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解 表 药

合集下载

中药功效汇总2011

中药功效汇总2011

第五章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发汗解表温经通脉温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紫苏:发散风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炒炭止血)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西河柳x: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十三章消食药山楂1:消食化积活血散瘀(123焦三仙)麦芽2:消食和中回乳疏肝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鸡内金: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神曲3▲:消食和胃稻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二)、辛凉解表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淡豆豉●:解表.除烦浮萍x: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x第十四章驱虫药使君子:杀虫消积(蛔蛲,小儿疳积)苦楝皮:杀虫疗癣(蛔蛲钩虫)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绦姜片蛔蛲钩)贯众:杀虫清热解毒止血(炭)(钩绦蛲)了解:雷丸●:杀虫消积(绦虫,小儿疳积)南瓜子●:驱绦虫(绦蛔钩血吸,润肠通便)鹤草芽●:驱绦虫(泻下)榧子x:杀虫,润燥(肠肺燥)第六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天花粉:清热生津清热润燥消肿排脓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解表药

解表药

解表药药性特点: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功效:发散表邪,部分具有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适应范围: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

1.发散风寒药药性特点: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热。

功效:发散既表风寒邪气适应范围:风寒表证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不论表士无汗、表虚有汗,均可使用。

用治风寒表虚有汗证。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

----------------解生半夏、生天南星等药物之毒及鱼蟹等食物中毒。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

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治阳明头痛要药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2.发散风热药药性特点: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

功效:发散风热,部分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

适用范围: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芳香辟秽。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小儿夜啼不安桑叶:疏散风热,利咽开音,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常与桑叶相须为用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治少阳证之要药,常与黄芩同用;疏肝解郁要药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解表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解表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 气为主要作用。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 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部分发散风寒药 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 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 者。
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 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 •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湿痹、阴疽痰核。
• 【用法用量】 煎服,2~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
喘者均当慎用。
• 4.心悸,奔豚。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
•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 【使用注意】 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
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等。 • 2.药理作用:桂枝水煎剂及桂皮醛有降温、解热作用。 • 3.临床研究。桂枝还可用治脑梗死、肺心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小儿
排脓。
【应用】
• 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而以止痛、 通鼻窍见长,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证。
• 2.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风湿痹痛。本品辛散温通,长于止痛,且 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
• 3.鼻渊,鼻鼽,鼻塞流涕。本品祛风、散寒、燥湿,可宣利肺气,通 鼻窍而止疼痛,故可用治鼻渊。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并含欧前胡素、白当归素等多种香豆素 类化合物,另含白芷毒素、花椒毒素、甾醇、硬脂酸等。

中药学笔记完整

中药学笔记完整

一,解表药 --味辛归肺膀胱经1.辛温解表药麻黄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桂枝 --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生姜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荆芥 --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防风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羌活 --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藁苯 --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细辛 --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白芷 --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香薷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苍耳 --散寒通窍除湿止痛辛夷 --散寒通窍河柳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2.辛凉解表药薄荷 --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蔓荆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牛子 --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蝉蜕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木贼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桑叶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葛根 --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柴胡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升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豆鼓 --解表除烦浮萍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二,清热药 --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1.清热泻火药石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知母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天花粉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夏枯草 --清肝明目散结消肿芦根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竹叶 --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淡竹叶 --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决明子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谷精草 --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青葙子 --明目退翳密蒙花 --明目退翳2.清热燥湿药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龙胆草 --清热燥湿泻火肝胆苦参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通淋风寒表实无汗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呕家圣药既散风寒又散风热风通用药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巅顶头疼阳虚感冒用量 <3 克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鼻渊要药有小毒鼻渊要药风寒头痛鼻塞肺胃心经偏正头痛要药风湿痹痛肢拘急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喑哑咽痛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丹毒痄腮温毒发斑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瘰疬瘿瘤心火上炎之口糜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风热头痛平肝阳降血压养肝血除虚热清中上焦湿热清肺经热邪少阳寒热胎热胎动不安清中焦湿热清泄心经实热和中焦实热治下焦湿热肾阴虚清泄肝胆湿热肝胆湿热黄疸下湿热赤白带3.清热凉血药生地黄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润肠通便 温病热入营血 骨蒸劳热 内热津亏消渴 玄 参 --清热凉血 滋阴降火 解毒散结 润肠通便牡丹皮 --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 退虚热 凉血不留淤 无汗骨蒸水牛角 --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 清心定惊 热入心包 热极生风 赤芍药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 清肝火温毒发斑 紫 草 --活血凉血 解毒透疹 温病血热毒盛之 斑疹紫黑 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热毒血痢 肠肺乳痈连 翘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消肿散结 利尿通淋疮家圣药 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 蒲公英 --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利湿通淋乳痈紫花地 --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 丹毒 乳肠痈 毒蛇咬伤 大青叶 --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凉血 消斑 板蓝根 --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 咽喉肿痛 大头瘟 痄腮 青 黛 --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清泻肝火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牛 黄 --清热解毒 息风止痉 化痰开窍 温病热入心包神昏,中风痰热神昏鱼腥草 --清热解毒 排脓消痈 利尿通淋 肺痈 后下射 干 --清热解毒 祛痰利咽 散结消肿热结痰盛尤宜 久疟疟母 白头翁 --清热解毒 凉血 止痢长于清大肠经热毒 阿米巴痢疾败酱草 --清热解毒 消肿排脓 祛瘀止痛肠痈腹痈首选要药重 楼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息风定惊小毒穿心莲 --清热解毒 燥湿 长于清肺经和大肠经热 白鲜皮 --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长于除肌肤湿热及下焦热毒 半边莲 --清热解毒 利水消肿 家有半边莲,可以伴 蛇眠土茯苓 --解毒除湿 通利关节 解梅毒 汞中毒 山豆根 --清热解毒 消肿利咽马齿苋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通淋 性寒味酸 清中兼收 大血藤 --清热解毒 活血止痛 祛风活络 长于清大肠经热毒 主治肠痈蛇舌草 --清热解毒 消痈利湿抗癌 胃癌 食管癌 直肠癌野菊花 --清热解毒 疏风平肝熊 胆 --清热解毒 清肝明目 息风止痉 丸剂 1.5-2.5 克 不入汤剂金荞麦 --清热解毒 祛痰排脓 散瘀止痛鸦胆子 --清热解毒 燥湿杀虫 止痢截疟腐蚀赘疣有毒 不宜入汤剂, 10-15 粒治疟疾10-30 粒治痢疾 垂盆草 --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甘淡凉 归肝胆小肠经秦 皮 --清热解毒 燥湿止带 清肝明目 苦涩寒 归肝胆大肠经 马 勃 --清肺解毒 利咽止血辛平木蝴蝶 --清热利咽 疏肝和胃半枝莲 --清热解毒 散瘀止痛 利水消肿 癌肿5.清虚热药青蒿 --退虚热凉血 截疟 解暑 治虐要药 配鳖甲 治阴虚发热地骨皮 --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 生津 配桑白皮 治肺热咳喘白薇 --退虚热凉血 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产后血虚发热银柴胡,胡黄连 --一退虚热 二退疳热三,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1.攻下药大 黄 --泻下攻积 解毒止血 活血祛瘀 利湿退黄配芒硝 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芒 硝 --泻下软坚 清热回乳味咸 外用回乳芦荟 --泻下清肝杀虫性寒番泻叶 --泻热通便消积健胃缓下 1.5-3 克攻下 5-10 克体弱慎服2.润下药 麻仁 --润肠通便 热秘 通行 老人产妇及体虚便秘甘平大肠脾经郁李仁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养神有功 宜于 水肿脚气便秘者3.峻下逐水药 (多数有毒)甘 遂 --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有毒 孕妇忌 丸散 0.5~1 克 内服醋制 大 戟 --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有毒 孕妇忌 京戟逐饮 红戟散结茜草科芫 花 --泻水逐饮 祛痰止咳 杀虫疗疮 有毒 头疮白秃 汤剂 1.5~3 克 散剂 0.5~1 克 醋制减毒 巴 豆 --泻下逐水 寒积退肿 祛痰利咽疗疮祛腐喉痹痰阻结胸丸散 0.1~0.3 克 畏牵牛牵牛子 --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水肿推崇 畏牵牛 体弱忌 有肾毒性 千金子 --泻下逐水 破血消癥制霜入丸散服 0.5~1 克 别名 -续随子四,祛风湿药 --凡以祛除风湿 缓解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1.祛风寒湿药独活 --祛除风湿 善治痹痛 解表发汗 辛苦 主治下半身 少阴头痛威灵仙 --祛除风湿通络止痛 骨鲠消痰 咸 治骨鲠 30~50 克木瓜 --舒筋活络 化湿和中 生津开胃 酸温归肝脾经 湿浊中阻之吐泻转筋 脚气肿痛 蕲蛇 --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入归肝经 甘咸乌梢蛇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徐长卿 --祛风 止痛 活血通脉 止痒 解蛇毒善治痹证痛重及内外伤诸痛 牙痛 术后痛 癌肿痛 川 乌 --祛除除湿 散寒止痛 麻醉 力宏大毒 不宜久服寒疝腹痛 局部麻醉外用伸筋草 --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屈伸不利 孕妇月经多慎用 2.祛风湿热药 --带腾字的一般都能通络防 己 --祛风止痛 利水消肿长于治风湿痹痛偏热者 秦 艽 --祛风通络 清虚热 利湿退黄重点在清虚热 苦辛雷公藤 --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 消肿止痛 杀虫解毒 有大毒 归心肝经豨签草 --祛除风湿 通络止痛 清热解毒降血压 治疗疮肿毒臭梧桐 --祛除风湿 通络止痛降血压 外洗又能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络石藤 --祛风通络 凉血消肿 善治风湿热痹及筋脉拘挛兼热3.祛风湿健骨药五加皮 --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 利水 兼肾虚有寒者最宜 阴虚火旺者忌服 脚气浮肿香加皮 --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 利水 有毒 强心利水而消肿 心衰性水肿最宜桑寄生 --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 胎漏下雪而胎动不安千年健 --祛风湿 强筋骨 止痹痛 入药酒 尤宜老人 最宜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4.其它类桑枝 --祛风通络 利水消肿 祛风止痒 上肢肩膀痛者 最佳 横走肢臂 丝瓜络 --祛风通络活血胸胁痛 乳汁不下 跌打损伤 路路通 --祛风活络 利水消肿 通经 下乳乳房肿痛乳汁不下鹿衔草 --祛风湿 强筋骨 调经止血 补肺止咳穿山龙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化痰止咳海风藤,青风藤 --- 祛风湿 通经络青风藤又能利小便五,芳香化湿药 --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苍 术 --燥湿健脾 祛风散寒 发汗 明目 辛苦 夜盲 一身上下内外之湿皆可除 配黄柏 风湿痹症厚 朴 --燥湿行气 消积平喘消除湿滞痞满要药 既除无形之满又除有形之满 藿 香 --芳香化湿 发表解暑 和中止呕 配佩兰 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 也无论有无表征 均可 佩 兰 --芳香化湿 解暑辟秽辛平 善除中洲秽浊陈腐之气 -口臭砂 仁 --化湿行气 温脾止泻 理气 安胎脾胃虚寒之呕吐 泄泻 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 白豆蔻 --化湿行气 温中止呕辛香 湿阻中焦 多用于湿温初起草豆蔻 --燥湿行气 温中止呕寒湿中阻 不宜久煎草 果 --燥湿温中 除痰截疟除痰截疟 -寒湿偏盛 -重点记忆六,利水渗湿药 --以通利水道 渗透水湿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1.利水消肿药 --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 适用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中药药理学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理学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理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 A1型题(单项选择题)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 )A 研究中药产生药效的机理B 分离有效成分C 鉴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D 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E 鉴定中药的品种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E)A 生物膜对药物的转运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 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D 药物的排泄E 药物的作用强度3.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D)A 黄连B 黄芩C 金银花D 麻黄E 人参(二)X型题(多项选择题。

从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1.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思路有(AB)A 植物药研究B 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C 有效成分研究D 作用机理研究E 化学成分的合成工艺2.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有(ABCD)A 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B 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C 促进中西医结合D 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E 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物质基础二. 问答题:简述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答案:(要点)(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2)要与中药临床研究密切结合(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4)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5)促进中西医结合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1.寒凉药石膏、知母长期给药,可使下列哪种中枢神经介质含量降低(C)A AchB 5-HTC NAD GABAE 以上均非2.长期给药可使中枢NA和DA含量增加的中药是(A)A 附子、干姜B 黄连、黄柏C 茯苓、白术D 石膏、知母E 以上均非3.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B)A 痛阈值降低B 惊厥阈值升高C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D 心率加快E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4.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A)A 痛阈值降低B 惊厥阈值升高C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D 心率加慢E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5.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A)A 痛阈值降低B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C 心率减慢D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E 体温降低6.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B)A 痛阈值降低B 体温降低C 心率加快D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E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7.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E)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 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 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 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 具有感染作用8.温热药的药理作用不包括(E)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 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 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 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 具有抗感染作用9.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A 氨基酸B 有机酸C 挥发油D 生物碱E 皂苷10.与辛味药健胃、化湿、行气、开窍功效无明显关系的药理作用是(E)A 促进消化功能B 使神志昏迷病人苏醒C 抗心绞痛D 扩张冠状动脉E 抗感染11.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A 挥发油B 皂苷C 有机酸和鞣质D 生物碱E 糖类12.酸味药所含鞣质的主要药理作用是(D)A 镇静B 镇咳、祛痰C 利尿消肿D 止泻、止血E 降低血压13.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E)A 挥发油B 皂苷C 有机酸和鞣质D 生物碱E 氨基酸和糖类14.补虚药的药味主要为(C)A 辛B 酸C 甘D 苦E 咸15.苦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D)A 挥发油B 蛋白质C 有机酸D 生物碱E 鞣质16.在有毒中药的五味中占有比较高比例的味道为(D)A 辛B 酸C 甘D 苦E 咸17.咸味药所含主要成分是(B)A 挥发油B 无机盐C 有机酸D 生物碱E 鞣质18.咸味药主要分布在下列哪类药物中(E)A 清热药B 温里药C 祛风湿药D 理气药E 温肾壮阳药19.寒凉药常具有的药理作用是(D)A 强心B 平喘C 升高血压D 抗肿瘤E 抗休克20.马钱子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在(D)A 消化系统B 心血管系统C 泌尿系统D 中枢神经系统E 呼吸系统(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

常用中药 解表药 解表药

常用中药 解表药 解表药

药性 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
1 散风解表 2 透疹止痒 3 止痒
荆芥 【临床应用】
1.散风解表 外感表证
辛而不烈,微温不燥 药性最为平和,善散风邪 外感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皆可。
风寒感冒发热头痛
草+防麻风黄、活羌活、独
风热感冒发热 头痛+金银花、
连翘、薄荷
荆芥 【临床应用】
2.透疹止痒—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 源于《本经》。 •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 (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 的根或全草。
荆芥
【注意事项】
• 体虚多汗,阴虚头痛者慎用 。
白芷
【基原】
• 源于《本经》。 • 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 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 去根须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 燥。
白芷
草麻黄
白芷
药性
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
1 发散风寒 2 通窍止痛 3 燥湿止带 4 消肿排脓
白芷 【临床应用】
1.发散风寒 风寒感冒
•轻扬升浮,芳香通窍,《本草纲目》“故头痛, 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为要药”。 •因“善解风邪”,多用治与风邪有关的头痛头晕 。
草麻黄
薄荷 【临床应用】
3.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风热束表,麻疹不透+蝉蜕; •风疹瘙痒+苦参、防风等。
草麻黄
薄荷 【临床应用】
4.疏肝—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兼入肝经,能“疏肝气”(《本草求真》) •《本草新编》“薄荷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郁” 对肝郁气滞证,轻重均可
痛经
• 吴茱萸 • 薤白
胸痹心
痛 • 枳实
风湿痹
痛 • 附子
桂枝 【临床应用】

解表药(辛温解表)

解表药(辛温解表)
燥地上部分。
28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十九分。
荆芥 《本经》
【药性】 辛,微温。归 肺、肝经。
【功效】 祛风解表 透疹消疮 止血
29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十九分。
【适应证】
1.外感表证。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衄下血。本品炒炭
30
干燥嫩枝。
19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十九分。
桂枝
【药性】 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20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十九分。
桂枝【适应证】
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
21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十九分。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十九分。
荆芥 《本经》
1.外感表证。
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 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对于外
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 均可广泛使用。
31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十九分。
荆芥 《本经》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质轻透散,祛风止痒, 宣散疹毒。
方面的功效。
17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十九分。
麻 黄【方剂举例】
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头痛,身疼等 表实者。
18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十九分。
桂枝 《名医别录》
[来源]为樟科 (Lauraceae) 植
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是指中医药学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表证(表浅、外在的病症)的药物。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发汗解表,促进体表的毛孔张开,使体内的热邪随着汗液排出,从而达到降温解热的效果。

常见的解表药物有桂枝、麻黄、羌活、防风、葛根等。

桂枝是解表药物中的代表,能够扶正祛邪,它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络、调和营卫等功效。

麻黄也是一种常用的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开窍、化痰止咳等功效。

羌活具有发散寒邪、疏通经脉、止痛解表的作用,适用于风寒引起的头痛、身痛等症状。

防风具有祛风散寒、止痛解表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葛根能够解表发汗、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等,适用于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解表药物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因、病位、病情及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确立合理的用药方案。

另外,由于解
表药物具有发汗作用,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等。

解表药介绍

解表药介绍

成分:挥发油
薄荷醇 薄荷酮 薄荷酯
薄 荷
药理:
1、发汗、解热:兴奋中枢神经, 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 分泌,增加散热
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 感
2、解痉: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
3、抗炎: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 4、抗病毒、抗菌 5、止痛、止痒 :刺激神经末梢反 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
菊 花
性味:辛、甘,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散风除热 利咽,透疹 退翳,止痉 主治:
风热感冒,咽痛,音哑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目赤翳障 惊风抽搐,破伤风
蝉 衣
用量用法: 煎服2-6克 研末开水送服0.5-1克,一 天三次 外用煎汤洗痒疹患处 禁忌:过敏体质者
孕妇
成分:
甲壳质、蝶啶类色素、异黄质喋 呤、赤蝶呤、多种氨基酸,有 机酸,酚类化合物
解表药
复习
表 (里、部位)
发病学:正气、邪气
病因:邪气、六淫
外邪侵袭机体的途径
表证、分类

表寒证

表实寒证
表证
表热证
表虚寒证
1、中医将病在皮 毛、肌肤、经络的称 为表证,一般是指外 邪从皮毛、口鼻侵入 人体,正邪相争于表 的外感病初发阶段。 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 、头痛、鼻塞、咳嗽 、脉浮、舌苔薄白等 。表证一般病位在外 。病情轻浅。
消旋薄荷酮、右旋柠檬烯、l胡薄荷酮、d-苎烯、γ-蒎烯、 荆芥穗中尚含荆芥甙A、B、、 橙皮甙
荆 芥
药理:
1.解热镇痛:d-薄荷酮
2.抗病原微生物:
3.止血作用:缩短出血时间,生品 荆芥使凝血时间缩短30%,而荆 芥炭缩短77.7% 4.抗炎
5.镇静
6.祛痰、平喘
7.抗过敏 8.抗肿瘤

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1.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辛夷--散寒通窍风寒头痛鼻塞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2.辛凉解表药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拘急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清中上焦湿热清肺经热邪少阳寒热胎热胎动不安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中焦湿热清泄心经实热和中焦实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治下焦湿热肾阴虚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肝胆清泄肝胆湿热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通淋肝胆湿热黄疸下湿热赤白带3.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通便温病热入营血骨蒸劳热内热津亏消渴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通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凉血不留淤无汗骨蒸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心定惊热入心包热极生风赤芍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温毒发斑紫草--活血凉血解毒透疹温病血热毒盛之斑疹紫黑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热毒血痢肠肺乳痈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乳痈紫花地--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丹毒乳肠痈毒蛇咬伤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凉血消斑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咽喉肿痛大头瘟痄腮青黛--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清泻肝火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温病热入心包神昏,中风痰热神昏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肺痈后下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热结痰盛尤宜久疟疟母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长于清大肠经热毒阿米巴痢疾败酱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小毒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长于清肺经和大肠经热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长于除肌肤湿热及下焦热毒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解梅毒汞中毒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性寒味酸清中兼收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活络长于清大肠经热毒主治肠痈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熊胆--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丸剂 1.5-2.5克不入汤剂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有毒不宜入汤剂,10-15粒治疟疾 10-30粒治痢疾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辛平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水消肿癌肿5.清虚热药青蒿--退虚热凉血截疟解暑配鳖甲治阴虚发热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配桑白皮治肺热咳喘白薇--退虚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产后血虚发热银柴胡,胡黄连--一退虚热二退疳热三,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利湿退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芒硝--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味咸外用回乳芦荟--泻下清肝杀虫性寒番泻叶--泻热通便消积健胃缓下1.5-3克攻下5-10克体弱慎服2.润下药麻仁--润肠通便热秘通行老人产妇及体虚便秘甘平大肠脾经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养神有功宜于水肿脚气便秘者3.峻下逐水药(多数有毒)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丸散0.5~1克内服醋制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京戟逐饮红戟散结茜草科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有毒头疮白秃汤剂1.5~3克散剂0.5~1克醋制减毒巴豆--泻下逐水寒积退肿祛痰利咽疗疮祛腐喉痹痰阻结胸丸散0.1~0.3克畏牵牛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水肿推崇畏牵牛体弱忌有肾毒性千金子--泻下逐水破血消症制霜入丸散服0.5~1克别名-续随子四,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缓解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1.祛风寒湿药独活--祛除风湿善治痹痛解表发汗辛苦主治下半身少阴头痛威灵仙--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骨鲠消痰咸治骨鲠30~50克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酸温归肝脾经湿浊中阻之吐泻转筋脚气肿痛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入归肝经甘咸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脉止痒解蛇毒善治痹证痛重及内外伤诸痛牙痛术后痛癌肿痛川乌--祛除除湿散寒止痛麻醉力宏大毒不宜久服寒疝腹痛局部麻醉外用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屈伸不利孕妇月经多慎用2.祛风湿热药--带腾字的一般都能通络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长于治风湿痹痛偏热者秦艽--祛风通络清虚热利湿退黄重点在清虚热苦辛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有大毒归心肝经豨签草--祛除风湿通络止痛清热解毒降血压治疗疮肿毒臭梧桐--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降血压外洗又能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善治风湿热痹及筋脉拘挛兼热3.祛风湿健骨药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兼肾虚有寒者最宜阴虚火旺者忌服脚气浮肿香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有毒强心利水而消肿心衰性水肿最宜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胎漏下雪而胎动不安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入药酒尤宜老人最宜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4.其它类桑枝--祛风通络利水消肿祛风止痒上肢肩膀痛者最佳横走肢臂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胸胁痛乳汁不下跌打损伤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消肿通经下乳乳房肿痛乳汁不下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海风藤,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青风藤又能利小便五,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发汗明目辛苦夜盲一身上下内外之湿皆可除配黄柏风湿痹症厚朴--燥湿行气消积平喘既除无形之满又除有形之满藿香--芳香化湿发表解暑和中止呕配佩兰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也无论有无表征均可佩兰--芳香化湿解暑辟秽辛平善除中洲秽浊陈腐之气-口臭砂仁--化湿行气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辛香湿阻中焦多用于湿温初起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寒湿中阻不宜久煎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除痰截疟-寒湿偏盛-重点记忆六,利水渗湿药--以通利水道渗透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1.利水消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用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解表药

解表药

学习小结
4.荆芥:能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药性缓和,外感表证,无论风寒 、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应用
5.防风:为风药中之润剂,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药性平和,故风 寒、风热、风湿表证均可使用
6.白芷:为治疗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之要药。能解表散寒,祛 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散寒解表力较温和,以通 鼻窍、止痛为其特长
学习小结
(二)发散风热药:
1.薄荷: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为 祛风散热药中发汗力最强之品
2.葛根: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 ,解酒毒。本品善于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而输布津液,濡 润筋脉,故宜于外感表证,项背强痛
3.柴胡:为治少阳证之要药,为治肝气郁结之要药。能疏散退 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善祛邪解表退热,并能疏散少阳 半表半里之邪
4.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发散表邪之力不强 ,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轻证
5.桑叶: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疏散风热作用较 为缓和,但能清泄肺热而止咳,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伴 咳嗽等症
学习小结
6.蝉蜕:能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善于疏散肺经风热 ,宣肺利咽,开音
学习小结
一、祛风解表药味辛,入肺、膀胱经,能发散表邪,祛除风 邪,治疗外感风寒、风热表证;以及丘疹、黧黑斑、痤疮及 皮肤瘙痒等
二、本章药物的解表特点各有不同:
(一)发散风寒药:
1.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又为治肺气壅遏咳喘之要药。能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发汗力强,用于风寒表实证。 2.桂枝: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发汗力不及麻黄 ,可用于风寒表实、表虚证 3.紫苏: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发汗解表之力缓和,解表兼

解表药的功效及应用

解表药的功效及应用

1.解表药的功效及其应用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

也即《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

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1.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等症,都应慎用。

跟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补益药的含义、分类及各类之间的关系凡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

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养药或补益药。

本类药物根据其功效和主要适应症的不同可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分别主要针对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阴虚证的治疗。

使用补虚药时,除应根据虚证的不同类型选用响应的补虚药外,还应充分重视人体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

炮制的目的和方法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味、矫臭,以便于服用。

中药炮制的方法:1、修制:纯净,粉碎,切制。

2、水制:漂洗,闷润,浸泡,水飞。

3、火制:炒,炙,烫,煅,煨。

4、水火共制:煮,蒸,焯、淬。

5、其他制法:发芽、发酵、制霜。

黄芩、黄连、黄柏的功效。

其应用有何异同?都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药。

用于湿热引起的黄疸、泻痢、淋证、湿疹湿疮,热盛引起的高热、烦躁、痈肿疮毒等。

黄芩善清上、中焦湿热,归心,肝,胃,大肠经;黄连善清心经热和中焦湿热,归,肺,胃,胆,大肠经;黄柏善清下焦湿热归肾,膀胱,大肠经。

解表药_培训课件

解表药_培训课件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八页。
麻黄与桂枝成效应用异同点
发汗力强,善“遍彻皮毛〞,开腠 发汗以散寒邪,为表实证要药;
麻黄辛微苦温 肺膀胱
发汗解表
兼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咳喘 实证;
桂枝 辛甘温 心肺膀胱
外感风寒表证
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兼有表证。
发汗力缓,善“透达营卫〞,解肌 发汗以散风邪,为表虚证要药;
第四页,共六十八页。
概述
▪ 现代药理: ▪ 解表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解热、
镇痛、抑菌、抗病毒及祛痰、镇咳、平喘、 利尿等作用。局部药物还有降压及改善心 脑血液循环的作用。
第五页,共六十八页。
〔一〕发散风寒药
【药性特点】性味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作用及适应证】发散风寒,用于外感风寒 所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苔薄白, 脉浮紧等症。
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八页。
防 风 ?本经?
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八页。
防 风 ?本经?
【药性】辛、甘,微 温。归膀胱、肝、 脾经。
【成效】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祛风止痉。
第三十页,共六十八页。
防 风 ?本经?
1.祛风解表:前人称之为“风药中之润剂〞。 ⑴外感表证。风寒表证,常配荆芥、羌活、
前胡等,如荆防败毒散。 ⑵风疹瘙痒,多配伍荆芥、白蒺藜等。 本品微温不燥,甘缓不峻,药性平和。故外 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
概述
▪ 作用及适应证: ▪ (1)发散表邪,用于表证〔恶寒发热、头身
疼 ▪ 痛、无汗或有汗,脉浮〕。 ▪ (2)止咳平喘,用于咳喘。 ▪ (3)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 (4)透疹,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及风疹瘙痒。 ▪ (5)祛风湿,用于风湿痹证。
第三页,共六十八页。

《解表药及解表方》

《解表药及解表方》

14
8 辛 夷
29.09.2020
15
9 苍耳子
甘、苦、温。有小毒。入 肺、肝经。
散风通窍
祛风湿, 止痛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四药散风寒、祛湿、止痛、
通鼻窍。适用于风寒感冒、
风湿痹痛、脑颡鼻脓、浊涕
下流29.09等.2020证,走窜之力较强。
16
10 生姜
辛、微温。入脾、肺、 胃经。
发散表寒 其发汗 作用较弱。
发散解表,兼祛风 发汗 之力大于防风。风热、 风寒感冒都可以配伍应 用。
止血 炒炭入血分,有止 血作用,治肠风下血, 衄血、便血、尿血、子 宫出血等。
29.09.2020
10
5 防风
29.09.2020
辛、甘、微温。入膀胱、 肝、脾经。
祛风散寒 治风通用药, 发汗力较弱,长于胜 湿,用于治疗风寒、 风热感冒挟湿者,还 治风寒湿痹等证。
发散风寒药 辛温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 辛凉解表药
5
二、发散风寒药
此类药物多辛温,发汗力较强, 散寒力较大,主要适用于风寒 表证(恶寒、发热、无汗、脉 浮紧)。有的兼有平喘、除湿、 利水等功能,用于治喘咳,风 寒湿痹、水肿等证
29.09.2020
6
1 麻黄 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辛温发汗 发汗力较强, 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 常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 强发汗力量。
7 细辛
冒,发汗之力仅次于 麻黄,故有“小麻黄”
之称。
温肺散寒,化痰饮 用于肺寒咳嗽痰多, 配干姜、半夏。
29.09.2020
13
8 辛夷 辛、温。入肺、胃经。
祛风散寒,善通鼻窍 治鼻病之要药。 用于治疗感冒鼻塞,脑颡鼻脓,浊 涕下流。如辛夷散(辛夷、酒知母、 沙参、木香、郁金、明矾)

中药功效记忆法——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中药功效记忆法——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中药功效记忆法——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一、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第1组——麻黄、香薷、浮萍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口诀:麻黄发喘水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口诀:香薷发湿水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口诀:浮萍发疹水第2组——紫苏、桂枝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口诀:支书表,三星盒。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口诀:桂枝发汗解肌发——发汗解肌汗——韩文铜镜卖解——姐住养花七肌——几瓶葱姜泥第3组——生姜、葱白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口诀:想象喝四口生姜汤第一口,想象全身发热出汗,同时说:“解表散寒”。

第二口,想象热汤到了胃里,胃里热乎乎的感觉,同时说:“温中止呕”。

第三口,想象热气到了胃里又掉头向上到肺部,肺部热乎乎的感觉,同时说:“化痰止咳”。

第四口,想象吃的鱼遇到姜汤就溶化了,同时说:“解鱼蟹毒”。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口诀:想象剥葱剥第一层葱皮,去了皮,葱里面的汗和寒就能发散出来,同时说:“葱白发汗解表散寒”。

剥第二层葱皮,葱里有热气(阳气)出来,同时说:“通阳”。

第4组——荆芥、防风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口诀:荆芥表,缝针疮。

联想:荆芥的表皮,有缝针留下的疮疤。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口诀:防风取表拾铜镜。

联想:防风在取表的路上拾了个铜镜。

第5组——羌活、藁本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藁本: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口诀:羌藁解散风湿痛。

联想:羌活、藁本都有解表散寒和解除风湿疼痛的作用。

第6组——细辛、白芷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口诀:细芷借三区桶鼻敲。

新闻非花银,只找袋重农。

联想:细芷借三区的桶用鼻子敲,这个新闻要发表非花银子不可,只好找口袋沉重的农村亲戚借。

第7组——辛夷、苍耳子新夷:散风寒,通鼻窍。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不良反应
①中枢抑制 嗜睡、工作效率↓、深睡。 ②较大剂量消化道反应 食欲减退、腹胀。 ③肌注可致过敏反应。
葛根
1.功效升阳解肌退热、透疹止泻、除烦止渴。 2.化学成分 黄酮类(大豆甙、大豆甙元、葛根 素、大豆素-4′,7-二葡萄糖甙、葛根素-7-木糖甙、 4′,6′′-O-二乙酰葛根素、4′-甲氧基葛根素等)。
肝脏在血清中转氨酶有20多种,常用的:丙氨酸转氨酶 (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肝内酶活性比血清中约 高100倍,故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即可使血清中酶活性 增高1倍,因而为who推荐的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 ,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均可导致alt增高,但其增高 幅度不一定和肝细胞损伤程度成正比; ast,此酶在心肌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当大块 肝组织细胞坏死,线粒体中的astm释放出来,血清中ast可 明显升高。 alt与ast是诊断肝脏疾病最常用的酶,但因其在多种肝外 疾病和胆道疾病时也可升高,因此它对肝病的诊断特异性 不高,针对这一问题,血清酶ast/alt比值在临床上的应用 逐渐受到重视。
① 有效成分 皂甙元a和d、柴胡醇、α -菠菜甾醇。 ② 作用 ·降血脂 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酯(在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 身上)。 ·保肝 对CCl4、酒精、伤寒疫苗、卵黄、霉米、D-半乳糖胺等所致 肝功能障碍有保护作用。表现:转氨酶降低,肝功能恢复、肝损伤减轻。 ③ 机理 ·皂甙对生物膜的直接保护作用。 ·皂甙可使血浆中ACTH增加→糖皮质激素分泌↑ ·利胆 胆汁排出量↑,胆汁中胆酸、胆色素、胆固醇浓度 ↓
(1)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麻黄碱中枢兴奋 皮层、皮层下中枢→精神
兴奋、失眠、兴奋呼吸、血管运动中枢。 (2) 强心、升压:· 有效成分 麻黄碱。 · 机理 兴奋β-R和α2-R 。
(3)抑制肠平滑肌收缩 麻黄碱
4.现代临床应用
(1)感冒:复方制剂(麻黄汤等) (2)支气管哮喘 防治 (3)防治低血压状态 (4)鼻塞 滴鼻 (5)肾炎
1 发汗
麻黄水煎液、挥发油、麻黄碱、水溶性提取物;复方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生姜挥发油、辛辣成 分、桂枝、葛根均能扩张血管、促进发汗。 发汗作用比较 麻黄汤、麻黄、桂枝、生姜作用 较强。 有效成分 麻黄挥发油、生物碱;生姜挥发油、 姜酚、姜烯酚。 影响因素 药液温度、环境温度。
2 解热
a发热原因 (1)感染性发热 、 (2)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 2)抗原-抗体反应 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等。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可引起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而导致发热。 4)皮肤散热减少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辛凉解表药作用更强。 解热方式 发汗;扩张皮肤血管;抑制中枢PGE的合 成;抗炎;抗菌、抗病毒。
(3) 利尿
① 有效成分 d-伪麻黄碱静脉给药作用强。 ② 作用 尿量增加。 ③ 机理 · 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 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4) 解热、抗炎
①有效成分 解热:麻黄挥发油 抗炎:伪麻黄碱最强,口服、注射均有效。 ② 抗炎作用机理 :可能与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与 代谢有关。 抑制过敏递质释放; · 溶血素减少,呈抗补体作用。
▽ 炎症疼痛:组织损伤或发炎→释放致 痛物质(缓激肽、组胺、5-HT、PG) →痛觉感受器→ 疼痛;
PG: 是致痛物质,直接致痛; 放大疼痛
膜磷脂
皮质 激素 LT LOX
PLA2 花生四烯酸 COX-1 COX-2 炎性刺激 NSAIDs
生理刺激
中间体
PGE2 PGI2
TXA2
炎症介质
6 调节免疫作用
(5)抗病原微生物 ① 有效成分 挥发油。 ② 抗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 肠杆菌、奈瑟双球菌。 ③ 抗病毒 流感病毒。
(6)镇咳、祛痰 ① 作用强度 为可待因的1/20。 ② 有效成分 萜品烯醇,麻黄挥发油。
3.2 其他药理作用
(5)镇静、镇痛、镇咳
① 有效成分 总皂甙、皂甙元 ② 作用 镇静 自主活动减少、条件反射受抑制, 与巴比妥类有协同作用,对中枢兴奋药有拮抗作用。 镇痛 尾压刺激法、热板法、热体法,均 得到证实。 镇咳 略低于可待因。 ③ 机理 中枢抑制、提高痛阈、镇痛作用可被纳 络酮拮抗。
(6)保肝、利胆、降血脂
3.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扩张血管发汗
① 有效成分 桂皮油。
② 作用 扩张血管,调节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加强麻黄
发汗作用。
(2)解热、镇痛
① 有效成分 桂皮醛、桂皮酸钠。
② 机理 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促进发汗;提高痛阈值。
(3)抗炎、抗过敏
① 有效成分 挥发油。 ② 机理 · 抑制组胺生成,抑制前列腺素E ,清楚自由基等有关。 抑制IGE所致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抗过
(2) 平喘
① 有效成分 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此外, 2,3,5,6-四甲基吡嗪 L-α-萜品烯醇。 ② 机理 · · 本身激动β-R→激活Ac→促进cAMP产生。 直接兴奋α-肾上腺素受体→血管收缩→粘膜 肿胀减轻。 · 促进NA和Adr的释放。 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 ③ 作用特点 缓慢、温和、持久,可以口服。
提高免疫功能 柴胡、苏叶、龙汤)对变态反应 有抑制作用。
第二节 常用药物
常用药物 麻黄 桂枝 柴胡 葛根 细辛
麻黄
1.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化学成分 左旋麻黄碱(占总生物碱的
80~85%);伪麻黄碱,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 麻黄次碱;挥发油、I-α松油醇;鞣质等。
3 抗原微生物作病用 抗菌 柴胡、桂枝、紫苏、防风、薄荷。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 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真菌。 抗病毒 麻黄、桂枝、柴胡;桂枝汤。 4 镇痛、镇静作用 柴胡、藁本、防风、白芷、羌活、细辛、桂枝; 桂枝汤、九味羌活汤、桑菊饮等
5 抗炎 炎症:机体对致病因素及其损害作用产生的一种反应, 发生在局部,同时也可影响全身。 局部表现为变质、充血、渗出和增生三种基本变化。 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为其五个主要表现。 全身可有发热(发烧)、白细胞增多特别是在急性炎症、 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 原因(1)物理性损伤:(2)机械性损伤:(3)化学性损 伤:外源性化学物质如强酸、(4)生物性致炎因子:细 菌、 (5)某些抗原体反应所引起的组织损伤: 抗炎 有效成分 柴胡皂甙、α-薄荷酮。
解热 抗病原微生物
3.药理 ┤镇静、镇痛、镇咳
保肝、利胆、降血脂 │ 抗炎 │ 促进免疫功能 └ 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
3.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 解热 ① 有效成分 挥发油(丁香酚、已酸、r-十一酸内酯 和对甲氧基苯二酮),柴胡皂甙(皂甙元A)。 ② 作用 对伤寒、副伤寒疫苗、大肠杆菌液、发酵牛 奶、酵母等所致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且能使动物正常体 温下降。 (2)抗病原微生物 ① 抗菌 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 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 ② 抗病毒 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牛痘病毒、Ⅰ型脊 髓灰白质炎病毒、疱疹病毒。
(3)对内脏平滑肌作用 ① 有效成分 大豆甙元。 ② 作用 松弛平滑肌作用
3.2其他药理作用
(1)抗心肌缺血 有效成分 总黄酮、葛根素 改善心功能 降低总外周阻力→B、P↓,心率↓,心肌耗氧↓, 改善心肌代谢,乳酸代谢,提高心脏工作效率。 作用 扩张冠脉,解除冠脉痉挛,改善冠脉循环,缓解心 绞痛,改善缺血心电图 抗心律失常、改善循环。
物机体蛋白质合成;使肝糖元↑,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抑制脂肪分解→血脂↓;α-菠菜甾醇能使降低的基础 代谢恢复正常
(2)抗辐射作用 柴胡多糖能增强胸腺细胞中DNA
的合成,减轻放射损伤,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3) 对肾脏的影响 水负荷大鼠灌服一定剂量的
柴胡能抑制排尿,大剂量促进排尿
4.临床应用
主治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 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 现代临床应用 ① 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 ② 病毒性肝炎。 ③ 咳嗽。 ④ 高脂血症。 ⑤ 流行性腮腺炎。 ⑥ 其他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多形红斑,扁平疣等。
第五章 解 表 药
【目的要求】 1、掌握解表药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麻黄、柴胡、葛根主要药理作用 及现代应用。 3、熟悉桂枝的主要药理作用,了解其临 床应用。 4、了解细辛的主要药理作用。
第一节
概 述 一、 功效与主治 功效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 主治 外感风寒、外感风热。 二、分类 辛温解表药 麻黄、桂枝、细辛、防风等。 辛凉解表药 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等。 三、药理作用 1 发汗作用 2 解热作用 3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 镇痛、镇静作用 5 抗炎作用 6 调节免疫作用
3.药理作用
3.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解热 ① 解热机理 · 扩张皮肤血管,散热增加。 · 呼吸运动加强→增加水分排出→体温 下降。 2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有效成分:葛根素 大剂量葛根素能降低血糖,但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无 降低作用。大剂量葛根素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但对 血清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则无明显影响。
4.临床应用
主治 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闭经、关节痹痛、 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
现代临床应用 (1)预防流行性感冒。 (2) 风湿性关节炎 (3)低血压症。
柴胡
1.功效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2.化学成分 皂甙(a、b、c、d四种)、甾醇(α-菠菜甾醇、豆甾 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r-十一酸内酯、对甲氧基苯二酮等)、脂肪油和多糖,此外尚有生物碱、 葡萄糖和氨基酸。
3.药理作用
麻黄碱(简单回顾) 1.心血管:兴奋心脏,但整体心率变化不大;缓 慢、持久升高血压 2.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作用较肾上腺素缓慢, 温 和, 持久 3.中枢作用:有较显著兴奋作用 4.快速耐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