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掌握其内涵和外延。
2. 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了解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探讨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分析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和内涵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4. 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5. 案例分析:典型地域的人类活动与地域发展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内涵和外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
2. 难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机制,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的成因,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内涵和外延。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察和理解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相关章节内容。
2. 参考资料: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案例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地图、图片等。
4. 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课堂探究和记录学习成果。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域的人类活动,激发学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兴趣。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八、人口和聚落
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原因
对生育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与环境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
概念
人影响因素
口环境人口容量特点
与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环中国环境人口容量
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
人口素质与环境
人口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分类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迁移
乡村的形成
聚落的形成
城市的起源
自然因素城市的位置分布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职能分类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城市的地域结构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掌握其内涵和外延。
2. 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和内涵。
2.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4. 实例分析:交通运输线、商业网、人口和城市分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内涵和外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2. 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地理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讲解概念:介绍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和内涵,解释其重要性。
3. 分析影响:讲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4. 实例分析:分析交通运输线、商业网、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表现。
5.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的掌握情况。
3. 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科书。
2. 多媒体课件: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图片、视频等。
3. 练习题:相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练习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通过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类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思考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类型与特点3.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因素4. 案例分析:农业活动的地域联系、工业活动的地域联系、商业活动的地域联系、交通活动的地域联系、城市活动的地域联系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意义和作用。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类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2. 讲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讲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类型与特点。
4. 讲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因素。
5. 开展案例分析,分别分析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等活动的地域联系。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2.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类活动,分析其地域联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区域地图等。
2. 图片: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实例图片。
3. 案例材料: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等活动的地域联系案例。
2019 第8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1节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交通运输布局-教学文档
第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一节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交通运输布局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对应学生用书第144页)[识记—基础梳理]1.交通运输(1)概念: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经济部门,是实现人员和物资等位移的主要手段。
(2)主要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
(3)基本要求: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运行速度快、连续性强。
(4)合理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相互协作 (5)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和网络化。
2.现代通信(1)功能:实现信息传递、联络和协调社会。
(2)分类: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
(1)概念: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
(2)作用: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
(3)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生产、收购、储存、调运、销售、消费者。
[易误点拨]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运输工具交通运输方式是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除了管道运输是运具和运输线路合二为一外,其他运输方式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是分离的,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分别是上述运输方式的运输工具。
两个概念不可混淆。
[理解—要点突破]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
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客运的选择要根据价格、安全、时效、目的等进行,都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图解如下:3.采用优选法确定货运方式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运距⎩⎨⎧短途——公路(活物、鲜货)远程⎩⎨⎧⎭⎬⎫航空铁路水运运量⎩⎨⎧小——航空(贵重、急需)大⎩⎨⎧⎭⎬⎫铁路——高水运——低运费 总的来看,公路运输,适合小批量货物、中短途运输,价格较铁路贵、较民航便宜;铁路适合长途运输,价格便宜,速度快,也更安全;民航速度最快,适合高附加值和对时间要求严格的货物;水运速度慢且只能在靠近水的地方采用,有较大限制;管道多用于运输气体和液体。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了解本章内容安排和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定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第二章:交通运输2.1 教学目标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作用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2.2 教学内容交通运输的定义和分类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作用2.3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第三章:商业贸易3.1 教学目标理解商业贸易的概念和作用了解不同商业贸易形式的运作和影响3.2 教学内容商业贸易的定义和分类各种商业贸易形式的特点和作用3.3 教学方法利用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商业贸易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商业贸易对地域联系的影响第四章:城市化4.1 教学目标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过程了解城市化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挑战4.2 教学内容城市化的定义和过程城市化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挑战4.3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第五章:区域发展差异5.1 教学目标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原因了解区域发展差异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区域发展差异的定义和原因区域发展差异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5.3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发展差异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第六章:信息系统6.1 教学目标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了解不同信息系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分类各种信息系统的作用和应用6.3 教学方法利用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信息系统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系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第七章:人口迁移7.1 教学目标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原因了解人口迁移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挑战7.2 教学内容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原因人口迁移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挑战7.3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人口迁移的趋势和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第八章:资源开发与利用8.1 教学目标理解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概念和原则了解不同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8.2 教学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定义和原则各种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特点和影响8.3 教学方法利用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分析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9.1 教学目标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地域联系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地域联系的影响9.3 教学方法利用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地域联系的重要性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10.1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0.2 教学内容选取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进行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10.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第十一章:互联网与全球化的影响11.1 教学目标理解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分析互联网和全球化如何改变人们的交流和互动方式11.2 教学内容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互联网和全球化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具体影响11.3 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如实时新闻、社交媒体等,展示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实际影响引导学生讨论互联网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十二章:旅游活动与地域联系12.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活动的概念及其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分析旅游活动如何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2.2 教学内容旅游活动的定义和分类旅游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作用12.3 教学方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旅游活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旅游活动对地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十三章:农业活动与地域联系13.1 教学目标理解农业活动的概念及其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分析农业活动如何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3.2 教学内容农业活动的定义和分类农业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作用13.3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农业活动的地域差异引导学生分析农业活动对地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十四章:工业活动与地域联系14.1 教学目标理解工业活动的概念及其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分析工业活动如何塑造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和发展模式14.2 教学内容工业活动的定义和分类工业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作用14.3 教学方法利用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工业活动的地域分布引导学生分析工业活动对地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目标总结本章内容,强化学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理解展望未来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5.2 教学内容回顾本章涉及的主要概念和理论讨论未来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可能发展趋势1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关键点利用前瞻性文章、预测报告等资源,展望未来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2)掌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了解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差异性;(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与内涵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4.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案例分析5.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意义与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与内涵;(2)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差异性分析;(2)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意义与价值。
四、教学方法1. 地图分析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2.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比较法: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4. 小组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为什么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与内涵;(2)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介绍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3. 案例分析:(1)分析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案例,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2)让学生结合案例,思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意义与价值。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差异性;(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高中人文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高中人文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①交通运输的作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事业,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对外交往,有重要意义。
②通信的作用: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
邮政网络和电信网络是社会活动的“神经系统”,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
③商业、服务业的作用:商业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价值,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服务业通过租让劳务,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交通运输和通信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现代五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货运应根据货物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
·客运也要根据运距、价格、时间来选择运输方式。
①公路运输:方便、快捷、运量小、运费较高。
机动灵活、发展最快、应用最广。
运输对象:活物、鲜货、短程货运、短途客运。
②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但造价较高。
中、俄等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运输对象:运程、数量大、专用货物(家畜、军需物质)。
③水路运输:运量最大、投资少、成本最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历史最悠久。
运输对象:大宗、笨重、不急需的远程货物。
如:煤、油、粮、盐等大宗笨重货物。
④航空运输:速度最快、效率高,但运量小、运费最高。
运输对象:长途客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
如:急救药品,电子产品。
⑤管道运输: 连续性强、安全、方便、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
运输天然气、石油等。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Ⅰ.交通运输中的线——是交通运输发生最基本的因素A.铁路的建设:⑴中国铁路的建设:①我国第一条铁路:英国人建:1825年上海——吴淞。
自行建设:1881年唐胥铁路。
②铁路运输的作用: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加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联系;进行文化科技交流,保证国家政治统一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基本概念;(2)掌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能够分析人类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实例,观察和分析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表现;(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模拟和分析人类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认识;(2)提高学生对地域联系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概念:解释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含义,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如何在不同地域之间产生联系。
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表现:通过地图和实例,观察和分析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表现,如交通、通信、商业、人口流动等。
4. 人类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模拟和分析人类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如城市化、交通网络的发展等。
5. 案例分析:选择具体的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具体情况,如全球化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地区间的人口迁移等。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地理》教科书相关章节。
2. 地图和图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相关地图和图表。
3. GIS软件:ArcGIS或Q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思考,如提问:“你曾经听说过哪些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影响?”2. 授课:讲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通过地图和实例展示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表现。
3. 实践操作:利用GIS软件,让学生亲自动手模拟和分析人类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如城市扩张、交通网络的发展等。
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践操作中的发现,并思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意义和影响。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23讲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
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对地域 联系有哪些影响?
[我来解答] “网购”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商品在不同区域间 的交换,因此促进了地域间的商业联系,但是减少了商品的 批发等_周__转___环节,使商品_流__通___环节减少。
考法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及合理选择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
2.通信
(1)功能:实现信息传递和传播、联络和协调社会。
(2)分类
邮政通信
电信通信
业务 范围
传 办 代递理理_汇业__兑务_信_业等_函_务__、__金和融包业裹务,、电卫话星、通传信真、、数移据动传通输信等、
主要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 有线电、___无__线_____电、
载体 等运输线路
光等
影响 因素
___地__形______障碍以及台 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 害
地形障碍、__太__阳__活__动___ 等
3.商业贸易 (1)概念: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等经济活动 的部门。 (2)作用: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 桥梁。 (3)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生产 → 收购 → 储存 → 调运 → 销售 → 消费
重难提示 1.地域联系方式的选择及其特点。(重点) 2.交通运输线路的区位选择。(重难点)
考点一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1.交通运输 (1)概念: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经济部门,是实现人员和 ________物__资__等位移的主要手段。 (2)主要方式:________铁__路___、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评价运输方式的指标是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 _______通__达__性__。
3.交通运输方式的确定 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 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 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2、交通运输和通信③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以京九铁路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c.汽车站:要与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顾客d.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因此建设港口时要考虑其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以及腹地、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以上海港为例,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所需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水流分叉多,河道分散,来自河流上中游的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④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线(如铁路、航线)、点(车站、码头)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ppt
巩固练习
1、修建进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 举措,计划中铁路进藏有青藏、川藏等方案。据此回答。
(1)青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什么?
多高大山脉,山间有盆地、宽谷,地面波状 起伏,相对高度小
(2)选择青藏铁路的好处是什么?
修建铁路工程量小,费用少,工期相对较短。
(3)修建青藏铁路克服了哪些主要难题?
决定 走向
影响局
自然环境
部走向
线
保 障 走 向 科学技术因素
2、几条具体交通线的区位因素
1、京九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的紧张 状况和活跃整个路网)。
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促进工农业、旅游业
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开发)。
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思考讨论
二、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与线的线的区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重要因素。包括地 形、气候、河流等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包括合 理布局交通网、促进经济发展、城 镇发展、民族团结、国防需求等。 科学技术因素:影响深远。包括克 服的不利自然因素等。
社会经济因素
铁路--公 路运输网 铁路--公 路--内河 水路运输 网
管道
(3)交通运输是联系世界各地的纽带
①亚欧大陆桥
鹿 特 丹 圣 彼 得 堡 莫 斯 科
阿 拉 山 口
海 参 崴 连云港
②运输繁忙的航海线 北大西洋航线 北太平洋航线 北大西洋航线
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 北美洲东岸经巴拿马运河至西岸航线
(4)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2、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改善交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和巩 固国防;技术保证;三大不利条件。 3、宁西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直接沟通西北与华东地区;促进经济发展和城 镇建设。 4、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直接沟通西南与华南沿海地区;促进经济发展 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巩固民族团结、加快脱贫步 伐。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形。 5、长江航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沟通东西交通;沿线经济发达、城镇较多;利于 西部开发;与其它交通线配合较好;航道条件好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一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布
①缩短路程 ②增加运量 ③减少货物破损 ④增强贸易灵
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
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
B.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
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
[获取和解读信息] 图中显示了西南海洋运输线路。第(1)题, 与陆路运输相比,海运路程明显增加,故“缩短路程”的描述 错误;一般来说,公路运输比较灵活,故“增强贸易灵活性” 的描述错误;海洋运输货运量大,由于在海上运输相对陆路比 较平稳,可以减少货物破损,故 C 项正确。第(2)题,甲处位于 赤道附近,因为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约是 0 度,所以看不到北 极星,A 项错误;出发时是冬季,一路顺风顺水,到达乙处时, 正好盛行东北季风,可以借右后方的东北风作为动力,B 项正 确;到达丙处时,北半球还是冬半年,丙处河流冬半年水量较
(3)作用:保障城市活动有效运转,影响居民生活。
(4)基本原则
(5)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
1.青藏铁路以桥代路
[图文拓展]
青藏高原冻土上最长铁路桥—清水河特大桥,位于海拔 4 500 多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全长 11.7 公里,是青藏铁路线上最长 的“以桥代路”特大桥,也是整个青藏铁路格拉段建设的重点 控制工程。 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环境,使野生 动物在桥下可以自由迁徙。
1.(2016·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步伐, 2016 年 5 月,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 材料二 随着江苏省沿海高铁(①)、连淮扬镇高铁(②)、徐宿淮 盐高铁(③)等开工建设,各省辖市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下图 为江苏已有铁路与规划在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及重要性;(2)掌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分析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和报告,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2)认识人类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概念:解释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含义,阐述其包括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方面。
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
3. 地域联系的影响因素:介绍影响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因素,如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交通通讯等。
4. 地域联系的实际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如城市化、工业布局、农业发展等。
5.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讨论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地图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分布特点和地域联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报告演示法:鼓励学生制作报告,进行课堂演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地图和案例材料;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报告演示所需设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报告演示中的表现;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 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案例、讨论问题时的思维深度和创新性。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才能做到。同时交通线路密集,结构完整。
答案:D
目 录
鲁教版地理
第一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基 础 知 识 要 打 牢
第一讲 局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__交通运输布
考纲下载
生产活动中地域
高 频 考纲解读 考 点 1.识记: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要 通 关 2.理解:主要区位因素对交通运
学 科 能 力 要 过 硬
鲁教版地理 目 录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8.(2011·浙江高考节选)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下 表为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鲁教版地理
目 录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月份 1 4 7 10
甲 气温(℃) -6.7 6.0 20.5 8.9 降水(mm) 45.6 64.0 76.6 63.0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目录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一讲 局 第二讲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布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鲁教版地理
单元回味一刻钟
目 录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考情分析]
此考点常以景观图、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交通运 输方式的选择、影响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时考查学生提取图文信息能力 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
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同
时考查学生对图示的判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
度较小。
鲁教版地理 目 录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鲁教版地理 目 录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命题立意:本题以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 为背景,考查城市交通特点及对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影响, 难度较大。 解析:事故多发地车流量大,因此图中东部地区商业网点 密度大,车流量大;乙地附近车流量小,停车场应建在车
流量大、事故多发地附近的地区。
答案:D
目 录
鲁教版地理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6.(2011·天津高考节选)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 条自然原因。
命题立意:本题以区域水系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影响河流
运输的主要影响因素,难度中等。
鲁教版地理 目 录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解析:分析河运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有:河流径流量及 季节变化;河流落差;河网密度或者是否相连通。 答案: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 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量 季节变化大)。
鲁教版地理
目 录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7.(2011·北京高考节选)读下图,完成下题。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 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石油运输的主要特点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难 度较小。 解析:石油运输用管道和海运最为合适,陆地运输宜选用管道。 答案: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 高,占地较少。
鲁教版地理
目 录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A.多断崖、深谷 B.多石灰岩溶洞
(
)
C.多高山、陡坡
D.多角峰、U形谷
( )
2.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A.减轻冰川的危害
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
B.减轻冻土的危害
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命题立意:本题以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影响山区交通线
乙 气温(℃) 降水(mm) -12.4 90.0 3.3 75.5 19.1 118.5 6.5 96.0
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 条件。 命题立意:本题以五大湖周围区域图为背景,考查港口形 成的区位因素,同时考查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和知 识迁移运用能力。
鲁教版地理 目 录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解析:小麦输出港除了考虑港口建设区位条件(经济腹地、 水陆交通便利),还要考虑水运的优势条件(运价低)。 答案: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 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 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路交通枢纽,便
于小麦输出。
1.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鲁教版地理
)
目 录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2.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间相互协作。 (5)简述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 答案:高速化、大型化、专用化、网络化。 2.现代通信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学 科 能 力 要 过 硬
(1)功能:实现 信息传递 和传播,联络和协调
社会 的作用。 (2)分类:邮政通信和 电信通信。
鲁教版地理
解 题 训 练 要 高 效
目 录
第一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目 录
鲁教版地理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考题印证]
(2012·江苏高考)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 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 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 其中特大桥23 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 长的55%。 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 回答1~2题。(双选)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学 科 能 力 要 过 硬
答案: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3)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运行速度快、连续性强。
鲁教版地理
解 题 训 练 要 高 效
目 录
第一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4)如何才能实现合理的运输?
基 础 知 识 要 打 牢
答案:①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②各种运输方式之
目 录
鲁教版地理
第一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3.商业贸易
基 础 ①主要环节:收购→调运 →储存→销售 。 知 识 ②作用:联系工业和农业、 城市和乡村 、生产和消费 要 打 牢 之间的桥梁。
(1)商业:
高易:
学 ①概念:通常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 劳务 和其 科 能 力 他生产要素等通过 国际市场 进行的交换和交易活动。 要 过 ②国际贸易不平衡: 硬 解 题 训 练 要 高 效
联系的重要性和
主要方式。
输线和点的影响。
3.应用:根据具体条件,合理选择
交通运输方式,分析影响某一交 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
解 题 训 练 要 高 效
目 录
鲁教版地理
第一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基 础 知 识 要 打 牢
一、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1.交通运输 (1)地位与作用: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经济部门,是实现 人员 和 物资 等位移的主要手段。 (2)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
鲁教版地理 目 录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3.(2011·北京高考)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
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根据图中交通 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 )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鲁教版地理
目 录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4.(2010·天津高考)据下图判断,莫斯科城市道路网络布
局形式的主要形成因素是 ( )
A.城市性质,城市规划 C.环境质量,城市规模
B.城市职能,产业布局 D.地表形态,经济水平
鲁教版地理 目 录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命题立意:本题以莫斯科城市道路网络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城 市道路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难度较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城市道路网络的因素。影响交通线的 区位因素包括:为了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 布需要、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等5个方面 。其中社会经济条件 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势、地质、 河流、气候等条件限制)。图中为典型的环行——放射式道路 网络,交通便捷,反映了城市建筑集中,是在地势平坦的条件
基 础 知 识 要 打 牢
类别
任务
影响因素 地形障碍 、 自然灾害 地形障碍、太 阳活动等
邮政 利用 交通工具 和运输网 信函和包裹 通信 络,传递___________ 电信 通信 利用 有线电、无线电 、光 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学 科 能 力 要 过 硬
语言等信息
解 题 训 练 要 高 效
鲁教版地理 目 录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解析:第3题,由题意知,该段铁路为“上坡段”,故其不 是沿等高线布线,A错。该段铁路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
故P箭头方向为铁路离开拉萨的上坡方向,所以C错。由于是
某处的景观,P箭头不一定指示方位的正北方;由于该地位 于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低于零度河流是结冰的,故B项 正确。第4题,M、N间的堆积物来自山沟,是由于高山积雪、 冰雪融化时洪水携带泥沙在山前堆积而成。第5题,T设施位 于沟谷口,主要作用是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答案:3.B 4.C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