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2《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课时练习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练习题、单项选择题读右图,回答1 —3题: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A① B .② C .③D2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 .①B .②C .③D3-02.0④(.0④■0KO*©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读右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以上三个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分析回答 4 —5 题:4.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 .②C .③D .④5. 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A 70 % 鼓励生育B . 60%C. 15 % 采取移民政策D . 30% 计划生育鼓励人员出国右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 读图完成6 —9题: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AB.C.D. 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反映印度人口状况的可能是A① B .② C .③ D .④图中①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A C. 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增长过快问题Y两国人口金字塔图, 回答9 —119. 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D 3.0 AM1U4D .③②①④岁20•人口基数过大问题•失业人口增加问题题: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0 .造成X 、Y 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 经济水平B .教育水平C .历史条件 D .自然条件11.属于Y 类型的国家有A 尼日利亚B .印度C泰国D .日本12.对目前中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严重老龄化B人口多,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D .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13.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正确理解是 A 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 均为人口迁移B. 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C. 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属于人口迁移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14 .关于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政治因素基本上不影响人口迁移B. 造成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是地区之间的人口数量不平衡C. 随着生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迁移越来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D. 难以改变的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地区分布与迁移的主要因素15 .下列四幅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是16 .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 从北美迁往拉美B .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亚洲A 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B C.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D.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 .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F 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人口的变化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含解析必修2
人口与城市考点扫描: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我国人口政策;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1~3题。
1. 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 产业转型升级B. 食品价格大增C. 环境质量下降D. 交通拥堵加重2.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 适宜就业机会多④ 生态环境好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 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 资源密集型产业B. 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 知识密集型产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
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回答4~5题。
4. 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 少儿人口数量减少B. 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 老年人口比重下降D. 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5. 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 )A. 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 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 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D. “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 km2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最新-2018高中地理 2 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课时练
城市与城市化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43~345页)(2018厦门期末)2018年10月31日是“世界70亿人口日”。
如图示意某同学绘制的M国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其中某一时期的图例标错。
读图,回答1~2题:1.图例标错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2.根据人口演变规律,四个时期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④②①③D.①③④②解析:1.D 2.B 第1题,④图中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不对应,故图例标错。
第2题,图中③显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应为四个时期的第一阶段,故选B。
所谓的“人口红利期”指的是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处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期”。
与“人口红利期”相对的称“人口负债期”。
据此回答3~5题:3.处于“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结构特征应该是( )A.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B.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C.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D.高少儿、高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C.城市化速度快D.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5.人口经济学家根据《2018年世界发展报告》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大约在2018年出现转折,可能由“人口红利期”转入“人口负债期”。
但中国的各个地区可能进入转折期的时间不尽相同,图中所示的地区可能进入“人口负债期”的时间是(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解析:3.B 4.D 5.D 第3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人口红利期”生育率下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人口抚养负担轻,特征为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高一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检测题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读右图,回答1 —3题:人口!J死亡军k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3.0-A.① B .② C .③ D .④ 3.0一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1.0-•①A .①B .②C .③D .④1、单项选择题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③②①④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A. 70% 鼓励生育 B . 60% 计划生育C 15% 采取移民政策D . 30% 鼓励人员出国右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 读图完成6—8题:6•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7.反映印度人口状况的可能是(A.① B .② C .③ D .④)l+fl 7.0 3-0人口出主卓/^4A. 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基数过大问题C •人口增长过快问题.失业人口增加问题读X 、Y 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 9—11题:10.造成X 、Y 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11.属于丫类型的国家有()12. 对目前中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13. 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正确理解是(A. 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 B •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 C •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其空间移动距离在 1000千米以上14. 关于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政治因素基本上不影响人口迁移B. 造成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是地区之间的人口数量不平衡C. 随着生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口迁移越来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D.难以改变的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地区分布与迁移的主要因素8. 图中①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9. 丫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CDA.经济水平 B .教育水平C .历史条件.自然条件 A.尼日利亚 B .印度 C .泰国.日本A.人口严重老龄化.人口多,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D .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结合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 完成15〜16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课时练习 (二)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课时练习(二)新人教版1.我国城市化水平不宜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我国()A.人口增长速度变缓B.交通线布局不够合理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2.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A.环境污染日益加重B.绿地面积减少C.农业人口比重下降D.经济发展趋缓3.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是()A.住房紧张B.环境污染C.入学困难D.交通拥挤4.城市工业企业纷纷向城市市区边缘外移,甚至在市区外围形成一个包围城市的环状区域,这主要是为了()A.在城外拓展更大的市场B.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C.使工人住宅区能与工业企业成为一体D.得到面积更大的工业用地5.一般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往往形成()A.中心无污染工业区 B.中心豪华娱乐区C.中心商务区 D.中心豪华住宅区6.合理的城市规划应该是()A.能使城市居民随时随地得以消费B.能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并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C.能使交通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各种交通工具畅通无阻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又是工业活动的集中地方,我国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城市化的发展也很迅速,城市人口明显增加。
据此回答7~8题7.下列城市的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B.上海→杭州→重庆→深圳C.苏州→桂林→承德→连云港D.广州→鞍山→阳泉→平朔8.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布置得合理的是()A.工业用地要考虑有便利的交通条件,生活用地则可以不用考虑B.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要设立防护带C.轻纺、服装、印刷、重型机械等可以布置在城内的居民区内D.防护带内可设置一些非长期停留的建筑,如学校、停车场等9. 下列关于中心商务区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B.区内的建筑物在市区往往是最高的C.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D.中心商务区的零售活动,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最中心,垂直方向上多在较高层10.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从总体上看有以下特点()A.它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 B.工业区不断向市中心迁移C.在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和低级工业区 D.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11.下列有关成都和沈阳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成都地处平原,城市形态集中紧凑②沈阳的工业区围绕交通线路呈扇状或方块状分布在城市的东西两侧③成都的功能区围绕城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④沈阳的居住区相对比较集中,位于市中心及其外缘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12~13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根据材料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 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材料五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非常频繁,且规模很大,主要方向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32.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平方千米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简称)。
(2)A—B一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原因是:
B.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
C.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
D.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为文化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和“人口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图示时间内,上海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数量变化习题
人口数目的变化习题一、选择题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某国不相同时期人口统计数据。
读图,回答1~ 2 题。
1.依照人口增加的一般规律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时期按先后序次排列应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2.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加阶段大体对应图示国家的()A .①时期和④时期B .②时期和①时期C.③时期和④时期 D .④时期和①时期以下列图是我国人口相关数据统计图。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每出生100 名女婴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
读图,回答3~4 题。
3.图示时期,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 .医疗卫生条件下降B .粮食供应缺口增大C.老龄人口比重增大 D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4.图示时期,我国()A .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B .每年新增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C. 2010 年与 2011 年新增人口数相同 D . 2010 年与 2011 年出生率相同结合国历年宣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 ”,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平易生活质量” 三项基础变量依照必然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
下表为四个国家 2010 年的统计资料,阅读解析表格,完成5~ 6 题。
公民人口密度平均平均老年人国家(人 /km2 )HDI寿命就学口比率(%)年数甲403乙126丙111丁85.就人口增加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加阶段”的国家是A .甲、乙B.甲、丁C.乙、丙 D .丙、丁6.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甲国人口数目最多B .乙国老年人口数目比甲国多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 D .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以下列图表示某国2008 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7~ 8 题。
7.图中信息反响出该国()A .为发展中国家B .人口出生率高C.人口增加模式为传统型 D .中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8.该国 0~4 岁的人口数目明显多于5~9 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A .年龄结构B.性别结构C.生态环境D.移民政策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目变化图,回答9~ 10 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课时练习 (一)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课时练习(一)1.下列有关城市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B.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城市化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没有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D.城市化可以对城市环境带来重大影响2.由于城市化发展过快,可能会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有()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垃圾污染④噪声污染⑤核污染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3.下列有关建设生态城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B.减少城市中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发展绿色交通D.要扩大城市用地和城市中的绿地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 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④城市规模扩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 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②高新技术开发③大学城④美术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②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③城市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④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相同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最主要的条件是()A.要有一定规模的消费人口 B.要有一定规模的地域空间C.要有一定的进货渠道 D.要有便捷的交通8.城市功能区是指()A.不同的城市功能聚集的地区B.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地区C.城市中由交通线路分割开的区域 D.城市人口的统计区9.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10.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课时练习 (三)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课时练习(三)新人教版1.下列四组城市中,其服务的范围重叠最多的是()A.上海、南京B.武汉、重庆C.哈尔滨、广州D.石家庄、太原2.下列不同等级、不同种类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大小的比较,错误的是()A.书店<书摊B.邮电局>邮电所C.储蓄所<银行D.医院>诊所3.下列对城市与区域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的形成不能脱离一定的区域环境B.城市在区域中总是处于核心地位C.城市在区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D.区域条件的变化不影响城市的发展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a曲线B.b曲线 C.c曲线D.d曲线5.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住宅区B.工业区 C.商业区D.文化区读图,据此回答6~7题。
6. 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7. 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下列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
据图回答8~9题。
8.关于下列城市空间形态所处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B.③是汽车时期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 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9.图中所示城市形态出现最晚的是( )A.①B.②C.③D.④读我国某城市1979—2003年末从业人员及本市生产总值图,回答10~12题。
10. 对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B. 有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C. 进入逆城市化阶段D. 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11. 目前该城市产业发展正逐渐丧失的优势为( )A. 市场B. 技术C. 政策D. 资金12. 该城市最可能是( )A. 南京B. 济南C. 上海D. 汕头1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 )A.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 B.广建大型游乐场C.大力发展高级轿车 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14.读“美国老年人口的迁移示意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读“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完成以下两题。
1.医科大学毕业的小明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该卫生所最适宜选择在()A.①B.②C.③D.④2.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3.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个相邻城镇的服务范围是不可能有重叠的②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之间的距离就越大,城镇的数量就越少③城镇级别高低取决于其人口的多少和专项职能的性质④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的服务范围就越大,服务的项目就越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关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减少B.大城市发展速度很快C.城市化速度有所下降D.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5.有关该城市功能区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厂位于该市河流上游,污染水源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C.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D.④功能区的布局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一道中梁山将武汉市九龙坡区分割为东西两城。
在东城提档升级的同时,九龙坡区以东西协调发展为题,通过“西城再战”,全面拉开了西部地区大开发大发展的城市框架,引领九龙西城的30多万居民从“城镇时代”向“城市时代”迈进。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三题。
6.九龙坡区西城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的关键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产业结构调整C.地方政府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完成以下两题。
7.关于上海成为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B.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铁路网密集C.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地势平坦D.上海水能资源丰富8.关于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A.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B.同类经济活动会造成同类功能的企业相互分离C.各个功能区之间有严格的界线D.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读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下列三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作业
人口的空间变化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3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B )A.②③ B.③④C.④⑤ D.⑥⑦2.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有( A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3.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A )A.中国、澳大利亚B.墨西哥、中国C.美国、墨西哥D.美国、澳大利亚解析: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的一种表现是人口由农村到城市的迁移。
由图上信息可知,P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且人口流向国外,应为发展中国家,Q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城市到城市,还存在城市流向乡村,故应为发达国家。
读“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移民叙述错误的是( C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经济欠发达区域流入经济较发达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为三大移民流之一;人口主要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迁移,这主要与经济因素有关;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东欧地区。
5.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D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解析:由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婚姻家庭因素影响的有( C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A.①③⑦ B.①④⑥C.②⑤⑥ D.③④⑦解析:婚姻家庭与夫妻、父母、子女相关。
7.人口大量迁入对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A )A.推进城市化进程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C.解决城市交通困境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解析:对B、C、D三项均会带来反面影响。
读我国某市2010年迁入人口金字塔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8~9题。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第二学期(人教版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第二学期(人教版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单选题百度迁徙规模指数可反映春运期间人口迁出和迁入规模。
图为2019年甲、乙两市人口迁入和迁出的百度迁徙规模指数变化。
甲、乙为我国相邻省份中的两个城市。
乙市制造业较发达,吸引甲市大量人口前来务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甲市人口迁入的百度迁徙规模指数变化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相对前几年,2019年春运期间甲乙两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数量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是()A.甲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B.两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C.乙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两市之间教育水平差距缩小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数年龄,是指某时期某地区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最中间的人的年龄或最中间两人的年龄平均值,中位数年龄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表示意我国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中位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年龄中位数能够反映()A.人口数量变化B.人口合理容量C.人口平均年龄D.人口老龄化程度4.我国年龄中位数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是()A.波动上升,医疗水平B.波动上升,人口政策C.波动下降,性别比例D.波动下降,教育程度5.未来应对我国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可行的对策有()①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③完善医疗、社会保障制度④大力发展母婴护理产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018年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2018春运出行大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我国十大“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春节期间这十大城市的人口变化主要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流动C.省内人口迁移D.县际人口流动7.导致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受传统思想影响B.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C.农村经济发展快D.农村道路设施完善8.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短暂离开大城市后的影响有①改善市民居住条件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③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④减轻农村环境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贵州省晴隆县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与城市化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43~345页)(2012厦门期末)2011年10月31日是“世界70亿人口日”。
如图示意某同学绘制的M国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其中某一时期的图例标错。
读图,回答1~2题:1.图例标错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2.根据人口演变规律,四个时期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④②①③D.①③④②解析:1.D 2.B 第1题,④图中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不对应,故图例标错。
第2题,图中③显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应为四个时期的第一阶段,故选B。
所谓的“人口红利期”指的是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处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期”。
与“人口红利期”相对的称“人口负债期”。
据此回答3~5题:3.处于“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结构特征应该是( )A.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B.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C.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D.高少儿、高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C.城市化速度快D.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5.人口经济学家根据《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大约在2015年出现转折,可能由“人口红利期”转入“人口负债期”。
但中国的各个地区可能进入转折期的时间不尽相同,图中所示的地区可能进入“人口负债期”的时间是(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解析:3.B 4.D 5.D 第3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人口红利期”生育率下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人口抚养负担轻,特征为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
第4题,人口增长减缓,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有关。
第5题,图中所示地区1990年后人口呈现负增长,老龄化问题严重,社会抚养负担加重,由“人口红利期”转入“人口负债期”。
如图为某市过去五年内城市人口变化分布图。
读图,回答6~7题:6.图示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反映的是( )①不同区域人口增长类型的差异②人口迁移的方向③再城市化现象④郊区城市化现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近郊区常住人口增长率达26%左右,主要是由于近郊区( )①环境质量好②交通通达度高③土地价格高④人文环境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6.D 7.A 第6题,近郊区人口增加,核心区人口减少,说明人口由核心区迁往郊区;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第7题,近郊区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变好,交通通达度高,环境质量优,吸引了核心区人口的外迁。
据广州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广州市人口已超过1 400万,离该市1 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已迫近“临界点”,据此回答8~10题:8.“1 500万”的数值是( )A.人口合理容量B.最适宜人口数量C.环境人口容量D.确定不变的9.当广州市的人口超过这个“临界点”时会出现一些问题,下列问题可能不是由此产生的是( )A.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B.就业紧张C.废弃物大量排放,污染环境D.科技发展迟滞不前10.下列措施可以使“1 500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 )A.控制人口的增长B.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入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D.努力开发当地的淡水资源以解决供水紧张问题解析:8.C 9.D 10.B 第8题,从题干信息“临界点”可知,1 500万是广州市的最大承载量,是环境人口容量。
第9题,人口超载,会造成就业紧张、资源环境问题突出,但人口质量的提高可推动科技发展。
第10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开放程度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其余呈正相关。
淡水资源的开发,仅能解决燃眉之急,不能使环境人口容量变大。
(2011南昌高三调研)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通达度、夏季平均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四条曲线,表示人口密度变化的是( )A.aB.bC.cD.d12.b曲线在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出现高值的原因可能是( )A.距离市中心最近B.位于市内主干道交会处C.交通通达度最好D.该处人口最稠密解析:11.C 12.B 第11题,市中心为商业区,常住人口密度小于住宅区,住宅区以外,常住人口密度会逐渐减小。
第12题,结合图示分析可知,b曲线表示交通通达度,其在距市中心4千米处出现高值的原因是该地交通通达度高,可能位于市内主干道交会处。
合肥市2011~2020年商业网点规划于近日出炉。
根据此规划,未来10年内,合肥将立足城市“141”(1个老城区 4个城市组团 1个滨湖新区)空间发展布局,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东进西出、辐射南北”的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
据此回答第13~14题:13.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①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②在社会发展中的政治地位③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可发展旅游购物④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有稳定的货源供应和销售区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14.目前,合肥市的主要商业街分布于城市中心地区,其体现的布局原则是( )A.交通最优B.资金最优C.货源最优D.市场最优解析:13.A 14.D 第13题,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它的形成与城市政治地位关系不大,旅游地也不一定是物资集散中心。
第14题,商业街在城市中心地区主要是为了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以利于接近消费市场。
(2011黄山调研)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15.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16.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租水平:乙>甲>丙B.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C.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D.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解析:15.C 16.D 第15题,从图中可知,三个服务中心的等级为甲最高,乙次之,丙最低,因此其职能也是甲>乙>丙,与此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只有C项。
第16题,从图中所示可知,地租水平应是甲>乙>丙。
甲等级最高,其数量应最少;乙处于区域边缘,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布局商业区或工业区。
受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乙地的服务范围和功能会增大。
读下图,回答第17~19题:17.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A.A处B.B处C.C处D.D处18.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D.政策改变19.甲处可能出现的是( )A.生活质量提高B.人口老龄化严重C.生态环境恶化D. 环境质量提高解析:17.C 18.B 19.C 本题组主要考查读图、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7题,通过读图可以分析得到C处环境供给资源量与人口消耗资源量之间的差最大,说明生存环境最好。
第18题,B点之后曲线明显的变化,说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有可能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19题,甲处表现为人口消耗资源量大于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这样就会导致过度开发资源,可能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
(2011百校联盟调研)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为迎接这一盛事,上海全力打造和谐城市。
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
读“某城市‘体检’图”,回答20~21题:20.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体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1.图中所示表明,和谐城市主要看( )A.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B.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情况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解析:20.A 21.A 第20题,从图中城市和谐指数来看,把城市经济增长指数放在第一位,其他指数地位较低,由此可推断,图中城市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第21题,从图中城市和谐发展指数可知,城市的和谐发展是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2005~2010年外来人口流向调查统计图”,回答22~23题:22.下列叙述属于城市人口流向郊区的“拉力”的是( )A.城区房价房租昂贵B.城郊之间交通改善C.城区环境质量较差D.郊区就业机会较多23.该市外来人口流向的变化将会( )A.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B.解决城区的环境污染问题C.使城市的服务范围缩小D.使第三产业大量向郊区转移解析:22.B 23.A 第22题,城区房价房租昂贵、环境质量较差属于人口流向变化的“推力”。
城郊之间交通改善属于城市人口流向郊区的“拉力”,郊区就业机会比城区要少。
第23题,该市外来人口流向郊区会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的发展会提升城市的等级,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第三产业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外来人口流向郊区不能解决城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会带来第三产业向郊区的大量转移。
(2011蚌埠模拟)2010年7月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新城区发生强降雨,大量雨污水污染了自来水,导致了众多市民的发病,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事故原因调查中发现,距此次被污染的水源附近,就是该市新城区的排污泵站。
暴雨导致污水站断电,污水溢出,淹没了饮用水源井,引发这次公共卫生安全事故。
据此回答24~25题:24.此次水污染的发生说明该市新城区的规划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25.此次该市新城区的水污染事故的发生,从原因上看反映出的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尽合理B.城市新区的盲目扩张建设C.城市人口过度膨胀D.城市工业发展中的污染严重解析:24.D 25.A 第24题,此次水源井被污染,是暴雨导致的洪水淹没了水源井,说明城市建设导致了地表径流的增大。
第25题,污染源主要来自距离水源井很近的污水站,说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不合理。
被污染的是该市的新城区,人口、工业相对较少,不会存在人口过度膨胀及工业污染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