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在中稻上的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合集下载

稻田蜘蛛的种群动态及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稻田蜘蛛的种群动态及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2 4 三种 类型 田蜘蛛对稻 飞虱 的控 制作 用 以蛛 、 比l . 虫 : 6 作为防治控制线 , f 2 据6 9日~9 l l f 5日期 间系统调查分析 ,
自然观察圃基太控 制在 1 6 : 以内 ; 生物 农药防治 田块在7 月 1 ~2 O 0日和 8 3 月 1日~9 5日两个 阶段蛛 、虫比都显著超 月
点2 , 5 穴 每 d左右调查 1 , 回室 内分别 统计稻飞虱和蜘 次 带
蛛数 量 。 2 结 果 与分 析
2 1 稻田主要 蜘蛛种群 .
从 20 年 6 2 07 月 9日~1 月 8日对 O
自然观察圃、 生物 农药 防治和化学农药 防治三种类型 田系统 消长调查结果看 , 本地 区稻 田蜘蛛 主要种类 为微蛛 , 分别 占
毒, 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其中褐 飞虱于 20 、 06年在我 区 0 5 20 相继大暴发 , 由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 有逐年加重 的趋势。 目前 , 对稻飞虱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的控 制手段 , 但过度使 用杀 虫剂 , 除对天敌影响外 , 还会诱导稻飞虱产生抗药性 , 引发稻
飞虱 再猖 獗 。稻 田捕食 性 天 敌种 类 多 , 中蜘 蛛 无 论在 数 量上 其
选择相邻的三块 田, 进行稻飞虱 、 蜘蛛 系统 消长情况调查 , 其
中一 块 田整 个 生 长 季 节 不施 用任 何 农 药 ( 然观 察 圃 ) 另 两 自 ,
月 2 ~3 8 1日, 虫量分别为 18 、 9 、12 头。三种类型 田 24 96 99
累计百穴 虫量分别为 9 3 、 56 7 1 3 0 6 7 、7 3 头。调查结果表明 , 自然 观察 圃在 7 中旬 以前 田间稻飞 虱相 对较少 , 月 生物农药 和化学 农药防治 田块前期稻飞 虱反而形成一个小 高峰 , 可能 与农药对 蜘蛛大量杀 伤 , 失去 天敌控 制有关 ( 图2 。 见 )

水稻稻飞虱的综合防控方案

水稻稻飞虱的综合防控方案

繁殖
雌性稻飞虱可多次交配, 一生可产卵数千至上万粒 。
迁徙
稻飞虱可随气流进行长距 离迁徙,如褐飞虱可随季 风从南方迁入北方。
02
稻飞虱的危害与影响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01
稻飞虱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水稻汁液,导致水稻营养 供给不足,影响正常生长。
02
稻飞虱大量繁殖,形成虫灾,造成水稻成片枯萎, 产量大幅下降。
加强稻飞虱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 能。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和 经验,共同应对稻飞虱等农业害虫的威胁。
THANKS
感谢观看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稻飞虱防控技术,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和 创新应用。
06
稻飞虱防控的成效评估 与改进
防控成效评估
评估指标
包括稻飞虱的数量减少程度、防 治区域的扩大范围、防治效果的 持续时间等。
评估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随机抽样调查 法和专家评估法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
01
稻飞虱大量繁殖,增加农药使用量,对农田生态环境
造成污染。
02
稻飞虱传播病毒,引发其他植物病害,破坏农田生态
平衡。
03
稻飞虱防治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对水源、土壤等环
境造成污染,威胁生态安全。
03
稻飞虱的监测与预警
监测方法
人工调查
定期对稻田进行人工踏查,观察稻飞虱的数量及分布 情况。
灯光诱捕
利用特定波长的灯光诱捕稻飞虱,统计诱捕数量,了 解稻飞虱种群动态。
化学防治
科学用药
01
选择合适的药剂,避免过量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和天敌的负

通城县稻飞虱发生为害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通城县稻飞虱发生为害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4月下旬 至 5 月上 旬迁 入 , 个 别较早 年份 在 4月 中旬 , 2 0 1 2 年是 4 月3 0日迁入 。 1 . 2 灯 下峰次 多 , 峰 期虫量 高
害, 9 月上 中旬为第 5 代若虫 高峰期 , 部分年份对 晚稻造成 大 的危 害 , 个 别年份 晚稻 上 1 O月初能 产生 第 6 代, 但危 害一般 都不 大 。 白背 飞虱 、 褐 飞 虱为优势 种群 , 但 前期 以白
1 . 3 田 间 消 长 规 律
稻 飞虱 自 4 月 中旬 至 5月初迁入 我县后 , 一
般 在本 地能 繁殖 4代 ~5 代, 主害代为第 3 代 与
第5 代, 近 年第 4 代 在 中稻上 也有 较大为 害 , 形
成3 、 4 、 5 代并 重 。
稻 飞虱迁 人我县 后 , 经 繁 殖 5月 底 至 6月 初
背飞虱为主 , 第5 代褐飞虱有突增现象 , 比例升高。
1 . 4 2 0 1 2年 发 生 实 况
自1 9 8 7 年稻 飞虱 在我 县早稻 暴发 以来 ,绝
2 0 1 2年 , 稻飞 虱在我 县是 一个偏 重发 生年 ,
大 部分 年份 都有 2 个 以上峰 次 , 主峰 日虫量 1 0 0 头 以上 , 高 的年 份 7 0 0 0头 以上 , 且 与发 生程度
病虫分析
嘲 北 枫 保
2 0 1 3年第 4 期 总第 1 3 8期
通城县稻飞虱发生为害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李世武 刘 雄 刘红卫 胡红霞
( 通城县植保站 中图分 类号 : ¥ 4 3 5 . 1 1 文献标 识码 : B 4 3 7 4 0 0 ) 文章编号 : 1 0 0 5 - 6 1 1 4 ( 2 0 1 3) 0 4 . 0 3 7 0 0 3

稻飞虱迁飞规律研究

稻飞虱迁飞规律研究
搞了一辈子害虫迁飞,最后说:地上比天上更重要。 无论思想多么深远,技术如何先进,以“两查,两定”为主要内容 的田间测报工作是不可替代的。
一支活跃在乡间地头的田间测报队伍切不可少。
(张志涛,2006)
三、褐飞虱几个相关研究
• 我国褐飞虱境外虫源 • 测报灯下褐飞虱及其近似种动态 • 褐飞虱致害力种群监测 • 田间小气候与褐飞虱种群动态
境外虫源时空分布的探明对我国稻飞虱的预测预报有 着重要意义!
我国中东部地 区春夏季褐飞虱 向北迁飞的途径: Ø M1第一次北迁 4月中旬-5月上旬 Ø M2第二次北迁 5月中旬-6月上旬 Ø M3第三次北迁 6月中下旬-7月初 Ø M4第四次北迁 7月上中旬 Ø M5第五次北迁 7月下旬-8月上旬
1、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 境外虫源地的时空分布
• 最初基数是稻飞虱种群大发生的前题; • 国内越冬虫源对初期迁入虫源构成的贡献不大; • 我国稻飞虱虫源均来自境外中南半岛。
• 在国内无法进行冬春虫源的监测和控制,无法预测春季迁 出虫源的空间分布及发生量,导致我国初期稻飞虱的预测 预报存在着极大的困难。
• (三)作物病虫种群、个体变化与抗药性监测 分析
• 3-025刺吸性害虫种群、个体变化与抗药性监 测分析
---主持人:傅强(中国水稻研究所)
3、前沿研究动态
• 刘泽文: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和反抗性设计 • 唐启义:不同褐飞虱地理种群与土壤元素相关性 • 叶恭银:转基因抗虫水稻对非靶标稻飞虱的生态风险评价 • 洪晓月:Walbachia功能 • 聚合抗虫基因育种:张启发(华中农大)、何光存、何玉卿(武汉大学) • 雷达观测:翟保平、程登发、吴孔明、封洪强 • 生态工程防治水稻害虫:俞晓平、吕忠贤、祝增荣
➢ 1991年发生面积2320万hm2,损失稻谷166万t。 Ø 92年到2004年间,除97年发生较严重外,其余年份相对较轻。 Ø 2005、2006年大发生,仅2005年长江中下游稻区就发生面积1.6亿亩次,损

10-43.5稻飞虱-调查与测报

10-43.5稻飞虱-调查与测报

同时,观察记载蜘蛛、黑肩绿盲蝽、螯蜂、捻翅虫、寄生线 虫等天敌,将调查结果记入下表。
3 本田卵量调查
于主害代的前一代和主害代成虫高峰期后5~7天查一次。在 观测区内选择不同类型的田块。 采用单丛跳跃式取样,共查15-25丛,每丛分别拔取内外各1 株,共拔取分蘖30~50株,带回镜检,计算卵条数、卵粒数、 孵化卵粒数、未孵化卵粒数以及卵粒发育进度。计算结果记 入下表。同时调查每亩丛数及每丛株数。
3 防治指标(仅供参考)
分蘖期:800-1000头/百丛, 孕穗期——抽穗期:1500头-2000/百丛, 齐穗-乳熟期2500-3000头/百丛。
飞虱预测参考资料
2 防治适期预测——低龄(2龄)若虫高峰期
2龄若虫高峰期 =成虫高峰期+产卵前期(3天)+卵历期(7天)+1龄若虫历期(3天) 根据福清材料: 低龄(二龄)若虫高峰期=灯下成虫高峰期+13-15天 (早稻5-6月白背飞虱、晚稻9-10月褐飞虱)+15天; (晚稻8-9月白背飞虱)+13天。 产卵前期:短翅型2-3天;长翅型3-5天(25-28℃)
同时,记载寄生蜂种类及数量(金小蜂、赤眼蜂和缨小蜂)。
四、稻飞虱测报方法
1 世代及其命名法
世代以成虫为起点,命名方法如下: 用中文数字标出全国统一划分的世代,在括
号内用阿拉伯数字注出相应的地方称呼世代, 如:全国统一世代为第四代,地方相应世代 为第三代,写成“四(3)代”。
四、稻飞虱测报方法
观测时间:从常年飞虱成虫初见前10天 至常年飞虱成虫终见后10天的时间内进 行灯诱,将逐日诱得的飞虱成虫区分种 类、雌雄后进行计数,记入表格。
二、灯光诱测
三、田间虫量系统调查
1

稻飞虱在水稻上的产卵特性调查

稻飞虱在水稻上的产卵特性调查

稻飞虱在水稻上的产卵特性调查摘要:调查稻飞虱在几个水稻品种上的产卵量、产卵部位等特征,结果表明,稻飞虱产卵行为具有明显的生态位分布,偏向于距叶鞘基部20 cm以上的叶鞘及距叶片基部10~20 cm的叶片上产卵。在叶鞘的平均产卵量明显高于叶片,说明叶鞘更适合于稻飞虱产卵。关键词:稻飞虱;水稻;产卵特性;调查稻飞虱属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其种类很多,分布亦广,对水稻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等[1],是湖北省乃至全中国主要稻区的重要水稻害虫。稻飞虱通过产卵器划破水稻叶鞘及叶片组织,产卵于其中,形成明显的产卵痕,气候及营养等条件适宜时繁殖能力极强。2010年结合田间试验,于稻飞虱(以褐飞虱为主,褐飞虱、白背飞虱混合发生)产卵高峰期开展了稻飞虱在水稻上产卵特性的田间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寄主情况水稻品种为甬优9号、丰优191、珞优8号、国稻6号,每品种333 m2,单季中稻,统一栽培管理。1.2 调查地点湖北省当阳市玉阳办事处三里港村,该地属湖北省单季稻区,历年均有稻飞虱发生。1.3 调查时间与方法于8月29日(第三代稻飞虱产卵高峰期)每品种随机选取5丛,每丛随机选取10株。查找产卵痕,记录产卵痕个数并依次编号,然后在解剖镜下用细针剥取卵条[2],记录卵粒数,检查卵粒被寄生情况。当查得空卵壳时,表明稻飞虱卵已孵化,因而空卵壳数亦计入产卵总数。测量水稻株高、叶长等相关数据,用以确定产卵痕的位置。1.4 相关概念产卵痕距离简称卵距,定义为产卵痕在叶鞘或叶片上的位置距叶片或叶鞘基部的距离,试验中以cm为计量单位;平均产卵量定义为每个产卵痕的卵粒数,平均产卵量=产卵量/产卵痕数,试验中以粒/个产卵痕为计量单位。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水稻品种上稻飞虱的产卵及卵寄生情况2.2 稻飞虱在水稻上的产卵部位特征2.3 稻飞虱在不同卵距的产卵量比较3 小结与讨论1)稻飞虱通过产卵器划破水稻组织,主要在水稻叶鞘和叶片产卵。调查结果表明,稻飞虱产卵痕叶片多于叶鞘,与普遍认识有相悖之处。本次调查时水稻正处于成熟期,且接近收获,此时田间稻飞虱营养缺乏,等待迁出,有翅型增加,而有翅型稻飞虱主要在水稻上部活动,故叶片上产卵痕要多于叶鞘,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2)稻飞虱产卵具有明显的生态位分布,可能与产卵部位的组织结构有关。在叶鞘上稻飞虱偏向在20 cm以上卵距产卵;在叶片上稻飞虱偏向于在10~20 cm卵距产卵。3)稻飞虱的平均产卵量叶鞘明显高于叶片,这与叶鞘组织有利于或更适合于稻飞虱产卵有关。参考文献:[1] 袁锋,农业昆虫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 张爱华,钱慧云,蔡宏芹,等. 稻飞虱卵剥查方法的改进[J].江苏农业科学,2009,25(1):132-133.[3] 罗肖南,卓文禧. 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的研究(一)[J]. 昆虫知识,1980(3):105-110.。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发 生流行 。 预计 下 阶段“ 两迁 ” 害 虫将 继续 大量迁入 , 田间为 害进 一步加 重 ,发 生 范围进 一步 向北扩 展 。 水 稻螟 虫在 南方稻 区继 续发 生为害 ,症状 进 一步显 现 。稻瘟 病和 稻纹 枯病 南方稻 区扩 展加速 ,发 生程
般1 %~ 4 % ,高 的 1 2 . 5 %~ 1 8 . 5 % ,广 西西 部局 部
高达 5 0 % 。
二 、水稻螟虫发生程度重于或接近上年 同期
水稻螟 虫在长江 中游稻区偏重发生, 局部大发生 , 江南 、西南 北部 稻 区中等 发生 ,全 国累计 发生面 积 7 0 5 4 万 亩次 ,较 上年 同期增加 1 . 9 % 。当前 ,一代 二

. , J 皇家 疗 信囊
病 虫 动态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当前 , 华南、 江南、 西南早稻 陆续进入破 口抽穗 期, 江南 、长江 中下游 、西南大部 中稻处于返青 分蘖期 。 截至 目前 ,水稻病虫害总体 中等至偏重发生 。其 中,
化 螟 在 江 南 、 西 南 北 部和 长 江 中游 南 部 稻 区 发 生 基 本
定局 ,经有效防控 , 田问虫量有所下 降,一般亩虫量 3 0 0~ 2 0 0 0头。除 四川 田间危 害重 于上年 同期外 , 南方大部稻区 田间危害与上年 同期接近 ,枯鞘丛率一
般 5 %~ 4 0 % 。
水稻螟虫发生程度重于或接近上年 同期 , “ 两迁 ”害 虫 、常发性病害等发生危害期有所推迟,程 度轻于上 年 同期 。近期 随着南方稻区 降水增多 ,水稻 “ 两迁 ”
件 非常有 利于 水稻 “ 两 迁 ” 害 虫 及 稻 瘟 病 等 病丛虫量 4 0 0~ 1 6 0 0 头, 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同期,海南三亚 、陵水和琼海等地 局部 田块 出现 “ 冒穿 ”现象 ,百丛虫量高达 2 . 6 万头 , 其 中褐飞虱 占 6 5 % 。华南大部和江南 稻区发生程度轻 于上年同期,接近常年 , 一般 百丛虫量 3 0 0 ~8 0 0 头, 高的 1 0 0 0 ~2 0 0 0 头,广西东南部局部高达 3 . 7 万头 。 稻纵卷叶螟在 华南西部 、江南西部、西南东部稻 区 中等发生 ,全 国累计 发生面积 2 7 0 4万亩 次,较上 年 同期减少 6 . 8 % 。6月份 以来,稻纵卷叶螟 在华南、 江南 、西南稻区 出现蛾 高峰,其 中广西、福建、江西 、 湖南 、贵州 多地峰期虫量超过 1 0 0头,广西局部高达 1 . 8万头 。华南西部 、西南 东部和江南西部稻 区田问 亩幼 虫量高于上年 同期 ,一般 2 0 0 0~ 8 0 0 0头,高的 3万~ 5万头 ,广西局 部高达 7万多头 。田间卷 叶率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大力发展水稻栽培技术,对于农业保障,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稻飞虱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在虫害发生时对水稻产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严重危害。

本文通过分析稻飞虱发生的特点及原因,总结了防治稻飞虱的方法和对策。

标签:稻飞虱;发生原因;防止对策稻飞虱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

稻飞虱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发生灾害时,会以爆发性、毁灭性的特点造成水稻严重减产,甚至死亡。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我们要时刻加强对稻飞虱的防范意识,做好提前科学防治的准备。

一、水稻稻飞虱的分析研究1.稻飞虱的生活习性三种稻飞虱中,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这两个种类对于水稻的危害最为严重。

稻飞虱一般体长为4到5毫米,体形较小,触角为短锥状,遍体呈灰黄色,其翅膀为透明并主要有长翅和短翅两种。

其中长翅的稻飞虱成虫可以进行迁飞,将虫害的危害范围扩大,其迁飞不仅受自身条件影响,并且和海域、寄主、营养、天气等条件也密切相关。

稻飞虱大多数具有趋光性,喜欢潜伏在植株的叶或枝干上,但其生性胆小,一旦有外界的影响,就会迅速逃离不易捕捉。

稻飞虱喜欢将虫卵产在水稻嫩叶下叶鞘内,每次产卵大约100到150粒,呈褐色条案,但并不明显。

三种飞虱的生活习性略有差异,其分布范围也各不相同,其中褐飞虱主要集中在北方及长江以南流域,灰飞虱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稻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一样,对于长江以南的流域危害最为严重。

褐飞虱的生活区域大多是温热潮湿,由于夏秋季节湿热多雨,非常适合褐飞虱生长繁殖,所以褐飞虱虫害通常在这个季节爆发。

与褐飞虱相比,灰飞虱更喜欢生活在温度较低的环境,而白背飞虱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无论是在多雨,还是干旱的环境都能得以生存。

2.稻飞虱的危害特征稻飞虱是对水稻减产的最大元凶之一,其主要吸食水稻的汁液,造成水稻内各成分含量变化,光合速率下降,各种酶活性降低,严重时可导致水稻瘫病、枯死等严重后果。

稻飞虱的研究

稻飞虱的研究

1作者简介 罗守进(1960- ),女,安徽合肥人,副研究员,从事农业信息研究和编辑工作,E-mail: Luoshoujin@。

 收稿日期 2011-08-25稻飞虱(Rice planthopper)属同翅目(Homoptera )飞虱科(Delphacidae ),俗名火蠓虫、白蚊、稻虱 稻浮尘子、火蜢子、厌虫、蚰虫、秧猛猛等。

主要种类为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

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日本、朝鲜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在中国各稻区均有分布。

稻飞虱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在我国,稻飞虱为害经历了从局部稻区到整个稻区的演变过程。

为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很少直接成灾,但能传播稻、麦、玉米等作物的病毒。

由于稻飞虱体型小、迁飞繁殖力强、栖息荫蔽等特性,如遇田间适宜生境,易造成突发和爆发,猖獗发生时,每丛水稻上的虫口达3 000余头,是目前影响我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虫害之一。

1 稻飞虱分布及为害对象褐飞虱在中国各稻区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自治区)发生较烈;白背飞虱分布范围大体相同,以长江流域发生较多。

这两种飞虱还分布于日本、朝鲜、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等地区。

灰飞虱则以华北、华东和华中稻区发生较多,也见于日本、朝鲜等地区。

3种稻飞虱都喜在水稻上取食、繁殖。

褐飞虱仅在稻类上发生,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则除水稻外,还取食小麦、高粱、玉米等其他作物。

1.1 褐飞虱1.1.1 分布 褐飞虱有远距离迁飞习性。

广泛分布于印度、朝鲜、日本、菲律宾、太平洋岛屿、澳大利亚等地,在中国北方各稻区均有分布,尤其以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各省(自治区)发生量大。

1.1.2 为害作物 食性专一,只为害水稻、野生稻等稻类。

稻飞虱防治指标

稻飞虱防治指标

稻飞虱防治指标简介稻飞虱是稻田中的一种常见害虫,会给水稻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稻飞虱主要以吸食水稻茎叶中的汁液为生,导致水稻水分和营养的流失,并且排出含有大量毒素的唾液,加剧水稻的伤害程度。

稻飞虱防治是水稻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轻稻飞虱危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指标意义稻飞虱防治指标是指在稻田中评估稻飞虱的发生和危害程度的一种指标体系。

通过全面、详细地评估稻飞虱的种群数量、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水稻健康生长。

稻飞虱防治指标的制定对于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选择适宜的物理防治措施、推广稻虱的天敌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指标内容稻飞虱防治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稻飞虱的种群数量:通过田间调查和监测,统计稻田中稻飞虱种群的数量,分析其数量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其数量的因素。

通过比较不同田间的虫口密度,可以评估稻飞虱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2.稻飞虱的分布情况:调查和记录稻田中稻飞虱的分布情况,包括虫口的密度和分布范围。

通过分布情况的调查,可以判断稻飞虱的传播途径和扩散速度。

3.稻飞虱的危害程度:评估稻飞虱对水稻生长的危害程度,包括叶面损伤、营养损失、减产情况等。

通过对稻飞虱危害程度的评估,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措施的选择和使用。

4.稻飞虱的天敌数量和种类:调查和统计稻田中稻飞虱的天敌数量和种类,包括蚜虫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虫、蜘蛛、鸟类等。

天敌是稻飞虱的天然控制因子,通过增加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可以降低稻飞虱的种群密度和危害程度。

防治措施根据稻飞虱防治指标的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采用机械措施和人工收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机械措施:通过设置稻田周边的防虫网、挖沟和种植间作物等措施,阻止稻飞虱的入侵和扩散。

同时,可以采用割水、晾晒、深耕等方法,破坏稻飞虱的越冬环境,减少其数量。

2006年宜昌市第4代稻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1)

2006年宜昌市第4代稻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1)

湖北植保2006年第6期H UBE IPL ANT PR OTECTI O N综合防治收稿日期:2006-09-272006年宜昌市第4代稻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张国宝(湖北省宜昌市植保站,湖北宜昌 443003)中图分类号:S435 112+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114(2006)06-0010-03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辖五县三市六区,东三县为江汉平源,西六县为三峡山区。

全市水稻种植面积8 93万hm 2,其中早稻667hm 2,中稻7 47万h m 2,晚稻8000hm 2。

8月上、中旬第4代稻飞虱在中稻上全面暴发,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达100%,百蔸虫量万头以上田块占60%,为8600~2 1万头,最高的当阳市河溶镇民联村三组一农田百蔸虫量达26万头之多。

发生程度之重,面积之广,虫量之高,来势之猛,历来罕见,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年。

虽然经过组织全面防治, 穿顶倒禾 田块仍达19 7%,估计损失产量10%~30%,部分田块绝收,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1 稻飞虱发生特点1 1 迁入早,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据当阳市植保站观察,2006年灯下见虫期4月24日,比2005年早18d 。

7~8月灯下共出现14次迁入峰,比2005年同期多10次,比历年同期多11次,累计迁入量52673头,是2005年同期的52 9倍,比历年同期高42 1倍。

枝江市8月25日灯下诱虫量高达64 39万头。

1 2 褐飞虱发生早,早期基数多,为害时期长我市从6月中旬开始发生危害,到目前为止,为害时间长达70多d 。

其中:第2代发生高峰期百蔸虫量924~1243头,最高达1800~2160头;第3代高峰期百蔸虫量1246~2183头,最高达7800~1 563万头;第4代高峰期百蔸虫量8600~2 1万头,最高达12 8~26万头。

1 3 第4代孵化时间长,田间虫量增长迅猛据枝江市植保站调查,第4代稻飞虱8月5日进入低龄若虫盛期,至8月15日田间低龄虫量仍在增加,孵化盛期长达15d 左右。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生长期间常见的一种害虫,主要以吸取水稻汁液为食,严重时会导致水稻生长不良、减产甚至死亡。

本文将从水稻稻飞虱的生态习性、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该害虫的相关知识。

水稻稻飞虱的寄主主要为水稻。

该虫在水稻生长期间以蛹和成虫的身份吸取水稻汁液为生,一般出现在水稻株的幼叶、嫩枝和穗部。

虫卵一般只发生于水稻的嫩枝上,但随着水稻的生长,幼虫和成虫会逐渐迁移到穗部进行群聚营养。

水稻稻飞虱的活动时间以夏季多见,高温干燥的气候对其生长发育十分有利,一般在气温达到28℃以上时为发生的高峰期。

1.春季发生期:水稻稻飞虱在初春开始越冬虫群中的幼虫或幼虫期的成虫,在气温逐渐升高时迅速繁殖,以前期羽化的成虫为主。

这时一般出现一部分繁殖后代,主要寄生在水稻的幼叶和嫩枝上,对初期的水稻生长不利。

2.夏季发生期: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水稻稻飞虱数量迅速增加,往往集中在水稻的穗部营养,它们以吸食水稻汁液为生,造成穗部上的白鹤掌,严重时穗部可以直接枯死。

因此,夏季是水稻稻飞虱最主要的发生期。

3.秋季发生期:水稻稻飞虱在秋后成虫越冬,到来年春季开始繁殖新一波虫群。

秋季发生期相对较少,但也需要重视,以防对来年的水稻生长造成影响。

1.物理防治:可以通过人工清除受虫害的水稻植株,对幼龄期虫卵进行挑选,清除大量虫群和预防虫卵的孵化。

2.化学防治:经过多次试验,可以用灭虫脒或拟除虫菊等化学物质进行农药喷洒,有效地杀灭该害虫。

3.植物防治:利用野生或人工培育的防虫植物培育一定面积的绿篦、青篦等防虫植物,可以有效地减轻水稻稻飞虱的害虫压力。

结语: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生长期间常见的一种害虫,对水稻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措施,将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

当前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当前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与水 稻感病 生育 期高 度吻 合 。使 南方水 稻 黑条 矮缩 病 、水 稻条 纹叶 枯病 和水稻 黑条 矮缩 病流 行风 险加 大。 ( ) 三 水稻主栽 品种抗 病性状 况
据各地 调查 , 由于 南 方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近 两 年 才
稻 品种均对其没有 抗性 , 旦有带毒介 体迁入且 与其 一
面积 2 l 3 5万亩次 , 但程 度总体轻 于上 年 。 福建省 本周 灯下虫 量 迁入 明显 比上周 增 多 , 6月 4 5日大 部分 — 区域 站监测到 明显迁入 峰 ,平 均侯 迁入虫 量 4 7头 , 7
是 上 周 虫 量 的 数 倍 , 中 白背 飞 虱 3 8 , 飞 虱 8 其 8 头 褐 9
飞虱迁 入 。
地水稻生育 期推迟 、病虫发 生基数偏低 等 因素影 响 , 当前水稻病虫发 生总体偏迟 , 度轻 于上 年 。但 随着 程
近期南方稻 区降水的增多 , 稻 “ 迁 ” 虫灯下 和 田 水 两 害
稻纵 卷叶螟
近 期 以来 , 南 、 南 和 江 南 稻 区 华 西
都 监 测 到 了 明 显 的迁 入 峰 ,全 国 累 计 发 生 面 积 12 28
6月 4日田间每 亩最高虫 量 7 0 ~ 0 0 0 0 10 0头 。其他各较 平 稳 , 度 较 轻 。 程
水稻螟 虫 一代二 化螟 在长江 中游 、 江南和西南 中北 部等 稻 区局部偏 重发 生 , 田间枯 鞘率 较高 , 国 全 累计发 生面积 5 7 万 亩次 。湖北省 全省平 均枯鞘率 71 达 1. 。 高达 9 %; 州早 稻’ 虫平 均每 亩达 2% 最 9 5 荆 田幼 10 0头 .最 高 2 0 0头 ,平 均枯 鞘率 2 %,最 高 80 30 6 9 %:黄 冈未 防治 对 照 田块 平 均枯 鞘率 2 % ,最 高 5 0 5% . 0 防治 田块平均枯鞘 率 2 4 %~ %。湖南 省平均每亩

稻飞虱的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飞虱的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飞虱的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
口 宁洱 县农 业局 植 保 植 检 站

65 0 李 美英 6 10
要: 论述 了稻飞虱的特征、 冬、 越 田间发 生动 态及为 害特点 , 总结分析 了宁洱县稻飞虱的监测、 防治技 术措施
及 其 效果 。
关 键 词 : 飞 虱 ; 生 特 点 ; 测 预 报 ; 合 防治 稻 发 33预 测 结 果验 证 .
报, 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技术 , 对确保稻谷 的增
1 63 2万元 , 增 稻 谷 纯 收 益 243 8 元 , . 9 9 新 1 .9 万 投 入产 出 比 1: . ,收到 了显著 的经济效 29 0 经 19 9 4~2 0 0 9年 l 的预测 ,符合率 益 、 会效 益 和生 态 效 益 。 4年 社
据监测 ,近年来 宁洱县水稻 稻飞虱发生 稻飞虱监 测点 , 5 1 逢 、0日定 田不定 点 , 采用 面 积 和 发 生 程 度 日趋 严 重 。稻 飞 虱发 生 为 害 盘刮法 、 或对角 线方 法进行 田间虫情监 s型 程度均在 中等 以上 ( 中 : 0 年 、 0 年 、 测 : 其 2 1 2 3 0 0 孕穗前每次调查 10丛 , 0 孕穗后每次调查 20 0 7年为稻飞虱大发生年 )每年 的发生为害 5 , 0丛 , 抽穗一乳熟期 每次调查 2 5丛 , 分别记 面 积 为 23 0~56 O m 次 , 间 虫 口密 度 一 载稻飞虱的类型 、 、 、 8 4 h 田 雌 雄 若虫龄级及数量 , 同 般为 2 0 0~35 0头 , 0 0 百丛 , 口密度最 高达 时记载水 稻品种 、生育期及有关农事活动情 虫 57 0、 / 0 大 , 给水稻生产带来 了极大 的危 况 。 害。掌握稻 飞虱发生为害规律 ,搞好预测预 23稻 飞 虱 田 间 虫情 动 态

关于2006年霍邱县沿淮地区迟熟中稻稻飞虱大发生的思考

关于2006年霍邱县沿淮地区迟熟中稻稻飞虱大发生的思考

关于2006年霍邱县沿淮地区迟熟中稻稻飞虱大发生的思考摘要通过分析2006年霍邱县沿淮迟熟中稻稻飞虱大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实践,提出“达标治早,治上压下,治前控后,狠治突发,长短(效)结合,控制基数”的防治对策,防治药剂宜选用毒死蜱、锐劲特、啶虫咪、敌敌畏等。

关键词稻飞虱;大发生;特点;原因;对策;安徽霍邱;2006年水稻是霍邱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12~13万公顷,其中麦茬迟熟中稻占1/3以上,约4万公顷。

稻飞虱是霍邱县水稻上重要害虫之一,1997年、2003年等多次大发生,危害严重,迟熟中稻受害尤为突出,2006年沿淮稻区再次大发生,发生面积4.33万公顷。

经大力防治,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局部高发田块仍受害严重,减产幅度达20%以上。

为此,对稻飞虱发生特点、成因进行调查分析,结合防治实践提出防治对策,为今后的稻飞虱防治提供依据。

12006年褐飞虱大发生特点(1)台风暴雨频繁,迁入峰明显,次数多,虫量大。

8月12~13日、20~21日、26~27日有3次大的迁入峰,灯下虫量分别为780头、2 515头、28 848头,全水稻生育期稻飞虱大小迁入峰达11次。

(2)沿淮湖湾稻区虫量高,一般田块虫量达0.5~2.0万头/百丛,高发田块虫量达15万头/百丛,乌龙镇等半岗区中等偏重发生,一般田块虫量2 000~3 000头/百丛,较重田块虫量达1万头/百丛以上,不同地域差异较大。

(3)白背飞虱、褐飞虱混合发生。

8月上、中旬初褐飞虱开始迁入,迁入期较常年早10~15d,数量占总迁入量20%左右。

(4)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出现早。

8月上旬调查,褐飞虱数量占3%~20%,平均10%;8月中、下旬调查,褐飞虱数量比例进一步上升,占30%~70%。

9月上旬一般虫量500~8 000头/百丛,高的达2万头/百丛以上,褐飞虱占90%以上,9月中旬防治2次以后一般虫量400~2 000头/百丛。

(5)转移危害。

9月中旬部分早熟田收割后,稻飞虱向附近稻田转移,部分迟熟稻田虫量高达3万头/百丛以上。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了解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了解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了解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害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但却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编就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这三种病害来介绍一下,让大家认识认识。

1、稻飞虱:据调查,目前田间开始进入第四代稻飞虱若虫盛发期。

7月10日调查观察区早稻系统观察田,最高若虫密度为6840头/百丛,平均3196.7头/百丛,比上个调查日(7月5日)多744.9%,比去年同期少14.8%,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多123.3%,基本上为褐飞虱,1-2龄若虫占95%。

面上调查,早稻田若虫密度一般为300-800头/百丛,约有10%的田块若虫密度为1500-2000头/百丛,主要是部分迟熟品种。

中稻田若虫密度高的为5000头/百丛,一般为800-1500头/百丛。

调查发现田间短翅型成虫仍然偏高,密度高的为90头/百丛,一般为20-30头/百丛。

田间虫口密度继续增加。

2、稻纵卷叶螟:7月上旬为第四代成虫高峰期,中稻田成虫密度高的为3500头/亩,一般800-1000头/亩。

7月10调查卵密度,高的为150头/百丛,一般为40-60头百丛,目前高温对卵孵化有一定影响。

3、稻纹枯病:目前中稻早熟品种进入孕穗中后期,田间高温高湿环境利于病害发展,病害进入流行盛期,据调查病丛率高的为35%,
一般为10-16%。

一起认识害虫,了解病虫害的发生以及症状等,可以对病害的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析稻飞虱迁飞规律与防治技术

浅析稻飞虱迁飞规律与防治技术

·104·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7期摘要:近年各稻区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水稻品种相当复杂,生育期交错,利于该虫种群数量增加,造成严重为害。

文章总 结了水稻飞虱的形态特征,对其发生规律进行研究,阐述防治方法,以期为水稻飞虱的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稻飞虱;迁飞规律;防治技术飞虱属于同翅目、蜡蝉总科中的飞虱科。

稻飞虱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稻田发生的飞虱主要是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主要集中在稻丛基部吸汁为害。

在水稻分蘖期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在抽穗期造成谷粒千粒重减轻,秕谷粒增加,严重的会造成“穿孔”、倒伏,甚至绝收。

广大稻区主要虫源随每年害、夏暖湿气流由南向北迁入和推进,每年约有5次大的迁飞行动,秋季则由北向南回迁。

该虫生长发育适温为20~30℃,26℃最适,夏季不热,晚秋气温偏高利其发生,遇有雨日多、雨量大利其降落,迁入时易大发生,田间阴湿,生产上偏施、过施氮肥,稻苗浓绿,密度大及长期灌深水,利其繁殖,受害重。

1 常见稻飞虱生物学特点褐飞虱是长翅型成虫体长3.6~4.8mm,短翅型2.5~4mm。

深色型头顶至前胸、中胸背板暗褐色,有3条纵隆起线;浅色型体黄褐色。

卵呈香蕉状,卵块排列不整齐。

老龄若虫体长3.2mm,体灰白至黄褐色。

白背飞虱是长翅型成虫体长3.8~4.5mm,短翅型2.5~3.5mm,头顶稍突出,前胸背板黄白色,中胸背板中央黄白色,两侧黑褐色。

卵长椭圆形稍弯曲,卵块排列不整齐。

老龄若虫体长2.9mm,淡灰褐色。

灰飞虱是长翅型成虫体长3.5~4.0mm,短翅型2.3~2.5mm,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中胸背板雄虫黑色,雌虫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

卵长椭圆形稍弯曲。

老龄若虫体长2.7~3.0mm,深灰褐色。

产卵特点:白飞虱与褐飞虱均为有翅二型现象,长翅型可起迁移扩散作用,短翅型则定居繁殖。

白背飞虱成虫产卵有一定的背光性,叶反面的卵条数占叶片总卵条数的97.38%。

稻飞虱防治调查方案

稻飞虱防治调查方案

防治害虫设计方案一、防治对象及材料作物:水稻防治对象:稻飞虱药剂:醚菊酯施药方法:喷雾配比:25-35毫升/亩,有效成分:Etofenprox ,醚菊酯CAS NO: 80844-07-1二、药前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调查。

选品种、生育期和长势有代表性的田5块,采用平行双行跳跃式取样,调查10点,每点取2丛。

每块田取样丛数根据各个时期的虫口密度而定:a. 每丛低于5头时,查100丛以上;b. 每丛5~10头时,查50~100丛;c. 每丛大于10头时,查25~50丛。

盆拍法:采用33cm×45cm的白搪瓷盘作载体,盘内壁涂上粘虫胶。

查虫时将盘轻轻插入稻行,下缘紧贴水面稻丛基部,快速拍击植株中、下部,连拍三下。

每块田一盘。

拍虫完毕,将拍虫盘置室内计数各类飞虱的成、若虫数量。

结果载入“稻飞虱田间系统调查记载表”三、施药方案:根据稻飞虱防治指标,当稻飞虱的数量在水稻的各个生长阶段到达指标时,将水稻田分为5组,分别间隔1d,2d,3d,4d,5d施同种化学农药,每亩用药液200升,采用喷雾法施药,并保证农药的浓度以及单位稻田面积施用的农药的量都相同,且稻田的肥力、光照等环境条件尽可能保持相同,并于施用后1、3、5、7、15、20 天分别调查稻株上残存虫口,,并与清水对照比较,观察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确定不同水稻的各个阶段施用菊酯防治稻飞虱的最佳时期。

四、施药时期:在分蘖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10 头、孕穗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5 头就该立刻喷药防治。

要在水稻生长前中期,抓住卵孵高峰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当若虫数量激增或出现短翅型成虫时即应及时喷药防治。

药后调查:调查各处理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矮化、褪绿、畸形等),记录药害的类型和为害程度。

同时调查作物的有益影响(如加速成熟、增加活力等)。

五、结果与分析:1.醚菊酯防治稻飞虱的安全间隔期为14天左右,且为接触性残留。

2.醚菊酯防治稻飞虱时不必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但可以与毒死蜱联合使用增加防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 , 蘖 期 调 查 , 不 见 白根 。大 多 数 分 蘖 都 能 抽 穗 , 普 遍 分 均 但 包 颈 。 能 完 全 抽 出叶 鞘 , 量 穗 子 顶 部 有 少 量 颖 花 能 结 实 , 不 少
但千粒重低 . 品质 差 。
治 . 取 得 较 好 效 果 。建 议 移 栽前 用 三 环唑 或 富 士一 号 + 菌 都 多
白背 飞 虱迁 入早 , 虫量 大 。 害严 重且 时 间长 。 其 田 间种 群 消 长 曲线 有 一 个 q 显 完整 峰 型 , 生盛 期 集 中在 6下 旬至 7月 中 旬 , 为 t 发 在
混合 种 群 中 占绝 对优 势 ; 飞 虱 因迁入 迟 , 褐 受种 群 密度 制 约 影 响 较 小 , 之 白背 飞 虱 迁 出期 早 , 加 造成 8月上 中 旬 虫 口密度 上 升 。
瘟 病 、 枯病进行防治 。 纹
4 4 加 强 预 测 预 报 。 用 综 合 防 治 技 术 . 采 “ 稻 矮 缩 ” 定 要 早 发 现 、 防治 , 能 收 到 较 好 的 效 水 一 早 才 果。矮缩病为病毒性病 害 . 旦感病 , 难 彻底治好 , 一 很 因此 预 防 是 第 一 位 的 。控 制 住 稻 飞 虱 和 叶蝉 , 控 制 住 了矮 缩 病 的 就 传 播 蔓 延 。如及 早 发 现 霜 霉 病 , 早 防 治 , 会 造 成 水 稻 明 显 及 不
完 全抽 出 叶鞘 。 穗 子 短 小 、 形 。 但 畸
3 霜 霉 病 植 株 , 高 为 正 常植 株 的 1 ) 株 / 右 。 长 节 间数 2左 伸
仍 为 5个 . 伸 长 节 间 均 不 同 程 度 缩 短 。植 株 长 势 瘦 弱 、 蘖 各 分
霜 霉 病 可 以 使 用 真 菌 类 药 物 进 行 防 治 。 0 9年 很 多 地 方 20 采 用 三 环 唑 + 物 生 长 调 节 剂 . 多 菌 灵 + 酸 二 氢钾 喷雾 防 植 或 磷
收稿 日期 :0 0 0 — 5 2 1— 4 2
矮缩病 主要是 飞虱 、 蝉 传播 , 于早栽 田, 色嫩绿 、 叶 对 叶
邵 先 强 , 启 强 , 仕 荣 , 春 莉 谢 陈 张
( 州 省 思 南 县 农 作 物 病 虫 测 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站 ,6 19 贵 550 )
摘 要 : 究 白背 飞 虱 和 褐 飞 虱 两 个 种 群在 一 季 中 稻 上 的 动 态 变 化 , 据 思 南县 2 0 - 2 0 研 根 0 5 0 9年 稻 飞 虱 田 问 系统 调 查 显 示 ,
疗 和 缓 解 受 害 程 度
43 及 早 防治 水 稻 霜 霉 病 .
1正 常 植 株 伸 长 节 间 数 5个 。 ) 2矮 缩病植 株 , 高 极度 缩短 , 为正 常植株 的 1 ) 株 仅 / 3左 右 , 长 节 间 3 4个 。 叶 片 细 短 、 立 , 蘖 多 、 生 。 穴 分 伸 — 直 分 丛 每 蘖达 3 0多 个 以 上 . l5左 右 的分 蘖 能 抽 穗 . 部 分 穗 子 能 有 , 少
20 0 9年调 查 . 当多 的 品种 都 发 生 植 株 矮 缩 , 冈 优 系 列 相 仅 没 有发 病 。要 实行 品种 轮换 , 其 是抗 逆性 较 弱 、 尤 害虫 较 为喜 爱
的香 型稻 品种 种植 较 为广 泛 的地 区 , 注 意换 田 、 种 。 要 换 42 及 早 防治 稻 飞 虱 . 断 病 毒 传 播 途径 . 切
灵 或 甲霜 灵 锰 锌 药 剂 浸 秧 . 一 方 法 可 以 兼 治 稻 瘟 病 、 霉 这 霜 病 等病 害 。 且 效 果 较 好 。大 田分 蘖 期 遇 低 温 天 气 . 结 合 稻 并 可
4 涝 渍 为害 。 水 淹 程 度 不 同 , 害 程 度 差 异 较 大 。受 害 ) 随 受 严 重 的 田块 . 蘖 普 遍 减 少 . 秆 弯 曲 、 斜 或 倒 伏 。植 株 基 分 茎 倾 部 节 间 伸 长 , 长 节 间 达 6 7个 。气 生 根 发 生 较 多 , 淹 田 植 伸 ~ 水 株 倒 l 2节 间 下 部 节 上 长 出气 生 根 很 常 见 。抽 穗 正 常 , 有 ~ 仍 部 分 收 成 涝 渍 为 害 后结 实率 在 4 % 0 0 7 %之 间 。
4 防治 措施
4 1 选 择 抗 耐 病 品 种 . 行 轮 换 种 植 . 实
减 产 . 前 期 不 易 确诊 。 且 只要 条 件 适 合 , 情 发 展 就 比较 但 并 病 快 . 有 不 慎 , 会 造 成 损 失 。要 采 用 健 身 栽 培 技 术 , 强 水 稍 就 加 浆 管 理 . 时 排 水 排 渍 。增 施 磷 钾 肥 , 强抵 抗 力 。抓 住 关 键 及 增 时期 . 行病虫兼治 、 合防治。 实 综
2 0年第 2 01 3卷 第 S期 月刊j

通 过 表 1的调 查 结 果 发 现 :
品 质较 好 的 品 种 , 早 防 、 防 , 倡 集 中 联 防 。使 用 长 效 药 要 重 提 剂 , 过 防治 传 播 介 体 , 防病 毒 传 播 。对 于 已 经 感 病 植 株 . 通 预 前 期 可 拔 除 、 栽 。使 用 当前 新 推 出 的 水 稻 病 毒 病 防 治 药 物 . 补 加 上 植 物 生 长 调 节 剂 、 酸 二 氢 钾 等进 行 叶 面 喷 施 , 以 治 磷 可
关 键 词 : 飞 虱 ; 季 中稻 ; 群 数 量 ; 态分 析 稻 一 种 动
白 背 飞 虱 S g t l fr/ r oae a uc ea和 褐 飞 虱 N lp raalg n l f i avt ue s a 是 水 稻 上 重 要 的 迁 飞性 害 虫 f 在 思 南 县 水 稻 上 常 混 合 发 生 , J 】 . 式 取 样 . 块 田查 1 0丛1 每 0 2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