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解后殖民主义批评视野中的“殖民小说”——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
批判和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
批判和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简介《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发表的一部重要小说,以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为故事线索,深入探讨了殖民主义在当时社会的相关问题。
本文将对《鲁滨逊漂流记》中所呈现的殖民主义观点进行批判和解读。
1. 殖民主义观点表达《鲁滨逊漂流记》通过描写鲁滨逊自愿前往殖民地并最终成为贩奴者,以及他在荒岛上建立起类似殖民地的生活体系等情节,明确表达了一种积极推崇殖民主义的观点。
2. 批判视角:否定奴役与剥削从今天的视角看,《鲁滨逊漂流记》中所呈现的殖民主义观点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首先,这个故事展示了西方文化与技术对本土居民产生压迫与影响,剥夺了他们的自主权。
其次,鲁滨逊作为贩奴者,进行奴役和剥削原住民的行为无疑是残暴和错误的。
3. 文化冲突与同化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遇到了当地居民星期五,并通过传授西方的知识与技能使其逐渐同化于西方文化。
这种同化的过程反映出殖民主义所带来的文化冲突与文化失去多样性的问题。
4. 重塑解读:强调平等与多元性对于《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观点,我们可以从批判视角转变到强调平等和多元性的解读。
尽管鲁滨逊在荒岛上建立起类似殖民地的生活体系,但我们可以强调他与本土居民之间实现平等对话、互相学习的可能性,并倡导尊重不同文化及其多样性。
结论《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经典小说,虽然其中存在着积极推崇殖民主义观点,但我们可以从批判和解读的视角,针对其中涉及到的奴役和剥削问题以及文化冲突问题进行反思。
一个更合理的解读是强调平等与多元性,倡导尊重不同背景与文化间的互相学习和相互包容。
这样才能真正消解殖民主义观点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多元的世界。
从后殖民理论角度解读《鲁滨逊漂流记》
Research on Robinson Cruso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st-colonial Theory
作者: 李伟
作者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出版物刊名: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4-3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鲁滨逊 后殖民理论 殖民主义 星期五 关系
摘要:�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经典小说,深受读者的欢迎。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历险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明了。
然而,如果借用后殖民批评理论去解读,《鲁滨逊漂流记》就折射出了殖民主义的思想。
这部小说的主角是一位典型的资产阶级殖民主义者,他定居在荒岛上,并且殖民着这片荒岛。
他不但控制着整个荒岛、而且征服了他的同伴。
这部小说呼唤殖民内容的研究,事实上从这部小说的每一个方面都能看出殖民主义倾向。
荒岛上的“殖民帝国”——《鲁滨孙漂流记》的后殖民生态解读
要作 用 , 丹 尼尔 ・ 笛 福也 因此 博得 了“ 英 国与 欧洲 小
说 之父 ” 的美誉 。 后 殖 民 主义 生 态 批 评 是指 在 后 殖 民语境 下 , 在 全 球化 进程 中 , 运用 后 殖 民主 义 理 论 和 生 态 批 评 理 论, 对整 个 社 会 关 系 以及 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进 行 思 考。 _ 】 ] 1 。 ¨ 后 殖 民主义 生 态批 评是 后 殖 民主 义 和 生
篷, 修 建 住 所 。解 决 居 住 问题 后 , 他 又 在 岩 壁 上 打
洞, 扩 宽洞 室 作 为 地 窖 , 随 后 他 一 步 步 扩 张 他 的领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 —2 3 基金项 目: 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2 0 1 2 J S S P I T P 2 2 9 4 ) ; 徐州工程学 院 2 0 1 2年 科 研 课 题 社 科 青 年 项 目 ( XKY 2 0 1 2 6 0 9 ) 。
态批 评 的有 效结 合 , 两 者 都 在 解 构 主义 的影 响 下 力 图打破 “ 西 方 中心主 义 ” 和“ 人 类 中心 主义 ” 的思 想 传 统。 格雷厄姆 ・ 哈 根 和 海 伦 ・提 芬 在 2 0 1 0年 出 版
的《 后殖 民生 态 批评 —— 文 学 、 动物和环境》 _ 2 中 系 统地 论述 了生态 批 评 学 说 和后 殖 民 理论 的联 系 1 9 8 1 一) , 女, 江苏徐州人 , 硕士 , 讲师 , 研究方 向: 英美文学 。
4 4
湖南 工程 学 院学报
2 0 1 3年
地 。到后来 , 他 在 岛上 “ 已有 了两 个 庄 园 , 一 处 是他 的城堡 , 一处 是 乡间别 墅那 边 的庄 园 , 此外 与别 墅毗
读书心得——《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观研究
读书心得——《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观研究《鲁滨逊漂流记》主要叙述了鲁滨逊自流落到海上孤岛之后,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自力更生,最终实现丰衣足食的生活。
这篇小说并不是凭空杜撰,而是有着真实基础的。
1704年9月,一位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被船长抛弃在距智利五百海里的安·菲尔南德岛上。
该岛方圆36英里,荒无人烟,这名水手独自在荒岛上挣扎了4年,4年后他被著名航海家伍德斯·罗杰斯所救,于1711年回到英国,当时引起极大轰动。
而丹尼尔·笛福正是以该故事为原型,加工成文学作品,将一个普通人刻画成一个典型人物。
因此说小说凸显了殖民者形象,是一本宣传殖民文化的小说。
一、后殖民主义概述后殖民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
所谓殖民主义就是从16世纪到20世纪,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
在最开始积累资本的时期,这些国家常常直接以军事手段实现对殖民地的占领,然后再进行资本的掠夺,英国是最先以这种方式完成资本积累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行为开始受到道德束缚,也为舆论所左右,因此,他们的侵略行径收敛许多。
而到了自由的资本主义时期,这些国家以自由贸易为借口,通过商业活动来伪装自己的殖民行为。
后殖民主义是后殖民主义的一种批判,是一种文化现象。
二战之后,世界格局被改变,以英国为首的很多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开始走向没落,世界上大多数殖民、半殖民国家得到解放,并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重新掌握本国的主权。
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来解读《罗宾逊漂流记》,或许能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口。
二、小说中的殖民主义倾向(一)时代背景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一些封建国家的经济受到抑制,使两种制度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为殖民主义提供了可能性。
从后殖民批评理论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文化殖民
从后殖民批评理论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文化殖民引言《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在一次海难中漂流至荒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在荒岛上生存和发展的故事。
此外,小说描写了鲁滨逊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以及他“文化殖民”的行为。
后殖民批评理论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化批评理论,旨在批判殖民统治者对殖民地的文化进行的扭曲和压迫。
本文将从后殖民批评理论的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文化殖民问题。
首先,什么是后殖民批评理论?后殖民批评理论是一种文化批评理论,主要关注在殖民统治政权结束之后,殖民地文化的重建和重新定义的问题。
它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压迫和歧视。
后殖民批评理论主张对西方文化中存在的某些盲点进行批判,并将重心转向非西方文化的理解和重建。
从后殖民批评理论的角度来分析《鲁滨逊漂流记》1. 鲁滨逊的“文化殖民”行为在小说中,鲁滨逊通过种植作物、养殖家禽、制作日用品等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并且将欧洲文化传授给本地土著,并扩大了自己在荒岛上的影响力。
但是,这些行为首先是建立在对本地居民的侵略和压迫之上的。
鲁滨逊把自己的文化强加给土著人,并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当地文化更加高级和先进。
这种“文化殖民”行为不仅是对土著人的侵犯,而且对鲁滨逊的自尊心和自我重建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2. 荒岛上的文化多元性在小说中,荒岛上存在着不同的文化,比如当地土著人、非洲奴隶、海盗等,这些文化在小说中有着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
这种文化多元性反映了后殖民批评理论中反对单一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观点。
在小说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对话,为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提供了可能。
3. 鲁滨逊的文化认同危机在小说结尾,鲁滨逊被解救离开荒岛,但他的求生和文化殖民过程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英国人,但也不是一个土著人。
这种文化认同危机反映了后殖民批评理论中重视非西方文化的对等性和平等性的观点。
从后殖民批评理论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文化殖民
从后殖民批评理论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文化殖民作者:段海霞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第5期段海霞(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河南济源454650)摘要:后殖民理论研究殖民主义时期的许多社会问题。
本文运用此理论分析了创作于英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文化殖民,鲁滨逊对土著人星期五的文化及精神改造的动机与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作为殖民者的本质。
关键词:文化殖民;《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改造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104—02收稿日期:2013—11—28作者简介:段海霞(1977—),女,河南济源人。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语语言文学。
一、后殖民批评理论在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中,后殖民理论被认为是非常流行、成果丰富、发展迅速的理论流派之一。
它主要涉及殖民地国家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受欧洲国家如英、法、西班牙等所统治的殖民地以及把殖民地人民生活作为主题的殖民国家作者的文学作品。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之前的文学作品也成为其研究的内容。
后殖民理论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80年代末达到高峰,它分析殖民主义时期的许多社会问题,包括在殖民统治下发展民族特色的困境、殖民地作家如何力图表现自己的文化特征、殖民地人民的知识如何服务于殖民者利益等等。
[1]殖民的形式有四种:土地殖民、经济殖民、技术殖民和文化殖民。
本文从后殖民批评理论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文化殖民。
《鲁滨逊漂流记》发表于1719年,作者笛福(1660~1731)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勇敢坚韧、具有探索精神的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是英国资产阶级发展初期的代表人物,这部小说也被看作是一部探险小说和一面反映现实的镜子。
[2]二、鲁滨逊与星期五的关系如果鲁滨逊想在岛上建立殖民,他的统治者地位只有在拯救了来到荒岛上的星期五之后才能确立下来,这是他从一个早期的开拓者向一个殖民者转化的桥梁。
《鲁滨孙漂流记》与殖民主义批判
《鲁滨孙漂流记》与殖民主义批判1. 引言1.1 概述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于18世纪出版的一部经典小说。
这个故事以主人公鲁滨孙在一个无人荒岛上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他在艰难环境中的奋斗和求生故事,既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智慧,也呈现了殖民主义时代的社会背景和观念。
1.2 文章结构这篇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鲁滨孙漂流记与殖民主义批判的关系。
第二部分将介绍小说的背景和情节概述,指出小说中鲁滨孙与殖民主义观念之间的对比与联系。
接下来的第三部分将探讨殖民主义在小说中所象征的意义以及对它进行批判的角度。
最后一部分将总结鲁滨孙漂流记对殖民主义批判所产生的影响和价值,并展望未来继续思考和批判殖民主义问题。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鲁滨孙漂流记这一经典文学作品,揭示其中对殖民主义问题所进行的批判和反思。
我们将探讨小说中殖民主义观念与人类命运和社会秩序的关系,以及小说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鲁滨孙漂流记这一具体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殖民主义问题,并从中汲取启示,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请问还有其他需要添加或修改的内容吗?2. 鲁滨孙漂流记与殖民主义批判2.1 小说背景和情节概述《鲁滨孙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出版的一部经典冒险小说。
这个故事以主人公鲁滨孙的生活经历为基础,讲述了他在航海中遭遇风暴后被困在荒岛上,并通过自力更生与当地土著居民相处共存的故事。
2.2 鲁滨孙与殖民主义观念的对比分析在小说中,鲁滨孙作为一个来自欧洲的探险家,在荒岛上建立起一个相对安定和富裕的生活。
然而,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看到他对土著居民的态度以及他试图改变并支配这片土地的行为,体现了殖民主义观念。
首先,鲁滨孙将自己视为“文明”和“开化”的代表,将土著居民视为“野蛮”和“愚昧”。
他试图征服这片土地,并将欧洲文化和价值观强加给当地居民。
其次,鲁滨孙将荒岛视为自己的“领地”,通过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禽等方式打造了一个类似于欧洲社会的生活。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文化解读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文化解读摘要:《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英国历险小说的源头,也是一部带有强烈殖民主义意识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生动地讲述了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开拓荒岛的详细过程,也描绘了他驯服改造原始部落人\"星期五\"的手段和策略。
本论文着重以\"后殖民主义批评\"为视角,对《鲁滨逊漂流记》中所建立起的宗主国与殖民地,奴隶主与奴隶,白种人与有色人,中心文化与边缘文化,文明与野蛮,基督教与食人部落等等二元对立的殖民话语体系进行解构,揭示蕴含在作品中的殖民主义意识,并阐述鲁滨逊如何以枪炮为后盾,有计划地从语言和宗教阴阳两方面对\"星期五\"进行赤裸裸的文化殖民,使其丧失了原有的民族文化身份,从而造成自我身份丧失的窘境。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殖民主义;殖民话语;文化殖民丹尼尔笛福是英国18世纪伟大的英国小说家。
他的巨作《鲁滨逊漂流记》可以说是一片英国先驱探险小说或者是一部典型的殖民文学作品。
殖民主义是西方资本积累的了结果,直到维多利亚女皇执政时期,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的海上霸王,相反,他们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的是:抢夺他们的土地,亵渎他们的神明,磨灭他们的语言,通过传染欧洲的疾病消灭他们的人口,征服他们的子孙,以使得他们变得顺从和依附。
在殖民文学中,殖民者的所有邪恶行径都是呗抹掉的,他们自己宣称他们接受上帝的召唤来为了下等野蛮人带来文明教化。
实际上,这是流行的殖民话语,便于文化殖民和侵略。
一.殖民主义话语殖民主义文学中,殖民话语是主流的。
《鲁滨逊漂流记》是典型的殖民主义文学因为它的主体---殖民主义-很好的从一系列的殖民话语的二元对立中体现:鲁滨逊作为声称自己为文明人的殖民者的一部分,有能力奴役他者并且将所谓的文明带给劣等民族,因为他的文化是主流文化。
《鲁滨逊漂流记》和其他殖民文学一样,把白人描述成了"优等种族",公正善良的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他者"----非洲黑人和美国的印第安人则被描述成"劣等种族",呗固有的认为成是以原始的方式生活,举止不文明的,用奇怪丑陋的方式跳舞和具有不人道的吃人肉的习俗的一种未开化的生物体。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鲁滨逊漂流记》-最新文档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从小热爱航海的鲁滨逊漂流到一个无人岛并生存了28 年的故事,期间他靠着智慧种植粮食、圈养牲畜,拯救并驯服了奴隶星期五。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 )萌芽于19 世纪后半叶,始自1947 年印度独立后的一种新的意识,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的关系,其实质是反对欧洲中心主义,反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所推行的文化霸权主义。
虽然《鲁滨逊漂流记》中再现的是英国早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向海外扩张、建构殖民帝国的过程,但是作品反映更多的是以鲁滨逊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对以荒岛为缩影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侵略。
、鲁滨逊的文化殖民鲁滨逊在无人岛通过血腥的镇压和掠夺,最终控制了小岛,并将这座荒岛彻底改造成了欧洲文化的一个领地。
杰姆逊在《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中表明,第一世界(中心文化)掌握着文化输出的主导权,它们强制性地将自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灌输给第三世界,处于边缘文化的第三世界只能被动的接受。
鲁滨逊在荒岛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一)行为方式殖民。
鲁滨逊扮演的是宗主国的角色,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他不允许星期五有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行为,尤其是吃人。
当星期五想挖尸体吃时,“我表示十分生气,我向他表明,对人吃人这种残忍的行为我深恶痛绝。
我做出一想到这种罪恶勾当就要呕吐的样子。
”鲁滨逊并没有直接禁止星期五吃人, 而是表示吃人是残忍的,让其被动接受,并利用“主人”的权势迫使星期五放弃这一行为。
虽然“星期五对那些人肉仍垂涎欲滴”,但是碍于“主人”的权利话语一一“如果他敢再吃一口人肉,我就把他杀了”而放弃,直至最后完全不吃人肉。
除此之外,鲁滨逊给星期五做了麻纱短裤、羊皮背心和兔皮帽子,因为不穿衣服是罪恶的、堕落的。
“开始,星期五刚穿上这些衣服时,深感行动不便;不但裤子穿起来感到很别扭,而且, 背心的袖筒磨痛了他的肩膀和胳肢窝。
剖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特点
剖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特点【摘要】《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的故事。
本文从殖民主义的角度剖析了这部作品,首先介绍了殖民主义的概念和背景,然后通过分析鲁滨逊对待原住民的态度、故事情节、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利用,以及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揭示了作品中殖民主义思想的体现。
结尾部分对殖民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探讨了《鲁滨逊漂流记》对殖民主义的贡献和启示。
通过深入剖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鲁滨逊漂流记》中殖民主义的特点,以及这一思想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殖民主义,原住民,故事情节,自然资源,利用,意识形态,反思,贡献,启示,展望。
1. 引言1.1 《鲁滨逊漂流记》简介《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创作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在遭遇海难后漂流到一个荒岛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和生存挑战。
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
《鲁滨逊漂流记》被誉为西方文学中最早的殖民主义小说之一,因为在小说中展现了殖民主义思想和殖民时代的背景。
通过描写鲁滨逊在荒岛上建立起自己的领地,对待原住民的态度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利用,反映了当时英国殖民主义的心态和行为。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为后来的殖民主义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深入剖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特点,并探讨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及对社会的影响。
1.2 殖民主义概念殖民主义是指一种国家或者社会通过强制的手段,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强加于他国或地区,以求控制和剥削其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的行为和思想。
殖民主义的核心是对被殖民地区的控制和剥削,同时也包括对当地文化、生活方式的改造和替代。
在殖民主义下,殖民者通常认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是高于被殖民地的,通过政治、经济、军事手段来实现对被殖民地的控制和利益。
从后殖民理论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题目:从殖民主义理论角度赏析《鲁滨逊漂流记》的中译本姓名:周函学号:201521010112班级:15英语专升本任课教师:李晓云时间:2015-2016学年第2学期摘要《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遭遇灾难,先被海盗攻击,再到种植园,最后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
表面上看这部小说是描写冒险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的荒岛文学,但实际上里面涉及了大量殖民做法和思想。
这篇论文主要是从后殖民角度去分析鲁滨逊的殖民动机、条件以及殖民形象和文化殖民等。
关键词:鲁滨逊;殖民思想;文化AbstractRobinson Crusoe is a long story written by a British writer, Daniel Defoe. The story is about the main character Robinson who set out to sea but suffer a disaster. When he continues his travel, he is captured by a Turkish rover and sold into slavery. And then he escapes to Brazil and becomes a sugar-planter. At a time he floats down to an uninhabited island and insists living in island for many years. Finally he return his original life and social. On the face of it, the story belongs to island literature that descript a sprit of adventure and explore. In fact, many post-colonism manners and ideas involved in the story. My thesis analysis the colonial motive, condition, image and cultural colonization of Robinson basic on post-colonism view.Key words: Robinson; colonial idea; culture目录中文摘要.................................................... .. (i)英文摘要 (ii)1. 引言 (1)2. 文献综述 (1)2.1《鲁宾逊漂流记》的研究现状 (1)3.后殖民主义理论简介 (2)4.后殖民主义理论在《鲁宾逊漂流记》翻译中的应用 (3)4.1鲁滨逊的殖民活动 (3)4.1.1鲁滨逊的殖民动机和条件 (3)4.1.2鲁滨逊的殖民形象 (4)4.1.3 文化殖民 (4)4.2翻译方法 (4)5. 结论 (4)参考文献 (4)1.引言《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在亚历山大塞尔扣克的真实经历基础上改编而成的。
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鲁滨逊漂流记》
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鲁滨逊漂流记》发表时间:2018-09-18T10:14:35.043Z 来源:《知识-力量》4中作者:朱斯雨[导读]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具有强烈殖民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
本文以"殖民主义批评"为视角,揭示根植于《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表现,并阐述鲁滨逊以典型殖民者的身份,有计划地采用军事手段、经济手段和文化手段对"星期五"进行(华北科技学院,河北廊坊 065201)摘要:《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具有强烈殖民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
本文以"殖民主义批评"为视角,揭示根植于《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表现,并阐述鲁滨逊以典型殖民者的身份,有计划地采用军事手段、经济手段和文化手段对"星期五"进行赤裸裸地殖民,使其丧失了原有的民族文化,从而造成“星期五”自我身份丧失的悲哀。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殖民主义;殖民手段一、引言《鲁滨逊漂流记》创作于十八世纪,当时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鼎盛时期,并确立了自己作为殖民霸主的地位。
作家丹尼尔•迪福受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创作了一个以航海冒险和开发无人居住的岛屿为主题的小说,小说反映了欧洲殖民者扩张海外土地进行殖民的情况。
这些主题实际上是英国殖民时期殖民主义的缩影。
在小说中,鲁滨逊本人是一个典型的殖民者,他似乎被困在岛上,但实际上他自己接管了这个岛,并使它成为他自己的殖民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鲁滨逊是这个岛的统治者,这显示出殖民主义的特征之一是,强者制定规则,弱者别无选择,只能服从。
本文旨在揭露《鲁滨逊漂流记》中殖民主义的各种表现及殖民手段。
二、殖民主义与资本主义英国的殖民主义产生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家是殖民扩张的主要主动者,他们通过海外虐夺,殖民扩张和军事镇压等手段大肆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从萨义德后殖民视角解读《鲁滨逊漂流记》
从萨义德后殖民视角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谭蔚然来源:《人间》2016年第25期摘要:鲁滨逊,他勘称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
他在荒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的艰苦生活,从而塑造一个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英雄化身。
本文试图从爱德华﹒萨义德的后殖民视角去分析十八世纪探险小说经典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揭露文化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然而,克鲁索作为一名海外商人,在出海探险中,贸易和开发天然资源的经济动机却是主要的动机。
帝国主义的实质也是经济上的资本主义。
本文从穆勒对资本,财富以及劳动的作用定义中可看出克罗索所代表的新兴商人阶级对于资本不是保存而是再创造,可以将荒岛上的拥有技术和知识的克罗索视为资本的延续。
在小岛上克罗索进行了一系列的劳动,然后对资本进行再创造,随着拥有了财富,真可谓是资产阶级的成功典范。
随着帝国主义的发展,英国个人骄傲的膨胀,意图将英国文明带到落后原始地区,这也是殖民主义在文化上的显著体现,关键词:叙述与社会空间;帝国主义;资本;财富;劳动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03-01故事是殖民探险者和小说家讲述遥远国度的核心内容;它也成为殖民地人民用来确认自己的身份和自己历史存在的方式。
在巨大的西方帝国的扩张中,获利,再获利的希望显然是极其重要的,就像香料,糖,但是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还不仅仅是这些。
在赢利之外,还有义务,一种不断循环与再循环的义务。
这种义务一方面要能使善良的男女接受遥远的领地及其人民应该被征服的观念,另一方面能补充宗主国的能量,以便使这些善良的人们认为,全面统治是统治附属的,低等的或不太先进的人的长期的,几乎是形而上的义务。
一、叙述与社会空间帝国的种种事实是与被保有的属地,远方的有时是人所不知的空间,古怪的或令人难以接受的人,勇于冒险的旅游者到那里去种燕麦,去猎奇。
殖民地充满了机会。
它们总是与现代小说联系在一起。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解读
通过逐步的、有计划的‚去他者化‛和‚他者 还原‛,种族他者星期五最终对主人鲁滨逊完 全归顺、忠心耿耿,他成为了鲁滨逊在荒岛上 进得殖民活动的忠诚卫士和得力助手。种族他 者星期五的出现,使鲁滨逊的殖民制度更加完 善。
鲁滨逊在岛上稳固地确立了基督教文明之后, 便开始加速王国的殖民化,对小岛的资源 进行掠夺性的深度开发。他救出了星期五的父 亲和一个西班牙人,在岛上初步建立了殖民统 治。
此后,他的幻想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小说通 过设置星期五这个人物,将鲁滨逊的殖民狂想, 转化成了一种虚拟的存在。他们共同享受着没 有女性恩泽的田园牧歌,主与仆的宗法关系构 成了文明社会的最初形式。鲁滨逊与星期五之 间的‚自由‛神话和父权制帝国主义就是这样 被书写出来的。
笛福在荒岛推行欧洲文明的策略是将古老的美 洲文明———语言、文字、宗教一笔抹杀,然后 用自己的文明去重新统一历史。在作者笔下, 他者文明统统患了失语症,处于不在场的地位。
英国学者马丁· 格林曾写到:‚这些故事都是英 国讲述自身的故事。它们以梦想形式赋予英国 力量意志,以便使英国人走出国门,探 索世界、征服世界和统治世界。‛
爱德华· 赛义德曾指出:‚小说的主人公是一 W· 位新世界的开创者,他为基督教与英国占领并 开拓了这个新世界。的确,鲁滨逊使一 种海外扩张的思想得以明晰,其行事的风格与 形式都与16到17世纪的探险旅行这种奠定大 殖民帝国基础的东西,有直接的联系‛
鲁滨逊在登上荒岛的第10 个月,站在山坡环 顾四望,渺渺不见人踪,他暗自欣喜:‚这全 都归我所有,我是这里至高无上的君主,对这 岛国拥有主权;如果我有后代,我可以毫无疑 问地把这主权传下去,就像任何一个英国的领 主把他的采邑原封不动地传下去一样。‛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与殖民主义批判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与殖民主义批判概述《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出版的一部启示录式小说,讲述了一个船只失事后,主人公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荒岛上生存的故事。
然而,这个经典作品也引起了学者们对其与殖民主义之间关系的探讨和批判。
小说中的殖民意象笛福在小说中细致而精确地描绘了鲁滨逊在孤岛上建造自己的日常生活、政府、农业系统等,并将岛上原住民描述为野蛮、无知和需要被带领的对象。
这种描写呈现出明显的殖民意象,暗示殖民者对原住民文化、土地和资源的剥夺和统治。
主人公角色与殖民者身份从《鲁滨逊漂流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鲁滨逊在岛上不断增强自己的权力和控制力。
他通过支配原住民并利用他们作为劳动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行为体现了殖民者对被统治地区社会身份和资源的控制,展示出鲁滨逊作为一个殖民者的一面。
对原住民文化的批判在小说中,鲁滨逊试图强迫岛上的原住民接受他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他以自己作为知识和文明的代表来否定原住民的文化和信仰体系。
这种行为表现出对原住民文化和方式的批判,暗示殖民主义对被征服地区文化多样性和独立性的破坏。
反思与启示《鲁滨逊漂流记》通过揭示鲁滨逊的经历,提供了对殖民主义下权力关系、文化冲突和剥夺问题的深入反思。
小说呈现出了一个复杂而多面性的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殖民主义及其对被征服地区影响的讨论。
结论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引人深思且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其通过描述一个男子在荒岛上漂流的生活,揭示了殖民主义内在的问题。
鲁滨逊作为一个殖民者角色以及他对原住民文化和社会的控制行为,使得这部小说成为对殖民主义批判的重要范本之一。
我们通过对小说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下的殖民主义问题,并从中获得反思和启示。
读书心得——《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读书心得——《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摘要】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英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现实主义小说的摇篮。
自1719年首次出版以来,它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注意。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的两个关键元素——“自我”和“他者”——为中心,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其一,鲁滨逊如何构建“自我”?其二,鲁滨逊奴仆星期五在作者笔下如何变成一个沉默的“他者”?【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后殖民主义自我他者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在1719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随后,他被誉为英国文学乃至欧洲文学之父,《鲁滨逊漂流记》更被认为是英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摇篮。
自出版以来,它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同的学者从多种文学批评视角解读它,并且褒贬不一。
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身份认同(identity),自我(self)和他者(other)高度相关,在殖民者构建自我的过程中,对他者的否定扮演着关键角色。
“文明”的殖民者为了成为统治者(或构建自我)将被殖民者描述为原始的,需要控制的文化他者。
建立和维护一个殖民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他者们稳定的殖民霸权。
《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由于船难不幸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的孤岛,并且将欧洲“文明”带到这个小岛上的故事。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的两个关键元素——“自我”和“他者”——为中心,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其一,鲁滨逊如何构建“自我”?其二,鲁滨逊奴仆星期五在作者笔下如何变成一个沉默的“他者”?鲁滨逊在殖民过程中通过两种方法构建自我:第一种方法是通过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将欧洲先进文化带到岛上;另一种方法是以牺牲原住民(他者)为代价,通过妖魔化他们成为同类相食的现象,鲁滨逊肯定了他的优越性。
在鲁滨逊转换星期五的过程中,星期五的生活方式、语言、宗教等都被改变。
然而,他却毫无反抗意识,从而成为一个永远沉默的他者。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胡文涓【摘要】殖民意识和帝国意识是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当中的突出特点,笔者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小说进行全面解读.在这部小说当中,展示了鲁滨逊对荒岛统治过程当中的殖民意识和帝国意识.鲁滨逊的冒险,象征着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笔者从帝国意识和殖民意识的角度,对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进行解读.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作者笛福的思想代言人.在鲁滨逊的身上,读者可以看到强烈的殖民主义倾向.【期刊名称】《北方文学(中旬刊)》【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1页(P129)【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帝国意识;殖民主义【作者】胡文涓【作者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教科文艺129书评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胡文涓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要:殖民意识和帝国意识是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当中的突出特点,笔者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小说进行全面解读。
在这部小说当中,展示了鲁滨逊对荒岛统治过程当中的殖民意识和帝国意识。
鲁滨逊的冒险,象征着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
笔者从帝国意识和殖民意识的角度,对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进行解读。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作者笛福的思想代言人。
在鲁滨逊的身上,读者可以看到强烈的殖民主义倾向。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帝国意识;殖民主义一、经济殖民活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奴隶贸易与帝国意识中包含着经济殖民方面的内容,鲁滨逊在巴西积极参与奴隶贸易,可见其明显的殖民意识。
而当他流落荒岛以后无法进行奴隶贸易,但是却进行着更大范围的殖民活动。
例如:主人公把这座荒岛以及荒岛上的一切都当做自己的私有物品,并希望把这一切永远世袭下去。
当主人公缺乏劳动力的时候发现了居住在岛上的食人族,于是,他希望得到土人作为自己的奴隶。
终于,他救出了一个,并取名为星期五。
而鲁滨逊自然而然成为了星期五的主人,并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星期五。
而当荒岛上有了其他的人以后,鲁滨逊把他们当做自己的臣民,而自己是具有绝对控制权的国王。
后殖民主义视角谈《鲁滨逊漂流记》
后殖民主义视角谈《鲁滨逊漂流记》《鲁宾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受一个真实故事启发,并根据自己多年的航海经验加入丰富的想象所创作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从小说的表面看,故事讲述的是主角鲁滨逊奇迹般的航海冒险、荒岛求生的故事,鲁滨逊所表现出的勇敢、机智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成为了几代人的学习典范。
在丹尼尔·笛福的这部作品中,帝国主义以及殖民主义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上有着浓墨重彩的痕迹。
而故事的主角鲁滨逊对荒岛的侵占与统治从侧面映射了殖民者对领地的扩张与占领。
本文将更加深入地解读《鲁宾逊漂流记》并针对殖民意识形态进行分析。
一、小说故事情节概述《鲁宾逊漂流记》是一部反映早期欧洲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小说,以“流浪汉小说”为体裁,描写了故事主人公鲁滨逊传奇的航海探险故事以及大无畏的冒险精神。
鲁滨逊是以一个中小型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出现在故事中的,他用自己的勇敢、机智、开朗将一个荒芜的岛屿逐渐开发并创造成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然而读者们也不难从鲁滨逊的故事中看出,主人公本身其实从侧面映射了一个殖民者对荒岛的掠夺以及占领,并且对岛上原住民进行改造的故事。
《鲁滨逊漂流记》看似是一部主张探险的小说,但实则却反映了资产阶级殖民者对外侵略、扩张版图的要求,以寓言的方式呈现了大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在早期向海外版图扩张和帝国构建的过程。
《鲁宾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受到的教育和学到的技能为他在荒岛求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他向往大海,渴望新的领域,尽管遭遇挫折也从不放弃,这也教导了人们在对待困难时应有的态度。
由于出生于商人家庭,从小在潜移默化下鲁滨逊对于经商也是很精通的,他的这些技能在后期的航海以及荒岛开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鲁滨逊第一次航海,到伦敦购买了一些假珠子和玩具到非洲做生意,盈利高达几十倍,这就要归功于他丰富的经商知识,这些收入为他今后的航海路程提供了经济保障;鲁滨逊第二次航海,不幸地被摩尔人俘虏做了奴隶,一次难得的机会,他偷偷划走了主人的小船得以逃脱,并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来到了巴西,在那里他买下了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但是他并不想安于现状也不想放弃自己的航海梦想,所以他再次出海,到非洲开始贩卖奴隶;鲁滨逊第三次航海,在途中遭遇风暴,触礁沉船,不得不说他是幸运的,船上的乘客以及船员全部遇难唯独鲁滨逊得以幸存,就是这一次,他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岛屿上,并开始了他不断开拓与发展的传奇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空 间 , 他们将小说 中所需要 的叙述空 问安排在英
国本土 , 但是 千方百计地与外界产生联系 , 将世界 和英 国联 系起来 , 像《 曼斯菲尔德庄 园》中的 “ 安 提瓜 岛”和 《 鲁滨逊漂流记 》中的孤岛 ,显然是 出
博迪小姐的遗产》 的英国本土职员与远在澳大利亚 的小说家 的对话 , 实际意义上是帝 国主义对其过往 领土的一种守望 、看护和 回归。 爱德华 ・ 萨义德 曾写道 :“ 我认 为 ,小说对 于 形成帝 国主义的态度 、参照 系和生活 经验极其 重 要 ,我并不是说小说是唯一重要 的 , 但我认为 , 小 说 与英 国和法 国的扩张社会 之问 的联 系是一个 有 趣 的美学课题 。 ” ∞ 在美学意义的条件下 , 小说是必 然 的以反映帝 国主义文化的一种载体 , 萨义德将 文
中图分类号: I 1 0 6 . 4 文献标识码:A
文 化一定 是和某 个 国家 民族或 某个地 域紧密 联 系的 , 殖民主义文化之所 以魅力 重重 , 正是因为 其 消解 了土著文化而彰显了帝 国影子 , 萨义德 的批 评 眼光不露声 色地 附着在文 化和殖 民之间的微妙
着其文学作品诸如小说和帝 国主义历史和殖民的
交错互 杂。
“ 历史 不是一架计算机 , 它在 心灵 和想象 中展 开 ,它体现在一种民族 文化的多种 多样 的表现 中, 它本 身是物质现实 、 其背后的经济现实和坚实 的客 观实际的微 妙的 中介物。 ” 圆 巴希 尔戴维森 《 现代非
洲》 对于经典小说 的重新分析 , 萨义德用后殖 民主 义的视角 ,探寻 出了历史 与小说 创造的本质意义 , 我们不妨将视野拉远 , 类似于狄更斯的小说 《 远大
读解后殖 民主义批评视野 中的 “ 殖 民小说 ’ ’
— —
以 《 鲁滨逊漂流记 》为例
张 昕 月 ( 牡丹江师范学 院文学院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 , 黑龙江 牡丹 江 1 5 7 0 1 1 )
摘
要 : 萨叉德的后 殖民主 义批评理论谨慎 而有 力,本文立足对位 阅读 的批评 方法 ,着重从后 殖民
关系之上 , 在美学意义上 , 是对帝 国文化的合 理构
思和读解 。 文化与历史 的交织 “ 文 化 和 它 包 含 的美 学 形 式 产 生 于 历 史 经 验。 ” ① 萨义德 的批评 眼光 , 根着于历史那些重叠的
一
、
经验 , 正 由于帝 国主义长达几百年 的侵略扩张 , 才
前程 》 所 谓流放的澳大利 亚和伊丽 莎白 ・ 乔利 《 皮
多. 萨义德 的全新 的读解 , 让人眼前一亮 并沉下心 来 回味,正如他 自己所说 ;“ 当代 现实 主义小说 的 原 型是 《 鲁滨逊漂流记 》 ,这部小说并非偶然 的讲
述 了一个欧洲人 在一块遥远的 、 非欧洲的岛屿上建
心于发财致富 ,又再 次出海 ,到非 洲贩卖奴隶 。 第四次航海 时 , 途 中遇到风暴 , 只身漂流到一 个杏无人烟的孤 岛上 。 他用沉船的工具 和生活用品
主义这个词眼是缺一不可的 , 类似于假若没有帝 国主义在萨义德这里指 “ 统治遥远土地的宗主中
逊 漂流记 》 ,正是一部揭示文化与帝 国主义之间关 系的作 品。
鲁滨 逊 出生 于一个体 面的商人家庭 ,渴望航 海, 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 。 第一次他瞒着父亲出 海去伦敦 ,就遇到大风浪 ,好不容易才保住性命 。 第二次 出海到非洲经 商 , 赚 了一笔钱。 第 三次又被
化形态 的小说置 于后殖 民主义的批评视野之中 , 读
于故事 的需要而塑造 ,但却都附属于英 国的本土 ,
历史 与文化有着重叠 的经验 , 而文化 的混杂又预示
解 了小说与帝 国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 萨义德恰当地
表 明 了作 为资产 阶级文化代 言 的这些 小说 和帝 国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3 - 2 0 作者简介 :张昕 月 ( 1 9 8 7 一) ,女 ,山东平度人,牡丹江师范学 院文学院硕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 文艺学 。
主义批评 的文化视 野 中读解所谓 的 “ 殖 民小说 ” ,从对位 阅读指 向经典 、重叠的土地与 文化 的殖民主 义文
化 两方面对 《 鲁 滨逊 漂流及 》进行分析 ,力图在政 治化的 殖民视野 中透视独创性的批 评方法。
关键词 :< 鲁滨逊 漂流记 》后 殖民主 义;对位 阅读 ;殖民文化
摩尔人俘获 , 当了奴隶 。 逃跑途 中被一艘货船救起 。 船到 巴西后 , 买下一个庄园 , 做 了庄园主。他不甘
心的实践 、 理论 和态度 , ”④ 我们不难理解 ,那么伴 随帝 国主义而来的 , 是殖 民主义 的狂潮 , 这种向遥
远 土地迁移 民众的必然。
对于一部被常人认为是惊险刺激 的冒险小说 的《 鲁滨逊漂流记 》 ,在文学批评领域 当然解读繁
产生了其《 文化与帝国主义》 中所谓的第一章: “ 重
叠 的领土 ,交织 的历 史” ,那 么帝国 、地理和文化
这三个根本 的概念点 , 是萨义德一直关注的 , 这种 对 于地理空 问和历史 的关注 , 是其批评视野 的立足 点, 他发现在英 国的小说文化 中, 像 笛福 、 狄更斯 和奥 斯丁都 在小说 中有意无 意地塑造 了一个叙 事
度过 了最初遇 到的困难 。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 。
第2 4卷 第 8 期 2 0 1 5年 8月
牡丹江大学学报
l o u r n a 1 o f M u d a n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2 4 N o . 8 A u g . 2 0 1 5
文章编号 :1 0 0 8 ・ 8 7 1 7( 2 0 1 5 )0 8 - 0 0 8 7 -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