级、实验组、姓名和实验时间外,一般还包括下列内容:1.题目2.目的要求3.基本原理——主要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原理。

4.操作——以流程图表示,简明扼要,包括现象纪录。

5.鉴定——包括化学反应的试剂、现象及结论,色谱鉴定条件,结果及结论。

6.产品——产品颜色、晶形、重量、熔点及得率。

7.讨论——包括实验过程中主要注意事项、关键步骤、实验成败的原因及心得体会。

8.思考题——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回答各实验中的某些思考题。

实验报告要求字迹端正,图表清楚,叙述有条理;尽量做到既有观察的实验现象,又有说明和解释;既有实验数据又有分析和讨论:既有成败的经验教训又有自己的实践体会,甚至有改进的建议。

第二章中药化学实验技术第一节经典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一)溶剂法1.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的亲水性基团多,极性大而疏于油;有的亲水性基团少,极性小而疏于水,这种亲水性和亲脂性的程度大小与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中官能团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官能团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就越大,表现亲水性强,而亲脂性就越弱;其分子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链越长,则极性小,亲脂性强,而亲水性就越弱。

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常用的甲醇、乙醇是亲水性比较强的溶剂,它们的分子比较小,并存在羟基与水分子的结构近似,可和水任意混合。

丁醇和戊醇分子中虽亦都有羟基,但分子中的碳键逐渐加多,与水性质也就逐渐疏远,所以它们彼此仅能部分互溶,在它们互溶达到饱和状态后,两者都能与水分层。

氯仿、苯和石油醚是烃类或氯烃衍生物,属于亲脂性强的溶剂。

常见溶剂的极性度强弱顺序可表示如下:石油醚(低沸点一一高沸点)〈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乙烷〈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乙睛〈水〈吡啶〈乙酸。

通常按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同类分子或官能团相似的彼此互溶的一般规律来选择,溶剂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成分提取出来。

一般对溶剂的要求是:(1)溶剂对所需成分的溶解度要大,对杂质溶解度要小,或反之。

(2)溶剂不能与中药成分产生化学反应,即使反应亦属于可逆性的。

(3)溶剂要经济易得,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4)沸点宜适中,便于回收反复使用。

2.提取方法用溶剂提取中药成分时,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及连续回流提取法等。

同时,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时间、温度以及设备条件等因素也都能影响提取效率,必须加以考虑,所用容器一般为玻璃或搪瓷器皿。

(二)水蒸气蒸馏法此法适用于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中药成分的提取。

这些化合物与水不相混溶或仅微溶,且在约100℃时有一定的蒸汽压。

当水蒸气加热沸腾时,能将该物质—并随水蒸气带出。

如中药中的挥发油,某些小分子生物碱,如麻黄碱、槟榔碱等,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酸性物质,如丹皮酚等均可应用本法提取。

对一些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挥发性成分可采用蒸馏液重新蒸馏的办法,收集最先馏出部分,使挥发油分层,或用盐析法将蒸馏液中挥发性成分用低沸点非极性溶剂如石油醚、乙醚抽提出来。

(三)分馏法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馏,然后精制纯化,在分离毒芹总碱中的毒芹碱和羟基毒芹碱以及石榴皮中的伪石榴皮碱、异石榴皮碱和甲基异石榴皮碱时均可利用它们的沸点不同进行常压或减压分馏,然后再精制纯化。

(四)吸附法吸附法的目的,一种是吸附除去杂质,这常指鞣质、色素;另一种是吸附所需物质。

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氧化镁、酸性白土和活性炭等。

如京尼平苷的分离,取栀子粉,用乙醇提取,提取物的水溶液加氧化镁吸附,然后用乙酸乙酯洗脱,洗脱液浓缩得黄色固体粉末,再经乙酸乙酯/丙酮(1:1)重结晶即得到京尼平苷的纯品。

(五)沉淀法利用某些中药成分与某些试剂产生沉淀的性质而得到分离或除去“杂质”的方法。

但对所需成分来讲,这种沉淀反应是可逆性的。

最常用的是铅盐法,利用中性乙酸铅或碱式乙酸铅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能与许多物质生成难溶性的铅盐沉淀,故可利用这种性质使所需成分与杂质分离,脱铅方法常通以硫化氢气体,使其分解并转为不溶性硫化铅沉淀而除去。

但溶液中可能有多余的硫化氢存在,可通入空气或二氧化碳让气泡带出多余的硫化氢气体。

若对热稳定的化合物,可将溶液置于蒸发皿内,水浴上加热,浓缩除去。

脱铅的方法也可用硫酸、磷酸、硫酸钠、磷酸钠等,但生成的硫酸铅及磷酸铅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所以脱铅不彻底。

但由于方法比较简便,故实验室中仍常采用。

此外,还有乙酸钾、氢氧化钡、磷钨酸、矽钨酸等沉淀剂。

对多糖、蛋白质等常用丙酮、乙醇或乙醚沉淀。

(六)盐析法盐析法通常是向中药水提取液中加入易溶性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到饱和状态,使某些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或被有机溶剂提取出。

常用的无机盐有氯化钠、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钠、硫酸镁等。

如三颗针根粉用稀酸浸泡,稀酸液加氯化钠近饱和即析出小檗碱盐酸盐。

(七)透析法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透过半透膜,而大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常用于纯化皂苷、蛋白质、多肽和多糖等化合物。

透析法可除去其中无机盐、单糖、双糖等。

透析是否成功与膜孔的大小密切相关,根据欲分离成分分子的大小选择适当规格的透析膜。

常用的有动物膜(如猪、牛的膀胱),火棉胶膜、蛋白质胶膜和玻璃纸膜等。

在进行透析时应经常更换膜外清水,增加透析膜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必要时可适当加温并加以搅拌,以加快透析速度。

(八)升华法固体物质加热时,直接变成气态,遇冷凝结成原来的固体,此现象称为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