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
3、《无题》中双关语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后人又用这句诗表现奉献精神的名句是。
4、《泊秦淮》中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怀,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的忧愤之情的句子是。
5、晏殊的《浣溪沙》中被称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
6、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时。你会用哪两句诗词表达分别后对老师、
同学们的良好祝愿:。
7、《水调歌头》中含有哲理的诗句是:.
7、词人通过什么时节哪些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8、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是。
9、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本词中也有表达这类似感慨的词句,这两句是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其与中考题型接轨)
附:
诗文主旨
1、《使至塞上》通过描绘塞外奇特、壮美的自然风光,歌颂了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表达了作者抑郁孤寂之情。
城关一中导学案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语文
设计者
夏静娟
时间
2012、11、1
课题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背写五首诗词。
2、掌握五首古诗词中的名句及赏析。
3、理解古诗词的主旨。
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课堂检测→链接中考
教学导航
一:诵读导入
学生齐背五首古诗词导入
二:复习要点
1、背会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
8、“。”晏殊见春花凋谢,燕子归来,心中不禁产生了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
9、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
10、李商隐的《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形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诗句是:。

30诗词五首导学案

30诗词五首导学案

30.诗词五首导学案导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反复吟诵,能背诵默写五首诗歌。

2、能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4、品味诗歌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吟诵古代诗词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突破1、通过大声齐读、个别配乐读、边分析边读、诗词接诵、填空等方式,正确背诵默写诗歌。

2、通过问题探究、诗词填空等形式,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学准备制作PPT,设计学案第一课时【知识链接】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字,晚年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

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

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一、导入古代诗词有许多相同题材,在本册六单元我们学了一篇反映人民疾苦生活的叙事长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生说),作者发出了忧国忧民的概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生说)。

表达了诗人杜甫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首叙事诗《观刈麦》,看看白居易又是如何描写人民辛劳和痛苦的?二、出示目标1、能准确、流畅、清晰地朗读并背诵《观刈麦》。

2、能说出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把握诗词大意。

3、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定向自学《观刈麦》在理解下列加横线词语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背灼炎天光右手秉遗穗曾不事农桑岁晏有余粮四、合作探究《观刈麦》1、将这首叙事诗分成四个部分,分别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导学案30 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及思想内容。

2、背诵并默写诗。

3、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第一课时重点:反复吟诵前三首诗,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走进作者《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本来没有题目,后人用诗的首句为题。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

习惯上以首句为题。

语音朴素自然,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阶层失意郁闷的心情;在艺术上,都属比较成熟的五言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叙事言情反复低回,余韵不尽,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长远的影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著有《李太白集》。

《渡荆门送别》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很多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

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春望》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

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诗人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长安。

春天又来了,诗人登高远望,山河依旧不过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

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忧民的五言律诗《春望》。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作者及背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

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参赛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参赛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参赛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参赛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参赛导学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篇参赛导学案主要围绕《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这五首唐诗展开,旨在通过导入、预习、感受、理解、赏析、比较等高效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素养和文化修养。

二、导入导入环节是引发学生对唐诗五首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的重要环节。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导入。

例如:1. 调查问卷法:在班级中分发问卷,询问同学对唐诗的态度,对五首唐诗的印象、感触等,并组织讨论。

2. 诗歌朗诵法:选择其中一首唐诗,由一位同学进行朗诵,其他同学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示范后,可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表演技巧、鉴赏技巧。

3. 视听配合法:让学生在课前观看相关视频片段,如“动态唐诗”,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听觉训练,增强对唐诗的感知。

三、预习预习环节是引导学生对唐诗五首的文化内涵、作者背景、意境表达等进行系统学习的环节,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为后续的鉴赏和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古诗背景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

这首诗描写了钱塘江山水美景。

这艳丽的景色和这首诗的优美表达,使钱塘江留下了美丽的印象。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唐代大诗人之一,有“山水之祖”之称。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使者独孤信在赵夫人的引领下,骑行在荒凉的边塞上,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达到了另一种境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写诗深受白居易的影响。

这首诗以黄鹤楼上的送别,情景交融,既是形式的表达,也是内心感情的表达。

渡荆门送别:作者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名字中的“之”是辍学后自取的字,他是唐代后期诗坛上的重要人物。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一、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代表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本次进修的《诗词五首》选取了五首经典的古代诗词,通过进修这些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表达和文学创作技巧,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目标1. 了解《诗词五首》选取的五首古代诗词的作者、时代背景和主题内容。

2. 掌握这五首古代诗词的基本意义和表达方式。

3. 能够通过诗词欣赏,感悟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进修内容1. 《静夜思》——作者:李白2.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3.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4. 《将进酒》——作者:李白5. 《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四、进修过程1. 阅读诗词《静夜思》,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宁创作背景,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 阅读诗词《登鹳雀楼》,了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宁时代背景,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文学技巧。

3. 阅读诗词《春江花月夜》,了解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宁诗歌特点,感悟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阅读诗词《将进酒》,了解诗人李白的风格和创作特点,分析诗中的豪放与豪情。

5. 阅读诗词《青玉案·元夕》,了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宁时代背景,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五、教室讨论1. 请同砚们就每首诗词的主题、意境和情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 通过诗词的欣赏,探讨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

六、思考题1. 你认为《诗词五首》中哪一首诗词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为什么?2. 你觉得古代诗词对摩登人有何启迪和价值?3. 你是否有兴趣尝试创作一首诗词?如果是,请简要描述你的创作主题和情感表达。

七、总结通过本次进修,《诗词五首》带给我们不仅是对古代诗歌的欣赏,更是对古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感悟。

希望同砚们在进修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愿我们能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不息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

29、诗词五首(导学案:教师用)

29、诗词五首(导学案:教师用)

29、《诗词五首》导学案主备人:高春峰审核:九年级语文组教师导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反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表现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知诗词的方法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了解作者:杜甫,字子美,是唐代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求官,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职。

随即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四处漂泊,最终贫病而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歌成就极高,被奉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

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三、朗读全词(先听录音,再自由诵读,注意节奏),然后解释粗体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 ( jì )北,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收复)(在这里指眼泪)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还,再。

)(随便 ) (快要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我要)(开怀痛饮)(春天)即从∕巴峡∕穿巫(wū)峡,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luò)阳。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doc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doc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重难点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课时:3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由唐诗引入新课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2、同学根据所查资料介绍杜牧3^思考探究:(1)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

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一一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从而为下文铺垫。

(2)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何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齐读背诵这首诗。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1、预习下面的诗词曲,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1、集体朗读《过零丁洋》。

2、介绍赏析诗歌的注意点第一通语言,明意象。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一、导入教学目标:通过进修《诗词五首》,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进修《诗词五首》的内容和背景知识,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领会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其中的艺术魅力。

二、呈现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田园。

背景知识:作者李白,表达了对田园的思念之情,以明月为媒介,表现出一种离乡思乡之情。

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背景知识:作者王之涣,表达了登高遥眺的壮美意境,借登高之景寄托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倾慕。

3.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背景知识:作者孟浩然,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的生气勃勃和变幻莫测。

4.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背景知识:作者李白,以喝酒为主题,表达了豪迈豁达的人生态度,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豪放不羁的个性。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背景知识:作者苏轼,表现了对人生的追问和对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疑惑和追求。

三、引导1. 请同砚们谈谈对这五首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如何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请同砚们尝试背诵其中一首诗词,并结合背景知识,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表达。

3. 请同砚们思考,古代诗词对摩登人有何启迪和影响,如何将古诗词的精神融入到摩登生活中。

四、拓展1. 探索古代诗词的魅力,了解更多名家名作,拓展古诗词的视野和欣赏范围。

2. 鼓励同砚们尝试创作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体验古诗词的魅力和韵味。

3. 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五、总结通过进修《诗词五首》,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韵味,更培养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不息感悟诗词之美,体验文学之乐,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诗词曲五首》,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曲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一、导学前准备1. 教学目标:了解《诗词曲五首》的背景和作者,掌握每首作品的主题和意境,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曲五首》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领会其中的审美意义。

3.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词曲的艺术特点,感悟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4. 教学准备:提前准备好《诗词曲五首》的原文、注释和相关资料,以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导学过程1. 第一首:《静夜思》- 背景介绍:此诗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写了一个人在夜晚思念遥方亲人的情感。

- 主题意境:表达了孤独孤单和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心里深处的孤独和无奈。

- 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情感的重视。

2. 第二首:《将进酒》- 背景介绍:此曲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写了诗人豪情壮志和豪饮快乐的场景。

- 主题意境: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豪迈豪情的个性。

- 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人生的豁达和乐观态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态度的积极向上。

3. 第三首:《水调歌头》- 背景介绍:此曲为宋代词人苏轼所作,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面。

- 主题意境: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奇特风光和浓厚的人文气息,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 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江南水乡的美好倾慕和热爱之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人文的融合。

4. 第四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背景介绍:此曲为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描写了她对赤壁战场的怀古之情。

- 主题意境:表现了词人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感慨,展现了她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敬仰。

- 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历史事件的重视和思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5. 第五首:《将军令》- 背景介绍:此曲为元代词人辛弃疾所作,描写了将军出征前的离别情景。

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doc

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doc

《诗词五首》导学案(三课时)教学目标:1、能背诵和默写五首诗词。

2、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反复诵读,领会诗人的感情,把握诗词的主旨,品味诗词的韵味,提升审美情趣。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搜集与诗词题材、主旨或作者有关的诗词,准备默写。

2、搜集有关《诗经》、乐府、绝句、律诗、词的常识;了解“风、雅、颂、赋、比、兴”。

3、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相关鉴赏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五首诗词的重点字词:2、五首诗词的名句:3、五首诗词的朗读停顿和感情基调:4、自由朗读,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三、朗读展示,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读后点评。

四、品读鉴赏,领会诗情。

1、五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分别是:2、品味鉴赏诗词中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3、把五首诗词中触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或感悟的诗句写下来,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4、比较《采薇》和《十五从军征》的异同以及《诉衷情》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异同:五、达标检测。

1、背诵、默写五首诗词。

2、 .给下面字注咅。

冢() 窦() 霏() 雉()鬓() 羹() 贻() 貂裘()3、按要求回答问题。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句中数词的表达作用是:(2)“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一句中的“罢”字去掉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3)“尘暗旧貂裘” 一句有什么深层含义?六、模拟试题(-)理解背诵。

1、《采薇》中烘托出士兵们因思乡之切而沉重抑郁的心境,也预示着归途的艰辛,为下句“行道迟迟”作铺垫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十五从军征》小描写归乡老兵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釆薇》中回首往事的句子是, 。

《唐诗五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唐诗五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唐诗五首》导学案
一、导入
在中文教室上,我们经常会进修古代诗歌,其中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唐诗五首》是我们进修唐诗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进修这五首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感受唐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境界。

二、目标
1. 了解《唐诗五首》的内容和作者;
2. 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3. 掌握《唐诗五首》中的诗歌技巧和表达方式;
4. 提升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进修内容
1. 《静夜思》- 李白
2. 《春晓》- 孟浩然
3. 《登鹳雀楼》- 王之涣
4. 《将进酒》- 李白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四、进修过程
1. 了解《唐诗五首》的背景和作者,简要介绍每首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分组讨论每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分析每首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探讨诗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 朗读《唐诗五首》,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5. 仿写《唐诗五首》,体验古代诗歌的创作过程,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总结
通过进修《唐诗五首》,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进修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好,不息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
(2)卖炭翁形象分析:
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买炭翁的生存状态,劳动艰辛、年岁已高。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炭翁孤苦无助,急于通过卖炭获取生活资料,“可怜”两字表现出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
动作描写:“伐薪烧炭”“哓驾炭车碾冰辙”写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和卖炭的不易
(2)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3.作者作品简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唐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卖炭翁》作者,字乐天,代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约客》作者,诗人,选自《清苑斋集》。
答案:1.(1)青春作伴好还乡(2)心忧炭贱愿天寒(3)青草池塘处处蛙(4)闲敲棋子落灯花2.(1)歌:歌唱。青春:春天。(2)舍不得3.杜薪(xīn)鬓(bìn)碾(niǎn)翩(piān)叱(chì)骑(jì)系(jì)
2、作者作品简介
诗歌作者,字乐天,代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答案:白居易唐
3、品读鉴赏
(1)《卖炭翁》一文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时、地、人、事、结果)
第29课《诗词五首》
国学名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学习重点
整体把握和感知诗词的方法
学习难点
1、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2、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学习《约客》
1、朗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赏析名句
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双关语,“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巧妙。
5.品味感情
表达了作者相思离别之苦、无限痛苦之思、彼此牵挂之切、自慰寄语之柔的复杂感情。
拓展延伸
请用想象的笔触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品味感情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2、赏析《泊秦淮》
1、了解作者
作者,著名诗人,在晚唐诗歌中自成一格,为了别于杜甫,世称“小杜”。
答案:杜牧晚唐
2.理解诗意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3.品读分析
首句言相见难得,离别难堪。二句以百花无力象征为离别相思之情所困扰,情绪低落。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全诗的重心,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五、六句想象被怀念的女子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结尾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
5.品味感情
作者借写眼前景,而抒写现实忧,抨击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沉迷酒色的现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三、赏析《无题》
1、了解作者
作者,诗人。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其骈文属对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他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人称“小李”。
答案:李商隐唐代
2、理解词意
当堂测试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寨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品读分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写景——夜景(意境淡雅)
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以“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4.赏析名句
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烟、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合作探究
一、赏析《使至塞上》
1、了解作者
作者,代山水田园诗人,又称“诗佛”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早年的边塞诗写得粗犷豪放,和他晚年清新飘逸的山水诗迥然不同。
答案:王维唐
2.理解诗意
奉命到表边疆去察看,驾车经过居延属国。飘飞的蓬草,风一吹即过了汉地的边塞;
北飞的大雁,从头顶飞入了胡地的上空。茫茫沙漠中独起的炊烟聚集直上,滔滔黄河边落日依水而下。在萧关遇到侦察兵,告知我将军正在燕然前线。
2、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前三首诗词。
2、领悟前三首诗词中营造的意境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3、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萧关()②云鬓()③殷勤()④都护()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⑵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答案:1.使:出使(1分);征蓬:飘飞的蓬草
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姻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近体诗中的____。
3.品读分析
首联:交待出使经过。
颔联:描写边塞的情势。
颈联: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
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4、赏析名句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一色、荒凉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只有黄河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长”字便自然涌上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与“直”都用得逼真传神。
3.根据课文中相关内容填空:
(1)《使至塞上》的作者是朝的,太原祁人,是派的代表。他与齐名,并称“王孟”。
(2)《泊秦淮》的作者是,朝文学家。他与杰出诗人_________齐名,并称“小李杜”。
(3)《无题》是朝的写的。
答案:1.①xiāo②bìn③yīn④dū2.⑴笼罩。⑵热情而周到。3. (1)唐王维山水田园孟浩然(2)杜牧唐李商隐(3)晚唐李商隐
第24课《诗词五首》
国学名句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
学习目标
1、背诵这五首诗词。
2、领悟诗词中营造的意境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3、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
学习重点
1、领悟诗词中营造的意境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2、赏析诗词中的千古名句。
学习难点
1、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以及它在后世的意义衍射效应。
4.谈谈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答案:3.绝句(七绝)4.表面上是对歌女的埋怨(表面上写歌女),实际上则是批评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的忧虑与愤慨。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
李商隐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