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历史》目录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历史》目录(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历史》目录必修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第四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第二章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第二节洋务运动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第六节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七节戊戌变法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三章第一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第二节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第三节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第四节中华民国的成立第四章第一节袁世凯独裁统治第二节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第三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六章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第二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第四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上)(1840-1927)必修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一节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第三节九一八事变第四节红军的长征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第二章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第四节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三章第一节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第三节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第四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四章第一节清朝晚期文化(一)第二节清朝晚期文化(二)第三节民国时期文化(一)第四节民国时期文化(二)第五章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七章第一节全国大动乱第二节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第八章第一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第二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第三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四节“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第九章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第十章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二节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第十一章第一节科技、教育成就和史学研究成果第二节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的繁荣第三节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活动课新中国社会生活变化调查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下)(1927~1999年)选修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第三节文艺复兴第四节宗教改革第二章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节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第三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第四节欧洲的启蒙运动第五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你如何评价拿破仑第六节美国的建立第七节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八节16~18世纪的亚洲第三章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第1页)第五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第三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第四节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第五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科学第二节文学和艺术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世界历史大事年表(14~20世纪初)选修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节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章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二节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第四节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第三章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第二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第四章第一节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节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第四节美苏争霸第五节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第六节亚洲经济的发展第五章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二节世界政治的发展第三节世界经济的发展[活动课]了解联合国、评价联合国和参与联合国事务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一节科学技术第二节学术思潮和教育第三节文学艺术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世界历史大事年表(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选修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第四节夏、商、西周的文化第五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二章第一节秦朝的统治第二节两汉的统治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第六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第三章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第四章第一节短暂的隋朝第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第三节唐朝后期的政局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第六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七节隋唐时期的交往友好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第五章第一节五代十国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第三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第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第五节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第六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七节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第六章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第二节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第三节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第五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第七节明清时期的文化[活动课·辩论会]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附录一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附录二中国古代朝代表。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古今交融讲历史
古今交融讲历史——以程朱理学、义理为例济南市历城四中历史组王峰(250104)世界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对传统教育深刻批评曰:“成人,你的名字是被告!”我们的传统教育究竟怎么了,以致蒙台梭利出此愤世嫉俗惊世骇俗之语?带着中国问题,笔者前不久在所教的几个班里进行了民意测验,让学生就以下三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问题一:假如我们学校有朝一日成立了科学院(理科选修课)和文学院(文科选修课),你希望进哪个院?A、科学院B、文学院问题二:如果你进了文学院,你希望学习哪些内容?A、唐诗宋词读写指导B、历史社会人生哲理问题三:不论你进了哪个院,你都希望老师用什么方式上课?A、满堂灌填鸭式B、启发式讨论式参与测验的同学希望进科学院和文学院的基本上旗鼓相当,进了文学院希望学习历史社会人生哲理这门课的占了绝大部分,几乎100%的同学都希望老师用启发讨论的方式讲课,没一个喜欢满堂灌填鸭式的。
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向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教什么?二、怎么教?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老师并未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教什么?这还用问?当然是教课本啦。
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和武器,不教课本教什么?于是乎,完全依赖教材,整堂课就只是在解读诠释教材,讲不出一点新意,就是我们中学课堂的普遍景观。
中学生天天都把各科教材拿在手里,可要问他们最不愿读的书是什么?答案肯定是课本无疑。
面目可憎,干干巴巴,味同嚼蜡,这不是成千上万莘莘学子曾经使用、正在使用、还将使用的教材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吗?教师若仅仅满足于教这样的教材,又怎能担当起中学生人生导师之重任?长此以往,学生不昏昏欲睡才怪!相反,教师若用教材教,立足教材高于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触及中学生关心感兴趣的话题,你想让学生厌学大概也办不到吧?这么多学生选修历史社会人生哲理课,缘由可能就在于此。
教什么重要,怎么教更重要。
同样是端教学这个饭碗,为什么你是名师,我就是教书匠?二者差距不在教什么上,而在怎么教上。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7节新思想的萌发
年级高一学科历史版本人教版内容标题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编稿老师蒋桂平【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资政新篇》。
●教学难点1. 如何认识鸦片战争后所萌发的新思想的内涵和本质?2. 如何正确评价《资政新篇》?●教学过程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在中国历史步入近代以后,面对外国的侵略和清朝统治者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中国的农民阶级所做出的反应,即太平天国运动。
在清王朝统治日益腐朽,出现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思想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那些封建“士人”面对历史的大变局,提出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农民阶级的剧烈反应。
然而,对于清王朝封建经济的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已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鸦片战争的炮火又使更多的知识分子以及一部分封建官僚对严峻的现实进行思考。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思想界,用“死水微澜”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程朱理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而乾嘉学派则把自己埋在故纸堆里,虽然也出现了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但其社会影响力却极其有限。
而鸦片战争就像一块巨石,使中国思想界这泓“死水”开始激荡起来。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思想界是“万马齐喑”,死气沉沉?在政治思想方面,维护封建统治的程朱理学严重束缚着自由民主思想的发展;在学术思想方面,由于清王朝的文化专制政策,人们不愿、不敢谈论政治,使学术研究越来越脱离实际;在价值取向方面,大多数读书人为求取功名,埋头于无用的八股文……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思想界程朱理学(专制)乾嘉学派(考据)要求改变这种状况的主张,实行革故鼎新的思想是否在鸦片战争后才出现的呢?不是的,在龚自珍的著述较早地反映了要求革新的思想。
他那首反映对封建制度下死气沉沉文化局面强烈不满的七言绝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新思想的萌发优秀文档
————新思想的萌发 积极:开中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河
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从阶级上看:带封建纲常、挽救危亡
内涵 实践上:当时太平天国的工作重点在
:向西方学习 1)、世界形势: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要求发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4)、洪仁 玕 的个人经历
角度(着眼点):着眼于军事 上
注重西方
军事上,没有时间来实施。
没有认识到列强的本质
感谢观看
三、《资政新篇》
———奠定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基础 目的:抵御外来侵略 许多的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等人经过鸦片 实质(核心):向西方学习、
1、社会 1)、世界形势: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要求发
从阶级上看:带封建纲常、挽救危亡
根源 战争 的洗礼, 认为中国战败乃武器落后之故
1、民族危机和 清统治危机的加深 从阶级上看:带封建纲常、挽救危亡 从实践上看:没有实施、没有触及也不可能触及 ———奠定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基础 从阶级上看:带封建纲常、挽救危亡
2、过 程
介绍西方 学习西方
林则徐 各国律例 四洲志 魏源 海国图志 姚莹 康 輶 纪行 徐继畲 瀛环志略
林则徐:师夷长计 魏源:师夷长计以致夷
3、评 价
积极:开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河 注重研究现实问题
从阶级上看:带封建纲常、挽救危亡 、林则徐、
局限性
魏源是封建阶级的代表
从实践上看:没有实施、没有触及也不可能触及 封建政治制度
2、主要 内容
1)、世界形势: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要求发 资本主义
2)、民族、阶级矛盾尖锐
3)、太平天国出现全面危机
4)、洪仁 玕 的个人经历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文教方面 4)外交方面
新思想的萌发(讲课实录)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新思想萌发的历史背景;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思想;《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
[能力目标]分析“师夷”和“制夷”的关系,评价《资政新篇》,培养辩证思维、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①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觉察到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于是开始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
(思想基础)②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惊醒了“天朝上国”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现实因素)二、新思想的萌发①新思想的内涵:向西方学习。
②倡导者a.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使广东一时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当时他组织编译的《各国律例》、《四洲志》,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受到人们重视。
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舰,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受林则徐委托,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出《海国图志》。
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对开阔人们的眼界,起了积极作用。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长处。
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
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
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第三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四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重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难点: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第一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重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第四节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打星号的课文,可以不复习)
重点: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 鸦片战争
重点: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
难点:鸦片战争的原因。
第二节 鸦片战争的影响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的影响。
难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难点:外国商品摧垮中国的自然经济,打开中国市场。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重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
第六节 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
重点: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重点:皖南事变。
难点: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
第四节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能力培养与测试(一)目录第一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目标】
【知识】
【学法指导】
【能力训练与测试】
第一节鸦片战争
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四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第一综合测试题第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目标】
【知识】
清朝政局变动
洋务运动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法指导】
【能力训练与测试】
★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二节洋务运动。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新思想的萌发【基本内容概要】本章第五、六两节主要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全盛和衰亡的过程;第七节则讲述了鸦片战争以来存在于知识分子阶层之中的新思想的萌芽与发展。
19世纪40年代后期以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太平天国运动正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可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56年天京事变为其兴起和发展期;1856年以后至1864年失败为衰落和败亡期。
这场运动本质上是一场披着西方宗教外衣的农民战争。
它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可以看作是农民阶级于鸦片战争后提出的救国方案,提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集几千年农民运动之大成,达到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另外,该运动在具有中国封建农民战争的共性的同时,又显示出新的时代特征。
这一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崩溃;促使中外反动势力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洋务运动;具有反封建王朝和反外来侵略的双重作用;可以说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最高峰,是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组成部分。
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另一重大历史现象就是新思想的兴起。
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
明朝的八股取士、清初的文字狱都是旨在禁锢人民思想的政策。
因此,到了清朝中后期,知识界一片死气沉沉,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鸦片战争开始后,以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畬、洪仁玕为代表的新思想运动兴起。
这两个历史现象之间并非孤立,使二者联系起来的是鸦片战争,正是因为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把对外赔款和本国在战争中的军费全部转嫁到人民身上,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正是因为战败,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后,外国的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为便利,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开始瓦解,在瓦解的过程中部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活更加窘困,因此,鸦片战争后兴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故而马克思称太平天国运动为“鸦片战争的回响”。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国近代现代 史上册(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国近代现 代史上册(旧版)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80页 0082页 0084页 0086页 0088页 0158页 0160页 0162页 0164页 0166页 0168页
第一章 第一节鸦片战争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第二节 洋务运动 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第六节 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二节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 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 第六章 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第三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上)(1840-1927)
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第一节鸦片战争
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册(旧版)电子课本课件教版高一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册(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 上册(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目录
0002页 0042页 0044页 0046页 0116页 0118页 0120页 0190页 0192页 0194页 0264页 0266页 0268页 0270页 0272页 0295页
第一章 第一节鸦片战争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第二节 洋务运动 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第六节 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二节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 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 第六章 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第三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上)(1840-1927)
人教版高一历史新思想的萌发知识点
历史新思想的萌发知识点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1.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开始面对现实,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鸦片战争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探索新知。
二、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三、新思想的表现1.地主阶级的新思想(1)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①在广东设立译馆,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②组织人编译出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
③鸦片战争期间,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2)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在当时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3)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其中,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还出版了几十种介绍西方军器制造的书籍,涌现出了一些研制新式武器的专家。
2.农民阶级的新思想——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1)内容①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②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发展保险事业。
③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④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2)评价: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但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历史新思想的萌发重点阐释1.19世纪中期萌发的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出现的原因特点:向西方学习,抵御侵略,发展资本主义。
新思想的萌发
练习
评价:
进步性: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
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 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 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
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没 有实行。
2、①林则徐、魏源主要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资政新篇》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主张学习 西方,而且在政治制度方面也主张学习西方,提 出效法西方的政治制度,它是近代中国人最早提 出的在中国建设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
③他们的新思想共同点都是向西方学习。
三、不正确。
《资政新篇》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的比较
林则徐、魏源: 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
《资政新篇》:不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而且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新思想的萌发
原因:①②
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1、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地 主 阶
倡 导 者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 人
2、魏源: 编写出《海国图志》
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3、鸦片战争后,出现的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
姚莹《康you纪行》 徐继畬《瀛环志略》
农 民
4、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阶 内容:政治、经济、文教、外交
级 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课后练习答案:
二、1、1)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看到时代剧 变,乾嘉的考据之学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倡导实 行社会变革。2)鸦片战败促使他们从天朝上国的 迷梦中惊醒,面向世界观,了解认识西方各国, 萌发了新思想。
新思想的萌发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思想渊源:“经世致用” 社会因素: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 危机日益加深,特别英国侵略者的船坚 炮利
二、新思想的萌发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 一人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康輏纪行》和《瀛环志略》
评价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救亡方案
冲破了闭关政策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否定了 “夷夏大防”的传统观念 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指明了中国常色彩
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尚处于肤浅阶段,把 中国的失败归咎于坚船利炮为代表的西方 先进科技 林则徐、魏源都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 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更 不可能去触动封建制度。“其不变者道而 已,势则日变而不可复者也。” 由于传统势力的阻碍,他们的思想直至第 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被人重视
三、《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 篇》之比较
•
•
从内容看 《制度》的核心是平分土地,是绝对平 均主义的表现 《新篇》希望用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振 兴太平天国。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 篇》之比较
•
•
从联系看 作为太平天国前、后期两个纲领性文件, 都有相当的思想高度 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的内在联 系
中近史上第一章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地主阶级
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编写《海国图志》 魏 源:编写《海国图志》,明确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其 它:出现和出版了一批介绍世 界知识和西方军器制造的 书籍
、 概 况
农民阶级 的新思想
二
的新思想
主要内容 洪仁玕《资 政新篇》 政新篇》 评价
请思考:
1、这些著作写的内容相同点是什么? 、这些著作写的内容相同点是什么?
答:都介绍西方的政治、军事、历史地理 都介绍西方的政治、军事、
2、新思想“新”在哪里? 、新思想“ 在哪里?
答: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道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 会有新思想的产生吗?
思考会写出《资政新篇》吗?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政治——以法治国;民主选举。 政治——以法治国;民主选举。 ——以法治国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发明;实行保险。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发明;实行保险。 ——发展工商业 文教——兴办学校,医院;禁买卖人口;禁烟。 文教——兴办学校,医院;禁买卖人口;禁烟。 ——兴办学校 外交——通商;交流;平等;不准干涉内政。 外交——通商;交流;平等;不准干涉内政。 ——通商
比较: 比较 《资政新篇》与林则徐等思想的异 资政新篇》 同?
洪仁玕简介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也是拜上帝教最早的成 员之一。金田起义时,他在广东教书。 员之一。金田起义时,他在广东教书。金田起义 洪仁玕曾赶到广西,但没有追上太平军。 后,洪仁玕曾赶到广西,但没有追上太平军。由 于清军搜捕很严,他于1852年避居香港。 1852年避居香港 于清军搜捕很严,他于1852年避居香港。他在香 港多年,亲身接触到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港多年,亲身接触到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又因为与外国基督教的影响也较深。1859年 又因为与外国基督教的影响也较深。1859年4 月, 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同年冬,他向洪秀全提 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同年冬, 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 资政新篇》 ——《 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资政新篇》。
新思想的萌发
清统治者倡朱理,进步思想予压制。 清统治者倡朱理,进步思想予压制。 乾嘉学派亦回避,民族危机唤志士, 乾嘉学派亦回避,民族危机唤志士, 经世致用挣朱理,爱知分子识炮利, 经世致用挣朱理,爱知分子识炮利, 抛弃陈腐求新知,萌发向西方学习。 抛弃陈腐求新知,萌发向西方学习。
3、鸦片战争后出现一批介 、 绍世界知识的书籍
(1)姚莹的《康輶纪行》、徐 )姚莹的《康輶纪行》
继畬的《瀛环志略》 此外, 继畬的《瀛环志略》。此外, 还出版了几十种介绍西方军器 制造的书籍, 制造的书籍,涌现出一些研制 新式兵器的专家。 新式兵器的专家。
4、洪仁干的《资政新篇》 、洪仁干的《资政新篇》
2、魏源: 、魏源:
受林则徐委托,根据《四洲志》 受林则徐委托,根据《四洲志》等 编写出《海国图志》一书。 编写出《海国图志》一书。 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 内容: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最详实的专著。 最详实的专著。 作用:对开阔人们的眼界, 作用: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 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时间: 时间:1859 目的: 目的:为振兴太平天国 内容:政治、经济、文教、外交四 内容:政治、经济、文教、 个方面 性质: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性质: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评价:进步性、 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二、新思想萌发的概况
1、林则徐:( )设立译馆,成为 、林则徐:(1)设立译馆, :( 开眼看世界的窗口,编译出了《 开眼看世界的窗口,编译出了《各 国律例》 四洲志》。(2) 国律例》和《四洲志》。( )积 极仿制西方战舰, 极仿制西方战舰,还提出建设一支 新式海军的主张。 新式海军的主张。林则徐是近代中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章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第一章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新思想的萌发往往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新思想的涌现,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有重要意义,也在社会制度、文化、哲学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本章将探讨新思想的萌发,以及它对社会和个体的意义。
1. 新思想的定义与特点新思想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出现的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的观点、理念或思维方式。
它能够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推动人们以全新的眼光去认知和理解世界。
新思想的出现常常代表着人类认识的更新与进步。
新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创新性:新思想的出现常常意味着对传统观念的突破,提出了新的解释和理解方式。
2.前瞻性:新思想往往能够提前预见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指引人们前行。
3.颠覆性:新思想常常挑战既有的权威和规范,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2. 新思想的萌发与推动力量2.1 社会变革与危机社会的变革与危机是新思想萌发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社会面临重大的问题和挑战时,传统思维方式往往难以解决,需要新思想的涌现来推动社会的转型和升级。
历史上的众多新思想,往往是在战争、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等重大事件中崛起的。
2.2 科技创新与知识积累科技创新和知识积累是新思想的另一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逐渐深入,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也应运而生。
科技创新和知识积累为新思想的出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条件。
3. 新思想对社会的意义3.1 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新思想的出现常常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它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推动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新思想给予人们新的认知和行动指南,引领社会朝着更加公正、自由、平等的方向发展。
3.2 激发创新潜能和突破固有框框新思想激发人们的创新潜能,激发个体的思维的活力和创造力。
它鼓励人们独立思考、质疑既有的观念,帮助人们突破固有的思维框框,开拓创新思维的空间。
3.3 促进文化繁荣和多元发展新思想为文化的繁荣和多元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化遗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文艺复兴(一)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_高一历史教案
文艺复兴(一)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_高一历史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文化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和文艺复兴的性质,人文主义,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通过了解人文主义者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主张和文艺作品的特点,掌握文艺复兴的实质。
通过学习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认识到14、15世纪伴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为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掀起了一场打破封建神学束缚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的国家,意大利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和聚集了众多博学之才。
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教学建议重点分析:文学和美术是重点。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表现最为突出的领域是文学和美术。
但丁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这三位艺术大师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难点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是难点。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这就造成了他们对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文艺复兴运动能够最早在意大利发生不太理解。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旨在打破封建神学束缚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意大利文学和美术领域的成就把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向了高潮。
重点突破方案:关于“文学和美术”,建议教师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逐一介绍这五位大师的文学艺术成就,其中重点要强调以下几点:①但丁的《神曲》,在介绍时要提醒学生但丁不是以教会神学的标准而是根据自己的爱憎来贬恶扬善的,尤其是他在地狱中给当时的教皇预留了位置,这已经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这也就揭示了这场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和特点。
【历史课件】新思想的萌发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思想渊源:“经世致用” 社会因素: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 危机日益加深,特别英国侵略者的船坚 炮利
二、新思想的萌发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 一人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康輏纪行》和《瀛环志略》
评价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救亡方案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2007-05-10 02:44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资料和注释乾嘉学派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
导源于清初顾炎武,他主张根据经书和历史立论,以达到“明道救世”的目的。
到乾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注重名物训诂考证的古文经学派)。
这派学者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有较大贡献。
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清朝思想家、文学家。
字人,号定,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道光进士。
他早年从外祖父段玉裁学文字学,又研习经学、史学。
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
后来,他辞官南下,客死丹阳云阳书院。
因目睹清朝统治的腐败,龚自珍主张改革变法;晚年支持林则徐禁烟运动,建议加强战备,抗击英军入侵。
他提倡“通经致用”,是今文经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战斗性强,艺术性高,指斥封建统治的腐败,呼唤政治改革的风雷,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常常发人深省,催人向上。
龚自珍是“开一代风气”的大文学家。
《四洲志》《四洲志》,清林则徐编,一卷。
本书是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时,为了解西方情况,请人译述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辑而成。
书中所记为世界五大洲中30多国的地理和历史,是当时中国一部较有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后魏源受林则徐嘱托,以此书及其它资料为基础,编撰了《海国图志》。
魏源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
清代著名思想家。
他于嘉庆末年曾在京向刘逢禄学习公羊学,后与龚自珍齐名,为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时人并称龚魏。
1825—1826年间,他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并参与筹议漕粮、水利等工作。
以后,他任内阁中书,广泛阅读各种典籍文献,较多地了解社会实际。
鸦片战争时,他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
他又依据林则徐的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
在这部书中,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
他建议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有益民用”的机器工业产品,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要求改革漕运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
他的思想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1853年太平天国军进攻江南,逼近扬州时,魏源组织地主武装进行对抗。
1857年,他病卒于杭州。
魏源除上述著作外,还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书古微》等。
《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清魏源著。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作者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订立后不久整理成书。
1842年刻本50卷,1847年刻本增订为60卷,1852年(咸丰二年)又扩编为100卷,刊于扬州。
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谴责投降派“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及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的昏愦,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
本书出版后影响很大,促使人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一些启蒙作用。
此书出版后,很快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维新运动也发生一定影响。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
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
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
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姚莹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展和,晚年号幸翁,安徽桐城人。
他自幼跟随从祖父古文大师姚鼐读书,善诗文。
1808年,姚莹考中进士,授福建平和知县,后调往台湾,署海防同知等职,1830年升任台湾道。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侵犯台湾,姚莹和总兵达洪阿率领台湾军民奋勇抵抗,屡次击退英舰的进攻。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耆英、伊里布等诬陷姚莹“冒功欺罔”。
姚莹被革职逮问,贬官四川。
1851年,清政府任命他为广西按察使,去镇压太平军。
姚莹于1852年尾随太平军至湖南,病死。
他谪居四川期间,留心外国事务,对国际形势以及喇嘛教、天主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和边疆防务。
他的著作辑为《中复堂全集》。
徐继徐继 (1795—1873),字松龛,山西五台人。
1826年,他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又授编修。
他历任广西浔州知府、两广盐运使、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兼闽浙总督等职。
他在闽浙任职长达15年。
闽浙地区是中国首先被打开门户的地区之一。
他亲眼看到了敌人的强大、蛮横和中国的落后、腐朽,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激励他去了解敌情,寻求克敌救国的道路。
从1841年起,他利用公务上与外国人接触的机会,寻求探问,广泛搜集外文资料、地图书册,又参阅大量史书,撰写成《瀛环考略》,后经过大量的改、补、删、订,改名《瀛环志略》于1848年正式刊行。
1851年,徐继任太仆寺少卿。
第二年,受人弹劾被削职返籍,主持平遥书院。
1865年,他被召入京,重新任太仆寺少卿,加二品顶戴。
1867年,他兼任同文馆提调,与奕等人力主同文馆扩大招生,学习西学,但遭到保守派的阻挠。
1869年,他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告退还乡,1873年病逝。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林则徐及《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魏源和《海国图志》。
《康纪行》和《瀛环志略》。
《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向西方学习”是在鸦片战争前后民族危机加深和封建统治日益腐败之时,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而萌发的新思想。
2.林则徐、魏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他们开眼看世界,揭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新的一页;《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分析“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以及对《资政新篇》的历史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1.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2.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二、新思想的萌发1.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2.魏源和《海国图志》3.《康纪行》和《瀛环志略》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1.《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2.《资政新篇》的历史评价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林则徐、魏源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资政新篇》。
本课难点:如何认识新思想的内涵、《资政新篇》的评价。
二、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明清时代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指出那时候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思想领域产生了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而近代的新思想是在鸦片战争时期出现的面对现实问题,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思想,“开眼看世界”开始萌发的。
三、“新思想萌发的原因”一目,这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1.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加上政府财源枯竭,清朝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部分士大夫感到义理、考据之学远离实际,无济于世,他们继承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学风,强调经世致用,解决现实问题。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致力于兴力除弊,倡导社会变革,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小字叙述效法西方自铸银钱的主张,教师可以不讲,让学生自己阅读,不作要求。
2.鸦片战争失败后,外患日深的历史条件推动他们面向世界,他们开始认识到在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于是这一新思想萌发了。
教师讲述时最好联系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四、“新思想的萌发”一目,这一目是本课重点之一,需要讲明三个问题。
1.林则徐探求西方知识,放眼世界的开拓作用。
林则徐组织人员搜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注意研究各国情况、动态。
其中一类是关于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法律、鸦片生产和时事的知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就是为抗英斗争制订政策的参考。
另一类是关于外国科学技术的知识,是为改变军事落后状况服务的。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最早注意了解西方国家的先进人物,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在当时战争情况下,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小字林则徐进行外交斗争和购买、研制新式器械的内容,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不作要求。
2.魏源和《海国图志》。
魏源根据《四洲志》等书,又广泛搜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它系统介绍世界各国人文情况,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通过实践和研究,魏源看到英国是当时中国最大、最直接的敌人,也是全世界最有“长技”的国家。
他认为只有真正“知其情”、“知其形”才能“师夷长技”,才能最终制驭它。
只要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完全可以抵抗外国侵略并战胜敌人。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著作,书中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
讲这一问题时,教师要按照课文,着重讲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内涵与意义,使学生理解并记忆。
3.《康纪行》和《瀛环志略》。
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和林则徐、魏源等人思想的影响,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程度不同地与现实政治问题相联系的作品。
重要的有《康纪行》和《瀛环志略》。
教师还应指出:林则徐、魏源等人是中国近代最早向西方探索救国真理的人物,但他们毕竟不能脱离阶级和时代的限制,他们的主张仍是以保存封建制度为前提的。
教材只提到《康纪行》和《瀛环志略》二部著作,教师不必作补充,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两段关于这两部著作的小字,教师可以不讲,对学生也不作要求,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己阅读。
本目除蒸汽机图不作要求外,魏源像和文献资料均要求学生记忆。
五、“《资政新篇》”一目,这一目需要讲明以下两点:1.《资政新篇》的提出和主要内容,是本课重点之一。
洪仁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他针对太平天国存在的严重问题,从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
他不仅重视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主张效法西方民主政治。
《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赏。
讲《资政新篇》时,教师要按照课文,着重讲解其内容,教师可在教材基础上补充一些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