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态度教育目标历史与现状论文

合集下载

探讨教育现状的征文

探讨教育现状的征文

探讨教育现状的征文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的教育现状却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教育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一方面,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好,学校设施先进,教师水平较高;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差,教师队伍短缺。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分布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差异,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到农村地区工作。

同时,加强城乡教育合作,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让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应试教育模式盛行当前的教育系统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的问题,学生们过多地注重应试技巧和分数,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们的思维僵化和创造力的丧失,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

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应该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同时,教师要从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的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许多传统的教育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例如,传统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某些新兴行业的知识和技能在传统教育中得不到有效的覆盖。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内容的更新和调整。

学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与企业和行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

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

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道精神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

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和大学。

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

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是普遍现象。

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和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和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案改革力度不够造成的,这显然有失公允。

人们对教育态度的变化

人们对教育态度的变化

人们对教育态度的变化一、古代教育观念的变迁古代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源头,其价值取向、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古代社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弘扬礼仪。

封建社会中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达官贵人、士大夫阶层的子弟,传授儒家经典和礼仪规范。

这种教育注重道德修养,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几乎不重视实用性和技能培养。

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传承封建礼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古代教育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

隋唐时期开始,随着科举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普及了基础教育。

科举制度使得教育成为社会的晋升通道,不再局限于地主阶层的子弟。

这一时期的教育重视实用性,培养官员和文人士大夫,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然而,古代教育观念仍存在着批判和反思的空间。

在封建社会中,教育受到严格的约束和控制,思想教育过于约束,缺乏创新性和个性化。

同时,古代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

这种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现代教育观念的变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人才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现代教育观念的变迁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其次,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现代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最后,现代教育注重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教育。

现代教育观念的变迁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和追求。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学习。

中国的教育现状论文

中国的教育现状论文

中国的教育现状论文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教育被认为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和未来的希望。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教育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我个人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了解和观察为基础,探讨中国教育系统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教育系统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中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设施优越,教师队伍素质较高。

然而,许多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学校却面临教师短缺、师资力量薄弱、设施陈旧等问题,导致教育质量的差距加大。

另一方面,教育压力也是中国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国的教育系统以高考为导向,学生需要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竞争,这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压力。

在中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过于注重应试教育。

高考成绩几乎成为衡量学生能力和学校质量的唯一标准。

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只追求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对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过于追求学术成绩也导致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例如考试焦虑和自卑感。

另外,中国的教育缺乏全面发展的理念。

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教育需要朝着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方向发展。

首先,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是解决教育差距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学校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和校舍建设,以改善学校的基础条件。

其次,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多样化的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

此外,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也是重要的一步。

教育系统应该改变以分数为导向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服务。

总之,中国的教育现状面临着挑战和问题,但也有改革的方向。

通过均衡分配教育资源、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减轻学业压力,中国的教育可以朝着更加积极、健康和全面的方向发展,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一议论作文:谈中国教育

初一议论作文:谈中国教育

初一议论作文:谈中国教育中国教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和讨论。

它既面临着许多挑战,也拥有着许多优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中国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教育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国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教育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导致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其次,应试教育仍然是中国教育的主要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此外,教育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过于注重分数和排名,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中国教育的优势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中国教育也有许多优势。

首先,中国教育体系庞大,覆盖面广,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其次,中国教育注重基础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此外,中国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都设有实践课程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三、未来发展趋势面对挑战和问题,中国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和改革。

未来,中国教育将朝着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将更加均衡,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将得到改善。

其次,教育评价体系将更加多元化和科学化,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四、个人观点我认为中国教育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术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等方面。

其次,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中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谈论中国的教育发言稿范文

谈论中国的教育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的教育问题。

教育,是国家的基石,是民族复兴的摇篮。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此,我想就我国教育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谈几点看法。

一、我国教育现状1. 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普及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

2.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在高考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我国不断推进教育质量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3. 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

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贫困地区教育帮扶政策等,我国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

二、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乡、区域、校际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地区教育质量低下。

2. 应试教育问题突出。

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3. 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 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三、我国教育未来发展方向1. 深化教育改革。

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激发教育活力。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教育差距。

3. 强化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我国教育事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需不断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初一议论作文:谈中国教育_1

初一议论作文:谈中国教育_1

初一议论作文:谈中国教育中国教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和讨论。

它既面临着许多挑战,也拥有着许多优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中国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教育现状首先,中国教育在普及程度和规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通过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然而,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质量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二、存在的问题1. 过度追求成绩:在中国教育中,成绩往往被视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这导致许多学生和家长只关注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

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 缺乏创新精神:中国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但却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弱,这使得这些地区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时面临更大的困难。

三、未来发展趋势1. 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未来,中国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2. 信息化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远程教育等,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

3. 教育公平:未来中国政府将更加注重教育的公平性,通过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四、个人观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中国教育在普及和规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我们需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过度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

我国科学教育历史与现状的反思

我国科学教育历史与现状的反思

“ “ 教育广角教育发展研究 "#$%&’我国科学教育历史与现状的反思!宋广文 李金航我国的科学教育在 "$ 世纪之前,一直游 离于世界科学教育改革之外。

直至本世纪 (# 年代末期,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形势下,我国的科学教育才正式汇入世 界科学教育的主流。

世纪之交,我国对于科学教育的重视达 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 意识到,我国目前有关科学教育的观念及举 措,仍存在一些欠缺之处甚至弊端。

这既有历 史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对此进行认真的 反思无疑是必要的。

一、科学的政治化与技术化,科学精神 在中国的迟到“五四”运动时期,在对科学和民主的倡 导中,国人对科学精神曾有过许多解释。

有学 者认为,科学精神就是“追求真理的精神”, 它包括“崇实”和“贵确”两方面, 崇实”即 “凡立一说,当根据事实,归纳群象,而不以 称诵陈言,凭虚构造为能”; 贵确”即“于事 物之现象观察当容其真象,尽其底细,而不以 模棱无畔之言为足是也”。

)%*有的学者提出, 科学精神的基本要求是追求真知和知行合 一,即“须根据事实,以求真理,不取虚设妄想以为论据,不放言高论以为美谈”,并且 “认定求知求同的宗旨力行不倦”。

)"*还有的 学者提出,科学精神即是“求得有系统的真 知识的方法”。

)+*在科学社会学中,则把科学 精神解释为“有感情情调的约束科学的一系 列价值和规范的总和”,它包括公有性精神、 普遍性精神、独创性精神、无私利性精神和合 理的怀疑性精神等。

如果从一般价值观的角 度来看,科学精神则是一种特别重视和强调 科学认识的价值,注重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和把握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态度。

我国在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流派繁多,科学思想也十 分活跃。

但是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前一世 纪的秦汉以后,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了统治地 位,得不到官方认可的哲学思想很难产生、发 展和传播。

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

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

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推荐文章探析中国教育现状的相关论文热度:中国教育现状问题浅议论文热度:中国教育现状的研究分析论文热度:入党转正志愿书最新范文热度:领导七一建党节讲话稿精选热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前途和竞争力。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篇一《中国教育现状与原因分析》【摘要】本文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认为中国目前的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价值、教育实施等方面存在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问题原因一、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教育事业有了巨大发展。

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和中国经济大国地位和构建自主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相比,中国的教育还存在不少的严重问题(杨德广,20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前途和竞争力。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教育。

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越是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越突出,就越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目前的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一)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传统教育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成为“记忆的容器”。

枯燥的内容,乏味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教师中也有“一本教案连用多年”的现象,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只是机械地重复以往的内容,教学方法单一,年复一年。

(二)教育价值取向工具化、功利化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的内在目的被外在目的僭越,教育的“速成主义”“功利主义”愈演愈烈,并与传统的“唯功名”的教育观念达成内在一致。

教育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把教育置于一种外力的惯性漩涡之中。

中国教育目的与现状浅析

中国教育目的与现状浅析

中国教育目的与现状浅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教育近年来也飞速发展。

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问题,中国的教育目的到底是什么,现状又是如何呢?本文通过大量事实对教育目的及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待引起人们的重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教育目的教育现状出现的问题近年来,中国教育飞速发展。

儿童入学时间越来越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研究生也极为普遍,各类专门辅导机构成为新兴企业,中国家长的教育意识也是普遍增强。

人们醉心于教育的发展,但是却忽视了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中央电视台八套播放的一部电视剧——《名校》,让我感触颇深。

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考生在去参加一所重点高中的重点班选拔的考试途中被汽车撞伤,生命垂危。

路过的送孩子参加考试的家长却没有一个停下来帮助他的,哪怕只是打个急救电话。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想耽误自己孩子的考试时间,不想分散孩子的精力。

相信看过这一幕的所有人都会和我一样感到心痛:中国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大学可以倾家荡产,可以四处求人,甚至可以看着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这是怎样的一种冷漠啊!他们难道没有想过,自己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心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孩子今后的做人有何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把教育的目的看成一种谋生的手段。

用功利的目光看待教育。

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家长们从小就对孩子说: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工作就只能讨饭。

他们把孩子上大学看做自己毕生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们不辞辛苦,报辅导班,请家教,托关系;孩子们更辛苦,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小小年纪就带着厚厚近视眼睛的小孩。

他们没有童年,没有自己的选择权,只能走家长们为他们铺好的路,甚至连兴趣爱好都被剥夺。

喜欢画画的孩子可能被逼着学钢琴,只因为家长认为学钢琴更有前途。

家长们关心的只是让孩子考上大学,却没有想过孩子的理想兴趣是什么,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道德是否高尚,会不会为人处世,将来能否在社会上立足。

中国教育现状问题浅议论文

中国教育现状问题浅议论文

中国教育现状问题浅议论文教育不改革,国家就不会有很大希望,民国时代就提出了“教育救国”的口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也提出了“科教兴国”。

因此,教育改革直接关系到中国科研实质性的进步。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教育现状问题浅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教育现状问题浅议论文篇一《中国教育质量问题症结浅析》[摘要] 文章分析中国教育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宏观方面的教育体制和微观方面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教学体制;思维模式; 创新能力[作者简介] 凌寓梁,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江苏无锡,214000[中图分类号] G40-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2-0017-0002一、中国教育质量问题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财力极大增加,同时对教育和科研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这种投入当然是为了未来的发展,因为教育和科研的发展是中国能否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关键。

政府的投入已经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效应,但总体上来说,中国在世界知识产业链上仍然处于低端,这与中国教育的一贯模式具有很大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的教育机构没有承担起其“社会责任”,后果当然不仅仅是对学生本身,而且也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人才、而且是要培养有用的人才,而中国的人才是通过一系列全国性的标准化考试选拔出来的,这种考试从小学开始,中小学生通常早上7点半上课,要学习到晚上11点,他们往往在进大学前就要选定未来的学习方向和专业,而且选择的是最有希望考上名牌学校的专业,即使不是他们最喜欢的专业也在所不惜。

这是个人功利性的教育现状,使得大多数中国人有读写能力或有个人专业的学习经历,但并不能表示具有独立的工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我国和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明显差距的原因。

发达国家的教育从小开始,对每一个孩子都倾注了悉心的个人关怀,使孩子们从童年就可以融入社会,对社会和自己的发展有个切实的基础和认识,这也是人才培育和国家长期发展的关键之一。

我国的教育现状议论文

我国的教育现状议论文

我国的教育现状议论文5篇我国的教育现状800字(一)二十一世纪悄然翻开行的篇章,中国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早在1977年9月,邓小平刚刚复出就深谋远虑地把教育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国全党人民面前,语重心长地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1 到1985年5月,又提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

2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政治,明天的经济。

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

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

然而今天的中国,高考已经俨然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仪式,每年的高考新闻总是饶有趣味地制造着新的舆论场。

家长孔庙烧香祈求孩子高分,高三女生喊楼“邀睡”减压,衡水二中“高考誓师大会”激情上演,为让迟到女儿进场考试母亲甘愿下跪……在现实环境下,这些新闻迫使人们去反思些什么,但似乎又有其合理的一部分,因为高考为大,一切逻辑为高考让路。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3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

”4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依然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必经之路。

高考创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特殊情景,因为那里安放着难以抹去的故事和细节,而且浓缩了“中国式奋斗”的全部精髓和灵魂。

十年磨一剑,只为在这个六月“一考定乾坤”。

在由“竞争”二字所诠释的逻辑体系中,高考是举起生命重托的最佳路径,“黑色六月”成为一种恒定而牢固的社会现象。

竞争,不单单是高三学生的血酬定律,更是被早早地推向了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

由高考卷起的这场竞争注定是深远的,是彻底的,是社会性的。

它悄无声息地接管了应试教育的全部逻辑,所有关于素质教育的美丽愿景被狠狠地打入冷宫,动弹不得。

浅析中国教育论文(2)

浅析中国教育论文(2)

浅析中国教育论文(2)浅析中国教育论文篇二《中国教育摭谈》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中国教育的现状,发现中国教育上存在教育经费不足,教育思想落后,教育制度不合理等弊端,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相应得对措。

关键词: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思想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自此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未来社会是一个高科技,学习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中国的学校教育应该发生怎么样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呢?知识经济的来临,是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教育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巨大的挑战面前我们慢慢的明白学校教育只有主动的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迎接社会的挑战,才能是教育方法更符合社会的要求,也只有这样学校教育才能真正更有力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渐露端倪,总体来说我们觉着有以下几点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国民的基本素质和文化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1.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国综合实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其全民素质和教育水平。

我国目前教师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基础教育,不仅总量短缺,而且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很多地区难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要进行教育创新,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提高交于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1]。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和教育经费的匮乏,造成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大批孩子被击落淘汰的惨状,是社会不能承担起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的责任。

此外教育经费和资源的分配不均既得城市与农村,名牌重点院校于普通学校的差距越拉越大;也造成了东西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富裕家庭和贫困子女的受教育部平衡。

探析中国教育现状的相关论文(2)

探析中国教育现状的相关论文(2)

探析中国教育现状的相关论文(2)推荐文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论文3000字热度: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论文热度:有关小学廉洁教育的论文热度:有关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途径论文热度:远程教育研究论文热度:探析中国教育现状的相关论文篇二《浅析中国教育现状及改革方案》[摘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抉择,因而教育问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

本文从中国教育改革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中国教育发展的不足和弊端,以及对中外教育观念和方式上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教育弊端;中外对比;改革方案一、我国教育现状1.就学人口多,培育出的人才少由于教育体制的思想问题,引发了人才结构出现了严重失衡的问题,当代人社会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产生了一系列的分歧。

社会上关注的是把教育和将来的工作、生活、居住、收入以及名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家产生了这样的认为,读了大学,而且是要上名牌大学才是好事,只在乎形式和结果,并不在乎现在的大学教育的实际效果是否理想,这就是嫡传于2000多年前的“升官发财”的思想。

这种思想的结果不仅导致了中国人才结构的不平横,同时也误导学子们的道德价值取向,他们上学的根本目的,首先并不是从学术的研究,学业上的成就入手。

而是更多的考虑学业结束后找什么样的工作,过怎么的生活,使得很多的价值取向发生分歧。

这就造就了就学的人口虽多,但培育出的人才就较少的现状。

2.教育成本投入高,质量低改革开放的30年以来,我过更多的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了对教育的投入,在随后的教育改革中,我国鼓励地方和民间办校,导致了民办学校高费招生的状况,产生了所谓的贵族学校,这使得中国的教育出现高低不同的差距,虽然在教育事业上投入了巨资,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3.职业教育的虚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不断开设,虽然已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在现在这个考试择校的时代,高校的招生意向人客观上影响着教育取向,我们选择的高校,往往是针对其可以培育出高素质的全方面人才,而且在课程改革中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只是一种虚化的形式,使得那些我们承载着的是国家社会的期待和希望以不在那么引人注目。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实施现状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实施现状

广义的课程目标在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

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狭义的课程目标在狭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

在狭义上,课程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及其处理方式,它是学习的对象,它源于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基于课程内容的整合,主要策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将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内容,并且要确立和加强其地位;二是其他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如果适宜用信息技术作为其载体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加以传播;三是信息技术并非万能技术,还需要为那些无法用信息技术来表达的内容保留必要的空间.比如缄默知识或意会知识。

1)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1]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并充分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使学生成为社会中一名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要包括学生以后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注意到学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平衡。

(2)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课程内容应该考虑到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技能。

即使在选择学术性学科的内容时,也应该尽可能地联系社会的需要,以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较好地发挥社会效用。

此外,课程内容不仅要注意与现实社会的相关,而且还要注意与未来社会的相关。

(3)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课程内容是为特定教育阶段的学生而选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我国态度教育目标的历史与现状摘要:本课题阐述了我国中学化学新课程中态度教育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关键词:情感教育;素质
2l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越来越快,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为了应对2l世纪的这种挑战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得先机,培养热爱自然、富有爱心和责任感、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新一代公民成为第一要务。

学生学习基础科学知识,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发展探究能力和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

我国古代情感教育的思想是源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

孔子十分重视情感这一人类的重要心理现象,强调学习应使人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还强调积极的情感是学习的动力,孔子认为,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还在某种程度上指出教师实施愉快教学的方法,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师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他认为教师自己做到乐学、乐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乐学,故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说。

战国后期的《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它总结了前人的教育经验,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思想,《学记》从反面指出没有情趣的学习将会带来种种弊端,“故隐其
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宋代朱熹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朱熹在《小学集注》中指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不难看出,我国古代教育己开始注重学生学习知识时的感受,重视学生的自身兴趣与性格差异,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快乐地学习。

近代,我国情感教育思想又有了迸一步的发展,从梁启超、蔡元培到陶行知、陈鹤琴,在抨击旧教育的种种弊端中,都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自己的情感教育思想。

例如,梁启超在“趣昧教育与教育趣味”一份演讲稿中提出了教学中趣味的重要性问题。

蔡元培重视学生个性自由,强调要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来进行教育,他认为新旧教育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看法和做法截然不同,新教育深知儿童身心发展之程序,而选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主张废止注入式教学,提倡启发教学。

陈鹤琴从陶行知教育思想中获得启示,根据心理学原理和教学实践,提出著名的“活教育”理论,并将“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一切”视为其一生的教育信条,他主张:“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在教学方法上他比较重视小组讨论学习法、兴趣和模仿法、替代与比较法、因材旅教法,游戏教学法等,力求给儿童以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愉快地学习。

凡关注教育的人都不难发现,我国自建国以来,大至教育方针,小至新课改中的各种教育目标,都具有“高、大、全”的特点,高且大者,莫过于要求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著名化学教育
家戴安邦教授曾提出,“只重视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与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应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我国研究者在借鉴和改造布鲁姆等人有关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基础上,已经逐步提出了自己的分类,关于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以行为分类和内容分类相结合的思路,将克拉斯沃尔的五级分类,转化为中小学的“接受、反应、爱好、个性化”四级分类,提出了中小学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情感健康、学习情感、个性情感、社会情感四个方面。

我国于1993年,正式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列为基础教育的目标。

又在1998年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民族创新能力”。

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思想、道德、价值观、责任感、创新精神、知识、技能、方法、科学人文素养等多方面提出了培养目标。

以“纲要”为指导,2003年4月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目标确定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现象,从理论上和制度上得到了扼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理解。

首先它们的内涵变的丰富了,情感不
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是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观,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基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研究,出现了一系列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探究、自主、合作等为代表新的学习方式,还有一些相关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评价的文章,对这个比较抽象的教育目标有了一些研究,但是都不够透彻,不够具体。

尤其是在执行新课程的过程中,教材中有关态度教育目标要素的挖掘更是有限,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漏洞。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9).
[2]张玉琴.浅议教育目标.当代教育科学.2006,(10).
[3]张大俊.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57页.
[4]孔令鹏.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敝,第12页.
[5]竺丽英,赵雷洪.高中化学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调查分析.化学教学.2006,(01).
[6]白秋莲.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态度教育目标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