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
《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共3篇
《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共3篇《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1《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词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学习四首宋词的优美词句。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3、通过学习这四首宋词,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听、说、读、写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书写能力。
2、辅以相关的课外读物,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1、宋词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宋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悠久、流派较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佳话。
宋词最初出现于唐代,发展起来的宋词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如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纤细、形式多样、思想深刻等。
宋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四首宋词的选讲本节课选讲的四首宋词分别是《清平乐·别来倾听琵琶曲》、《定风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南乡子·登京洛铁塔》。
这四首宋词都是宋朝时期的作品,各具特色,代表了宋词的不同风格,本节课将对这四首宋词进行详细讲解。
3、学习方法教师首先进行听读练习,让学生听读四首宋词,并进行简单的注释。
然后通过互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作者、出处、写作背景等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最后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掌握有关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技巧,并加强对四首宋词的理解和艺术欣赏。
四、教学方式:1、听读互动教师首先进行听读练习,让学生边听边读,并进行简单的注释。
接下来教师可以对四首宋词进行简单的谈论,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兴趣。
2、互动讲解教师通过互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四首宋词的作者、时代背景、语言特点、艺术价值等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首宋词,从中悟得一些人生哲理和文化意义。
3、写作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从文学角度理解四首宋词,并进行个人阅读、思考和评论,加强学生对宋词的理解和艺术欣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
《宋词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懂作者心情,欣赏宋词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欣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懂作者心情,欣赏宋词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欣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深入探究(一)《如梦令》1.简介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用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2.结合注解分析:①1.3至7句写了什么?是哪两人对话?对话人各自心情如何?哪两个字表露了他们的不同心情?诗人与侍女的问答,诗人有心问,侍女却不解其意。
②“应是绿肥红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无言外之意?明确:用拟人的方法描写花、叶,同时又一语双关,曲折表达自己因思亲而憔悴,自己像海棠花一样消瘦了。
③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深层地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
④板书设计想昨夜:风雨醉酒试——有心问,却——无意答对话:明说海棠暗抒情——因思夫而憔悴(二)《醉花阴》1.思想内容:[:上片重阳:日长难挨,半夜难眠。
下片黄昏:思得消魂,思得清瘦。
重阳佳节,东篱把酒,抒发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
2.重点词语理解:消魂:指因思念亲人而心神迷离。
黄花:指菊花。
3.词中名上片重阳日长难挨昼夜活半夜难眠下片黄昏思生得消魂把酒感受思得清瘦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宋词四首》如梦令课
李清照擅长写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 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后期 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 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 情。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 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 词更多的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的深沉伤感,她的 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 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 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 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5.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 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 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 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却道”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 说说看。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 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 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 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 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 “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 替她就出来吗?
如
梦
应 知 却 试 浓昨 令
是 否 道 问 睡夜
绿 海 卷 不雨 肥 知 棠 帘 消疏 红 否 依 人 残风 瘦 旧 酒骤
李 清 照
词文赏析
1.“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字应解为 “疏狂”,侧重于“狂”字。 2.结合杜甫《三绝句》诗句“不如醉里风吹 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 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 么?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 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 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之艳丽,而“暗”、“稀”二字,却又给人以迟暮之感,全篇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 北京课改版
教学目标1、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
2、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说明:《中国诗学史·词学卷》中写到,“北宋文人有着自己特殊的文化性格,简单概括起来,这是一种自律与自放相结合的雅儒风范。
宋人缺乏唐人那样一种昂扬活跃的生命动力,长期的书斋生活又培养了他们不同寻常的领悟力与感受力。
所以,他们的自放体现为深刻敏锐的人生洞察力,细致精确的审美感悟以及将生活艺术化的美感体验,以致在进行‘非正统’的词的创作时,文人一方面追求雅致清峻的审美风度,另一方面也颇敢于标榜‘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抒其情。
归根究底,词毕竟是心灵的解放与寄托,是一块较自由的空间。
”因而,在学习这四首作品的时候,我们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词人袒露的真性情以及鉴赏其细腻独到的艺术技巧上。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充分利用课本信息(文本、注释),引导学生发现这四篇作品各自的形意兼备之美。
2、难点:让学生了解这四篇作品所表达的“感伤”主题的源头和价值,并进而初步了解词“缘情”的基本特点。
说明:通过对四首作品的一番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感伤”一词或许可以用来形容它们共同的情感表达。
事实上,“在中国文化的传统审美中有一种‘以悲为美’的倾向。
诗歌史的支流便是结合这种倾向发展的。
其中最早的当属《楚辞》。
屈原在荆楚大地上反复吟唱自己的悲哀、愤慨、怀疑、绝望,在关注社会的同时,诗人表现了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及至宋玉,淡化了政治激情,把‘感士不遇’作为表现母题,《悲秋赋》正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士不遇’更多的关联着诗人对于命运的个人化思考。
从屈到宋,愤怒演化为忧伤,抗争代之以悲泣,至此,‘感伤诗歌’正式滥觞。
”从东汉无名文人的《古诗十九首》到建安诗人群,从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到晚唐诗人的创作,“感伤诗歌由涓涓山泉汇成汩汩溪流,但诗人们在写作时往往是不自信的,因为‘缘情’之诗违背了‘言志’的诗学规范。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欣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过程《如梦令》一、简介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用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二、结合注解分析:1、3至7句写了什么?是哪两人对话?对话人各自心情如何?哪两个字表露了他们的不同心情?诗人与侍女的问答,诗人有心问,侍女却不解其意。
2、“应是绿肥红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无言外之意?明确:用拟人的方法描写花、叶,同时又一语双关,曲折表达自己因思亲而憔悴,自己像海棠花一样消瘦了。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深层地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
板书:想昨夜:风雨醉酒试——有心问,却——无意答对话:明说海棠暗抒情——因思夫而憔悴《醉花阴》1、思想内容:上片重阳:日长难挨,半夜难眠。
下片黄昏:思得消魂,思得清瘦。
重阳佳节,东篱把酒,抒发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
2、重点词语理解:消魂:指因思念亲人而心神迷离。
黄花:指菊花。
3、词中名上片重阳日长难挨昼夜活半夜难眠下片黄昏思生得消魂把酒感受思得清瘦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西江月》1、简介作者:2、学生看导读,发言简述背景。
夏夜,作者独行于黄沙岭的稻田旁,明月清风之时,突然飘下零星的雨点,引发了作者的感慨。
3、学生对照注释自译词义。
4、词的上片下片各写了哪些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月惊鹊清风鸣蝉丰收在望之喜稻花飘香蛙说丰年江南农村夏夜天边疏星山前稀雨避雨寻店之乐路转溪桥忽见茅店《破阵子》1、学生看导读,发言简述背景。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明白作者心情,观赏宋词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观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过程«如梦令»一、简介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依旧词。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点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形交融的艺术境域。
她还善于从描画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用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漂亮,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二、结合注解分析:1、3至7句写了什么?是哪两人对话?对话人各自心情如何?哪两个字表露了他们的不同心情?诗人与侍女的咨询答,诗人有心咨询,侍女却不解其意。
2、〝应是绿肥红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无言外之意?明确:用拟人的方法描写花、叶,同时又一语双关,曲折表达自己因思亲而憔悴,自己像海棠花一样消瘦了。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深层地表达了作者想念亲人的情感。
板书:想昨夜:风雨醉酒试——有心咨询,却——无意答对话:明讲海棠暗抒情——因思夫而憔悴«醉花阴»1、思想内容:上片重阳:日长难挨,半夜难眠。
下片黄昏:思得消魂,思得清瘦。
重阳佳节,东篱把酒,抒发想念亲人的愁苦之情。
2、重点词语明白得:消魂:指因想念亲人而心神迷离。
黄花:指菊花。
3、词中名上片重阳日长难挨昼夜活半夜难眠下片黄昏思生得消魂把酒感受思得清瘦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西江月»1、简介作者:2、学生看导读,发言简述背景。
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下《21宋词四首》word教案 (1)
《宋词四首》同步练习一、注音:飞鸿()枯藤()天涯()思量()宫阙()峰峦()波涛()潼关()踟蹰()经行()二、填空:1、《如梦令》中哪一句既写眼前景,又暗写内心之情?2、《醉花阴》中依次写了情、景、人的三句:,,《醉花阴》流传至今的名句是:《醉花阴》是怀念人的名篇。
“东篱把酒黄昏后”化用了什么诗句?你还能写出两句咏菊的名句吗?3、《破阵子》哪一句点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的心情:4、《四块玉》用典的两句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是:5、《山坡羊》写景的句子是:,,三、默写: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题是___________。
2.“壮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
3.“醉里挑灯看剑”的是( )A.作者本人B.陈同甫C.一位将军D.作者想象中的英雄4.上阕描写的军营生活具有的特点。
5.表现作者为国为民族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可怜白发生”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了作者为国为民族事业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励志故事】该低头时就低头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
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
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
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他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话外语:做人不可无骨气,但做事不可能总是仰着高贵的头。
【试题答案】一、飞鸿(hóng)枯藤(kū)天涯(yá)思量(liang)宫阙(què)峰峦(luán)波涛(bō)潼关(tóng)踟蹰(chíchú)经行(xíng)二、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举例略3、可怜白发生4、“南亩耕,东山卧”“闲将往事思量过”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三、略。
八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宋词四首》课件 北京课改
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鄭文焯云:發端從太白仙心脫化, 頓成奇逸之筆。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翻譯:不曉得月中的宮殿,今夜是何年何月? 在這句中,是對上天的宮闕存在著疑惑。在古代,有著“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說法,因此,東坡以爲,天上與人間必然有著不同的計算時間的方法。人間的光陰如白駒之過隙,而天上的則是緩慢的,這裏暗寓著對時光催人老的無奈。
宋词四首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作者简介
背景: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作于知延州时 。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隐然把苏词看成可与柳词相抗衡的另一流派。
词的结构
单调
双调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浊酒”表明边塞生 活的艰苦,“家万里” 表现了思乡之切。
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下《宋词四首》PPT课件 (二)
题目解说
“醉花阴”是词牌名,《草堂古 今诗选》题作“重阳”,《汇选历代 名贤词府全集》题作“重九”。
字词积累
玉枕 纱橱
(zhěn) (shā chú)
永昼: 漫长的白天。 纱橱: 细纱帐。 东篱: 指种植菊花的地方。 消魂: 指因思念亲人而心神迷离。 黄花: 菊花。
理清层次
理清文章层次,梳理文章结构。 上阕 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
5.“莫道不销魂”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 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从“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风一定很大很猛,所 以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脱落。但菊花的 “瘦”不是吹出来的,那它的“瘦”又从何而来?
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 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 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 “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 头。
“愁永昼”——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这是因为 心情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愁什么呢?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可好。愁不知何 日才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孤苦伶仃,独守空 房的日子。
2.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共同 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 厨,夜半凉初透”。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 佳节,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 以酒消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吾言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宋词四首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宋词四首教案课件www.5y教学目标、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
2、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说明:《中国诗学史•词学卷》中写到,“北宋文人有着自己特殊的文化性格,简单概括起来,这是一种自律与自放相结合的雅儒风范。
宋人缺乏唐人那样一种昂扬活跃的生命动力,长期的书斋生活又培养了他们不同寻常的领悟力与感受力。
所以,他们的自放体现为深刻敏锐的人生洞察力,细致精确的审美感悟以及将生活艺术化的美感体验,以致在进行‘非正统’的词的创作时,文人一方面追求雅致清峻的审美风度,另一方面也颇敢于标榜‘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抒其情。
归根究底,词毕竟是心灵的解放与寄托,是一块较自由的空间。
”因而,在学习这四首作品的时候,我们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词人袒露的真性情以及鉴赏其细腻独到的艺术技巧上。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充分利用课本信息(文本、注释),引导学生发现这四篇作品各自的形意兼备之美。
2、难点:让学生了解这四篇作品所表达的“感伤”主题的源头和价值,并进而初步了解词“缘情”的基本特点。
说明:通过对四首作品的一番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感伤”一词或许可以用来形容它们共同的情感表达。
事实上,“在中国文化的传统审美中有一种‘以悲为美’的倾向。
诗歌史的支流便是结合这种倾向发展的。
其中最早的当属《楚辞》。
屈原在荆楚大地上反复吟唱自己的悲哀、愤慨、怀疑、绝望,在关注社会的同时,诗人表现了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及至宋玉,淡化了政治激情,把‘感士不遇’作为表现母题,《悲秋赋》正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士不遇’更多的关联着诗人对于命运的个人化思考。
从屈到宋,愤怒演化为忧伤,抗争代之以悲泣,至此,‘感伤诗歌’正式滥觞。
”从东汉无名文人的《古诗十九首》到建安诗人群,从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到晚唐诗人的创作,“感伤诗歌由涓涓山泉汇成汩汩溪流,但诗人们在写作时往往是不自信的,因为‘缘情’之诗违背了‘言志’的诗学规范。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1宋词四首》word教案 (2)
宋词四首教案一、文章资讯《渔家傲》范伸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少孤贫,能刻苦自学。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
仁宗宝元三年(1040),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掌管边防军事的副长官),对巩固边防颇有贡献。
康定元年(1043)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推行政治革新,因保守势力反抗而失败,被贬为地方官。
后死于赴颍州途中。
谥“文正”。
范仲淹诗、文、词都有成就,语言简练,风格豪迈。
诗歌创作继承了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给以后的诗文革新运动开了先河,有《范文正公集》。
《浣溪沙》晏殊,字同叔,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抚州(今江西临川)人。
景德初年,他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
仁宗庆历中,晏殊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
为官清廉,秉直从政。
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量才录用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
晏殊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
风格婉约,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他的名作《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晏殊曾多次担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官位显赫。
晏殊经常在家中招待客人,宴席之间总伴随着歌声、乐声,因此晏殊的作品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
《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于是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此诗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诗人的超脱与旷达。
高一语文宋词四首教学设计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高一语文宋词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四首词的内容,理解豪放词和婉约词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特色。
2.掌握鉴赏词的简单方法。
3.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这篇课文学生已经提早自读背诵并掌握了大致内容,所以这堂课的重点是再强调重点难点,就不想花太多时间是是了。
〕教学步骤:一.课前背诵〔检查作业〕二.内容回忆提问:四首词的中心内容是什么?雨:离愁别绪念: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游,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思念,借咏史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声:通过写残秋的风光,以景衬情,倾诉出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生活的无限哀愁。
永:表现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膝求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
比较:念与永都是怀古之作,两词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么不同?念的怀古之情,主要是对历史与现实、古人与自己的联想。
赞美周瑜的丰功伟业,说明自己对建公立业的渴望与向往,但现实抱负难以舒展,苏轼的怀古之情,较多表现为惆怅与无奈。
永追怀刘裕驰骋中原,而刘义隆草率北伐、溃不成军的史实,痛感山河陷落,南宋统治者无北伐复国之志,有苟且偷安、弄全谋私之实,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报国无门,辛的怀古之情,更多的表现为悲愤不平与忧心如焚。
〔需要解释内容,参看用书〕三、重点点拨:1、文学常识与背景2、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3、念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豪迈。
概写与特写结合、概貌与细节结合、虚实结合。
重点句:小乔初嫁人生如梦4、声——十四个叠字1〕寻寻觅觅:写外在动作,表现作者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冷冷清清:写所处环境气氛,表现作者的孤单寂寞的处境和心境,由此反映作者晚景凄凉。
3〕凄凄惨惨戚戚:直接写内心感受,表达作者的忧愁苦闷。
这样把诗人的惆怅迷惘、凄清寂寞、哀愁忧伤的内心感受层层提醒、逐层加深,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下《宋词四首》 (二)
《宋词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懂作者心情,欣赏宋词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欣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过程[《如梦令》一、简介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用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二、结合注解分析:1、3至7句写了什么?是哪两人对话?对话人各自心情如何?哪两个字表露了他们的不同心情?诗人与侍女的问答,诗人有心问,侍女却不解其意。
2、“应是绿肥红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无言外之意?明确:用拟人的方法描写花、叶,同时又一语双关,曲折表达自己因思亲而憔悴,自己像海棠花一样消瘦了。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深层地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
板书:想昨夜:风雨醉酒试——有心问,却——无意答对话:明说海棠暗抒情——因思夫而憔悴《醉花阴》1、思想内容:上片重阳:日长难挨,半夜难眠。
下片黄昏:思得消魂,思得清瘦。
重阳佳节,东篱把酒,抒发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
2、重点词语理解:消魂:指因思念亲人而心神迷离。
黄花:指菊花。
3、词中名上片重阳日长难挨昼夜活半夜难眠下片黄昏思生得消魂把酒感受思得清瘦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西江月》1、简介作者:2、学生看导读,发言简述背景。
夏夜,作者独行于黄沙岭的稻田旁,明月清风之时,突然飘下零星的雨点,引发了作者的感慨。
3、学生对照注释自译词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四首》(1)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四首》(1)一、教学目标1.了解《21古诗四首》中每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2.能够流畅朗读和理解《21古诗四首》中的诗句。
3.能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能够通过诗歌理解,启发学生思考生命、事物等哲理和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朗读《21古诗四首》中的每一首诗,理解诗歌的意境。
2.难点: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从中引发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黑板、彩色粉笔3.课件PPT4.录音机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在黑板上写下《21古诗四首》这个诗集的名称,向学生介绍古诗所属的文学体裁,并向学生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学习1.让学生跟读《21古诗四首》中的第一首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第一首诗的字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学生逐句朗读、解释诗句,理解诗的情感表达。
拓展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演绎第一首诗的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第二课时复习让学生复述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第一首诗的掌握程度。
学习1.引导学生学习《21古诗四首》中的第二首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学生自主思考诗歌的意义,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拓展让学生自由创作类似古诗的短诗,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21古诗四首》中第一首和第二首诗的内容和意义,对古诗产生了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增进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了解。
宋词四首教案
《宋词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四首宋词。
2、初步了解词的体裁特点。
3、理解四首词所表达的内涵。
4、了解作者的朝代、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背诵四首宋词教学难点:理解四首词所表达的内涵。
教学方法:探究、指导教学过程:一、预习:1)、字音、字形骤.海棠.麾.下炙.的.卢霹雳..弦.了.却赢.2)、解词1、雨疏风骤:2、浓睡:3、卷帘人:4、绿肥红瘦:5. 永昼6. 瑞脑销金兽7. 消魂8、社林9、梦回10、吹角连营11、八百里12、麾13、炙14、点兵二、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
母王氏,知书善文。
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作者辛弃疾【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宋词四首》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选修)
《宋词四首》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
2.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
3.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介绍两位词人(柳永、苏轼)及写作背景1.柳永与苏轼的情况简介2.写作背景:A)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
《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告别恋人时所写。
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B)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写诗讽刺新法(即历史上的“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已四十五岁,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借古代英雄周瑜之少年有为,感叹事业无成,时不我待。
二、朗读两首词,疏通文字。
三、比较鉴赏1.诗词中有”景语”“情语”之分,请从两词中找出各自的“景语”(景物描写)和“情语”(情态、情事),并填写下面的表格:《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比较(从内容、特点等去考虑)A)景语(景物描写)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凄美大江、乱石、惊涛、雪浪壮美B)情语(情态、情事)帐饮无绪、留恋、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缠绵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却敌豪迈C)情感清秋离别之苦凄凉壮志难酬之恨悲愤2.区别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婉约词派豪放词派题材:A多以男女恋情、离愁别绪为题材。
B抒情记事说理怀古感旧,无事无意不可入词,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
写法:A尚贵含蓄,语言精丽、清新,严格遵守音律。
B直抒胸意,语言流利畅达。
境界:A蕴藉雅正,情思曲折而真切B雄奇阔大,豪迈奔放《赤壁怀古》实写:赤壁形胜早生华发虚实相济虚写:火烧曹营雄姿英发(宾主相衬)3.这两首词都有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懂作者心情,欣赏宋词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欣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过程
《如梦令》
一、简介作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用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二、结合注解分析:
、3至7句写了什么?是哪两人对话?对话人各自心情
如何?哪两个字表露了他们的不同心情?
诗人与侍女的问答,诗人有心问,侍女却不解其意。
2、“应是绿肥红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无言外之意?
明确:用拟人的方法描写花、叶,同时又一语双关,曲折表达自己因思亲而憔悴,自己像海棠花一样消瘦了。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深层地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
板书:
想昨夜:风雨
醉酒
试——有心问,却——无意答
对话:
明说海棠暗抒情
——因思夫而憔悴
《醉花阴》
、思想内容:
上片重阳:日长难挨,半夜难眠。
下片黄昏:思得消魂,思得清瘦。
重阳佳节,东篱把酒,抒发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
2、重点词语理解:
消魂:指因思念亲人而心神迷离。
黄花:指菊花。
3、词中名
上片重阳
日长难挨
昼夜活
半夜难眠
下片黄昏
思生得消魂
把酒感受
思得清瘦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西江月》
、简介作者:
2、学生看导读,发言简述背景。
夏夜,作者独行于黄沙岭的稻田旁,明月清风之时,突然飘下零星的雨点,引发了作者的感慨。
3、学生对照注释自译词义。
4、词的上片下片各写了哪些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月惊鹊
清风鸣蝉
丰收在望之喜
稻花飘香
蛙说丰年
江南农村夏夜
天边疏星
山前稀雨
避雨寻店之乐
路转溪桥
忽见茅店
《破阵子》
、学生看导读,发言简述背景。
诗人为朋友陈同甫写的壮词。
2、学生对照注释自译词义。
3、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一心想上战场杀敌,却壮志难酬的苦闷悲愤之情。
4、这首词的构思(结构)有什么特点?
现实与梦境相结合,第一句写现实,内心苦闷;2—9句写梦境,写战场生活与壮志豪情;最后一句写现实,感慨壮志难酬。
板书:
上片:看剑
苦闷不甘(现实)
军旅生活
下片:激烈战斗
(梦境)
感慨壮志未酬(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