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7.(9分)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

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注:①神:灵性;②厮:互相。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故.吾位居汝上/温故.而知新C.若然./其人舍然.大喜D.吾若.居眼鼻之下/求闻之若.此(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二)(7分)乐羊子游学,一年而归,妻问其故,羊子曰:“久客怀思耳。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前功尽捐矣!稽废①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反。

(出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稽废:迟延荒废。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拉,牵引)B. 累寸不已.(停止)C. 今若断斯.织也(这)D. 遂七年不反.(通“返”,返回,回家)1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11.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⑴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

高一语文先秦诸子百家试题

高一语文先秦诸子百家试题

高一语文先秦诸子百家试题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①,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饭②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注]①箪:古时盛饭食用的一种竹器。

食:饭。

②饭:吃的意思。

【1】颜回得到孔子称赞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案】颜回虽身处困境,却没有改变好学的乐趣。

(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实质考查对“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的理解。

孔子讲颜回“不改其乐”,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因此孔子称赞颜回。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请概括两个选段所体现的孔子的思想。

(3分)【答案】两个选段都表现了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解析】抓住“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两句来品味,就可揣摩出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参考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

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般轻。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学而》第6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第7章)【注释】①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②文:古代文献。

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论语》阅读附答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填写完整。

(写在原文上)【小题4】选文中的有些词句现在已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案【小题1】(1)生气、发怒。

(2)真诚、诚实。

(3)迷惑。

(4)凋谢【小题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小题3】人不知而不愠其不善者而改之【小题4】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小题5】略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愠”,动词,生气、发怒。

【文言文阅读答案】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①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

【文言文阅读答案】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①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

【文言文阅读答案】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①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颜渊叹了口气说:“你抬头看,你就坚定;你向前看,你就缺席了。

大师善良迷人。

他善于阅读我,要求我有礼貌。

你不能停下来。

如果你耗尽我的才能,如果你有什么可以支持的,②. 虽然你想跟着它走,但你不能停下来!(《论语·子汉》)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③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④,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笔记:① 米:越来越多;② 卓尔:身材高大,外表出众;③ 积累④ 与“来源”相同小题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高不可攀的,它使人欲罢不能。

b.在老师的诱导下,我努力地学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c.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深造,经过自己的探求获得知识。

d.牢固掌握知识,有了深厚的积蓄,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两段选文中,孔孟所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他们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

(3分)参考答案:小题1:b话题2:常见的话题是谈论教与学的方法。

(1)孔子注重教师的视角,提出用“启发式”来指导教师;(1)孟子注重学生的视角,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寻求进一步的学习。

(1分)(意思是正确的)小题1:试题分析:虽然我想跟进,但没有前进的道路。

解决此类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比较原文中的每个选项。

在比较中很容易发现问题。

小题2:试题分析:这个问题的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与学习有关。

根据颜渊的感叹:“师傅好而有魅力,博得我的文学,请我有礼貌,停不下来”,孔子很重视老师的指导。

根据《孟子说:君子进修以道为本,欲自足》及以下论述,孟子重视自足。

参考译文:颜渊叹了口气:“为了教师的知识和道德。

”,我抬起头,感觉越来越高;我学习很努力,我学习得越多,我就越觉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看着它,它似乎在前面,突然它似乎在后面。

《论语》选段阅读题目及答案

《论语》选段阅读题目及答案

《论语》选段阅读题目及答案
《论语》选段阅读题目及答案
阅读《论语》选段,答复下列问题。

(6分)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注】①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②鲜:少。

③里:居。

④知通智,智慧。

(1)孔子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4分)
(2)请简要概括孔子在这两个语段中所阐述的观点。

(2分)(1)巧言令色,鲜矣仁是孔子对生活现象的发现与概括。

他告诉人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人,这些人很少有仁心。

但他们很有迷惑性,应该加以注意。

(4分)(2)不要被一些人外在的言行所迷惑,而应该选择跟真正有仁德的人在一起。

(2分)。

《论语(选段)》语文阅读和答案

《论语(选段)》语文阅读和答案

《论语(选段)》语文阅读和答案阅读下面《论语》选段,答复以下问题。

(6分)楚狂接舆①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子曰:“滔滔②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③易之?且而④与其从辟人之士⑤也,岂假设从辟世之士⑥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⑦?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注】①楚狂接舆:姓陆名通,字接舆,楚昭王时,因见政治昏暗,乃佯狂不仕,当时人称之为楚狂。

②滔滔:比喻纷乱的样子。

③以:与、和。

同下文“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丘不与易也”诸“与”字同义。

④而:你,指子路。

⑤辟人之士:指孔子。

因孔子周游列国,相继离开鲁、卫、楚等国。

辟,通“避”。

⑥辟世之士:避世隐居的人。

⑦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如不与世人同群生活,那么要跟谁相处而生活呢?徒,辈。

1、对上面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接舆是楚国有名的狂人,他的佯狂实际上是一种避世之法。

他与当时众多的隐者一样,以为天下无道,政治黑暗,难以有所作为,便为洁身自好而遁世隐居与山林鸟兽同群。

B、只有君王圣明,才能使圣贤君子大有作为;如果君王无道,圣贤君子不仅会自己退隐,而且相互号召远离无道之君。

因此接舆以凤喻孔子,挖苦他在天下无道时却不隐去是一种德行衰败的表现。

C、面对接舆的嘲讽孔子虽没能直言想法,但却可以由接舆的“知其不可为而逃之”,感受到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处事态度。

D、孔子对隐士的“不合作”持严厉批判态度,他认为过于无为无法改变天下无道的场面,所以仍不肯放弃对政治的参与。

2、结合上面语段,联系当今社会,谈谈你对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的认识。

(3分)答:【答案】1、D (语段中并没有明显的说明孔子的“严厉批判”的态度,甚至从《微子》的很多语段中可以看出由于当时的社会无道,孔子对隐者的不合作态度还是比较欣赏的,且孔子亦提出“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的观念。

(文言文阅读题)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矜①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②之,不可则止,毋自辱③也。

”(《论语·颜渊》)
【注】①矜:庄重。

②道:引导。

③辱:受辱。

(1)请根据上述文字概括孔子的“交往”原则。

答:
(2)对待朋友的错误,孔子为什么认为只要忠诚地劝告他就可以了?请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1)与他人交往要保持“适中(度)”的关系。

(2)孔子在这里实际上是讲究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尊重的问题。

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

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

这是“信”的要求。

如果他不听也就算了。

因为这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

《论语》阅读答案(15篇)

《论语》阅读答案(15篇)

《论语》阅读答案《论语》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①,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②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②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注] 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澳》。

切磋琢磨,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

②赐:子贡名。

⑴下列对选段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B.孔子对子贡所说的贫穷能保持骨气,富贵能不骄横的人,持否定态度。

C.子贡的回答说明他悟到人要由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上升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理想境界像加工象牙和骨等材料要精益求精一样。

D.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贡能告诸往而知来者,做到举一反三,这体现了孔子启发诱导式的教育。

⑵结合①②选段,谈谈孔子对贫富的看法。

(3分)参考答案:9.(6分)⑴(3分)B(没有持否定态度)⑵(3分)示例:孔子认为贫穷是人人厌恶的,贫者追求富贵无可厚非,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而富者,不可因为拥有财富便目空一切,要努力当个富而好礼者。

【参考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高中文言文阅读】文化经典阅读“孔子对管仲的评价”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文化经典阅读“孔子对管仲的评价”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文化经典阅读“孔子对管仲的评价”阅读答案及翻译文化经典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提问问题。

子路曰:桓公杀死公子纠,召忽死去之,管仲不死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文化经典写作(6分后)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曰:“桓公杀死公子纠,召忽死去之,管仲不死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①。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②,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宪问》)【注解】①左衽(rèn):衣襟,上开在左边。

汉民族古代上衣的衣襟就是向右边上开的。

衽:衣襟。

②匹夫匹妇:一男一女,指普通百姓。

鄙:信实,严格遵守信用。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子路和子贡都指出管仲不为自己的主子公子纠而死去,反而回去统领齐桓公就是无道的。

b.孔子认为管仲为国为天下老百姓带来福祉,消除灾难,称得上是真正的“仁”。

c.在孔子认为,管仲不仅统领齐桓公在诸侯中称雄,而且并使中原文化以求留存和发展。

d.孔子认为管仲有大仁,守大信大节,间接批评子路、子贡以小信用论人,目光短浅。

(2)你赞成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吗?恳请融合文本详述你的理由。

(3分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0、(1)d。

这是孔子以大公立论,并着眼于天下人民所受之惠,为子路、子贡解释疑问,并非“间接批评子路、子贡目光短浅”。

(2)(示例)我赞成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如果仅仅论公子纠死去而管仲梦魇且为公子的敌人搞相国这事,管仲就是必遭到唾弃的,至少可以称作不义、不信。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阅读答案及翻译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①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②,硁硁③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④,何足算也?(《论语子路》)【注释】①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

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②果:果断、坚决。

③硁硁(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

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④斗筲(shāo)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

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能够在行为上虽曾有令其羞耻之处,但当他出使各国时,能不负君命的人。

B、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言必信,行必果是属于最后一个层次。

C、孔子认为,不问黑白,一味讲信用,只知贯彻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罢了。

D、对当朝的执政诸公的言行,孔子颇为鄙视、不屑,认为他们是器量狭小的人。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

(3分)答:【答案】(1) A(行已有耻是指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动。

)(2)不矛盾。

孔子的信即守信,讲信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信对人的重要性。

但孔子并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他认为人要懂得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

【参考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

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算得上呢?。

《论语》阅读答案

《论语》阅读答案

《论语》阅读答案《论语》阅读答案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13分)《论语》(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为政》)(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为政》)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 5分)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学而不厌【小题2】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从选文中摘出两个现在仍然在用的成语。

(2分)【小题4】第二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体会。

(2分)答案【小题1】真诚、诚实;教诲,教导;迷惑;教给,举出;满足【小题1】①敏捷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②略【小题1】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学而不厌(写出两个就行)【小题1】略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会在文言文中积累现在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成语。

【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论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虽回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①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这一章阐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可见“克己复礼”是孔子以前就有的古语,儒家用之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

B.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

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

C.“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

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长期形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

D.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克己复礼为仁”,即: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谈到自己虽然不聪敏,但请老师孔子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参考答案:(1)D。

颜渊意思是说自己虽然不聪敏,请让自己按照老师孔子的话去做。

(3分)(2)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3分)论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篇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①,以就有道②,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足三百字的文章,不但表达出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而且可使人见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窘态和孔子洞察事物的深邃、义正词严的态度。

B、孔子教育弟子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

冉有帮助季氏专权,不帮助季氏走正道,违背其主张,所以孔子说“‘求!’‘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

C、《论语》在记言之中,能见出各人的不同性格,本文中“冉有”的性格就极其鲜明。

司马迁写《仲尼弟子列传》主要取材于《论语》。

这一点表明《论语》在散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D、子路、冉有皆侍季氏,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子路的责任更大,从“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可看出来。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联系语境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答案】1、D;text-decoration:none;”href=“:>上一篇:谈谈你对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的认识。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一、(2020·天津南开·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十二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第四十六章)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材料中所体现的老子的思想。

2.结合材料,具体解释一下老子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

二、(2020·诸暨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1.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2.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

三、(2020·杭州二中·月考)阅读《礼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夫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②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③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④,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论语 公冶长》习题附答案

《论语 公冶长》习题附答案

《论语· 公冶长》篇巩固习题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

焉用佞?”——《论语·公冶长》(1) 从所引内容可以看出在“言语”方面孔子认为一个仁者应言,而不该言。

(在空格内以一字填充)(2分)(2)在《论语》里还有一些关于“君子”言语的语录,请写出三则: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5.6子使漆雕开仕。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②。

”子说。

(《论语.公冶长第五》)[注]①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

②“吾斯”句:“吾未能信斯”的倒装。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所以他经常鼓励学生学好知识,若有余力,就要去做官。

B.漆雕开是一位甘于寂寞、潜心研究学问的人,不是热衷官场、追名逐利的人。

C.孔子对漆雕开自认为还不能做官这种有自知之明的想法感到高兴。

D.漆雕开说自己对做官没有信心,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你认为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第二》)答:三、阅读下面《论语》中的章节,完成下面小题。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①。

”材料中的“喜”字写出了子路怎样的情状?从孔子的话中又能概括出子路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段文字借孟武子问仁这一话题,引出孔子对自己的四个学生仁的评价。

浙江高考《论语》题汇编 Word版含答案

浙江高考《论语》题汇编 Word版含答案

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1.【2009.浙江】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默写题:(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2.【2010.浙江】(1)《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选3小题)(1)谨庠序之教,,。

(《孟子》)3.【2011.浙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题。

(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4.【2012.浙江】《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1) (2)(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论语》 阅读答案

《论语》 阅读答案

《论语》阅读答案《论语》阅读答案1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十则)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宋代学者朱熹把《论语》、______、《高校》、《中庸》四部著作合称为四书。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诲女知之乎!()(4)是知也。

()3、理解性默写。

(1)请写出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告知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你的生活学习实际,选择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熟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孟子》2、(1)yuè快乐的意思(2)yùn 生气,发怒。

(3)rǔ同汝,人称代词你。

(4)zhì同智。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孔子说:学习了并且能够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兴奋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欢快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5、略。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八)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八)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八)36.(2020年海淀二模)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③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请分条概括上面材料中孔子察人的方法,并选择其中一条联系现实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6分)试题解读:①译文:子贡问道:“满乡村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还不行。

”子贡便又道:“满乡村的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还不行。

最好是满乡村的好人都喜欢他,满乡村的坏人都厌恶他。

”宰予在白天睡党。

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雕刻不得,粪土似的墙壁粉刷不得;对于宰予么,不值得责备呀。

”又说:“最初,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却要考察他的行为。

从宰予的事件以后,我改变了态度。

”子贡道:“管仲不是仁人罢?桓公杀掉了公子纠,他不但不以身殉难,还去辅相他。

”孔子道:“管仲辅相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还受到他的好处。

假若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沦为落后民族]了。

他难道要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山沟中自杀,还没有人知道的吗?”②重点词汇:诛——责备是——这死——为动用法。

为……而死相——辅佐微——如果没有谅——诚信③解析:第一问中第一句要点:从善者、不善者(评价者品行)两个方面的评价入手,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

第二句要点:言行关系要分析清楚,实际上是以行证言,重心在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矜①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②之,不可则止,毋自辱③也。

”(《论语·颜渊》)【注】①矜:庄重。

②道:引导。

③辱:受辱。

(1)请根据上述文字概括孔子的“交往”原则。

答:
(2)对待朋友的错误,孔子为什么认为只要忠诚地劝告他就可以了?请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1)与他人交往要保持“适中(度)”的关系。

(2)孔子在这里实际上是讲究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尊重的问题。

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

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

这是“信”的要求。

如果他不听也就算了。

因为这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