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第2课时)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道理。

学习难点: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二.导学活动一:了解“埋木匣”活动任务:探究“科利亚和他的妈妈是怎样埋木匣的?”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呈现出来,请一个小组齐读。

2.自主学习: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说说木匣里有什么并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组内成员依次交流,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

4.展示分享:请一个小组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提升,并引导品读相关句子(课文2、3自然段中)。

活动二:了解“挖木匣”活动任务:探究“科利亚是怎么样挖到木匣的?”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用课件呈现出来,指名读一读。

2.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组内成员依次交流,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

4.展示分享:请一个小组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

5.梳理提升:师生梳理提升,品读相关句子。

活动三:领悟道理活动任务:讨论“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活动流程:组内成员依次交流,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三呈现出来,请一个小组齐读。

2.自主学习: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组内成员依次交流,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

4.展示分享:请一个小组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提升并引导品读课文最后一段。

(1)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三、导结课堂小结(略)。

课后反思:。

2023年《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

2、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一、分步揭题1、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2、完整板书课题。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

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1、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

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1、布置默读。

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

3、全班交流:⑴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⑵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

)四、学习字词1、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

2、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3、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1、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听写本课应掌握的词语。

听写后对照词语表自我批改订正。

二、突出重点,加深理解1、提出重点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2、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思考。

3、全班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4、教师出示课文最后科利亚说的话。

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

5、鼓励学生把最后一段抄下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模板汇总7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模板汇总7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模板汇总7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篇1教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切实按照新课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营造赏识理念下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和感悟,能在最大的程度上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教学目标:1 了解科利亚怎样把木匣挖出来的过程,明白他能够挖出的原因,学习其爱动脑筋的精神。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知道“仍然”、“果然”的词义,会区分并能应用。

4 体会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明白其中的道理,能结合自身实际简单谈点认识。

教学重难点:1 了解科利亚开始没有挖出木匣后来又挖到的原因,体会最后一自然段的意思。

2 区分“仍然”和“果然”的词义,并能口头造句。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科利亚的木匣》。

(齐读课题两遍)孩子们,前面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聪明可爱的科利亚,他做了件什么事呀?(把自己心爱的小玩意装进了一个木匣,并且埋在了土里。

)他为什么要埋呢?(模仿妈妈)复习学过的句子,后来他们的木匣怎样了呢?今天就来了解吧。

二学习新课,读中感悟。

1学习4、5自然段(自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

生答:他们在喀山生活了4年;科上了小学会数到100多了;法西斯抢走了东西,房子还在。

(齐读)2 学习6——12自然段(1)妈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指名读6、7段)妈妈怎么挖出木匣的?(走了30步)这说明什么?书上的'句子回答(算术真有用)因为她没有随便埋,所以还能找到。

齐读7自然段,读出什么语气?(高兴)(2)科利亚当初模仿妈妈埋的木匣。

那他又怎么做的?(女生读8自然段)他挖到了吗?(没有)齐读,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着急)读完了,你觉得哪个词特别能表现这种着急呢?(仍然)什么意思呀?(情况保持不变)说明他怎么也挖不到木匣。

(齐读最后一句)指名用“仍然”口头造句。

(三年级语文教案)26、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

(三年级语文教案)26、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

26、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

3、懂得事物总在不断发展变化。

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难点:懂得事物总在不断发展变化。

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热身:1、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2、你把最喜欢的玩具放在哪里?3、要是你最喜欢的玩具找不到了你会怎么样?●一、质疑导入科利亚把心爱的木匣埋了起来,四年过去了,他要把木匣挖出来,你知道他是什么挖的吗?●二、研读“挖木匣”1、仔细读读“挖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写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⑴、读句子发现句子中用了5个“挖”,体会。

⑵、体会他挖地很认真、仔细。

⑶、体会他很想找到匣子,借助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设计理念〗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适当地运用动作词,以达到最佳效果。

⑷、体会挖不到。

(板书:挖不到)2、引导换位思考:你是科利亚,你会想什么?3、排除其他可能性,找到最终答案。

a、讨论第一种可能性: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⑴读课文找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说的话。

出示对话:伙伴们说:“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⑵、科利亚有没有听他们的话,他怎么说的?出示对话: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⑶、情景角色朗读。

b、讨论第2种可能性: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⑴、找妈妈挖到木箱之后说了什么话?出示句子:她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6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6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6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出色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的《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目标:★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提醒课题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

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四、作业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通用14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通用1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

1.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2.学生读课题。

二、学生读预习,按预习要求,自学生字1.学生读预习部分。

2.学生划出这部分的要求。

①自学生字词。

②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3.自学生字。

本课生字只有5个,请同学们自己按拼音读一读,找出你认为最不好读的字音。

这5个生字分别属于哪种结构的字?填下列表格。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暂不回答)四、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思考上面的问题。

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五、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

)教师板书。

六、学生默读,划分段落1.首先标出自然段。

2.读每个自然段,明确每段的意思。

《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开州区梓潼中心小学陈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3、能理解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第二次却挖到的原因,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第二次却挖到的原因;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这篇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现在老师提一个小问题来考考大家,看你们的小脑袋反应快不快。

师问:关于木匣,可以做那些动作呢?木匣(学生自由说)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接下来的课题希望同学们能有更加精彩的表现,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度的走进这篇课文,齐读题目。

二、目标呈现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得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生读)三、自主学习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老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以下问题,你能自己去解决吗?问题1 读课文第一到三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匣子的句子,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科里亚为什么这么做?问题2 读第四、五、六自然段,找出科利亚找木匣的句子,体会此时的科利亚心情怎样?(出示问题生默读题目,再找答案师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四、展示交流1、学习“埋木匣”哪位同学来告诉我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生举手发言出示句子: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课件标出动词)(1)指名读:要求边读边做动作,然后全班边读边做动作。

(2)同学把这句话读得既响亮又动听,那么从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了什么?(3)再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这样做?读第三自然段原来呀,科利亚有很多宝贝装在匣子里。

出示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点击链接生欣赏“小玩意儿”)科利亚认为德国法西斯一定会把他的这些宝贝玩意儿抢走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 26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      26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26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请看本节课的目标(齐读):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品读感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思考:⑴、科利亚又是怎样埋木匣的?⑵、为什么要埋木匣?(三分钟后比,比谁找得准,说得好。

)三、检测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如回答不完整,请别人补充。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品读感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至12自然段思考:⑴、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⑵、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用波浪线画出写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的原因的句子。

(五分钟后比,比谁找得准,说得好。

)五、检测重点指导第(2)题。

1、指名学生回答科利亚第一次是怎样挖的,“仍然”是什么意思?2、面对小朋友的笑,他是怎么说得。

出示: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默读这段话,第一句是什么句?谁能把它换成带句号的句子,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2)这段话是什么意思?3、科利亚经过一番冷静的思考,他也找到了原因。

谁来说?出示: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侯我还小,步子也小。

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2完整篇.doc

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2完整篇.doc

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二-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

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 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鸟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鸟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精品教案教学设计鸟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413段,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理解开始挖不出的原因,体会科利亚的聪明。

(2)理解最后一段中科利亚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利亚一起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变化。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尤其是最后一段,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生答,师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像这样的写作顺序叫做时间顺序或者称为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指名上台画图,说说科利亚是怎样埋下木匣子的?图略二、读中求悟,学习412段。

1、自由读文,小组学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A、我读懂了科利亚回来时已经大了四岁。

B、我知道妈妈量了三十步,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箱子。

C、我明白了科利亚开始挖不出木匣子是因为他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当初的十步,现在只要五步。

D、我觉得科利亚很聪明。

......(当出现类似答案C的回答时,可让他上台借助埋木匣的图,再画图,并做说明。

)3、教师小结: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回答也很精彩,科利亚经过动脑认识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自己长大了,按原来的步子已经找不到木匣了。

以前走十步埋下的木匣子现在只需要走五步就能挖到了。

4、师质疑:为什么妈妈能按原来埋木匣的步子挖到木匣子呢?5、大家来读一读412自然段,你觉得应该怎样读?(1)自由读喜欢的段落,可以读给同桌听一听,请他给你评一评,提提意见。

(2)把你喜欢的语句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等一会儿起来评一评。

6、引导读12段,/article/你觉得这段中的果然是什么意思?(和猜想的一样)可以换个词儿吗?(真的)换成真的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有无变化。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课文后3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围绕着“科利亚的木匣”写了哪些内容?二、研读课文,感悟语言1、仔细读读“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1)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

(2)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回读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3)从这些动词,你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2、找到“挖木匣”的句子读读。

(1)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2)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三、抓住关键,引发思考1、读课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到木匣之后有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

引导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并讨论: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的可能性: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2、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四、细读探究,讨论排除1、讨论第一种可能性:(1)读课文,找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的对话。

出示对话:伙伴们说:“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2)读一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据?小结:由此可知,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没有被发现,目标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发现,所以木匣一定还在。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②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二、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
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科利亚木匣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科利亚木匣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通过,并从中得启迪。

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目光看问题,要按照情况的转变采取相应的办法。

二、培育合作探讨的学习意识。

3、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讨读懂课文,了解科利亚挖着木匣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文明理,知道事物总在不断发展转变。

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目光对待它,而是要按照事物的转变采取相应的作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若干张教学过程一、温习第一段内容提问:妈妈和科利亚是在何时,如何把东西埋起来的?(按照回答相机板书)二、学习第二段“挖木匣”一、默读课文,圈画有关文句,讨论填写表格。

(投影出示表格)挖的时间人物挖的方式挖的结果差不多四个年头以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的箱子科利亚第一次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没有挖到他的匣子第二次从家门口起量了五步挖到了自己的匣子二、指点:(1)妈妈为何能很快挖出箱子?(2)科利亚为何开始没有挖到匣子,后来又为何挖着里?(按照回答,相机板书)4、重点理解文中两次描述科利亚挖匣子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用“果然”、“仍然”说话。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部份,理解句意。

(投影出示句子)(1)科利亚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了起来。

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仍是没有找到匣子。

他又朝左侧挖,仍然没找到。

(科利亚尽力去挖,挖得深、挖的范围大,结果都没有找到匣子。

“仍然”说明科利亚无论是朝左侧挖仍是朝右边挖,都和把坑挖没找到匣子的情况一样。

)(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匣子。

(科利亚想出了找不到木匣的原因,还想出了找到木匣的办法,然后按所想的方法去挖,结果找到了,“果然”说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学习第三段“受到启发”一、指名用高兴的语气读第三段。

思考:科利亚通过动脑筋挖到了匣子,从这件事中,他知道了什么?二、理解句子: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转变吗?(投影出示句子)1)用陈述的语气说出“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转变吗?“一句的意思。

科利亚的木匣(二)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二)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二)教案教案首页小学三年教材版本人教版学段级上册第七单章节元执教教师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师教师姓名范附属小学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里亚是怎样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目标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里亚是怎样挖木匣的,教学重点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1.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周益萍课题名木匣科利亚的课时时第二课学科语文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前提测评(大约五分钟)时间安排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大约二十分钟)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大约十分钟)四、总结全文(大约三分钟)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重点,教给学生学习提示,自读自悟,通过比较妈妈和科利亚的课后挖木匣的方法、结果的不同之处,碰撞出思维小结火花,产生质疑,从而解决疑问。

并通过画图的方式,有效地突破了本课重、难点。

备注教案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里亚是怎样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里亚是怎样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科利亚的木匣》,读题。

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师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2.引:我们知道由于战争原因,科利亚和家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所以他和妈妈就埋下了木匣。

如今,四年过去了,科利亚长大了,他们回到了家乡,他和妈妈是怎么挖木匣的?结果怎么样?他的故事又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绿鸽子——摘自大溪小学小语论坛学习目标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1,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中记下自己的疑问。

2,画出一个手里抱着木匣的科利亚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聪明的苏联小男孩,他的名字叫科利亚,他还有一个木匣子,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复习课文的词语3,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请学生来回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板书二精读感悟,明白道理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理解第8段中的“仍然” c.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走了10步埋下木匣;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d.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e.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3,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三小结〈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科利亚在5岁时,从家门口向前数10步,埋下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并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四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