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岭三章》优秀教案.pdf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岭三章》优秀教案.pdf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 2 梅岭三章课时1课时一、课标要求1.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4.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5.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分析《梅岭三章》是陈毅的经典之作,字里行间饱含着无产阶级革命者投身革命、勇于献身的凛然正气。

体裁上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

因此,学生通过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又能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游击战争的艰难不是很了解,所以背景的渗透很重要。

学生对诗歌的意象在九年级上学期中有所了解,第一课中也是教学重点,本节课继续拓展加深。

四、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诵读诗歌,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理解诗歌中多种意象的含义。

3. 体会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意象,赏析修辞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六、教学过程一、学习方法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下面我们将进行诗歌《梅岭三章》的学习,这是陈毅的一组现代诗,我们用一课时完成学习。

二、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作者陈毅元帅,一生极具传奇色彩。

他在赣粤边梅岭开展革命斗争的传奇经历令人难忘。

他不仅身经百战,而且写诗甚多,郭沫若先生称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语文教案-梅岭三章

语文教案-梅岭三章

语文教案-梅岭三章一. 教材及教学目标•教材:《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了解《梅岭三章》的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梅岭三章》的主要情节以及描写方式;–通过《梅岭三章》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梅岭三章》的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梅岭三章》的主要情节以及描写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梅岭三章》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首先,通过一段介绍明清时期的背景的视频,引入今天要学习的《梅岭三章》。

2.讲解《梅岭三章》的背景和作者生平(10分钟)通过ppt介绍唐寅的生平背景,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唐寅和《梅岭三章》的相关知识。

3.分析《梅岭三章》的主要情节和描写方式(30分钟)–第一章:“东坡漫游梅岭”——描写东坡看到梅岭的美景,以及他对梅花的赞美;–第二章:“岭下人家”——描写东坡在梅岭附近的一个村庄中的生活情况;–第三章:“品梅”——描写东坡品尝梅花的情景,以及对梅花的赞美。

在分析每章内容时,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进行小组讨论,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4.学生自主阅读(2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梅岭三章》,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思考,比如对描写方式的理解、情节的批判性思考和个人看法等。

5.总结出作文的写作思路(20分钟)阅读完《梅岭三章》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作文写作中需要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比如如何写好描写、如何着重表现情感等。

6.课堂作业(5分钟)最后,教师布置教学作业: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写一篇300字的《梅岭三章》读后感。

要求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梅岭的印象,以及对梅花的感悟。

四. 教学评估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课堂讨论和总结评定;2.学生写作评定,主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并且应用了本节课所教授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3.可以进行小测验,测验学生对《梅岭三章》的阅读和理解程度。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梅岭三章》是中国古代小说,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内容涉及了人物众多、情节丰富,是一部集中了中国古代小说社会性、人性、爱情与仁义道德的杰作。

在教材选取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选取适当的篇章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梅岭三章》,了解小说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体会小说的艺术魅力。

2.增进学生对古代小说社会背景及人性、爱情、仁义等方面的了解与认知。

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分析能力,培养对文学创作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

4.引导学生探究人类文化发展并继承传统文化,加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古代小说文学的审美和阅读体验。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小说情节与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小说结构,理解小说中的各种元素。

2.阅读法:逐段阅读,包括细读和快读,帮助学生领会小说情节、把握人物性格和命运。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交流和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板书法:通过板书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与理解,便于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丧夫之痛不及再婚之苦课文分析:通过讲述梅卿与冀国夫人的故事,引出小说的情节发展。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念与伦理道德。

教学重难点:情节发展过程中人物心理的转变和演化过程的展开。

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梅卿与冀国夫人的故事,并带出故事中的问题。

2.学生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3.讲授:组织学生逐步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发展,按照故事情节引出小说创作手法,让学生了解小说结构和审美。

4.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换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促进学生方才理解的加深,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5.总结:总结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和小说创作手法,让学生加深印象,为下一章的教学作铺垫。

第二章:春宵一刻值千金课文分析:通过梅卿与钟灵的故事,引出小说人物之间情义、爱情和仁义的价值。

梅岭三章优秀教案

梅岭三章优秀教案

梅岭三章【教课目的】1.领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练、委婉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构想新奇、想象奇异的写作特点。

【教课要点】1.领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练、委婉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教课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想新奇、想象奇异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导人1934 年 10 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

1935 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仇敌要点围攻陷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域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快要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辛最困难的阶段。

1936 年冬季,陈毅同志在梅山被仇敌包围。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 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仇敌一无所得,便悻悻救围而去。

今日,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即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课文剖析1.朗诵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诵、齐读,读出气概,读出感情,直至娴熟背诵。

)2.请一个学生读小序,说说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议论并概括: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址、缘故和写作背景。

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究竟的信心。

3.这三首诗各侧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何的革命精神?试填表说明。

第一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表现了存亡不渝、誓与难创业的征战路程,申反动统治苦战究竟的革明今生不见革命成功,命精神死后必需招集旧部英魂,持续战斗第二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表现了关怀国家命运人抱恨终天,鼓励幸存切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者努力作战,以成功捷神报告慰死者第三章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知反动派势必失败,自由之花势必绽放4.发问:第一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崇奉牺牲的革命精神议论并概括: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

第12课《梅岭三章》教案(冀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2课《梅岭三章》教案(冀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2课《梅岭三章》教案(冀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1.体会这组诗篇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2.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教学设想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鼓舞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

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概磅礴,壮怀猛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决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

引导学生体会这组诗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1. 由开始教学诗歌单元,引出«梅岭三章»〔板书课题〕。

指出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2. 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揭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3. 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小序和诗篇,明白得词义、句意、小序和诗篇的大意。

4.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旌〔旗〕:jīng悬:xuán当〔纸钞票〕:dàng应〔有〕涯:yīngyá〔遍〕种:zhòng5. 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分析它的作用。

(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明确: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

〝伏丛莽间〞的〝伏〞,埋伏,藏匿;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当中20多天。

〝得脱〞的〝得〞,能够;考虑到不能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

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

(2)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小序写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当时重伤患病被围,讲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背景〔板书:创作背景必死险恶处境〕。

6. 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英勇地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板书:英勇面对险境〕。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梅岭三章》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梅岭三章》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梅岭三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和成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梅花的坚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中生字词和成语的学习。

诗歌的朗读和欣赏。

课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2.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梅花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美。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梅花诗词,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学生圈出生字词和成语,自主查阅词典,理解词义。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梅岭三章”分别写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诗歌欣赏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意象美。

6.作业布置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师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梅花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梅花的了解程度较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

3.诗歌欣赏环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提高了文学素养。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学生对梅花的热爱程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梅花园,感受梅花的魅力。

2.邀请专家进行梅花讲座,提高学生对梅花的认识。

初中语文河北大学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梅岭三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河北大学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梅岭三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河北大学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梅岭三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河北大学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梅岭三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体会作者豪迈的革命情怀。

2.比喻、借代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
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三)情感目标
1、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2、坚定的节操表示出的情操美和远大的理想表示出的思想美。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比较差,组织语言能力差,不善于表达,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1.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断头今日意如何”是怎样把全诗组织起来的? 疏通全诗,让学生理解作者从眼前写到未来,即使牺牲仍要革命——头悬国门不忘革命——取义成仁换取革命胜利这三个步骤来组织全诗,从而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讲解借代。

让学生了解“旌旗”、“烽烟”、“自由花”、“取义成仁”等词在诗中特殊的含义。

3.朗读诗歌时的节奏。

以第一首诗为例,找出韵脚和朗读节奏。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韵脚用“△”符号,节奏用“︱”间隔) 学生参照第一首诗的节奏,找出第二、第三首诗的朗读节奏。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梅岭三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梅岭三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梅岭三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梅岭三章是第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本文旨在介绍优秀的教案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授课。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并能够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2.感受文章氛围,理解梅岭三章的意义与价值;3.学会对比分析,了解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特点;2.理解梅岭三章的意义与价值;3.掌握对比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发现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梅岭三章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1.讲授法:先讲后练,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并认识修辞手法的使用与作用。

2.指导法: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体验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感受文章的氛围,进而理解梅岭三章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内容课前导入在课前,可以通过播放视频、阅读相关材料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山村毛遂自荐”的传说故事,为学习梅岭三章做好铺垫。

理解人物性格特点1.讲解梅岭三章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村长的势利心、周五的聪明机智、毛遂的耿直和憨厚等。

2.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等细节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感受氛围1.通过朗读梅岭三章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氛围,并在朗读中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2.引导学生探究文章背后的思想与感情,了解梅岭三章的深刻内涵。

对比分析修辞手法1.分析文章中的对比手法,如:比喻、象征、对偶等。

2.通过对比手法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领悟修辞手法的作用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课堂练习课堂讨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章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进行讨论。

小组表演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准备,让学生一同表演梅岭三章中的经典片段,在表演中更深入地理解梅岭三章。

写作演练引导学生根据梅岭三章的内容,自主撰写一篇文章,并在文章中运用对比手法,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岭三章》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岭三章》优秀教案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

三首诗有共同的诗题,既能各自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理想,展现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巧妙运用设问、借代、借喻、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彰显厚重的文化积淀,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语言形象精练。

诗人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阎罗”的十万“旌旗”、纷飞的“捷报”、遍种人间的“自由花”等意象,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我们借助这些意象,体会到了革命者深沉博大而又炽热激越的情感。

九、作业
1. 背诵、默写诗歌
2. 仿照诗歌,创作一首小诗。

十、拓展阅读、启示人生。

《梅岭三章》是陈毅元帅的代表作,三章比秋月,一字偕华星。

它犹如挂在夜空中的皎洁明亮的秋月,它的一字一句犹如黑夜灿烂的明星,将永远激励人们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奋勇前进。

回望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为祖国奋斗一生,他们留下的壮丽诗篇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们的名字照耀史册,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

初中语文河北大学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梅岭三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河北大学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梅岭三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河北大学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梅岭三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体会作者豪迈的革命情怀。

2.比喻、借代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
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三)情感目标
1、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2、坚定的节操表示出的情操美和远大的理想表示出的思想美。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比较差,组织语言能力差,不善于表达,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1.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断头今日意如何”是怎样把全诗组织起来的? 疏通全诗,让学生理解作者从眼前写到未来,即使牺牲仍要革命——头悬国门不忘革命——取义成仁换取革命胜利这三个步骤来组织全诗,从而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讲解借代。

让学生了解“旌旗”、“烽烟”、“自由花”、“取义成仁”等词在诗中特殊的含义。

3.朗读诗歌时的节奏。

以第一首诗为例,找出韵脚和朗读节奏。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韵脚用“△”符号,节奏用“︱”间隔) 学生参照第一首诗的节奏,找出第二、第三首诗的朗读节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梅岭三章》优秀教案

《梅岭三章》优秀教案

《梅岭三章》优秀教案冷雨教学目标1.学习陈毅同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2.学习本文比喻、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3.领会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歌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一位解放后被授予元帅军衔,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同志,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

他就是:陈毅(板书)。

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这样评价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板书)陈毅同志于1935年至1937年曾在梅岭开展过三年游击战争,经历了革命斗争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

作为军人,他以自己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作为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像《登大庾岭》《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气壮山河的诗篇。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梅岭三章》(板书)。

梅岭: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

三章,三首。

《梅岭三章》就是在梅岭写的三首诗。

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

我们读《梅岭三章》,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一股冲天的浩然之气,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激荡心中的革命豪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一种伟大而崇高的人格力量,正是因为这三首诗是从一位无产阶级英雄的情感的心河中流出来的。

要做革命诗,首先必须做革命人。

请允许我用两句诗表达我的这种认识:绝唱三章留梅岭,诗人本色是英雄。

二、听读品文(一)整体感知,引读小序1.讲述:这段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呢?1936年冬,敌人得知梅岭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就对此山实行残酷的围剿。

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立即返回梅山,正遇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

《梅岭三章》优秀教案

《梅岭三章》优秀教案

梅岭三章【教学目标】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品析诗的凝练、含蓄的词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及其精神朗读这三首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提示】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1.阅读小序。

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

这首“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2.学生齐读课文,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3.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第一首:写自己。

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首:给同志。

勉励战友,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望未来。

展望未来,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4.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

明确:第一首: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第二首: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第三首: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儒学代表章回小说——《梅岭三章》。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学习这个章回小说的典型结构、儒家思想的内涵以及故事中的主题,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章回小说的典型结构。

2. 理解和诠释儒家思想的内涵。

3. 认识故事中的主题,史料与文学的关系。

4. 增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儒家思想的运用,如何将其应用到对人性、道德标准的思考中。

2. 通过阅读小说,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史料,探寻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儒家思想在《梅岭三章》中的具体运用,使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2.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阅读指导法:对小说中的生僻词汇、语言风格、地理背景等进行解释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五、教学步骤1.引言(5分钟)利用PPT展示关于明代小说《水浒传》的一些背景介绍,为本次教学做铺垫,并带领学生一起读《梅岭三章》的开头,了解章回小说的典型结构。

2.讲授儒家思想的内涵(20分钟)通过PPT讲授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并举例说明在《梅岭三章》中的具体运用,引导学生思考人性、道德标准等问题。

3.阅读指导与导读(30分钟)指导学生对小说的生僻词汇和语言风格进行解释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4.课堂讨论(4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等问题,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理解能力。

5.结语(5分钟)总结本次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强调学习历史和文学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成果:学生可以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并将其应用到文学作品中的阅读与理解上。

《梅岭三章》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梅岭三章》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第三章: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决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第四步:品读诗歌:勾画出三首诗中引起自己触动的意象,品一品其表达效果?
明确:(1)面临死亡威胁时,为何不说“牺牲〞或者献身〞,而说“断头〞呢?
-----“牺牲〞“献身〞比拟概括,缺乏感性色彩;而“断头〞那么形象多了,脑袋断了,当然是死了,也就是牺牲了,但是,比“牺牲〞或者“献身〞要多一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严酷,诗句就带有一点大义凛然的气概。(孙绍振?解读陈毅<梅岭三章>?)
狼似虎地扑了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当夜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丛莽间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地方。
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兴师动众,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十二月初“西安事变〞发生,敌人内部慌乱,才悻悻离去,于是“围解〞。?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同志在这种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写的“绝命诗〞。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梅岭三章
难点名称
理解诗中诗人崇高的理想和坚决的信念。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内容比拟抽象:如何理解诗中诗人崇高的理想和坚决的信念,就需要先从把握是如何来写的;最后就是体悟诗人为什么写,即可理解诗中诗人崇高的理想和坚决的信念。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于革命题材的诗作接触较少,对于诗中的一些特定意象理解困难,这对于诗人情感的体悟就有难度,还有就是新诗旧体这种诗歌形式,学生也存在理解上的一些困难。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品读、悟读,理解诗作创作背景,把握诗作内容、解读诗歌意象,体悟诗人情感。

第2课《梅岭三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课《梅岭三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课《梅岭三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梅岭三章》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一位解放后被授予元帅军衔,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同志,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

他就是功勋卓著的陈毅。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梅岭三章》,去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生死关头的大义凛然。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品析诗歌凝练、含蓄的词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学习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

“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

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背景链接】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二十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读音停顿】梅岭三章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jīng)旗/十万/斩阎罗。

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dàng)纸钱。

三投身革命/即(jí)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词语释义】①旋:不久、随即。

②泉台:阴间。

③旌旗:旗帜的总称。

诗中借指军士。

2《梅岭三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梅岭三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梅岭三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革命诗歌,简单学——《梅岭三章》创意教学设计原文:《梅岭三章》陈毅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教学目标:1.品味关键词句,把握其写法。

2.进行生活诗化的鼓励和创作。

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师:谁能说说小序带给你什么信息?(原文: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生说师:从这个小序得知这是一首含有什么意味的诗篇呢?预设:战争、遗嘱、绝命诗……师:是的,带有绝笔意味的诗篇。

先来调查一下,大家学习这样的革命诗歌,最想学到什么呢?预设:积极奉献、宁死不屈革命精神、大无畏乐观的精神……师:大家都是从主题上说的。

由革命诗词学革命精神,我们从小学就开始了,比如这些诗歌——预设:《长征》《就义诗》等。

【屏显】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就义诗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师:今天我们结合现实,跟着诗人学创一创这样的近体诗。

在创前,老师说明一下,“革命诗歌,简单学"这句话,意思在于:我们创写的诗歌,意思差不多即可,无须在乎诗歌的规则,比如什么平仄,押韵等等,只要求字数相当,意思点到即可。

一、巧谴词句,移花接木师:读第一首,你能学到什么创作手法呢?我们探究一下。

【屏显】创业艰难百战多,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师:不论平仄,调换语句,好不好?预设:原诗把疑问放在第二句,呼应前句的“创业艰难”,能引出下面的内容,达到起承转合的效果。

情感基调悲壮。

师:这是从语气上感受,我们咬文嚼字,“断头"两字让你联想到什么?预设:刑天师:我们改改词,比较效果。

七年级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七年级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七年级梅岭三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陈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3、品味诗歌凝练、生动的语言,学习诗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毅元帅在生死关头写下的一组充满革命豪情的诗篇——《梅岭三章》。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陈毅(1901 年 8 月 26 日-1972 年 1 月 6 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2、创作背景1936 年冬,陈毅在梅山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

他伤病在身,伏丛莽间 20 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节奏和语气。

3、学生分组朗读诗歌,互相评价。

4、思考: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四)精读诗歌,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章(1)学生朗读第一章,思考:“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教师点拨:这两句诗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2、学习第二章(1)学生朗读第二章,思考:“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这两句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梅岭三章》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梅岭三章》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梅岭三章》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梅岭三章》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以及乐观豪迈的革命情怀。

2、体会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教学重点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借代与借喻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背景陈毅。

名世俊,字仲弘,中国共产党员。

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

在敌人围追堵截的危难时刻,深陷困境的陈毅写下了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这组诗诠释了为理想而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这组诗赞扬了为自由而奉献头颅的豪迈情怀,诗歌学习,朗读为本。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

二、反复朗读,把握情感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诗,要求借助注释理解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 结合朗读指导品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一致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的朗读体味是不一样的。

生自由读。

齐读。

2、比赛读。

下面我们来一段朗诵比赛。

咱们班朗读最好的女生和男生各出一名。

我们女士优先吧!女生读。

男生读。

三、了解内容,体会革命精神1、这几首诗的前面有一段小序,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缘由,从“旋围解”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虑不得脱”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勉励战友,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2、每首诗各写了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1)解读第一章:——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以及乐观豪迈的革命情怀。

2、体会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借代与借喻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背景
陈毅。

名世俊,字仲弘,中国共产党员。

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

在敌人围追堵截的危难时刻,深陷困境的陈毅写下了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
这组诗诠释了为理想而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这组诗赞扬了为自由而奉献头颅的豪迈情怀,诗歌学习,朗读为本。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

二、反复朗读,把握情感
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诗,要求借助注释理解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 结合朗读指导品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一致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的朗读体味是不一样的。

生自由读。

齐读。

2、比赛读。

下面我们来一段朗诵比赛。

咱们班朗读最好的女生和男生各出一名。

我们女士优先吧!
女生读。

男生读。

三、了解内容,体会革命精神
1、这几首诗的前面有一段小序,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缘由,从“旋围解”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虑不得脱”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勉励战友,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2、每首诗各写了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1)解读第一章:
——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2)解读第二章:
——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

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

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

伍子胥临死前说:“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后吴果被越灭。

)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

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

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板书:(3)解读第三章: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
——“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二志的高风亮节。

“应有涯”,是对反动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

引用《论语》《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3、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
(——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

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板书: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
四、品味语言,感受文采
这三首诗语言准确、凝练,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定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

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

1、把“旌旗十万斩阎罗”改为“大军十万打阎罗”好不好?
“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

“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

‚“大军”,只有数量,无形象。

“打”,只是一般的动作,太平谈。

2、陈毅诗句“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与陆游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异工同曲
3、“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如果把“飞”字改为“飘”字好不好?
“飞”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

“飘”,显得缓慢。

4、文中还运用了“借代”和“借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借代:“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

“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借喻:“自由花”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

“血雨腥风”敌人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五、总结全诗,升华感情
陈毅是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博学多才,文武两全;光明磊落,
刚毅如山;胸襟坦荡,仗义执言;宽厚仁慈,伟人风范。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篇,感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情怀。

不同的时期都会涌现出不同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国,为祖国,为人民。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让我们以英雄为榜样,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并为之去努力拼搏。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新时代的英雄人物。

最后,让我们带着满怀敬意,满腔自信,再次朗读英雄诗篇,聆听教诲,激发斗志,锤炼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