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心血管病诊疗常规(三甲医院)
心脏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
心脏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心脏科门诊是专门针对心脏相关疾病进行诊疗的科室。
以下是心脏科门诊常见的20种疾病以及相应的诊疗常规:1. 冠心病:进行冠脉造影,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
2. 心肌梗死:立即进行冠脉造影,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
3. 心力衰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心脏康复。
4. 心律失常:进行心电图监测,依据类型和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电生理治疗。
5. 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血脂检测,采取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6. 心包炎:进行心音、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必要时进行心包穿刺和抗生素治疗。
7. 心脏肌炎:进行心音、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必要时进行心肌活检和抗炎治疗。
8. 心内膜炎:进行心音、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必要时进行心导管检查和抗生素治疗。
9. 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必要时进行手术矫治。
10. 风湿性心脏病: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必要时进行抗风湿治疗。
11. 心肌病:进行心音、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肌活检,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12. 肺源性心脏病:进行肺功能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13. 高血压:进行血压监测和心脏功能评估,采取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14. 心包积液: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包穿刺,必要时进行抽液和抗炎治疗。
15. 心肌炎症:进行心音、心电图和血液检查,给予抗炎治疗。
16. 心肌缺血: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
17. 心绞痛:进行心电图和心脏酶检查,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18. 心包肿瘤: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包穿刺,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19. 心脏瓣膜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手术矫治。
20. 心房颤动: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给予抗凝治疗和心律控制药物。
以上是心脏科门诊常见的20种疾病诊疗常规,具体的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并由专业医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三级心血管病医院评审标准(版)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附件1三级心血管病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关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医改中心任务,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总体设计,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改进服务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规范诊疗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工作落实情况。
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重点考核反映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制度、措施及落实情况,以及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辐射带动作用等。
促使医疗机构改进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走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本标准是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基础上,增加和提升了具有心血管内科与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特点的内容。
本标准共7章67节,设置365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1节327条标准,用于对三级心血管医院实地评审及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
第七章共6节38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心血管医院的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三级心血管病医院,其余各级心血管病医院可参照使用。
特别说明: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三级综合医院经血管介入诊疗项目
(一)静脉介入诊疗
编码
项目名称
项目内涵
编码
项目名称
项目内涵
1
经皮选择性静脉造影术
包括腔静脉、肢体静脉等
2
经皮静脉内激光成形术
3
经皮静脉内滤网置入术
4
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
5
经皮静脉内支架置入术经皮静脉内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
6
经皮静脉内旋切术
7
经皮静脉内溶栓术
8
经皮静脉内超声血栓消融术
含激光消融后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及术前的靶血管造影
5
高速冠状动脉内膜旋磨术
含旋磨后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及术前的靶血管造影
6
定向冠脉内膜旋切术
含术前的靶血管造影
7
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术(IVUS)
含术前的靶血管造影
8
冠状血管内多普勒血流测量术
含术前的靶血管造影
9
经皮主动脉气囊反搏动术(IABP)
含主动脉气囊植入、反搏动治疗、气囊取出;不含心电、压力连续示波监护
项目内涵
编码
项目名称
项目内涵
1
经股动脉插管全脑动脉造影术
含颈动脉、椎动脉;包括经颈动脉插管
2
单纯脑动静脉瘘栓塞术
3
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
4
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术
5
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溶栓术
6
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化疗术
7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
8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9
脑及颅内血管畸形栓塞术
10
脊髓动脉造影术
11
脊髓血管畸形栓塞术
项目内涵
心血管疾病诊疗常规
心血管疾病诊疗常规简介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危害严重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心血管疾病的常规诊疗方法。
1. 临床症状评估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等。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血管问题。
2.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病史对于诊断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家族史、既往病史、生活惯等情况,以获取全面的病史信息。
3. 体格检查心血管疾病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听取心音、触诊等。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获取关于心脏和血管状况的重要信息。
4. 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心脏酶谱、血脂检测、心电图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功能和判断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
5. 影像学检查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血管造影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关于心脏和血管结构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6. 治疗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等方法。
治疗方案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定。
7. 生活干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不仅仅依靠药物和手术,还需要患者积极参与生活干预。
这包括改善饮食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结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常规包括临床症状评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和生活干预等。
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张三,心血管疾病诊疗原理与实践,医学出版社,2018年。
- 李四,心脏病患者的生活干预和心理疏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
心脑血管病诊疗常规
心脑血管病诊疗常规一、概述心脑血管病是一类涉及心脏、大脑和血管等器官的疾病,包括心肌梗死、脑卒中、冠心病等多种病症。
早期的诊疗对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二、诊断流程1. 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等信息,以了解疾病的可能原因和发展过程。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听诊、触诊等方式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心脏、血压、脉搏等指标。
3. 实验室检查:血液和尿液检查可以提供关于患者体内各项指标的信息,如血糖、血脂、肝功能等。
4. 影像学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可以提供对心脑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直接观察。
三、常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血药物、降压药物、扩血管药物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2. 干预治疗:如冠脉血运重建、血管成形术、植入心脏起搏器等手术和介入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3.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等,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减轻疾病风险。
四、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控制油脂和盐的摄入量,多摄取新鲜蔬菜和水果。
2. 定期运动:适量运动,可提高心肺功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 戒烟限酒: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概率,应尽量戒烟限酒。
4. 控制血压和血糖:保持正常的血压和血糖水平,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 定期体检:定期接受心脑血管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以上是心脑血管病的诊疗常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的执行也能够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效果。
三甲医院体检心脑血管疾病项目
了解肝、胆、胰、脾、肾各脏㈱的大小、结构是否正常,有无结石、炎症、肿物等病变。
110
颈动脉彩超
了解颈动脉有无斑块、狭窄及内膜增厚情况
140
心脏彩超
检查心脏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及功能,判定是否有各种先心病,心肌病,心瓣膜病,心包积液,心脏肿瘤等
270
心电图检查
多导心电图
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反映心肌受损、缺血的程度。
IlO
健康管理
专家一对一解析报告制定干预方案预约专家诊疗三次健康咨询
健康管理师跟踪随访健康宣教
500
静脉采血
静脉采血材料
12
物理检查
了解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并判断是否肥胖或消瘦。既往病史、心率、心律、心音、心界是否正常
体检早餐(免费)
面包牛奶鸡蛋
总价:
3254元
空腹血糖
检查血糖是否正常,用于低血糖、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诊断。
6
糖化血红蛋白
反应检查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70
凝血四项
凝血四项
用于诊断凝血状况
80
肿瘤筛查
TP53
肿瘤的广谱筛查
69
仪器
检查
CT
头颅
了解头部有无梗塞、出血、肿瘤等
258
肺小结节薄层筛查
是目前早期发现肺癌的最佳检查方法
378
超声检查
心脑血管病筛查套餐
项目分类
检查明细
检查意义
原价
化验室检
S
血常规
血常规十八项
了解有无感染、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白血病等血液病。
24
尿常规
尿常规
判定有无泌尿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急慢性肾病、肾炎、肝胆疾病等。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心血管内科是一门专科领域,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与心脏和血管有关的疾病。
心脏和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物学系统,其正常运行对身体的健康和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心血管内科的临床诊疗和操作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以下是一些心血管内科的临床诊疗和操作规范。
一、病史采集1.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包括病程、症状、家族史等。
2.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和运动进行了解,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
3.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二、身体检查1.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
2.定期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包括心音、杂音、心律不齐等,以及听诊肺部情况。
3.对患者的颈部动脉、外周动脉和腹部进行触诊,以评估血管的状况。
三、辅助检查1.必要时进行心电图(ECG)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脏电活动。
2.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3.必要时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
4.采集患者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评估心脏和血管的血流情况。
5.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介入性检查。
四、诊断和治疗1.根据病史、身体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
2.综合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病情,采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等措施。
4.给予患者必要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支持,帮助其改善生活习惯和应对心脏病的影响。
5.定期复诊,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五、手术操作规范1.必要时进行心脏手术或血管介入手术,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成形术等。
2.手术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风险。
3.饭前禁食、术前洗净手术部位,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4.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缓解术后并发症。
5.术后做好护理工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
六、术后管理与随访1.对手术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包括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等。
心血管内科专业诊疗常规方案
心血管内科疾病第一章冠心病第一节稳定型心绞痛【概述】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脏负荷的增加,冠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一、多数的情况下,劳力诱发的心绞痛常在同一“心率×收缩压”的水平上发生,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症状。
有以下特点:(一)部位:在胸骨后中下段或心前区,手掌大小,可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或颈部。
(二)性质:为压迫性、紧迫性或烧妁性的常伴有濒死的恐惧感。
(三)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时均可诱发。
(四)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即逐渐加重,3~5分钟内可消失。
(五)缓解方式:停止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内缓解。
二、体征:平时一般无体征,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有暂时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等。
【辅助检查】一、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方法。
(一)静息时心电图:多数是正常的,部分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ST-T波改变。
(二)发作时心电图:绝大多数出现暂时性ST段下移≥0.1mv,发作缓解后即恢复;部分出现发作时一过性T波倒置或原有倒置T波直立(假性正常化)。
(三)心电图负荷试验:运动中出现心绞痛或ST段水平型下移≥0.1mv并持续2分钟为阳性标准。
(四)动态心电图:出现患者活动和症状相对应的缺血性的ST-T改变的心电图有助于帮助诊断。
二、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ECT):静息时心肌缺血区在运动后可显示灌注缺损。
三、冠状动脉造影:可发现冠状动脉各分支血管狭窄性病变的程度和部位。
四、其他:(一)多排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
(二)心脏超声显像,发现心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
【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根据症状、体征、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发作时心电图、冠脉造影结果等即可作出诊断。
二、鉴别诊断:应与心肌梗死、肋间神经痛、心脏神经官能症或消化系统疾病鉴别。
三级心脑血管病医院基本标准
三级心脑血管病医院基本标准三级心脑血管病医院是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中心,以患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等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病领域急、慢疾病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诊断、介入、治疗等服务,并承担健康科普、传染病预防、疫情防控等公共卫生职能和服务的专科医院。
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400张以上,其中提供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服务的科室床位占医院总床位数比不少于70%。
二、科室设置(一)诊疗科目:至少设置内科(至少含呼吸内科专业、神经内科专业、心血管内科专业等二级诊疗科目)、外科(至少含普通外科专业、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神经外科专业、骨科专业等二级诊疗科目)、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精神科(至少含精神卫生专业等二级诊疗科目)、肿瘤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至少含CT诊断专业、磁共振成像诊断专业、核医学专业、心电图诊断专业、脑电及脑血流图诊断专业、神经肌肉电图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等二级诊疗科目)、中医科等诊疗科目。
(二)专科临床科室:至少设置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医学科、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CSICU)等专科临床科室,其中心血管内科亚专业组≥5个,心血管外科亚专业组≥3个,鼓励专科临床科室亚专业组单独设科。
设有卒中中心、胸痛中心,有条件可设置心脏康复中心。
(三)其他临床医技科室以及支持部门:至少设置大内科(至少可提供消化、血液、肾脏、内分泌、免疫、全科医学科等系统疾病住院会诊等诊疗服务)、大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全科医疗科、临床营养科、肿瘤科、精神科。
至少设药学部、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体外循环科、心肺功能科、手术室(含介入手术室、杂交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神经电生理室、心电图室、心理测验室,以及其他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部门。
三级心血管病医院基本标准(2021年版)
三级心血管病医院基本标准(2021年版)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5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心内科(并设重症监护室)、心外科(并设重症监护室)、麻醉科、康复医学科;可设精神科、麻醉科、传染科门诊、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内分泌专业。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心脏功能科(心电图室、超声心动图室)、心脏导管室、输血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每张床位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至少配备0.4名护士);至少具有15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至少4名正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每个临床科室至少配备1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急诊、心内科和心外科至少配备2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心血管专科职称和相关技术准入资质);每个医技科室至少配备1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
四、房屋每张床位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病房每张床位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医疗设备: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麻醉机、心电监护仪、临时心内起搏器、体外循环机、体外除颤器、血气分析仪、血清心肌酶学检查、免疫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凝血/纤溶分析仪、CT(64排及以上)、恒温箱、X光机(500mA)、床旁X光机、心血管造影机(800mA以上)、射频消融仪器、心脏三维标测系统、血管内超声、主动脉内气囊反博、磁共振、心脏彩色血流显像仪、心脏超声图像分析仪、床旁便携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血压检测仪、负荷运动试验设备、消毒灭菌密闭柜、高压灭菌设备、医院电子化办公及网络系统。
(二)病房每张床位单元设备:与三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具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适应的其他专科设备。
六、制度制订有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有完善的医院质量管理质控体系等。
基层医师心血管诊疗手册内容
基层医师心血管诊疗手册内容
基层医师心血管诊疗手册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手册将介绍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问诊、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等。
此外,手册还会详细介绍心血管基本病变的X线征象,以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
2.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手册将介绍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诊疗技术等。
此外,手册还会介绍心内科常用操作技术和心血管的介人性诊疗技术,如经食管心房调搏、临时心脏起搏、心包穿刺术等。
3. 心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术:手册将详细介绍心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术的相关知识,包括现场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除颤、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标准等。
4. 常见心律失常和其他血管疾病:手册将介绍常见心律失常和其他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和中西医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基层医师心血管诊疗手册旨在为基层医师提供全面、实用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心血管科门诊设置标准
心血管科门诊设置标准1. 引言心血管科门诊是医院中负责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部门。
为确保门诊的正常运转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制定一套合理的心血管科门诊设置标准是必要的。
2. 心血管科门诊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心血管科门诊的正常运作,以下是心血管科门诊的基本要求:- 心血管科门诊应具备齐全的临床设备和仪器,包括心电图机、心脏超声、血压计等。
- 心血管科门诊应配备有临床经验丰富、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护人员。
- 心血管科门诊应有专门的等候区和诊室,以确保患者的隐私和舒适度。
- 心血管科门诊应有良好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于患者病历的记录和查询。
3. 心血管科门诊的人员组织心血管科门诊的人员组织应合理分工,包括以下角色:- 主任医师:负责门诊的整体管理和指导。
- 心血管科医生:负责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 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和监测。
- 医务助理:协助医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医疗操作。
- 接待员:负责接待患者和提供一些基础信息。
4. 心血管科门诊的服务流程为提供高效的医疗服务,心血管科门诊应设置完善的服务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患者挂号与接待- 医生初诊和验血检查- 心电图和超声检查- 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处方开具和药物发放- 随访和复诊预约5. 心血管科门诊的设备和设施标准- 心电图机:应为高性能的心电图机,具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功能。
- 心脏超声仪:应为高清晰度、多功能的心脏超声仪,能够进行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血压计:应为准确可靠的血压计,包括手动和自动测量功能。
- 接待区:应具备舒适的座椅和候诊区,提供良好的接待和导诊服务。
- 诊室:应设有专门的诊室,配备必要的诊断设备和工具。
- 信息管理系统:应有高效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快速记录和查询患者的病历信息。
6. 心血管科门诊的质量控制为确保心血管科门诊的医疗质量,应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包括以下方面:- 定期组织医术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脑血管疾病体检专项套餐
18
经颅多普勒(TCD)
128.40
辅助诊断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症。
19
颈椎正侧位
104.00
了解颈椎情况
20
骨密度检查
179.00
了解骨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
费用预计
2679.18
4
裂隙灯检查(双眼)
10.7
了解眼底、血管是否有病变,能有效预防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的眼部疾病
5
眼底检查(双眼)
44.8
了解眼底血管是否有病变,能有效预防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的眼部疾病
抽血项目
6
血液流变学测定
50.4
初步了解血液粘度情况,中风预测
7
甲状腺激素3项
137.80
筛查甲亢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序号
项 目
பைடு நூலகம்收费(元)
临 床 意 义
1
一般体格检查
22.4
测血压,听心肺,内外、五官常规检查。
2
眼压检查(双眼)
26.9元
了解眼底、血管是否有病变,能有效预防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的眼部疾病
3
眼底照像(每只)
31.3
了解眼底、血管是否有病变,能有效预防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的眼部疾病
8
同型半胱氨酸
90.00
心血管疾病、如冠脉硬化、心梗等危险因性指标
9
心肌酶谱5项
37.70
主要了解心肌酶CK、CK-Mb水平
10
超敏C-反应蛋白
35.8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指标
11
血脂七项
70.6
预测冠脉心脏疾病的危险性
心血管疾病诊疗规范
心血管疾病诊疗规范心血管疾病第一节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可能系多种发病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理所致。
对于迄今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病史采集】1. 对在门诊就诊的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做简要就诊记录。
入院后24小时之内必须完成住院病历记录。
2. 病历采集的内容应该包括:(1)血压升高的时间和水平;(2)以往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3)可能影响血压控制的神经精神和环境因素;(4)家族史;(5)是否有心、脑血管、肾病及糖尿病史;(6)体重状况、运动量、饮食状况;(7)其它药物服用史。
【体格检查】1.初次体检病人应休息十分钟,按标准测血压方法连续测上臂血压三次;2.发现两侧桡动脉搏动不一致需测两侧上臂血压;3.行心、肺、腹部检查;4.行颈、胸、腹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存在;5.必要行神经系统和眼底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X线、UCG、必要腹部CT和相关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生化检查。
【诊断】根据1978年WHO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我国1964年兰州会议对我国高血压诊断修改和方案,1974年北京会议收缩压考虑年龄因素,规定高血压诊断标准如下:1.凡舒张压持续超过12.0Kpa(90mmHg)者,不论其收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
2.凡舒张压持续在11.3Kpa~12.0Kpa(85~90mmHg)者,列为高血压可疑。
3.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92年WHO标准,因我国未制定这方面标准。
65岁以上:确定高血压SBP>21.3Kpa(160mmHg)或DBP>12.0Kpa(90mmHg)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SBP18.6~21.3Kpa(140~160mmHg)DBP<12.0Kpa(90mmHg)【治疗原则】1.凡舒张压在90~100mmHg无症状者:非药物治疗,观察4周。
三级心血管病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
附件1三级心血管病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关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医改中心任务,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总体设计,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改进服务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规范诊疗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工作落实情况。
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重点考核反映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制度、措施及落实情况,以及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辐射带动作用等。
促使医疗机构改进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走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本标准是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基础上,增加和提升了具有心血管内科与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特点的内容。
本标准共7章67节,设置365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1节327条标准,用于对三级心血管医院实地评审及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
第七章共6节38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心血管医院的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三级心血管病医院,其余各级心血管病医院可参照使用。
特别说明: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在本辖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
心血管内科诊疗常规
心血管内科疾病第一章冠心病第一节稳定型心绞痛概述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脏负荷的增加,冠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一、多数的情况下,劳力诱发的心绞痛常在同一“心率×收缩压”的水平上发生,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症状;有以下特点:一部位:在胸骨后中下段或心前区,手掌大小,可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或颈部;二性质:为压迫性、紧迫性或烧妁性的常伴有濒死的恐惧感;三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时均可诱发;四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即逐渐加重,3~5分钟内可消失;五缓解方式:停止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内缓解;二、体征:平时一般无体征,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有暂时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等;辅助检查一、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方法;一静息时心电图:多数是正常的,部分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ST-T波改变;二发作时心电图:绝大多数出现暂时性ST段下移≥,发作缓解后即恢复;部分出现发作时一过性T 波倒置或原有倒置T波直立假性正常化;三心电图负荷试验:运动中出现心绞痛或ST段水平型下移≥并持续2分钟为阳性标准;四动态心电图:出现患者活动和症状相对应的缺血性的ST-T改变的心电图有助于帮助诊断;二、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ECT:静息时心肌缺血区在运动后可显示灌注缺损;三、冠状动脉造影:可发现冠状动脉各分支血管狭窄性病变的程度和部位;四、其他:一多排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二心脏超声显像,发现心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根据症状、体征、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发作时心电图、冠脉造影结果等即可作出诊断;二、鉴别诊断:应与心肌梗死、肋间神经痛、心脏神经官能症或消化系统疾病鉴别;治疗一、发作时的治疗:发作时休息立即可缓解症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数分钟可缓解症状; 可考虑应用镇静药物;二、缓解期的治疗:一药物治疗为基础:1. 阿司匹林:75~150 mg/d;2. β受体阻滞剂:从小剂量开始,以心率不低于50次/分为宜;3. 调节血脂药物;4. ACEI类药物;5. 钙拮抗剂;6. 硝酸酯类药物;二介入治疗:1. 经治疗后仍有症状,狭窄的血管供应中到大面积处于危险的存活心肌的患者;2. 心肌缺血客观证据明确,狭窄病变显着,病变血管供应中到大面积存活心肌者;3. 介入治疗后复发管腔再狭窄伴心绞痛者;4. 冠脉搭桥术后复发心绞痛者;三外科治疗,病情复杂时可以选择CABG手术:1. 严重左主干或等同病变;2. 冠状动脉3支病变伴左心室射血分数<50%;3. 介入治疗失败仍有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第二节急性冠脉综合征概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代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不同的一组疾病,即粥样斑块破裂、冠脉痉挛引起非闭塞性或闭塞性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心脏缺血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一、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冠脉血管内以斑块破裂、形成非闭塞性白色血栓病理改变为主;一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在2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二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胸痛发生次数增加,持续时间长,诱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明显减低,加重一级至少达CCSC分级Ⅲ级,硝酸甘油缓解效果差,病程在2月内;三静息心绞痛:病程在1月内,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生时间相对较长,硝酸甘油效果差;四梗死后心绞痛:指 AMI 发病24h后至1月内发生的心绞痛;五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显示ST 段暂时性抬高;二、急性心肌梗死一反映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到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一个连续病理过程,冠脉血管内斑块破裂、形成非闭塞性白色血栓则表现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或闭塞性红色血栓病理改变则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二先兆:半数以上的病人有乏力、胸前不适前驱症状,以新发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为多见,部分病人症状不明显;三疼痛:多有诱因,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不缓解,硝酸甘油疗效差,伴有烦躁、大汗和恐惧感;四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白细胞增加等辅助检查一、心电图一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绝大多数出现发作时暂时性ST段下移≥,发作缓解后即恢复;部分出现发作时一过性 T 波倒置或原有倒置 T 波直立假性正常化;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作后ST段下移或T波倒置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以上,并伴有ST-T逐渐恢复的动态改变,无Q波的形成;三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发作后ST段抬高弓背向上,或胸前导联 R 波递增不良或消失,出现病理性Q波,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后逐渐ST段回落并T波倒置呈“冠状 T波”;部分病人发作后出现新发生的左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图形;二、心肌标记物一肌红蛋白:发病后 1~4 小时即可升高达高峰,但特异性较低;二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CK在AMI发生后4~8小时内超过正常范围,CK-MB可在发病4小时内升高,在 2~3天内恢复正常,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三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 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发病3小时后即可升高, cTnI可持续升高7~10天,而cTnT 则可持续升高达10~14 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三、心脏超声:显示梗死区域室壁变薄、节段性运动消失或矛盾运动、心脏大小及功能测定,尚可观察到心脏破裂、腱索或乳头肌断裂和室间隔穿孔等;四、核素心肌显像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PET:可估计梗死面积、侧支循环血流量、受损心肌范围、心肌代谢和心肌活力等状况;五、冠状动脉造影:可发现冠状动脉各分支血管狭窄性病变的程度和部位;病变多为偏心性斑块,边缘不规整或有破溃,能否发现血栓形成取决于进行冠脉造影的时间;冠脉狭窄程度约半数为严重病变或多支病变,约10%的患者为正常结果;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一有缺血性胸痛的发作;二心电图表现为 ST段抬高或下移及 T波倒置动态变化;三同时伴有心肌标记物升高和降低;二、鉴别诊断一急性心包炎;二急性肺栓塞;三急腹症;四急性主动脉夹层;治疗一、监护和一般治疗一疑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均应收入监护室,立即作12~18 导联心电图和心肌标记物、嚼服阿司匹林 162~300mg,建立静脉通道,并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和心功能变化;二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1周;三吸氧:最初几日间断或持续吸氧;四护理:不宜饱餐,保持大便通畅,逐渐床上四肢活动过度到床边活动,病情稳定后适当室内、室外活动;五解除疼痛:1. 硝酸甘油~,疼痛不缓解且血压稳定者静脉硝酸甘油 10~20μg/min 持续滴注或微泵注射;2. 吗啡 3~5mg缓慢 iv,5~10分钟可重复应用,总量不超过 10~15mg,也可选择皮下注射 3~5mg/次;二、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一危险分层: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危险分层:1. 低危组:无合并症、血流动力学稳定、不伴有反复缺血发作者;2. 中危组:伴持续胸痛或反复发作心绞痛者;3. 高危组:并发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和持续性低血压等;二抗血栓治疗:1. 阿司匹林:一旦确诊立即首次阿司匹林 300mg顿服,后每天100mg 维持治疗;介入治疗前2~3天必须开始使用300mg/d,持续用至介入支架置入后改为100mg/d长期服用;2. 氯吡格雷:对于阿司匹林过敏者可给予氯吡格雷首剂300mg,后改为75mg/d维持治疗;拟行支架置入者,均应术前至少6小时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剂 300mg,如术前使用则应首剂600mg,后改为75mg/d维持治疗至少12个月,但要经常检查血常规,一旦出现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减量或停药;3. 血小板 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对持续性缺血或有其他高危特征的病人准备行介入治疗或介入治疗术中发生慢血流或无再流现象者,应考虑使用替罗非班tirofibankg/min,,随后kg/min,,2~5天;同时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q12h,3~5天;4. 抗凝血酶治疗:1 对中高危未用肝素治疗的患者可静脉普通肝素 5000U,再以 1000U/h 静滴24~48h 后,3~5天;调整肝素剂量,使APTT控制在正常水平的~2倍;2 低分子肝素有更多的优势,急性期也可首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3~5 天;3 介入术中一般开始给予固定剂量的肝素 6000~8000IU,手术每延长1小时应补加肝素2000IU,保持ACT≥300s;介入术后继续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q12h,3~5 天;二介入治疗:1. 低危险度的患者可病情稳定 48 小时后可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2. 中、高危患者、心绞痛反复发作、药物效果不佳、或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者应考虑紧急介入性治疗或 CABG 手术,合并心源性休克应先插入 IABP,血压稳定即行介入治疗;三、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一溶栓治疗:1. 溶栓适应症:1 持续胸痛≥半小时,含硝酸甘油不缓解;2 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 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胸导>;3 发病≤6 小时;4 若发病后 6~12 小时,心电图 ST 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5 年龄<75 岁;2. 溶栓禁忌症:1 两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溃疡病、咯血近期内脏手术和不能压迫的血管穿刺史、有创性心肺复苏和外伤史;2 溶栓前经治疗的血压仍≥180/110mmHg;3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者;4 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 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5 有出血性视网膜病史;6 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者;7 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3. 溶栓步骤:1 即刻口服水溶性的阿司匹林 0.3g,3~5 日后改为 100mg长期服用;2 溶栓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心肌标记物和18导联心电图;3 药物选择:尿激酶UK: 150万IU加入100ml 5%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ivdrip,30min;12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q12h;重组链激酶rSK:150万U 加入100ml 5%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iv drip,60min;12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q12h;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先给普通肝素 5000U 静脉滴注,同时给予下列一种方法:国际习用法:15mg,iv,随后≤50mg 在 30min 内 ,余下≤35mg 在60min内,总量≤100mg; 国内试用法:8mg,iv,42mg于 90min内 ;总量50mg;rt-PA 用完后即应用普通肝素700~1000U,,48h,以后再改为皮下低分子肝素q12h,3~5天;4 监测项目:①症状和体征;②心电图:溶栓开始后3小时内每半小时复查一次心电图,并胸壁导联定点固定标记;③发病后 6、8、10、12、16、20 小时查 CK、CK-MB;④用肝素者定期复查 PT、APTT;5 评价冠脉再通的指征:直接指征:90分钟冠造 TIMI 血流分级达Ⅱ、Ⅲ级者提示血管再通;间接指征:如在溶栓后2小时内有以下2条或以上第 b 和 c 组合不能判断再通,可临床考虑血管再通:①胸痛在突然减轻或消失;②上抬的 ST段迅速30 分钟内回降﹥50%,甚至回到等电位线;③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CK或 CK-MB酶峰值分别提前至 16 小时和 14 小时以内;6 溶栓的并发症:①轻度、重度或危及生命的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咯/呕血、颅内出血等;②再灌注性心律失常:部分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一过性低血压或过敏反应;二介入治疗PCI1. 直接 PCI 适应症:1ST段抬高和新出现左束支阻滞;2ST段心肌梗死伴有心源性休克;3适合再灌注治疗而有溶栓禁忌症者;应注意:发病12小时以上不宜行PCI,不宜对非梗死相关的动脉行PCI,要由有经验的者施行PCI手术;2. 补救性 PCI 适应症:溶栓后仍有明显胸痛、ST段抬高无明显降低者;3. 择期 PCI 适应症:病情稳定 7~10 天的患者行冠造发现仍有残留病变者可行PCI 治疗;三β受体阻滞剂:除变异性心绞痛外,未曾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现服β受体阻滞剂、剂量不足者均应使用足量的β受体阻滞剂;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AT1 受体拮抗剂ARB: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溶栓治疗后血压稳定即可开始使用 ACEI 或 ARB;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靶剂量;五调脂药物:在ACS入院后24小时内测定血脂,早期使用他汀类调脂药物,以稳定斑块,并长期应用,使 LDL-C<L,减少急性心脏事件发生;六治疗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见相关内容七外科治疗1. 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伴血流动力学异常;2. 冠状动脉3支病变伴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3. 介入治疗失败仍有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八康复期治疗1. 定期复查心电图、心动图、血常规、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2. 门诊随诊,根据病情调整药物;3. 指导病人饮食、戒烟、进行康复运动训练等,逐渐回归正常生活;第二章高血压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概述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血压分类和定义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3级; 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是根据我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血压处在此正常范围内者,应认真改善生活方式,及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辅助检查一、常规检查:眼底、尿常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空腹血糖、血电解质、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肾功能、血尿酸、心电图、心脏二位片和心脏超声心动图;二、特殊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餐后血糖、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微量白蛋白尿、血皮质醇、血浆肾素活性、血血管紧张素、血及尿醛固酮、血儿茶酚胺浓度、血抗血管受体抗体、24小时尿VMA、肾上腺超声或CT或MRI、肾脏超声、大动脉造影等;临床表现一、症状: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症状;约1/5患者无症状;二、体征: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三、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及并发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见相关章节;诊断和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治疗一、治疗目标: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并适当处理患者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30/80mmHg以下;二、治疗策略:检查患者及全面评估其总危险谱后,判断病人属低危、中危、高危或很高危;医生应为患者制定具体的全面治疗方案,监测病人的血压和各种危险因素;一很高危与高危病人: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必须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二中危病人: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先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数周,进一步了解病情,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或由临床医师决定何时开始药物治疗;三低危病人:观察患者数月,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三、改变生活方式非药物治疗: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包括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一减轻体重:尽量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5;二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三补充钙和钾盐:每人每日吃新鲜蔬菜400~500g,喝牛奶500ml,可以补充钾1000mg和钙400mg;四减少脂肪摄入:膳食中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五限制饮酒:饮酒量每日不超过相当于50g乙醇的量;六增加运动: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四、药物治疗一药物治疗原则: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如效果不满意,可逐步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药物;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联合治疗,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降压药联合治疗;二常用降压药物归纳为六类:即利尿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α阻滞剂;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选用;三降压药物的选择: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要了解各类降压药安全性保证下的降压能力;四降压药的联合应用,现有的临床试验结果支持以下类别降压药的组合:利尿剂和β阻滞剂;利尿剂和ACEI或ARB;钙拮抗剂二氢吡啶和β阻滞剂;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钙拮抗剂和利尿剂;α阻滞剂和β阻滞剂;五、特殊人群的降压治疗一脑血管病:可选择ARB、钙拮抗剂、ACEI、利尿剂等,注意从单种药物小剂量开始,再缓慢递增剂量或联合治疗;二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时首选β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选用β阻滞剂和ACEI;心肌梗死后病人选用ACEI、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三心力衰竭:症状少者用ACEI和β阻滞剂,注意从小剂量开始;症状多者可将ACEI、β阻滞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与袢利尿剂合用;四慢性肾病: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但要注意在低血容量或病情晚期肌酐清除率<30ml/min或血肌酐超过265μmol/L,即dl可能反而使肾功能恶化;血液透析患者仍需降压治疗;五糖尿病:要求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常须联合用药;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ACEI、ARB和钙拮抗剂均对减少心血管事件有益;ACEI对1型糖尿病、ARB对2型糖尿病防止肾损害有益;六老年人:老年界限为>60岁;老年人降压治疗同样受益,应逐步降压;可选用利尿剂、钙拮抗剂、β阻滞剂、ACEI等降压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进行降压治疗是否同样得益,尚有待研究;七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约10%高血压患者,尽管使用了三种以上合适剂量降压药联合治疗,血压仍未能达到目标水平,称为顽固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对顽固性高血压的处理,首先要寻找原因,然后针对具体原因进行治疗;常见原因:1. 血压测量错误;2. 降压治疗方案不合理:如在三种降压药的联合治疗方案中无利尿剂;3. 药物干扰降压作用;4. 容量超负荷:饮食钠摄入过多抵消降压药作用;5. 胰岛素抵抗:是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发生顽固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6. 继发性高血压:应特别注意排除无低血钾症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有肾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过多饮酒、重度吸烟等;第二节高血压急症概述高血压急症是指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重度升高,收缩压>200mmHg和或舒张压>130mmHg,伴有心、脑、肾、大动脉及视网膜等重要器官组织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损害;包括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及高血压伴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左心衰、急性主动脉夹层、肾功能衰竭等情况;临床表现一、高血压危象一在高血压病程中,由于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周围血管阻力突然上升,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升高程度比舒张压显着,可达 200mmHg以上,心率明显增快,可>110次/分;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征象:如烦燥不安、口干、多汗、心悸、手足震颤及面色苍白等;三靶器官急性损害的表现:冠脉痉挛时可出心绞痛、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脑部小动脉痉挛时出现短暂性脑局部缺血征象,表现为一过性感觉障碍,如感觉过敏、半身发麻、瘫痪失语,严重时可出现短暂的精神障碍,但一般无明显的意识障碍;肾小动脉强烈痉挛时可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四发病突然,历时短暂,但易复发;二、高血压脑病一以舒张压升高为主,常>120mmHg,甚至达140~180mmHg;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二临床表现以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局限性脑实质性损害的征象为特点,表现为弥漫性剧烈头痛、呕吐,一般在12~48小时内逐渐加重,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多数表现为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三客观检查:视神经乳头水肿、渗出、出血,脑积液检查显示压力明显升高;四经积极降压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后一般不遗留任何脑部损害后遗症;三、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一多见于肾血管性高血压及大量吸烟患者,且年轻男性居多;本型在高血压患者中占1%~5%;二收缩压、舒张压均持续升高、少有波动,舒张压常持续≥130mmHg;三症状明显,且进行性加重;常表现为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等;四并发症多而严重,常于1~2年内发生心、脑、肾损害和视网膜病变,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尿毒症和视力障碍眼底Ⅲ级以上改变,其中,肾损害尤为突出;治疗一、治疗原则一迅速降低血压:静脉滴注给药,并及早开始口服降压药治疗;二控制性降压:即开始24小时内将血压降低20%~25%,48小时内血压不低于160/100mmHg,在随后的1~2周内,再将血压逐步降到正常水平;三合理选择降压药:要求起效迅速,短时间内达到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短,停药后作用消失快;不良反应少;在降压过程中不影响心率、心排出量和脑血流量;硝普钠、硝酸甘油、乌拉地尔和地尔硫卓注射液相对比较理想;四避免使用的药物:利血平肌肉注射的降压作用起效较慢,短时间内反复注射可导致难以预测的蓄积效应而发生严重低血压,还可引起明显嗜睡,干扰对神志状态的判断,不主张将其用于高血压急症;治疗开始时不宜使用强力利尿剂,除非有心力衰竭或体液潴留,因为多数高血压急症时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过度激活,外周血管阻力明显升高,患者体内循环血容量减少;二、降压药选择与应用一硝普钠:25~50mg加入250~500ml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滴,起始剂量为10μg/min,可逐渐增至200~300μg/min,静滴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因大剂量或长时间应用可能发生硫氰酸中毒;由于该药溶液对光敏感,每次应用前需临时配制,静滴瓶需用银箔或黑布包裹;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肌肉颤动等;二硝酸甘油:一般以5~30mg加入500ml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5~10μg/min,然后每5~10分钟增加5~10μg/min至20~50μg/min,停药后数分钟作用即消失;连续用24~48小时,尤适用于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心力衰竭者;副作用有心动过速、面红、头痛、呕吐等;三地尔硫卓:50mg加入500ml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以每小时5~15mg静滴,根据血压调整滴速;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不良反应有头痛、面色潮红等;四乌拉地尔压宁定:为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对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均有扩张作用,故可用于伴肾功能不全者,也可用于伴脑卒中者;用法:一般以25mg加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心血管病诊疗常规第一节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理生理状态,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或仅在提高心室充盈压后泵出组织代谢所需的相应血量,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
【临床主要表现】1、左心衰竭症状: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急性肺水肿,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痰带血丝,肺水肿时咳粉红色泡沫痰,病人感到体力下降、乏力和虚弱,早期出现夜尿增多、严重时出现少尿和肾功能不全。
体征:肺循环瘀血表现为两肺湿性啰音,左心室扩大、舒张早期奔马律、P2亢进,活动后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收缩压下降,外周血管收缩表现为四肢末梢苍白、发绀。
2、右心衰竭症状:食欲不振、腹胀等胃肠道症状,白天少尿、夜尿增多,右上腹胀痛。
体征:体循环瘀血表现为肝颈静脉反流征、颈静脉充盈、肝脏肿大、水肿、胸水和腹水,右心增大可见剑突下明显搏动、右室舒张早期奔马律。
3、全心衰竭同时具有左、右心衰竭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1、X线检查心脏扩大、肺瘀血征。
2、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腔大小、瓣膜结构与功能。
测量心功能,收缩功能:射血分数(EF 值),舒张功能:E/A值<1。
3、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肌缺血、心肌劳损、心室肥大、心律失常。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肝功能。
5、神经激素细胞因子检查儿茶酚胺(CA)、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脑钠肽(BNP)、细胞因子(TNF-α、IL-10、TGF-1β)6、6分钟步行试验6分钟步行距离评价患者的运动耐量和预后预测,62分钟步行预测对步行100米-450米/6min的心衰病人有意义。
7、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衰时,心脏指数(CI)小于2.5 L/min.m2,肺小动脉碶压(PCWP)大于12 mmHg。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基础心脏病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1928年,根据患者自觉活动能力分级):Ⅰ级:活动量不受限制,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Ⅳ级:不能从事体力活动。
ABCD心功能分级(1994年,根据心脏客观检查结果分级):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依据,B级:有轻度心血管疾病,C级:有中度心血管疾病证据,D级:有严重心血管病表现。
2、鉴别诊断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鉴别,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与肾性水肿、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1、治疗原则:①病因治疗:去除心力衰竭的始动机制;②调节心衰代偿机制:拮抗神经内分泌异常激活和调节细胞因子,逆转心室重塑;③缓解症状: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
2、心衰治疗目的主要是提高心衰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死亡率。
治疗方法1、病因治疗⑴基本病因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先心病、扩张型心肌病⑴去除诱发因素: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甲亢、贫血。
32、减轻心脏负荷⑴休息和镇静剂的应用:心衰加重时,限制体力和心理活动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心衰改善时,鼓励病人适度活动。
应予心理治疗,适当应用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休息。
⑵控制钠盐和水分摄入:每日摄入氯化钠限制5g左右和水1.5L以内。
强效利尿剂应用时,限水不严格限钠盐摄入。
⑶利尿剂的应用:武都力1片qd。
氢氯噻嗪(hydrochlorithiazide)25~50 mg qd,速尿(furosemide)20~80 mg qd,同时需要补氯化钾,根据尿量确定补钾量。
利尿剂强调间断用药。
⑷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可用硝酸盐和肼苯达嗪,目前已被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取代。
3、增加心排血量洋地黄制剂⑴洋地黄类药物的选择:地高辛(digoxin)0.125mg~0.25mg/d,毛花甙丙(lanatoside C)0.2mg~0.4mg +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⑵应用洋地黄的适应证:主要适应证是心力衰竭,对冠心病、高心病、瓣膜病、先心病心衰较好,对代谢异常而发生的高排血量心衰欠佳。
肺心病慎用。
肥厚型心肌病禁用。
⑶洋地黄中毒表现:最重要的反应是各类心律失常,心肌兴奋性过强:室早二联律、非阵发交界性心动过素、房早、心房颤动;传导系统的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中枢神经的症状:视力模糊、黄视、倦怠。
洋地黄血药浓度(治疗剂量为1-2ng/ml)。
⑷洋地黄中毒的处理:立即停药;单发室早、I°-AVB停药后常自动消失;对快速性心律失常,低血钾者静脉补钾补镁,血钾不低者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对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阿托品(Atropine)0.5-1mg iv。
4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⑴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多巴胺(dopamine):较小剂量(2μg/kg.min)增加心肌收缩力、血管扩张、肾小动脉扩张、心率加快不明显。
用法:多巴胺40~60mg +50ml生理盐水,微泵静脉注射3~10ml/h。
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兴奋β1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血管扩张不明显、加快心率。
用法:多巴胺40~60mg + 50ml生理盐水,微泵静脉注射3~10ml/h。
⑵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cAMP增加,Ca2+内流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
用法:米力农(milrinone):0.5 μg/kg.min静脉滴注。
在慢性心衰加重时,短期静脉应用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改善心衰症状,渡过危险期。
4、神经激素拮抗剂的应用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卡托普利(captopril) 12.5~25mg bid,培哆普利(perindopril)4mg qd,苯那普利(benazepril)10mg qd,米达普利(imidapril)5mg qd,弗辛普利(fusinopril)10 mg qd。
初次应用时剂量减半,注意低血压反应。
⑵β-受体阻滞剂:当心衰相对稳定后,从小剂量开始,每隔2~4周增加剂量、到达靶剂量后维持。
用法:卡维地洛(carvedilolo) 3.125 mgbid,靶剂量25 mg bid;比索洛尔(bisoprolol)1.25 mg qd,靶剂量10 mg/day;美托洛尔(metaprolol ) 12.5~25 mg qd,靶剂量200mg/day。
β-受体阻滞剂具有调节细胞因子作用。
⑶抗醛固酮制剂:螺内酯(spironolactone)20mg qd~tid。
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 80mg qd~bid,坎地沙坦(Candesartan)4~8 mg qd~bid,氯沙坦(losartan)50 mgqd。
5、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应用ACE抑制剂,其他血管扩张剂:硝酸盐、肼苯达嗪,地高辛,利尿剂同时补钾补镁,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
6、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抑制剂,抗凝剂:心室内血栓形成者,尽量维持窦性心律,对肺淤血者,静脉扩张剂或利尿剂,无收缩功能障碍者禁用正性肌力药。
57、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的治疗要点(中国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NYHA心功能Ⅰ级:控制危险因素;ACE抑制剂。
NYHA心功能Ⅱ级:ACE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用或不用。
NYHA心功能Ⅲ级:ACE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
NYHA心功能Ⅳ级:ACE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病情稳定者,谨慎应用β-受体阻滞剂。
8、难治性心力衰竭难治性心力衰竭指经各种药物治疗心衰不见好转,甚至有进展者,并非指心脏情况到终末期不可逆转者。
寻找和纠正潜在的难治性心力衰竭原因:心肌衰竭,神经-激素机制异常激活:NE、Ang II、Ald水平增高,低钠血症、低钾低镁血症,甲状腺素和皮质醇水平降低,细胞因子:TNF-α增高。
⑴调整心衰药物:强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联合应用。
⑵纠正低钠血症:血钠<130mmol/L者,饮食中补钠盐;血钠<120mmol/L者,静脉补充氯化钠,可短期应用10%氯化钠50ml~80ml/day 微泵静脉注射3~10ml/h,低钠血症纠正后停用。
⑶高度水肿的处理:可应用利尿合剂5%糖盐水50ml + 速尿60mg~200mg + 多巴胺40mg 微泵静脉注射3~10ml/h。
限制水分摄入,静脉液体入量<800ml/day,尿量大于入量800ml以上。
⑷激素补充:甲状腺素降低者补充甲状腺素(thyroxin)20mg~40mg/day;皮质醇降低者补充强的松(prednisone) 10mg tid 1-2周,逐渐减量停用。
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急性左心衰是由于心脏解剖或功能的突发异常,使心排血量急剧降低和肺静脉突然升高引起的急性肺淤血综合征。
1、与冠心病有关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
2、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穿孔、腱索断裂。
3、高血压心脏病血压急剧升高。
64、原有心脏病基础上快速性心律失常。
5、静脉输入液体过多过快。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典型症状和体征诊断。
症状:患者突发严重呼吸困难、R30-40次/分、强迫坐位、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神志模糊。
体征:血压一度升高然后降低、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和孝鸣音、心率快、心音低、奔马律。
肺水肿不能及时纠正,导致心源性休克。
2、鉴别诊断:与重度支气管哮喘相鉴别,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相鉴别。
【治疗】1、体位:患者取双腿下垂坐位。
2、吸氧:50%酒精氧气滤瓶高流量鼻管给氧。
3、吗啡:3mg~5mg iv。
4、快速利尿:速尿20-40mg iv。
5、血管扩张剂:硝普钠:12.5-25μg/min iv drip;硝酸甘油:10 μg/min iv drip;酚妥拉明:0.1mg/min iv drip。
6、毛花甙丙:0.4mg+5%葡萄糖注射液40ml液体iv。
7、氨茶碱、地塞米松、其他措施。
第二节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三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7房室交界处逸搏与逸搏心律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处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处性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四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性室速室扑室颤室内传导阻滞五常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静脉用药)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