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黄鹤楼》译文及赏析
李白写的《黄鹤楼》诗句
李白写的《黄鹤楼》诗句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古建筑,也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它以其壮丽的风景和文人雅士的诗词赞美而闻名于世。
其中,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了一首《黄鹤楼》的诗,以下是其中几句诗句的赏析。
李白《黄鹤楼》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四句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黄鹤楼所在地的壮丽景色。
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山、日、河、海交织的图景,展示了山河壮丽的景致。
明亮的白日映照在山脉上,将山的轮廓勾勒得清晰可见;黄河奔流,壮丽地注入大海。
这两句凸显了自然景物的辽阔和大气,让读者感受到了李白的豪情壮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
李白写道,我们渴望通过眺望,穷尽千里的风景,更有追求卓越的欲望。
这句诗用比喻的手法,将眺望与人生境界相联系。
楼层的层层攀升,仿佛人生的不断追求和进取,寓意着追求卓越不断的向上攀升。
这几句诗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色,并借景抒发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和追求卓越的意愿。
李白的辞章豪放,着重表达了自己的个性,也呼应了黄鹤楼壮美的景色和雄奇的气魄。
值得一提的是,李白的诗作不仅仅是对黄鹤楼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回应。
黄鹤楼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承载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化追求和才华展示。
李白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为黄鹤楼增添了诗意的光辉,也将自己的豪情壮志融入其中。
他的诗句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珍贵遗产。
总的来说,《黄鹤楼》的诗句通过绘画般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色,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卓越的追求。
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具体的地点的描写,更是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李白的诗作,无论是在表达手法还是情感表达上,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颗明珠。
《望黄鹤楼》译文鉴赏
《望黄鹤楼》译文鉴赏《望黄鹤楼》译文鉴赏《望黄鹤楼》唐朝: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望黄鹤楼》古诗简介《望黄鹤楼》(原作“楼”,误,应为“山”)五言古诗创作于盛唐,此诗是李白在眺望黄鹤山时即景生情而写下的抒情篇章。
诗中以夸张的手法描写黄鹤山奇伟瑰丽的景色,描绘仙人飞逝以后的荒凉景象,诗人联系自己一生的遭遇,决心把全部情感托付给黄鹤山,以结束客居他乡的流浪生活。
《望黄鹤楼》翻译/译文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
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阳。
山峦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
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一朝成仙飞间蓬莱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来空空荡荡。
丹灶早已生出尘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静无声,失去了先前的生气。
地宅荒古长满了杂草,庭中苦寒,芝术之类的药草皆已老去。
我很想登临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闲逸之致。
观览奇异遍及各个名山,所见却都不能与这座山匹敌。
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认不再会有客旅情怀了。
《望黄鹤楼》注释雄雄:气势雄伟。
弯跨:跨于空中。
峰嶂:高峻的山峰。
冥密:深幽茂密。
飞术:仙术,求仙升天之术。
蓬海:即蓬莱仙山,因位于海中故称蓬海。
金灶:即丹灶,道家炼取丹药之灶。
清谧:清静、安宁。
蹇:句首语助辞。
跻:登。
《望黄鹤楼》赏析/鉴赏“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李白以夸张的手法渲染黄鹤山的雄伟气势。
开头先写山的高大:“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雄雄”二字,极力形容黄鹤山的威势,只见整座山峰,凌空而上,直插云天。
接二句又从侧面加以烘托,“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远看去,朵朵白云似乎从山的四周升腾而起,一轮红日仿佛就跟山中的高峰相互依偶着。
李白《望黄鹤楼》读后感
《望黄鹤楼》读后感
李白的《望黄鹤楼》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人生哲理,让我在阅读之后深受触动。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对黄鹤楼的描绘如诗如画,引人入胜。
李白以其高超的诗歌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
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等句,让我仿佛置身于黄鹤楼之巅,俯瞰着壮丽的山河和悠久的历史。
其次,诗中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李白在诗中借黄鹤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历史沧桑和宇宙无垠的感慨。
如“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等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更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宇宙的浩渺。
此外,李白的诗歌艺术也为这首诗增添了无穷魅力。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色、历史情感和人生哲理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充满诗意和情感共鸣的画面。
诗中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等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才华,也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总的来说,《望黄鹤楼》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人生哲理的诗歌。
它让我感受到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李白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也让我在阅读中沉浸在一种思考与感慨的氛围中。
读完这首诗后,我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更加珍视人生的每一个瞬间。
同时,李白的诗歌才华和独特艺术视角也让我深受启发,对诗歌和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现入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是《唐诗五首》,选入《野望》《黄鹤楼》和《使至塞上》等五首唐代古诗。
下边整理分享这五首诗的诗文、译文和赏析。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赏析】《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黄鹤楼》的全诗翻译赏析
《黄鹤楼》的全诗翻译赏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文解释】前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后就不再回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飘拂。
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它们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哀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词语解释】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黄鹤楼:旧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处。
历历:清楚分明。
汉阳:指今武汉市汉阳县一带。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在今武汉西南长江中。
②历历:清楚可数。
③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④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⑤空余:只留下。
(空:只)⑥乡关:故乡。
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登上今天的黄鹤楼想起昔日的传说,岁月流逝,人去楼空;惟一还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云。
世事茫茫,真令人有无限的感慨!诗人触景抒怀,一发不可收,一气呵成,气贯长虹。
刚刚抒发了对古人的感慨,又看到了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于是又勾起了一怀乡愁。
这正是先放后收,完全合乎格律上「起、承、转、合」的要求,文势波澜起伏,而末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又重回开篇的渺茫境界,全诗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李白在黄鹤楼写的诗
李白在黄鹤楼写的诗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名的诗歌《登黄鹤楼》描绘了他登上黄鹤楼的壮丽景象和豪迈情怀。
以下是《登黄鹤楼》的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太阳从山的这边落下,黄河水奔向大海。
我想尽眼前千里的美景,还想再登上一层楼。
这首诗写景描写得非常激情豪放,表达了李白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豪情壮志。
他以登黄鹤楼为象征,表现了对自然风光的向往和对人生的豁达胸怀。
这首诗成为了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1/ 1。
黄鹤楼古诗赏析
黄鹤楼古诗赏析导语: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的黄鹤楼古诗赏析,欢迎借鉴!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黄鹤楼:武昌西有黄鹤山,山西北有黄鹤矶,峭立江中,旧有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
俯瞰江汉,极目千里。
旧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故名。
此诗格调优美,最为传诵。
传说李白见题诗,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他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皆是模拟此诗。
昔人:指骑鹤的仙人。
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汉阳:在武昌江北,中有鹦鹉洲。
萋萋:芳草茂盛。
乡关:故乡。
[译文]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诗文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登上今天的'黄鹤楼想起昔日的传说,岁月流逝,人去楼空;惟一还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云。
世事茫茫,真令人有无限的感慨!诗人触景抒怀,一发不可收,一气呵成,气贯长虹。
刚刚抒发了对古人的感慨,又看到了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于是又勾起了一怀乡愁。
这正是先放后收,完全合乎格律上「起、承、转、合」的要求,文势波澜起伏,而末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又重回开篇的渺茫境界,全诗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黄鹤楼最经典十首诗
黄鹤楼最经典十首诗1、《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望黄鹤楼》唐·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3、《黄鹤楼》唐·贾岛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题黄鹤楼石照》唐·吕岩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蘋红蓼满江湄。
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6、《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7、《登黄鹤楼》宋·张咏重重轩槛与云平,一度登临万想生。
黄鹤信稀烟水阔,碧云魂乱晚风清。
何年紫陌红尘息,终日空江白浪声。
莫道安邦是高致,此身终约到蓬瀛。
8、《送康太守》唐·王维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9、《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唐·刘禹锡离席一挥杯,别愁今尚醉。
迟迟有情处,却恨江帆驶。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
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10、《黄鹤楼》南唐·卢郢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
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一】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黄鹤楼》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黄鹤楼》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黄鹤楼[唐] 崔cu ī颢h ào昔x ī人r én 已y ǐ乘ch én ɡ黄hu án ɡ鹤h è去q ù,此c ǐ地d ì空k òn ɡ余y ú黄hu án ɡ鹤h è楼l óu 。
黄hu án ɡ鹤h è一y ī去q ù不b ù复f ù返f ǎn ,白b ái 云y ún 千qi ān 载z ǎi 空k ōn ɡ悠y ōu 悠y ōu 。
晴q ín ɡ川chu ān 历l ì历l ì汉h àn 阳y án ɡ树sh ù,芳f ān ɡ草c ǎo 萋q ī萋q ī鹦y īn ɡ鹉w ǔ洲zh ōu 。
日r ì暮m ù乡xi ān ɡ关ɡu ān 何h é处ch ù是sh ì?烟y ān 波b ō江ji ān ɡ上sh àn ɡ使sh ǐ人r én 愁ch óu 。
诗词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诗词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诗词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李白写关于黄鹤楼的诗
李白写关于黄鹤楼的诗
李白写过关于黄鹤楼的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前往扬州时所作。
诗中描绘了黄鹤楼的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李白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的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李白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除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还有一首关于黄鹤楼的诗《望黄鹤楼》,其中写道:“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峰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
这些诗作都以黄鹤楼为背景,表达了李白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热爱与感悟。
李白为黄鹤楼写的诗
李白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想象丰富,浪漫奔放,意境独特,才华洋溢,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峰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路,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送储邕之武昌》李白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
诺为楚人重,诗传谢跳清。
沧浪吾有曲,寄入棒歌声。
《哦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李白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李白《望黄鹤楼》译文及赏析
李白《望黄鹤楼》译文及赏析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流传着“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御手调羹”“龙巾拭吐”的故事。
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以下是小编带来李白《望黄鹤楼》诗词,欢迎阅读!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写作背景】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其时李白自零陵归至巴陵、江夏。
黄鹤山,即黄鹤矾,又名黄鹄山,在鄂州江夏县东九里,今武汉市长江大桥南首蛇山。
传说昔有仙人控黄鹤于此,故得名黄鹤山。
诗中描绘了黄鹤山的雄伟气势与壮美景色。
【译文】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
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阳。
山峦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密。
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一朝成仙飞间蓬莱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来空空荡荡。
丹灶早已生出尘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静无声,失去了先前的生气。
地宅荒古长满了杂草,庭中苦寒,芝术之类的药草皆已老去。
我很想登临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闲逸之致。
观览奇异遍及各个名山,所见却都不能与这座山匹敌。
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认不再会有客旅情怀了。
【注释】雄雄:气势雄伟。
弯跨:跨于空中。
峰嶂:高峻的山峰。
冥密:深幽茂密。
飞术:仙术,求仙升天之术。
蓬海:即蓬莱仙山,因位于海中故称蓬海。
金灶:即丹灶,道家炼取丹药之灶。
清谧:清静、安宁。
蹇:句首语助辞。
跻:登。
【赏析】“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李白以夸张的手法渲染黄鹤山的雄伟气势。
开头先写山的高大:“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雄雄”二字,极力形容黄鹤山的'威势,只见整座山峰,凌空而上,直插云天。
有关黄鹤楼的古诗词
黄鹤楼的古诗词有关黄鹤楼的古诗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
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
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
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
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
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
在十年后,李白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
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
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唐·王维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李白关于黄鹤楼的诗
李⽩关于黄鹤楼的诗李⽩关于黄鹤楼的诗传说,李⽩游黄鹤楼,读过崔颢的《黄鹤楼》,便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没再写咏黄鹤楼的诗。
但是,李⽩不服输,后来写了意在跟崔颢《黄鹤楼》争胜的《登⾦陵凤凰台》和《鹦鹉洲》。
其实,情况并⾮如此,从古籍中可以查阅,李⽩⼀⽣中有许多⾸写到黄鹤楼的诗,说明李⽩对黄鹤楼有着深厚的情感,李⽩的精湛诗篇为黄鹤楼增添了光彩。
在此,本⼈收集转载李⽩关于黄鹤楼的诗⼗⾸,及其相关的《登⾦陵凤凰台》和《鹦鹉洲》⼆⾸,共计⼗⼆⾸,以便学习和欣赏。
《赠孟浩然》吾爱孟夫⼦,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卧松云。
醉⽉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望黄鹤楼》东望黄鹤⼭,雄雄半空出。
四⾯⽣⽩云,中峰倚红⽇。
岩峦⾏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于此学飞术。
⼀朝向蓬海,千载空⽯室。
⾦灶⽣烟埃,⽟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庭寒⽼芝朮。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江夏送友⼈》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西飞帝王州。
凤⽆琅玕实,何以赠远游。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江夏⾏》忆昔娇⼩姿,春⼼亦⾃持。
为⾔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却愁苦。
⾃从为夫妻,何曾在乡⼟。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眼看帆去远,⼼逐江⽔流。
只⾔期⼀载,谁谓历三秋。
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
未知⾏李游何⽅,作个⾳书能断绝。
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
正见当垆⼥,红妆⼆⼋年。
⼀种为⼈妻,独⾃多悲凄。
对镜便垂泪,逢⼈只欲啼。
不如轻薄⼉,旦暮长相随。
悔作商⼈妇,青春长别离。
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屏风叠》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
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
会稽风⽉好,却绕剡溪回。
云⼭海上出,⼈物镜中来。
⼀度浙江北,⼗年醉楚台。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苦笑我夸诞,知⾳安在哉?⼤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黄鹤楼最有名的诗
1、《黄鹤楼》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4、《望黄鹤楼》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5、《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李白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三首黄鹤楼的诗
1、《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望黄鹤楼》
李白〔唐代〕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在武汉写的诗
李白在武汉写的诗1、《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望黄鹤楼》
唐·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4、《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唐·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望黄鹤楼》译文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流传着“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御手调羹”“龙巾拭吐”的故事。
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以下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带来李白《望黄鹤楼》诗词,欢迎阅读!
望黄鹤楼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写作背景】
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其时李白自零陵归至巴陵、江夏。
黄鹤山,即黄鹤矾,又名黄鹄山,在鄂州江夏县东九里,今武汉市长江大桥南首蛇山。
传说昔有仙人控黄鹤于此,故得名黄鹤山。
诗中描绘了黄鹤山的雄伟气势与壮美景色。
【译文】
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
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阳。
山峦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
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一朝成仙飞间蓬莱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来空空荡荡。
丹灶早已生出尘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静无声,失去了先前的生气。
地宅荒古长满了杂草,庭中苦寒,芝术之类的药草皆已老去。
我很想登临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闲逸之致。
观览奇异遍及各个名山,所见却都不能与这座山匹敌。
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认不再会有客旅情怀了。
【注释】
雄雄:气势雄伟。
弯跨:跨于空中。
峰嶂:高峻的山峰。
冥密:深幽茂密。
飞术:仙术,求仙升天之术。
蓬海:即蓬莱仙山,因位于海中故称蓬海。
金灶:即丹灶,道家炼取丹药之灶。
清谧:清静、安宁。
蹇:句首语助辞。
跻:登。
【赏析】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李白以夸张的手法渲染黄鹤山的雄伟气势。
开头先写山的高大:“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雄雄”二字,极力形容黄鹤山的威势,只见整座山峰,凌空而上,直插云天。
接二句又从侧面加以烘托,“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远看去,朵朵白云似乎从山的四周升腾而起,一轮红日仿佛就跟山中的高峰相互依偶着。
波浪般起伏、参差不齐的山峦,一排排凌空横跨,宽阔无边;高高耸起的、屏障一般的山蜂,稠密而又显得幽深昏暗。
前六句诗句,全由首句“东望”二字引出,其中有上望、纵望、侧望、环望。
整个黄鹤山几乎全被诗人望遍了。
可以看出,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暗寓李白心向往之,因此山曾有仙人居住过。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人去楼空,仙去室寂。
如今山上只剩下仙人当年炼丹的石室了。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炼丹的“金灶”,已满是烟尘和埃垢;注满玉液之潭,如今已一无所有;整个黄鹤山似乎都被一种清幽寂静的静的气氛所笼罩,一切是那样的神
秘。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一片荒凉冷寂的画面展现于读者面前:古老的荒地,草木丛生;庭园里,灵芝之类的药草,已经苍老枯萎。
从“颇闻列仙人”至“庭寒老芝术”是第二段,共八句。
诗人扣紧有关黄鹤山的传说,描绘仙人飞升后的荒凉景象。
写法仍从“望”字入笔,但却已经杂入许多虚无的幻想,浓化了全诗的气氛。
从“蹇予羡攀跻”至篇终是第三段。
这一段写由黄鹤山的奇伟和有关仙人的传说所引起的向往之情。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两句,毫无隐讳地抒写自己的仰慕与欣羡,诗人很愿攀援而上。
诗人之所以产生这种感情,原因在于“保闲逸”,亦即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过着闲逸的生活。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两句,与一、二两段相呼应,说明,尽管诗人走遍了五岳名山,但黄鹤山却是无与伦比、无可匹敌的。
总体来说,此诗经过实际的比较,诗人终于决定把黄鹤山做为自己感情寄托之所在,从此永远结束作客他乡,寄人篱下的生活:“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这里的“青松”代指黄鹤山,同时也象征看诗人坚韧不拔、冬夏常青的性格。
“悟”,觉悟,醒悟。
“客情”,暗指客居他乡的思想情感,也包括了诗人奔波流浪,怀才不遇的一生。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