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视功能异常解析

合集下载

简述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处理原则。

简述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处理原则。

简述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处理原则。

双眼视功能异常是指两只眼睛无法协调工作,导致视觉受损或产生其他问题的情况。

这种异常视功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眼球运动不协调、眼睛的屈光度不平衡等。

针对双眼视功能异常,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处理原则来改善患者的视觉问题。

对于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处理,我们应该进行全面的视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这包括检查视力、眼球运动、眼球屈光度等方面。

通过全面的检查可以确定视觉问题的具体原因,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

针对不同的视功能异常,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比如对于眼球运动不协调引起的视觉问题,可以通过眼球运动训练来加强眼球的协调性;对于眼球屈光度不平衡引起的视觉问题,可以通过配戴适当的眼镜或隐形眼镜来纠正屈光度差异。

对于一些严重的双眼视功能异常,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比如对于斜视患者,可以通过斜视手术来纠正眼球的位置,从而改善视觉问题。

对于一些屈光度不平衡严重的患者,也可以考虑进行屈光手术,通过改变角膜的形状来纠正屈光度差异。

除了治疗手段,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措施来改善双眼视功能异常。

比如对于一些轻度的视觉问题,可以通过眼保健操和眼球按摩来加强眼肌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对于一些近视患者,可以通过定期眼部放松和远离电子屏幕来减轻眼睛的疲劳。

对于长期存在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视觉康复训练。

视觉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来加强视觉系统的功能的方法。

通过视觉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双眼视功能的正常水平,提高视觉质量。

对于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处理,我们还应该注重预防和健康教育。

通过加强对眼睛保健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眼健康意识,减少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发生。

同时,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和眼健康检查也是预防双眼视功能异常的重要措施。

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处理原则包括全面的视觉检查、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辅助措施的应用、视觉康复训练和预防与健康教育。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双眼视功能异常,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类型

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类型

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类型
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复视:当外界同一物体投射在两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即投射在注视眼中心凹和斜视眼周边视网膜上,中心凹的物像在正前方,周边视网膜的物像在另一个视觉方向上,因此一个物体被感知为两个物像,这被称为复视。

2. 混淆视:当外界不同物体分别投射在两眼的黄斑中心凹,两个不同的物像在视皮质无法融合,称为混淆视。

3. 抑制:在两眼同时视的情况下,主导眼看清物体时,为了克服复视和混淆视,另一眼的周边视网膜和中心凹分别被抑制,两眼分别检查视力时,最佳矫正视力正常或两眼视力平衡。

4. 弱视:如果斜视仅限于单眼,斜视眼中心凹的抑制会导致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形成斜视性弱视。

5. 中心旁注视:弱视程度加重后,受累可能丧失中心注视能力,形成中心旁注视。

6. 异常视网膜对应:发生斜视后,在两眼同时视情况下,主导眼中心凹与斜视眼周边视网膜可以产生新的对应关系,形成异常视网膜对应。

此外,视觉异常的症状还包括重影、色觉异常、色盲、眼前一过性发黑、视物变形等现象,以及在夜间或光线不好的情况下很难看清楚外界环境或物体,严重时可出现失明现象。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

视功能异常

视功能异常

视功能异常视觉功能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人可能会遭受视觉功能异常,这会严重干扰他们的日常生活。

视觉功能异常是指通过眼睛看到的图像经过大脑处理后出现错误或异常。

这种异常可以是视力模糊、眩晕、双重影像等。

首先,视力模糊是最常见的视觉功能异常之一。

有些人可能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而有些人可能会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造成视力模糊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近视、远视、散光等。

视力模糊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例如无法清晰地看清人们的面部表情、无法阅读书籍或电子屏幕上的文字等。

其次,眩晕也是一种常见的视觉功能异常。

有些人可能会在转头或快速移动时感到头晕目眩。

眩晕的原因可能是内耳问题、血液循环问题或其他神经问题。

眩晕会让人感到不安和困扰,影响他们的行动和参与社交活动。

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如开车、行走和上下楼梯都会因为眩晕而变得困难和危险。

另外,双重影像也是一种常见的视觉功能异常。

这种异常意味着人们看到的物体或图像出现了重叠的现象,看起来就像是有多个重影。

双重影像可能会让人们感到困惑和迷惑,让他们难以分辨真实的物体。

这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和任务都是一个挑战,例如穿衣服、吃饭和写字。

对于视觉功能异常的人们来说,寻求医学专业人士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眼科医生可以通过检查和测试来确定异常的原因,并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视觉功能异常的治疗方法可能包括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进行视力矫正手术或进行物理治疗。

总之,视觉功能异常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视力模糊、眩晕和双重影像都会干扰人们的日常活动和任务。

然而,通过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这些异常可以得到治疗和纠正,帮助人们重新恢复正常的视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双眼视异常病例分析

双眼视异常病例分析
+0. 2 5 D,直 至横 、 竖 线 一 样 清 晰 止 。记 录 终 止 球
测 , 例 如 隐 斜 视 的 测 量 ;再 进 行 放 松 的 测 量 : 水 平负融合( B I ) 、 负 相 对 调 节 ; 最 后 进 行 刺 激 性 的 测 量 :水 平 正 融 合 ( Bo) 、正相 对 调 节 。
4 0 c m处 ,相 当 于 2 0 /2 0 一 排 柱 状 视 标 双 眼 同 时 添 加
+1 . 0 0 D球 镜 度 ,放 松 调 节 , 测 定 其 眼 位 , 并 作 记
录 ; 双 眼 前 加 一1. 0 0 D球 镜 度 , 刺 激 调 节 , 再 测 定
眼 位 ,并 作 记 录 ;用 两 次 结果 的 绝对 值 相 减 ,再 除 以 2, 即 得 AC/ A。
患 者 水 平 隐 斜 ,旋 转 底 向 内 ( 外 )三 棱 镜 ,将 左 右 的 视 标 逐 渐 靠 拢 ,成 为 一 个 等 号 , 患 者 抵 抗 底 向 内 ( 外 )三 棱 镜 的 能 力 就 是 水 平 隐 斜 。 同 样 旋 转 底 向 上 ( 下 ) 三 棱 镜 ,使 分 离 的 等 号 变 成 一 个 减 号 , 重
最 小 调 节 幅 度 一1 5 —0. 2 5×年 龄 。
和 工 作 时 ,达 到 最 佳 视 力 、 最 舒 适 的 用 眼 和 最 持 久 阅 读 的 理 想 视 觉 状 态 。 由于 视 疲 劳 已经 成 为 一 个 普 遍 问 题 , 因 此 在 日常 验 光 工 作 中 ,对 于 一 些 有 视 疲 劳 症 状 、 非斜 视 性 双 眼视 异 常 的患 者 ,应 该 引起 重 视 和 关注 。本 文 结 合 集 合 不 足 患 者 和 假 性 集 合 不 足 的 患 者 各 一 例 , 浅 谈 双 眼 视 测 量 方 法 、 集 合 不 足 患

双眼视功能检查和分析

双眼视功能检查和分析

双眼视功能检查和分析1.双眼协调能力:通过一系列测试来评估双眼在固定目标上移动时的协调能力,如:上下震荡、左右震荡、上下扫视、左右扫视等。

这些测试可以得到双眼协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帮助诊断和治疗斜弱视、斜视等眼球运动异常问题。

2.调节力度和调节范围:通过近、远视调节测试,评估双眼的调节能力。

近视调节测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双眼在过渡视和近视时的反应,包括调节幅度和速度。

远视调节测试则是通过观察双眼在远视近视交替时的调节情况,以评估其对不同距离的调节能力。

这些测试对于发现和纠正视调节异常、调节性斜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眼球运动功能:通过眼震测试、追踪测试等,评估双眼的水平和垂直眼球运动能力。

眼震测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眼球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震动情况,以诊断视动性眩晕、眼震症等问题。

追踪测试则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双眼在跟随移动目标过程中的眼球运动情况,从而评估其眼球追踪能力。

4. 立体视功能:通过立体视测试来评估双眼的立体视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Randot立体视测试、视差棱镜测试等。

立体视测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双眼在观察立体图形时的反应,包括判断深度、立体感等。

这些测试对于发现和纠正立体视受损、立体视障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的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综合评估双眼的视觉功能以及其相互间的协调性,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视觉障碍,如:斜弱视、视调节异常、视动性眩晕、立体视障碍等,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协调力度:用来描述双眼在固定目标上的运动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一般来说,协调力度越大,说明双眼的协调能力越好。

2.调节幅度和速度:用来评估双眼的调节能力。

调节幅度指的是双眼对不同距离的调节范围,调节速度则是调节过程的快慢。

3.追踪准确性:用来评估双眼在追踪移动目标时的准确性,一般通过观察双眼跟随移动目标的能力来判断。

4.立体视能力:通过立体视测试,评估双眼的立体视能力,包括判断深度、立体感等。

1.早期发现和预防视功能异常:通过定期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在早期发现和纠正视功能异常,如斜弱视、视调节异常等,从而避免其对视觉功能的长期影响。

异常双眼视的分析与处理

异常双眼视的分析与处理

散开不足 症状 : 看远重影、模糊、头痛,驾驶障碍等 体征:1.看远时内隐斜度数大于看近8~10△ 2.远处负融像性储备减弱 3.AC/A≤3 处理:1.屈光矫正:远视,首先考虑矫正 2.视觉训练:远处散开能力 3.棱镜处方:远用眼镜三棱镜缓解(1:1法则) BO立体镜 同视机
散开过度
症状:1.复视、 2.广场恐怖症、 3.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 体征:1.看远时外隐斜度数大于看近10~15△ 2.远处正融像性储备减弱 3.AC/A大于7 处理: 1.视觉训练: 2.远距离负镜附加:(近视诱导) 3.棱镜处方:远棱镜缓解 注:20~35岁适合负镜附加
例2
患者22岁,电脑操作人员,工作一天后,眼疲劳,驾车视物模糊, 早上无此症状,无明显疾病
裸眼视力(远、近): OD 1.0 OS 1.0 主觉验光: OD -0.25=1.0 OS -0.25*90=1.0 调节幅度(移近) OD 10D OS 10D BCC: -0.25 Flpper: OD 2cpm(+) OS 0cpm(+) OU 0cpm(+) NRA: +1.50 PRA : -2.50 远眼位: 正位 近眼位:2△eso 加-1.00D眼位:5△eso 集合近点: 4cm 远用:BI X / 6 / 3 BO 10 / 20 / 9 近用:BI 4 / 16 / 8 BO 18 / 25 /16
调节过度
症状:1.视物模糊、视力不稳定
2.稍作近距离阅读和工作后即感眼胀、头痛 3.畏光光、对光敏感、从视近转为视远时聚焦困难 体征:1.调节幅度:正常 2.调节超前:BCC结果<+0.25D 3.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2.00D镜片通过因难 4.负相对调节(NRA)降低 5.内隐斜还是外隐斜呢? (以上同时发生才为过度) 处理:1.屈光矫正:即使很低度数的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 2.视觉训练:调节放松训练 3.药物治疗

双眼视功能异常解析

双眼视功能异常解析

调节灵敏度降低的诊断与处理集合缺乏的诊断和处理散开缺乏的诊断与处理〔一〕病因散开功能不全是由前述集散功能不平衡所引起。

散开功能不全是由器官的病灶所引起。

散开功能不全一般是功能性的,临床并不多见。

其特点为AC/A低,散开时三棱镜度明显减退,视远目的时表现为明显的内隐斜,例如近处3△内隐斜,远处10△内隐斜,严重者可表现出显性偏斜形成间歇性同侧复视。

这种复视的特点是间隔越远,复像间隔越大。

交融性分开缺乏的病人在晚上驾车时,容易产生视疲劳病症。

〔二〕临床表现看远重影、模糊、头痛、驾驶障碍等〔三〕诊断看远时内隐斜大于看近8-10△远处的负融像性辐辏〔NRV〕降低远处集散灵敏度降低,使用BI明显PRA减弱计算性AC/A≦3:1隐斜BI BO 加正镜至模糊加负镜至模糊6米9EXO X/5/3 26/32/2440厘米2EXO 15/20/12 16/24/133EXO〔四〕处理原那么1. 屈光矫正2. 视觉训练:效果不太明显虽然用缓解三棱镜使其基底向外用会使此功能缺乏永久化并促使肌无力,但这可能是消除散开功能缺乏视疲劳病症的唯一方法。

假如是集合过度继发性散开功能缺乏,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出现显性内斜视。

〔一〕病因发生原因并不是很清楚,眼屈光不正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继发于集合功能不全者相当普遍,也可能越近处交融性集合痉挛的结果。

〔二〕临床表现复视、广场恐惧症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散开过度是看远时两眼视轴过度散开,但看近时为正位眼,常伴有高的AC/A,散开功能过度者除具有一般视疲劳病症外,可间歇出现穿插性复视,形成视觉干扰,使患者具有典型的广场恐惧症和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的特点。

〔三〕诊断看远外隐斜大于看近10-15△远处正融像性辐辏〔PRV〕根本正常远处集散灵敏度下降,BO明显双眼调节灵敏度+2.00片困难〔-2.00D也困难〕NRA降低计算性AC/A高,梯度性AC/A正常诊断主要根据眼处于休息状时成为明显的外隐斜,在接近于近点时那么无外隐斜成为正位。

常见双眼视觉异常的分析与处理 基本内隐斜的概念与诊断

常见双眼视觉异常的分析与处理 基本内隐斜的概念与诊断
散开不足
远近均内隐斜
远眼位正常范围,近内隐斜
远内隐斜,近眼位正常范围ຫໍສະໝຸດ AC/A正常范围AC/A高
AC/A低
视远或视近模糊、复视
视近模糊、复视
视远模糊、复视
基本内隐斜的概念基本内隐斜的症状基本内隐斜的体征基本内隐斜的诊断基本内隐斜的鉴别诊断
小 结
理解基本内隐斜的概念 熟悉基本内隐斜的症状体征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思政目标
能对基本内隐斜进行正确的诊断 能与其他聚散功能异常进行鉴别
对患者态度和蔼亲切 检查耐心细致
学习目标
LEARNING TARGET
基本内隐斜的概念
远距和近距眼位均为内隐斜,内隐斜量大致相同,称为基本内隐斜
基本内隐斜的症状
基本内隐斜的诊断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年龄、阅读习惯、症状严重程度等裂隙灯眼前节和眼底镜检查屈光检查视远双眼视功能测定,包括眼位、融像性聚散等视近双眼视功能测定,包括眼位、融像性聚散、AC/A、NPC、调节功能等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符合基本内隐斜症状体征,即可诊断
基本内隐斜的鉴别诊断
基本内隐斜
集合过度
视远和或视近时出现重影、复视感视远和或视近时出现视力模糊、聚焦困难近距离阅读久后眼胀、头疼(近点视疲劳)
基本内隐斜的体征
视远视近均内隐斜,量大致相同AC/A比率在正常值范围远近负融像性聚散(BI 棱镜测定)结果低远近聚散灵敏度下降,尤其是BI棱镜可能:PRA降低,调节滞后增加,双眼调节灵活度下降(负镜通过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节不足的诊断与处理(四)处理原则1.屈光矫正:原有屈光不正未进行矫正,往往是导致患者调节疲劳的原因,在调节不足患者中,即使是低度数远视和散光均会导致不适,矫正后会有明显的改善。

2•附加阅读镜使用正附加镜片,也能改善调节不足患者的症状,对于调节麻痹的患者需要长期正附加镜片。

3•视觉训练:如推进训练等。

调节过度的诊断与处理(一)症状患者症状的出现与近距离阅读或工作有关。

①近距离工作时出现重影或模糊像和视疲劳,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后更明显。

②稍作近距离阅读和工作后即感眼胀、头痛。

⑧畏光、对光敏感。

④从视远转为视近或从视近转为视远时,聚焦困难。

(二)体征调节幅度(APC : >正常年龄最小调节幅度2D负相对调节(NPA):减弱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 2.00D镜片通过困难调节过度:BCC结果V +0.75D1•调节过度调节过度是一种功能性异常,无明显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同时必须与其他调节异常相鉴别。

调节过度表现为所有需要调节放松的视觉行动均有异常。

2•调节不足表现为调节幅度均下降,当进行一些需要调节刺激的试验时,均表现为调节功能下降,在反转拍过程中对负镜片模糊像消除慢。

3.调节灵敏度下降在需要刺激和放松调节的测试中,均表现为调节异常。

4.非功能因素导致的调节过度包括药物:如胆碱能药物、吗啡、洋地黄等会导致调节过度,全身疾病如脑炎、梅毒、流行性感冒等均会导致调节过度,故在检查时,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

(四)处理原则1.屈光矫正:未进行屈光矫正也会导致调节疲劳,建议首先必须进行屈光矫正。

在调节过度的患者,即使是比较低度的远视和散光均会导致不适。

在矫正了这些低度的远视、散光及屈光参差后,有时能明显改善症状。

2.视觉训练如正镜片的接受训练等。

3.药物治疗:散瞳,每晚两次,睡前半小时。

调节不能持久的诊断与处理(一)症状①视疲劳,长时间工作后感觉疲劳欲睡觉;②视远、视近均模糊,尤以近物明显,注意力无法集中;③牵拉感,眼肌紧张,阅读字体有移动感;④眼干、畏光、流泪等症状。

⑤全身症状⑥头痛、颈部僵硬、全身乏力⑦不能长时间视近物⑧希望避免近距离工作(二)诊断体征调节幅度:正常正相对调节(PRA减弱单眼调节灵敏度,-2.00D镜片通过困难BCC吉果:正常例:** 男12岁主诉:看书时间长模糊检查:OD-2.25-0.75X180=1.0 OS-2.00-0.50X180=1.0调节幅度:OU 13D MEM : +1.00DBCC +0.50DNRA +2.25PRA -1.50DFlipper : OD 3cpm OS : 3cpm OU : 4cpm (负镜片识别困难)(三)诊断要点主诉:看书时间长模糊PRA -1.50DFlipper : OD 3cpm OS:3cpm OU: 4cpm (负镜片识别困难)(四)处理建议屈光矫正:针对原因矫正视觉训练:调节不足的九周训练(一)症状①与近距离工作有关②视物模糊:远—近,近—远③稍作近距离阅读、工作即感头痛眼胀、眶周牵拉感④阅读困难,疲劳、嗜睡⑤阅读注意力下降,阅读字体有移动感⑥希望避免近距离工作⑦近视初发期常见表现,阅读困难。

(二)体征诊断调节幅度:正常正/负相对调节(NRA/PRA均减弱调节灵敏度下降,土2.00D镜片通过困难调节反应(BCC :正常例:** 男13岁主诉:看书时间长了看黑板模糊检查:OD -3.25D=1.0 OS -3.50D=1.0调节幅度:push-up OU : 14DMEM OU +0.25DBCC 0D NRA:+1.25D PRA : -1.00DFlipper : OD Ocpm OS: Ocpm OU: Ocpm(正/负镜片均识别困难)(三)诊断要点主诉:看书时间长了看黑板模糊NRA +1.25D PRA : -1.00DPRA -1.25DFlipper : OD Ocpm OS: 0cpm OU: 0cpm(正/负镜片均识别困难)调节不能持久及调节灵活度异常诊断对照表APC NRA PRA Flipper ± 2.0D BCC 调节不持久-困难集合不足的诊断和处理(一)原因①解剖因素②延迟发育③视觉的干扰④全身疾病或虚弱⑤精神因素⑥内直肌麻痹或减弱散开功能过度所形成。

(二)症状①近距离阅读需求与实际用眼能力之间不协调②视近物时有重影、复视、模糊、聚焦困难、字体发生流动、跳动③眼部有牵拉、紧张感、眼球酸胀、眼周围疼④无法集中注意力,希望避免近距离阅读(三)体征诊断看近外隐斜大于看远4A集合近点(NPQ变远,大于7cm正相对性辐辏(PRV减弱(不符合Sheard ' s准则,或者正相对性集合中模糊点w 15棱镜度)散开不足的诊断与处理(一)病因散开功能不全是由前述集散功能不平衡所引起。

散开功能不全是由器官的病灶所引起。

散开功能不全一般是功能性的,临床并不多见。

其特点为AC/A低,散开时三棱镜度明显减退,视远目标时表现为明显的内隐斜,例如近处3△内隐斜,远处10°内隐斜,严重者可表现出显性偏斜形成间歇性同侧复视。

这种复视的特点是距离越远,复像距离越大。

融合性分开不足的病人在晚上驾车时,容易产生视疲劳症状。

(二)临床表现看远重影、模糊、头痛、驾驶障碍等(三)诊断看远时内隐斜大于看近8- 10 △远处的负融像性辐辏(NRV降低远处集散灵敏度降低,使用BI明显双眼调节灵敏度-2.00D困难PRA M弱计算性AC/A W 3:1(四)处理原则1.屈光矫正2.视觉训练:效果不太明显虽然用缓解三棱镜使其基底向外用会使此功能不足永久化并促使肌无力,但这可能是消除散开功能不足视疲劳症状的唯一方法。

如果是集合过度继发性散开功能不足,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出现显性内斜视。

(一)依发生原因分为三类①集合过度合并调节过度②原发型的集合过度③继发性集合功能过度(二)症状①复视,②眼部紧张感、疲劳感、牵拉感,③晚上额头部疼痛,④聚焦过度的感觉,⑤视远、视近均可出现模糊,⑥避免近距离工作,⑦阅读喜欢将书放近,⑧喜欢闭眼。

轻度患者表现为读写和近距工作困难,复视、眼部紧张、疲劳感、眼眶周围有牵拉感,阅读时候喜欢将书本放很近,希望能闭眼,有些患者在视物后会发生头部偏斜。

如集中精力继续工作下去可引起头痛,继之成为复视,视觉干扰症状即随之消失。

因病因不同表现症状变化多端。

最典型的例子为外伤、神经病或癔症,除集合痉挛、调节痉挛外,还合并固定的小瞳孔,偶尔并发间歇性眼球震颤。

(三)诊断看近内隐斜大于看远4A负融像性辐辏(NRV减弱近处集散灵活度降低,BI明显PRA降低双眼调节灵活度-2.00D困难BCC> +0.75DNPC变近,接近鼻尖计算性AC/A A 7:1根据在看近的时候出现明显的症状,近点处发生明显的内隐斜,看远时上述症状减轻或者消失,用三棱镜测量集合度明显增加及散开度正常,诊断并不困难。

此外,即使痉挛性者,眼球的侧方运动亦不受限制。

(四)处理原则1.正镜附加使视近的隐斜正常首先要消除致病因素屈光不正者要予以矫正,隐斜视可用适当的三棱镜予以矫正。

对所有患者都要尽量减少近距工作时间。

要注意一般健康情况,保持良好的照明条件。

(一)病因发生原因并不是很清楚,眼屈光不正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继发于集合功能不全者相当普遍,也可能越近处融合性集合痉挛的结果。

(二)临床表现复视、广场恐惧症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散开过度是看远时两眼视轴过度散开,但看近时为正位眼,常伴有高的AC/A,散开功能过度者除具有一般视疲劳症状外,可间歇出现交叉性复视,形成视觉干扰,使患者具有典型的广场恐怖症和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的特点。

(三)诊断看远外隐斜大于看近10- 15A远处正融像性辐辏(PRV基本正常远处集散灵敏度下降,B0明显双眼调节灵敏度+2.00片困难(-2.00D也困难)NRA降低计算性AC/A高,梯度性AC/A正常诊断主要根据眼处于休息状时成为明显的外隐斜,在接近于近点时则无外隐斜成为正位。

要与基本型外隐斜鉴基本外隐斜的诊断与处理(一)临床表现:长期抱怨视疲劳,看远、近模糊,复视(二)体征诊断看远、近外隐斜度基本相等NPC降低远近正融像性辐辏PRV匀下降远近集散灵敏度均下降,B0明显NRA下降双眼调节灵敏度+2.00D困难BCCc +0.25DAC/A正常(三)处理原则屈光矫正:针对病因矫正,有必要可进行BI压贴三棱镜治疗;视觉训练:同视机、BVT立体镜、聚散球;集合卡;救生圈卡;可变矢量图;固定矢量图;裂隙尺基本内隐斜的诊断与处理(一)临床表现①长期抱怨近点视疲劳,视远可重影,视近症状明显②看远、近偶尔模糊,复视(二)体征诊断看远、近内隐斜度基本相等NPC降低远近负融像性辐辏NRV匀下降远近集散灵敏度均下降,使BI明显PRA下降双眼调节灵敏度-2.00D困难BCC>+0.75DAC/A正常(三)处理原则屈光矫正:针对病因矫正,有必要可进行B0压贴三棱镜治疗;视觉训练:同视机、BVT立体镜、聚散球;集合卡;救生圈卡;可变矢量图;固定矢量图;字母表;裂隙尺融像性聚散系统功能异常的诊断与处理(一)病因常见的原因是双眼功能异常,也与患者的心理障碍有很大的关系,最近很多这方面的报道。

(二)临床表现①常见于学龄前青少年,成年人,屈光不正长期未矫正者②视远、近视物模糊③近工作后有不适感④症状随时间的加重晚上更明显⑤长时间近工作后,注意力无法集中⑥初步双眼视检查不能解释与视觉有关的症状功能性眼球运动异常的诊断与处理阅读时重要的眼球运动成分:注视运动;扫视运动占10%每次扫8~9个字距;返回运动占10~20%。

(一)主诉症状常见于3-5岁儿童定位功能差频繁反复阅读某行字体阅读时过度的头部运动阅读时有跳字、调句现象从白色书写板上抄到纸上有困难抄写一些比较接近的字母容易出错眼与头配合不协调(二)体征诊断遮盖试验时注视功能差注视不稳定,缺乏集中注意力可伴有行为方面异常客观观察眼球运动的测试中,行为低于正常(三)处理原则视觉训练:视觉轨迹训练;360调节集合训练器、空间注视器、眼动力训练器假性汇聚不足的诊断与处理(一)临床表现阅读和近距离工作时眼部不适头疼复视,视力模糊及疲劳(二)体征诊断视近高度外隐斜AC/A值因调节反应差显得较低NPC减退,正附加提高NPC 调节幅度低,调节滞后,正相对集合低(三)处理原则视觉训练:以调节训练为主,双面镜/视力卡;字母表;给予正镜附加。

弱视治疗新思路青少年近视12周家庭训练方案三个月的家庭视觉训练,每天训练一次,每次10分钟青少年近视12周训练室训练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