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实验说课稿

合集下载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1一、教材1、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因此《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

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2、目标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

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3、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3、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有两个:知识方面虚像概念是一个难点,因为“虚像”比较抽象,本身“看得见,摸不着”,这构成了本节的一个难点;而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预计对于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并且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探究设计中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4.3《平面镜成像》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现就教材、教法、学情、学法和教学过程五方面谈谈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

一、教材1、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因此《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

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2、目标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

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3)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3、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有两个:知识方面虚像概念是一个难点,因为“虚像”比较抽象,本身“看得见,摸不着”,这构成了本节的一个难点;而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预计对于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并且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探究设计中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乳源民族实验学校陈丽燕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旳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旳直线传播”和“光旳反射”旳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结识平面镜成像旳特点、原理和应用。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初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旳作用。

(二)教学目旳:根据课程原则旳规定和对教材旳理解,结合学生旳实际,拟定本课旳三维目旳如下: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面镜成像旳特点。

(2)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理解虚像是如何形成旳。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旳应用。

(4)初步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措施:(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旳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旳记录。

(2)观测实验现象,感知虚像旳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旳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旳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旳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旳特点,感受探究旳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旳原理、虚像旳概念。

课程原则提出了科学探究旳一般过程和环节,而八年级旳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因此让学生经历探究旳过程是本课旳重点。

虚像旳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旳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拟定为本课旳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旳直线传播和光旳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平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爱好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新旳课程理念觉得:在注重知识技能旳同步更应注意过程与措施。

教给学生措施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根据新旳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旳措施,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旳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具体旳措施: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四、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7 《平面镜成像》说课一、说教材(一)课标要求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二级主题:声和光三级主题: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是新课标中规定的20个必做实验之一。

(二)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二节内容,本课题安排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两个方面的内容,按照“现象→规律→应用”的程序来编排的,内容与生活、生产、科技联系紧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本课题既延续了光的直线传播,又巩固了光的反射。

另外,本节课第一次较完整的提出“像”的概念,研究像的特点;其中一些探究技能(如测量物距、像距,判断像的虚实等)为后续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参考范文1)2、学生的知识经验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已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具备了从成像原理上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受视觉影响,认识中也存在错误,如: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就越大;另外虚像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这些都需要本节课的深入学习。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会用光屏判断像的虚实。

3、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课”学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会用替代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平面镜成像的对称之美;通过了解平面镜引起的光污染,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重点及确定依据:探究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它是知识上与能力上的共同要求。

难点及突破策略:虚像“看得见”,却“摸不着”,因此,虚像的形成是教学中一个难点,利用微课自主学习予以突破;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是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难点,采用“替代法”予以解决。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平面镜成像》是光现象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亲自感知获得知识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

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程中还安排了用举例、投影的方法来解决成像原理这一教学难点,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情趣。

在课后,还安排了潜望镜的实际操作问题,使得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作图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进行新课: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尺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③能得出什么结论?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精选篇2)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教学器材:学生用: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和纸三角教师用:魔术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魔术箱:以倾斜45°的平面镜将箱子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反射面须朝向观众,花藏在镜后.表演场地光线要暗,以免使平面镜反光而被识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魔术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设计“替代”方法进行探究做铺垫实验交流一.创设情景,激趣质疑:『魔术』老师给学生们展示空粉笔盒,故做着急:“没粉笔,怎么写板书?”老师:“我来变出一些粉笔”变魔术.老师:“大家猜想可能是怎么回事?”这里的主要道具是咱们每天都接触到的镜子,表面平的那种平面镜,老师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方法来变魔术的,那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呢?盒子的奥妙在哪儿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或参考桂林山水、水面等图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通用6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通用6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平面镜成像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新教材初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平面镜,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等八方面来说一说我这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平面镜”是本章《光现象》中的关键内容,是光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光的传播”内容的延伸。

平面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以具备这方面的感性知识。

定性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是下一节定量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有铺垫作用。

教材这样编排,符合认识过程的发展规律。

正确处理好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过程是学好本节乃至本章知识的关键。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知识的积累和对物理问题研究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本节课的知识是平面镜的有关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使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索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领略物理教学的特点与魅力,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学到了书本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多元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根据以上两点的情况分析,特制定如下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探究点及其教学要求通过平面镜成像的边学边实验,指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像与虚像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训练点及其要求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提高通过观察提出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动手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

3、德育渗透点及其要求在探究实验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感受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结合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渗透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资料大全-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精品

资料大全-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精品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来自市中学。

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平面镜成像》。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成虚像的初步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平面镜》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平面镜》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平面镜》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平面镜》说课稿1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三个内容: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虚像的概念;3、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它在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定律之后,学习、认识平面镜的成像,是前两节所学知识的应用;另外,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科学探究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有用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领略平面镜成像现象中的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3、重点和难点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习、体验科学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虚像”比较抽象,“看得见”,却“摸不着”,因此,虚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很难提出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探究活动中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平面镜,容易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根据学生这些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教师引导发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虽然对平面镜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与“影”混淆等,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3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3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4.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动画或视频形式展示平面镜成像过程,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5.适时给予积极反馈,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实验操作的误差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通过举例说明、重复讲解和个别辅导来帮助学生理解;对实验操作进行详细指导,确保实验准确无误;通过设计互动环节和小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策略;定期回顾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问;在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深入探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报告环节,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
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观察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成像原理。
3.编写一篇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应用实例。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结构本节教学内容包含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和平面镜的应用,以实验为主体,通过真实情景再现,让学生感知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出实验结论。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2)教学难点:平面镜成虚像、像与物等大的认识二、说教学目标对《平面镜成像》教学内容的研究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像虚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三、说教学方法本节课平面镜成像采用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分析与论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四、说学法指导平面镜成像的学习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但是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因此在学习中,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成像规律和特点,在实验探索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说教学过程教学板块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那么实际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引发思考与讨论)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讨论,列出待解决的问题,并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讨论中确定以下的问题:(1)确定物体位置的平面镜,应该选用什么样的物体作为平面镜,玻璃板和平面镜对实验效果更好?(2)选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应该处于何种环境便于观察实验现象?(3)如何确定平面镜成像的像的虚实?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给出实验器材供同学们选用: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两只,小蜡烛一只、大蜡烛一只,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支架一幅,方格纸一张,同样大小的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4. 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束,进行分析与论证探究结果是否正确,讲解探究结论中有哪些内容与猜想相符,有哪些不符。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2)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4)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什么?5.评估与交流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板块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利用图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板画边讲解,这样既巩固了光的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教材(一)、地位和作用“平面镜成像”是新课标科学内容中二级主题“声和光”中的部分内容,也是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在学习了“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通过折纸模拟实验,体会虚像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过程中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3、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的建立。

二、学情分析1、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小学《科学》曾有所涉及。

2、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3、成像的特点并未研究过,探究兴趣比较高。

本节是在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降低了研究的难度。

三、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先通过小活动引入新课课堂核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引入新课拿出准备好的镜子进行观察镜中自己的像,普通的镜子里面却藏着:世界未解之谜---镜中的像左右相反为何却没有上下相反呢?左右相反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那么这普通的镜子里面的像究竟还有什么其它特点呢?(二)平面镜实验探究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对实像虚像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会产生误解;同时学生对平面镜所成虚像的大小以及像距常常存在前概念的错误,这是探究的起点。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市xx中学。

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平面镜成像》。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成虚像的初步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课后反思)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课后反思)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本节内容分两节课讲授。

第一课时讲完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包括学生当堂完成课本上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二课时协助学生了解相关“凸面镜、凹面镜”的相关知识,再加上处理《长江作业本》上本节的习题。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四、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五、就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三学两为”,多说几句。

在落实“乐学、会学、创学”的教学理念上,我谈谈在备课中的一些想法、理解和做法,也是在此向大家作一个交流,不过是我个人的一些真实的想法和做法。

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1、在课程的设计上努力想办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自不过然爱学习这门课程,他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大大的增强了,真正实现“乐学”。

这样,老师也轻松,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备课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的:(1)尽量挖掘物理知识中的趣味性。

(2)尽量挖掘知识环境中的“美”,并带领学生一起欣赏。

(3)多鼓励学生,尽量让学生享受成功地喜悦。

2、我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我要求学生玩要痛快、学要扎实。

让学生真正地轻松的学、快乐地学,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所以我不赞成课余时间将学生安排得这么死,我更反对中饭后老师进教室大讲特讲。

在减轻学生负担上我尽量从两方面去做。

(1)从生活的实际实例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理解记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物理概念和定律,不强求表达的那么标准,减轻记忆的负担。

切忌死记硬背。

(2)提升课堂效率,不留课外负担。

我基本没有布置学生的课外作业,力争当堂处理。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一.使用的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
二.实验器材
魔术杯、钥匙扣、ipad、模拟“全息投影”装置、全息视频源、深渊灯、牙齿模型、牙镜、救护车模型、电子蜡烛、亚克力板、坐标纸、彩色纸带、丝巾,平面镜、矿泉水瓶、纸盒。
三.实验创新点
1.利用平面镜和全息视频源,模拟全息投影,呈现一个360°的立体影像。
(四)布置作业
给学生布置一个趣味作业,如图16所示,这是一个空纸箱,现在把手机放进去,但是并没有看到箱子里有手机如图17所示,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空箱藏物”的魔术原理,并动手制作一个魔术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客精神。
七.实验效果评价
这节课体现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与实验教学的融合,利用有趣的魔术和创新实验组织教学,结合创客教育理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有趣创新的实验教学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隐身术”
利用平面镜成像还可以制作隐身装置,如图11所示,观察者可以从前方直接看到矿泉水瓶,感觉中间是透明的玻璃,但其实,这中间并不透明,换一个视角,如图12所示,发现这中间甚至还有一个不透明的纸盒,纸盒竟然被隐身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也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矿泉水瓶通过几个平面镜多次次成像,观察者看到的其实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并不是真实的矿泉水瓶。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道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3.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得出规律。
2.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评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获得成功的喜悦。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目标:1.学问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受“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看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看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会物理现象的奇妙与和谐,获得“发觉”胜利的喜悦。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使同学经受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展初步的科学探究力量,领会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试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看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试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同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技巧性,开拓同学思路,对同学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育其发散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觉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教学2、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老师不做任何示意,让同学充分想象)[同学争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左右相反;3、制定方案与设计试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老师给同学思索空间,同学:思索、分析、争论、归纳]我们采纳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难点】器材的选用和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

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建立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作出猜想】(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板,白纸。

(2)实验方案: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

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

【记录数据】环节三:巩固提高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答: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环节四:小结作业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二预习目标:1、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镜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2、尝试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平面镜成像实验说课稿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

通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使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个探究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

这个探究在整个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起示范作用,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

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知识和技能目标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的使用。

过程和方法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
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平面镜的物和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2)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3、教学重、难点初中生思维处于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仍要以具体现象作为支柱,依赖于形象思维,而虚像的形成及研究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所以,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对虚像概念的理解,探究活动中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二.学情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
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

三.教法、学法分析
由于初二学生的思维主要是由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于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观认识,还没有能过向抽象认识转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直观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如何研究虚像的环节中运用平面镜和平板玻璃的对比让学生更直观感受虚像。

因此,这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四. 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设计理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加强演示实验的刺激强度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本环节以“浇不灭的蜡烛“魔术引入课题:两支相同的蜡烛分别置于玻璃板的前后两侧,然后假装同时点燃两支蜡烛,(但实际上只是点燃了前面那一支),然后将水倒入后面的杯中,学生会看见,后面的蜡烛竟然没有被浇灭。

为什么呢?给学生造成疑惑。

之后,教师故作疑惑状,将后面蜡烛拿起准备探个究竟,这个时候,同学们就会发现,玻璃板后面的烛焰还在晃动,而原来在后
面的那根蜡烛并没有被点燃,恍然大悟,原来那个浇不灭的烛焰原来是玻璃板中的虚像,进而进入课题。

这样的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为接下来的探究实验做了一个铺垫。

(二)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在这个环节我将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按照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再反思实验的顺序进行
1.观察,提出问题:大家每天都照镜子,可是有没有注意过我们在镜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呢?(引发学生思考)
2.猜想和假设:为了使学生能有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组织学生活动:学生照镜子,观察自己在靠近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结合学生充当老师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小游戏,为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节重点用实验验证学生提出的以下猜想: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是“近大远小”的;像和物体大小相同。

(出示课件)并告诉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逐步验证、学习同学们提出的其
他猜想。

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和否,我们就要进行实验,自然进入下一步。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这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如何选用器材?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在设计中,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和物的大小”感到困难,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不加引导,这个问题就超出了学生的思维范围。

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对学生才是有价值的。

所以,在这里,我将给出提示:“如果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的大小和物的大小完全相同,我们暂且把它叫做替代物,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替代物和像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物和像的大小关系了”从而使学生明确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和像比较。

但是,当我们拿着替代物到镜子后面和像进行比较时,问题又来了,我们发现,当物体拿到镜子后面以后就看不见了。

这个时候启发学生:如何能看到像的同时又看见在平面镜后的替代物呢?学生一下子想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替代法)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通过前面的分析,此时学生已经不难知道,当替代物和像完全重合时,此时替代物的位置就是像的位
置。

(3)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在这个地方,学生有可能不知道标记物、像、和平面镜的位置,所以,要强调这个问题,以免他们在实验之后得不到结论。

(4)引导学生知道:一次实验有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至少要将蜡烛的位置改变一次,再重做一遍实验。

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免由于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必要的实验环节,使学生形成以偏盖全的片面的思维方法。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观察,提供帮助,找到学生实验小组中有代表性的操作,收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为交流和评估环节做准备。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像连线和玻璃板所在直线,这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平面镜所成的像用白纸能不能呈接到,为虚像的概念埋下伏笔。

5.分析论证: 小组展示实验并在课堂上交流探究结果。

此环节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适当引导,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
(1)虚像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4)物、像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在这里学生会得到像不能用白纸呈接到的结论,暂不急着说是虚像,而是提出疑问,为什么像用纸接不到呢?从而进入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教学。

之后再回来补充虚像的特点。

之后再综合分析,实际上,像和物就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在这里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光的反射作图,进行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

并非实际光线形成接下来展示平面镜成像之美,使学生体会到平面镜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

其实,平面镜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使用平面镜的例子呢?三、平面镜的使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对平面镜的使用,加深对平面镜的认识。

疑问:难道平面镜对于我们都是有利的吗?它有不利的方面吗?(作为一个作业留给学生课下完成)
(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知识和学习方法上都有哪些收获?(巩固知识)
五.板书设计板书的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强,它又课件所不能替代的优点,它可以在黑板上长时间的保留,对学生
的刺进更明显。

我的板书分为两大块,左边用于板书概念规律,后边留于写猜想分析等
主体板书如下: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3、平面镜的使用
(1)虚像
(2)像物大小相等;
(3)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4)像和物连线和镜面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