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克服逆反心理

合集下载

探寻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中学生逆反心理对策

探寻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中学生逆反心理对策

探寻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中学生逆反心理对策发表时间:2016-03-17T14:10:33.94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1月下作者:李静[导读] 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尤为突出。

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从初中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误区以及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实然性偏差三个方面分析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逆反心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身上经常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教育的反感、抗拒,进而反教育要求而行之。

初中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初中生自身因素,又有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育因素和其他的外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

那么,中学生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并且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逆反心理表现得尤为明显呢?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中学生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

1.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

有相当数量的中学生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

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

同样,也有一些中学生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现实,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可取之处,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

2.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

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中学生,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

初一年级政治学习的心理调节方法

初一年级政治学习的心理调节方法

初一年级政治学习的心理调节方法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政治学习对他们而言既新鲜又充满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调节的作用不可忽视。

如何有效地调整心理状态,帮助学生适应并积极面对政治学习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点。

初中一年级的政治课程不仅内容广泛,而且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这些内容可能会让学生感到陌生甚至困惑。

因此,调整心理状态成为帮助学生顺利过渡的重要一步。

首先,建立自信心是关键。

学生在面对新的学习内容时,常常会产生自我怀疑。

教育者应通过积极的鼓励和合理的目标设定,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设立小目标并逐步实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其次,调整心理状态的另一重要方面是管理学习压力。

初一年级的学生通常面临来自学业的压力,以及适应新环境的压力。

有效的时间管理和压力管理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减轻这些压力。

建议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逐步完成。

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放松技巧,比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应对学习中的紧张情绪。

情绪管理也是心理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学习中涉及到的社会问题可能引发学生的情绪反应。

教育者应帮助学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提供适当的引导。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情感表达活动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学会与他人分享和沟通。

此外,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也对心理调节起到促进作用。

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育者应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自由讨论。

这种环境可以减少学生的焦虑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家庭支持在心理调节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挑战。

家长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密的亲子关系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总之,初一年级的学生在政治学习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心理调节。

初一政治上学期克服不良情绪-课件

初一政治上学期克服不良情绪-课件
提出今后可行的方法和 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 应对不良情绪。
1 来源:外界和内在因素
2 原因: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
不良情绪的来源可以包括环境压力、人际 关系等外界因素,以及个人性格、思维模 式等内在因素。
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都可能导致不良情 绪的产生。例如,生理因素包括激素的影 响,心理因素包括负面的自己评价,社会 因素可能包括社交压力等。
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
案例分析
通过选择一个学生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良情绪的原因,并设计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来 帮助其克服不良情绪。
学生案例分析
选择一个学生案例,分析 该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根 源。
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结合前面所学,分析该学 生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包括外界和内在因素。
解决方案设计
设计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帮助该学生克服不良情绪 并提升其心理健康。
不良情绪是指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可能表现为焦虑、沮丧、愤怒等。
主要表现
不良情绪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
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不良情绪会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影响生活品质等。
不良情绪的来源和原因
了解不良情绪的来源和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它们。不良情绪可以来自于外界刺激和内在因素。
初一政治上学期克服不良 情绪-PPT课件
在本PPT课件中,我们将探索如何在初一政治上学期克服不良情绪。了解其 定义、来源和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并学习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案例分析。
认识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是指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可能表现为焦虑、沮丧、愤怒等。了解其特征有助于我们更 好地理解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不良情绪的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想政治课首先要排除青少年逆反心理

思想政治课首先要排除青少年逆反心理

思想政治课首先要排除青少年逆反心理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教育者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现实态度。

首先,要认识到逆反心理是一种跨文化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出现。

只要根源存在,它就不可避免地产生。

因此,对于青少年中出现的逆反心理,应泰然处之才是。

其次,要正确分析逆反心理的性质。

逆反心理虽是一种抵触性很强的态度,但是,积极的逆反心理却是一面明镜,如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进我们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事物的外在表现看到事物的本质,我们可以从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看到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的原因:(一)主观原因当今的青少年,往往虽未进入社会,但却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然而他们的年龄、心理、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及社会阅历和社会实践都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距离,表现出一种不适应,常常处于一种困惑的矛盾胶着状态。

1,年龄与生理条件。

2,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

3,好奇心的驱使。

4,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5,身心发展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原因第一,传统的文化观念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生产力状态决定了生产关系是以家庭为本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关系。

家长是财产、生产分配的绝对管理者,家庭成员必须绝对服从。

国家是家族的扩大,人人处在等级森严的伦理纲常的罗网中,并以之为天经地义。

在这种稳固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家庭、血缘、宗法、等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和作用下,形成和积淀了中国稳定的上下、尊卑、等级、秩序的文化心理结构。

在这种心理积淀的作用下,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上级或家长强调自身的权威、特权,而处于相对被动地位的年轻一代,受西方文明、民主、自由等思潮影响,其思想、行为与长辈容易发生抵触、冲突;但东方宗法等级社会形成的消极的、依赖的、苟安的社会心理层面,大多数人不愿亦不能与其发生正面冲突,转而代之以抵抗方面较模糊、泛化的逆反心理。

思政教育中逆反心理及其策略

思政教育中逆反心理及其策略

个性化教学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针 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鼓 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 促进教学相长。
丰富教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时事热点
将时事热点、社会问题等 引入教学内容,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增加实践环节
通过实践活动、社会调查 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 和了解社会现实,增强学 习兴趣。
特点
逆反心理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它可能表现为对某种观点、行为或制 度的反感、抵触和反抗,也可能表现为对某种权威、规则或限制的不满和挑战 。
02
逆反心理在思政教育中的表现
抵触情绪
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 不感兴趣,缺乏学习 动力。
学生对思政教育教师 或课程产生反感,情 感上产生排斥。
学生对思政教育方式 感到厌倦,不愿意参 与课堂活动。
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应用 价值,使学生感到无趣。
教育者形象不佳
教育者态度问题
教育者态度冷漠、傲慢,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
教育者能力问题
教育者自身能力不足,难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04
应对逆反心理的策略探讨
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01
02
03
多元化教学方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案 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
厌学心理
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缺乏兴趣 ,缺乏学习动力。
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内容感到 枯燥无味,不愿意深入学习。
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成绩要求 过高,感到压力过大。
叛逆行为
学生在课堂上公然挑战教师的权 威,不遵守课堂纪律。

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分析

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分析

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说教”意味较浓的学科。

一些学生对教材中的某些原理、说法表示怀疑,甚至存在一种抵触情绪,这种心理正在使很多教育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和动摇,同时又表现出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的状态。

为此,揭开逆反心理的实质、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便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逆反心理概述“逆反心理”一词在近几年广泛流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提到逆反心理,每个人都可以举出不少例子。

比如:对于先进人物的宣传,人们的反应不仅冷淡,而且反感,甚至贬低宣传及宣传者;当见到商品广告出现“价廉物美”的字眼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种商品的质量肯定有问题”,还有人说“我一见到他就反感,一听到他讲话就不舒服”……凡此种种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那么究竟什么是逆反心理,其本质是什么,其心理机制又是怎样的,下面会对这几点进行简单的论述。

㈠逆反心理的本质1.含义什么是逆反心理呢?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此作含义的解释为:“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1因此逆反心理又称对抗心理,即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和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较稳定的具有逆向反应性质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2.实质与表现“逆反心理的实质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即张扬个性、突出自我”。

○2因此,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对思想政治课抱有轻视、怀疑的态度。

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抵制,甚至对教师本人也会产生偏见。

这种想法的存在,不但影响了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还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对思想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呢?(二)逆反心理产生的机制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

其心理机制过程主要有三个反面:1. 引起注意教育内容及相关信息在特定教育情境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

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及其疏导

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及其疏导

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及其疏导宋岩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受教育者在外部环境刺激下产生的与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当前,部队官兵普遍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等现实问题,同时部队生活本身的艰苦性、严肃性与地方生活的安逸性、多彩性反差越来越大。

这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使青年官兵在接受政治教育时产生逆反心理的现象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对政治教育有抵触情绪。

有的官兵对开展政治教育情感上厌烦冷漠,甚至反感抵触。

认为政治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与领导和想当领导的人有关系,自己是普通一兵,学不学无所谓;有的对所有的政治教育都一概排斥,认为是讲空话、套话,不讲实话,还有的认为是唱高调,不能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对政治教育者不信任。

一部分官兵对教育者感情上很疏远,认识上有偏见。

有的认为政工干部喜欢唱高调,动辄用大帽子压人;有的认为政工干部不能接近,也不能信任,更不能得罪,因此不愿向教育者坦露内心的真实思想。

——对教育中提倡鼓励的东西偏偏有意不为,对不允许、不提倡的事反而要去“尝试”。

原因分析1.逆反心理源于特殊的生理—心理机制逆反心理现象是大脑活动的结果。

当大脑皮层机能系统发生机能紊乱时,可能出现应该兴奋反应的刺激反而引起了抑制反应,而应该抑制的反应却兴奋起来的异常反应状态。

好奇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是引起好奇心的心理动力。

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猜疑、揣度和推测,好奇心越发强烈。

好胜心理。

青年人往往喜欢争强好胜,说话办事总想显得与众不同;在态度上还较易偏执,情绪偏激,对外界刺激常常抱抗衡的倾向,这种好胜心理常常成为逆反心理的基础之一。

逆反心理与个性心理特征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具有外倾性性格的多血质、胆汁质气质的人的逆反心理表现形式,常可能是喜怒于色,行为反常;而具有内倾性格的粘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的人的逆反心理的表现往往呈现抑制状态,常常显得“不在乎”、“冷漠”。

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及其疏导

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及其疏导
发强烈 。
( 四 )注 重 工 作 的 时 效 性
在 全 面深 化 改革 、扩大 开放 、建立 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的 过程 中,社会生活 的各个 领域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变化 ,青少年在这种环境 变迁 中开 阔了眼界 , 增 长了知识 ,与此 同时也不 可避免 地接触 了那些 容易产生消极影响的西方文化及意识形态 , 而青年一旦接受 消极东西 , 则可能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 准确地分析、 预
(一 )逆 反 心 理 的 表 现 1 、对正 面宣 传 的逆反 心理 。有相 当数量 的青 年对 学校 、企业 的宣传 ,表现 出一 种 不认 同 、不信 任 的反 向思考 。他 们往 往 以社
会上 某些个 别的不 公正 的事实 来全 盘否 定正 面宣传 。同样 ,也有 一 些青 年不 能从全局 出发 、片面地夸 大社会 主义 制度 的某 些不完 善和
好胜心理。青年人往往喜欢争强好胜 ,说话办事总想显得与众 不
同; 在态度上还较易偏执 , 情绪偏激 ,对外界刺激 常常抱抗衡的倾向, 这种好 胜心理常 常成为逆反心 理的基础之一 。 逆反心理与个性心理特征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 ,具有外倾性性格 的多血质、胆汁质气质的人的逆反 心理表现形式 ,常可能是喜怒于色 ,


逆反 心理 的表现 及形成 原 因
种 价值 观念互 相矛盾 冲突 ,使得 青年在 过去经 济体系下 建立起 来的 心 理平衡被 打破 ,对现实 生活 中诸多 问题 感到 困惑 ,这些 困扰青 年 的问题 又难 以通过政 治教育迅 速得 以廓清 。这与 目前政 治教 育的先 进 性形成 了强 烈的反差 。部分青 年 因此 产生 了困惑 ,认 为政治教 育 所 灌 输 的世 界 观 、人 生 观与 现 实脱 节 。

七年级中学生逆反心理分析及应对办法

七年级中学生逆反心理分析及应对办法

精选公文范文
七年级中学生逆反心理分析及应对办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随着孩子步入初中,家长和老师担心的青春期逆反心理也就随之出现了。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家长及老师往往无能为力,找不到较好的解决方案,中考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七年级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办法,希望能够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的青春期。

应对逆反心理的方法有很多,家长要实现自己的教育要求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引导,以下方法建议尝试:
1)二选一法
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二选一法:如下午写作业,还是晚间写作业?今天、还是明天做?先做A,还是做B ?让孩子自己选择。

要求孩子可以,要给孩子自己选择留点余地,一张一弛,先满足孩子合理-- 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2精选公文范文
的要求,然后,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可以断然拒绝,之后,再有意地在其它方面给些宽大政策。


2)暗示法
通过鼓励和鞭策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情绪。

如你发号施令让他如何,不如夸奖他像某人的优点;如按计划写作业的时间到了,不说该写作业了,而说某人可能会怎么样。

3)强化法
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家长要有意发现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强化。

教师和家长要善于放手让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中表现自己,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表扬给予肯定。

如妈妈见孩子有参加一些活动的想法,可趁热打铁,马上跟进……如夸孩子这事办得真懂事等等,让孩子在认可或肯定中不断成长。

4)先是后非法
先表扬一部分,然而,指出另一方面的不足。

精选公文范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3精选公文范文。

思政教育中逆反心理及其策略

思政教育中逆反心理及其策略

思政教育中逆反心理及其策略2023-11-20目录•逆反心理的定义与表现•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针对逆反心理的思政教育策略•案例分析与实践•结论与展望逆反心理的定义与表现•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在受到外界限制、约束、要求或压力时,产生的一种反抗、抵触、不合作的心理状态。

在思政教育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常常表现为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者的不信任、反感、抵触,甚至故意违反规定、挑战权威。

逆反心理的定义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不易接受。

对教育内容的逆反学生反感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喜欢通过互动、探讨的方式学习,对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产生抵触情绪。

对教育方式的逆反学生对教育者不信任,认为教育者言行不一、要求过高或过于苛刻,产生抵触和反感。

对教育者的逆反逆反心理在思政教育中的表现降低教育效果:学生的逆反心理会导致对教育内容、方式的抵触,从而降低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导致学生行为失范:严重的逆反心理可能使学生故意违反规定,挑战权威,导致行为失范,甚至触犯法律。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长期的逆反心理可能使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因此,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思政教育者应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引导和疏导,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逆反心理对学生的影响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青少年往往在这个阶段产生对权威和规则的质疑和反叛。

青春期反叛在成长过程中,个体可能面临自我认同的困惑,对思政教育内容产生逆反心理,作为确立自我身份的一种方式。

自我认同困惑生理与心理发展阶段的影响教育环境与方式的影响思政教育中,如果教育方式过于强硬、灌输,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思政教育内容如果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脱节,可能导致学生对教育内容产生逆反心理。

社会文化与家庭背景的影响产生逆反心理。

家庭背景影响: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七年级政治调节情绪的方法

七年级政治调节情绪的方法

七年级政治调节情绪的方法
(1)注意转移法:当人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爆发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的事物或活动上去。

(改变注意力焦点法,改变环境法)
(2)合理发泄法:遇到不良情绪时,通过简单的“宣泄”痛痛快快地表达出去,或者将不良的情绪通过其他方式和途径宣泄出去。

(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宣泄,进行剧烈的运动,放声歌唱或大声叫喊)
(3)理智控制法:在陷入不良情绪时,主动调动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控制不良的情绪,尽量使自己愉悦起来。

(自我暗示法,自我激励法,心理换违法,升华法)。

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

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

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不良心理,例如焦虑、压力、恐惧等,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保持良好学习状态。

下面就是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

一、焦虑焦虑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很多学生因为考试的压力和自身的不足而产生焦虑情绪。

为了帮助学生应对焦虑,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理解和倾听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焦虑情绪保持理解和倾听态度,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倾诉自己的焦虑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理解。

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支持。

2. 鼓励和肯定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和肯定学生,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进行及时赞美,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减轻焦虑情绪。

3. 指导和辅导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对于学习上的困难,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和复习指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二、压力学生在复习政治课的时候,可能会面临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

教师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减轻压力,调整心理状态。

1. 提供帮助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帮助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不是孤立的,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心理上,都可以得到老师的帮助。

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学习上的建议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学习压力。

2. 掌握情况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压力,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和观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关心。

3. 营造轻松的氛围在复习政治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愉悦和快乐。

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摘要]: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尤为突出。

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从初中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误区以及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实然性偏差三个方面分析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思想品德逆反心理成因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大障碍,它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的实现。

努力防止和消除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逆反心理,是认真贯彻落实思想政治课目的任务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作些探析。

逆反心理又称对抗心理。

是指客观要求上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

即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和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较稳定的具有逆向反应性质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它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你要这样,我偏那样;你越是禁止,我偏感兴趣。

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们(非我)的不尊从(或抗拒)。

具有逆反心理的中学生,往往对思想政治课教学采取冷漠、怀疑的态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抵制、排斥;甚至对教师抱有成见,这种心理的存在,不仅使中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产生障碍意识,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困难,而且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往往导致苦闷、烦恼,甚至走入歧途。

随着青春期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迫切地希望摆脱成人的管制,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成熟和独立,或担心别人无视自己的存在,他们常常会用对抗性的言行和态度来突出自我和确定自我,对任何事物都持批判态度,这就是在青春期经常出现的逆反心理,此种心理状态在青春期阶段表现较为明显。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身上经常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教育的反感、抗拒,进而反教育要求而行之。

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探析

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探析

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逆反心理是长期以来受到理论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直到今天,仍有众多相关研究文章得以公开发表。

根据中国知网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收索结果,截止到2011年4月1日,按期刊年限不限和篇名检索全国共发表了和“逆反心理”相关论文788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94篇。

进一步输入“政治课”和“逆反心理”两个关键词,共检索到有关思想政治课教学方面7篇文章,仅有1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

在中国知网主办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输入“逆反心理”,得到各种有关逆反心理的硕士论文15篇,而有关思想政治课教学方面的只有河北师范大学的宋湘于2009年1月发表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1篇硕士论文。

本课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一方面是对中学生和大学生两类群体从纯粹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逆反心理的表现和影响,进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一些消除逆反心理的措施;另一方面是从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题论、环境论、过程论、方法论、管理论等角度多方位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不理想,进而从大学生对“两课”方面的逆反心理进行多方面分析,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关于中学生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的逆反心理研究,特别是对高中政治课的学生逆反心理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和深入。

(二)实践意义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某教师上课已经习惯于自己滔滔不绝地个人讲述,面前似乎只有听众而没有学生。

学生课后嘟囔:你讲人生价值在于奉献,我看人人都在钻钱眼;你讲市场经济遵循“诚实、信用、公平”游戏规则,我却看到双汇瘦肉精、三鹿毒奶粉、假药、劣酒、假烟……你讲按劳分配是主体分配方式,那一个山区农民起早贪黑辛苦一年,收入怎么还不敌某大腕高档宾馆一餐酒食钱?教师的讲课习惯和学生的习惯,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些高中生是怎么呢?对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竟如此叛逆和厌烦?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怎么如此没有吸引力?这成为摆在高中政治教师和有关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

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

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是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重要环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不良心理,如焦虑、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于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在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政治课是一门需要理解和思考的学科,不能仅仅靠死记硬背来取得好成绩。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认识到政治知识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而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压力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可能会由于自身能力感不足而产生自卑情绪,认为自己无法取得好成绩。

我们应该通过引导和鼓励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可以通过及时给学生反馈,表扬他们的进步和努力,鼓励他们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四、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在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当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或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和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和帮助。

可以建立心理咨询机制,让学生有一个可以倾诉和解决问题的平台,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我们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开展政治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政治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减少不良心理的出现。

以上就是初中政治课总复习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政治第八课第二课时《克服逆反心理》教案(陕教版)【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克服逆反心理。

★能力:
掌握调适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技巧。

★知识:
懂得逆反心理的明显特征和危害。

【教学重难点】
调适逆反心理。

【教学过程】
★导入:
请看三幕生活场景。

★内容:
1.母亲教育孩子:“要做家务劳动……”孩子说:“好嘛!那我就不上学了,从早到晚都在家里做家务!”
2.一位家长反复提醒孩子注意营养,每天要坚持吃鸡蛋。

孩子说:“好嘛!那我每天吃10个鸡蛋!”
3.一位家长用命令式的语气让孩子复习功课,结果孩子偏偏要跑出去玩耍,家长无可奈何。

教师:以上是同学们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场景。

那么,这些同学在家长面前的表现,都有哪些共同点呢?
学生回答:略。

(学生一般可分析出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对家长表现出了不顺从、抵触甚至于抗拒的态度。

)
教师引导:对待家长或者老师有抵触、不顺从甚至于抗拒的行为,从心理学上讲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抵触、不顺从乃至于抗拒。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谈有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

教师: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父母与孩子间难免会产生摩擦或者冲突,在这种时候,父母需要我们的理解和体谅,我们也需要同父母进行平等、有效地沟通。

我们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如果从某个角度入手,往往会豁然开朗。

下面,请同学们就阿秀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就事说理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有关内容。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略。

★教师引导:
针对问题l,教师引导学生达成共识:阿秀的做法属于逆反心理的表现,而且她是不对的,不理智的。

针对问题2,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

教师要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充分认识逆反心理的危害。

除了教材上列出的危害,还有诸如曲解父母的爱,同父母敌对,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等。

对此问题的小结:逆反心理对我们的危害相当大,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并且努力克服它。

问题3学生自己回答。

针对问题4,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或者教训的角度来帮一帮阿秀,谈谈如何调整和克服“逆反心理”。

学生大多能从“善于控制情绪、换角度思考父母的行为表现、同父母畅谈自身的想法、转化自己的观念”等角度来回答。

教师:同学们对逆反心理的问题都谈了各自的看法。

那么,从哪些方面及时调整调适自己的逆反心理呢?教材给我们指点了迷津。

★指点迷津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指点迷津”。

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逐条谈感受。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谈调适逆反心理的办法。

如,需要在情感上理解父母,爱父母,在生活中同父母平等、及时、有效地沟通,培养理性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教师引导:作为子女,在与父母相处时,简单地采用“逆反”的态度是不对的。

但也有这样的观点,不能简单认识和对待中学生的逆反行为,有下述两种观
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学生应该逆反;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学生不该逆反。

下面,针对上述观点,我们来开展一个课堂小辩论。

★课堂辩论
正方:中学生应该逆反
反方:中学生不该逆反
辩论程序及要求,参看本书第二课第四课时内容。

辩论过程:略。

辩论活动结束后,老师对辩论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正如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对于中学生的逆反也要全面、辩证地分析。

当父母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理性地分析。

如果父母的意见和想法是对的,那么逆反只是一种很不成熟的表现,有很多的危害,如前所述;如果父母的想法是落后的或者狭隘的,那么就需要我们敢于打破传统,敢于坚持我们的积极的想法,这种逆反是允许的,当然,这种“逆反”已不是我们教材所说的逆反心理了:需要提醒的是,就算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也要理解父母,爱父母,同他们平等地沟通,这将是我们下节课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