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城市化》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意义,了解引起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2)运用资料,概括出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天人合一指导下树立建设发展生态城市的观念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意义,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由南昌市的景观图片导入对城市化的学习。
【自主预习】预习教材,并解决下列问题:1.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是主要标志。
城市化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它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城市化的动力城市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多、文化设施齐全。
乡村推力:人口增长快、土地压力大、经济收入低、社会服务少、自然灾害多3.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表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微被拉平的“S”形曲线。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或成熟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或者中期加速阶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城市化的标志及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二、学习新课1.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分析中国城市化发展有何特点?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尝试着提出缓解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特点:起步晚,水平比较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很快,进入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就业困难;水问题(水污染,水浪费,水短缺)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3_城市化_教学设计_教案_4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2.让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
2. 教学重点/难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含义:(通过P31图2.17分析城市化的内涵,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①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②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③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问: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呢?点拨:城布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的结果)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学生讨论结合图2.18 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然后采取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2)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授课方案一、教材解析1.主要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分为三大主要内容,一是城市化的定义、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表示方式;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知识结构城市化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进度和特点城市化的定义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城市化的表示方法不同样国家的城市化进度二是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地理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污染问题生态城市建设3.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与本章前两节的内容联系亲近,城市化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城市化也是城市等级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同时本节课与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也有着联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城市化的一方面的表现。
二、学生情况解析1.认知基础本节课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知并联系必修一地理环境要素、水循环、天气等知识内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要结合相关的图文资料进行引导。
2.能力基础本节课对学生的读图解析能力有必然的要求,学生已经接触和必然程度上学习了地理的读图解析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学生进行合适的读图解析的学法指导。
3.感情倾向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景观图片对其的吸引力比较大,本节课经过显现相关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教教案例解析结合乡土地理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学生学习兴趣大。
三、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运用相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讲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读:本条课标要求课堂授课要经过相关资料的理解解析进而获得悉识内容的学习,这里的资料包括了相关城市的数据统计资料和图文资料,要请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够经过直接讲解法讲解知识,而是要采用读图解析分法,让学生经过研究解析的方式获得悉识,对学生的理解解析总结能力有必然的要求。
四、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理解城市化的定义、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掌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度和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观看珠江新城10 年景观大变化感觉广州的城市化过程,理解城市化定义;读广州建成区面积、城村夫口比率、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数据变化,商议理解城市化的主要标志;读世界城市化水平进度图知道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这一事实;读英国和中国城市化水平曲线图,理解英国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读城市化进度表示图,并结合英国城市化发展进度,理解城市化进度和各个阶段的特点;读世界城市化水平进度图并结合英国、中国城市化发展案例,解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差异;读广州城市污染案例,理解城市化对城市环境质量的的影响;读《广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解生态城市的内容;3.感神态度价值观经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升学生环保意识;五、授课重难点1.授课重点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表示方法;世界城市化的进度和各个阶段的特点;不同样国家城市化进度的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授课难点世界城市化的进度和各个阶段的特点;3.学习打破经过结合中国、英国和广州的城市发展案例,让授课能够联系生活本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简单理解知识点内容。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 2.3《城市化》课程教学设计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地理教学应注重素质教育,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地理志趣、习惯、地理能力、地理知识和科学素养。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随着广州的快速发展,作为广州人的学生们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教学过程着重体现地理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地理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逐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
教学过程注重贴近生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志趣。
【学情分析】高一4班大部分为广州市区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大城市,而近年广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学生能很好地体会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解这一课时,学生头脑中已经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影子,所以,讲解本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影响系统的思维: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许多例子发生在学生周围,因此学生对此节内容的学习会体现出特别感兴趣,回答问题也较为主动。
由于高一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不足,需要教师适时给予正确的点拨引导和恰当的语言总结。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节内容是《第三节城市化》的第二课时,是对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材中完整地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本节课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重点难点】1、重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带来的环境问题2、难点:联系实例,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能够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通过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分析,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3【教学设计】《城市化》
《城市化》城市化承接了上一章人口的迁移,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又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前两节从静态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可以理解为对一、二节的呼应和升华,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对一个地区而言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城市化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态和不同的空间结构,反之城市化也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所以本课在本章中起着提炼与升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内涵。
2.阅读相关图文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数据、图表分析有关问题,能用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来判断某一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状况。
尝试与同学合作,开展关于所在城市的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调查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明白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要与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相协调。
2.树立正确的城市环境观,认识到城市带中的非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带改善环境的空间有机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城市化概念。
理解城市化的含义,能用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来判断某一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状况。
2.运用资料概括世界城市化进程,理解城市化各阶段的特点。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城市化的标志。
2.根据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征判断一个地区城市化的水平。
1.搜集与城市化相关的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吗?(学生回答,教师幻灯片展示世博会图片及介绍)教师承转: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有什么意义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将会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阅读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能够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一、人教版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对本条课标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
教材首先选取了1985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进一步,教材以活泼的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简单介绍城市化的意义。
以此作为知识的基础,接着紧贴课标的要求,提供了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同时,教材提供了英国伦敦的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最后,教材以一系列的图片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在活动题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提出缓解压力的措施。
对于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提出了要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由此可见,教材在较好的达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还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上。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一)知识与技能1.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和意义;2.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和建设发展生态城市的热爱自然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五、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引入新课:请欣赏图片资料,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你记事到现在,或从你来到泸州市到现在,你看到或感受到了泸州的哪些变化,请将关键词记录下来。
看完资料后各小组成员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请一位代表来给大家分享你们小组的答案。
投影泸州几个地方的变化景观图和人口变化表。
学生观察后进行交流回答。
教师引入:从同学们的回答可看出,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而且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贵阳的变化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的变化,经济的变化,建筑物的变化,交通的变化,城市规模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等。
城市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前言本教案是针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的城市化内容所编写的。
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但不同国家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
本教案主要介绍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历史进程以及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和影响因素。
3.理解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城市化概念和特征1.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以及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的增长。
在城市化中,城市和乡村的界限变得模糊,同时城市空间的拓展也会导致土地利用的变化和资源消耗的增加。
2. 城市化的特征城市化有以下几个特征:1.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2.城市地位提高,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3.城市体系层次分明,不同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等级关系。
4.城市化带动着人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资源的消耗。
5.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互为促进。
二、城市化历史进程1. 城市化的起源城市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定居以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古代文明的发展,如中东的古代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中国的古代文明都是城市化发展的代表。
2. 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机器的发明和生产的机械化,城市化进程加剧,城市人口大量增长。
全球城市化率也随之提高,人们开始生活在工业城市中,城市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形式。
3. 当代城市化发展当代城市化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速公路、铁路和拓展的城市地铁系统将城市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2.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巨型城市,如东京、纽约、首尔等;3.发展中的国家出现了大规模城市化,如中国、印度、巴西等。
三、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1.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消耗增加,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2.垃圾和污染物排放增加,造成环境污染;3.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失;4.城市的扩张和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城市化》(人教版)教学设计
为家乡的
【教学资源】
1、学情分析:
就本校学生而言, 因为现在从化的农村人口正不断迁移到城市中去,
对于农村迁移到城
市的原因他们一定很容易掌握。 但因为他们的表述能力较差, 所以要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与特
点是最大的难点。 而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他们难于理解的,
因为从化的城市化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明显的, 他们难以感受得到。 而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却是学生易
规模和 、
规模不断扩大使中心区 和。 1950 年伦敦发生 。
( 2) 20 世纪 70 年代后,伦敦城市人口有所下降,大量人口迁往卫星城,这种现象被
称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3)从图中观察,伦敦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 阅读以下的材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的问题:
广州某水泥厂创建于 1929 年 9 月,一直作为国有骨干企业和广州市的纳税大户, 产量 由解放初期的年产水泥 6 万吨发展到 1999 年的年产 100 万吨,成为广东省大型建材生产 企业之一。 然而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该水泥厂却成为周边地区 30 万居民投诉的主要对 象。自 1996 年起,该水泥厂被环保部门列为广州市为数不多的“污染大户”之一。经过各 方面的努力,该水泥厂定于 2004 年底进行搬迁。
( 1)请你运用城市化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会建有对环境有严重污 染的水泥厂?
( 2)水泥厂对邻近居民主要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第6页 共7页
住房组、就业组、人口组交流各自的调查结果。
目前的信息来源渠道
学生虽然分组调查某一方面的环境问题, 但因为环境问题往往不是
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word教学设计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城市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读图分析讨论法。
2.案例教学法。
3.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的、辨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2.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第2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本节需要准备的知识包括:初中地理必修1中的地理环境要素、水循环、气候(“热岛效应”等),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如曲线的斜率),以及人口迁移和农民工的有关内容,调查所在城市的发展变化和主要问题并分析其成因的方法,等等。
本课时的重难点具体如下所述:1、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2、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第1课时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一)课程导入(3′)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深圳现在是珠三角都市圏重要城市之一,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大陆城市前列。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大全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过程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2. 了解城市化的过程,理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定义与内涵2.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特点3. 城市化的过程及其阶段4.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城市的起源和发展2. 讲解城市化的概念和内涵3. 分析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特点4. 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过程及其阶段5. 探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资源:1. 城市化概念和特点的相关阅读材料2. 城市化过程及其阶段的图表和数据3.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相关案例和数据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学生对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小组讨论:学生对城市化过程及其阶段的掌握情况3. 课后作业:学生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第二章:城市化的驱动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理解人口、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 人口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3. 经济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4. 社会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5. 技术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 分析人口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3. 探讨经济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4.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5. 分析技术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教学资源:1. 城市化驱动因素的相关阅读材料2. 人口、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的图表和数据3. 相关案例和数据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学生对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解程度2. 小组讨论:学生对人口、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的掌握情况3. 课后作业:学生对城市化的驱动因素的分析和理解第三章:城市化的社会经济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社会经济影响,掌握城市化对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城乡差距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掌握城市化的基本规律。
2. 使学生理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包括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人口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并探讨解决途径。
4. 提高学生对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概念与特点2. 城市化的过程与规律3. 城市化的驱动因素4.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5.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城市化的概念、特点、过程、驱动因素及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途径。
2. 难点:城市化规律的把握,以及对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城市化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产生的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4. 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相关的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让学生掌握城市化的基本知识。
3. 分析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4. 探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讲解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城市化的认识。
7.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城市化问题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城市化概念、特点、过程、驱动因素和解决途径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多媒体演示制作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教学设计《城市化》的第一个小知识点“城市化”【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 在新课标中,对《城市化》的第一个小知识点“城市化”有如下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课标分析: 本次课程内容主要学习四个内容,根据上面课标的要求,本节课不仅要求学生对城市化有理性的概念及特点的认识,还要求学生在感性上去感知城市化。
同时,课标说明了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运用图片对比及学生参与活动来让学生对城市化形成更深的认识。
【教科书分析】本次课包括四个内容:一是城市化的概念及其过程;二是衡量城市化的标志;三是推动城市化的的动力;四是城市化的影响。
重点为城市化的概念及其过程;城市化的特点;推动城市化的的动力。
难点是城市化特点的概括。
对于“城市化的影响”这一内容,只要求简单了解。
【学情分析】“城市化”研究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从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来看,他们对城市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往往是粗浅的、片面的,本节教学将以图片、讲解及分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更加理性、深入地了解城市化相关问题。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化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从动态的角度探讨城市化。
【设计理念与思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
主要以讲解+小组讨论为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影像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的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其衡量标志。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学习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3、理解城市化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展示武汉的一些照片,让学生从感知上认识城市。
2、展示课本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城市化的定义。
3、以城市化的概念入手,讲解衡量城市化的标志。
4、小组讨论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4.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3.通过上网查阅和调查身边的农民工,了解他们进城的动力;4.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南京市的人口数量、用地面积等调查,分析我国城市化的特点;5.要求学生周日到市区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了解一下南京市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产生的主要问题;6.小组讨论:给南京市政府提出建设南京市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农民工的调查,培养学生对农民工的正确认识;2.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3.讨论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及参与治理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完整了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涵义。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情景创设从化1994年撤县设市时县城的人口不足6万到现在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3万人,市区的面积由原来的5KM2到现在的12KM2。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方面。
从学生的身边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明确城市化就在身边。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城镇化进程中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介绍城镇化的概念、类型和发展过程,让学生掌握城镇化基本知识。
(2)分析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3)讲解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阶段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深入认识城镇化现象。
3.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镇化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过程,掌握城镇化水平的主要衡量指标。
2.学习分析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了解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如经济发展、人口迁移、政策制度等。
3.掌握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阶段及其存在的问题,学会运用地理学视角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
1.分组: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话题:给出一个关于城镇化问题的主题,如“如何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问题”。
3.讨论要求:每组针对话题展开讨论,要求每位成员发表观点,组长做好记录。
4.结果分享: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四)课堂练习,500字
3.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3_城市化_教学设计_教案_5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2、阐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根据有关资料自主学习,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得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图表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家乡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培养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指标。
难点:城市化进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导入】城市化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
(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这本书的封面,是哪座城市呢?在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的东方明珠电视塔。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流行着这样一句“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如今,我们都知道经过20多年的开发,上海浦东的发展已然全面超越了浦西,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浦东,浦东这样的变化是怎么形成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的学习。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城市化……【讲授】一、什么是城市化【新课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请同学们看教材p31图2.16,它为我们展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年份城市发展的情况,请大家对比分析在哪些方面有了发展变化。
(一方面该地区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新增了许多城市,另一方面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人口数量也有了一定的增加。
)对比这两幅图,我们可以看到无锡、苏州、杭州等城市由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镇江、宁波等城市则由中等城市升级为大城市,同时还增加了许多的小城市。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进程1.1 城市化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
通过实例介绍城市化的现象,让学生能够识别城市化的特征。
1.2 城市化的进程介绍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包括传统城市化与现代城市化。
分析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社会变革。
第二章:城市化的影响2.1 城市化对人口的影响探讨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包括人口流动和城乡人口结构变化。
分析城市化对人口质量的影响,如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2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包括城市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分析城市化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如就业机会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第三章:城市化的挑战3.1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土地利用变化和水资源短缺。
分析城市化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如城市热岛效应和空气质量问题。
3.2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研究城市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如家庭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变化。
分析城市化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如消费模式和文化认同的转变。
第四章:城市化的规划与管理4.1 城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分析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4.2 城市化的管理策略研究城市化的管理策略,如人口控制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分析城市化的政策与措施,如城市化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第五章:城市化的案例分析5.1 我国城市化案例分析选择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化案例,分析其特点和成功经验。
让学生了解我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2 国际城市化案例分析选择国际上的城市化案例,分析其城市化进程和影响。
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差异,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全球性问题。
第六章: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6.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分析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如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一、教案名称:城市化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标志和类型。
2. 了解城市化的过程及其产生的原因。
3. 认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
2. 城市化的原因。
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城市化的类型及特点。
2.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城市化的定义、标志和类型。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原因。
4. 小组讨论:探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案名称:城市化进程【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化的进程,掌握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2.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3. 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学重点】1. 城市化的进程及阶段特征。
2. 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3. 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学难点】1. 城市化进程中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2.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进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进程。
2. 新课导入:讲解城市化的进程及阶段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4. 小组讨论: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案名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化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2. 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3. 探讨城市化与环境问题的对策。
【教学重点】1.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2.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3. 城市化与环境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1. 城市化对不同环境领域的影响及原因。
2. 城市化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过程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2. 了解城市化的过程,理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
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表现。
2. 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速度。
3. 城市化的驱动因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科技进步、政策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过程和驱动因素,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4. 总结:教师总结城市化的过程和驱动因素,强调城市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二章:城市化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对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分析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内容:1.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水资源、空气质量、生态系统。
2.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增长、就业机会、产业结构。
3.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人口迁移、城市贫困、社会不平等。
4. 城市化对文化的影响:文化融合、文化保护、城市特色。
5. 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发展的机遇、社会进步的机会、环境问题的挑战。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城市化影响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城市化对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具体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具体城市化案例,探讨城市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5. 总结:教师总结城市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强调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章: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分析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路径。
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地理《城市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2)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认识到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
(3)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综合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和教学案例的分析方法,并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区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树立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与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修正自己观点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城市化的标志、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这三个方面,宜采用案例分析法解决知识重点。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是在学生学习城市化特点以后的提升,要紧紧抓住“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这一主线,进行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整合。
对教材顺序做适当调整,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提到前面,将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放到课的最后,以利于联系宁波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提升。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新课导入)
展示宁波、北仑的新老城区图片进行对比,导入城市化概念: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农村人口就会离开土地,进城去打工,从事第三产业,其中有些人就会在城市中定居下来,转变为城市人口;另一方面,在城市里,随着新建工程的不断增加,也需要吸收大批农村人口进城。
这样,城市人口就会逐渐增多,城区所占的范围也会逐渐扩大。
这样的发展、转变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
(过渡:讨论城市化问题,我们从世界上城市化最早的国家——英国开始说起)
▲“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案例: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材料一: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一大批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迅速成长起来。
从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里,全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增加到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提高到45%。
2000 1980 1960 1940 年
0 10 20 30 40 60 70 80 50 探究1:伦敦城市化的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得到体现?这说明城市化有哪些标志?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的分析,突破“城市化标志”这一知识难点)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
材料2:19世纪末,英国城市人口已达75%。
进入20世纪,一些原先位于伦敦城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所“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
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模在迅速扩大,而且相互越来越接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城市群(带)。
进入20世纪后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1961~1971年间伦敦城市人口减少0.8%,1971~1981年间人口减少了10.1%,市区人口逐渐迁往郊区居住,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现象。
探究2:以英国城市化过程为例,概况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提示:从城市化水平、速度、过程等角度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同一案例的深入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指导学生科学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寻找证据——合理解释——交流完善——形成观点)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征”
案例: 解放以来宁波城市化进程特征
探究3:以我国城市化过程为例,概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设计说明:中国是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一般规律: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在讲述“城市发展不合理”这一特点时,要注意中国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中国是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是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发展的不合理)。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学生看书和图6-17,分组讨论并完成城
市化水平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同时思考不同
历史时期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教师出示已
绘制的部分“世界城市化水平随时间变化示
意图”,让学生通过读图换算,添绘1960年、
1980年、2000年的数据)
探究分析4: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特点?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什么特点?
城市化水平高低由什么决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和绘图换算,既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又锻炼了图文转换的能力)
[过渡]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能促进城市的发展,但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会推动区域经济的腾飞。
▲“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案例:震后唐山的重建
探究5:震后唐山的重建说明了城市化与区域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
(唐山市周围及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有一个较大城市来支撑,城市的合理布局与发展是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推进器,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组织领导、控制调整的作用。
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又会促进该城市向高水平发展。
)
(设计意图: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往往易被忽略,通过以上案例分析,贯穿“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这一主线)
▲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
讨论将学生分成四组,每二组讨论一个话题,然后请每组的代表就宁波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评。
话题1:浙江省政府提出了修建30°N铁路线的构想,如果能付诸实施,将会给宁波城市化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或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给宁波城市化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话题2:宁波市政府提出了港城宁波、商城宁波、名城宁波、绿城宁波的未来城市发展目标,你认为政府对宁波发展的定位准确吗?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总结、板书:
▲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现状如何?逆城市化现象我国有没有出现?
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克服?时间角度:
标志
世界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的特征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空间角度:
可持续发展
请同学们回去查阅有关资料,写出小论文“中国城市化道路之我见”,下一节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