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摘要:骨伤科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而深静脉血栓形成则是骨伤科患者术后常见的一种,该症状若未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预后,还会对患者后期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是劳动力完全丧失。
由于骨伤患者的日益增多,临床上越来越重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以及护理,此次探究中对我院骨伤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骨科手术后的相关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护理方法因跌倒、交通事故等导致的骨伤患者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骨伤手术治疗人数增加,同时伴随着并发症发病人数增多,深静脉血栓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将对患者的预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较为严重的会引发患者发生肺栓塞,甚至是死亡[1]。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为了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在对骨科患者手术后的护理中需要采取有效、科学的护理方法。
现阶段我国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视程度较低,但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以及不断发展的医学技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以及护理被临床越来越重视,此次对骨伤患者手术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做出综述,具体如下。
1.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后发病几率较高的并发症,该症状的发生机制如下:患者在经手术治疗后,静脉血流出现了异常,血流的流动速度减慢或者是流动速度不规律;其次是因为患者体质的原因;再者就是血管受到损伤,使静脉内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情况,导致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2]。
骨科手术治疗完毕后,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而患者的机体则处于制动状态,由于骨伤的影响,大部分患者都伴随着关节功能受限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血液回流受到严重的影响,出现涡流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部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实施手术的要求,需要屈曲肢体或者是肢体保持在内收为,会对下肢静脉造成一定的压迫,从而导致静脉血管受到压迫出现变形,对患者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增加血栓形成几率。
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管理
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管理发布时间:2022-06-13T06:07:13.99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月第4期作者:杜双益[导读]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管理。
杜双益重庆市彭水县中医院彭水县 409600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管理。
方法:将我科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40例骨科Caprini评分≥5分的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管理,比较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血流速度。
结果:试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骨科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管理效果确切,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下肢血流速度。
关键词: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引言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由于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等血液有效成分在深静脉腔内非正常凝结,且相较于上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较高。
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后,其栓子脱落入血,伴随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部位,诱发栓塞,其中尤以肺栓塞(PE)较多见,且病情凶险。
PE是DVT导致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临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病情隐匿、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临床中诸多患者在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或排除威胁生命安全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胸痛、咳嗽、咯血,严重者出现心搏骤停、猝死,其最终死因分析结果常见为PE。
诸多栓子来源于DVT,主要有空气、脂肪、血栓、骨髓等,DVT形成后,导致肺动脉堵塞,诱发肺循环障碍;血栓脱落除诱发PE外,还可导致机体出现浅静脉曲张、间歇性跛行、难愈性溃疡等并发症,极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老年髋部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针对该部位的骨折治疗手段已相对成熟,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身体各功能呈不断下降趋势,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尤以深静脉血栓较多见,严重降低手术效果,导致不良预后、致残,威胁生命安全。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摘要: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较高。
骨科术后DVT往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因此积极采取针对性方案进行护理干预,是预防骨科术后DVT、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本文就骨科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预防护理方案做一综述,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进展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主要是指患者深静脉内部血液非正常凝结,具体表现为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本病发病部位大多集中于下肢,常见于各科手术患者。
骨科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而DVT也是骨科术后需要充分重视的一种并发症。
骨科术后DVT早期发病隐匿,难以及时诊明,部分病例或形成肺栓塞,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延误治疗时机[1]。
所以,术后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有效的预防干预策略,是确保骨科手术患者顺利康复、预后改善的关键环节[2]。
本文结合骨科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骨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探讨了骨科术后DVT的预防策略,并就骨科术后DVT护理进展做了如下综述,旨在为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提供必要参考,以降低DVT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1骨科术后DVT危险因素分析对于骨科手术患者而言,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较多,但主要包括如下三种:(1)静脉血流缓慢;(2)静脉壁损伤;(3)血液高凝状态。
这三点危险因素也被称之为Virchow三联征[3]。
符合上述三点中的任意一点都可能会诱发DVT,存在危险因素越多,则出现DVT的风险就越高。
诱发骨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如下:1.1高龄在DVT形成的各类危险因素中,高龄通常被视为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表明,高龄人群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已经被临床纳入下肢DVT的危险人群中[4]。
分析原因认为,高龄人群机体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静脉瘀滞几率升高,因此引起下肢DVT。
骨科病人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病人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关键词】骨科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是静脉系统回流障碍性疾病,下肢静脉好发[1]。
据报道,骨科大手术后未采取预防措施,dvt发病率高达50%。
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2]。
随着临床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认识的提高,骨科病人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尤其重要。
近年来,我科对骨科大手术后病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dvt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观察我科2011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大手术病人106例,包括脊柱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骨折病人手术,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1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其中男58例,女48例。
患者年龄24-92岁,平均年龄为56.2岁。
106例患者中,脊柱骨折21例,骨盆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56例,股骨骨折17例。
1.2 方法该组患者经过护士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①基本预防措施。
②物理预防措施。
③药物预防措施。
由专人负责,主要包括仔细检查患者情况,观察下肢色泽、疼痛、肿胀程度。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局部颜色瘀紫,表浅静脉怒张,homans征,皮肤温度升高,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
分别观察记录术后7天患者双下肢情况。
1.3 结果通过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护理和观察,本组10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1.4 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大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根据创伤和手术的不同,发生率也不相同,其高危因素主要为年龄、肥胖、骨折、手术、及人工材料的植入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容易造成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下肢活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严重者血栓脱落形成肺动脉栓塞,可引起猝死[3]。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疼痛和不便,严重者甚至会威胁生命。
因此,预防和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后必须的措施之一。
1.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长时间保持不动,以及手术创伤及麻醉等因素引起的代谢和循环改变。
此外,静脉瓣膜不完整和静脉壁受损等因素也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 预防措施: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首先要避免术前、术中和术后患者长时间保持不动,特别是在床上休息时应经常改变体位,扭动双腿、用力伸展脚趾,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还应提高患者的活动量,尽可能早地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借助物理治疗手段,如电刺激、按摩、热敷等,以促进术后恢复。
另外,术中应避免输液过多,减少体内水分的潴留,同时加强手术出血量的控制,减少术后水肿的形成。
此外,在手术后24小时内,应使用抗凝剂,如肝素、倍他赛等药物,以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二、护理措施1. 早期恢复:骨科大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床上休息,但不能长时间保持不动,应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包括活动肢体、呼吸锻炼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身体的机能。
2. 突发状况的处理:如果患者突然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发热和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做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必要时采取静脉溶栓。
3. 水肿处理:术后下肢水肿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处理,如使用加压袜、按压下腿肌肉、提升脚部、按摩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下肢水肿,防止血栓形成。
4. 饮食调理:手术后患者需要适当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同时限制盐分、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避免水分潴留和过度肥胖,增加下肢静脉压力。
5.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适合患者的预防策略,如基本预防措施、物 理预防措施或药物治疗。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预防血栓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具体的预防 措施。
术中和术后管理
1 2
术中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避免血 管损伤和血栓形成。
术后管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下肢肿 胀、疼痛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血栓。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足底静脉泵
通过周期性的充盈和排空足底静 脉,模仿正常足部运动,增加下 肢血液循环,降低静脉血栓形成 的风险。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 性的充气和放气,产生搏动性血流 ,减少血液淤滞,预防静脉血栓形 成。
药物预防措施0102 Nhomakorabea03
抗凝药物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低分子量肝素等,抑制凝 血过程,预防血栓形成。
血管超声
对疑似血栓形成的患者进 行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及 时发现血管内的血栓并判 断其位置和大小。
CT或MRI
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病例 ,可以考虑进行CT或MRI 检查,以更准确地判断是 否存在血栓。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有下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静脉曲张等症 状,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血栓形成。
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
溶栓治疗
尿激酶
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
链激酶
另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具有更强的溶栓效果,但出血风险也 较高。
t-PA
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具 有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出血风险。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骨科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骨科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60-01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
本文中的“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2]。
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国内邱贵兴等[3]的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在未预防组为30.8%(16/52)、预防组为11.8%(8/68)。
由此可见对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的有效预防和护理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
1 临床资料2009年07月-2010年12月,我科收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9例及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病人137例,共216例,男93例,女123例,平均年龄57岁,术前伴发糖尿病、哮喘、心脏病、骨质疏松症及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病人98例。
2 护理方法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认真术前宣教和安全告知,教会患者如何正确早期功能锻炼及康复训练程序,同时把过去典型的不良事件案例进行告知,使患者认识到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该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并且可以治愈的。
2.1.2 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低脂、优质蛋白、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含钙物质,多饮水,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引起腹内压增加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综述
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综述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折和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本文查阅了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对深静脉血栓的患病机理以及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和预防手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通过对高危因素的重视及有效的预防护理,能减少和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近几年的预防护理进行综述。
关键词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无法在人体内进行循环和流动,导致体内的深静脉内形成凝结或堵塞的情况,从而诱发静脉回流困难,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和多发的病症之一,因此如何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患者术后患有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成为了近年来广大研究者备受关注的课题。
目前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在骨折手术后的恢复治疗过程当中,患者患有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超过75.68%,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有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概率约为61.54%。
如果深静脉血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会造成肺部堵塞,影响呼吸,进而威胁生命,因此深静脉血栓的发现与治疗格外重要,需要护理人员格外注意,用专业的手法和科学的护理方式,帮助患者康复。
因此护理人员掌握该病的诱发机理以及基本预防知识。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有效的预防和干预不仅能够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病同时,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本文结合近十年来国内研究进展,从危险因素、基本预防以及预防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1危险因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患者体内的血液流动速度滞缓、静脉血管壁破损以及患者的血液呈现半凝固状态。
1.1.血流滞缓患者经过骨折或者骨关节错位等病症的手术康复后,极易因石膏板固定或者长时间卧床不能行动而发生的血液循环不畅等情况,同时因为骨折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或者大面积麻痹,此过程也会引起周围或者全身性的经静脉异常或扩张,进而产生血液循环减速等情况,同时因为麻醉药的使用,会短暂性的引起患者下肢肌肉组织或者神经组产生麻痹,失去正常生理功能无法行动。
骨科手术病人静脉血栓预防
骨科手术病人静脉血栓预防1、骨科大手术病人(包括髋/膝关节置换术、髋部骨折手术)1.1对于骨科大手术病人,需给予药物和/或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D)预防静脉血栓,时间至少10-14天,建议延长血栓预防时间至术后35天;1.2 对于骨科大手术病人,若不考虑同时采用IPCD,或不考虑治疗时长,建议优先采用低分子肝素;1.3 对于骨科大手术病人,建议住院期间采用抗血栓药物和IPCD双重预防。
1.4 对于骨科大手术并接受低分子肝素作为血栓预防的病人,强烈推荐术前12h或更早以及术后12h或更晚开始血栓预防;1.5对于骨科大手术并有出血风险增加的病人,建议使用IPCD或不给予预防措施,暂不推荐药物治疗;1.6 对于骨科大手术并决绝注射药物和IPCD的病人,推荐给予利伐沙班等口服抗凝药物,暂不推荐使用其他替代的预防形式;1.7 对于骨科大手术病人,有出血风险增加,或对药物和IPCD禁忌的情况时,建议暂不做预防,同时建议不要放置下腔静脉滤器;1.8对于骨科大手术后无症状的病人,建议出院前不给予多普勒超声筛查;2、骨科下肢创伤的病人对于单独小腿创伤需要腿部制动的病人,建议不予预防3、膝关节病的病人对于没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的膝关节镜病人,建议不予血栓预防4、脊柱手术病人4.1 对于脊柱手术病人,建议机械性预防,优先采用IPCD,而非不预防;4.2 对于有静脉血栓形成高风险的脊柱手术病人(包括恶性疾病、前后联合入路),建议一旦病情平稳,出血风险降低时,在机械性预防基础上加用药物预防;5、严重创伤病人(包括颅脑创伤、急性脊柱损伤、创伤性脊柱损伤)5.1 对于严重创伤病人,建议使用低分子肝素或IPCD;5.2 对于有低分子肝素禁忌症的严重创伤病人,建议在没有下肢创伤禁忌症的情况下,进行机械性预防;5.3 对于严重创伤病人,建议在初期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时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5.4 对于严重创伤病人,建议不进行静脉加压超声的周期性监测。
深静脉血栓在骨科手术后的预防与护理论文
深静脉血栓在骨科手术后的预防与护理【摘要】文章阐述了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药物和机械的护理方法进行重点阐述,提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应以预防为主,有效地落实相关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护理;预防【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309-020 前言近年来,随着下肢创伤,外伤性截瘫痪患者的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技术的普遍应用,骨科手术后发病率较高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逐渐受到了大家的重视。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起病较急,若不及时治疗轻者早期造成肢体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晚期遗留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深静脉血栓后遗症(pts),严重者可引发静脉血栓流入肺循环导致肺动脉栓塞(pte),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我国对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远低于国外,由于缺少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范措施,我国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63%。
因此,增加对dtv的认识,掌握或了解各种dtv预防和护理的方法,已成为完善护理理论与实践,适应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病例总数230例,年龄16~78岁,其中髋臼骨折10例,髋关节置换126例,粗隆间骨折94例,其中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0例。
1.2dvt预防方法1.2.1 基本措施①在四肢或盆腔邻近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②术后抬高患肢时,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血液回流;③鼓励患者尽早开始经常的足和趾的主动活动,并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④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
1.2.2 机械预防措施按摩下肢并可穿逐级加压弹力袜(gcs)。
1.2.3 药物方法术后当晚开始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用药剂量需要作监测,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2.5,勿超过3.0,直至术后4周,对术前准备时间较长者先用低分子肝素,但手术时应尽量避免硬膜外麻醉。
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专家建议2
4骨科手术后 D VT的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 采取各种预防及治疗措施前,应参阅药物及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的使用 指南或产品说明。 对DVT高危病人应采用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的综合 措施。有高出血危险的病人应慎用药物预防措施,以机械预防措施为 主,辅以基本预防措施。 不建议单独采用阿司匹林预防DVT。 决定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戊聚糖钠等药物剂量时,应考虑患者 的肝、肾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的情况。 抗凝药物应用后,如出现严重出血倾向,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实验室检 查,或请血液科等相关科室会诊,及时做出处理。 椎管周围血肿,虽然少见,但其后果甚为严重。因此,在行椎管内操作(如 手术、穿刺等)后的短时间内,应注意小心使用或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应在用药前做穿刺或置管;在药物作用最小时(下次给药前2小时)做拔 管或拔针;拔管或拔针后2小时或更长时间再给低分子肝素。 使用低分子肝素的禁忌证是血小板减少症(HIT)和严重的凝血障碍。
4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造影是诊断 的“金标准”
急性PE发病突然, 多于1-3小时猝死, 不易搬动
3 D VT与 PTE的诊断
3. 2 PTE的诊断
PTE的临床表现 无论是否合并呼吸困难,胸膜炎样胸痛都是PT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这种 疼痛通常是由于远端栓子刺激胸膜所引起,胸部X线片上可有实变。 迅速出现的单纯呼吸困难通常是由于更靠近中心部位的 PTE所致,可能 与胸骨后的心绞痛样胸痛有关,这可能代表右室缺血。对于既往有心力 衰竭或肺脏疾病的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可能是提示PTE的惟一症状。 晕厥和休克是合并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的中心型 PTE病人的特点,常 伴有血流动力学受累及心脏血流量减少的体征,如体循环动脉低血压、 少尿、肢端发凉和 (或 )急性右心衰竭的临床体征。
骨科手术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
骨科手术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在骨科手术之后,患者面临着多种潜在的风险,其中深静脉血栓就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从而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在骨科手术后,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呢?首先,要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骨科手术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诱因,手术过程中长时间的制动、创伤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血液的高凝状态等,都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此外,患者的年龄较大、肥胖、患有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术后早期活动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关键措施之一。
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活动。
这包括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屈伸运动,如足踝的环绕运动、膝关节的屈伸等。
随着恢复的进展,可以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和强度,比如在床边站立、短距离行走等。
早期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在静脉内的淤积。
物理预防方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物理预防措施包括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和梯度压力弹力袜。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性地对下肢进行充气和放气,模仿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回流。
梯度压力弹力袜则是通过在腿部施加不同的压力,促进静脉血从下肢向心脏回流。
药物预防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来决定是否使用药物以及使用何种药物进行预防。
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预防药物之一,它能够有效地抑制血液凝固。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等,也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
在饮食方面,术后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
增加水分的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能会导致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同时,要注意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例如,术后长时间卧床时,应避免盘腿而坐或长时间屈膝,以免压迫血管。
骨科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Nursing research│护理研究- 83 -骨科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李群华(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泰州 225300)【摘要】深静脉血栓作为骨科手术后常见静脉疾病,其危害性较大,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带来巨大的创伤,如并发肺栓塞后容易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
提高针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水平,加强对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有效护理,逐步完善对该病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对骨科患者的预后具有现实意义。
文章结合实际对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加以探讨,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患者;骨科手术血栓形成的病因有:静脉淤血、血液凝固性增高、静脉内壁受损所引起。
下肢静脉血栓(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是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多发于下肢。
早期造成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晚期遗留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深静脉瓣血栓后遗症。
如果栓塞脱落,可造成肺栓塞,如发现不及时,护理不当,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折术后生存质量。
现重点将病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予以简单综述。
1术后卧位护理人员给与交替式充气床垫使用,根据患者体重,给与相应的充气压大小,褥子应在充气床垫上面,以达到预防压疮。
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同时将患肢抬高20°~25°,避免患肢受压,尤其是避免窝受压,避免过度屈髋,以促进静脉回流。
2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及神志观察患肢反应,注意患肢皮温、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皮肤颜色呈淡红色,有光泽、富有弹性。
皮温与通过皮肤血流成正比,健肢与患肢皮温相比不超过3℃,若患肢出现疼痛、 肿胀、潮红或紫绀应警惕包扎过紧或新的血栓形成的可能,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及疼痛及时做记录。
3肿胀的护理患肢抬高超过心脏平面30度角,预防静脉淤血。
也可降低静脉压而减轻水肿与疼痛。
骨科大手术中物理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骨科大手术中物理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疼痛、肿胀、甚至肺动脉栓塞等严重问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如何在骨科大手术中有效预防DVT的发生,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物理预防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瘀滞、减少血管内皮损伤等方式,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骨科大手术中物理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首先回顾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和危害,阐述物理预防在骨科大手术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目前常用的物理预防方法,包括机械性预防(如梯度压力袜、间歇性充气压迫装置等)和非机械性预防(如早期活动、水化治疗等)。
然后,我们将对近年来物理预防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分析不同物理预防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我们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进一步完善骨科大手术中物理预防DVT的策略,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深静脉血栓的物理预防方法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物理预防方法作为非药物性预防手段,在DVT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物理预防方法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为骨科大手术后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目前,常见的物理预防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性预防、运动性预防和物理因子治疗等。
机械性预防通过外部装置的应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液淤滞,从而降低DVT的发生风险。
常见的机械性预防装置有梯度压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足底静脉泵等。
这些装置通过施加不同压力,模拟人体行走时的肌肉收缩作用,促进血液流动。
运动性预防则强调通过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肌肉收缩和血液循环。
早期下床活动、床上主动和被动运动等,都有助于预防DVT的发生。
股骨骨折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2 4 34 输 液 管理 纠 正脱 水 ,维 持有 效 循 环血 量 ;保 持 . .. 水 、电解 质 、酸碱平衡 ,能有 效降低 血液 的粘 稠度 。病 人 输 液时 ,尽 量选择 健侧 ,同时避免 下肢输 液 ,因下肢 静脉 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 的 3倍 ,避免静 脉注 射对 血管有 刺激
应鼓励病人 多饮水 ,进 低 盐 、低脂 清淡 饮食 ,以降低 血液粘滞度 ,嘱病人戒 烟酒 ,以免酒 精 、尼古 丁刺 激血 管 引起静脉收缩 ;高血压 、糖尿病 、动脉 硬化病 人应 积极 治
疗原发病 。
压包扎引起 的血 流缓 慢。尽可 能早期 离床 活动 ,下肢 穿逐
级加压弹力袜 。
股 骨 骨 折 术 后 预 防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 护 理
田 琪
六盘水 5 30 501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 民医院外五科 ,贵州
【 关键词】 股骨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 7 4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0 — 57 (00 7— 1 O 07 81 2 1J1 09 6一 l
状 态 ,促进 静 脉 血 回 流 ,有效 防 止 D T的 发 生 。 V
参 考 文献
[ ]邱贵兴 ,戴魁戎 ,杨庆铭 ,等.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1
深静脉血栓 形 成 预 防 座 谈 会 纪 要 [ ] J .实 用 骨 科 杂 志 ,20 ,1 :66 05 0 3
—
现炎症 反应 ,立 即重 新建 立静脉 通道 。必 要时 可采用 留置 套 管针 ,尽量减 少扎 止血 带的 时间 ,减轻 对局部 和远端 血
管的损伤。
3 讨 论
2 4 1 加强术后观察 ,认真听取病 人的 主诉 ,对 比观察 双 ..
骨科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措施
在骨科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和预防方法:
1. 抗凝治疗:在骨科手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这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等药物。
具体的药物和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
2. 弹力袜:穿戴弹力袜(也称为压力袜)可以帮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并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些袜子施加适当的压力,有助于防止血液在静脉中滞留。
3. 早期行动和活动:尽早开始行动和活动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情况制定适当的康复计划,包括早期起床、行走和进行康复运动。
4. 循环器肌肉泵活动:在床上或坐着时,定期进行脚踝和腿部的肌肉收缩和放松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这有助于减少血液在静脉中滞留,并预防血栓形成。
5. 液体摄入: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有助于保持血液的稀释,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6. 避免长时间静卧:长时间保持静卧不动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床上休息时,应定期改变体位,尽量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
7. 教育和意识:医疗团队应对患者进行教育,让他们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患者应了解并遵守医生和护士的指导,注意自我观察,及时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
2014.10护理经验19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患者常见多发病,也是骨折和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指的是深静脉内血液发生异常凝结,将管腔阻塞,进而造成静脉回流障碍[1]。
该病起病较急,临床症状主要有下肢肿胀、压痛、浅静脉曲张等,严重影响骨科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需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方法,避免或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 导致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1.1 下肢深静脉血管壁受损伤对下肢深静脉而言,正常的血管内膜是一个生理屏障,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系统激活。
若下肢深静脉血管内膜受损伤,会发生血小板聚集情况,血小板聚集后会释放活性物质,进而促进血小板的进一步聚集和附着,以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科患者多为外伤,不管是机械性损伤、撕裂伤还是骨折碎片,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深静脉血管壁造成损伤,而且行骨折术时也会因损伤静脉局部组织而导致深静脉血管壁受损伤,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1.2 深静脉血流滞缓骨科患者下肢骨折后,通常需进行制动、石膏固定、牵引等,以致深静脉血流滞缓。
术中,患者需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在麻醉作用下,下肢周围静脉扩张,肌内完全麻痹,无法进行收缩,使得深静脉血液流速逐渐减慢或滞缓;术后,下肢骨折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再加上骨折处疼痛,以致下肢肌肉松弛,深静脉血流滞缓。
在上述原因作用下,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滞缓,从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3 深静脉血液高凝状态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主要有:(1)术前禁饮水、术中流失体液,导致患者血容量减少,深静脉血液呈高凝状态。
(2)术中,为维持患者正常血容量,需适当输血,由于库存血常有一定量的血块和碎粒,这些血块和碎粒输入患者体内后,极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王茂娟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省泰兴市 225400【摘 要】本文以导致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作为切入点,对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以避免或减少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下肢功能恢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目的为了探讨骨科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与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骨科使用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使用抽签方式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两组,预防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患者34例,为对照组中的患者提供深静脉血栓检测,为预防治疗组中的患者提供预防措施,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预防措施和治疗效果。
结果预防治疗组有2例患者在骨科手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9%,对照组有8例患者在骨科手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5%,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照组明显比预防治疗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结论使用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术后极易产生深静脉血栓,提高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标签:深静脉血栓;骨科;手术;预防措施;治疗方法
深静脉血栓指的是在深层静脉中血液凝结异常产生的,通常发生在骨科手术后,致病原因主要包括:静脉壁受损、血液流动过缓、血液凝结度较高,形成血栓后难以消融,同时向四肢扩散,在深层静脉主干沉积,这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有数据显示,手术后加强对患者预防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文章回顾分析在我院骨科使用手术治疗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预防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骨科使用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使用抽签方式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两组,预防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患者34例。
预防治疗组中男性21例,女性13;年龄37~78岁,中位年龄为(59.3±3.1)岁;按照骨折原因进行分类,11例高空坠落、14例车祸、9例压伤;手术类型:13例髋关节置换术、11例脊柱手术、10例钢板内固定术。
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0;年龄41~77岁,中位年龄为(55.7±
2.8)岁;按照骨折原因进行分类,10例高空坠落、17例车祸、7例压伤;手术类型:15例髋关节置换术、6例脊柱手术、13例钢板内固定术。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分析。
1.2预防与治疗为对照组中的患者提供深静脉血栓检测。
为预防治疗组中的患者提供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基础预防措施。
手术前做好准备工作,手术流程应规范、认真,使用止血带时注意静脉内膜的保护,帮助患者提高患肢,以便促进血液回流,患者应遵医嘱多翻身,并按照自身情况多进行户外活动,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适当补充体液;②机械预防治疗。
手术后为患者进行积极护理,每隔3h对患者的患肢进行一次按摩,按摩时对患肢呈环状挤捏,每次按摩时间不能低于20min,手术后12h内为患者提供5000U低分子肝素,使用皮下注射方法;倘若效果不理想,可以使用足底静脉泵治疗,对于使用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可以为其提供下肢康复器;③药物预防治疗。
术后使用的药物主
要有:扎格雷、低分子肝素,患者应遵医嘱,每天睡前口服75mg的阿司匹林和10mg的利伐沙班;对于肿痛严重的患者可以为其提供松梅乐治疗。
④保守治疗。
主要是抗凝治疗与溶栓治疗,使用浓度为5%的葡萄糖与25万单位的尿素混合液,联合链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然后使用浓度为5%的葡萄糖与20ml的丹参混合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抗凝治疗,脐下肌肉注射0.4ml的低分子肝素,口服2次/d,0.1g的阿司匹林,连续治疗1w。
1.3療效评价在检查两组患者血液流动与血管血栓情况时,可以使用多普勒彩超,患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四肢肿胀,多普勒彩超显示血液流动发生变化,血管内产生血栓,皮肤表面温度较低,足背和胫后静脉脉搏跳动微弱,心电图与X 光胸片显示肺部形成血栓。
1.4统计学分析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值±标准差代表两组患者的计量数据,用t值检验两组患者的计数数据,将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的检验表标准。
2结果
预防治疗组有2例患者在骨科手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9%,对照组有8例患者在骨科手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5%,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照组明显比预防治疗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3讨论
骨科患者术后静脉血管中的血液因损伤或凝结异常,患者极易产生深静脉血栓,严重时会诱导患者下肢长时间产生溃疡与肿胀现象,或许引发患者产生下肢静脉坏死与曲张,伴随病情的继续发展,最终导致患者形成肺栓塞,出现猝死现象。
因此,临床预防与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这样不仅能拯救患者的生命,还能使患者尽早康复[2]。
综上所述,使用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术后极易产生深静脉血栓,提高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3]。
参考文献:
[1]邱冠军,王春,郭学利.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05):108-110
[2]李进,陈利霞,夏智昌.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521-522.
[3]李丽华,张遥,赵喜荣.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15):37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