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雪-课件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读《雪》需要联想教案 苏教版
读《雪》需要联想《<雪>四人谈》是四位文学评论家对《雪》所作的评论。
四位作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雪》的写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读<雪>需要联想》作者希望我们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地把握原作。
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自学概括各篇文章的中心观点。
老师再引导学生去分析形成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的原因。
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探究要想写好一篇文学评论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最后鼓励学生自己选择某个角度也写一篇关于《雪》文学评论。
【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文学评论的写法,了解联想和想像在散文诗阅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分析文学作品,掌握鉴赏散文诗的基本方法,学习本文精炼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运用比较阅读,在比较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了解4篇文章的鉴赏角度和观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教学难点】文学评论的写法。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3.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朱军朗诵鲁迅先生《雪》的视频。
古人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
对于《雪》这篇文章,4个作家就有4种不同的理解与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王蒙对《读〈雪〉需要联想》的看法与观点。
二、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王蒙,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诗集《旋转的秋千》等。
(二)文学常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即铺陈直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就是引譬设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也就是触景生情,托物兴感,启发联想和想象。
(三)检查预习情况1.注音。
黄蓓佳 bèi 须臾 yú笑靥yè缱绻qiǎn quǎn 契合qì冗杂rǒng2.词语解释。
《雪》(鲁迅) 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雪》(鲁迅)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雪》(鲁迅)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以读品诗,读出味道,读出感情,潜心体会两副雪景图的美致。
2. 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以读品诗。
2. 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方式:诵读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山遍野。
文人墨客给我们描绘的一幅幅雪景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空间:谢道韫“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告诉我们,雪是轻柔的;岑参“千树万树梨花开”告诉我们,雪是洁白,壮丽的;韩愈“故穿庭树作飞花”告诉我们,雪是俏皮的。
今天,我们来看看鲁迅这个文学战士笔下的雪有何特点,又寄托了他怎样的情感呢?二、齐读,整体感知1、请大家翻开课本,齐读课文,一起去感受鲁迅笔下的雪。
2、大家自己说说读得好不好?朗读的评价标准有正确、流利、有感情。
正确、流利大家已经做的很好了,那有感情这方面做的如何呢?等我们对它深入了解以后,同学们自己来评定一下吧。
3、作者给我们描绘几幅雪景图?(江南的雪,朔方的雪)三、品读,理解主题1、比拟一下,你更喜欢江南的雪还是朔方的雪?在文中找到依据,并用“我喜欢作者笔下的雪,从中,知道它”句式答复。
(老师示范)如:我喜欢作者笔下江南的雪,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中,知道它滋润美艳,富有生机。
2、引导学生先集中赏析江南的雪(指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感情,反复朗读品味。
)(1)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江南的雪有一个色彩斑斓的、充满生机的环境。
也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2)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第19课《雪》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三下)2doc初中语文
第19课《雪》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三下)2doc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一.猜谜背诗,激趣导入。
师:同学喜爱不喜爱猜谜语呀?生(齐):喜爱。
师:下面请同学们依照小黑板上的谜面(出示小黑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
〞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生(齐):雪。
师:聪慧!反应快,猜得又准确。
能讲讲你们是如何猜出来的吗?生1:从〝雨落横山〞这四个字中,我就猜出谜底是〝雪〞了,〝洁白〞〝寒〞〝漫天扬〞这几个词,更证明了我猜出的答案是正确的。
生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确实是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以春花来写冬雪的诗句。
师:除了岑参的这句诗外,同学们还学过哪些写雪的诗句呀?生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生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生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生6:北国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生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生8: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生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
生10: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生1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生1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13:讲到雪的诗,我也想到了一首跟雪有关的诗。
(忍不住笑)师:这首诗确实那么有味吗?欢迎你给全班同学朗诵一下,让同学们都来分享这首诗带来的欢乐。
生13:不仅诗好笑,而写诗的故事更有味。
师:讲雪故事,同学们有没有爱好听他给大伙儿讲故事呀?(鼓掌)生13:古时候,有三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位当官的,一位懒汉,三个人在一个雪下得专门大的生活里来到一位老农家躲雪,望着天上洋洋洒洒的鹅毛大雪一点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三个人都觉得无聊极了,其中的读书人就讲,咱们以雪为内容来做一首诗,因此,读书人先开了头〝大雪纷纷坠地〞,当官的,整天溜须拍马,也借雪歌颂皇恩,牵强出了一句:〝这是皇家的瑞气〞;懒汉不明白做诗,但专门期望天天下雪,如此就不用下地干活了,因此也讲了一句:〝下个三百六十五天〞,正在为天下雪不能下地干活的而忧愁的老农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因此骂了懒汉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初三语文《雪》(作者鲁迅)苏教版知识精讲
1.这篇文学评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本文强调指出,鲁迅先生的《雪》本来就是联想的产物,因此读者不能满足于表面的感受,更不能作简单化的比附,而应当从作品提供的形象出发,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地把握原作。
2.这篇文学评论认为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文章中认为《雪》主要是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兴就是联想。联想是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六)作业: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将雪地游戏描述出来。
(七)附录:
《自嘲》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我们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与理解。对于《雪》这篇文章,四个作家有四种不同的理解与感受。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四种看法与观点。
(作者:王蒙)
课文总体分析:本文是1963年王蒙在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时所写。作者对鲁迅先生的《雪》进行了富有特色的研究,发表了独到的见解。避开一般的研究套路,王蒙从联想的角度,谈了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的感受。作者对那种脱离《雪》的形象和思想、简单地从象征比喻的角度进行粗浅的判断的做法,给予了坚决的否定,指出要想真正深入地感受作品,必须借助于联想。透过作者融注于作品中的与“雪”的具体描写相关涉的各种信息,展开联想,就可以达到对“雪”的后面的“那种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的把握。
3.联想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呢?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好文章离不开联想。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构思更精巧,语言更生动。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而使生活与作者心灵连通的桥梁正是联想,所以,缺乏联想,就很难产生思想情感;联想丰富,思想情感就丰富。联想是思想情感的引发器。
九年级语文《雪》、《雪四人谈》 同步教学苏教版
《雪》、《<雪>四人谈》同步教学一、重点知识归纳1、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介绍。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这本集子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野草题辞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
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
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到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进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
但我坦然,欣然。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
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
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
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鲁迅记于某某之白云楼上。
2、文章的主题《雪》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
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雪>四人谈》(1)读《雪》需要联想本文强调指出,鲁迅先生的《雪》本来就是联想的产物,因此读者不能满足于表面的感受,更不能作简单化的比附,而应当从作品提供的形象出发,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地把握原作。
《雪》教学设计
雪一、课题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二、设计思路: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以鲜明的形象,描绘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江南雪的优美是为了衬托朔方雪的壮美,从而表达作者所倡导的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这是文本的灵魂之所在,这种个性和精神也是我们现代人所不可缺少的。
现代教育观念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互动与对话,来体会文本精粹的文字所传达的独立、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发展,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章运用的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与内蕴美。
(2)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对比、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3)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学习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五、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含蕴深刻的语句,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灵”,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六、教学准备:1.搜集鲁迅先生有关材料。
2.学生收集、整理描写雪景的诗文。
3.收集有关南北的雪景图,制成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七、学习过程:一、美文美导:提问学生收集的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雪的诗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师生简评雪的特点:纯洁与刚毅。
(多媒体)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多媒体:简介作者)二、美文美读:1、提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借助画面,进入美境;借助音乐,进入情境。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雪》四人谈教案 苏教版
《雪》四人谈任务分析本课由四篇文章组成,适宜进行整体教学,因为这样便于进行比较,便于整体阅读理解。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四篇评论文章,按浏览——把握观点——精读比较与辨微——集中讨论问题——总结归纳“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内涵——写简单的文学评论这样的过程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学生能较为准确把握每篇文章的基本观点,并能对观点进行比较、辨微。
在了解文学评论一般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学会评论文章。
教学重点能找出相关观点并能区分其认识角度的异同。
课前学习扫除阅读中的文字障碍,结合每篇文章的课后练习理解文章。
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作好标记。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读文章,找观点,比较鉴别,谈体会。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初读——领会文章大意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读四篇评论文章。
要求:大体领会每篇文章的意思,有疑问的地方划下来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精读——摘录论点论据把每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摘录下来。
(观点应该是简洁的,比较长的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组织出来)↘思考——比较、辨微观点的异同把刚才所找观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下表:文章观点角度不同点相同点说明:此表较为详细,只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只要能答出其中一两点就可以了。
↘讨论——提出、分析并集中解决共性问题教师指导语:刚才在浏览文章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就阅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作上记号,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拿出来,放在学习小组里讨论解决。
要求:边讨论边做好记录,各小组组长把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写在投影纸上。
(老师也可提出问题)1、小组讨论,并作好记录。
教师巡回并参与到同学讨论中来。
2、集中几个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
如:A:江南的雪,作者采用了工笔彩绘写法,朔方的雪,作者采用写意泼墨法,这样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有什么好处?B:学了这四篇评论文章后,你如何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
C:在这四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文章?(要能说出有独到的见解)D:你对鲁迅的《雪》有没有不同于作者的体会和认识?讲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全班讨论后明确:A:写江南的雪,或形容,或比喻;或写色彩,或状形态,或暗示香气;或写静态,或写动态;或写实,或虚写,总之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这是运用工笔手法所致。
七年级语文上册《雪》课件苏教版
对读者的启示和思考
通过阅读《雪》,我们可以从小姑娘的成长历程中获得启示,思考生活中的困难和希望。
主题和要素
1 主题:成长与希望
2 要素:童真、家庭、自立
小姑娘通过一场大雪的经历,展示了成长 和希望是人生中永恒的主题。
故事通过描写小姑娘的童真、家庭状况和 她自立的努力,展现了她成长的过程。
写法和表现手法
1 写法:感情写实
2 表现手法:寓意象征
作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读者与小姑 娘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
文化底蕴和背景
1 乡村生活
小姑娘所生活的乡村环境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背景。
2 家庭关系
故事中展示了农村家庭的温馨和亲情,也体现了乡村文化的特点。
比较《雪》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1 勇敢的农村孩子
小姑娘的勇敢和努力成长与希望
《雪》揭示了成长和希望是每个人生活中重要的主题,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有共通之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雪》课 件苏教版
本课件旨在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雪》一文的作者、故事情节、文化背景以 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探讨该文对读者的启示和思考。
作者及代表作
作者:刘半农
刘半农是中国当代青少年文学作家,代表作 品有《雪》、《黄河绝恋》等。
代表作:《雪》
《雪》是一篇感人的短篇小说,以雪为象征, 描绘了一个农村小姑娘内心的世界。
小姑娘为了帮助家人,勇敢地外出找工作,积极努力。
3
雪后的变化
雪后,小姑娘的生活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她变得更加独立自强。
4
成长与希望
小姑娘通过经历,展示了成长与希望是每个人心中永恒的主题。
语言艺术特点
1 生动形象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农村小姑娘形象。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5 读《雪》需要联想课时作业 苏教版
二十五读《雪》需要联想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雪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中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
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成群的蚊蚋,像春天niàng()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翎,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它净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卷.( ) 碌.( ) niàng()(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3)仿照画线句的结构,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春寒料峭..。
(严寒)B.那个晚上,塞尔玛破天荒...地下了厨房,煮了面。
(违反原则)C.那座雄伟壮丽的宫殿,就是闻名遐迩..的成吉思汗陵。
(远近)D.被雨水打湿的蝴蝶,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
(可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8湖北园艺博览会”在我市的成功举办,大大发展了我市在全国的知名度。
B.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C.端午节那天,来阳新莲花湖观看龙舟大赛的观众将近一万余人。
D.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更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
4.班级开展以“雪”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造字猜想] 右栏图显示的是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字体下的“形象”,请在比较鉴赏的基础上揣测古人造“雪”字时的设想,即对该字的构思进行简要的说明。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二十八 《雪》的独特之处苏教版拔高训练七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二十八《雪》的独特之处苏教版拔高训练七第1题【填空题】请你添字组成成语,并任选其中两个造句。
______之欲出情趣______然目光______ ____________天______地______ ______逼人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笑靥______ 契合______ 缱绻______冗杂______ 寥寥数语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问答题】鲁迅《雪》中写到了南方和北方两种不同的雪。
对这两种雪之间的关系,历来理解不够一致。
有人认为是通过对比突出南方雪的美丽,有人认为是通过对比突出北方雪的坚韧,有人认为是在对比中表现两种雪各自的特点,有人认为写南方的雪是为衬托北方的雪。
请你细读课文,选择其中一篇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解析】:第4题【问答题】你原来是怎样理解《雪》的思想内容的?读完这几篇评论,你有哪些收获?请你认真阅读文章,试着把四位作者的主要观点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并加以比较,然后和同学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解析】:第5题【问答题】赏析文章,回答问题好一场心灵的大雪——鲁迅的《雪》赏析刘德福1924——1925年,鲁迅在创作散文诗集《野草》的同时,开始翻译日本厨川白村的文艺论文集《苦闷的象征》,在引言中,鲁迅写道:“非有天马行空的大精神,即无大艺术的产生。
”在《雪》中,鲁迅为我们呈现了大精神产生的过程。
文章一开始,写了“暖国的雨”的特征,“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对雨,鲁迅的态度并不是一概否定的,但,雨的确是与雪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征。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正是“青春的、壮健的”江南雪,引来了孩子们的热闹,可它也有一个特点:粘连、易变。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雪》四人谈》课件公开课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 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 不幸否耶?
……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 精魂。
文章开头、结尾都提到了雨,开成了前后呼 应,你能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阅读经验来品味这 两处的雨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吗?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 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 就有消化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 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野草》是鲁迅的一部独语体散文诗集写于1924年至 1926年间。这段时间是鲁迅最为苦闷彷徨、反抗绝望 的日子。一是因为社会斗争的无助与孤独。“五四” 新文化阵营的分化,反动封建文化势力又得以大张旗 鼓地占据社会舞台。二是北洋军阀政府更加反动,在 日本帝国主义的撑腰下,段祺瑞执政府使中国陷入了 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 惨案和“女师大事件”等。三是由于兄弟失和与婚姻 爱情的折磨。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 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 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 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 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 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 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 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 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 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 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读课文时请注意读准字音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雪》四人谈课件(新版)苏教版
第八页,共29页。
基础(jīchǔ)字词
整
体
(zhěngtǐ)感
知
黄蓓佳 bèi 须臾(xūyyúú)
笑yè靥
缱绻 qiǎn quǎ契n 合 qì 冗杂 rǒng
第九页,共29页。
整
体
(zhěngtǐ)感
知
须臾(xū极yú短):的时间(shíjiān)。
率性: 由着性子;任性。
缱绻: 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 契合: 符合。
《雪》的写法与“兴”的写法既有相同点,也有 不同点。相同点,它们都描写了景物,以引起人们 的联想。联想什么?兴是把它写出来了,举例:“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这是兴的前一半(yībàn);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兴的后一半(yībàn)。
第十五页,共29页。
研读(yán dú) 课文
前一半和后一半在意义上有某种联系,因为水鸟 和鸣,也可以(kěyǐ)喻男女相悦。又如:“山不在 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这也是先起兴,后引出本诗的中心。
第二十六页,共29页。
课文(kèwén)小 结
《简洁精纯的<雪>》,在本文中,作者认 为《雪》最主要的特点(tèdiǎn)是层次丰富 ,文字简洁,形神兼备。
第二十七页,共29页。
课文(kèwén)小 结
《<雪>的独特之处》,本文着重分析了《雪》 一文运用的对比(duìbǐ)手法,指出鲁迅把“暖国 的雨”“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作了对比 (duìbǐ)、衬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整
体
(zhěngtǐ)感
知
• 创作手法 • 景与性格的关系
(guān xì) • 语言特点 • 艺术魅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19 雪》课时训练+基础达标+精练精析 苏教版
《19 雪》一、积累运用——试一试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朔.方(shuò)磬.口(qìnɡ)脂粉奁.(lián)B.弥.漫(mí)褪.尽(tuì)目光灼.灼(zhuó)C.胭.脂(yān)嘻.笑(xī)精魂.(hún)D.枯.草(kū)博.识(báo)凛洌.(liè)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
滋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目光灼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灿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B.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C.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D.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4.对课文内容鉴赏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由“暖国的雨”导入,主体部分写江南“滋润美艳”的雪和朔方“决不粘连”的雪。
B.文章最后说朔方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有照应开头的意思。
C.本文写两种不同的雪,形成鲜明的对比,讴歌了朔方的雪如同粗犷威猛的壮士,贬斥了江南的雪如同娇媚而缺乏战斗精神的弱女子。
D.“如粉,如沙”两个比喻极言朔方的雪很干,决不粘连,与江南的雪大不相同。
5.文章是写雪,开篇写的却是“暖国的雨”,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综合性学习。
江苏省宜兴市红塔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雪》四人谈教案 苏教版
《雪》四人谈内容简析《〈雪〉四人谈》中四位作家分别从文风、谋篇、感情、想像等角度鉴赏《雪》这篇散文诗,从而表达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创意说明文学评论的教学,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总结出写作文学评论的一般方法,掌握鉴赏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等原则与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写一些简单的文学评论。
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理解文学评论的写法。
2、引导学生理解四位作家、学者谈鲁迅先生的《雪》,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大一致的地方,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间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好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归纳,老师作若干订正、补充和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话的内涵,从而知道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每个人个性不同所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作家的简介。
◆学生准备课前充分阅读这四篇课文。
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激情·导入我们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与理解。
对于《雪》这篇文章,四个作家有四种不同的理解与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四种看法与观点。
聆听示范学1教师范读第一篇文学评论:读《雪》需要联想(节选)——王蒙。
聆听2花10分钟思考讨论:这篇文学评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强调指出,鲁迅先生的《雪》本来就是联想的产物,因此读者不能满足于表面的感受,更不能作简单化的比附,而应当从作品提供的形象出发,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地把握原作。
思考、交流3本文说《雪》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文章中认为《雪》主要是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兴就是联想。
思考、交流4联想是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那么联想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呢?【点拨】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
好文章离不开联想。
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构思更精巧,语言更生动。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雪》四人谈
讲授新课
2、文章说《雪》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请结 合文章,说说表现在什么地方,有怎样的作用?
先将“暖国的雨”和“朔方的雪”对比,然后将 “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对比,以南雪的柔美来衬 托北雪的壮美。通过这些对比和衬托,巧妙地抒发了作 者的那种“渴望暖春,渴求光明;憎恶严冬,憎恶黑暗” 的思想感情。
主要观点
讲授新课
课文
评论角度
《读〈雪〉需要联想》 鉴赏方法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人物精神
《简洁精纯的〈雪〉》 语言特点
《〈雪〉的独特之处》 表现方法 四位作者对《雪》 的共同认识
主要观点
讲授新课
课文 《读〈雪〉需要联想》
评论角度
主要观点
“兴的前一半”,“妙就妙 鉴赏方法 在……社会矛盾”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简洁精纯的〈雪〉》
人物精神 语言特点
两面——顽强坚毅和 柔软温情
简洁精纯,绝无半点冗 杂
《〈雪〉的独特之处》 表现方法 对比和衬托
四位作者对《雪》 的共同认识
《雪》通过对“江南的雪”和“朔 方的雪”描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 想情绪,体现作者内心世界。
课堂小结
我们对同一篇文章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来看,一 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是要合情合理。文学评论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认识写 出来。
讲授新课
2、“五脏六腑都被滋润得舒服”是什么意思?
对故乡的回忆给鲁迅带来了些许温情和慰藉。
3、 为什么在“那烟雾又丝丝缕缕地离他而去” 之后,“他的心脏和躯体越发地顽强和坚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11
◆作业布置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小作文:欣赏以下几幅图片,谈谈你
对雪景有着怎样的感受?写出来我们共 同分享。
2020/8/11
2020/8/11
2020/8/11
2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11
教材: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九课
雪
---鲁迅
2020/8/11
2020/8/11
◆教学重点
1) 体会作者写景抒情的技 巧;
2)品味作者情感。
2020/8/11
◆阅读训练
阅读课文:用下列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不能理解的词语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方框。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和问号。
2020/8/11
◆思考讨论
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 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2:文章写了那两个地方的雪景? (朔方的雪和南国的雪)
3: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朔方的雪:猛烈;南国的雪:温柔)
2020/8/11
◆导学达标
1:课文哪些地方是对雪景的具体描绘? 2: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喜欢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