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合集下载

(完整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

(完整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

附件1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以下简称规划数据库)成果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预检,并统一整理汇交到部。

汇交材料时应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文件和资料清单,清单中需列明汇交数据的省级、市级、县级单位,以及乡级数据的县级单位和中心城区数据的市级、县级单位。

表1各级规划汇交成果概览1. 中心城区规划控制 范围2. 中心城区城镇建设 用地扩展边界(一)省级、市级、县级规划调整完善数据省级、市级、县级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的电子文件,包括调整完善后的规划表格等电子文件。

规划表格的格式采用 称前加6位行政区划代码。

表2指标调整情况表属性结构描述表(ZBTZQKB序 号 字段名称字段代 码 字段类 型字 段 长 度 小 数位 数值域约束 条件备注1 行政区代码 XZQDM Char 12非空M2 指标代码 ZBDM Char 30见“规划主要控制指 标代码表”M3 2014 年现状面积 XZMJ Float 16 2 > 0 M单位:公 顷4 原规划指标 面积 YGHMJ Float 16 2 > 0 M单位:公 顷5 调整后指标 面积TZHMJ Float 162 > 0M单位:公 顷6指标属性代 码ZBSXDMChar2见《县级标准》表42M表3指标分解表属性结构描述表(ZBFJB序 号 字段名称字段代 码 字段类 型字 段 长 度 小 数位 数值域约束 条件备注1 行政区代码 XZQDM Char 12非空M2 指标代码ZBDMChar30见“规划主要控制指 标代码表”M市、县中心城 区规划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 模调整表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 的.mdb 格式,所有文件名1.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2.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 保护图表4规划主要控制指标代码表(注:1.M为必选项,0为可选项。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
Char
12
见GB/T2260
M
参见表3
新增
4
行政区划名称
XZQHMC
Char
100
见GB/T2260
M
新增
5
控制区编号
KZQBH
char
3
非空
O
顺序编号
新增
6
面积
MJ
Float
16
1
>0
M
单位:平方米
新增
7
说明
SM
Char
200
非空
O
新增
(11)基本农田整备区表JBNTZBQ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char
50
M
新增
(16)期末地类图斑表QMDLTB
序号
字段名
字段代码
类型
长度
小数
值域
约束条件
修改说明
11
落实约束性指标1
LSYSXZB1
char
4
O
修改
12
落实指标面积1
LSZMBJ1
float
15
2
>=0
O
修改
13
落实约束性指标2
LSYSXZB2
char
4
O
修改
14
落实指标面积2
LSZMBJ2
float
GHFLBM
Char
4
见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编码表
M
新增
15
扣除地类规划分类编码
KCGHFLBM
Char
4
见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编码表
M
新增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
注意:点状要素位置记录准确,确保其与其它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正确。 线状要素的采集一定要保持其连续性,被其它符号割断而应连接的线,按延 伸方向将其连接。需要建立拓扑关系的线状要素,线段分割在适当的交叉点 或者属性变换点处,以保证拓扑的一致性和要素的逻辑一致性,同时防止微 短线的产生。面状要素保证面域多边形的封闭,以确保区域不遗漏;边线采 集时保证其与其它目标之间的拓扑关系,以防止产生碎多边形。
土地利用活动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生态环境建设其它活动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新建公路规划改扩建公路规划管道运输用地规划民用机场规划港口码头规划水利设施用地规划水库用地规划高压线走廊其他重点建设项目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指标耕地保有量规划指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面积指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指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指标各类用地平衡指标其它指标土地利用规划文档资料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专题报告其它文档
总的来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数据库的建设不再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 一个可有可无的阶段,它在规划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规划决策提供 重要的依据;它更不是规划工作完成后才可形成的成果,而是伴随着规划工作的 逐步深入而逐步形成的信息化成果;它也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一个记录在案的成果, 而是在今后土地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逐步充实内容的一个成果。
3、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采集之前,首先需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设计,包 括实体分类与编码、文件命名、分层与实体定义和属性结构等。 (1)实体分类与编码 作用:空间实体属性分类编码为用户分类分级检索 图形数据、生成应用逻辑图层提供技术上的可行性。 属性分类代码应能为图形显示、编辑、出版提供指 示信息,应与相关的图例、符号相对应。 方法: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主要特征,将土地利 用规划信息划分成不同的门类、大类、小类,构成土 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分类体系,以控制各类信息的编码 和使用。其编码采用七位数字层次码组成,依次表示 大类、小类、一级类和二级类 实例:如土地用途要素层中的未成林造林地,属于 农用地中的耕地。按照国家标准规定,2表示土地用 途要素,01表示农用地,03表示林地,04表示未成 林造林地,则该要素在土地用途中的信息分类编码 为:2010304

土地整治数据库标准

土地整治数据库标准

土地整治数据库标准土地整治是指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环境质量的过程。

而土地整治数据库则是土地整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着土地整治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依据。

因此,建立和规范土地整治数据库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土地整治数据库应包括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现状、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情况、土地整治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数据。

其中,土地资源现状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包括土地整治规划图、土地整治方案、土地整治工程设计等信息;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情况数据包括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检测数据等信息;土地整治效果评价数据包括土地生产力提高情况、土地环境改善情况等信息。

这些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其次,土地整治数据库的标准应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在数据采集方面,要求对土地整治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系统地采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数据存储方面,要求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数据管理方面,要求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及时更新和有效利用;在数据利用方面,要求提供灵活多样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确保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应用。

最后,土地整治数据库的标准应包括数据的共享和开放等方面的要求。

在数据共享方面,要求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在数据开放方面,要求建立数据开放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部分数据,提高数据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促进社会监督和参与。

综上所述,建立和规范土地整治数据库标准对于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土地整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库标准,才能更好地支撑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保障。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对土地进行规划、开发、整理和利用的过程,是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制定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至关重要。

一、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科学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

2.规划应合理布局各类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确保各类用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二、土地开发整理设计。

1.土地开发整理设计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和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布局结构和设施设备等。

2.设计应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各类用地,确保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

三、土地开发整理施工。

1.在土地开发整理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划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土地整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施工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地资源的破坏,减少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土地开发整理管理。

1.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信息化水平,便于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五、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

1.对土地开发整理后的土地利用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结果的应用,为土地开发整理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不断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行为,制定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地能够严格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共同推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

为了更全面、准确、科学地掌握我国土地利用状况,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得以开展。

而在这项重要工作中,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试行具有关键意义。

土地利用数据库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里面装满了关于土地的各种详细数据和信息。

它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土地的类型、面积、分布、权属等重要情况。

而一个科学合理的数据库标准,则是确保这个宝库能够高效、准确运行的关键。

那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到底包含了哪些重要内容呢?首先,它对土地利用分类有着明确而细致的规定。

土地利用分类就如同给土地贴上不同的标签,比如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等。

这些分类的标准更加精确和具体,能够更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的土地,避免混淆和错误。

比如说,对于耕地的分类,不仅要区分水田和旱地,还要考虑到耕地的质量、坡度等因素。

其次,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要求大幅提高。

这意味着在调查和录入数据时,要更加细致入微,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比如,对于土地的面积测量,要采用更先进的测量技术和工具,确保数据的误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对于土地的位置和边界的确定,也要依靠高精度的卫星影像和实地调查,确保数据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再者,数据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也进行了优化。

就好像整理一个杂乱的房间,把不同的物品分类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方便查找和使用。

在数据库中,各类土地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和层次进行组织,使得查询和分析数据更加便捷高效。

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关联和索引,能够快速找到相关的数据信息。

此外,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也得到了高度重视。

土地数据涉及到国家的重要资源信息,必须确保其不被泄露和滥用。

因此,在数据库标准中,制定了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和安全管理措施,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使用相关数据。

试行这一数据库标准,带来了诸多好处。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能够为土地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

天津市乡镇级土地规划数据库标准100914

天津市乡镇级土地规划数据库标准100914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规范(内部参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研究中心二○一○年七月前言为了规范天津市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为规划期规划管理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用途管制、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土地规划信息共享奠定数据基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编制本标准。

目录前言 (1)目录 (2)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1)3.1. 数据库内容 (1)3.2. 要素分类与编码 (1)4. 定位基础 (3)4.1. 高程基准 (3)4.2. 地图投影与分带 (3)4.3. 平面坐标系 (3)5. 规划地类分类与编码 (3)5.1. 规划地类分类与编码原则 (3)5.2. 规划地类分类与编码体系 (4)6. 规划数据库结构定义和要素分层 (5)6.1. 空间要素分层原则 (5)6.2. 空间要素分层体系 (5)6.3. 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 (6)6.3.1. 行政区属性表结构 (6)6.3.2. 行政区界线属性表结构 (7)6.3.3. 等高线属性表结构 (7)6.3.4. 高程注记点属性表结构 (7)6.3.5. 地理名称注记点属性表结构 (8)6.3.6. 地类图斑属性表结构 (8)6.3.7. 地类界线属性表结构 (8)6.3.8. 土地规划地类属性表结构 (8)6.3.9. 土地用途区属性表结构 (9)6.3.10.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属性表结构 (9)6.3.11. 基本农田调整属性表结构 (9)6.3.12. 基本农田整备区属性表结构 (10)6.3.13. 建设用地管制区属性表结构 (10)6.3.14. 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属性表结构 (10)6.3.15.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属性表结构 (10)6.3.16. 城乡增减挂钩范围属性表结构 (11)6.3.17. 城乡增减挂钩图斑属性表结构 (11)6.3.18. 面状、线状、点状重点建设项目属性表结构 (12)6.4. 非空间要素分类 (12)6.5. 非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 (12)6.5.1. 规划文档要素属性结构 (12)6.5.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属性结构 (13)6.5.3. 耕地保护控制指标表属性结构 (13)6.5.4. 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属性结构 (13)6.5.5. 土地整治规划表属性结构 (14)6.5.6.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属性结构 (14)6.5.7. 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属性结构 (14)6.5.8. 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表属性结构 (14)6.5.9. 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属性结构 (15)6.6. 属性值代码 (15)6.6.1. 界线类型代码 (15)6.6.2. 界线性质代码 (16)6.6.3. 等高线类型代码 (16)6.6.4. 土地用途区类型代码 (16)6.6.5. 农用地等别代码 (17)6.6.6. 基本农田调整类型代码 (17)6.6.7. 建设用地管制边界类型代码 (17)6.6.8. 建设用地管制区类型代码 (18)6.6.9. 重点建设项目类型代码 (18)6.6.10. 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性质代码 (18)6.6.11. 土地整治类型代码 (18)6.6.12. 耕地保护控制指标期限类型代码 (18)6.6.13. 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类型代码 (19)6.6.14. 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地类代码 (19)7. 附件 (20)附表1 规划基数分类体系 (20)附表2 规划基数分类及含义 (21)附表2(续1)规划基数分类及含义 (22)附表2(续2)规划基数分类及含义 (23)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实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

实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

实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实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一、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成为实现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手段。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全面、准确、实用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设目标与需求分析(一)建设目标建立一个涵盖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土地规划等多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数据库,实现土地利用数据的集中管理、高效查询、分析和共享,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需求分析1、数据来源多样化,包括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调查数据等。

2、数据精度要求高,能够准确反映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

3、具备强大的查询和分析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三、数据库设计(一)概念设计根据土地利用管理的业务需求,确定数据库的实体和关系。

实体包括土地地块、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权属单位等,关系包括地块与利用类型的关联、地块与权属单位的关联等。

(二)逻辑设计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Oracle、SQL Server 等),设计数据表结构。

数据表包括土地地块表、土地利用类型表、土地权属表、土地规划表等,并定义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约束条件。

(三)物理设计根据数据库的规模和性能要求,确定数据存储方式(如分区存储、索引优化等),合理分配存储空间,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四、数据采集与处理(一)数据采集1、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影像数据。

2、开展土地调查,收集土地权属、利用类型等实地数据。

3、整合现有土地管理相关的各类数据资源。

(二)数据处理1、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类,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2、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核对和标准化处理。

3、对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和整合,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五、数据库管理与维护(一)数据入库采用专业的数据导入工具,将处理好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加载到数据库中。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及技术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及技术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及技术分析摘要: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是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规划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可以实现土地信息处理及管理自动化,提高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包含着大量的土地信息,可以对土地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统计,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只有通过建立覆盖全行政区范围内的、便于更新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才能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技术分析1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要求1.1可实现性可实现性是指在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设备以及管理理念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避免技术要求过高无法实现、资金要求过高造成的财政负担情况。

由于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在各地均比较普遍,应重视技术选取得当、资源配置合理。

1.2可优化性可优化性是指在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完成后,数据库的管理应便捷、有效,能够根据新的数据信息、管理要求,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优化,如更新地理信息数据、新增土地规划数据,既应保证可操作性,也应保证工作效率,避免建设复杂性过高、操作过难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1.3可复用性可复用性是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要求。

由于很多地区的地理数据信息、土地规划信息需要反复使用,数据库建设完成后,相关信息应以标准化文件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或其他智能终端、便携式设备中,以便管理人员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取和查看。

2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准备工作2.1底图数据准备为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管理,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整合。

其中,收集工作底图数据尤其重要,因为这些数据是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管理的基础。

要收集的数据包括行政区划矢量数据、零星地物矢量数据、线状地物矢量数据、地类图斑矢量数据、地类边界矢量数据、DOM影像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规划人员了解土地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以便更好地规划土地利用。

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

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

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前言为了规范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库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规划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委托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目次1. 适用范围 (3)2. 引用标准 (3)3. 术语 (3)4.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基本内容和分类体系 (4)5.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分类与编码 (5)6.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文件命名 (12)7.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分层及定义 (14)8. 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数据结构定义 (21)9. 土地利用规划文档…………………………………………………………………………2410. 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25)11.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元数据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 适用范围本标准包含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内容、存储方式、交换格式,规定了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分类与代码、规划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规划要素的分层、数据结构及元数据,适用于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

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包括县(市)和乡(镇)两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时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国土资源部《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3 术语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内容和汇交要求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内容和汇交要求

附件2广东省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内容和汇交要求二○一四年二月为了规范广东省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建库工作,保障全省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的科学性和统一性,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数据库成果验收、全省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汇交、以及土地整治项目报备打下基础,特制定广东省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包括数据库成果内容要求、汇交要求和数据质量检查要求等内容。

目录1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内容要求 (1)1.1要素与代码表 (1)1.2空间要素分层与属性表结构 (3)1.2.1空间要素分层 (3)1.2.2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 (4)1.2.2.1河流水系、道路交通属性结构 (4)1.2.2.2行政区属性结构 (5)1.2.2.3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 (5)1.2.2.4地类图斑属性结构 (6)1.2.2.5线状地物属性结构 (6)1.2.2.6零星地物属性结构 (7)1.2.2.7农用地整理潜力属性结构 (7)1.2.2.8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属性结构 (8)1.2.2.9其他宜耕农用地整理潜力属性结构 (9)1.2.2.10基塘整理潜力属性结构 (9)1.2.2.11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属性结构 (10)1.2.2.12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属性结构 (10)1.2.2.13土地复垦潜力属性结构 (11)1.2.2.14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属性结构 (11)1.2.2.15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属性结构 (12)1.2.2.16土地整治项目属性结构 (12)1.2.2.17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属性结构 (13)1.2.2.18注记类图层属性结构 (15)1.3非空间要素分类与属性表结构 (16)1.3.1非空间要素分类 (16)1.3.2非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 (17)1.3.2.1土地利用现状表属性结构 (17)1.3.2.2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属性结构 (17)1.3.2.3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属性结构 (18)1.3.2.4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属性结构 (19)1.3.2.5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表属性结构 (20)1.3.2.6土地整治项目表属性结构 (21)1.3.2.7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表属性结构 (22)1.4属性值代码 (23)1.4.1行政区界线类型代码 (23)1.4.2土地利用现状地类编码 (24)1.4.3土地整治项目类型代码 (25)1.4.4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代码 (26)1.4.5农用地等别代码 (27)2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 (28)2.1成果要求 (28)2.2汇交资料清单 (28)2.3电子成果目录组织与文件命名 (30)2.3.1电子成果目录组织 (30)2.3.2电子成果文件命名 (30)2.3.2.1土地整治规划文档 (30)2.3.2.2土地整治规划表格 (31)2.3.2.3土地整治规划栅格图件 (31)2.3.2.4土地整治规划制图文件 (31)2.3.2.5土地整治规划成果说明文档 (32)2.4电子成果格式要求 (32)2.4.1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 (32)2.4.2其它文件格式 (32)2.5其他要求 (33)数据质量检查要求 (34)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内容要求1.1 要素与代码表表1数据库要素和代码表1.2 空间要素分层与属性表结构1.2.1空间要素分层表2空间要素图层描述表1.2.2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1.2.2.1 河流水系、道路交通属性结构表3河流水系、道路交通属性结构描述表HLSX、DLJT1.2.2.2 行政区属性结构表4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XZQ1.2.2.3 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表5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描述表XZQJX1.2.2.4 地类图斑属性结构表6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DLTB1.2.2.5 线状地物属性结构表7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XZDW1.2.2.6 零星地物属性结构表8零星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LXDW1.2.2.7 农用地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9农用地整理潜力属性结构描述表NYDZLQL1.2.2.8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属性结构表10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属性结构描述表GBZJBNTJSQL1.2.2.9 其他宜耕农用地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11其他宜耕农用地整理潜力属性结构描述表QTYGNYDZLQL1.2.2.10 基塘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12基塘整理潜力属性结构描述表JTZLQL1.2.2.11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13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属性结构描述表NCJSYDZLQL1.2.2.12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14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属性结构描述表CZGKJSYDZLQL1.2.2.13 土地复垦潜力属性结构表15土地复垦潜力属性结构描述表TDFKQL1.2.2.14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属性结构表16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属性结构描述表YGHBTDZYKFQL1.2.2.15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属性结构表17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属性结构描述表GBZJBNTJSXM1.2.2.16 土地整治项目属性结构表18土地整治项目属性结构描述表TDZZXM1.2.2.17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属性结构表19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属性结构描述表TDZHZZXM1.2.2.18 注记类图层属性结构表20注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GBZJBNTJSXMZJ、TDZZXMZJ、TDZHZZXMZJ、…1.3 非空间要素分类与属性表结构1.3.1非空间要素分类表21非空间要素分类表1.3.2非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1.3.2.1 土地利用现状表属性结构表22土地利用现状表属性结构描述表TDLYXZB1.3.2.2 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属性结构表23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属性结构描述表TDZZGHKZZBB1.3.2.3 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属性结构表24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属性结构描述表TDZZGHZBFJB1.3.2.4 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属性结构表25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属性结构描述表TDZZQLHZB1.3.2.5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表属性结构表26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表属性结构描述表GBZJBNTJSXMB1.3.2.6 土地整治项目表属性结构表27土地整治项目表属性结构描述表TDZZXMB1.3.2.7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表属性结构表28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表属性结构描述表TDZHZZXMB1.4 属性值代码1.4.1行政区界线类型代码表29行政区界线类型代码表1.4.2土地利用现状地类编码表30土地利用现状地类编码表1.4.3土地整治项目类型代码表31土地整治项目类型代码表1.4.4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代码表32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代码表1.4.5农用地等别代码表33农用地等别代码表(国家级利用等)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根据前述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内容要求,结合广东省各地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各地汇交到省厅的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提出以下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地利⽤规划数据库标准⼟地利⽤规划数据库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利⽤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属性数据结构、图形数据结构、影像数据结构、⽂件命名规则、元数据和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

本标准适⽤于乡(镇)级(含和乡镇级同⽐例尺的中⼼城区)⼟地利⽤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同时也适⽤于仅包含⼟地利⽤规划⽂本、指标、影像等要素的市级、县级⼟地利⽤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然⽽,⿎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研究是否可使⽤这些⽂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民共和国⾏政区划代码GB/T 13989 国家基本⽐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7798-2007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9231 ⼟地基本术语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1010-2007 ⼟地利⽤现状分类TD/T 1014-2007 第⼆次全国⼟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6-2007 《⼟地利⽤数据库标准》TD/T 1019-2009 《基本农⽥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3 国⼟资源信息核⼼元数据标准国⼟资源部《市级⼟地利⽤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国⼟资源部《县级⼟地利⽤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国⼟资源部《乡级⼟地利⽤总体规划编制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

3.1 要素feature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GB/T 17798-2007 3.4要素]3.2 要素性质feature arribute要素的性质。

[GB/T 17798-2007 3.5要素性质]3.3 类class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要素集合。

3.4 对象object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状态与⾏为特征的实体。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自然资源部2019年5月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2)5数学基础 (5)6数据库结构定义 (5)7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1)8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22)9元数据 (22)附录A(资料性附录)国土空间规划数据交换格式 (2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数学基础、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属性值代码等。

本标准适用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30319-201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3术语和定义3.1基础地理信息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GB/T13923-2006,2.1基础地理信息]。

3.2要素feature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GB/T17798-2007,3.4要素]。

3.3类class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TD/T1016-2007,3.2类]。

3.4层layer具有相同空间特征和属性的实体及其属性的集合[TD/T1016-2007,3.3层]。

3.5标识码identification code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TD/T1016-2007,3.4标识码]。

3.6矢量数据vector data以坐标或有序坐标串表示的空间点、线、面等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有关属性数据的总称[GB/T16820-2009,5.13矢量数据]。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对土地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是指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范和要求,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一、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

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应当优先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植被、水体和土壤,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合理利用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应当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性和功能,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 社会公益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应当充分考虑社会公益性需求,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4.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应当注重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要求。

1. 土地规划设计。

土地开发整理应当编制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性和功能,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 土地开发施工。

土地开发整理应当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土地平整、绿化、排水等工程建设,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

3. 生态环境保护。

土地开发整理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修复植被、水体和土壤,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 社会公益设施建设。

土地开发整理应当充分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合理规划和建设道路、公园、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5. 安全生产管理。

土地开发整理应当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施工安全。

6. 资源节约利用。

土地开发整理应当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三、土地开发整理的监督管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2〕139号,2002年4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2〕139号,2002年4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2〕139号(2002年4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科学指导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现就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规划的编制(一)指导思想: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内涵挖潜为重点,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水平,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主要任务: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方向,提出重点区域、工程和项目等,拟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主要内容:1.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潜力;3.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任务;4.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规模、布局、项目等;5.分析评价土地开发整理的预期投资和效益;6.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制定全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和政策,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省、地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提出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提出本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区域平衡的原则、方向和途径,确定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方向。

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明确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位置、范围、规模,作为确立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依据。

(四)编制原则:1.保护、改善生态环境;2.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3.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5.因地制宜,统筹安排;6.切实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五)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跨行政区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由涉及区域的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国土资源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国土资源部

附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根据市(地)级、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6~1028,以下简称《标准》),结合当前市(地)级、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各地提交到部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以下简称规划数据库)成果提出以下要求:一、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报部审查或备案的各级规划数据库材料应包括纸质报送公文1份、电子成果数据2份、加盖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公章的纸质资料清单1份。

电子成果数据内容包括数据库成果和数据库说明文档。

其中数据库成果内容按照相适用的规划数据库标准的规定内容报送,包括空间要素、非空间要素和元数据等,具体参见《标准》中的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和相关数据库结构定义。

数据库说明文档包括数据库有关情况说明、栅格图-图层对照说明、规划数据库成果报送资料清单、规划数据库质量检查结果记录等文档。

(一)数据库空间要素空间要素包括原始建库格式的矢量数据、标准交换格式的矢量数据和规划栅格图数据。

原始建库格式的矢量数据,各层一般按照“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图层名称.扩展名”的规则命名,中心城区按照“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downtown+图层名称.扩展名”的规则命名。

标准交换格式的矢量数据采用VCT格式或Shapefile格式(包括主文件*.shp、索引文件*.shx和dBASE表文件*.dbf)。

VCT格式文件名称一般按照《标准》规定的命名规则命名,中心城区规划的文件名称将命名规则中乡级行政区划代码改为“downtown”。

Shapefile格式文件各图层一般按照“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图层名称.扩展名”的规则命名,中心城区按照“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downtown+图层名称.扩展名”的规则命名。

规划栅格图数据格式采用jpg格式,分辨率要求在300PPI以上。

文件命名一般按照“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乡级行政区划代码+栅格图全称.jpg”的规则命名,中心城区规划按照“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downtown+栅格图全称.jpg”的规则命名。

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编制指南最新版

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编制指南最新版

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编制指南最新版你知道吗?其实国土空间规划这个事儿,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但要是真心说起来,其实也就是咱们每个地方该怎么“安家”该怎么“盖房子”的一个计划。

对,就是这么简单!你看,国家有这么一块大大的“拼图”,每一块拼图上都有土地、城市、乡村,甚至连森林山川都得有它们自己的位置。

现在,咱们要做的就是给这个大拼图一个合适的布局,让它看起来又整洁又有秩序,又能让每个人都过得舒舒服服。

说白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目的,就是把“家”安排得妥妥帖帖的,让大家住得舒服,出门方便。

你想啊,如果把所有的房子都盖到一起,城市的交通就会堵成个大菜市场,空气也会变成熏得人透不过气的那种。

所以,规划师们就得考虑怎么把不同的功能区域分开,像住宅、商业区、工业区啥的,每个都得有一个合适的位置,让它们各司其职。

就好像你家厨房和卧室不能搞在一起,厨房做饭时油烟四溅,卧室能忍吗?那说到这个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编制的事儿,它其实是这整个规划的“底盘”。

是的,你没听错,数据库就是整个规划工作的“数据仓库”,它把所有的信息都整合到一起,变成一个超大的数据库,好比是一个有着超级强大记忆力的大脑。

这个数据库要记录下每一寸土地的使用情况,像是哪个地方可以建房子,哪个地方需要保护,哪个地方可以搞商业开发,哪个地方又要划为生态保护区。

你想啊,要是没有这个数据库,地方上的领导和规划师们根本不知道哪块土地该怎么用,最后搞成什么样,简直就是一场“土地大乱斗”。

编制这个数据库,可不是随便乱填的。

它得严格遵循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则,就好比做菜要有配方,做规划也得有“菜谱”。

你看,数据库编制的指南就像是一本“操作手册”,指导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怎么做、怎么填数据,怎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

这个操作手册就像是给大家指路的灯塔,要是没有了它,大家就像在大海里迷失方向,摸不着北。

就拿数据来说吧,准确、完整的数据才能保证整个国土空间规划的效果,假如数据不精准,那可就等于给自己设了个坑,最后到头来,城市变得不堪重负,资源浪费严重,真是得不偿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25数据库结构定义46数据文件命名规则147数据交换格式168元数据17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分类代码18附录B(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样本23附录C(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信息元数据示例27表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要素代码表2表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信息要素分层、定义与属性关联表4表3表格信息要素属性关联表5表4行政区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Q)5表5行政界线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JX)6表6等高线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GX)6表7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GCZJD)6表8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LTB)6表9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ZDW)7表10零星地类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LXDL)7表11开发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QL)8表12开发整理规划区域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HQY)9表13面状工程、线状工程、点状工程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C)9表14面状项目、线状项目、点状项目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XM)10表15注记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ZJ)11表1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区域平衡表(属性表代码BG_BCGDPHB)11表1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构调整表(属性表代码BG_GHJGTZ)11表18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标分解表(属性表代码BG_GHZBFJ)12表1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表(属性表代码WB_WBXX)12表20界线类型代码表12表21界线性质代码表13表22等高线类型代码表13表23权属性质代码表13表24土地开发整理类型代码表13表25比例尺代码表14表26规划图类型代码表15表2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编码16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代码表18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代码表20前言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1 范围本标准包含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内容和交换格式,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信息的分类与代码、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规划要素的分层、数据结构及元数据,适用于指导国家级、省级、市级以及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建设和实现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9231土地基本术语GB/T17798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TD/T1016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XXXX-XXXX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报批稿)国土资源部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要素feature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GB/要素]类class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层layer具有相同应用特性的类的集合。

标识码dentificationcode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landdevelopmentandconsolidationplan在现有资料和补充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潜力,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布局和项目等,测算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投入和综合效益,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土地整理landconsolidation为改变地块零散、插花状况,改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环境,而采取的一整套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权属的综合措施。

[GB/T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4.7.1]土地复垦landreclaimation对因生产、建设活动挖损、塌陷、压站(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压占)、污染或自然灾害毁损等原因而造成的目前不能利用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GB/T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4.6.3]土地开发landdevelopment对未利用地或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的措施,使其成为可利用的和(或)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较高的土地的过程。

[GB/T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4.3.1]区域region为统筹安排某行政区内耕地等各类农用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和结构,所划定的范围。

[国土资源部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工程engineering为落实土地开发整理任务,或解决重大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流域开发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国土整治活动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为目的,所采取的有效引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组织形式。

[国土资源部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项目project指规划期间以增加耕地为主要目的,围绕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和工程,集中资金进行的土地开发整理活动。

[国土资源部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元数据metadata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TD/元数据]。

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数据库内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要素、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区域要素、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标要素等。

要素分类与编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

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数据要素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和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XXXXXXXXXX||||||大类码小类码一级类要素码二级类要素码三级类要素码四级类要素码其中:a)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基础地理专业为10,土地信息专业为20,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土地利用的业务代码为0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业务代码为04。

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二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三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四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b)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中的基础地理要素代码结构与代码。

c)各要素类中如含有“其他”类,则该类代码直接设为“9”或“99”。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各类要素的代码与名称描述见表1。

表1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要素代码表1 数据库结构定义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要素组织管理1.1.1 空间要素分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图层名称及各层要素见表2,应用时可按照要素分类进行图层扩充:表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信息要素分层、定义与属性关联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非空间信息数据包括表格信息和文本信息,表格信息采用二维关系表的方式进行组织管理,文本信息利用文件方式进行组织管理。

非空间信息的要素和属性关联表见表3。

表3 表格信息要素属性关联表1.2.1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要素属性表描述以下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要素所对应的属性结构表。

1.2.1.1 行政区属性结构表表4 行政区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Q)表5 行政界线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JX)表6 等高线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GX)表7 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GCZJD)表8 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LTB)表9 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ZDW)表10 零星地类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LXDL)表11 开发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QL)表12 开发整理规划区域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HQY)表13 面状工程、线状工程、点状工程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C)表14 面状项目、线状项目、点状项目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XM)表15 注记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ZJ)1.2.2.1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区域平衡表表16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区域平衡表(属性表代码BG_BCGDPHB)表17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构调整表(属性表代码BG_GHJGTZ)表18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标分解表(属性表代码BG_GHZBFJ)表19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表(属性表代码WB_WBXX)1.2.4.1 界线类型代码表20 界线类型代码表表21 界线性质代码表表22 等高线类型代码表表23 权属性质代码表表24 土地开发整理类型代码表2 数据文件命名规则标准图幅土地利用数据文件命名规则以标准图幅为基础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如下:XX XX X XXXX X XX XXX XXX XXX.XXX |||||||||专业代码业务代码比例尺代码年代时间1:100万图幅行号1:100万图幅列号图幅行号图幅列号特征码命名规则说明:a)主文件名采用二十一位字母数字型代码,行列号位数不足者前面补零,扩展文件名因文件格式不同而不同;b)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基础地理领域信息为10,土地领域信息为20,地质领域信息为30;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土地利用规划业务的业务代码为03。

c)比例尺代码表见表25。

表25 比例尺代码表1)1:1000000图幅行、列号的计算:a=[φ/4°]+1 (1)b=[λ/6°]+31 (2)式中:a——1:1000000地形图图幅所在纬度带的数字码;[]表示商取整;φ——图幅内某点的纬度或图幅西南廓点的纬度;b——1:1000000地形图图幅所在经度带的数字码;λ——图幅内某点的经度或图幅西南廓点的经度。

2)相应比例尺的图幅行、列号的计算:c=4°/Δφ-[(φ/4°)/Δφ] (3)d=[(λ/6°)/Δλ]+1 (4)式中:c——所求比例尺图幅的行号;Δφ——所求比例尺图幅的纬差(1:1万图幅纬差2’30”);[]——商取整;()——商取余;φ——图幅的某点的纬度或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纬度;d——所求比例尺图幅的列号;λ——图幅内某点的经度或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经度;Δλ——所求比例尺图幅的经差(1:1万图幅经差3’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