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关节的X线检查
髌骨不稳定的临床诊治详解
![髌骨不稳定的临床诊治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a2f7cc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3.png)
位或脱位时,患者产生恐惧不安和疼痛,
使膝关节屈曲而使疼痛
8、髌骨外移度增加或关节松弛:正常人膝
关节在伸直位时髌骨被动外移的范围不
超过它自身宽度的1/2,屈膝30°时髌骨
外移的范围更小。如关节松弛,按髌骨
可向外侧移动的程度分为3度:
Ⅰ度:髌骨中心在下肢轴线的内侧
或轴线上。
处在髁间沟最浅的滑车上凹,而此位置股四头肌及内、
外侧支持韧带放松,髌股关节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故
在膝关节屈曲20°以内的位置拍摄髌股关节切位相,诊
断髌骨不稳定的阳性率最高。但实际上,膝关节屈曲
20°位摄髌股关节切位相存在投照技术困难,影像常显
示不清,难于测量,而用CT或MRI技术,在膝关节伸直
位,使四头肌放松,对髌骨关节中部做横断面扫描,图
正位片
患者仰卧位,双足靠拢,足尖向上,使股四头
肌完全放松,摄前后位片,观察:
(1)髌骨位置:正常髌骨中心点应位于下肢轴
线上或稍内侧。
(2)髌骨高度:正常髌骨下极刚好位于两侧股
骨髁最低点连线之上。其下极在该连线近侧,
距离大于20mm者为高位髌骨。
(3)髌骨及髁的外形:发育不良或畸形。
侧位片
可以显示有无髌骨软骨下骨质硬
位、股骨前倾角增大、胫骨外旋过大等膝部畸形和力线不正时,为
了维持正常的步态而引起的髌骨向外侧倾斜,是髌骨不稳定的常见
因素。
4、轨迹试验:患者坐位于床边,双小腿下垂,膝关节屈曲90°,使膝
关节慢慢伸直,观察髌骨运动轨迹是否呈一直线。当膝关节接近完
全伸直时,髌骨轻度外侧半脱位,为“J征阳性”。
5、压痛:多分布在髌骨内缘及内侧支持带处。当检查者手掌压迫患者
髌骨站立位轴位X线片检查在床式DR机中的应用
![髌骨站立位轴位X线片检查在床式DR机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15de682d0d233d4b14e69d6.png)
[ 关键词 ] 骨病 变 ; 髌 轴位 ; DR机
~
【 中图分类号 】R 4 . [ 4 5 4 文献标识码 ] B [ 论文编号 】10 。9 1 20 )01 5 —2 0 40 5 (0 8 1 —2 30
随 着 医疗 科 技 的 发展 , R机 以其 方 便 、 捷 、 D 快
1 资料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评 片标准 。显 于髌股 关节面 完整 、 无重 叠 、 节 关 间 隙对 称 , 评为优 ; 显示 髌 股 关 节面 完 整 , 节 间 隙 关
不对称 , 评为 良; 示髌 股 关 节 面重 叠 , 股 关 节面 显 髌 明显不 对 称, 评为 差 。 屈 膝 15者 ,6 例 评为优 级 片( 9 . %)其 2。 17 占 54 ; 余 因对 侧下肢 受 伤, 曲角 度不 够 , 评 为 “ ” 占 屈 均 差 (
质 的影 像 。 髌 骨轴 位 的特 点 及其 体 位设 计 , 规 投照 膝 部 常 前后 位 、 侧位及 轴 位影 像 是 人体 少 有 的 可 以从 三 个 方 向做检 查 的骨骼 , 正位显 示为 倒立三 角形 , 下缘 距 膝关 节 15c 侧 位近 似 四边形 , 缘 略 突, 缘 关 . m, 前 后
1 4 25 与研究[]摄影技术, 99 1 6 J. 19 , :8—7 . 1 [ ] 王宾艺 。 2 张学义, 乐兴祥 . 关节外科 [ . 京: 膝 M]北 人民出版社,
[ ] 张玉新, 艳, 欣. 1 管 耿 仰卧位髌骨 轴位 X线摄 影投照技 术应用
设计体 位为 站立位 , 将床 面升 降器调 至最 低 , 焦 点到 片距调 为 l5c 嘱患者 站 立 于摄 影 床上 , 1 m。 患 者家属 可 在 旁 边 帮 助 。患 者 健 侧 下 肢 垂 直 于 摄 影 床, 被检侧 屈 曲、 15, 成 2。足下 可 放 置 一 个 木 制 方 盒 使患侧 关节避 免承重 , 中心线对 准 髌骨上 缘后方 , 指
骨关节系统摄片规范
![骨关节系统摄片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72bf35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6.png)
骨关节系统摄片规范一、摄影要求:首先取决于正确的体位技术操作:应使影像能在胶片上显示被摄体的解剖的形态、小、外形的二维性;能显示被摄体的重要影像细节大小;能显示与诊断有关的关键解剖结构的影像特征;二、正确的摄影体位要求:1要求观察的解剖部位组织影像必须全部在胶片上显示:如胸部摄影包括外胸壁的,两侧肋骨角,肺尖上软组织;腹部应包括上端和联合及两侧腹壁线;2重点观察的解剖必须界限清楚而无其他非观察组织阴影重叠;即使有不可避免的组织重叠,也应清楚显示;3被摄的组织影像显示应符合正常解剖投影而无失真;4被摄体应显示解剖方位和结构的序列:如应含有相邻的一椎体;四肢骨应含有邻近的;肋骨应含有第一或第十二肋骨;三、适应证1.外伤观察有无骨折、关节脱位及其移位情况;2.感染检查感染的部位、病原化脓性、结核性等及有无并发症;3.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查明肿瘤发生部位,判别良、恶性,原发或转移;4.先天性畸形明确畸形的部位和类型;5.关节病变探寻原因,了解关节病损的程度;6.骨骼生长障碍提供诊断依据;7.营养障碍性骨病探查原因如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C缺乏等;8.内分泌性骨病探查原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9.骨中毒性疾病提供临床诊断依据氟中毒、铅中毒;10.其他累及到骨骼的全身性疾病,提供诊断依据,查明原因;禁忌证怀孕早期不可施行摄片;注意事项1.去除摄片范围内影响X线穿透的体外异物固定骨折的器具除外;2.观察骶尾及骨盆骨病变时,如肠内容物过多,可行清洁灌肠;3. 注意非摄片区域重要脏器的X线防护;四、四肢骨骼一手后前位摄片目的:观察手部骨与关节及软组织病变;摄影体位: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台一侧,患臂侧伸,肘部弯曲约成直角,掌面紧贴暗盒,将第三掌骨头置于胶片中心,各手指自然分开;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与胶片垂直;二手后前斜位摄片目的:观察手部骨质及软组织的斜位情况;摄影体位: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台一侧,患臂侧伸,肘部弯曲约成直角,将小指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内旋使手掌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指尖触暗盒面上;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胶片垂直,这样可利用斜射线,使掌骨头不至过多重叠;三腕关节后前位摄片目的:观察腕部骨及关节,软组织情况;摄影体位: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台一侧,肘部弯曲成直角,腕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呈半握拳状,拳面向下,使腕部掌面与暗盒紧靠;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与胶片垂直;四腕关节侧位摄片目的:对尺、桡骨远端的骨析及移位和关节脱位很有诊断价值;摄影体位:患者侧身坐于摄影台一侧,患臂侧伸,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手稍屈,尺骨茎突放于暗盒中心;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与暗盒垂直;五肘关节侧位摄片目的:显示肘关节,尺桡骨近端,肱骨远端之侧位象;摄影体位:患者坐于摄影台前,患臂前伸,肘部弯曲,约成90度,肘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掌面对患者,肩部尽量放低与肘关节相平;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中心与暗盒垂直;六肘关节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肘关节,尺桡骨近端,肱骨远端之病变;摄影体位:患者坐于摄影台一侧,前臂伸直,手掌向上,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中心,与胶片垂直;七肩关节前后位摄片目的:观察肩关节,肩锁关节病变;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测上肢伸直稍向后外展,手掌向上,将对侧肩部和髋骨垫高,头部转向被检测,使被检测肩部紧靠暗盒,胶片上缘超出肩部上方2厘米,外缘超出上臂软组织;中心线:对准喙突与胶片垂直;八足前后位摄片目的:观察足部前后位影像;摄影体位: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或弯曲,被检测膝部弯曲,足底部紧靠暗盒,胶片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第三跖骨底部放于胶片中心,胶片长轴与足部长轴平行;中心线:对准第三跖骨底部,与胶片垂直;向足侧倾斜15度角,经第三跖骨中心射入胶片中心;九足前后内斜位摄片目的:观察足斜位影像;摄影体位: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测膝部稍弯曲,足底部靠暗盒,胶片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第三跖骨底部对准胶片中心,胶片长轴与足部长轴平行,对侧下肢自然伸直,然后将被检测下肢向内倾斜,促足底与暗盒越成30~50度角;中心线:对准第三跖骨底部垂直射入胶片;十跟骨侧位摄片目的:显示跟骨和邻近关节的侧位象;摄片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台面,对侧下肢向前上方弯曲,被检测足部外侧紧靠暗盒, 跟骨放于暗盒中心,膝部稍弯曲,略垫高,跟骨摆平不动;中心线:对准跟距关节与胶片垂直;十一跟骨轴位摄片目的:观察跟骨轴位影像摄片体位: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对侧膝部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踝关节放于暗盒中心,踝部极度弯曲,尽力向足背方牵拉,如患者踝部不能弯曲,可将下肢用沙袋垫高,使足部长轴与暗盒垂直;中心线:向头端倾斜35~45度,对准第三跖骨底部射入胶片中心;十二踝关节前后位摄片目的:主要显示踝关节及胫腓骨下端和距骨上部的前后位影像;摄影体位: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对侧膝部弯曲,被检测小腿伸直,将踝关节放于胶片中心,足尖下倾,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联线上方1厘米处与胶片垂直;十三踝关节侧位摄片目的:显示踝关节的侧位影像摄影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对侧下肢跨过被检测肢体向上方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踝部外侧紧靠暗盒,膝部略垫高,足跟摆平,使踝关节成侧位;将外踝上方1厘米处放于胶片中心,小腿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中心线:对准内踝上方1厘米处射入胶片中心;十四膝关节前后位摄片目的:显示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和膝关节前后位影像;摄影体位: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小腿伸直,暗盒放于被检侧膝关节下方,髌骨下缘对准胶片中心,小腿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射入胶片中心;十五膝关节侧位摄片目的:显示膝关节及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及髌骨的侧位象;摄片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对侧下肢向前下方弯曲,被检侧膝部稍弯,膝部外侧紧靠暗盒,髌骨下缘置胶片中心,胶片前缘包括皮肤、髌骨与胶片垂直;中心线:对准胫骨上端与胶片垂直;十六髋关节前后位摄片目的:观察髋关节、股骨头、股骨颈、大粗隆和股骨上端前后位象;摄片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足向内倾,使脚趾内侧靠拢,股骨头放于暗盒中心,即髋前上棘及耻骨联合上缘联线中点向下厘米处;中心线:对准股骨头,射入胶片中心;十七髋关节仰卧水平侧位摄片目的:显示股骨头、颈和大粗隆及髋关节侧位影像;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臀部垫高,暗盒在台面立放,紧靠被检侧髋部外侧,将髋部垫到与暗盒中线等高水平,胶片上缘包括髋脊,下缘与躯干分成约45~55度角,使胶片长轴与股骨颈长轴平行;对侧髋部和膝部弯曲;使股骨与躯干垂直,以免挡住X线;中心线:呈水平方向,对准股骨颈与胶片垂直;五、脊柱适应证1.脊柱外伤观察骨折情况和脊柱移位情况;2.脊柱侧弯、曲度异常、后突畸形查原因;3.脊髓压迫症了解脊髓压迫平面的脊椎有无病变,如排除了椎体骨质病变,可进一步作CT或MRI检查;4.先天性脊椎发育畸形了解畸形的形态和类型;5.脊柱感染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等;6. 伴有脊椎病理改变的发育性、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如粘多糖病、软骨发育不全、成骨不全,骨质疏松等;禁忌证怀孕早期不可施行摄片;注意事项1.上部颈椎或张口位投照时,应除去口内的活动牙齿;2.下部脊柱投照时,应避免过多的肠内容物的重叠.必要时应做清洁灌肠;3.脊柱具有生理曲度,投照时应尽量矫正,使X线与病变区椎体缘与椎间隙平行,以减少失真和重叠;一颈椎前后位摄片目的:主要用于3~7颈椎的病变;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颈椎棘突对准台面中线;下颌仰起,使上颌咬合面与乳突尖联线垂直于台面,听眶线与台面成70度角,胶片上缘包括外耳孔上1厘米,下缘包括第一胸椎;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度角,通过甲状腺软骨射入胶片中心;曝光时屏气;二颈椎侧位摄片目的:观察1~7颈椎侧位的病变;摄影体位:患者侧立或仰卧于摄影台上,一侧肩部抵暗盒下缘,下颌稍仰起,使下颌升支不与颈椎重叠,两肩尽量下垂,避免与下部颈椎相重叠;胶片上缘超出外耳孔,下缘包括第一颈椎,颈椎部软组织前后缘中点对准暗盒中心;胶片距180~200厘米;中心线:通过甲状软骨高度,颈椎前后缘联线中点垂直射入胶片;三颈椎前后斜位摄片目的:适用于椎间孔、椎弓根的病变;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冠状面与台面呈45~50度角;两肩尽量下垂;胶片上缘包括枕外隆凸,下缘包括第二胸椎,此位置也可采用仰卧位;此位置一般摄取双侧便于对比;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20度角,对准第四颈椎射入胶片中心;摄取仰卧位时中心线向头侧倾斜; 四胸椎前后位摄片目的:观察1~12胸椎正位像及胸锁关节;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对准台面中线,并与垂直,胶片上缘包括第七颈椎,下缘包括第一腰椎;屏气曝光;中心线:对准第六胸椎垂直射入;五胸椎侧位摄片目的:观察4~12胸椎侧位像;摄影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两臂上举,两髋及膝部弯曲;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棘突后缘置于台面中线外5厘米,胶片上缘包括第七颈椎,下缘包括第一腰椎,屏气曝光;中心线:对准第七胸椎与胶片垂直,如腰部不垫棉垫,中心线向头侧倾斜5~10度角;六腰椎前后位摄片目的:观察腰椎椎体、横突、椎弓根及腰大肌;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并放于台面中心,两髋及两膝弯曲,双足踏台面;胶片上缘包括第一胸椎,下缘包括部骶骨;中心线:对准第三腰椎垂直射入胶片;七腰椎侧位摄片目的:主要用于检查腰椎病变;摄影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手抱头,腰背部平面与台面垂直,人体矢状面与台面平行,两髋及两膝弯曲,胶片上缘包括第12胸椎,下缘包括部分骶骨;中心线:对准骼嵴上3厘米,垂直射入胶片中心,腰部不垫棉垫者,中心线可向足侧倾斜10度角; 八腰椎斜位摄片目的:主要用于腰椎腰弓及椎间关节的病变;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冠状面与台面成35~45度角,腰椎棘突后缘置于台面中线后方5厘米处;胶片上缘包括12胸椎,下缘包括部分骶骨;中心线:对准第三腰椎垂直射入;九骶椎前后位摄片目的:显示骶骨前后位像;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对准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处置于胶片中心;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度角,经耻骨联合上方3厘米处射入胶片中心;十尾骨侧位摄片目的:主要用于检查尾骨病变;摄影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背部与台面垂直,尾骨对台面中线趋向平行,尾骨后缘放于台面中线外3厘米,胶片上缘包括骶椎,下缘包括尾骨尖;中心线:经尾骨中点射入胶片中心;十一骨盆前后位摄片目的:主要用于骨盆部诸骨及股骨头病变;摄影体位:患者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对准台面中心并垂直,两下肢伸直,双足脚趾靠拢,双侧髂前上棘与台面等高;胶片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抵耻骨联合下3厘米处;中心线: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联线中点至耻骨联合上缘联线之中点垂直胶片中心。
二分髌骨的影像学诊断
![二分髌骨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2503e65b77232f60ddcca171.png)
影像学表现 2 O例 中 单 侧 1 ( 膝关 节 1 6例 右 3例 , 膝 关 节 左 3例 ) 双侧 4例 。 ,
21 X线表现 . 髌 骨 下 角 1 ( 1 , 骨 外 侧 3例 ( 2 , 例 图 )髌 图 )
膝关节正侧位 x线片 见髌 骨游离 骨 片位 于髌 骨外 上 角 1 6例
利 , 有 硬 化 表 现 , 围软 组 织 及 关 节 囊 未 见 异 常 。 且 周
图 3 二 分 髌 骨 Ⅲ型 , 离 骨 片 位 于 外 上 角 , 位 片 游 侧
透 亮 线位 于 髌 骨 后 缘
图 1
二 分 髌 骨 I型 , 离 骨 片 位 于 髌 骨 下 极 游 图4 二 分 髌 骨 Ⅲ型 , 侧 膝 关 节 对 称 出现 双
无 明 显 肿 胀 , 夜 间 痛 , 体 温 异 常 ; 关 节 周 围软 组 织 肿 胀 4 无 无 膝 例 。全 部 病 例 均 有 膝 关 节 正 侧 位 平 片 , 中 摄 对 侧 膝 关 节 片 比 其
较 9例 , T 检 查 3例 。 C
2 结 果
图2
二 分 髌 骨 Ⅱ型 。 离 骨 片位 于 髌 骨 外 侧 游
片 ( 5 : 楚显 示游离骨片与 主骨间 的骨裂影 , 边 缘光 滑 。 图 )清 其 髌 骨 周 围 软组 织 肿 胀 5例 , 肿胀 1 例 。 无 1
22 C . T扫 描 所 见 3 均 为 Ⅲ型 ( 6 , 骨 外 上 角 见 一 较 例 图 )髌
宽 的 低 密 度 线 状 透 亮 影 和 游 离 骨 片 影 , 缘 光 滑 圆 钝 而 不 锐 边
外 伤 史 , 体 肿 胀 、 痛 及 功 能 障 碍 多 较 明 显 , 至 可 触 到 游 离 肢 疼 甚
站立髌骨轴心位X线检查方法探讨
![站立髌骨轴心位X线检查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ae4a9d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a.png)
站立髌骨轴心位X线检查方法探讨
陈昌雨;吴振芳;江浩;钱不凡;蒋尧
【期刊名称】《上海医学》
【年(卷),期】1994(17)10
【摘要】站立髌骨轴心位X线检查方法探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陈昌雨,吴振芳,江浩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钱不凡,蒋尧从1988年10月~1992年12月作者收集了1200例的膝关节系列片的X线检查,有完整统计资料的共289例,425个膝关节检查部位。
都...
【总页数】2页(P598-598)
【关键词】站立髌骨轴心位;膝关节疾病;X线诊断
【作者】陈昌雨;吴振芳;江浩;钱不凡;蒋尧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R816.8
【相关文献】
1.髌骨切线位摄片检查在诊断髌骨骨折中的意义 [J], 倪向阳
2.X线隧道位结合前后正侧位、髌骨轴位检查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中应用分析[J], 王洪运
3.髌骨后前斜位X线投照技术的探讨 [J], 陈新沛
4.仰卧位髌骨Merchant轴位X线检查膝关节外伤中的应用 [J], 徐荣秀;胡剑波;
王洪波;肖林
5.髌骨站立位轴位X线片检查在床式DR机中的应用 [J], 张宇;吴琼;田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膝内翻x线诊断标准
![膝内翻x线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839c72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1.png)
膝内翻x线诊断标准膝内翻是指膝关节内侧的髌骨向内翻,这种异常姿势可能导致关节活动不稳定,进而增加膝关节的受伤风险。
通过X线检查可以评估膝内翻的程度和确定相关的诊断标准。
膝内翻的X线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立X线片:膝关节的直立X线片是最基础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关节的对齐以及髌骨的位置。
在直立X线片上,正常情况下,髌骨应该位于股骨远侧外髁上方。
如果髌骨在股骨远侧外髁内或内侧,可以考虑为膝内翻。
2. 膝关节弯曲角度:通过测量膝关节的内外侧缘形成的角度,可以评估膝内翻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内侧缘与外侧缘之间的角度应在2°到5°之间。
如果角度超过5°,则可以考虑为膝内翻。
3. 髌韧带的位置:髌韧带是连接髌骨和胫骨的重要组织,其位置与膝内翻密切相关。
通过X线影像可以评估髌韧带的位置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髌韧带应该与胫骨前缘平行。
如果髌韧带呈现明显的内侧方向偏移,则可以考虑为膝内翻。
4. 髌韧带的张力:通过进行特殊的X线测试,可以评估髌韧带的张力情况。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髌骨牵引试验和髌骨压缩试验。
这些测试可以显示出髌骨移位的情况,从而评估膝内翻的程度。
5. 髌骨旋转角度:膝内翻还会引起髌骨的旋转,通过测量髌骨的旋转角度可以评估膝内翻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髌骨的旋转角度应该在10°到15°之间。
如果旋转角度超过15°,则可以考虑为膝内翻。
综上所述,通过X线检查可以评估膝内翻的程度和确定相关的诊断标准。
直立X线片、膝关节弯曲角度、髌韧带的位置和张力,以及髌骨的旋转角度都可以作为诊断膝内翻的参考指标。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结合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从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X线常规检查技术之下肢摄影
![X线常规检查技术之下肢摄影](https://img.taocdn.com/s3/m/69cf51a1fc4ffe473268ab66.png)
➢显示部位:趾骨、跖骨及楔状骨侧位重叠影像和骰骨、舟骨部分重叠影像与距 骨、跟骨侧位影像 。
足内斜位
➢体 位:坐位或仰卧位,膝部弯曲,足底内侧贴探测器 面,足底与探测器成30°角,对侧腿伸直,保持身体稳 定 ➢中心线:经第三跖骨 基底部垂直射入探测器 中心
➢显示部位:第一、二趾 骨、第一、二跖骨基底部、 第一、二、三楔骨重叠影 像,第三、四、五趾骨、 第三、四、五跖骨及骰骨、 舟骨、距骨与跟骨斜位影 像
跟骨侧位
➢体 位:坐位或侧卧,足跟外侧紧贴探测器,胶片后缘包括跟骨后部,下缘包括 足底部 。
➢中心线:经跟骨内侧面中点垂直射入。
➢显示部位: 跟骨及距跟关 节、跟骰关节 侧位影像 。
跟骨轴位
➢体 位:仰卧或坐位,下肢伸直, 跟骨紧贴探测器,足矢状面垂直于 探测器。对侧膝部弯曲,脚踏床面, 支撑身体稳定。用布带将被检侧足 尖向后拉,使踝关节背屈 。
➢体 位:仰卧或坐位, 膝关节伸直放在探测器 上,膝部正中矢状面与 探测器垂直 。 ➢中心线:经髌骨下缘 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显示部位:股骨 远端、胫腓骨近端、 髌骨(重叠于股骨 内)、膝关节正位 影像 。
膝关节侧位
➢体 位:侧卧,膝关节外侧贴 紧探测器,膝部矢状面与探测 器平行,踝部垫平,保持下肢 稳定。 ➢中心线:经髌骨下缘垂直射入 探测器中心。
➢中心线:经胫腓骨中部垂直 射入。
➢显示部位: 胫腓骨及关节 正位影像 。
胫腓骨侧位
➢体 位:侧卧,小腿外侧贴 紧探测器,小腿矢状面与探 测器平行,足跟部垫平,保 持腿部稳定。胶片上缘包括 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
➢中心线:经胫腓骨中点垂 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显示部位:胫腓 骨侧位影像
膝关节正位
专家教你看膝关节x光片:正常成年人膝关节X线解剖
![专家教你看膝关节x光片:正常成年人膝关节X线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b3ce2db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6.png)
专家教你看膝关节x光片:正常成年人膝关节X线解剖正常成年人膝关节X线解剖(一) 前后位片前后位又称正位片。
在此位上,股骨内踝形成的隆起较外踝明显,两踝的关节面一端稍圆隆。
股骨关节皮质的厚度小于,而胫骨的关节皮质常常稍厚一些。
如果X线束与胫骨上缘不完全成切线,可以看到一条椭圆线代表关节皮质的前后缘。
髌骨阴影重叠在股骨阴影上,下缘距关节间隙(图9-12)。
髌骨轴线与股骨轴线相对应。
髌骨外缘不超过股骨外缘,若超出5mm则为髌骨外移。
代表关节软骨层厚度的放射学上的膝关节间隙正常人为3-8mm,且两侧对称等宽,关节面边缘整齐光滑,于股骨踝和对应的胫骨关节面之间最易测量。
踝间凹和胫骨隆起的大小在不同的个体中有些差异。
胫骨小头位于外侧且明显低于膝关节水平腓骨小头的1/3-1/2间,与胫骨重叠。
称为腓骨豆的一块小骨常常位于腓肠肌内(一般是外侧头),靠近它的起点,显示为5mm左右的圆形阴影重叠在股骨外踝上。
股骨的小梁形态主要取垂直方向,骨干皮质后于踝部皮质。
(二) 侧位片由于股骨两踝的直径不同,其前缘和后缘侧位片上不能同时都重叠,故可看到两个阴影。
内踝影像大,前后径宽,下面较圆。
外踝影像较小前后径较短,下面较平,内踝关节面投影在外踝下方。
当后缘大致重叠时,每个股骨踝的1/4均位于踝上股骨干后缘之后。
除非X线中心线直接穿过髌骨与股骨或者胫骨与股骨之间的间隙,否则关节间隙均因重叠的骨影而部分被掩盖(图9-13)髌骨与股骨踝之间的间隙宽约3mm。
胫骨踝间隆起一般与股骨踝阴影稍有重叠,位于胫骨关节面中点稍后方。
股骨后面有时可见到腓肠豆骨的小骨影。
可根据需要拍摄不同屈曲位的侧位片。
屈膝45°位所拍侧位片,可见股骨内踝低而外踝高,外踝向前突。
踝间窝宽而深,呈局限性透光区踝间窝上方的松质骨显示为骨质疏松区。
腓骨小头骨质稀疏亦可显示透光度增强软组织正常X线影密度较骨组织低,膝关节因有丰富的脂肪组织衬托对比,在侧位片上显示软组织层次清晰,易于观察。
不同膝内翻畸形的X线测量及意义
![不同膝内翻畸形的X线测量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59e8acd852458fb770b56c8.png)
Stepl整体评估:画出双下肢机械轴、画出MAD、双膝内翻畸形 Step2分段测量:右侧:mLDFA=87º JLCA=2º MPTA=83º,MAD判断为
胫骨内翻畸形
胫骨内翻 畸形
Step2分段测量: mLDFA=87º JLCA=5º MAD判断股骨远端内翻畸 形;右膝关节外侧松弛 内侧平台骨缺损
通过对线异常实验(MAT)来确定MAD的来源
骨性对线异常(关节外畸形)
胫骨内翻畸形:MPTA<85 胫骨内翻畸形:mLDFA>90 混合型股骨+胫骨内翻畸形: mLDFA>90同时MPTA<85
骨向对线异常(股骨和胫骨正常)
外侧关节松弛或软骨丢失:JLCA>2 内侧JLCA>2同时合并外侧半脱位
髌性对线异常
解剖轴
股骨解剖的轴:股骨近端至 股骨远端的髓腔中轴线。
机械轴
股骨头中心到膝关节中心
机械轴的概念介绍
MAD-机械轴的偏离
MAD(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是机械轴线到膝关节 中心点的垂直距离。
正常MAD值
正常机械轴线在膝关节中心点内 侧8mm±7mm处通过。
正常人力线膝内翻值
Fahlman
11.2%中立 49.0%内翻 21.7%外翻
Bellemans
32%男人内翻 17%女人内翻
Hsu
只有2%的力线是 中立位
Ta n g
女人平均2.2±2.5º内翻 男人平均2.2±2.7º内翻
膝内翻(MAD)的部位划分 1 关节内:JLCA:外侧韧带松弛;软骨磨损、骨缺损。
2 关节外:股骨侧、胫骨侧 3 关节外+关节内
膝关节X线片检查ppt课件
![膝关节X线片检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ed58f4192e45361166f5a4.png)
完整版课件
18
膝关节X线膝关节X线片检查
完整版课件
20
膝关节X线片检查
七、股骨髁间窝X线片检查:
1、用于剥脱性骨软骨炎,膝关节游离体、十字韧带起始部 的撕脱骨折等检查
2、姿势:爬行姿势,股骨轴与胶片成50°-60杜角,胫骨前 缘与胶片成13°角,如图:
完整版课件
21
膝关节X线片检查
完整版课件
4
膝关节X线片检查
完整版课件
5
膝关节X线片检查
三、髌股关节 Q角:股骨解剖轴线延长线与膑骨中点至胫骨结节连线之间
的夹角; Q角越大,髌骨向外半脱位可能性越大;
完整版课件
6
膝关节X线片检查
完整版课件
7
膝关节X线片检查
四、膝关节水平正侧位X线片检查: 根据中心线方向,股骨内髁与胫骨关节面的一部分,有时 投影重叠;为了正确地显示内侧关节间隙,将股骨远端垫 小棉垫,使胫骨前缘成13°角,这样、内侧关节面能垂直 投影,如图:
1患者侧卧受检侧向下大腿伸展屈膝90在小腿上部捆上皮带挂上1015kg的重物向前牵引拍侧位像2需双侧对比3与健侧对比胫骨向前方移动6mm以上提示前交叉韧带断裂如图
膝关节X线片检查
长航总医院 骨外科 王鹏
完整版课件
1
膝关节X线片检查
一、下肢力线 1、下肢力线是股骨头中点到距骨顶点的中点 2、下肢力线通过或位于膝关节中点附近; 3、股骨轴线与下肢力线有6°外翻;与躯干中线有9°外翻; 4、胫骨轴线与躯干有2-3°内翻
为了显示关节关节软骨的磨损状态或股骨与胫骨轴的关系 时,应拍摄膝关节站立负重位X线片;根据该体位X线像 显示的关节间隙的宽度,可以间接了解关节退变程度,摄 影中心线与胫骨内侧关节平行。如图:
髌骨骨折的鉴别诊断
![髌骨骨折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d28e326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0.png)
髌骨骨折的鉴别诊断
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由于直接外力或间接暴力造成髌骨骨折,临床上应该及时做好鉴别诊断,以便进行有效的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髌骨骨折的鉴别诊断方法。
1. 临床表现
•髌骨骨折患者常见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受伤后出现明显疼痛、肿胀及关节腔积液,甚至出现畸形等。
•患者在膝关节活动时,常常会出现剧痛,甚至是无法主动活动。
2.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鉴别诊断髌骨骨折最主要的方法。
一般可以通过正位和侧位X线片来进行诊断。
•CT扫描和MRI检查在鉴别性诊断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够更清晰的显示骨折的部位和类型。
3. 临床检查
•医生在临床上需要仔细检查病人受伤的部位,观察有无皮下瘀血、积液等征象。
•通过关节的稳定性检查,如前后抽动、左右抽动等方式检查髌骨骨折的位置和程度。
4. 鉴别诊断要点
•鉴别髌骨骨折需要注意与髌骨软骨撞击、髌骨脱位、髌腱断裂等情况进行区分。
•髌骨软骨撞击症状类似于髌骨骨折,但一般不伴有骨折线。
•髌骨脱位多见于急性损伤,要注意观察关节的稳定性和骨性突出的情况。
5. 治疗方案
•对于髌骨骨折患者,一般在确认诊断后需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包括内固定、外固定等方式。
•术后要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髌骨骨折的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检查等多方面手段进行确诊,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四肢摄影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四肢摄影](https://img.taocdn.com/s3/m/ba1008c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6.png)
【影像显示】第2~5 掌指骨正位影像,拇 指掌指骨呈斜位像; 骨小梁清晰显示,周 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2.手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手部软组织内异物的位置。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腕关节及 指伸展,拇指位于其余四指前方,小指及第5掌骨靠近IR, 手掌与IR垂直,第5掌骨头置于照射野中心。 【中心线】对准第2掌骨头垂直射入。 【照片显示】第2~5掌骨、指骨相互重叠的侧位影像,拇 指正位影像。
【影像显示】显示腕关节正 位及周围软组织像,腕关节 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 软组织层次可见。
7.腕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的骨 质、关节及软组织侧位影像。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手呈 半握拳或伸直,腕部尺侧在下,手冠关面与IR垂直, 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上缘包括掌骨,下缘包括尺桡 骨远端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肱骨远端及 尺、桡骨近端正位及周围软组 织像,肘关节间隙清晰,鹰嘴 窝位于肱骨内外髁正中稍偏尺 侧,呈三角形密度减低区;骨 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 次可见。
12.肘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组成肘关节各骨及相互关系的侧位骨质、 形态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肘关节屈曲 约呈90°角,手呈侧位姿势,肩部向下与肘部相平,前臂近 端及肘部和肱骨远端呈侧位,尺侧在下,紧贴IR,肱骨内上 髁置于IR中心。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肱骨外上髁垂直射入IR。
【影像显示】被检侧1~5 掌指骨斜位影像,第4、5 掌骨基底部有不同程度重 叠,背侧内部及掌侧外部 的骨皮质呈切线投影;骨 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 织层次可见。
4.手前后斜位 【摄影目的】 观察各掌、指骨斜位结构和骨质情况。 此位置用于手后前斜位有困难被检者。 【体位设计】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手呈 侧位,然后外旋使手背与IR约呈45°角,各手指自然分 开,第4、5指骨背侧触及IR,第3掌骨头置于IR中心, IR上缘包括指骨软组织,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 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
膝关节X线摄影技术
![膝关节X线摄影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2cce64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1.png)
膝关节前后位
X线片标准结构显示: ✓ 显示股骨远端和胫腓骨近端。 ✓ 远侧胫腓关节间隙可见,终端可见的胫骨关节面仅可见很少部分。 定位: ✓ 股骨、胫骨内外侧髁和关节间隙对称说明没有旋转。 ✓ 腓骨头内侧半与胫骨重叠。 ✓ 可见髁间隆起位于髁间窝中心。
膝关节前后位
理想的正位X光片既可观察到明显的胫骨关节间隙,同时又使内侧胫骨平台前后缘完全重叠
腓骨头与胫骨分离,表示旋 转过多
中心线未做倾斜角度导致股骨 内、外髁重叠不佳,上下方向 分离
膝关节负重前后位
病变显示: ✓ 显示膝关节间隙的软骨病变或其他膝关节病变。双膝关节一次曝光,用以对比。 体位设计: ✓ 患者站立位,站在脚踏板或脚凳上,以达到足够让X线束水平投照的高度。 ✓ 双足均匀负重;给予患者扶持,保持躯体稳定。 ✓ 足部与双肩同宽,并内旋15°。 中心线: ✓ 中心线对准髌骨尖远端0.5英寸或1.25cm处(髌骨下缘)垂直入射
膝关节斜位
内斜位
外斜位
膝关节斜位
X线片标准结构显示: ✓ 显示股骨远端和胫腓骨近端,髌骨与股骨内侧髁重叠。 ✓ 股骨和胫骨外侧髁显示清楚,膝关节内外侧关节间隙不对等。 定位: ✓ 近侧胫腓关节开放,股骨和胫骨外侧髁可见,说明旋转适度。 ✓ 腓骨头和颈可见,没有重叠,大约半个髌骨可见,没有与股骨重叠。
髌骨轴位(Hughston法/Settegast法)
病变显示: ✓ 显示髌骨半脱位,以及髌骨和股髌关节的其他异常。 Hughston法体位设计: ✓ 患者俯卧,片盒置于膝关节下方,缓慢屈曲膝关节到45°; ✓ 用绷带固定患者足部,或让足靠在遮光器或其他地方;足和可能发热的遮光器之间搁置
垫子。 ✓ 中心线: ✓ 中心线向头侧成角15°~20°(与股髌关节成切线)。侧位
髌骨脱位诊断分型
![髌骨脱位诊断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6cdbbb582b160b4e767fcf9f.png)
影像学检查
讨论: 1.诊断? 依据? 2.治疗方法
概念:
(1)复发性髌骨脱位:创伤性髌骨脱位后,部分病人可因 外力发生再脱位,最终仅因轻度扭转或牵拉即可脱位。女 孩多见,可能是由于韧带过度松弛所致。多半有明显家族 史,双侧发病者约占1/3。单侧脱位者左右发生率相等, 好发年龄15~17岁。
(2)习惯性髌骨脱位:在膝关节屈曲或伸直时,所有膝关 节屈伸活动中,髌骨均可脱位。发生习惯性髌骨脱位的因 素有:胫骨外旋、膝反张、高位髌骨和股骨踝和髌骨发育 不良。
谢 谢 大 家!
病例讨论
Case 1
X 线检查
讨论: 1.诊断? 依据? 2.治疗方法
诊断: 右髌骨习惯性脱位
Case 2
X 线检查
讨论: 1.诊断? 依据? 2.治疗方法
诊断: 右髌骨习惯性脱位
Case 3
X 线检查
讨论: 1.诊断? 依据? 2.治疗方法
诊断: 右髌骨复发性脱位
Case 4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9363599daef5ef7ba0d3cca.png)
s l 数 al指
髁顶点连线在外髁顶点作垂线, 垂线外侧髌骨横径与髌骨横
径的比值。 正常时垂线外侧髌骨横径应不超过 5 m。 ) m e髌骨
图 1 I a —a a 法[评估髌骨垂直位置 n lSl t sl vi
其 治 疗 [] 中 国 中 医 骨 伤 科 杂 志 ,98 65 :63 . J. 1 9 , () 3—9 [] 6 屠 重琪 , 书 城 , 跃 明 , . 骨 严 重压 缩 型 骨 折 的 饶 宋 等 跟
应该有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手术前常规的关节镜检查。
髌骨轴位片可观察到髌骨的倾斜和半脱位, 有许多参数
可 用于分析轴位片( 见图 2 ) ) ~4 。a股骨滑车沟角 ( m r f u e t cl nl,T l : r he ag F A) j股骨滑车凹最低点与内外髁顶点形 o a e 4
11 膝关节 x线检查 膝关节正位片对判断髌股关节排列 . 是否正常价值不大( 明显髌骨外移在正位片上可能反映出
和关节囊、 支持带提供的静态稳定作用, 以及股四头肌的动 态稳定作用。如果髌股关节不稳定, 就会发生髌股关节运动 轨迹的改变、 髌骨向外侧倾斜和/ 或半脱位, 使外侧髌股关节 面产生过高压力, 软骨被磨损, 最终导致软骨软化和骨关节 炎。 髌骨关节明显的不稳定 . 如习惯性髌骨脱位容易诊治; 而 潜在或轻度不稳由于认识不足易被忽视. 或误诊为髌骨软
成的夹角, 正常值应不大于 10。b适合角( nrec a— 4。 ) c gune n o g ,A l : l C ) ]画一线平分滑车沟角, e 5 再画第 2 条线连接滑车凹 最低点和髌骨嵴最低点, 两线之间的夹角为适合角, 夹角在 平分线的外侧为正值, 在内侧为负值。正常人群为( 土 一8 9。 6 ), 。 >1 为髌骨外侧半脱位( 正值越大, 则向外移位越大; 负
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e948da0377232f60ddcca171.png)
(四)患肢护理
髌骨骨折患者术前因骨折引起疼痛肿胀,为防止骨折错位, 应尽量减少患肢的活动,需要移动时可用棉花腿包扎或直夹板 固定后再予以移动。术前教会患者练习股四头肌力量的方法和 在床上使用便器的方法,并告之患者术后有可能出现的一些不 适以及出现不适的一些对策。
(五)拐杖护理 告知患者,使用拐杖时,一定要高度集中精神,保持拐与健肢 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种位置对于患者来说是最安全的。同 时要提醒患者,地面潮湿的时候,千万不要行走,否则易发生 意外,持拐走路时要穿轻便合适的鞋,两拐的宽度要与双肩并 宽,拐的高度要距腋窝10厘米,双上肢用力,不要腋部支撑, 避免腋下受压,损伤臂丛神经。
临床诊断
摄X线片时应采用膝关节侧位及斜 位,而不用前后位。侧位虽然对判 明横断骨折以及折块分离最为有用
,但不能了解有无纵形骨折以及粉 碎骨折的情况。斜位可常规采用外 旋45°位,以避免与股骨髁重叠; 既可显示其全貌,更有利于诊断外 侧的纵形骨折。如怀疑内侧有损伤 时,则可取内旋45°位。如临床 高度怀疑有髌骨骨折而各位及侧位 X线片均未显示时,可再照髌骨切 位X线片。
关节伸屈功能。压砂袋法也很简单,即让病人坐在床边,将患 肢伸出床沿,在踝部上压3kg左右砂袋,每次15分钟,每日 2—3次,但应注意被动活动力量要缓和,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同时锻炼的强度应因人而异,以不引起疲劳为宜。
术后锻炼
行功能锻炼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病情等逐 渐增加练习的幅度及强度,并密切观察,注意安全, 防止摔伤及其它部位骨折.
2.切开复位固定:髌骨骨折的内固定 方法多种,可分为两类,一类行内固 定后仍需一定时间的外固定;另一类 内固定比较坚强,不需外固定。
护理
一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
膝关节功能丧失程度计算方法
![膝关节功能丧失程度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fdf2a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b.png)
膝关节功能丧失程度计算方法膝关节功能丧失程度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膝关节功能丧失的程度。
膝关节是人体承受重量的关节之一,因此膝关节功能丧失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困扰。
计算膝关节功能丧失程度的方法有多种,包括X线测量、膝关节评分系统和功能评定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应用。
一、X线测量X线测量是计算膝关节功能丧失程度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患者膝关节的X线片进行测量,可以得出膝关节的变形情况,进而判断功能丧失的程度。
X线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节间隙测量:通过测量正常膝关节和患者膝关节的关节间隙的差异来判断功能丧失程度。
2.髌骨位置测量:通过测量髌骨的位置和角度来判断膝关节功能丧失的程度。
3.脊柱和骨盆角度测量:膝关节功能丧失常常会引起脊柱和骨盆的不正常角度,通过测量这些角度的变化可以评估膝关节功能的丧失程度。
X线测量是一种直观、客观的方法,可以对膝关节功能丧失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采用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来进行测量,且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操作者的水平和仪器的影响。
二、膝关节评分系统膝关节评分系统是常用的一种评估膝关节功能丧失程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分,综合判断膝关节功能丧失的程度。
常用的膝关节评分系统包括WOMAC(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评分系统、KSS(Knee Society Score)评分系统和IKDC(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评分系统等。
这些评分系统通过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活动受限程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从而计算出膝关节功能丧失的程度。
膝关节评分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性和可重复性好等特点,是临床常用的评估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仅仅是对膝关节功能的主观评估,并不能直接测量膝关节的变形和损伤程度。
膝关节正位摄影要点
![膝关节正位摄影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20ee1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3.png)
膝关节正位摄影要点摄影是医学影像学中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膝关节正位摄影是诊断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
下面将介绍膝关节正位摄影的要点,以帮助医生和技术人员正确进行这一检查。
一、摄影准备1. 患者取下腿部金属饰品,如手表、戒指等,避免对摄影结果产生干扰。
2. 患者取下鞋袜,露出膝关节,确保摄影区域清晰可见。
3. 患者保持站立姿势,双腿自然分开,膝盖直立。
二、摄影位置1. 将X线机调整到适当的高度,使X线穿过患者膝关节的正中间。
2. 患者面对X线机,双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膝盖伸直。
3. 摄影员调整X线机的角度,使其与患者膝关节成90度角。
三、摄影角度1. 摄影员调整X线机的角度,使X线以垂直于地面的方式穿过膝关节。
2. 摄影角度应使得股骨平台与X线垂直,以获得正位摄影的效果。
3. 确保膝关节的正中间,包括股骨髁和胫骨平台都在摄影范围之内。
四、摄影参数1. 摄影中使用适当的曝光参数,以确保影像清晰可见,不过度曝光或欠曝光。
2. 选择合适的孔径,以获得适当的景深,使膝关节各结构清晰可见。
3. 控制好曝光时间,避免运动模糊。
五、摄影注意事项1. 摄影时要确保患者的身体稳定,避免因移动而导致图像模糊。
2. 摄影区域应包括整个膝关节,从股骨上部到胫骨下部,以充分观察膝关节的各个结构。
3. 摄影时要注意避开与膝关节重叠的结构,如髌骨。
六、摄影结果分析1. 分析膝关节正位摄影结果时,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2. 观察膝关节骨骼结构是否完整,有无骨折、骨质疏松等异常情况。
3. 观察关节间隙是否均匀,有无关节积液或关节软骨破坏等病变。
4. 观察髌骨的位置和形态是否正常,有无脱位或异常磨损。
膝关节正位摄影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膝关节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摄影人员应熟悉正位摄影的要点,正确操作,以获得准确的影像结果。
医生在分析摄影结果时,应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关节X片包括
膝关节X片包括: 1、正位像 2、侧位像 3、Βιβλιοθήκη 位像 4、应力位像膝关节正位像
通常:伸直位
特殊:Rosenberg位像(屈膝30°或45°)
适用于:1、半月板切除及前交叉韧带重建
2、髌骨不稳定
膝关节正位片示髌骨向外 膝关节正位像显示侧隐窝
侧脱位
交叉征 突起征 双线征
股骨滑车的异常表 现
交叉征
H.Dejour在1987年介绍 了股骨滑车发育不良 在膝关节存侧位片的 特殊表现
在髌骨完全脱位经历 的患者中,96%存在双 叉征,正常人群仅有 3%
突起征
1996年,D.Dejour提出 的,股骨滑车沟基底线 的最高点位于股骨前方 皮质延长线的前方。
Laurin位-外侧髌股角
定义:股骨内外髁顶点的连线BC与髌骨外侧关节 面的切线DE的夹角。如果这个角为0°或向内开 口(小于0°)则为不正常
Laurin位-髌骨指数
髌骨指数定义:髌骨-股骨关节面的内侧间 隙与外侧间隙的比值
小结
无论采取哪种技术拍摄髌骨轴位片,膝关 节屈膝角度非常重要,
如果屈膝角度控制在0-30度,在拍摄出的 髌骨轴位像上,股骨滑车内侧关节面大约 占据1/3,而外侧关节面占据2/3.如果内外侧 关节面各占据50%,则意味着屈膝角度接 近90度,这样的轴位像不能显示股骨滑 车入口的形状,对诊断髌骨关节疾病没有 价值。
游离体
膝关节侧位像-对髌骨不稳定的 诊断和评估非常重要
完美的侧位像:两股骨后髁完全重合
目的:评估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和髌骨高度
拍摄体位:1、屈膝15-20°2、伸直位
股骨滑车的 正常表现
1、股骨滑车沟低于股 骨滑车的侧壁
2、滑车沟基底线的 最高点不超过股骨干 前方皮质的延长线
3、股骨内、外滑车 轮廓线几乎重叠
髌骨形态-Wiberg分型
髌骨关节应力像
在屈膝30°位,术 者用手稳定股骨, 同时向髌骨内侧缘 施加向外侧的推里, 将髌骨推向外侧, 拍摄应力状态下的 髌骨轴位像。
突起征大于5mm即为异 常。
双线征
内外滑车彼此分开, 呈现双线
股骨滑车分型
髌 骨 高
度
三种测量方法的X片表现
膝关节轴位像
反应股骨滑车入口区域是否存在异常 评估髌骨和股骨滑车在滑车入口位置的
对合关系 摄片时屈膝角度不能过大,控制在
30°-45°
Merchant位
Laurin位
Merchant位-车沟角
由两条线构成,分别连接股骨滑车 最低点与滑车内外侧关节面的最高 点。 评估滑车沟的形态,滑车沟越大, 说明股骨滑车水平越低。其平均值 为158°
Merchant位-适合角
如果髌骨棘的最低点在基准线AD的外侧,适合 角就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一般认为适合角平均值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